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中華傳統美德的作文【精品多篇】

中華傳統美德的作文【精品多篇】

中國傳統美德作文 篇一

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有些人認爲:以現在的條件,不必再講勤儉節約,其實,他們錯了!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們都要學會節儉。

在街上,我們時不時的會看到一些和我們同齡的青少年,他們的穿着打扮都非常的華麗時尚,看起來很像有錢人。他們穿成這樣,以爲會讓人覺得他們很有錢,把羨慕的眼光投向他們。可是,他們錯了,他們的行爲無疑就是浪費和追求奢華,曾國藩曾說過:反對一切奢華!作爲祖國未來的希望的我們,應該學會節儉,不可輕易浪費,我們的衣着應該樸實無華,而不是華麗麗的那種。我們要把吃剩的食物放到冰箱中,下次再拿出來吃,不要扔掉。用完的紙把它送去回收中心,可以造出新的紙來。我們要節儉身邊的一紙一縷,竹頭木屑,還有媽媽洗完菜用的水都不能浪費,可以用它來澆花、洗手或是洗別的東西。總之,要時刻節儉。

有人說:只有節儉,幸福之花才能永放光芒。是的,節儉是快樂的,更是高尚的。節儉是一種美德,沒有時空的界限,沒有尊卑的區別,是人人都應具備的,而不是“貧窮”的代名詞。在這個相對富有的時代,在相對富有的人羣中更需要節儉。節儉的快樂來自哪裏?在一定意義上,節儉是一種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品質素養和美德。把節儉看作創造價值,塑造自我的機會,肯定自我。節儉如井,深挖下去,不但是洞開聚集財富的源泉,而且是涌流愉的心田,何樂而不爲?

節儉是一種美德,節儉是一種品質,節儉也是一種氣質,節儉更是一種態度。所以,我們要時刻懂得節儉,還有學會節儉,其實,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看似平淡,但節儉就藏在這些小事中,因爲,節儉在身邊。

關於傳統美德的作文 篇二

美的標準是什麼?善良、樸實。而美德又意味着什麼?至善和博大。一個人有了才能而且努力,還要修養濃厚的美德,不嬌不吝。

記得有一次,我邊哼着歌,邊走在上學的路上,突然之間,一位阿姨闖入了我的視線。那位阿姨左望右望的,像小偷似的,手裏還拿着一張皺皺的紙。“小妹妹,你知道培正中學在哪嗎?”那位阿姨“刷”的一下走了過來。我看着阿姨好像很急似的,回過神來,馬上告訴她了。“阿姨,你只要一直走,走到前面那個十字路口右轉就是了。”“謝謝你啊,小妹妹,你真乖,我先走了啊!”當阿姨走了幾步之後,我又想起來了:做好事做到底嘛,阿姨人生地不熟,要不要把她帶到去培正中學呢﹖我又馬上追了阿姨,問她一句:“阿姨,要我帶你去嗎﹖”那位阿姨馬上笑了起來,讓人感覺到很溫暖。“上學去吧,小妹妹,我自己去吧。!”……我第一次體會到助人爲樂的意思,第一次發自內心的快樂。多一份關心,多一份溫暖啊!

名譽和美德是心靈的裝飾,如要沒有它,那肉體雖然真美,也不應該認爲美。我們應該注重內在的美,而不應該去注重外表的美。

我一定要做一個美德好少年,給小的同學做榜樣!

中國傳統美德作文 篇三

五德一直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五德就是指“禮,善,義,和,儉”。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禮,對於我們來說都很重要。因此,平時在學校,我都能做到以禮待人,對老師、同學有禮。早上,對同學說一句“早安”,遇到老師叫聲“老師好”,遇到朋友打聲招呼,這幾乎成爲了我生活的習慣。

莎士比亞說過:沒有德性的美貌,是轉瞬即逝的;可是因爲在你的美貌之中,有一顆美好的靈魂,所以你的美貌是永存的。我們應該懷有一顆善良的心,淨化思想,別讓邪惡衝昏頭腦。在生活中,我會主動清理樓道衛生,打掃樓梯,抹抹樓梯扶手,掃掃和鄰居門前的平臺;當別人處在危難之際時,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給予幫助。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取義者也。”“講義氣,爲朋友兩肋插刀”。其實義氣是講原則的,如果不辯是非,不顧後果地迎合朋友的不正當需要,這種義氣就是一種無知和盲從。我們應該正確地理解這句話。當同學向我提問學習上的問題時,我會認真地把我的見解告訴他們,而不是把答案直接給他們或是不理睬。這纔是正確的講義氣。

萬事皆以和爲貴。每一個班,都是一個集體,集體自然少不了和睦。同學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不能因爲一點小摩擦,而破壞了同學之間的情誼。科學家培根說過:“友誼能使快樂倍增,使痛苦減半。”只有與朋友和睦相處,坦誠相待,才能交到真正的友誼。

五德最後一個字就是儉。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精神。現在大部分人都過上了小康生活,奢侈的生活成爲了大多數人們的追求。然而作爲一名中學生,首先做人要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指使別人,勤儉節約體現在每一件小事中,我們應該擁有那種難得的、可貴的節儉品質,去珍惜每樣東西,物盡其用,不亂花錢,不浪費錢,不浪費糧食,不浪費資源。

最後,讓我們繼續把五德精神傳承下去!

傳統美德作文 篇四

陸隴以孝感人

陸隴其素以孝聞名。據說,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正在京城考試,一聽說父親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趕。到了家裏,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內室,只是席地而臥。

他在靈壽當知縣的時候,爲政清簡,深得人民愛戴。有一天,一位老婦人來告她的兒子不孝,那是一個20歲左右的青年。陸隴其對老婦人說:“我還沒有小僕人,你的兒子可以暫時來幫忙,如果我找到合適人選了,我就給他施用杖刑然後遣送回家。”從此以後,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陸隴其左右。每天早晨,陸隴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門外,等母親起來了,就照應着母親洗漱、吃早飯。午飯的時候,他在旁邊服侍着,時常逗母親開心;母親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東西。晚飯也是這樣。如果有點空餘時間,就陪母親說笑,講些故事讓母親高興。母親稍有不適之感,立刻找醫生,買藥煎藥,幾夜不睡也不知道累。這樣過了幾個月,這個青年跪在陸隴其面前,請求回家看望母親,陸隴其問:“你不是和母親不和,爲什麼還要看她呢?”這位年輕人哭着說:“過去我不懂事,對母親不好,現在好後悔啊!”於是陸隴其讓他們母子相見,兩人抱頭痛哭。青年和母親回家後,與以前判若兩人,後來因爲孝順在鄉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