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最全的中華傳統美德格言經典多篇

最全的中華傳統美德格言經典多篇

道德格言 篇一

1、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麼。 —— 愛因斯坦

2、人類最高的道德標準是什麼?那就是愛國心。 —— 拿破崙

3、道德是真理之花 —— 雨果

4、無私是稀有的道德,因爲從它身上是無利可圖的'。 —— 布萊希特

5、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 羅曼羅蘭

6、道之以告德,齊之以禮。 —— 論語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孔丘

9、道德當身,不以物惑。———— (春秋)管仲

10、君子患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論語〃堯曰》

11、我所謂共和國裏的美德,是指愛祖國、也就是愛平等而言。這並不是一種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種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 —— 孟德斯鳩

12、作德,心逸日休;作僞,心勞日拙。《尚書。周官》

13、有真道德,必生真膽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 —— 宣永光

14、人生有七尺之形,死爲一棺之土。惟德揚名,可以不朽。 —— 曹丕

15、唯寬可以寬人,唯厚可以載物。君子以厚德載物。 —— 易傳

16、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17、德性不是自制不爲惡,而在不願爲惡。 —— 蕭伯納

1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經》

1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道德經》

20、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21、在一切道德品質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 羅素

22、君子己善,亦樂人之善也。 —— 禮記

23、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戰國策〃魏四》

24、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 —— 孟子

25、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 《荀子〃榮辱》

26、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周易〃坤》

27、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28、道德之所以有如此崇高和美好的名聲,就是因爲它總是伴隨着巨大的犧牲。 —— 康德

29、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 —— 狄德羅

30、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 爲之。 —— 陳壽

31、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爲可知也。《論語〃里仁》

32、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 契訶夫

最全的中華傳統美德格言 篇二

愛國

1、以家爲家,以鄉爲鄉,以國爲國,以天下爲天下。――《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明志

6、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7、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9、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0、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持節

1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1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1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自強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17、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

18、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19、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孟子·告子下》

20、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誠信

21、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22、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23、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24、輕諾必寡信。――《老子》

25、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知恥

26、記己有恥。――《論語·子路》

27、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28、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29、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30、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改過

31、見善則遷,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3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3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3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3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厚仁

36、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

37、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ì)》

38、仁者壽。――《論語·雍也》

39、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4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貴和

41、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繫辭上》

42、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43、禮之用,和爲貴。――《論語·學而》

4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4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敦親

46、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47、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48、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49、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50、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重義

51、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52、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53、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54、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55、義,志以天下爲芬。――《墨子·經說上》

尚勇

56、視死如歸。――《管子·小匡》

57、率義之爲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58、見義不爲,無勇也。――《論語·爲政》

59、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60、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好學

6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6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爲政》

6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6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65、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審勢

6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6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6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

69、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70、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形勢解》

求新

71、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

72、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繫辭上》

73、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繫辭下》

7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75、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擔心)――《宋史·王安石列傳》

勤儉

76、君子以儉德闢難。――《周易·否》

77、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78、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79、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80、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奉公

81、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

82、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83、公家之利,知無不爲,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8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8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務實

86、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論語·爲政》

87、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88、士雖有學,而行爲本焉。――《墨子·修身》

89、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爲不成。――《荀子·修身》

90、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

最全的中華傳統美德格言 篇三

1、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2、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3、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

7、寬則得衆。——《論語·陽貨》

8、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9、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覯《易論第九》

10、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