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如何寫好作文(通用多篇

如何寫好作文(通用多篇

如何寫好作文 篇1

曾幾何時,爲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文,我總是絞盡腦汁、冥思苦想,提起筆來,只覺腦中一片迷茫,卻不知從何寫起,唯有亂寫一通,最後寫成了流水帳作文!

今天,通過我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不斷嘗試,對寫作文不再象往常那樣茫然,通過思考、命題、組織,深思熟慮後,終於寫完一篇完整的文章,雖然算不上好,但是總算略有進步!下面就讓我談談我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課外要多看書,對書中優美的句子要記下來,或用手抄本子把記錄下來,讀多幾遍,加強記憶;對每遍文章要讀懂其中心思想,文章結構、是否首尾相呼應,中間連接是否緊湊,運用哪種語言修飾手法等等,要學以致用把它用到自己文章去,就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要擅於觀察生活,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那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草每天的變化,你都要認真觀察,因爲文章的題材總是來源於生活,貼近於生活,只有擅於積累,才能寫好文章。

第三,要勤於寫作,“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古語說得好,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不斷嘗試,認真思考,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寫出好文章。

綜上所述,寫文章離不開日常的積累,只有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聚沙成塔,才能學以致用,真真正正寫好文章,當然這只不過是我的個人見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寫好作文 篇2

提起作文,我們都知道積累十分重要,“有米才能下鍋”嘛!那麼,我們就應在哪些方面做積累,怎樣做積累呢?

一、生活的積累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生活就是作文的源頭活水,要想作文寫得好,就要學會觀察生活,積累生活。

1、感受豐富搞笑的家庭生活。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我們注意觀察、體味親人的一言一行、喜怒哀樂,我們就能從中發現豐富的作文素材。比如媽媽經常提醒你:“熱了就把外套脫了!”“做作業要專心!”“把頭擡高!”……其中包含了多少關心和愛護啊!再比如開個家庭聯歡會或者來做個小遊戲,家人的表現必須各不相同;最近,家裏面誰最開心?誰做的家務事最多?你仔細觀察了嗎?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那麼,家裏的樂事、趣事、煩心事,事事可入文。

2、體驗多姿多彩的學校生活。有的人說,學校生活,上課、作業、考試三部曲,有啥好寫的?其實,這三部曲就是好素材。別的不說,就說上課吧,哪節課最搞笑?“趣”在哪兒?哪節課最難忘?最難忘哪個細節?再說校園生活還不止這三部曲,體育競賽、文藝匯演、班隊活動,還有你和同學、好朋友之間的故事,不都是作文的好素材嗎?

3、觀察異彩紛呈的社會生活。我們每個人都和社會生活密切聯繫着。鄰居家的弟弟、巷口修鞋的阿姨、小區門口的保安……有沒有一個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街頭見聞,坐車體會,市容變化,路人遭遇等,有沒有一件事觸動了我們的心靈?“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百家講壇”、“探索發現”、“期望英語”等節目中,有你個性鍾愛的嗎?哪一期你記憶猶新?用心記錄下來,不也是作文素材嗎?

4、欣賞神奇奧妙的大自然。大自然是神奇的。名山大川、小橋流水、花草樹木,蟲魚鳥獸、自然現象等都是我們觀察的對象。我們能夠在父母的帶領下去各地探奇攬勝,也能夠自己觀察螞蟻的路線,大蒜的生長過程。我們能夠走進春天的公園,夏天的荷塘,秋天的田野,冬天的村莊,體會季節的變化。我們能夠親近山,親近水,在自然中觀察、體驗,在自然中思考、成長。

“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只要放眼生活,細心觀察,就不愁心中無話,筆下無文。

二、語言的積累

生活的積累解決了作文寫什麼的問題,但怎樣寫呢?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廣泛閱讀,才能文思泉涌。談到積累,不能不說到閱讀的積累。

1、重視課內閱讀。無論是什麼版本的語文教材,都是經過精心選取精心編排的,其中有文質兼美的散文,有流傳千古的詩歌,有引人入勝的小說;有的描景狀物,有的寫人記事,有的抒發人生感悟,有的說科學知識……這些文章都值得我們一讀再讀,細細品味,其中的精彩段落,更是值得熟讀成誦,爛熟於胸,成爲自己的語言。有了這些積累,我們駕馭語言的潛質必須會不斷提高。

2、拓展課外閱讀。除了讀教科書以外,還要超多閱讀課外書。經典名著要讀,現代科技也要知道;童話故事要讀,名人傳記也要翻閱;散文小說要讀,詩歌詞章也要吟誦。“不動筆墨不讀書”,透過摘抄、批註、寫心得,我們一方面能夠積累優美的句段,另一方面也能夠增強我們對文章的賞析潛質,在品讀中學會遣詞造句和謀篇佈局。

3、豐富語言寶庫。如果說作文是砌一座房子的話,字詞就是磚瓦。成語、諺語、歇後語、古詩詞等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要有意識地積累,在明白的基礎上,注意運用。成語接龍、詩詞接龍等是十分好的遊戲形式,經常練習,到了寫作文的時候,成語、詩詞才能信手拈來。

大衆的口語中也有很多鮮活的語言,你能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上,也是一種聰明的積累。堅持不懈,你的語言就會生動搞笑,富有生活氣息。

“文章不是無情物”,“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這兩句名言道出了情感對於作文的重要性。

如果說生活是文章的源泉,那麼情感就是文章的靈魂。

沒有情感的加入,是不會寫出好文章的。比如去過廬山的人很多,只有蘇軾寫出了“橫看成嶺側成峯”的千古名句;看過大海日出的人很多,只有巴金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海上日出》;看過黃河的人也不少,只有李白能寫出“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氣勢;我們每個人都站立在地球上,但是隻有郭沫若寫出了《地球,我的母親》這樣氣勢磅礴的華麗詩章……這是正因他們不僅僅看到了,而且感動了。因此,只有當我們的心絃被觸動了,產生了哲思,產生了激情,或者情感積累到非抒發不可的程度,我們才能寫出感動他人的文章。

那麼,怎樣積累情感呢?

1、注意體驗自己的內心感受。每個人都是有感情的,就連嬰兒也有喜怒哀樂。我們的感情是很豐富的,考試得了好成績,我們恨不得一步跨到家向爸爸媽媽報喜;媽媽生病了,我後悔自己平時不懂事,想爲媽媽做點什麼;好朋友之間產生了矛盾,我們會生氣;被同學誤會,我們會委屈、悲哀;自己做錯了事,我們會後悔、懊惱;此外,我們還會喜愛、羨慕、熱愛、厭惡、憎恨……這些情感堅信每個人都有過,有的持續時刻長一點,有的稍縱即逝,我們要注意體驗這些情感,培養健康向上、熱愛生活的豐富情感。

2、勤動腦,多思考。觀察一個事物,我們要多動腦,要想:這是什麼?這能說明什麼?遇到一件相關的事,不好輕易下結論,要弄清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想一想,這件事帶給我什麼啓發?觀察瞭解一個人,要掌握這個人的特點,想一想,這個人最與衆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裏?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這樣動腦思考才能點燃思維的火花,產生各種情感。

3、勤動手,多練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不刻沒有感受,沒有體驗。這些感受、體驗都能夠寫成文章。關鍵是看我們能不能把這些感受和體驗記錄下來。

相傳唐代詩人白居易生前家中有許多陶罐,他把罐子編上類目,放在一個七層的架子上,平時把觀察到的事物和想到的好句子記下來,分門別類地投入陶罐裏,到時候再把陶罐裏的材料倒出來,經過整理,就成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詩文。

我們也要像白居易那樣,養成勤動手、多練筆的好習慣,隨時記錄自己思想的火花。想到什麼,有什麼感受就立刻記錄下來,形式不拘:能夠是日記、週記,也能夠是隨筆、讀後感;能夠是完整的篇章,也能夠是隻言片語。

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用心體驗,善於思考,勤於動筆,日積月累,持之以恆,那麼我們寫出來的作文必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成理。

如何寫好作文 篇3

一、觀察是寫作的基礎

1、注意平時積累,做生活的有心人。

生活的積累是寫作的源泉,就像羅丹所說的“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發現。”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會生活中去發現美的事物。只有生活豐富多彩、熱愛生活的人,思想纔會活躍,感情纔會豐富,纔可能寫出感人的文章。

2、留心觀察,善於捕捉事物特徵。

“一棵樹的葉子,看上去是大體相同的`,但仔細一看,每片葉子都有不一樣。有共性,也有個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異的方面。”因此,要注意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使他們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善於找出同類事物千差萬別的個性和特徵。

3、注重閱讀,豐富間接生活積累。

生活的直接積累對寫作是十分重要和有好處的,但受着時刻、空間的限制,人的精力和經驗總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參與、直接體驗。因此,要培養學生善於閱讀的好習慣,正因超多的知識要從書本中來獲得。同時,使學生養成寫閱讀筆記的學習習慣。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要超多閱讀,善於積累,同樣能夠從中獲得對生活的豐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認識。

二、分析題意,提煉素材

沒有材料或材料不足,自然寫不好文章。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選材或選材不當,仍然也寫不出好文章。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潛質,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審題立意、謀篇佈局的潛質。

1、審明題意,選取材料。

材料是爲主題服務的,因此,在選取材料前,務必要明確文章的體裁及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我們有些學生往往不捨得割捨材料,有用沒用一齊上,這樣就會造成“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結果。因此,在寫作時,首先要明確主題。在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注意分析課文題目,培養審題技能以外,還可採用一些具體方法,培養學生概括、提煉的潛質。如,讓學生把自己作文的中心思想濃縮爲一句簡短的文字,即提煉出“主題句”。採用這種濃縮法,對提高學生審題立意的技能,是十分有益的。

其次,要選取典型材料,即那些反映事物本質,有代表性、有說服力的材料。同時,還應注意材料的真實性和可信性。

2、立意要深刻,創意要新穎。

無論何種體裁的文章,都需要透過材料烘托主題。因此,看一篇文章是否成功,首先就要看作者是否是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對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地,即立意要深刻。

其次,在立意深刻的基礎上,還要看作者的創意是否新穎,即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見解,所抒發的感受,不落俗套,否則人云亦云,則沒有新意。因此,在寫作訓練中,應拓寬學生視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在文章中體現自己的獨特性,這樣就會抓住讀者,給人一種新鮮醒目的感覺。要做到創意新穎,關鍵是寫作的角度要新。正因現實生活豐富多彩,客觀事物紛繁複雜,人物千姿百態,即使是同一生活現象,同一人物或同一景物,只要觀察者的角度不一樣,就會表現出不一樣的側面。因此,角度新也就是立意要新,觀點要新,構思要新。

三、注重表達潛質的培養

作文潛質一般包括認識生活和反映生活兩方面的潛質。認識生活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分析潛質,而反映生活則需要準確的表達潛質。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採用多種方式訓練學生的表達潛質。

1、課堂上進行口頭表達潛質訓練。

學生表達潛質的體現,首先表此刻是否有敏捷的思維和準確的語言表達潛質,因此,訓練口頭表達潛質是不能忽視的。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口頭表達潛質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講提綱,可讓學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綱大意,這樣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構思潛質,而且能夠了解學生的邏輯思維潛質。再如,可採用講故事、談感想等方法培養學生不僅僅言而“有物”,還要言而“有序”。否則七嘴八舌,前後無序,雖訓練了說的潛質,卻不能增強學生的思維潛質和語言組織潛質。除此之外,教師還能夠組織學生就提出的問題進行研討或辯論,這樣能夠鍛鍊學生“言之成理”、“出口成章”的本領。

2、採用多種方法,訓練學生書面寫作潛質。

寫作訓練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哪種方法,目的都是爲提高學生的寫作潛質,它包括觀察潛質、分析決定潛質和語言文字表達潛質。因此,我們應首先讓學生養成寫日記和記筆記的好習慣,這樣有益於學生積累作文的素材,有效地解決作文時感到“無話可說”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寫真事、說實話的好文風,以及快速準確的文字表達潛質。因此,它一向是中學語文教師作爲提高學生寫作潛質的一項重要的經常性的工作。

其次,可進行模仿性寫作練習。正因我們的課文就是很好的範文,在學習了文章的寫作技法、特點後,能夠讓學生模仿範文自行命題。如,學習了抒情散文《白楊禮讚》可讓學生模仿其筆法,寫一些抒情性文章《燭火贊》、《粉筆贊》、《雪》等等。如學習了說明文《景泰藍的製作》,能夠讓學生模仿說明文的寫作方法,說一下自己的小製作、小發明或對某一事物進行觀察後,寫成說明文。像這樣類型的寫作訓練,既結合了教材、範文,又可跳出教材範文的框框,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寫作用心性,對所學的文體能做到較好的掌握和訓練。

再者,教師可收集一些材料、漫畫、哲理故事等,讓學生根據所給的資料進行寫作,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又能挖掘出學生的思想深度和認識程度,既培養了學生寫作的基本潛質,又開發了他們的智力。

語言教學中潛質的培養,重在寫作潛質的培養。正因對學生作文潛質的考覈,實際上是對其思想認識水平、知識水平、潛質與智力的綜合性考覈,這種考覈能在必須的廣度與深度上反映出學生實際的語文水平。由此可見,提高學生的作文潛質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如何寫好作文 篇4

1、快速審題。無論是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給材料作文還是任務驅動型作文,審題都是寫作文的頭等大事。不認真審題,寫錯了方向,哪怕寫得天花亂墜,最終也是白搭。審題,簡單來講,就是要搞清楚,要我寫啥?命題作文的審題關鍵就是分析題目本身,比如《因爲有了期盼》,核心詞是“期盼”,所以作文裏一定要寫到期盼。但因爲“期盼”是作爲原因出現的,那麼文章的重心其實是“因爲有了期盼,所以怎麼樣”。審題時不做這樣的分析判斷,是很難搞清楚出題意圖的。(篇幅有限,其他類型的作文如何審題,我們將專門撰文講解。)

2、快速立意。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確立文章的中心和主題。寫作的過程,和閱讀的過程是相反的。閱讀的時候,我們可能需要讀完全文才知道作文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甚至藏而不露更顯高妙。但是,寫作的時候一定要首先想清楚自己要表達什麼。否則,沒有想清楚中心就開始動手寫,造成的結果就是像瞎子一樣到處亂撞,層次混亂,詳略不當,以己昏昏,肯定難以讓人昭昭。命題作文的立意就在題目裏,材料作文的立意要通過讀材料來分析確立。認爲記敘文不需要立意,肯定是一種錯誤的看法。凡是作文都需要有靈魂,記敘文也不例外。

3、快速搭建文章骨架。可以等同於我們平時理解的列提綱,其實就是理清楚我們在結構上的思路。對於中國小標準作文來說,開頭、結尾是少不了的,關鍵是中間部分怎麼安排佈局?此前,我們結合推送佳作教給大家一種“1+N+1”的佈局方法,也就是在頭尾之間,用3個以上平行段落。這種佈局,對於那種散文式的作文很管用。寫議論文的時候,中間可以是平行的分論點,也可以是層層遞進深入。記敘文中,敘事就要體現事情的原因、經過、結果,寫人就要寫出人的不同側面與特點。這個提綱可以列在紙上,也可以在頭腦中,總之是要給作文一個大致輪廓。

4、快速篩選材料。所謂作文材料,無非是事例、名言、數據等等這些東西,但又不限於上面幾種。比方說,寫人物作文,我們記憶中,人物的形象特點,以及跟這些形象特點關聯的素材,如外貌、動作之類,都可以理解爲材料。除了給材料作文的有限材料之外,考場作文的其他材料都在我們頭腦當中。這個必須要靠平時的積累,考場上是沒有網絡可搜索的。材料多寡是一個問題,合不合適更關鍵。篩選的標準是什麼?就是以立意和中心爲尺子,來考察材料的表現力和價值。把那些最有表現力的材料,分配到文章的骨架結構中去,篩選材料的步驟就完成了。

5、快速行文成篇。寫作文難,其實難的不是“寫”,而是寫之前的“思”。構思清楚了,真正寫起來就是一個很享受的過程。大家可能會奇怪說,周東飛老師怎麼沒有說到修辭手法啊這些東西?寫作是創造性的勞動過程,寫到一個地方,該用什麼樣的表現方法、修辭手法,自然而然地就用上了,根本不需要提前去設計說,我要在哪一段裏邊用比喻、排比、擬人。行文,就是前面立意、結構、材料產生化合反應,細化、具化的過程。這是一個從圖紙變成房子的過程,不要機械地理解成積木搭建房子的過程。

如何寫好作文 篇5

要寫好一篇作文,肚子裏沒有一點墨水,的確很難做到。首先,你要通 過大量的閱讀來積累經驗,看看人家是怎麼寫的,通過範文的閱讀,積累,量變產生質的飛躍,要不斷的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來總結。可以把班上寫的好的作文拿過來閱讀,因爲都是寫同一篇文章,看看人家和自己的差距在哪裏,同時,老師不可能每一篇文章都仔細閱讀,可以課下把自己的文章給老師,讓他提些意見或者建議,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裏。

作文講究的是鳳頭豹尾。一篇好的文章,最起碼開頭和結尾是優秀的,要像鳳頭一樣引人入勝,要像豹尾一樣有力。寫好開頭的方法有好多。一般可用排比,寫出氣勢,也可以引經據典,這樣更具有說服力。結尾不要一定要鮮明,可以呼應開頭,也可以點題,或者提出一個問題,惹人思考,不要狗尾續貂,用很大的篇幅來寫,甚至寫完一個,繼續寫第二個。

開頭和結尾註意了,那麼就是中間環節了。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發自內心的,是感人的,當然也不乏胡編亂造也有好文章的,但是極少。寫文章,最好寫些自己所經歷的,因爲自己經歷的纔是最真實的,也纔是最有筆墨所寫的,不至於到後面苦思冥想不知道該寫些什麼。最感人的不一定是什麼大事,或許只是點點滴滴,要想感動別人,首先得感動自己,只有真實的情感纔是最感人的,不然給人矯揉造作,無病呻吟。

當然,很多同學最困惑的是,沒有什麼可以寫的,只能慢慢的湊字數。這就導致,主幹空洞,結尾冗長。當沒有什麼可寫的時候,不要想着在結尾上下功夫,而是要聯想,比如在寫某人的時候,可以通過幾件事來凸顯這個人的什麼品質,什麼性格,但一定要詳略得當,着重記錄一件事。當你寫議論文的時候,可以多舉幾個例子,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寫散文的時候,可以多引用古人,先哲的名言,這樣的文章絕對不會空洞。

作文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就是字數一定不能太少。考試中作文紙的字數肯定是超過要求的字數的。如果你寫的過少,那麼大片的空白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個學生不知道該寫些什麼,極少數寫的的確幹練的除外。一般空格可以留兩三行。當然,在寫的過程中,要有所選擇,不要把所有的都寫上去,這樣就會使得整體篇幅不夠,這樣影響整體。

如何寫好作文 篇6

根據七年級年級新生寫作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作了以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重視積累,打好基礎。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作文要在閱讀中吸取養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彙庫”。語彙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彙,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彙,還包括句子、句羣。建立“語彙庫”的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及時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第二是生活。寫作來源於生活,平時要捕捉大衆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甚至抄襲,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沒有營養。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穫。”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爲什麼”、“是什麼”、“怎麼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彙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創設情境,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裏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嫺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鍊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鍊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鍊成習慣,鍛鍊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麼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啓發。

(二)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於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麼複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

(三)立意要新穎。文章最忌隨人後,人云亦云,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或聯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人之所未發,就能在五顏六色的天空裏構築屬於你的最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立意的深刻是指確立的主題不是人所共知的膚淺的道理,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出更深層的意蘊。

(五)立意要巧妙。在習作有限的文字內,要表現較爲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裏看世界,從生活中的一斑一點、一枝一葉去再現生活的全貌,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象入手,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處着眼,小處落筆,角度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尤其是七年級新生,我們老師要引導他們長期積累,循序漸進,激發學生興趣,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如何寫好作文 篇7

技巧一:寫外貌不用“有”(怎樣寫得更具體生動)

作文如何寫外貌?作文裏總會看到類似這樣的句子:××可漂亮了,她有一頭卷卷的黃頭髮,有一雙烏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個高高的鼻子,還有一張櫻桃小嘴。”如果你試着讓他們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聯一遍,會發現作文順了很多。寫上段文字的同學經作文網老師指導後修改如下:“××可漂亮啦。一頭卷卷的黃頭髮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烏黑烏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櫻桃小嘴配合起來,有點混血的味道,同學們可喜歡她啦。”是不是讀起來舒服多了?同樣,在描寫動物外貌時也可以用到這個方法,如:毛黃白相間,耳朵尖尖地向上豎起……而不是寫成:它有一身黃白相間的毛,有一對尖尖的耳朵……。

技巧二:寫說不用“說”(怎樣避免枯燥無味)

比較以下三句話。張三說:“……”;張三無可奈何地說:“……”;張三攤了攤手,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顯然,不出現“說”的第三句更精彩。寫語言可以不用出現“說”而是在語言前面加上動作和神態,通過一定訓練掌握這樣的技巧將讓寫作水平切實得到提升,要學會細節描寫,不會僅乾巴巴地寫“某某說”。

技巧三:儘量不用成語(記敘文要擅長描寫)

作文爲什麼寫不長?都是成語惹的禍!老師此言一出震驚四座。不是說多用成語才顯得有文采嗎?其實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語”寫作技巧中,蔣老師指出:當作文中只會按照套路使用成語時,文章細節就沒了,還不如讓孩子老老實實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寫出來。什麼“天高雲淡、風和日麗、桃紅柳綠、炯炯有神、心曠神怡……這些被用濫的成語還是少出現爲妙。如,寫春天別用“風和日麗”,而是這樣寫:“風兒拂過林梢,原本平靜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漣漪,湖邊的柳樹輕搖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張開雙臂,任風撫過我的每一寸肌膚,暖暖的,癢癢的。”想辦法用具體的句子替換 掉別人用濫的成語,解決孩子作文寫不長寫不細的難題。

技巧四: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怎樣換一種表達)

對於文章寫不長的同學,可以訓練的另一個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過無數學生習作,作文網老師發現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請家長提醒孩子,遇到要寫這幾個字時不要輕易下筆,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現這個字眼?比如寫熱,別出現“很熱”兩個字,學會用其他的描寫來體現熱:驕陽似火,沒有一絲風,樹葉低垂毫無生氣…… 文章自然就能寫長。

技巧五:一秒鐘的事寫三百字(記敘文怎樣強調)

還是針對作文寫不長的一種技巧訓練:用三百字來描寫1秒鐘內發生的事。如關於破校運會跳高紀錄瞬間的描寫原本只有幾十字:只見某某縱身一跳,一下子飛過橫杆,新的校運會記錄誕生了!怎麼變成三百字?可以有條理地加上動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聯想:往屆校運會有人挑戰失敗,平時如何一次次練習等等;還可以加上細節充實,起跳前如何與同學進行眼神交流,成功後同學如何向他祝賀……大家可以找一些1秒鐘的素材進行寫作練習,學會了這個技巧還怕考試寫不出四五百字嗎?

技巧六:一段話裏出現6種標點(注重基礎訓練)

很多同學不會用標點,習作中常只有逗號句號逗號句號,甚至逗號都沒有,把老師讀到斷氣爲止。針對這個現象,可以進行“一段話必須出現6種標點”的技巧練。

,。?!…… :“” 這些標點你的作文中都有嗎?沒有的話請嘗試用起來。經過幾次訓練後,你會發現孩子的驚人變化:意味深長的句子會寫了、人物語言會加進去了,心理活動結合進去了,還會用反問句了,這些句子加進去後,文章當然生動起來。

一位作家就曾用這種方法對自己作文寫不好的孩子進行訓練,收效明顯,進步很快。

如何寫好作文 篇8

摘要:作文是人最稠密、最燦爛、最充盈 、最生動的生命活動之一,要搞好作文教學,要使學生筆下生花、就要引導學生善於積累。積累愈厚實,寫作就愈有基礎,文章就能根深葉茂開出奇葩了。但是應試作文怎樣在最短的時間內展示出自己最優秀之處了,這裏筆者主要從作文的開頭寫法入手,談談自己的一點淺薄的看法。

關鍵詞:開篇點題;設置懸念;抒情修辭;引用名言;設置題記;比興寫作

考試作文如同舞臺走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展示出自己的閃光點,贏得閱卷老師的眼球,除了平時苦練基本功,除了要有雄厚的寫作基礎外,要得高分,在應試中還要掌握一些考場作文得分的小技巧。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開頭至關重要,它如同定海神針,30秒內就可以鎖定閱卷老師的評判標準。成功的開篇既起到了爲後文定位奠基的作用,又有鮮明的閱讀導向功能。所以在這裏筆者主要想用舉例子的方法,說一說寫好作文開頭的幾個方法。

一、開篇點題 ,單刀直入,簡潔明快

這種開篇寫作手法,常常被用在應試作文當中的議論文中,它的好處就在於,開頭非常鮮明、直觀的表明自己的觀點 ,開始就鏗鏘有力,亮相就博得滿堂喝彩。比如劉禹錫的《秋詞》開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就在開頭亮明瞭自己對秋天有着和古人不同的人生感悟。

二、設置懸念,引起興趣 探究謎底

評論家王笠耘說:“懸念是引人入勝的磁石,是進入故事的跳板。懸念主要來自懸而未決的矛盾衝突,而故事恰好就是這些矛盾衝突的軌跡。挑起懸念,也就進入了形形色色的矛盾衝突,自然而然就進入了故事。”這種開頭往往可以使文章在思想性和深刻性上佔得先機。一個精彩的懸念可以顯示你的睿智,也可以激活閱卷老師的思維,激發他的閱讀慾望,引人深思。

這種做法我們在古典詩詞當中可是經常見到。比如:崔顥的《長干曲》開頭是這樣的:“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詩的一開頭就用了一個問句,引起我們的疑惑。當然現代人用的也不少,比如席慕容《生命的滋味》中:“在每天晚上入睡之前,每天早上醒來之後,我總禁不住想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麼呢?’”這兩個例子都是用問題的方式來設置懸念的,當然設置懸念還可以開頭就呈現高潮或是結局,設置矛盾的語境等引起讀者的興趣,吸引他們去尋找謎底。

三、抒情開篇,運用修辭, 拔動心絃

好的環境描寫或者是抒情渲染,不僅能強化人事氛圍,增強文字的情感色彩,而且是文章行文富有曲折的美感,尤其是記敘性的文章。比如:2009年全國I卷佳作《我愛你媽媽》的開頭: 夜深沉,而夕陽拖着疲憊的身軀緩緩地西沉,霞光初時的渴望也一點點暗淡,一抹淡夏的紫紅還殘留着豔紅的憧憬。這就給用精彩的修辭手法爲我們設置了人物活動的背景,襯托出情感氛圍,便於後文的抒情。

四、引用名言 ,飽含哲理, 精煉深刻

名家名言、詩詞佳句往往具有很強的哲理性和啓示性。作文中選擇與主題有密切關係的佳句作爲“切入點”,可賦予文字以審美的意蘊,或營造一種哲理氛圍,令人尋味。 比如,作文課堂中有一位同學寫作《等待》,開頭是這樣的:“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裏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這是滿懷希望的等待,等待歸入回來之後的喜悅。“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境千帆皆不是,餘暉脈脈水悠悠。”這是肝腸寸斷的等待,等千帆過盡,等心中的那個人出現。等,不是軟弱;等,不是淒涼。它是情侶間悠悠的思念,堅貞的愛意。開頭就用了現代詩句和古代詞句,營造了等待給人的那種綿長悠然的意境,爲後文展開來寫“等待是情侶間堅貞的愛意。”做了充分的情感蓄勢。開頭就給自己的文章增色不少。再如,另一位學生習作當中的《讓特長開拓新天地》中的開頭:靜謐的月夜,意大利詩人誇西莫多吟到:“我沒有蘆葦的纖柔,我只有綠葉的閃亮,我有一片綠蔭,便可展示靈魂的專長。”是啊,只要不被弱點束縛,發現自己的特長,傾注百分之九十的汗水,就一點能開拓一片新的天地。就是引用名人的名句來體現“啓示”性 的。

五、設置題記,簡短精緻 凸顯主旨

題記,是寫在正文之前的文字。好的題記,能指示或是凸顯文章的主旨及情感,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常常收到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題記作爲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要求簡短、精緻,或重於語言的展示,或重於思想的呈現,但無論那一類,都必須直指文章的內容和主旨。比如,學生習作《這也是一種幸福》中,開頭的題記爲:不是每一份愛都許的起‘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誓言;不是每一份愛都需要經受‘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生死離別;涸澤之魚,相濡以沫,這也是一種幸福。開頭就是運用詩詞名句,側重描寫鋪排,意在渲染情景,烘托氣氛,爲正文部分寫作“父母對子女的那樣一種平淡、細微卻綿長的關愛”奠定了抒情格調。再如,學生習作中《心靈的呼喚》,題記爲: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間,成爲我們的憂傷;善良的背囊拋了,散到世上,成了撒旦的魔杖。就是用題記來點名主旨,讓讀者對文章有明確的把握。這種做法在應試當中可以讓閱卷老師開始就對文章有個準確的判斷。

六、比興手法,娓娓道來 親切舒暢

先以細節化的語言描寫其他事物或景象,意在引出所要描述的對象,所要表達的情意或所要闡述的話題,即“先言她物以引起所詠之詞”,這也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傳統寫作手法――興。如果他物與所詠之物之間具有類比或是比喻關係,這又是“比”的寫作手法。比如:我們在《孔雀東南飛》當中學過的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就是用孔雀鳥的徘徊猶豫來比喻引出劉蘭芝雖然被遣但是卻不忍離開焦家的情狀。再如《關雎》一詩,“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由水邊沙洲上的雎鳩鳥的“關關”叫聲,引發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情意。這樣的開篇往往有遠及近,娓娓道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暢的藝術效果。

最後要提示的是,要想寫出好的作文,不僅僅要在文章的開頭上下工夫,更主要的是要在課外多積累、多練習,才能做到“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些小技巧只能幫助你的作文在開頭比起平鋪直敘者稍稍勝出一點。

如何寫好作文 篇9

一、比喻

《手術檯就是陣地》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手術檯比作戰鬥的陣地,形象地表達了手術臺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突出了當時緊張、危急的氣氛。意在歌頌戰鬥在手術檯前的白求恩大夫對革命工作極端負責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還有《鳥的天堂》、《林海》、《沙漠裏的船》和《彩色的翅膀》等也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二、擬人

《大海的歌》和《驕傲的孔雀》都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大海的歌》把無生命的大海當作有生命的人,它能唱歌、傳情、表意。《驕傲的孔雀》則把孔雀當作人,它能思維、有表情、神態活潑。

三、借代

《帳篷》採用的是借代的修辭手法。作者借帳篷歌頌了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們爲了祖國的繁榮富強,以帳篷爲家,艱苦創業的革命精神。《金色的魚鉤》和《手》等課題也採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

四、雙關

《種子的力》這個題目就是一語雙關,表面寫種子的力量無窮,讚美它是世界大力土;實際寫中國人民有一股百折不撓、奮發向上的抗日力量,讚美了抗日的烽火撲不滅,中華民族具有獨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偉大力量。《落花生》、《古井》和《挑山工》等題目也採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

五、倒裝

《別了,我愛的中國》這一課題,採用了倒裝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鄭振鐸告別親友、離開祖國時依依不捨的真摯感情,抒發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再見了,親人》也採用了倒裝的修辭手法。

六、設問

《幸福是什麼》這一課題採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用設問句作課題,能給人以深刻的啓示,發人深思。

總而言之,文章的標題對一篇文章的成敗,是至關重要的。

如何寫好作文 篇10

我國文學家冰心說過“多讀書,讀好書,然後寫出自己的感想,這是寫好作文的開始。”所以想要將一篇作文寫好就要多讀多看多寫,去借鑑別人寫的好的地方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學會取其之長補己所短。

寫作就如同蓋房,唯有把地基打好了,這棟樓才能蓋的越來越高越來越好,而想打好地基就必須多讀多寫,這樣你的地基才能打的紮實。而在我身邊的很多人卻都害怕寫作,我也曾問過他們爲什麼?他們說:“因爲不知道該寫什麼,怎麼寫。”其實這也並不算是個問題,因爲那些文學家們之所以能寫出那麼好的文章是因爲他們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學會去觀察你身邊的事物並把他們整理起來,你就會發現其實你要很多可以寫的東西。而有一些人他們的文筆其實還不錯,但在語文考試時作文分數遠遠沒有達到他們的預期,那是因爲他們在語文考試時總是在想怎麼才能拿高分,怎樣去賣弄自己的文采,而這就會浪費掉他們很多的時間,也會覺得很累,所以在語文考試時不要想太多的技巧啊,用詞啊什麼的,隨心去寫就好了,你寫的東西可不浮華不晦澀,但你要寫出自己內心想寫的。

除此之外我還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我身邊的很多同學讀不懂題目,而之所以讀不懂題目那就是因爲他們的理解能力不夠強,而想增強自己的理解能力,你只需要去多閱讀一些文章,這樣你的理解能力就會自然而然的增強了。

其實寫作很簡單,無非就是講故事,而在講故事之前就要給這個故事取個好名字,因爲別人在看你所寫的這個故事時首先看到的是故事的題目,只有題目夠有吸引力,別人纔會看下去,所以寫作前要先想好題目在去寫你的故事,不要把寫作想的那麼難,只有你願意花時間去寫久而久之你自然就會寫了,就如同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變成了路。”

如何寫好作文 篇11

一、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彙庫”。語彙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彙,不僅僅指詞、短語的總彙,還包括句子、句羣。建立“語彙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能夠製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衆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着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用心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徵。這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穫。”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爲什麼”、“是什麼”、“怎樣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彙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那裏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嫺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鍊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鍊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鍊成習慣,鍛鍊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刻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好處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裏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好僅僅侷限於“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好處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纔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一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恆。別犯“腦熱病”,三分鐘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於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纔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於寫好作文有着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願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潛質,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