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徵文稿

家鄉的變化徵文精品多篇

徵文稿2.08W

家鄉的變化徵文精品多篇

家鄉的變化徵文 篇一

我的家鄉在風景秀麗的臨潼,這裏有迷人的驪山、歷史悠久的華清池,氣魄雄偉的兵馬俑,就讓我來給大家講講臨潼的變化。

以前臨潼的主幹道比較狹窄,窄到不能同時讓兩輛大卡並排行駛;那時的路是用青石板鋪的,如果下雪結冰時車總會打滑,發生“打滑事件”。再看看現在的臨潼,不但有了快速幹道,而且改建成了雙向六車道,還用綠化帶把馬路和非機動車輛道隔開,以免發生事故;街道都成了柏油馬路,這樣即使冬天路面結冰,也很少發生打滑事件。

臨潼有風景秀麗的驪山,以前驪山植被很少,各種便民設施簡陋,遊客爬山時必須得走土路,遇到下雨天人們想上山都上不了山。而如今,爲了讓驪山變得更美麗,人們到處植樹造林,驪山成了臨潼人的“天然氧吧”,從山下仰望,鬱鬱蔥蔥;登山沿路上設置的衛生間多了,垃圾箱多了,人們再也不隨手亂扔垃圾,而是自覺把垃圾扔到果皮箱裏,驪山變得乾淨了;變化最大的莫過於登山的臺階多了,即使雨下得再大,只要有一把雨傘,你依然可以登到山頂。

當你站到山頂,鳥瞰縣城,房子都是平房,就像一個個小蘑菇,如果遇到下雨有些房子就會漏雨,房內就會奏起鍋碗瓢盆交響曲,雨停後還得修補屋頂。可是現在看去,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就像一根根被鋸成塊狀的柱子矗立在遠處,人們再也不會爲雨天家中漏雨而擔憂。冬天即使外面天氣再冷,可家中卻非常溫暖,因爲現在大部分家屬樓都是集體供暖,人們的生活環境比以前舒適多了。

這就是我記憶中的臨潼,變化非常大,相信我的家鄉以後會越來越美,人們生活的越來越幸福。

家鄉的變化徵文 篇二

今天,爸爸媽媽帶着我乘叔叔開的汽車回了一趟南通老家。

我們的車行駛在嶄新的高速公路上,新公路寬廣整潔,更縮短了回家的時間。隨後,一座雄偉恢弘的斜拉索大橋赫然出現在我們眼前,這就是新建的蘇通大橋。這座大橋,連接長江兩岸,在各方面都打破了許多項記錄,它就像一條橫跨大江的紐帶,使我們告別了乘輪船渡過長江的繁瑣。汽車在橋面上飛馳着,幾乎節省了原來的一半時間。我們坐在車中觀賞者公路兩旁的美景,心情愉悅極了。

一到南通的奶奶家,我們就在伯伯的帶領下,去他家看看。一到伯伯家,我們簡直驚呆了:原來裝修簡單的平房,光線昏暗;但現在與先前真可謂天壤之別,精雕細刻的裝潢,富麗大方的結構,使我們彷彿置身於園林之中,欣賞美景。伯伯說,他們家只是稍微重新裝修了一下,在村裏,像他們這樣的人家還有很多呢。

後來,我們去拜訪一位叔叔的好友,他領我們去參觀了南通市自主開發建設的人工海島。這座島從大海中拔地而起,是完全靠人工填海造成的。在海邊,到處可見巨大無比的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旅遊產業和開採能源能爲當地提供無窮無盡的財富,簡直就是一個“聚寶盆”站在海邊觀景臺上眺望遠景,習習海風吹來,涼爽舒適,使人不禁想到前程似錦的美好明天。

回奶奶家玩了一會兒後,活潑好動的弟弟開始大叫無聊。於是,叔叔決定帶我們哥倆去到處看看。在路上,我們更是增長了不少見識,驚異於城市裏從來沒有的新鮮玩意,也感嘆家鄉這幾年突飛猛進的鉅變。原來泥濘的小路,現在成了水泥大馬路;原來零零散散的小作坊,現在發展成了鱗次櫛比的大工廠;原來只靠人工的收割,現在都有機器代勞……

回家路旁的田野上,一排排秧苗正要成熟。烈日當空,顯得更加油亮。微風吹來,掀起陣陣綠浪,走在田邊的小路上,聞着泥土的清香,看着天邊的晚霞,真使人心曠神怡。

家鄉的鉅變真大啊!這難道不是新世紀祖國迅猛發展的見證嗎?

家鄉的變化徵文 篇三

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開始,梅山到處都是低矮的平房,路也全都是泥巴路,只要一到下雨天,就會深一腳,淺一腳地不方便。現在,變化可大了:低矮的平房全都換成了一座座高樓林立的大廈,路也換成了水泥路,人們的生活也變好了。

到了晚上,男女老少都來到廣場一起散步、鍛鍊。你看,這位叔叔正在與他的同伴打乒乓球,臉上還洋溢着快樂的笑容。再看看這位阿姨正在與她的兒子打羽毛球,只見天上的羽毛球像一條弧線飛過來飛過去。咦,媽媽在哪呢?我東張西望,只見媽媽在那人山人海的人羣中跳着歡樂的舞蹈,要在以前可是都沒有這樣難得的機會愉樂呢!到了八點半,沒有玩盡興的人們終於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廣場,各自分道揚鑣了。到了下午三點半,就是我和夥伴們打乒乓球的天地。原來,除了我們學校有兩個乒乓球檯,其它地方就沒有什麼可以打的了,現在可好了,打乒乓球可就不愁沒地方了,光一個廣場就有十幾個乒乓球檯。

現在上海打工的爸爸也經常回家來了,他說:“現在交通發達了,回家坐動車比以前快幾倍了,不像原來,回個家還要坐那種長途車,每次坐在上面人特別難受,所以不怎麼回家,現在回家方便了,不經常回家就太浪費機會了。”

瞧,家鄉的變化多麼大呀,人們的生活多麼幸福!

家鄉的變化徵文 篇四

我的家在寧城縣的一個小村莊,我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變化實在另人讚歎。在我年國小一年級的時候,家鄉的黃土馬路又窄又陡,坑坑窪窪,彎彎曲曲,能使用的最先進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車,有幾個在縣城唸書的中學生哥哥,每到星期天下午就要步行道村口等車去上學,非常麻煩。整個村莊很閉塞,和外面的世界格格不入。如果有一輛小卡車能搖搖晃晃的開進來,就會有很多村民好奇的圍觀。

我念國小二年級的時候,村裏人商量着修條平坦的水泥路,大家都很興奮,資金不夠,每家每戶的捐款,有錢出錢,沒錢出力,大家都很支持,直到修路的推土機開到我們村口了,有的人都高興得熱淚盈眶,當推土機到村裏時,奶奶見了,驚奇得把嘴巴張的大大的。但是隨之的問題也就來了,涉及到拆遷,在路旁的村民,因爲依路建的牛圈什麼的要拆,所以有點捨不得,有的村民死活不拆遷,這讓村委會很爲難,後來在村民的好說歹說下,並制定了一系列的補償措施,才做通了路邊村民們的思想工作。

奶奶說,在幾十年前,她小時候住的是草房,裏面伸手不見五指,有些人就在木棍的一端纏上地膜,蘸點煤油,然後在山洞的兩側挖個小洞插去,這才能看見東西,哪有現在的電燈方便啊!因爲冬天天氣冷,裏面冷,窗戶小,煙出不去,嗆得人直流淚。“現在生活條件多好呀,上學國家義務教育,種地還給農民補貼,如今還開始修路,都是黨帶領人們過上幸福生活!”奶奶讚歎道。

以前,家鄉的路只有三米寬左右,坑坑窪窪的,坐摩托車都顛的屁股,大腿發麻生疼。很多村民因這裏貧窮,都到城裏打工去了。現在,路修好了,大概有八米寬,平平坦坦的,坐上車,都能安穩的打盹睡覺了。現在,政府提倡我們種果樹,這樣我們農民也就有了經濟收入,老百姓就不會出門打工了。

汽車車以前也很少見。記得我讀國小一年級的時候,我們村口停了輛小汽車,我們小孩和村民把車團團圍住,害得小汽車差點回不去,現在,現在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了,經常有人駕駛小汽車駛進村來,很多都是以前出去打工現在回村裏來創業的。村裏還有好幾戶買了大卡車自己做生意。新的小洋房一幢幢挺立起來,小車漸漸多起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了。奶奶小時候見一輛自行車都很難得,與那時相比,家鄉的變化太大了,這都要感謝共產黨的領導,感謝人民的辛苦勞動,感謝社會的和諧環境!

家鄉發生了鉅變,我越來越喜愛我的家鄉,越來越喜歡我們的祖**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