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實習報告

赴挪威實習報告

第一篇:留學生挪威實習報告

赴挪威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網爲大家帶來一篇國內留學生在挪威的實習報告,希望這篇留學生挪威實習報告可以給各大高校留學生作爲參考範例。

今年夏天,我有幸參加iaeste交流計劃,飛越半個地球赴挪威實習工作兩個月。今天,我坐在電腦前靜靜的敲擊鍵盤,眼前還不時浮現出那個遙遠國度的如畫風景。往事歷歷在目,依稀如昨。

在首都oslo下了飛機,我的一路疲憊很快就被如潮的興奮衝的無影無蹤。然而挪威留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高昂的物價。我給即將來接我的挪威朋友打電話,5克郎還沒有堅持一分鐘,電話就斷了。faint!這可是摺合rmb4塊多呀!不過,挪威朋友的熱情與關照很快就化解了我的不滿。公司來接我的同事,先帶我下館子"接風洗塵",而後送我到預先租好的房子裏。我還從未住過這麼好的公寓--樹叢中一座獨立的小木屋,室內分割爲客廳、臥室和衛生間,房前綠草如茵,屋後湖光山色--allformyself!我開始提醒自己小心資產階級的糖衣炮彈……

我在這家公司的所見所聞十分有趣。公司借給我一輛自行車,以免步行上班之苦,雖然我的住處距離公司不遠的說。有一天,我無意中發現,我是公司裏唯一鎖車的人,我的同事一律把自行車向車棚裏一丟,就揚長而去。我後來瞭解到,這是由於從未有過哪一輛自行車與人私奔,於是車主就給自行車以充分的信任與自由。看來我發現了自己的另一優秀品質--懷疑一切、未雨綢繆。(不要以爲自行車在挪威很廉價,由於挪威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轎車,自行車的產量並不大。因此,自行車的平均售價比國內高十倍,也相當於普通工人月薪的1/6到1/5。)類似的,公司的打印機、複印機都是聯網作業,我所在的鑄造車間電話也是國內隨意打,如果需要,儘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爲我所用。唉,原來按需分配的感覺竟如一個字--爽!

工作之餘我去過挪威南部的許多地方,翻山越嶺,留心看風景。高山、峽灣、森林、草場和點綴其間北歐風格的木質房屋,勾畫出自然與人和諧的美。"挪威的森林",好熟悉的名字,忘了是哪個廝在哪首歌或是哪本小說裏提到的,不過身臨其境才知,真的是美的精彩詮釋。廣袤巨大的黑森林,蘊寓着童話的靈感,在初秋明麗的陽光裏,紅的、黃的、綠的,五色斑斕。踩着金色的衰草,聽着小溪的叮咚,天人合一,或許才孕育出《秋日的私語》這樣不朽的樂章。挪威的峽灣風光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峽灣"這個詞(fjord)就是源於挪威語。海水蜿蜒曲折的深入陸地,把挪威的西海岸分解的支離破碎。兩側是高聳的懸崖,中間是窄窄的峽灣,飛瀉的瀑布直接注入原本寧靜的海水。或許上帝對待挪威有特殊的偏愛吧,於是就賦予這個國度午夜的陽光、夏季的滑雪場,還有迷人的西海岸。

由於與自然的和睦相處,大自然也回饋給人們許多。在挪威,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許多餐館上菜前,總要先上一大杯自來水供客人解渴。不僅是自來水,隨處可見的湖泊、瀑布和溪流,只要附近沒有大的工廠,你儘可放量豪飲,水質不遜色於瓶裝飲用水。由於地廣人稀,人們擁有廣闊的活動空間。夏季,游泳、釣魚;冬天,滑雪、打獵。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我有幸第一次體驗了海水釣魚的樂趣,真是大開眼界。朋友開着私家遊艇帶着我,在平靜的海面上垂釣。當5分鐘後,我用不下魚餌的釣鉤撈上來第一條戰利品時,我開始相信,姜子牙釣到文王前確實靠釣魚爲生。提着沉甸甸的一桶鮮魚,我們打破了一處小島的寧靜。落日餘輝下,寂寞樹林中,我們圍坐到燒烤架前談笑風生;篝火獵獵,香味襲襲,人生之樂,豈非得之心而寓於自然也?

或許是大自然賦予人們自由隨意的生活方式,挪威人並不看重正統的禮節。一開始我總是小心翼翼,然而事實上,有時他/她們的開放另我佩服。在stavanger的週末活動中,由於參加的國際學生很多,大家各自攜帶睡袋,五六個人安排在一個小小的房間。我被告知晚上睡在2號room,但晚上我回來時,發現有2號竟有兩位睡美人,燈光已熄。我雖已睡眼惺忪,但事關君子名節,怎能不問個清楚?當我告訴負責人,她很不解的反問我:anythingwrong?原來男女混宿在西方是習以爲常的事,於是我就心安理得的回去,伴在紅顏側,寢於香澤中。挪威的開放在女孩子身上頗有體現,吸菸、紋身、喝酒、跳舞,她們都視作平常。在家庭和社會中,女性地位之高也令來自東方的我歎服。政府裏女性與男性平分秋色;企業界裏隨處可見女boss、女強人;家庭裏你若總把家務推給妻子,那麼你應抓緊時間,尋找下一位妻子的人選,爲離婚做準備。

挪威人不那麼注重禮節,並不意味着selfish。他/她們的熱情,倒與這個國家寒冷的氣候對比鮮明。第一次出現在高山滑雪場時,我的狼狽樣就可想而知了。而陌生的人中,無論是孩子,還是老人,在經過我時,總不時的問:"doyouneedhelp?"在那一天,我得到好幾位朋友的指導,儘管萍水相逢,不知姓名。第一次買紀念品時,我看中了一件t恤衫。可付錢時,我發現自己忘帶了錢包。尷尬之後的結果是,攤主把那件t恤衫送給了我,原因很簡單:chinaisafarcountry,我萬水千山來一次不容易。可惜我後來也沒有機會再去那座城市,也無法答謝了。還有一次我急需打電話,可是住處附近只有一部卡式電話機,而當時是禮拜日,電話卡無處可買。我正在着急時,房東老太太該出手時就出手,把她的手機遞給了我。在千恩萬謝之後,我要把三個電話的錢付給她,她卻連聲說no。於是我在不菲的人情債上又增添了幾筆。

枝頭的葉綠了又黃,時間不知不覺從指縫中溜走了。回想兩個月來,我開闊了視野,積累了實際工作經驗,交到了一大批朋友,獲得了新的人生體驗。感謝iaeste爲我提供了這次難得的機會,也希望更多的同學像我一樣,能有機會走出國門,受益終生。

三毛說過,歲月極美,美在她的必然流逝。當我遙望窗外,最後一次欣賞挪威的森林時,飛機在巨大的轟鳴聲中,把我帶向一萬米的高空。別了,美麗的斯堪第那維亞!在我今生,即使不會有機會攜來愛侶重遊,我也會給她看相片,給她講曾經的你……

第二篇:赴香港實習報告

赴香港實習報告

醞釀已久的香港實習終於在2014年4月16日成行,那日下午我們迎着明媚的春光滿懷激動喜悅走出校門,登上南下的t95。儘管車廂裏擁擠不堪還夾帶着由於對空間狹小的不滿,但對香港的心馳願往沖淡了這一切的埋怨。從下午到晚上我們絲毫沒有睡意,都在七嘴八舌的談着自己的囧事趣事。學長學姐們在做着一個我叫不出名的遊戲。不知道他們的精神怎麼那麼的好,對那種沒有什麼變化新意的遊戲那麼着迷。他們一直玩到了凌晨2點。夜深人靜的時候,耳畔反覆響起乘務員那冗長令人厭惡的聲音:最後一次,水果副食。還有乘客的倦意寫在臉上,勞累刻上了額頭,還有睜開剛合不久的睡眼,給那乘務員的推車讓道。暗自慶幸我們買到了坐票,那拿着站票的乘客只能小心翼翼地蜷縮在過道,洗手間,連垃圾堆旁邊也是人。當聽說列車要晚點,大家都在抱怨。清晨的薄霧籠罩着深圳這座新興城市。

在羅湖過關後乘地鐵,坐上地鐵後才知道香港的地鐵這麼幹淨,清新。望着外面不斷向後移動的青山,河流,形成了我的一個初步印象:香港是如此的潔淨,絲毫沒有灰塵,垃圾。地鐵到站後,我們在蘇俊豪先生的指引下,登上了一輛繪着星星圖案的大巴,上車後才發現香港的駕駛員是坐在右邊的。一路上,我好奇的觀望着窗外的風景,發現這邊的一切像在電視上看的。地面,車輛,建築都在一塵不染的,像是剛有一場陣雨洗過。還有感觸比較深的就是車子的座位很小,樓層很多但每層很矮,樓房的窗戶很小,窗臺上沒有紅紅綠綠的衣服。碧綠的海水上浮着很多的白帆,還有汽艇在疾馳,擊打着浪花。聽阿豪說是出公海博彩的賭船。還有非常龐大的遊船,有四五層。藍天碧水青山白帆繪成一幅綺麗的圖畫,還有雄鷹在畫上飛翔着。

到了西灣河協青社後,我們親切的感受到了接待人員的熱情,周到,敬業。一切都進行得有條不紊,一切都安排的井然有序。我們住在十三樓,一進宿舍跳入眼簾的是

乾淨的牀單,整齊光亮的的衣櫃,還有一臺臺式電腦。安排好住宿後,我到陽臺上眺望。那層層疊疊,參差不齊的建築矗立在山腳,山腰,有的在懸崖上。真的難以想象是怎麼建好的。這視野中的人類文明說明:只有你不能想到的,沒有別人做不到的。拿在浮雲上飄來飄去的老鷹再一次吸引了我,這麼大的老鷹還這麼多還這麼猖獗地在人口擁擠的香港上空盤旋。我對它們的生活習慣,巢穴特點充滿迷惑,怎麼這麼現代化的地方有如此多的老鷹,要知道在武漢麻雀都很少見到。上午我們聽了阿豪對協青社的介紹,大致有了初步的認識。香港協青社成立於一九九一年,是一所專門爲邊緣青少年人提供危機介入服務的機構。其主要任務是幫助青少年遠離不良分子,建立自信、自尊和應付困難的能力。其主要的服務內容有:夜間外展服務、危機介入中心、二十四小時電話熱線服務、自立堂、協青社就業計劃、蒲吧、嘻哈學校、香港青年研究中心、清聆心理服務、城市之峯等。上午阿豪主要講的是香港福利制度的歷史和發展,還有青少年的發展問題。對福利政策的類型我聽得非常認真,並且積極地回答了阿豪的問題還得到肯定,對香港的補救型福利政策我是比較認可的。我認爲它形式上可能是比較明顯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可能傷害了民衆的感情,但實質上考慮了不同層次的需要,可以根據不同的對象給與不同的幫助,在實質上是非常的合理,它可以避免資源浪費,可以提高服務質量,真真切切的幫助案主。在香港使用這種福利制度很合理。

下午,周老師給我們講了建立專業關係的步驟及試探性行爲處理。她的講述詳細清晰。同學們也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對“夜青”的理解描述被我們寫了滿滿的一黑板。專業關係的建立大致經歷觀察—初步接觸—社交關係—輔導關係—完結這幾個階段。我們還了解到試探性行爲的類型,處理測試行爲的原則及技巧,最後總結出建立專業關係的要素:細心,用心,恆心,平常心,愛心。

在18號的歷奇活動中,我更深入的認識了歷奇活動。 協青社的“城市之峯”項目是由專業的臨牀心理學家以及資深的社工設計的活動訓練,它的重點在於讓參與者對這一活動經歷進行體驗,在體驗中獲取積極的情緒,釋放心理能量,以求加深對自己的認識,挖掘自身潛力。機構之所以聘請並訓練青年成爲專業歷奇工作人員是因爲其所服務的對象也是青年人,青年人之間較有共同話題和親切感,有利於團隊關係的建立。專業歷奇以積極的文化項目和歷奇特有的專業技巧培育青年。其項目內容主要包括地結構挑戰網陣、緣繩下降、攀石場和獨木舟等。我們這次的活動主要是上午的小組活動,其中音樂穿繩,板凳移人(自己取的名字)給我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我們小組集結大家的智慧,彼此間互相信任,密切合作,非常迅速的完成了任務。大家在一起分享了成功經驗,得出一個結論:成功需要忍耐,信任,合作,傾聽等一些品質。他們的社工給我們的訓練項目具有靈活性,針對性。開始我們會互相抱怨,不善於傾聽等一些不好的品質。他們的社工就針對這些我們暴露的缺陷開展了後面的活動,讓我們認識並改善了自己的團隊意識。我們下午的歷奇活動主要是高空挑戰項目“high-v”,這個項目不僅能培養團隊意識,還能促進對自身的認識和潛力的挖掘。站在10米高的位置上走鋼絲,需要兩個人之間相互的攙扶,而且兩條鋼絲越隔越遠,更需要partner之間的相互信任、步調一致和密切協調,這樣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時刻也是對我們自身勇氣與毅力的挑戰。協青社的這個項目就是讓青少年能夠認識自己,體會團隊的力量,學會與他人合作,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挖掘自身潛能,對自我進行重整,做好人生規劃。作爲活動的參與者,這一次我們又得到了一個自我成長的機會。

晚上我跟香港的陌生人一起玩籃球,更加深切地感受他們的合作團結意識。他們更注重團隊意識和友誼精神。他們沒有以勝負決定上場機會,而是自願下場,共享資源。很少喊犯規,很少惡意犯規。對於我這個不會說粵語的隊友,沒有絲毫的輕視,無視。

我出手的機會跟他們差不多一樣多,他們互相之間沒有抱怨,都在交流戰術配合。有的在惋惜上次出手沒有命中。籃球隊友再次讓我感受到他們的真摯,陽光溫暖。正如那灑滿陽光的沙灘,柔軟舒適溫和怡人。

還有一個值得回味的活動就是外展。協青社的深宵外展對每年365天都有活動其足跡遍佈全港。從晚上十時到翌日早上六時,深宵外展隊便會出動數量外展車,在街上搜尋那些18歲以下不能回家或不願一回家的青少年,並將他們帶回協青社男女中心或蒲吧進行輔導跟進。我們有幸能隨機構社工做了一個晚上的外展活動。在出發之前,社工們對前一天晚上的外展工作做了一個簡要的分享與總結。雖然我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但是感覺到做分享與總結是我們社工開展工作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外展中我們主要巡邏的地方有青年常去的公園,7-eleven,和麥當勞快餐店。在此期間社工們給與我們極大的支持,他們積極的引導我們與香港青年們交流,並耐心向我們講解。經過這次外展工作我懂得與人建立關係和運用建立關係技巧的重要性。與人初次見面,最重要的是找到交往的突破口。我們那次去了沙田,在那裏跟外展隊友一起把沉重的設備搬下襬好,過了不久有年青人打電話過來。阿峯,皮蛋就去接他們過來。那些夜青大多是十五六歲的國中生,來了也不客氣像是跟家裏一樣自在的跟他們聊天,玩遊戲。當時有件事讓我很困惑。兩個小孩叫我把排球丟給他們,我沒有多想就很高興的給了他們。誰知一個揮動手臂用力將球直接打入有鐵絲網圍住的施工現場。按照當時的距離和物品擺設,正常人都會覺得這絕對是故意的。但協青社的社工過來後,絲毫沒有責備那個小孩,而且回到協青社後,他也避免談論那個球。我問他,他就對我說那個小孩不是故意的,只是用力大了一些。後來,我們一同實習的同學推斷由於他們專業社工的真誠的愛心,熟練的技巧使得他們沒有責怪那個小孩。事實證明推論是正確的,阿峯跟我講如果當時他們發怒責備那個小孩,那個小孩就會覺得他自己成功地激怒了他們,他就會認可這種行爲。

但如果寬恕了他,絲毫不理會他的這種嘲弄行爲,他就會有挫敗感。而且他們會以積極地態度引導他,幫助他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聽了阿峯的話,我頭上的疑雲慢慢消散,也學到了一個很重要的知識:千萬不要輕易被對手激怒,冷靜應對一切。從社工的角度,我們要用愛和原諒,包容對待案主。

作爲實習內容的一部分,協青社青年學研究中心帶我們在香港數個歷史、文化、社區、公益機構進行參觀。這次機構參觀不僅讓我們對香港的歷史文化發展有了初步的瞭解,而且還見識了香港的社會福利事業和居民生活狀況。在整個旅途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及其現代化的城市。溫和的陽光,湛藍的天空,清爽的海風,怡人的空氣令人讚歎。綠色裝點了整個城市,人性化的基礎設施令人羨慕。海路空交通四通八達。從武漢到香港令我感受到了歷史和現代,中國與外國的文化差別。香港就像我們內地未來的一幅美好藍圖,瀏覽了這幅藍圖,令我對中國未來的信心與期望。

別人都說“說的容易做起來難”,通過此次香港之行中我在男自立堂,球場等處跟別人溝通,發現只要嘗試,語言障礙,觀念習俗約束等一些隔閡都是可以化解的。在此,我也總結一句:想得很難的問題,在舉手投足之間化解。

只要我們用心去愛,用心傳遞愛,愛就會擁抱世界。我堅信,只要我們社工真心奉獻自己的青春熱血,中國社工的前途會更光明,祖國的明天會更燦爛。

第三篇:挪威的森林讀書報告

never a book can be like "norwegian wood", always exist in my college career, whether i was confident, or when i'm depressed; i struggle, passion and self sealing; also i was stuck in a long distance relationship, or because of brokenhearted and self depression... in i read over and over again in the process of "norwegian wood", the heart is always in the trembling. i don't know why, i seemed to understand watanabe, i also felt sorry for naoko. even naoko and wood month of love, and love for naoko watanabe. a lot of things, are connected with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responsibility and growth. maybe i should also like the end of the book watanabe, really grew up, and to act as its own responsibility.

watanabe, the university is so unbearable, he finally make college training even endurance of boredom. during his college career, have a class, get along with people around you, or has been holding the indifferent attitude. only for naoko, let naoko back to normal and living with his desire is very strong. but this is not a waste youth, is not in the pursuit of no results of be in love, but he really aware of the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with more strong than wood month of heart and ready to go to pursue and bear.

watanabe, lao, went to the two may see more beautiful after naoko, originally expected in the spring can live with naoko, but ling son a letter then let him thoroughly despair, he hated the beautiful spring, whether it's a bright spring, or charming fragrance. "but i will not abandon her, because i love her, i'm better than her, and will become more strong, become mature and become adults, and i have no other choice." when naoko choose finally still choose to follow the wooden month after death, dubian the backpacking trip for the last time, and since then, dubian may only really grow up. him from the death of naoko realize a truth: he thinks no matter how familiar with the philosophy, the person also cannot eliminate love brings sorrow. no matter what kind of philosophy, what kind of sincere, how tough, how tender feelings, also can send this kind of sad. the only thing we can do, is to pull away from the sadness, and to realize a certain philosophy, and understanding of any philosophy, in the face of unexpected sorrow after that, and how weak. "

about watanabe, life attitude and way of life, perhaps it is also one of the reasons of this book can enduring. "what you want to, what you feel, and how their actions - in addition to other all have no interest, so the ability to separate yourself and others to consider", so yong ze is used to evaluate watanabe. watanabe is largely said of himself, but the focus is not strong, such as yong ze but watanabe, the ordinary people (in own words watanabe "was born in ordinary families, long in ordinary families, a common face, ordinary grades, it's normal to think of.).

"where would someone like alone, just not disorderly to make friends, it will only end up disappointed." with such a mood, beside the watanabe has only two or three people, then, he would not let himself into the kind of position being aspires, he just wanted to hold their own on the lamp. and watanabe, finall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college education is meaningless, from now on is to such things as the university is only some kind of training. because even in society has nothing to do. i sometimes on this and now some of china's university of how similar it is!

i love is green, from small to large, didn't can decide when parents say what is what. from elite schools are parents sent to endure the shame in front of millions of money to the poor; like cooking but there was no money to buy a frying pan, so can only be a person silently a month wearing only a bra to saving money to buy to make the delicious food without

parents' half words of praise; during the last parents successively has brain cancer and died in hospital, her heart in the hospital to take care of their parents, not serious to go to school, it cannot release full of grievances. so she wants to find a love his lover with all my heart, there is no real condition of the heart and soul. (in fact, it may also not normal love psychology)

when mr. watanabe for naoko sad, she said can imagine life as a cookie jar. "cookie jar is not equipped with all kinds of biscuits, like and don't like in it? if you like to eat a madam, pick, then the rest of the all don't like. life is the cookie jar." this kind of attitude towards life, optimistic and positive. not the kui is watanabe said "the whole body are bulging with infinite vigor and vitality, like just bounced against the spring to the world of a small animal." the green fruit. it is the existence of green child beside watanabe, dubian to endure the pain and loneliness guarding naoko, and have been trying to put the naoko back to the real world.

watanabe said finally: upon naoko, i feel the love is quite elegant and clearing ying jie, but the green is the opposite - she is standing, walking in the beating, breathing in shaking my body and mind. i also can't distinguish who love watanabe, may exist at the same time in love with two different kind of women, but for inner expecta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dubian heart really nowhere to put it.

when i see the story of the ling son again, should have a strong impulse want to cry. life only her piano, piano has been betrayed, someone finally saved her from the dark, long and met with an angel face, devil, the appearance of the little girl broke the she should have a happy life. and twenty years later in may to dubian recalls that lao, reiko have sympathy with the same little girl suffering from the disease, although his family is broken, she also had to go into a nursing home. because of sympathy and sadness always in her heart, but she finally choose to step into society, perhaps this is naoko had given her a gift.

such a work,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in our mind, explicit sex, but he does not smell, no prima donna. watanabe attitude to go out looking for a girl musicians also has obvious change, before as yong ze in and tokyo night market, at the hotel bar. but he did so after three or four times, feel is very boring, this is opposite with yong ze attitude. and the facts also prove that yong ze is just a matter to consider his own life

來沒有一本書可以像《挪威的森林》這樣,一直在我的大學生涯裏存在着,不管是我信心滿滿時,還是我情緒低落時;不管是我激情奮鬥時,還是自我封閉時;也不管是我深陷異地戀時,還是因爲失戀而自我消沉時。。。在我反覆閱讀《挪威的森林》的過程中,心總是在顫抖。不知爲什麼,我似乎很能理解渡邊,我也很同情直子。甚至於直子和木月的愛,還有渡邊對直子的愛。很多的事,都連接着愛和責任,擔負和成長。也許我也該像書的結尾處渡邊那樣,真的長大成人,並擔當起自己的責任。

渡邊的大學是如此的不堪,最後他甚至把讀大學當做訓練自己對無聊的忍耐力。在他的大學生涯中,上課也好,與周圍人相處也好,一直都是抱着無所謂的態度。唯有對直子,讓直子恢復正常並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願望是異乎強烈的。但這不是在荒廢青春,也不是在追求着沒有結果的戀愛,而是他真正意識到了愛情和責任,並且準備以比木月更加堅強的心去追求和擔當。

渡邊去了兩次阿美寮之後,看到愈發美麗的直子後,本來預想來年春天便可和直子一起生活,但玲子的一封信便讓他徹底的絕望了,他厭惡起了美好的春天,無論是燦爛的春光,還是迷人芬芳。”但我絕不拋棄她,因爲我喜歡她,我比她頑強,並將變得愈發頑強,變得成熟,變成大人--此外我別無選擇。“當直子最後仍然選擇追隨木月選擇死亡之後,渡邊進行了最後一次揹包旅行,而從那開始,渡邊或許才真正的長大了。他從直子的死中悟出一個自己認爲的真理:無論諳熟怎樣的哲理,也無以消除所愛之人帶來的

悲哀。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堅韌,怎樣的柔情,也無以排遣這種悲哀。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之中掙脫出來,並從中領悟某種哲理,而領悟後的任何哲理,在繼之而來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怎樣的軟弱無力。"

關於渡邊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或許也是這本書能夠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自己想什麼,自己感受什麼,自己如何行動--除此之外對別的都沒有興趣,所以才能把自己和別人分開來考慮”,永澤是用這樣的話來評價渡邊的。很大程度上渡邊也是在說自己,但人們關注的並不是像永澤這樣的強者,而是渡邊這種普通人(按渡邊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生在普通家庭,長在普通家庭,一張普通的臉,普通的成績,想想普通的事情。)。

"哪裏會有人喜歡孤獨,只是不亂交朋友罷了,那樣只會落得失望。"正是懷着這樣的心情,渡邊的旁邊一直只有那麼兩三個人,他不願讓自己陷入那種仰人鼻息的境地,他只想守住自己的那盞燈光。而渡邊終於得出大學教育是毫無意義的結論,從此更是對大學之類的東西只當是某種訓練而已。因爲即使進入社會也無事可幹。我有時轉念一想,這和現在的中國某些大學的狀況是多麼的相似啊!

我更是喜愛綠子,從小到大都沒有可以自主決定的時候,父母說什麼就是什麼。從小就被爸媽送進貴族學校,忍受着窮人在百萬千金面前的自慚形穢;喜歡做菜卻沒有錢買煎鍋,於是只能一個人默默的一個月只穿一個文胸來攢錢買,做出了美味的菜卻得不到父母的半句誇獎;最後父母相繼得了腦癌住院並去世,期間她只能一心在醫院照顧父母,不能正經的上學,滿腹委屈也無處釋放。所以她想找一個全心全意愛自己的戀人,真正毫無條件的全心全意。(其實這或許也不是正常的戀愛心態)

當渡邊爲直子的事難過的時候,她說可以把人生想象成一個餅乾罐。“餅乾罐不是裝有各種各樣的餅乾,喜歡的和不大喜歡的都在裏面嗎?如果一個勁兒挑你喜歡的吃,那麼剩下的就全是不大喜歡的。人生就是餅乾罐。”這種人生態度,樂觀而又積極向上。不愧是渡邊說的“全身迸發出無限活力和蓬勃生機,猶如剛剛迎着春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隻小動物。”的綠子。正是有了綠子在渡邊身邊的存在,渡邊才能忍受着痛苦和孤獨守護着直子,並一直努力地把直子拉回現實世界。

渡邊最後說:在直子身上,我感到的是嫺靜典雅而澄澈瑩潔的愛,而綠子則截然相反----她是站立的,在行走在呼吸在跳動,在搖撼着我的身心。我也分不清渡邊到底愛着誰,或許存在那種同時愛着兩個截然不同的女性的情況,但出於內心的期許和責任,渡邊的心真的無處安放吧。

當我再次看玲子的故事時,竟然會有一股想哭的衝動。人生只有鋼琴的她,也被鋼琴背叛了,最後有人從黑暗中拯救了她,又碰到長的有着天使一樣臉蛋的惡魔,那個小女孩的出現打破了她本該幸福的一生。而二十年後在阿美寮向渡邊回憶起那件事時,玲子還同情着那個同樣患着病的小女孩,雖然自己的家庭已然破碎,她也住進了療養院。因爲同情和悲哀時時在她心裏,所幸她最後選擇重新踏入社會,或許這正是直子送給她的一份禮物吧。

這樣一部作品,雖然有幾段在我們看來露骨的性事描寫,但全然不帶腥味,並無絲毫做作。渡邊對出外尋找女孩作樂的態度也有着明顯的變化,之前隨着永澤輾轉於東京的夜市,流連於酒吧旅館。但他這樣做了三四次之後,覺得甚是無聊,這與永澤的態度截然相反。而事實也證明永澤只是一個勁兒考慮自己人生的

第四篇:挪威特殊教育考察報告

挪威特殊教育考察報告

2014年3月5日至14日,我作爲江蘇sigam聾教育考察團的成員之一訪問了挪威,在挪威手語協會的精心安排下,代表團先後走訪了挪威手語協會(signo)、奧斯陸大學、挪威教育科技部基礎教育司以及奧斯陸和倍耳根兩城市的聾人資源中心和學校,所到之處受到了挪威特殊教育有關機構和資源中心的熱情接待,使我們對挪威特殊教育的理念、體系、方法有了一些初步的瞭解和認識,現歸類彙報如下:

(一)挪威特殊教育理念強調尊重和重視殘疾人的權利和地位,一切以殘疾人的需要爲出發點,殘疾人的教育實現了超前發展

1、一種學習方式的選擇、一份個別教學計劃、一盤手語錄象帶反映了挪威特殊教育的先進理念:殘疾人也是人,應該享有正常人擁有的一切權利。他們需要正常人的尊重和幫助,而不是同情和憐憫。挪威人的這一理念滲透在他們的各項工作中,在殘疾人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上都能感受到他們對殘疾人的尊重和愛護。撇開公共事業上完善的殘疾人設施不說,在教學上,他們把殘疾人以及他們家庭的願望作爲教學計劃制定和教學內容選擇的出發點,在首都奧斯陸的斯高頓資源中心(skadaien),校長haavik向我們介紹了他們的教學原則:⑴教學以人爲本,在這裏就讀的聾孩子以何種語言作爲第一語言,決定權在學生及他們的家長手中,而不是學校。據他們統計全國400多名聾生,選擇手語作爲第一語言的約有135人。由此可見,多數聾孩子家庭還是選擇了挪威語爲第一語言,但這並不妨礙手語的學習,考慮到聾孩子將來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所有聾孩子都應掌握兩門以上的語言即雙語學習。⑵爲每一個殘疾孩子制定一份個別教學計劃以及個人檔案,有專人負責實施,畢業以後隨着該生生活地址的改變移交相關政府部門(aks資源中心聾盲部主任雷豪森)。⑶挪威實行全國統考,考試採用和普通學校一樣的統一的試卷(教材也是一樣),爲了保證聾生的權利,政府爲聾孩子配備製作了考題手語錄象,幫助他們加深對題目(特別是數學題目)的理解。反思我們國內的特殊教育,往往從聽人的主觀想象出發,認爲聾孩子應該學什麼、做什麼,卻很少去了解聾孩子和他們的家庭想學什麼、願意做什麼,造成教學內容和實際需要的脫節,反映出理念上的差距。

2、一個熱氣騰騰的溫水游泳池,一間間隱在樹林中的小木屋,表明挪威殘疾人的資源中心和學校的設施好於普通學校,真正實現了超前發展。這次在挪方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先後訪問了四個資源中心、一個職業培訓基地(人民學校)以及其他殘疾人設施,所到之處學校環境之美麗、教學設施之齊全令我們驚訝不已,特別是在bergen(倍耳根)資源中心,參觀了學校的一個溫水游泳池,有的代表團成員就問:是不是挪威所有學校都有這樣的溫水游泳池?校長告訴我們:溫水游泳池也只有特殊教育學校纔有,但資源可以共享,普通學校的學生可以來資源中心進行遊泳訓練。在opplandaai聾人職業培訓中心(人民學校)我們晚上居住的地方是不定期前來學校進行職業培訓的學生和進行手語學習家庭居住的宿舍,裏面空調、冰箱、淋浴房、衛生設施以及各種炊具一應俱全,有居住的房間和會客的小客廳,比起中國三星賓館的條件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也是挪威普通學校的住宿條件達不到的。教育部基教司特教處謝靜仁處長在2014年《現代特殊教育》發刊詞中提出:我國在“十一五”期間力求做到特殊教育和其他教育協調同步發展,甚至適度超前發展。我們期待着這一目標早日實現,徹底改變我國特殊教育發展滯後的現狀。

3、一臺小推車、一架兒童滑梯讓我們看到了挪威人的求真務實精神。他們努力在提升辦學品位、提高學生素質上做文章,教學經費投入則講求經濟、實用。挪威特殊教育的經費是非常寬裕的,在奧斯陸附近的aks的資源中心,教育對象是聾、盲多重殘疾和智殘的孩子。住校的學生18人,另有走讀的成人班學生43人,教職員工120名,每年經費預算達4700萬挪威克朗(1挪威克朗相當於1、2元人民幣)。但我們感覺到他們在學校建設和教學設施的添置上和我們追求的目標不一樣。他們的教學設備設施先進但不豪華、講求實用原則。以下兩個小例子值得我們深思:⑴我市的市直普通學校早在去年就實現了所謂“班班通”即每班都有能夠上網的計算機一臺,數字液晶投影儀和視頻展示臺兩件,高價值教學設備各一臺(我校除外)。我以爲西方國家早已如此,但在挪威幾個資源中心看到的都是,除了在使用頻率比較高的會議室、接待室等公共場所裝備了上述設備外,教室基本上沒有,“先進程度”遠不如我們的教室。教學過程中需要怎麼辦?挪威人制作了許多不鏽鋼小推車,上面把液晶投影儀或視頻展示臺(還是模擬信號的)往上一放,推到教室即可使用,減少了浪費和儀器保管維修的難度。⑵在斯高頓資源中心(skadaien)附屬學校的操場上有一個小土坡,學校就勢製作了一個小滑梯往坡上一架就成了兒童的娛樂設施,既節約了開支,又達到了學生體育鍛煉目的。反思我們在“教育現代化”的旗幟下投入了大量的教育經費,購置了許多高檔教學儀器設備。實現‘班班通’且不談使用率有多低、保管有多難,就今後若干年的設備更新的費用就是一個各學校沉重的負擔。教育現代化決不等於教學設備現代化,這方面挪威的做法值得借鑑。在挪威的許多學校我們看到:學習常用工具——計算機基本每班都有一臺甚至好幾臺,每個行動不便的聾盲孩子都有專用計算機,以便於實施個別化教學計劃,教師的計算機也是人手一臺(臺式的)。在aks資源中心的弱智兒童學習職業技能的實習室,各種實習設備和材料是應有盡有,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個專門的老師負責職業技能的學習,這種不亂花錢、將教育經費用到實處的務實的工作作風值得我們學習。

(二)挪威手語協會(signo)的工作卓有成效,在協會和資源中心從事殘疾人的志願者和工作人員盡心盡職,爲推動挪威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挪威手語協會(即聾人協會,出於對聾人的尊重故稱手語協會)—真正的聾人之家

到達挪威的第二天晚上,我們應邀參觀了挪威手語協會(signo)的辦公場所,協會負責人顧勒(gunnar)向我們介紹了協會的一些基本情況:⑴協會是一個私人性質的機構,實行董事會制度,各地協會及所屬的學校、俱樂部等機構的負責人都由董事會任命。⑵協會在全國各地有許多產業,有的是歷史上的聾人組織傳下來的,有的是近年來政府劃撥給協會管理的。⑶協會歷史悠久,工作卓有成效,在挪威有較高的地位,爲聾人做了許多有益的事情,政府也給予很大的支持,形成了雙嬴的效果。一方面由於協會管理到位,贏得了政府的信賴,給予協會及所屬產業許多經費上的支持,在從事殘疾人工作的同時,自身得到了發展壯大;另一方面,政府也減輕自身的壓力和負擔。⑷其工作方式是:每年根據實際需要制定發展目標和投資預算計劃,政府則根據計劃的合理性給予撥款。

在他們卓有成效的努力下,挪威的聾人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⑴(signo)在全國各地有許多產業,聾人俱樂部、聾人教堂、聾人陳列室、聾人電視臺等一應俱全,成就顯著;⑵手語作爲一門語言已經寫進了法律;⑶政府規定:凡是掌握挪威語又懂得手語的被視爲掌握兩門語言,可取得大學畢業文憑;⑷現在他們正在努力爭取使手語成爲挪威的官方語言,如果此舉得以順利實現,將在世界上再創一個聾人地位提高的範例。

在倍耳根我們冒雨參觀了的signo/konws聾人活動中心以及signo協會下屬設施聾人教堂、聾人俱樂部、聾人博物館、聾人養老院等,深切感受到挪威聾人所享受到的平等待遇。

聾人基督教堂:這是一個聾人專用教堂,象這樣的聾人專用教堂在挪威有四個,只有一位主教在奧斯陸,倍耳根僅有兩個牧師,主持倍耳根的聾人的教儀活動。教堂簡樸大方,可以容納30-40人就坐。

聾人陳列室:裏面整齊陳列着19世紀以來倍耳根聾人組織的歷屆領導人的照片和生平簡介,還有近代以來倍耳根地區傑出的聾人運動員、演員、社會活動家等人的事蹟記載,聾人組織發展的軌跡等等,保存了許多有價值的實物資料,令人敬佩。

聾人養老院:我們看到了幾位高齡的老人,在這裏受到了良好的照顧。所有老人容易跌倒又不易被人發現的地方如洗手間等都裝有通知報警系統的按鈕,代表團一位成員如廁時無意按了一下,結果引來了負責人和工作人員,造成虛驚一場。

在聾人俱樂部:參觀了聾人計算機室(可以上網)、舞廳、食堂和小會堂,那晚雖然下雨但仍然來了十幾個聾人家庭,他們友好地和代表團的兩位聾人教師進行交流,觀看了我們帶去的雙語實驗教學錄象,瞭解中國的聾教育教學情況,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

聾人電視臺:在aal我們參觀了聾人電視臺,臺長斯萊德介紹了建臺情況和發展簡況:1、建於1986年,政府資助500萬,國家電視臺出資60萬,另有100多萬克郎來自於社會各個方面。2、共有7位記者和工作人員,二位在奧斯陸,五位在本地。3、發展的幾個階段:①開始製作錄象帶,贈送有關單位。②後來在挪威國家電視臺播放擴大聾人節目的影響。③92年製作兒童節目,在電視臺播放,開始沒有固定時間,以後逐步固定在每週一下午六時,每次十五分鐘。2014年改爲聾人媒體中心,並專門爲中央電視臺製作文字說明。④目標:爭取時間上達到40—50分鐘,兒童和成人節目分開。⑤其他工作:出版聾人月報,製作聾人網站,印刷聾人試卷,製作手語聖經等等。

上述一系列設施的參觀還使我們對聾文化的概念有了新的認識,在我國除了少數聾人即開明的學者以外,大多數人是不承認聾文化的存在的,但我們在挪威看到的聾文化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否定是沒有意義的。

2、聾人全面參與聾人協會、資源中心以及特殊教育學校的工作是挪威聾人工作卓有成效的保證,挪威物質文明程度較高是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前提

在挪威走訪的這些日子裏我們感到:以聾人爲代表的殘疾人之所以地位這麼高、事業發展如此顯著,除了跟政府的的管理機制和協會本身的努力以外,有兩點值得重視:⑴在挪威各地殘疾人機構和資源中心或特殊教育學校從事殘疾人工作的人,有相當一部分自身就是聾人或其他殘疾人,在接待我們的過程中比比皆是,如signo工作人員夏洛特(我們在挪威還看到她主持的節目)、aai的職業培訓中心的校長、aks資源中心的副主任、倍耳根聾人俱樂部主任(收養了一男一女兩個南京的聾孩子)等等,而且所有的資源中心附屬的聾校的聾人教師都達到1/2左右,可以說挪威的聾人全面參與了有關聾人事業發展特別是聾人教育的所有活動,在這一點上我國聾人的參與度是遠遠不及的,在我們接觸到的國內各地殘聯、民政等殘疾人工作機構的工作人員很少看到是負責人是殘疾人。在國內的各所學校裏聾人教師的數量也很少,大多數只是點綴一下而已,聾人校長更是鳳毛麟角。我們可以試問一下,健全人和殘疾人同時做殘疾人工作,哪一個更敬業、更努力?因此我覺得努力提高殘疾人特別是聾人的道德修養和文化素質,增加他們對殘疾人各項工作的參與度,是改善殘疾人的地位、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應引起政府有關方面注意。⑵挪威整個社會的物質文明程度相對較高(2014年挪威的人均gdp達四萬美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也爲聾人事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前提,現在從事殘疾人工作的機構或部門以及各地的資源中心、學校每年根據自身的發展規劃以及經費預算報政府批准,即可以得到滿足事業發展的各項經費。充足的經費強有力地推動了挪威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我們衷心希望我國經濟高度發展的同時,加大對殘疾人事業的投入,使我國的殘疾人的保障和教育再上新的臺階。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即在我們接觸的挪威方面非常熱心從事殘疾人工作的幾位聾教育專家都有各自的殘疾人情結,如:手語協會負責人顧勒(gunnar)和斯高頓資源中心(skadaien)負責人英格妮特夫婦有一個聾孩子,sigam項目的倡導者之一挪威foundation大學斯泰因博士的父親是挪威的早年聾人活動家,並且在從事聾教育的過程找到了知音,建立了家庭。他們的積極參與和推動也是挪威聾人事業前進的動力之一。

(三)脈絡清楚的特殊教育框架,精幹高效的管理體制,深入開展的殘疾人心理研究,構築了挪威特殊教育的世界領先地位

1、先進的特殊教育理念,30個資源中心,三級管理體制,確保每一個殘疾孩子都能享受和正常孩子一樣的學習條件

先進的特殊教育理念:殘疾孩子在何處接受教育最好?這在挪威也是一個有爭論的議題,但多數挪威學者認爲: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最好場所,條件再好的學校和也無法取代家庭,提倡和鼓勵殘疾孩子上學不離開家庭環境,實行隨班就讀(選擇權在於家長,如果家長堅持也可以送到資源中心附屬學校住宿上學)。

獨特的特殊教育框架:挪威教育科技部特殊教育司的愛斯特和他的同事們向我們介紹了挪威特殊教育的框架。⑴最高行政機構:教育科技部特殊教育司,去年剛組建。主要職能:執行法律賦予的內容。①特殊教育師資的培養。②政府所屬特殊教育學校的管理。③指導各省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⑵全國有19個省、433個市、460萬人口。有30個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覆蓋全國各地,進行多重殘疾兒童的教學和普通學校特殊教育的指導工作,其中聾資源中心4個、盲資源中心4個,語言障礙2個。⑶三級管理體制是:①六歲前由各地的資源中心負責;②1—10年級由各市的教育機構負責(沒有能力的小市則交由省裏管理);③11—13年級由各省的教育機構負責。⑷挪威這種獨特的特殊教育體系,保證了特殊教育的質量,使殘疾兒童能夠享受到與正常兒童同等的學習條件。

奧斯陸大學—挪威特殊教育的領頭羊,獨特教育理念的構建者

⑴挪威奧斯陸大學和歐洲的其他各著名大學的地位、名聲無法相比,但在特殊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方面卻名聲顯赫,是西方各國學習的典範(連英美等國家的大學也認同)。⑵和中國早就有友好往來,早在80年代該系的系主任就訪問過中國,現任系主任麗斯特剛剛從中國歸來。中國有三名留學生曾經在該系學習過,其中包括我們這次項目的負責人之一,《中國現代特殊教育》雜誌副主編沈玉林先生。⑶學院除了理論研究外,以培養特殊教育的研究生、教師及專門人才爲主,專業有聾、盲、語言障礙、智殘等。有專門培養手語翻譯的系,學制三年、學士學位。(挪威政府規定,凡是有聾人在場的場合都應當有手語翻譯,所以手語翻譯的需求量較大)。⑷最高的宗旨:讓殘疾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樣受到平等的教育。正在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歐殘疾人機構聯合推行一個國際條約,爭取2014年全世界實現殘疾孩子和正常孩子一樣受到良好教育。

資源中心—挪威特殊教育的支持系統:以斯高頓(skadaien)資源中心爲例,它是全國四所聾教育資源中心之一,服務對象爲首都奧斯陸及周邊地區的聾及聾盲多重殘疾孩子、聽力尚可但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中心由兩部分組成:⑴學校部分,有三方面功能:第一是教學功能,全校有40名學生12個班級,20名教師(其中有一半是聾人教師)負責這裏的教學工作,由於挪威政府鼓勵殘疾學生隨班就讀,所以實際在學校住校就讀的孩子只有七個,走讀來校上學的也只有20個聾孩子,他們每週有三天在中心上課兩天在當地的普通學校就讀,其餘的聾孩子都在當地的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第二是指導功能,中心定期(每年約兩三次)到有隨班就讀的普通學校去檢查和指導那裏的聾生教學工作。第三是培訓功能,中心定期對學生的家長進行手語教學和培訓,讓他們學會和掌握跟聾孩子溝通和交流的技能,挪威政府規定:每個聾孩子在滿16週歲以前,他的家長或兄弟姐妹都有40周的免費培訓,由政府包吃包住。另外還開展對普通學校教師的培訓,每年秋天都要辦教師學習班,幫助他們提高聾盲等殘疾人教學的技能和水平。⑵研究所部分,主要從事兩項工作:一是和奧斯陸大學合作研究聾教育的相關課題,每一個項目結束後都會有一個專題報告,出一本小冊子。現在正在研究的是聾孩子裝上電子人工耳蝸以後的語言發展狀況。二是進行資料調查和數據蒐集,爲挪威新教學大綱的修改提供理論依據。

幾點值得借鑑的做法:在挪威各資源中心走訪的過程中,覺得有下列幾點好的做法可以借鑑:⑴聯繫人制度:由於殘疾學生上學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挪威殘疾學生管理採取“聯繫人制度”,即一名殘疾學生由一位家長、一位學校老師、一位政府機關專門負責殘疾人管理的工作人員,三個人組成一個管理網絡,傳遞各種關於該殘疾人的信息,確保他們的各項權益得到保證。⑵實行雙語教學:挪威人在長期語言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得出經驗,對於聾孩子來說,先學手語有助於挪威語的掌握,並能促進聾孩子智力水平和思維能力的提高。⑶重視交流:交流在聾盲及多重殘疾孩子正常健康成長過程中起着很重要作用。挪威同行認爲,聾盲孩子和正常人相比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交流上的障礙,要教會他們除了聽和看以外的其他各種交流方式,如動作、行爲、唱歌、電腦都可以達到交流的目的。教師應學會觀察和等待,找到和學生交流最好的方法。⑷教師應該尊重學生,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瞭解不同個體之間的差別並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學生身上,併爲學生將來着想,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2、一支精幹的教師隊伍,除了有較強的業務素質以外還要懂得心理學、護理學、家政學,更要富有愛心

挪威人的同行認爲:資源中心的教師和工作人員的素質和知識在殘疾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讓每一位員工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聾盲人的未來。

老師要精通手語(僅僅會打手勢輔助語是不夠的)和挪威語才能勝任工作;老師應當善於調動和激發孩子學習語言的積極性;應該針對不同的兒童採用不同的方法達到共同的目標。

老師還應該有一些護理方面的知識,在緊急情況發生的時候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處理。

椐挪威同行的經驗,30%-40%以上的聾盲學生伴隨有心理或精神方面的殘疾,所以每一個資源中心都應該有一名以上的心理專家,另外其他老師也應該具備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況,纔能有針對性的做好工作。

(四)令人感興趣的共同的殘疾人教育理想—職業技能教學

長期的特殊教育實踐使我們認識到:殘疾孩子的出路在於職業技術教育,很高興這一想法在挪威得到了同行的證實和認可。在挪威走訪的幾個資源中心中多數都附屬有職業培訓部,如aks、aal、倍耳根資源中心等,其中aal是一所完全的職業培訓學校,有平民化教育傾向,號稱‘人民學校’。聾人校長說他在過去的兩年裏連續兩次訪問過中國,對中國和中國人印象非常好,比較全面地向我們介紹了學校的概況。

1、理念產生於1800年,教學內容在教學大綱以外,它的出現是對傳統教學理念的挑戰,是上世紀70年代在聾人的倡導下發動全民捐款建立的,很多青年志願者的無償勞動和幫助也起了重要的作用(青年志願者可以免除二年義務兵役)。陪同我們的斯坦因博士就是其中一個。

2、教學方式:不強求死記硬背,以培養聾盲孩子健康的心理和生活的技能爲目的(強調是對他們以後生活有用的知識和技能)。

3、1974年開辦,有40位教工(其中有一半是聾人教師),每年有約1900人在這裏接受培訓,包括聾孩子、他們的家長以及聾人家庭和他們的子女(在挪威聾人家庭的健聽孩子都是聾人自己帶,我們看到許多聾人家庭的小孩子手語打的非常好)。該校計劃2014年舉辦110次短期培訓班,每期爲一週,8—60人不等。

4、人民學校在北歐及其它地區普遍存在,瑞典、丹麥、荷蘭、芬蘭、印度、巴基斯坦都有但不都是爲聾人服務的。

5、開設的專業有:大學預科、電腦技術、體育專長、時裝表演、藝術、多媒體技術、挪威語學習等七個專業,另有自選專業若干。

6、和其他四個聾人資源中心相比,這裏沒有國家資助,參加學習的聾人實行繳費制度,學費約5、5萬挪威克郎,沒有錢可以申請國家貸款,各門學習成績合格以後政府以獎學金的形式返還。

倍耳根高中部校長也介紹了高中部的教學情況,挪威學制國小10年,中學2、3、4年不等,這裏的高中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目前只有20多位(人數逐年減少),有普高和職高兩類。

普高:學制三年,爲升入大學做準備。

職高:學制四年,兩年學習、兩年實習。專業有機械、電焊、賓館服務、食品加工、木工、烹飪、媒體和通訊、圖形設計、平面設計、衛生和社會服務、體育專項等

該校還和政府合作對已成年聾人進行崗位技能培訓,培訓費用政府資助一部分、用人的公司支付一部分。

從挪威的職業教育進行的情況來看,和我國的具體情況相比有如下幾點差別和想法:⑴專業門類較我們齊全,爲我們下一步開拓新的專業,提供了很好的思路。⑵終身培訓制,即使走上工作崗位後,每年仍然可以有一段時間來到學校進行免費的職業技術培訓。這也應當成爲我們今後工作的努力方向,爲社會上的殘疾人掌握一兩門職業技能提供培訓,把他們由社會的包袱變爲社會的動力,

(五)挪威之行的收穫和遺憾

這次挪威之行由於挪威sigam項目組的精心安排,使我們代表團對挪威的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全貌,特別是特殊教育的理念、架構和具體的操作方法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爲我們回來以後進一步做好雙語教學實驗,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和寶貴的經驗支持,但也有一些不足和遺憾。歸納起來有兩點:

1、課聽的不多,雙語的理念如何在課堂上運用,在各項教學活動中得到貫徹,最想了解,看到的卻最少。

我們在斯高頓資源中心聽了一節課,這是一堂聽人老師和聾人老師合上的課,內容是講一個成語故事,基本過程是:掛一張圖片,聽人老師講一遍(順便說一下,挪威兒童基本上都裝上了人工電子耳蝸),聾人老師用手語打一遍,然後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理解課文。應該說這一節課對於我們已參加sigam實驗項目的學校來講沒有什麼新意,主人安排這堂課的意圖在於表達他們把手語放在和口語同等重要位置上進行教學這樣一個理念。

在倍耳根資源中心國小部我們看到和教學有關的內容有兩個:一是一位戴電子耳蝸的小女孩用手語打了一首關於雪的詩歌,反映了他們手語教學的成果;二是觀摩了手語教學的一個小片段:放了一段中國成語的手語錄象(南京聾校張小華表演),然後一位老教師幫助一個小男孩理解其中的意思並用挪威手語表達出來。兩個片段都很短很難看出挪威手語教學的全貌。

2、雙語教學的幾個關鍵問題未得到答案

我校的雙語教學已進行將近一年,在具體操作實踐中遇到了一些實際問題亟待解決,主要有:聾人教師和聽人教師之間如何合作、怎樣才能密切合作?低齡兒童的口語教學何時介入?學生手語能力的評價標準是什麼?學前聾童教學計劃如何制定?本期望在本次訪問中得到解決,但由於時間短、日程安排的很滿而未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希望在今後的交流、指導過程中得到解決。

總之,這次挪威之行就我個人而言,收穫是很大的,開拓了視野,瞭解了國外特殊教育的最新理念和具體操作的成功經驗,爲我們下一步更好的做好雙語教學的實驗工作,提供了工作思路和方法。再次感謝sigam項目組領導爲本次活動所做的精心安排。

第五篇:《挪威的森林》研讀報告

《挪威的森林》研讀報告

李丹丹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38歲時在歐洲旅居期間寫成的具有自傳性質的

一部作品,它的出現一舉打破了當時日本文壇的沉寂狀態,並由此產生“村上春樹

現象”和《挪威的森林》現象”, 並在短短的十幾年裏,風行全日本,乃至被不

斷地移植到世界各國。就《挪威的森林》這本小說而言,它有幾個譯本,而我所

讀的是林少華翻譯的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挪威的森林(電影特別版)(精)》。這是一部動人心絃的、平緩舒雅的、略帶感傷的、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

《挪威的森林(電影特別版)(精)》的主人公渡邊以第一人稱展開他同兩個女

孩間的愛情糾葛。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後來

木月自殺了。一年後渡邊同直子不期而遇並開始交往。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嫺靜靦

腆,美麗晶瑩的眸子裏不時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陰翳。兩人只是日復一日地在落

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標地或前或後或並肩行走不止。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

兩人發生了性關係,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

家遠在深山裏的精神療養院。同時渡邊在學校附近的一家小餐館結識了綠子,綠

子問他借了“戲劇史2”的課堂筆記,以後就混熟了。後來渡邊前去探望時發現

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渡邊還認識了和直子同一宿舍的玲子,渡

邊在離開前表示永遠等待直子。綠子的父親去世後,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

往。綠子同內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簡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

一頭小鹿”。這期間,渡邊內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

與柔情,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

噩耗,渡邊失魂落魄地四處徒步旅行。最後,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

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綜觀近十年對《挪威的森林》的學術研究,可以發現,學者們在探討這部小

說時,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的:

1.研究小說的主題。趙薇在學術交流發表了一篇題爲《<挪威的森林>與後現

代語境下文學主題的探討》的論文,她認爲後現代本身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社會存

在,我們不能企圖以某些條條框框來框定這一文化現象,分析《挪威的森林》這

部作品及其人物,探討後現代語境下文學的主題,不難看出作品深刻揭示了信息

承載崩潰與人人對話關係喪失下的孤獨;建立在“荒誕不經”社會生活基礎上的壞;物質縫隙中人的病態與變態。杜靜波也在其論文《讓少男少女流乾紅淚的小說——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作品分析》中對小說的主題進行了分析,她認爲小說的真正主題是自我救贖。自我救贖的前提是自我的迷失,這種迷失帶有青春期的普遍性,這也是小說《挪威的森林》持續人氣的原因之一。

2. 研究小說象徵色彩。對於小說的象徵意義研究,謝志宇曾發表一篇題爲《解讀<挪威的森林>的種種象徵意義》一文,該論文主要認爲村上春樹爲主人公設定了一個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名字,同時還大量地運用了象徵手法和印象式描述,展現了現代青年一幕幕苦澀的愛情美夢,由此寓意現代人理想信念的最終破滅,揭示工業社會中人們內心的孤獨和相互慰問的不可交流性。葉崗在其論文《<挪威的森林>的象徵色彩》中提到,在小說中,作者憑藉具有象徵色彩的場景和人物來表現其非現實性。以阿美寮爲代表的場景象徵性地表現了作者對於現實世界和理想世界的複雜思考,蘊含了對人際溫情的渴盼。以陰性人物直子爲代表的人物象徵性地表現了作者對於人格自我的召喚和珍視,以及由此而強調的與世界的聯繫、愛與性的和諧統一。

3.研究小說的創作特色。蔣敏的論文《<挪威的森林>創作特色解析》明確提出《娜威的森林》是一部現實主義力作,村上春樹在繼承現實主義小說傳統的基礎上,在人物性格、結構設置、敘述手法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從而使這部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楊蘭在其論文《論<挪威的森林>的藝術特色》中從作品所反映的現代愛情、語言特色、非現實因素、中西文化的融合等方面分析了小說的創造特色。吳雨平的論文《文字載體與審美內涵的和諧統一——<挪威的森林>的敘事策略》,則指出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採用固定式內聚焦敘事視角、直接引語以及它的變體———書信的人物話語模式、非線性歷時結構的時間處理方式等敘事策略,提升了這部愛情小說的審美品格,並使作品的審美內涵與其文字載體之間呈現出一種息息相關的動態關係。

4.研究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挪威的森林》雖是一部男性話語的敘述作品,但在其對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描述中體現了作者的女性觀。劉婧的《<挪威的森林>中男性敘述與女性形象》一文表示以往的評論者往往忽視《挪威的森林》中男性話語霸權中的女性形象問題,忽略其美好的女性形象代表了男性對於女性角色的

期待,而在直子和綠子的選擇中所暴露了男性敘述者的男性中心主義傾向。秦瑞、楊青芝更是在《解讀<挪威的森林>中的三個女性形象》一文中,分別分析了直子、綠子、玲子三個女性形象,他們認爲這三個女子雖各不同,但在她們的身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精神方面的缺失,該論文借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論簡要論述這三個女性的精神特質。閻偉在論文《女性主義眼光下的<挪威的森林>》一針見血地提出小說中的女性人物面臨着三大問題:“性”與“愛”的分離、身份缺失以及“陰莖羨慕”。這些都是學者們對於小說中女性形象和女性主義的關注。

5.研究小說的精神特質。虛空、死亡、孤獨幾乎是所有學者一致認同的小說精神特質。如吳思佳的《<挪威的森林>之精神分析》一文就說到,小說自始至終飄蕩着一種氣氛———虛空,彰顯着一個主題———死亡,亦反映了同時代青年的精神苦悶與困惑。小說中主人公們怪異的性格、令人費解的行爲成爲讀者討論的重點。高歡歡的《孤獨的舞者 ——淺談<挪威的森林>的精神特質》對村上特有的社會切入角和搖曳多姿的筆觸進行剖析,認爲其在精神特質方面主要通過洞穿城市進而洞穿存在本身,剖析愛情的困頓和性愛價值的迷失,出現對幻與真的生活的無從把握,掃描出20世紀80年代日本青年尤其是城市單身青年日益傾斜失重的精神世界。

6.研究小說的電影改編。《挪威的森林》被越南裔法籍導演陳英雄改編成電影,並在2014年底搬上大銀幕。但這部擁有衆多讀者的小說在改編之後卻沒有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績,影評人和觀衆也贊彈不一,爭議一片。上海大學影視藝術與技術學院電影學專業研究生常宇站在電影人的角度,寫就了《挪威沒有森林——淺談小說<挪威的森林>的電影改編》這篇論文,文中指出了電影在情節和人物塑造上都出現了一定的差異,導致影片收效不大。

在此,我想對小說中的死亡意味做一些自我見解。村上春樹非常關注年輕人普遍感到困惑的生死問題。在書中的《後記》部分又特別強調這部作品是獻給死去的朋友和留在人世的朋友。死亡的陰影不可避免地貫穿於小說始終,書中的幾位人物最終都是選擇自殺這種方式告別人生的,算下來有五位在書中曾出現過人物都死於自殺——木月、直子的姐姐、直子的叔叔、直子、初美;一位自殺未遂——玲子。作者描寫這些人物自殺的時候有幾個共同的:都是正值青春年華。他們在

自殺前都沒有通知任何人,沒有留下遺言,毫無徵兆;自殺時沒有絲毫的恐懼與猶豫,毅然決然奔赴死亡,好像死亡是件很平常的事。筆者認爲這並不是小說中青年人的勇敢,而是他們對於死亡的輕率。

儘管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是人生所要必經的道路,但是對於小說中的人物選擇自殺來終結自己生命這一做法筆者還是不能認同。誠然,他們選擇死,都是因爲他們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又無法融入現實生活,纔不得爲之的。但是無論怎樣,活着纔是對生命最好的尊重。所以他們的做法,不能不說是一種輕視生命、懦弱、逃避現實的表現,更是對親人、對朋友、對社會的一種不負責的做法。不過究其自殺的深層原因,我們可以說不是他們選擇了死亡而是死亡選擇了他們。是當時的社會現實逼迫他們不得不走上自殺這條生命的不歸路。當時日本正處於後工業時代,是一個物質空前豐富,人類文明飛速發展的時代,對青少年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作用的父母卻在緊張的生活節奏和精神壓力下忽視了對子女精神上的關注和引導。又或許連父母本身都活在迷惘和不知所措中。當青春期的孩子遇到困難、受到挫折,旁邊沒有父母寬大溫暖的肩膀依靠時,必然封閉自我,仇恨世界。久而久之,心理形成疾病,自我再也無法緩和精神和社會的矛盾,於是只有選擇死亡來終結這一切。小說中綠子的父親“在失去夫人的打擊下,扔下家扔下孩子扔下工作,手一甩去了烏拉圭。”對綠子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還好綠子具有健全的心智和強大的自我調理才倖免於難。另外,後工業時代特殊的時代背景還導致了青少年產生極大的孤獨和空虛感,同時變得脆弱和頹廢,這也是導致他們輕率的選擇終結自己生命的一個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