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傳承的九年級作文

傳承的九年級作文

傳承的九年級作文1

“灑下牀前明月光,上下千年一夢長,中華上下五千年,唯有傳承可保藏。”——題記

悠久古鎮,傳承文明。走在那熟悉的小巷中,不由地想到在這古鎮的三尺講臺上,有個身影,從青絲到白髮,不斷地傳承着中華的美德、中國的文化,而那身影就是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是一個“潮老頭”,學會了用微信、玩抖音,還經常問我一些網絡用語,比如“飯圈女孩”“老司機”之類。但你可別被她的表像所欺騙了,在她緊跟潮流的背後,是中華文化的積澱,是那三尺講臺上的一次次傳承。

我的奶奶以前曾經是一名國小語文老師。她,認真勤懇,總是“挑燈”夜讀備課到深夜;她,慷慨激昂,總是孜孜不倦地把所學傳授給學生。我的奶奶特別喜歡古詩詞,經常在課堂上引經據典,把枯燥無味的課堂上得生動有趣。她通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引導孩子們要心懷感恩孝敬長輩;她通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告訴孩子們認識事物要客觀全面;她通過“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鼓勵孩子們即使身處逆境也要奮發向上鬥志昂揚。奶奶默默地以自己的行動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傳承。

在我眼中,奶奶“生而爲傳承”。她不僅僅傳承中華文化,她還將家風傳承,將中華美德傳承。雖然我是奶奶的“掌上明珠”,奶奶對我的需求總是有求必應,但我一旦犯了“家規”,奶奶總是不留情面地批評我。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出門,迎面碰上隔壁鄰居阿姨,我正低頭貪婪地舔着手上的冰淇淋,對阿姨故意視而不見。奶奶等和阿姨打完招呼後,嚴肅地批評我沒有禮貌,並讓我背誦《三字經》“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奶奶的言行讓我看到了中華美德的傳承,也讓我深深地明白要先學會做人,才能學好書、做好事。

傳承,一個厚重的字眼,但不一定驚天動地,望而生畏。其實傳承就像我奶奶一樣,用自己那一份微薄的力量,去守護中華文化,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傳播中華美德。奶奶說:“歷史在生活路上漸行漸遠,能挽留他們離去腳步的,只有一代一代綿延不絕的傳承。”所以她奉獻一生去傳承,她也教會我如何傳承。

傳承中華文化,我們雖如一根小小的火柴,卻能點亮一片星空;傳承民族美德,我們雖如一片綠葉,但點綴整個春天;傳承,讓我們駕駛一葉扁舟,驚動一片大海。我們所傳承的,是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

傳承的九年級作文2

很小的時候,我就是在“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吟誦中睡着的。

上國小了,從《天仙配》的電視劇裏,我看到了董永賣身葬父的感人之舉,“孝恩”因之得名。

步入國中,學習了李密的《陳情表》,王祥臥冰求鯉,岳飛事親,無一不令人動容。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爲我們做了表率;孝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我們應繼承和發揚,但我一直未真正明白,直到父親爲我詮釋了這個字的含義。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那輪驕陽掛在空中,向大地散播熱量和光明,連蟬都熱得沒有力氣去聒叫了,繁茂的大樹下也無人乘涼,大家躲在房中,不敢邁出一步。

父親從不下廚,可是那段昏暗的日子裏,他每天都去廚房,與鍋、碗、瓢、盆打交道,黑米粥、排骨湯、清蒸魚,每一樣令我垂涎。他只留給我一小部分,剩下的便裝在保溫筒裏帶走。我知道,是給爺爺送去的。爺爺不是父親的親爸爸,是繼父。爺爺病得不省人事的時候,口裏喃喃地叫着爸爸的乳名,於是,除了吃飯時間,他寸步不離地守在病牀前。

每次去醫院探病,父親都在牀前忙碌着,用棉籤蘸水塗抹爺爺的嘴脣保持溼潤,清理大小便,整理爺爺衣服,每次都是這樣。我不由得敬佩起父親來。日子一天天地流逝,爺爺在父親的照顧下漸漸好轉。出院的那天,爸爸扶着爺爺走進家門時,我看到爺爺眼角邊的水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每次想起,都會好奇地問爸爸:“爲什麼你執意一人照顧爺爺呢?”父親只是笑了笑,淡淡地道:“他需要我,我年輕時不懂事,傷害了他老人家,現在要盡孝報恩哪!”我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問道:“現在晚嗎?”他目光投向遠方,依舊平淡的語氣,說:“晚了,但是正因爲如此,纔要在現在更好地盡孝啊。你只要明白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到那時,才悔之晚矣。”

我還小,不懂這些話的含義。

漸漸長大了,我才逐漸明白,親人給予了我們太多,我們還也還不盡,報也報不完。“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說得就是這個道理。我要將孝心傳承下去,好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孝心需要傳承,我端起一杯茶,走到父親面前,輕輕道了句:“您辛苦了!

傳承的九年級作文3

五月的熱浪把油菜稈子染黃了的時節,父親帶着我回了老家。

找到奶奶是在油菜田裏。奶奶站在一片金黃中,拿着鐮刀喜盈盈地割下了一茬又一茬的油菜。只見她頭頂着炎炎的烈日,腳下是黑黑的土地,豆大的汗珠從她臉上滴落,她彎腰,低頭,割,一茬一茬的油菜就躺着了。

我扯着嗓子喊:“奶奶。”父親也朗聲叫:“媽。”奶奶擡起身,擦擦頭上的汗,喜滋滋地喊:“你們回來怎麼不說一聲,早知道你們回來,我就不割油菜了。等我把這塊田割好了啊。”

父親說:“就是回來幫你割油菜的。”

奶奶笑得合不攏嘴:“不用不用,我一會就好。”

奶奶正說着,父親已趕上前,拿過奶奶手中的鐮刀:“難得回來,怎麼也要讓你歇着。”我也拉着奶奶,給奶奶遞上回來時買的汽水:“奶奶,歇會,喝口水。”

奶奶笑得更開懷了:“好好好,我歇會。”也不再勉強,拉着我坐在割下來的油菜杆上。我隨手摘下一個小豆莢,鼓鼓的,剝開,一個個像黑珍珠似的菜籽,彷彿一個個新孕育的生命。我想起奶奶去看我們時,帶去的一壺壺香香的油,就是這些菜籽榨出來的。

我抓過奶奶的手,糙糙的,手心裏有些老繭,我有些心疼。“奶奶,種油菜太辛苦了,你看你忙得滿頭汗。”

“不辛苦不辛苦。”奶奶笑着拍我的手,又指着父親。“你爸上班不苦?你上學不苦?吃苦沒什麼的,有東西收就值得了。”

我看着汗從父親頭上滴到眼鏡上,父親擡手擦擦,又繼續割。我點點頭,我知道這是奶奶在用樸素的語言提醒我呢,學習上也要肯吃苦纔有東西可以收穫。

奶奶欣慰地說:“你們都孝順,奶奶再苦都值得。”

奶奶坐了會就坐不住了,父親割菜杆,她便去把菜杆捧到板車上。我和奶奶一起堆着菜杆。我捧,她堆,菜杆很快就在板車上堆成一座小山。和奶奶一起推着板車,聽着路過的鄰居調侃:“巢奶奶,好福氣,孫子都會幫着做事了。”我心裏是滿滿的幸福。

我想,這也許是一種傳承吧。奶奶傳承了我勤勞踏實,父親傳承了我孝順懂事,而我,也在這傳承中收穫了最寶貴的財富。

夕陽西下,我們一家子都洋溢着笑容,滿載而歸了。

傳承的九年級作文4

在每個微風料峭的清晨,慢慢地嘬一碗濃香滾燙的魚粉,是衡陽人的最愛。而在這條街上,最負盛名的魚粉店就是“謝家魚粉”。

謝家魚粉店不大,市口卻很好。人們說起吃魚粉,都習慣性地說:“去老謝家吃!”每天清晨,第一個門前排起長隊的店,一定是謝家魚粉店。

令人疑惑的是,謝家生意這麼好,怎麼不開分店呢?。聽說,有人曾勸過謝家人去外地開分店,無論是老謝還是老謝的父親,都只搖着頭說:“不行,沒有當地的水、稻米和魚,魚粉是做不出這麼好的味道的。我就沒聽說過外地的魚粉店能做出正宗的魚粉來!”那勸說者得了拒絕,到也沒有再勸。倒更認準了謝家魚粉的品質。這樣,謝家這固執的名聲倒是在小鎮上傳揚了開來。

老謝除了在魚粉質量上固執了些,其他方面可是也隨和。他每天都笑眯眯的,迎來送往,與街坊鄰居親親熱熱如一家人。他還是個熱心腸,無論誰家有困難,他都不介意幫一幫。

人們都說,這是他繼承老父的傳統。有一年小鎮鬧饑荒,我家就是得了老謝父親的接濟,謝家經常免費提供魚粉給我的親人吃,爲照顧家人的自尊,還說:“將來你們有錢了再還我吧!”等我家人去還錢的時候,老謝說:“你們啥時候欠錢了?”至今,聽說老謝還主動資助着幾個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大學生。提到謝家的家風傳承,小鎮上哪個人不豎起大拇指,讚一聲:“好!”?

寒假時,我又回了一趟老家。現在已是老謝的女兒女婿執掌這家店,老謝也不時在店裏的廚房大展身手。店依舊是那麼小,生意也依舊那麼好。較五年前,一切彷彿都沒有改變,除了換了個掌櫃和掌店人。我在店裏點了一碗魚粉,坐下來等。老謝的臉隱藏在水霧後,朦朦朧朧的看不真切,但也足夠讓人感覺到他的專注——他手中正在操弄的,彷彿不是魚粉,而是一件舉世無雙的藝術品。

魚粉好了,潔白如玉的粉,雪白濃稠的湯,嘬一口,細細品咂,頓覺脣齒生香。我忽然想到,這碗魚粉裏,傳承的不僅是一門技藝,也不僅僅是專注品質的工匠精神,更是中華民族和諧友善、扶危濟困的美德。

傳承的九年級作文5

“魚不可脫於淵,大國利器不可以示人。”在現今社會,國之利器是國家強盛的象徵,是值得我們拿來誇耀並自豪的。國之利器,在於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我們從小便開始書寫方塊字,一撇一橫間,我們體味着是非真假,美醜善惡;我們朗誦詩詞歌賦,於唐詩宋詞間,感受着文人墨客的才情。20--年北京語文大學聯考分值由150分提升至180分,英語分值由150份降至100分,這一舉措是國家對於傳統文化的重視,傳統文化,大國利器,母語教學,隨着中國改革的進行,傳統文化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雄於歐洲則國雄於歐洲。”大學聯考制度的改革有利於培養青少年的愛國精神,增強對國家數千年曆史的瞭解。在各國都很重視外語教學的現今社會,外語教學固然值得肯定,但我們更應該注重傳統文化的學習。

在韓國對端午節申遺的衝擊下,國家越來越注視傳統文化,各地興建孔子學院也是傳統文化發揚的一個良好表現。國之利器,是文化。設想有一天,我們不再書寫方塊字,不再說着字腔方圓的漢語,這難道不是預示着一個民族的衰亡嗎?

“漢字書寫大會”掀起一股猛烈的文化浪潮,科技在發展,外來文化在入侵我們的生活,“提筆忘字”不僅預示着人們對傳統文化、對母語的疏離,更意味着我們面臨着一個巨大的挑戰。文化見證了時代的更替,事物的興衰,它從千年前向我們款款走來,帶着書卷的香氣,引起我們對文化的渴求。

新華網稱:“降低英語分值絕非放慢向外部學習。”中國在強盛,但未來仍有一段路要走。對於外來文化,我們應正確對待,盲目拒絕只會象腐朽的清廷一樣自取滅亡,唯有堅守自我的同時,吸引外來文化的精華,將其變爲我們的養料,國家纔會更興盛。

《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陳吉寧說:“無論怎樣,請記得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你怎樣中國就怎樣,你有光明中國便不在黑暗。”我們是祖國大樹上新生髮的嫩芽,充滿着無限的活力與朝氣,手握大國利器,讓我們再傳統文化的薰陶下,爲祖國建設出力!

大國利器,文化傳承;文化傳承,在我少年!

標籤:傳承 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