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實習報告

生態學綜合實習心得

第一篇:生態學綜合實習心得

生態學綜合實習心得

生態學綜合實習心得

在本學期,我們進行了爲期一個月的生態學綜合實習,地點主要位於嶗山北九水以及學校校園。通過本次實習,我們基本掌握了野外實習考察、實驗數據的採集、室內分析和數據處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識。

此次生態學綜合實習的野外實習地點位於嶗山北九水景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2014年5月11日,我們在柳新偉老師和楊洪曉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嶗山實習地點,並於當天下午對周圍環境做了大致的瞭解。接下來的一兩天首先由楊老師指導我們認識了嶗山地區的代表性植物,並向我們詳細講解了一些植物的藥用價值等植物資源利用價值。在此後的幾天裏,我們又在柳老師的帶領下,在三個典型的山坡上,對植物羣落結構進行了系統的調查,並做了調查記錄和數據採集,進行了生物多樣性分析、種-面積分析、分佈格局分析。在野外實習期間,我們還在張豔老師的帶領下到青島第一海水浴場做了一次潮間帶小型底棲生物樣品的採集。

回到學校後,我們相繼做了幾次環境監測實驗,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環境監測方法,學會利用網絡查找相關的資料。

此次實習雖然辛苦,但是經過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學全部圓滿完成了實習任務,達到了預定的目標,也有了很大的收穫,同學們不但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也爲以後的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繫實際。野外調查實習使我們的專業知識得到鞏固和開拓,使我們更容易將所學與實踐聯繫起來;實習使我們認識到自身知識的缺漏,必須重拾書本,虛心請教老師,彌補自身的不足。通過本次實習,我們學會了生物多樣性指數計算、種-面積關係分析和植物羣落格局分析,對於嶗山植被也有了一定的瞭解,認識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對潮間帶小型底棲生物的分析過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產量的計算方法。同時在實習過程中通過合作克服了許多困難,進一步體會到了團結就是力量的真諦,增進了師生關係和同學之間的友誼。

在生活方面,就個體而言,這是一次艱辛的實習,是一次生活的考驗。這幾天我們深刻體會到了實習的辛苦。老師也是很不容易的,專業老師是實習隊伍的領頭人,他們不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證同學們的安全,而且要給我們不斷地講解。在學校裏與老師接觸得少,實習時才發現原來老師也是最可愛的人。

就整體而言,這是一次增長知識的實習,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在實習過程中老師以實地實物爲例,又進一步向我們講授了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並給我們充分的時間去觀察,讓我們有一個自己動手的機會。希望學校以後會安排更多的實習機會,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識。

第二篇:生態學綜合實習心得

在本學期,我們進行了爲期一個月的生態學綜合實習,地點主要位於嶗山北九水以及學校校園。通過本次實習,我們基本掌握了野外實習考察、實驗數據的採集、室內分析和數據處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識。

此次生態學綜合實習的野外實習地點位於嶗山北九水景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2014年5月11日,我們在柳新偉老師和楊洪曉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嶗山實習地點,並於當天下午對周圍環境做了大致的瞭解。接下來的一兩天首先由楊老師指導我們認識了嶗山地區的代表性植物,並向我們詳細講解了一些植物的藥用價值等植物資源利用價值。在此後的幾天裏,我們又在柳老師的帶領下,在三個典型的山坡上,對植物羣落結構進行了系統的調查,並做了調查記錄和數據採集,進行了生物多樣性分析、種-面積分析、分佈格局分析。在野外實習期間,我們還在張豔老師的帶領下到青島第一海水浴場做了一次潮間帶小型底棲生物樣品的採集。

回到學校後,我們相繼做了幾次環境監測實驗,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環境監測方法,學會利用網絡查找相關的資料。

此次實習雖然辛苦,但是經過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學全部圓滿完成了實習任務,達到了預定的目標,也有了很大的收穫,同學們不但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也爲以後的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繫實際。野外調查實習使我們的專業知識得到鞏固和開拓,使我們更容易將所學與實踐聯繫起來;實習使我們認識到自身知識的缺漏,必須重拾書本,虛心請教老師,彌補自身的不足。通過本次實習,我們學會了生物多樣性指數計算、種-面積關係分析和植物羣落格局分析,對於嶗山植被也有了一定的瞭解,認識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對潮間帶小型底棲生物的分析過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產量的計算方法。同時在實習過程中通過合作克服了許多困難,進一步體會到了團結就是力量的真諦,增進了師生關係和同學之間的友誼。

在生活方面,就個體而言,這是一次艱辛的實習,是一次生活的考驗。這幾天我們深刻體會到了實習的辛苦。老師也是很不容易的,專業老師是實習隊伍的領頭人,他們不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證同學們的安全,而且要給我們不斷地講解。在學校裏與老師接觸得少,實習時才發現原來老師也是最可愛的人。

就整體而言,這是一次增長知識的實習,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在實習過程中老師以實地實物爲例,又進一步向我們講授了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並給我們充分的時間去觀察,讓我們有一個自己動手的機會。希望學校以後會安排更多的實習機會,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識。

第三篇:生態學綜合實習心得

生態學綜合實習心得體會學習

我們於2014年5月11日開始了生態學綜合實習,在這一個月的實習期間我感觸很多,不僅收穫了專業知識也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東西,下面將我的實習心得體會分享如下:

實習的第一個項目是在青島嶗山北九水景區進行的,我們主要的任務是認識嶗山地區的植物,並瞭解其經濟藥用價值;對嶗山地區的植被進行調查。在這爲期一週的野外實習中我們置身於風景如畫的北九水,親身領略大自然的奇特風光,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同時也更加的激發了我對生態學是學習熱情。

在楊老師的指導下我們認識了嶗山地區的很多植物並瞭解了這些植物的藥用經濟價值,同時也學會了使用植物檢索表和植物誌來查詢不認識的植物,不僅能夠把課堂上所學的植物分類知識應用於現實的實踐中也握了在植物生態方面的一些研究方法與技巧。

野外實習的第二項任務是在班主任柳老師的帶領與指導下進行的,我們主要是在北九水景區做植被調查,選了三塊不同類型的樣地來進行實地調查,一是用樣方法來對樣地分別進行了喬木調查、灌木調查、草本調查瞭解了樣地的植被物種構成,並利用實驗數據對調查地進行了物種多樣性分析,得出了物種多樣性指數;二是採用了相鄰樣方法對樣地進行了物種調查並繪製出來物種——面積曲線,以此來確定最小樣方面積;三是調查了樣方中的幼苗、幼樹,並對樣方中的喬木進行了樹木定位,並最終繪製出了樹木定位圖,利用該圖對樣地進行了物種格局分析,得到了物種的最小斑塊面積。在這次野外實習中不僅學習到了生態學的一些基本調查方法同時也增強了我們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較爲艱苦的環境中也培養了我們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獨立自主、勇於探索的優良作風。我們擴大知識範圍,拓寬知識領域,正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爲將來勝任本專業或其它相關專業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實習的第二個項目是《潮間帶小型底棲生物丰度與生物量研究》,我們在張老師的指導下在青島匯泉灣沙灘第一海水浴場中潮帶,完成了實驗的取樣工作,並在現場對樣品進行了固定。回校後對樣品進行了室內分選計數及數據處理。通過該實驗我學會了潮間帶小型底棲生物丰度、生物量和生產量的計算於研究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實際動手操作和實驗分析能力,爲水域生態學和動物生態學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實習的第三個項目是在馬東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環境監測實驗,其中包括環境噪聲監測、大氣中總懸浮顆粒物(tsp)的測定、水質懸浮物的測定(重量法)、污水中礦物油的測定(重量法)這些實驗。在這個過程中我學習並掌握了關於環境噪聲監測、大氣中總懸浮顆粒物測定、水質懸浮物的測定、污水中礦物油的測定的國標監測方法,爲以後的學習和就業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總的來講,通過這次綜合實習我初步學會和掌握了生態學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及一些相關的實驗操作方法還學習了以前涉及不是很多的環境監測方面的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不僅豐富了專業知識,還增強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及獨立解決

問題的能力,極大的激發學習生態學的熱情。印證、擴大、鞏固和加強了書本所學的內容,做到理論聯繫實際,增加了實際動手能力,學會了爲人處世的一些道理。這次實習也爲自我成長豐富了閱歷,增加了自己的實踐經驗,對於以後也有很大用處。

第四篇:生態學綜合實習報告

生態學綜合實習報告撰寫

實習3樣地選擇和羣落環境記錄

實驗對象

針葉林(烏龍背)、針闊混交林(杉木園)、常綠闊葉林(賀龍園)

作業

1 調查環境數據,填入表3-1。

實習4羣落最小樣地面積的調查與確定——種-面積曲線

實驗對象

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

作業

1 三種羣落最小表現面積曲線以及最小表現面積確定(種-面積曲線圖、表);

2 羣落最小表現面積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爲什麼?

實習5樣方法及羣落的數量特徵分析

實驗對象

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

作業

1 計算三種羣落中物種重要值,並排序,按喬、灌、草分別排序(分別列表),確定喬木層的建羣種和灌木層和草本層優勢種(各層2種)。

2 根據計算的結果,從外貌、結構描述整個羣落。

3 對所研究的羣落而言,取哪些數量指標較爲合適?

4 試分析重要值與顯著度的異同。

實習6無樣地取樣法與羣落的數量特徵分析

實驗對象

針葉林、針闊混交林

作業

1 計算調查羣落中物種的重要值,並排序(列表),確定喬木層的建羣種。

2 比較無樣方法(中點四分法)和樣方法的羣落調查結果,試分析兩種羣落調查方法的特點及優劣。

實習7羣落物種多樣性的調查與分析

實驗對象

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

作業

1 計算三種羣落物種多樣性大小(simpson指數,shannon-wiener指數);以三種羣落物種多樣性指數值做圖;

2 多樣性指數在羣落分析中有什麼作用?比較不同組以及不同羣落之間的物種多樣性結果,分析相同或相異的原因。

實習8種羣分佈格局的測定與統計分析

實驗對象

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三種類型羣落中的優勢種

作業

1 通過重要值排序,每個羣落內選2個建羣種(喬木)進行種羣分佈格局的測定; 2 決定種羣分佈格局的因素有哪些?

3 如何評價方差/均值比率法?

4 研究種羣分佈格局有什麼意義?

實習9種羣年齡結構的調查與分析

實驗對象

每個羣落內選2個建羣種(喬木)進行種羣年齡結構的測定;

作業

1 分析調查羣落種羣年齡結構

2 分析研究種羣年齡結構具有哪些生態學和羣落學意義?

3 本實驗所用的劃分被考察物種種羣齡級的標準是否合適?有無其它更有意義的劃分方法?胸徑和株高是否真實地反映了種的年齡狀況?

第五篇:生態學綜合實習報告

生態學實習報告

1.秦嶺:

秦嶺,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西起甘肅南部,經陝西南部到河南西部,主體位於陝西省南部與四川省北部交界處,呈東西走向,長約1500公里。秦嶺—淮河是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南北坡的自然景觀差異明顯。秦嶺植被的分佈具有典型的垂直地帶性。海拔2200米以下,主要分佈的是落葉闊葉林,包括栓皮櫟和麻櫟林,它們主要分佈在海拔1600米以下銳齒櫟林分佈在海拔1200——1800米。到了海拔2200——2600米就出現的針闊混交林,海拔2400——3000米分佈着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分佈在海拔2700——3400米的地方,而高山草甸在海拔3300——3767米的地方。

我們的實習基地火地塘教學試驗林場,始建於1958年,是我校主要的教學實驗實習基地,同時也是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地處秦嶺南坡寧陝縣境內,位於北緯33°18′—33°28′, 東經108°21′—108°39′,東西長約7公里,南北寬約6公里。該場東、南、西三面與寧東林業局火地塘林場相鄰,北接寧東林業局東峪河管區,東北與寧東林業局旬陽壩林場相連,總面積2014公頃。

林場所在地區地形複雜,其北界的平河梁爲秦嶺山脈的大支樑之一,山勢東高西低,從平河梁延伸分出的兩個大側樑將整個林場劃分成三大部分。坡度一般在20°—50°之間,海拔1420—2474米。境內十一條大溝,均具山溪性水流特點,河牀雖窄,但落差不太大,這些流水均流入南界的長安河,後注入子午河匯入漢江。 林場所在區域屬北亞熱帶氣候,年降水量1000毫米,多集中於7、8月份,年平均溫度12.7℃,絕對最高溫度28.6℃,絕對最低溫度-9.5℃,年日照時數爲1327.5小時,生長期6個月。土壤主要有山地棕壤、暗棕壤和山地草甸土。

火地塘實習基地也有二氧化碳通量塔,秦嶺山區總共有3個這樣的通量塔,都是爲了記錄二氧化碳的通氣量,瞭解相關數據進而瞭解秦嶺的生態系統。此外,在山腳還有一個流量卡口,這個主要是根據降雨直徑和山的面積記錄計算總的降雨量。同時還記錄水流速度和水流時間,從而得出總的降水量需要多少時間能夠流出山裏。

2.黃土高原(淳化、長武、彬縣)

黃土高原概況

黃土高原:世界最大的黃土高原。在中國中部偏北,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嶺以北、烏鞘嶺以東、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跨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及河南等省區,面積約40萬平方公里,海拔1500到2014。除少數石質山地外,高原上覆蓋深厚的黃土層,黃土厚度在50~80公尺之間,最厚達150~180公尺。黃土顆粒細,土質鬆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養分,利於耕作,盆地和河谷農墾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但由於缺乏植被保護,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長期流水侵蝕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溝壑交錯其間的塬、墚、峁。黃土厚50—80米,氣候較乾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

(一)氣候特點

黃土高原地區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冬春季受極地乾冷氣團影響,寒冷乾燥多風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印度洋低壓影響,炎熱多暴雨。多年平均降雨量爲466mm,總的趨勢是從東南向西北遞減,東南部600~700 mm,中部300~400mm,西北部100~200mm。以400mm降雨量等值線爲界,西北部爲乾旱區,中部爲半乾旱區,東南部爲半溼潤區。

東南部半溼潤區主要位於河南西部、陝西關中、山西南部,年均氣溫8~14°c,年降雨量600~800mm,乾燥指數1.0~1.5,夏季溫暖,盛行東南風,雨熱同季。該區的範圍與落葉闊葉林帶大體一致。

1.中部半乾旱區

包括黃土高原大部分地區,主要位於晉中、陝北、隴東和隴西南部等地區,年均溫4°c~12°c,年降雨量400~600mm,乾燥指數1.5~2.0,夏季風漸弱,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該區的範圍與草原帶大體一致。

2.西北部乾旱區

主要位於長城沿線以北,陝西定邊——寧夏同心、海原以西。年均溫2°c~8°c,年降雨量100~300mm。氣溫年較差、月較差、日較差均增大,大陸性氣候特徵顯著。風沙活動頻繁,風蝕沙化作用劇烈。該區的範圍與荒漠草原帶大體一致。

黃土高原地區降雨年際變化大,豐水年的降水量爲枯水年的3~4倍;年內分佈不均,汛期(6~9月)降水量佔年降水量的70%左右,且以暴雨形式爲主。每年夏秋季節易發生大面積暴雨,24小時暴雨籠罩面積可達5~7萬平方千米;。河口鎮至龍門、涇洛渭汾河、伊洛沁河爲三大暴雨中心。形成的暴雨有兩大類,一類是在西風帶內,受局部地形條件影響,形成強對流而導致的暴雨,範圍小、歷時短、強度大,另一類是受西太平洋副高壓的擾動而形成的暴雨,面積大、歷時較長、強度更大。

(二)黃土環境

黃土高原生態系統十分脆弱,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黃土高原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低。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即處於從平原向山地高原過渡、從沿海向內陸過渡、從溼潤向乾旱過渡、從森林向草原過渡、從農業向牧業過渡的地區,各種自然要素相互交錯,自然環境條件不夠穩定,表現爲地址地震災害、水旱災害和氣象災害,以及水土流失、土壤侵蝕等自然災害比較頻繁和嚴重。而人類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如濫墾、濫牧、過樵、過牧,都會引起自燃環境的強烈反應,使得自然災害發生地頻度增大。

2、黃土高原的環境遭到破壞後,恢復相當困難。據歷史資料考證,黃土高原曾是塬面廣闊,溝壑稀少,植被豐茂的地區。隨着人口的增加,人類活動的加劇,環境漸漸惡化,如植被減少,氣候變幹,土壤遭到侵蝕。然而,要把環境恢復到原來狀態,在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很難做到。

(三)存在問題

水土流失主要由暴流溝谷沖刷疏鬆黃土所致。黃土顆粒細小,質地疏鬆,具有直立性(製造窯洞所利用的性質)並含有碳酸鈣,遇水容易溶解、崩塌。地面坡度較大,植被稀疏,夏季又多暴雨,造成奇峯、陡壁、溶洞、陷穴、天生橋等微地貌,更助長了溝壑擴展,加速水土流失。同時也與近代地殼上升有關,使得溝牀不斷下切和側蝕,溝谷溯源侵蝕加劇,相應地谷坡又不斷地擴展,於是溝間地日益破碎。除上述自然因素外,與人類活動,特別是植被的破壞、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開礦等社會因素有密切關係。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最爲嚴重的地區。

3.水保試驗站 (固原、長武、安塞、神木)

長武試驗站,內有各種實驗儀器。

靜態箱測植物呼吸,通量箱測不同土地類型(苜蓿、玉米、裸地)的地表二氧化碳通量。裸地用來測純的土壤呼吸。

坡度大於25度,土壤的侵蝕減小。

自制氣象臺,長武圓區內的氣象站。利用測風速風向、降雨量、溫度等。 測水流量(十一分之一法)

4.實習感受:

經歷了一個星期的實習,從秦嶺到涇陽淳化,從長武到彬縣馬召、最後回到楊凌,我真正的見到了黃土高原,真正的見到了藍天綠水青山,我們將課堂上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不僅可以讓我們鞏固自己的理論知識,還能加強我們的實踐能力和經驗。

最難忘的還是要屬秦嶺的那些日子了,我們總是在沒有實習安排的時候去基地外邊溜達,感受大自然的親和。對於長期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說,我不禁感嘆,大自然是如此的神奇與美麗。我希望還能有這樣的機會,去親近自然,品味生態。

標籤:生態學 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