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七年級作文端午節(彙總24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24篇《七年級作文端午節》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七年級作文端午節》相關的範文。

七年級作文端午節(彙總24篇)

篇1:七年級端午節作文

七年級端午節作文_寫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一年中有許多節日,除春節外,我最喜歡的節日莫過於端午節。因爲端午節蘊含着我國一些民族風俗特色;而且這一天人們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便有了香甜可口的糉子。端午節這天不但有糉子,還有有趣的賽龍舟,搶鴨子等熱鬧非凡的節目。

在我的記憶中有過那麼一次難忘的回憶:吃過午飯,叔叔帶我去看龍舟比賽。那是我有生以來的第一次。哇,橋上,桃江河邊都擠滿了人,真可稱得上人山人海,選手們早已準備好了,岸邊的龍舟五彩繽紛,活像一條條花鱗龍。選手們的衣着與《安塞腰鼓》中那羣茂騰騰的後生的衣着相仿,也都是元氣淋漓的後生;那舟上的.大鼓聲音如雷,可與安塞腰鼓比美。

比賽開始了,哨聲一響,龍舟如離弦之箭向前划行,各隊船員竭盡全力,都想爲自己家鄉添一份光彩。忽兒這條龍舟在前,忽兒那條龍舟在後,這樣一進一退,真是令人眼花繚亂,此時我的心中也產生出一種感嘆:“太棒了,實在太精彩了,不知今年的冠軍花落誰家?”哈哈,一陣笑聲把我的注意力引向了南方,原來,綠隊的龍舟在旋渦中打轉,看得令我也不禁笑了起來。這時,鼓聲響了起來,震耳欲聾,好像是在給綠隊加油,鼓勁,綠隊也不甘示弱,終於劃出了旋渦,雖然是最後一名,但綠隊的精神值得人們讚賞。

賽龍舟已完,搶鴨子節目即將開始。只見幾籠鴨子被投入水中,便有幾十個青年跳入水中去搶鴨子,也許是太興奮了吧,有的到手的鴨子也飛了,有的則因搶鴨子用力過猛而摔倒在水裏。總之,這個節目是在歡笑中結束的。

在回家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羣中,我還沉浸在剛纔看龍舟的興奮之中。

篇2:端午節七年級作文

又近一年端午節,小區裏早已糉香四溢,艾香沁人。

端午節,傳說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公元前278年,楚國被侵,五月五日,汩羅江邊,屈原懷着無盡的不捨和絕望,懷石自沉,用生命譜寫寧死不屈的愛國情懷。我想,那日的江水一定是滾滾向前的,翻滾並咆哮着,包容並接納着那顆心懷國家的偉大靈魂向前、向前。第二日的江水也定是滾滾向前的,那浪中翻滾的無數吃食和糉子,是百姓對屈原的紀念和愛戴。

關於端午的傳說有很多,除了殉國投河的詩人屈原,還有自盡身死的諫臣伍子胥。端午究竟在紀念誰,從無定論,但無一例外,被紀念者都有着高尚的品格和爲大國舍小我的精神。

端午節,實際是代代百姓愛國情懷的傳承。

端午的習俗各地多有不同,唯有吃糉子全國統一,我們家也不例外。外婆早早地就採摘了新鮮的糉葉洗淨備用,泡上一大盆白皙的糥米,配上醃好的豬肉又或是去過皮的白胖花生,燙好的糉葉上鋪上泡過的糯米和夾心,外婆一雙巧手上下左右一晃動,一顆顆飽滿的糉子就成型了,我卻是怎麼也學不會。

大鐵鍋裏下入糉子,加滿冷水,大火煮開,加入木柴煨上一夜,一覺醒來,添一把柴火至水沸。揭開鍋蓋,蒸汽鋪面、糉香拍鼻,再看鍋中,糉子們在沸水中吐着泡泡,彷彿在說:“來吃我吧。”讓人不禁食慾大開。

香甜軟糯的糉子不僅美味,寓意還十分美好。臨近小升中考試,媽媽開玩笑說,往年看那些大學聯考家長準備糉子,今年我們家家有考生,也要準備高“糉”呀。

歲歲酬端午,今年覓新意。端午節,願小升中的我們都能一舉高“糉”!

篇3:端午節七年級作文

有很多傳統節日,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最爲廣泛流傳的傳說之一是源於紀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言陷害被革職,並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千百年來盛行不衰,還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甚至傳到了日本朝鮮及東南諸國。

怎麼樣,中國的傳統文化多吧,還有書法儒學等等,自己去了解了解吧!

篇4:端午節七年級作文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母親節、勞動節、端午節、兒童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爲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塬。”屈塬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塬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屈塬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塬屍體,老百姓爲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塬的屍體,家家戶戶包糉子,然後把糉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塬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塬。”爸爸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糉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糉葉,學着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糉葉丟在地上。媽媽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糉葉繞成一個叄角行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糉子我很高興的說我會包糉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糉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糉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糉子,不由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糉子被我們吃完了。

篇5:端午節七年級作文

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爸爸一大早就帶我來到了邯鄲市國際會展中心,參加“我是晚報小記者,我要我的青春派”活動。

我們所有的小記者在廣場集合,分成三隊,分別由各自的帶隊老師引領進場。進場後,第一隊學習攝影知識,第二隊與陌生人交流,第三隊瞭解汽車文化,各隊項目依次開展。

我被分到了二隊,來之前看了活動預告,還是有一定的心理準備的,但到了現場真要向許多陌生人進行問卷調查時,我開始有點兒害怕起來。這個人會不會很兇?這個人會不會不理我?他不接受我的問卷調查怎麼辦?他沒時間接受我的問卷調查怎麼辦我正在猶豫不決的時候,看到旁邊的小記者都在向周圍的叔叔、阿姨們做問卷調查,可我的問卷調查任務該怎麼完成呢?我還想取得個好名次呢!想到這兒,我不知道從哪兒來的一股勇氣,直接走向了對面的阿姨,向她發起了“進攻”

“阿姨您好!我是邯鄲晚報的小記者,請您幫我完成這份問卷調查好嗎?”其實這個過程並沒有我想象得那麼害怕。完成一個問卷,我又大膽地走向了右邊的一位叔叔漸漸地,我發現如果能找到一桌子的人,他們要都能接受我的問卷調查,那不就可以同時收回好幾份兒嗎?於是,我向一桌子的人走了過去哈哈!一下子就收回了四份兒,我的膽子越來越大了

在規定的時間內,我完成了九份問卷調查,奪得了第一名,真的好開心!緊接着是學習攝影知識和了解汽車文化。最後,所有的小記者們照了一張合影,我們把今天的快樂都記錄在了這張照片上。好期待下一次的活動早些到來!

篇6:七年級端午節作文

又是糉子飄香,艾葉芬芳的端午佳節了。近幾天,到處都有人爲過節在購買糯米、紅棗及各色的豆子,臉上洋溢着節日的微笑。

但我知道,端午節是紀念楚國直臣屈原的,是他投江的日子,人們應該表示悲痛纔對呀。這使我想起了一句話:“逝者良自苦,今人反爲歡。”也許,事情已經很久遠了,這種悲痛早已消失,留下來的只有紀念。

昨晚,爸爸媽媽很晚纔回來,他們一直很辛苦。今天雖然是假期,我想,不能睡懶覺,我來做早飯,給他們一個驚喜……

一邊做飯,一邊誦讀屈原的《國殤》,還回憶起了去年的一件趣事。

去年,我在學校被老師點名上黑板背寫屈原的《國殤》。我把屈原的名字寫錯了,老師告訴我:“你今天晚上趕快準備一些禮物祭拜他老人家,否則,屈原先生要找你算賬了。”

晚上,我回到宿舍後。馬上從揹包中拿了五個蘋果,放在了枕頭上,等着屈原先生託夢給我。我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到了半夜,我夢見了自己正坐在田野中,一輛樸素的馬車來到了我面前。屈原先生下來了,對我說:“年青人,好好的讀書吧,日後爲國家出力,還要孝敬父母!”我說:“小生謹記先生教誨,永不言棄。”

當我擡起頭仔細看時,只見屈子高髻長髯、寬衣博帶,飄然而逝……

醒來後,既高興又惋惜:高興的是能與屈子在夢中相見,惋惜的是沒能更多到聽他老人家的教誨。

我的心裏又悟出了一點點道理:一個人,只要爲國家和民族着想,人們將永遠記着他!

我再次情不自禁的誦讀《國殤》,媽媽高興的在臥室裏喊:“高冰,是你在朗誦嗎?看來,我們要過一個有詩意的端午節了。”

早飯後,爸爸第一次親自到超市買來了糉子。

篇7:七年級端午節作文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這句流傳千古的名言,我今天才知道這是屈原——偉大的愛國詩人所寫。也知道了爲什麼端午節人們吃糉子,賽龍舟插艾條的由來了,也知道了端午節與屈原故事有着密切的關係。

在很久以前,賽龍舟是因爲人們想更快的在江裏找到投江的屈原,所以都把船頭雕琢成龍的形狀,以此想用龍頭嚇跑江河裏的魚怪,爲了紀念他好快點找到屈原的屍體,免得讓屈原受到江河魚嚇的傷害。

從此以後過端午節,除了各地民間的賽龍舟,還有就是包糉子插艾條了。糉子是白玉之食,它象徵着屈原那高尚和純潔的品德。人們向江河裏投糉子給魚蝦吃,也是爲了祈禱屈原不會遭到魚蝦的傷害。還有就是也讓屈原的靈魂得以安慰,插艾條的習俗也代表了,爲屈原的靈魂起到了去毒避邪的寓意。

過端午節那天,家家都要團聚在一起吃糉子,我們一早就來到了爺爺家,姑姑叔叔們也都來了,於是媽媽和姑姑嬸嬸一起包糉子,看着她們熟練地包着糉子,我在旁邊也躍躍欲試想嘗試一下,仔細觀察着媽媽怎麼包,只見媽媽取兩片寬大的棕葉,用手卷成圓錐形狀,用手指在圓錐筒裏轉轉,讓錐筒形狀更加美觀好看,然後再投入江米和其它餡料,再把多餘棕葉按順序纏繞在上面,直到完全把糯米口包嚴了爲止,然後用線把包好的糉子紮緊就完成了。我也學着媽媽的方法去包,可是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總是搞的手忙腳亂,不是糉葉破了就是糯米漏出來了,要不就是太難看了。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很快掌握了方法要領,包出來的糉子還挺“漂亮”呢!這個時候媽媽和姑姑們看了也都開心的笑了。

這一天,我度過了一個愉快有意義的端午節。

篇8:七年級端午節作文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終於到了。

奶奶一大早就把我叫起來。讓我跟她一起包糉子。奶奶邊包邊哼着小曲兒:“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哼完小曲後又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因爲奶奶年紀大了,快包不動糉子了。我還指望你包糉子給奶奶吃呢!所以你一定要學會這個手藝。”我連忙說:“好,好。”一轉眼奶奶已經包了十個,而我只包了一個,奶奶包得真快呀。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就到中午了。遠在外地的哥哥終於回來了。他一進門就大聲對奶奶說:“奶奶,端午快樂!”我一聽,連忙糾正說:“哥,你應該祝奶奶安康,不是祝快樂。”

“切,端午是節日,哪有節日不能祝福快樂的?”哥哥一臉不屑地說,“我是你哥,想忽悠我,可沒那麼容易。”

t/“哼,是不是忽悠你,你可以上網查啊!”

我之所以這麼自信,是因爲前不久剛從網上看到一個帖子,帖子上說:不是所有的節日都能互祝快樂,如清明節和端午節,只能互祝安康。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大文豪屈原投汨羅江的。所以五月初五是個悲壯的日子,也是個祭祀的日子。說祝福的話當然不能用“快樂”,可以用“祥和”和“安康”等字句。

“原來如此,還真是我錯了。”很快,哥哥就通過手機查到了相關的帖子,她一邊自言自語,一邊不好意思地衝我做了個鬼臉。

剛吃完飯哥哥就問我園子在哪裏,我剛跟他說完,他就立馬飛奔過去。剛進菜園他就隨手抓了一個黃瓜,沒洗,擦擦就咬了一口。嘴裏一個勁的喊着:“好吃,好吃。”臨走時,他還帶了一大筐園子裏面的菜和水果。

篇9:七年級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農曆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聽了我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端午節這個字的.由來有了一定的瞭解呀!

再講講端午節的由來。相傳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在這天投江自殺,後人爲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有吃糉子,划龍舟等風俗。我們全家都非常佩服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媽媽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能手。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糉子最香,先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將上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顆棗和肉,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等她把糉子包好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40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媽媽包糉子的原料及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食慾,所以我每次都吃的欲罷不能。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糉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雖然我的家鄉看不到的賽龍舟,但是我可以在電視上看。幾十個槳手都手拿着槳,用盡全身的力氣奮力地划着,擂鼓的鼓手士高氣昂,用力地敲着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啦啦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槳手們不得不更加努力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是多麼壯觀、激烈!在電視機前的我,也有着同樣的心情!

吃糉子、賽龍舟……這些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篇10:七年級端午節作文

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在北京,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五一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數也數不清,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端午節。

小時候,每年總有一段時間,北京的超市裏堆滿了一箱箱的糉子,大的,小的,有許多種口味,那段時間,不管是在幼兒園裏,還是在家裏,都能吃到糉子,我問媽媽爲什麼現在老吃糉子呀?媽媽就給我講了一個故事,那就是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的由來。

相傳古時候楚國人因爲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便划着船去救他。他們爭先恐後地划着船一直追到洞庭湖卻還不見屈原的蹤跡,無奈之下只能返回,大家怕魚把屈原的身體吃掉,就用葦葉包好糯米丟進河裏餵魚,以後每年到了五月五日,大家就划龍舟,包糉子以紀念他。

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每年的五月五日,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去年我就和奶奶一起包了糉子,我們提前把糯米泡好、把糉葉洗乾淨、奶奶還準備了小棗,豆沙和火腿;開始包了,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把糉葉捲成一個卷,就象個冰激淋筒,在底部放兩顆小棗,在上邊在放上泡好的糯米,再放幾個小棗,用糉葉把米包包成三角形,然後再用細線捆好,我覺得這是最難的一道工序,捆不好就漏了,我開始包了幾個都漏了,由三角形的變成了多角形,奶奶看了,手把手的教我,並且告訴我捆糉子的訣竅,經過幾輪的試驗,我終於成功了。我趁熱打鐵又包了具有創新口味的糉子,嘿嘿,你一定猜不到是什麼餡的?告訴你吧,是櫻桃味的!

今年的端午節又快到了,我還要研究新口味的糉子,到時候一定帶給同學們嘗一嘗。

篇11:七年級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聽說,是因爲楚國一個大臣屈原,他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了。人們怕他的食物被魚吃了,紛紛把食物包起來扔到河裏,後來就發展成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

過端午節時,外婆和奶奶也會包糉子給大家吃,她們包的都是五角形的,味道各種各樣,有蛋黃的、有紅豆的、還有西米的……她們把糉葉折個角,再放糯米、豆子、蛋黃等進去,然後用草繩捆起來,放入鍋中煮,過幾個小時,就能吃到香香的糉子了。想起吃糉子的情形,都忍不住咽口水。

在端午節那天,外婆和奶奶早上會掛艾篙,聽說是用來辟邪的,而且還能保佑平安。下午,我們全家都會去看龍舟比賽。比賽現場可熱鬧了,遠遠望去,河兩岸人山人海。因爲龍舟賽一年只有一次,大家都很珍惜。說起龍舟比賽,那我來說一說龍舟吧,龍舟的船頭是一條龍頭的形狀,它的身子是五顏六色的,船尾是一條龍的尾巴形狀。船內可以坐幾十人,划船的時候,那些人整齊地划着,船就快速前行,真像一條真龍在水裏遊動!多條龍舟一起向前,船上的選手拼命划水,一時間都不相上下,場面可壯觀了!再加上船身五顏六色,隊員們服裝各異,船上擺着的鑼鼓顏色鮮豔,整個河面簡直花枝招展,美麗極了!

每一條龍舟都代表一支不同的隊伍。船頭坐着一個人,他是負責敲鼓的,我覺得他應該是隊長吧。這個人打得“咚咚,咚咚咚”的,節湊是“12,121”;划水的跟着節奏整齊劃一地揮動雙槳,配合得挺默契。岸上觀衆熱情不已,都爲自己喜歡的隊伍加油吶喊。鑼鼓聲、音樂聲、吶喊聲響成一片……

看完比賽後,大家都去吃“龍船飯”,其實也就是糯米飯了。這飯味道一般,但吃飯氣氛熱烈,讓人難忘。

我喜歡過端午節,可以看龍舟賽,有糉子和糯米飯吃。真開心!

篇12:端午節七年級作文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而今天就是端午節。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傷心欲絕,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居民知道屈原是個好官,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做成糉子,把劃小船變成賽龍舟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糉子。媽媽告訴我: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葉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就開始包糉子了,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按照媽媽的方法,把糉子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我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吊人的胃口的,使人饞誕欲滴,只要我一聞到味,我的食慾就會被挑起。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湖面上,有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羣衆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

吃糉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騙四: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聽到這首歌謠,眼前浮現的,是香噴噴的糉子,碧綠的艾葉,還有一隻只喜氣洋洋的龍舟。

又到端午節了,這是一個紀念先人的節日,是爲了紀念屈原的日子。我早早的起了牀,捧起了一支艾葉,輕輕的放到了門前。據說,這樣可以辟邪。但我覺得,它只是人們心中的一種託付罷了。

坐在桌前,剝開碧綠的棕葉,一股清香迎面撲來,是糯米的清香,是豆沙的香甜。趁熱咬上一口,一種無法比喻的.香糯在嘴裏蔓延開來。吃到嘴裏,才發現,原來,在糯米里,早就融進了棕葉的清香,可謂畫龍點睛之筆。聞着艾葉的清香,讓糯米在嘴裏慢慢融化,這種情調,只有在端午才能體會到吧。

接着,上網,搜索關於划龍舟的視頻,竟搜到了幾萬個,看着龍舟在水上競賽,我的心裏就充滿了感慨:“倘若屈原看到了這個情景,是否會感到十分欣慰呢?他會知道,因爲他的壯舉,在幾千年後,他的子孫會這樣懷念他嗎?不,不會的。人死如燈滅,百年之後,試問有哪個人可以永存世上,不死不滅呢?”答案是:沒有。沒有一個人能逃脫生老病死。想到這裏,我的心中就充滿了悲哀,百年時間,只是瞬間。百年之後,我也要步入墳墓了。端午啊,你竟勾起了我的無限悲哀!

但不管怎樣,這是上天的安排,每個人都是這樣,在歲月中慢慢衰老。與其在哀愁中等待死亡還不如坦然面對,在有生之年做出讓後輩敬仰的事,即使身死,也死而無憾了。

篇13:端午節七年級作文

同學們你們知道關於端午節的兒歌嗎?“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那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相傳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因不滿朝廷的所作所爲,於五月初五——端午節那天投江自盡了。於是,人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每逢五月初五的這天便划着小船,打撈屈原的遺體,後來發展爲賽龍舟。爲了不讓魚、小蝦和其它動物咬壞他的遺體,最後慢慢形成了吃糉子的習慣。

端午又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人們用紅、黃、白、藍、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被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艾草、菖蒲、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南方過端午節時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現在,每逢端午節人們就會把房子打掃的乾乾淨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端午節的習俗在我國少數民族流傳廣泛,如:漢族、壯族、布依、侗族、仡佬族等都過端午節的習慣。

我過端午節的時候,姥姥會給我包香噴噴的糉子。有肉餡的、花生餡的、紅豆餡的等等。這些統統都是我最愛吃的。姥姥還會在門上插上艾草、菖蒲等驅趕蚊蟲。現在我們國家爲了保護好這個傳統的節日,把它列爲法定假日,就是讓人們記住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節日,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篇14:端午節七年級作文

不用我介紹,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吧!端午節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他在五月的時候,跳進了汨羅江。

因爲,自己的國家滅亡了,他心痛不已。由於自己國家的國君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於一旦,自己眼睜睜地看着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涌着向東流去,自己的心隨着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他更感到前路茫茫。所以,人們爲了紀念屈原,不讓江中的小魚小蝦吃掉他的屍體,就賽龍舟、向江中扔糉子。之後就有了在五月五吃糉子、賽龍舟。還有插艾葉,避邪。在端午節這天,我和姥姥學了包糉子。這天,我做完作業,就看到姥姥正在包糉子。我對姥姥請求:“我可以一起包糉子嗎?“姥姥笑笑說:“你先看我怎麼包的,然後你再試試看。”於是我開始仔細地觀察姥姥包糉子。姥姥首先把四片糉葉疊成寬約5釐米,將一段和中心重疊,就像一個小漏斗,然後裝上米和棗。把剩下的一段與小漏斗重疊起來,在露出的一個小洞裏填上米,把糉子裏塞結實。最後用一根繩子把糉葉緊緊地裹住,防止米漏出來。這樣一個好吃的糉子就完成了。不過還要放到鍋裏蒸好幾個小時,這樣就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糉子了。爲了紀念屈原,這天,我學會了包糉子。屈原,你可知道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國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爲自己無法救黎民於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但是我想你現在知道你爲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麼多事,一定會感到很欣慰。我爲你而驕傲,又爲你而悲哀。

驕傲的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我會永遠的記住你的———屈原。並且我還學會了包糉子。

篇15:端午節作文600字七年級

依稀記得,那在糉子的香氣中雀躍着的端午節。

“咚,咚咚,咚……”富有節奏的龍鼓聲鋪天蓋地。河上,一條龍舟飛揚起水花,在有力的吆喝聲中如一支利箭,撞開河水,領“軍”向前。

在端午的歌謠裏,出現最多的字眼便是“划龍舟”。一抹紅色在眼前呼嘯而過,船漿甩起的水花猶如一層濃霧,在河上緩緩飄着。龍舟舟頭,是一位拼命擊鼓的鼓手。他青筋暴起,雙手高頻率敲鼓,灑下一串串黃豆大小的汗珠。他的臉漲得通紅,似乎在用生命擊鼓。

我的目光緊緊跟着龍舟,手心裏不由自主地搓出了一把汗,生怕那又長又窄的木頭龍舟在浪濤中碎成木片。當然,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坐於船側的漿手們起勁地吼着,掄起船槳擊碎旋渦與河浪,並順勢往前一挺,只聽河風呼呼,龍舟已駛出一丈來遠。

突然,一條綠龍張着血盆大口,一挺一挺往前撲去,原來是另一條龍舟。綠龍上的對手吼叫着,不一會便超過紅龍。紅龍上的隊員們並不慌亂,反而用更高的吼聲來壓制對手。他們用更大的力氣舞動船漿,甩起的水花比人還高。紅綠二龍在河水浪潮間飛竄着,帶一股勁風,帶一陣吼聲,帶着必勝的信念,衝向終點。

河水在二龍面前紛紛讓道,二龍呼嘯着,一齊衝過了終點。不知是哪家的孩子往河中丟了一串糉子,岸上正在觀看龍舟的人們都笑開懷,衝入終點的龍舟上也傳來了笑聲。

龍舟就是這樣,在笑聲中來,也在笑聲中去。

端午也是這樣,在笑聲中來,也在笑聲中去。

篇16:端午節作文600字七年級

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大家都討論端午節要幹什麼,有人說:“我回去要吃奶奶包的糉子。”有人說:“我要去看賽龍舟,吃五黃。”還有人說:“我要回家做香囊,還要去旅行……”我們中午都在猜想,這周的班隊課一定和端午有關。

果然不出大家所料,下午的班隊活動是端午節,主持人走上臺,向大家介紹端午節。端午節歷史悠久,已經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天中節等等。端午的由來是因爲愛國詩人屈原跳入江中,百姓爲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就學會了包糉子,把糉子扔進江中餵食魚兒,魚蝦吃飽了之後,不要去啃咬屈原的身體,因此人們會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吃糉子,以此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掛艾草,做香囊,吃五黃,賽龍舟等,關於吃五黃裏的雄黃酒還有個故事呢!以前,人們用雄黃酒在頭上寫個王字,希望孩子不受蛇蟲的傷害,還可以驅妖辟邪。

介紹完知識,主持人還爲大家表演了一個小品,李祈伽演班長,葉若靈表演琵琶,胡哿和田程丹表演小提琴,金展銳和朱峻熙表演街舞,他們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小品過後是葉若靈媽媽教我們做紙糉子,紙糉子看着簡單做着難,越着急就越做不好,最終我還是以失敗告終。

時間過得飛快,班隊課一眨眼就結束了,這節班隊課讓我獲益良多,回到家,一陣香味飄來,原來是奶奶包的美味大肉糉。端午節真是一個又好玩又美味的節日啊!

篇17:端午節七年級作文

端午節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五”通“午”,端午節又名“端五”,另外又稱“端節”,“午日”、重五。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楚國偉大的詩人屈原。相傳在五月初五這天,屈原投汩羅江自盡,人們怕屈原的屍體被咬龍水獸吃了,因而紛紛划船下江撈救。可是河水很急,早已不見屈原的身影了,於是人們往江中投飯糰,外系五彩繩,雞蛋等食物,讓蛟龍水獸有東西吃,就不會傷害屈原了,。漸漸地就流傳着在端午節這天要划龍舟、包糉子的習俗了。

以前的端午節我沒什麼印象,可是今年的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端來一盆香噴噴的糉子,一個個清翠清翠的。糉子的形狀有棱形的、四角形的、有肉糉子、也有八寶糉、還有鹼糉等各式各樣的。看上去真不錯。聞着糉子的香味,我饞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拿了一個糉子,剝開糉葉,哇!裏面包了肉,香菇、小蝦米等佐料,味道一定好極了,我三五口就吃完了一個糉子,接着又拿來一個,媽媽告訴我說,糉子雖然好吃,但不能吃太多,吃多了消化不好,叫我吃二三個就可以了,可是味道太好,我覺得吃不夠,呵呵……

我們一家人圍着吃糉子,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感覺好溫馨!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 (三)

在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 (四)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聽到這首歌謠,眼前浮現的,是香噴噴的糉子,碧綠的艾葉,還有一隻只喜氣洋洋的龍舟。

又到端午節了,這是一個紀念先人的節日,是爲了紀念屈原的日子。我早早的起了牀,捧起了一支艾葉,輕輕的放到了門前。據說,這樣可以辟邪。但我覺得,它只是人們心中的一種託付罷了。

坐在桌前,剝開碧綠的棕葉,一股清香迎面撲來,是糯米的清香,是豆沙的香甜。趁熱咬上一口,一種無法比喻的香糯在嘴裏蔓延開來。吃到嘴裏,才發現,原來,在糯米里,早就融進了棕葉的清香,可謂畫龍點睛之筆。聞着艾葉的清香,讓糯米在嘴裏慢慢融化,這種情調,只有在端午才能體會到吧。

接着,上網,搜索關於划龍舟的視頻,竟搜到了幾萬個,看着龍舟在水上競賽,我的心裏就充滿了感慨:“倘若屈原看到了這個情景,是否會感到十分欣慰呢?他會知道,因爲他的壯舉,在幾千年後,他的子孫會這樣懷念他嗎?不,不會的。人死如燈滅,百年之後,試問有哪個人可以永存世上,不死不滅呢?”答案是:沒有。沒有一個人能逃脫生老病死。想到這裏,我的心中就充滿了悲哀,百年時間,只是瞬間。百年之後,我也要步入墳墓了。端午啊,你竟勾起了我的無限悲哀!

但不管怎樣,這是上天的安排,每個人都是這樣,在歲月中慢慢衰老。與其在哀愁中等待死亡還不如坦然面對,在有生之年做出讓後輩敬仰的事,即使身死,也死而無憾了。

篇18:七年級端午節作文600字

“糉子香,廚房香。

艾草清香撲鼻。

大門插着桃枝,出門可以看到麥二是黃色的。

這裏端陽,那裏端陽,到處端陽。”

這是端午節奶奶教我的歌謠。我記得我父親曾經告訴過我他的童年。在他的故事裏,端午節對他來說是一個充滿好奇和期待的節日:初夏的節日之夜,剝下一個糉子,滿屋清香。所有人都圍了過來,孩子纏着大人講那個熟悉卻永不厭倦的故事:兩千多年前,古代中國到處都是戰爭。農曆五月初五,有一位愛國詩人,憂國憂民。

然而,他心中的抱負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帶着石頭來到滾滾波濤中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們划船,四處尋找他們所愛的屈原。爲了防止水裏的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他們把糯米包裹在香香的竹葉裏,扔進了河裏.故事講到這個時候,大人總是指着天空說:“你看,天上最亮的星星是屈原形成的。”孩子們會仰望深邃的天空,尋找最亮的星星。

又是糉子香的一年。你期待端午節嗎?如果你吃糉子,你能用糉子講故事嗎?望着天空,透過霧濛濛的工業霧氣,你還能看到天空中閃亮的星星嗎?

高樓平地起,大面積麥田消失。在城市邊緣,我們很難看到“出門望黃麥”的景象。是的,隨着時間和空間的變化,端午節是不是在鋼筋混凝土的擠壓下越走越遠?喧鬧的城市承載了太多人的慾望。父母的歡樂是否已經淹沒在城市閃爍的霓虹燈中?

我們無法理解父母年輕時的期望。想吃隨時可以吃各種糉子,糉子的味道好像越來越沒意思了。我們感興趣的是微笑的麥當勞叔叔,善良的肯德基爺爺;我們對舊故事也缺乏興趣。我可以隨時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我也覺得奶奶教我的歌有點土。我可以隨時在我的MP3播放器裏錄製各種搖滾歌曲!

可是,我們不覺得少了點什麼嗎?我們似乎缺少一些快樂,一些嚮往,一些責任。在噪音中,我們迷路了!

篇19:七年級端午節作文600字

“有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清貧,半世熬煎。”你們猜這個謎語是什麼?對了,就是糉子!

端午節那天,媽媽一大早起來就開始包糉子,爸爸負責給家人們打電話,邀請他們一起到我們家吃糉子。看媽媽忙得“轟轟烈烈”,我問媽媽糉子是什麼餡料的啊?媽媽說“紅紅火火大棗餡”。只見媽媽把一個棗包在糉米里,最後拿葉子包裹起來。包好之後,媽媽把它們一個一個地放到蒸鍋中。過了一會,糉子蒸好了,一共有兩大鍋呢!空氣中瀰漫出糉子的香味。媽媽看看錶,說:“時間到了!”我深吸了一口氣,驚歎地說:“哇,好香啊!”

這時傳來噹噹噹的敲門聲,開門一看,哇,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姐姐都來了!爸爸搬來大桌子,放到客廳,媽媽把糉子放到桌子中間,我們一人一個凳子,一人一雙筷子一個碗,準備開吃。但是我現在不能吃,因爲長輩們還在洗手呢,長輩不吃,我們晚輩是不能吃的。過了一會,長輩們洗完了手,我們坐在一起,開始吃媽媽包的糉子。

我看奶奶開始吃了,我就迫不及待地開吃了,我一大口咬下去:“燙燙燙!”媽媽說:“彆着急,還有呢,又沒人跟你搶!”吃了一會,姐姐過來說:“我給你們拍一張照,然後發到朋友圈吧!”爸爸扭過頭說:“啊?又拍照啊!我不想照。”媽媽說:“照相啊?我沒化妝呢!”我焦急地說:“姐姐拍我,我好看!”其實,我嘴上全是糯米粒。於是,姐姐就咔嚓照了一張,又點來點去地發到朋友圈。我問姐姐:“拍完了嗎?我繼續吃啦!”姐姐點點頭,我又大口大口地吃我還沒吃完的糉子,不得不說媽媽包的糉子實在太好吃了!

吃糉子是中華文明中的習俗,我喜歡吃糉子,更喜歡吃媽媽包的糉子!

篇20:七年級端午節作文600字

聽大人們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節日。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自盡,人們爲了哀悼屈原先生,便將食物用葉子包住扔進江中,希望魚蝦不去啃食屈原的身體,後來就演變成了包糉子得習俗。去年的端午節,親愛的姥姥教我包糉子!

需要準備的材料有:若干糯米,十幾顆紅棗,葦葉一把,棉線一團,還有一把剪子。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我迫不及待地看着製作過程。首先,姥姥將一片葦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輕輕的將糯米填入圓錐的一半,再放入兩顆紅紅的大棗,就像白色珍珠裏面鑲嵌着絢麗多彩的翡翠呢!接着繼續覆蓋糯米,填到快溢出來的樣子,使餡料充滿整個糉子,這樣有利於後面的包裹。最後,按照螺旋的手法,從葦葉的另一端開始對摺葉片,捲到最後時,只見姥姥留一點兒小尾巴,用棉線從底部成十字捆綁糉子,捆好不散,就可以上鍋蒸了。

姥姥這番嫺熟的操作,看得我是眼花繚亂,驚羨不已。我有些不甘心,決定自己也包一個胖嘟嘟的糉子。但是我的手有點小,葦葉沒有包得很緊實,剛剛放入鍋中,只聽“嘩啦”一聲,糯米像長了腿一樣,跑的滿鍋都是。我有些失落,姥姥卻對我語重心長地說:“加油寶貝,失敗是成功之母,總結經驗!”於是我鼓起了勇氣,小手緊緊的捆綁住糉子,一次兩次三次,哇!我成功了,屬於我的第一個糉子問世啦!我興奮得手舞足蹈!

大約一個小時,糉子的清香緩緩的從蒸鍋中溢了出來,我貪婪地嗅着這一絲絲,一縷縷的糉香,口水忍不住地往下流......

我小心翼翼地剝開嫩綠色的糉葉,一股甜膩膩的糯米香撲鼻而來,乳白色的糯米鑲嵌着紅色的寶石,令人陶醉。再沾點白糖,輕輕地咬傷一口,嗯......又香又甜的味道好極了,一直沁入我的心脾!

篇21:七年級端午節作文600字

在我的家鄉里,端午節具有吃糉子和賽龍舟的習俗。

傳說吃糉子的習俗是這樣來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他因爲國家興亡,自盡投江。人們爲了紀念他,把糉子投進江裏,以防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賽龍舟也是爲了趕跑那些魚。

包糉子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兒,只需要糉葉、棗子、花生那些零七八碎兒的食物。首先,把一片糉葉圍成一個圓錐體(注意留一個口子),然後把吃的都放進去,儘量填滿一點,再拿一片糉葉,把口子填上,最後用一根比較長的繩子繞一圈,打個結就完成了。哦,對了!糉子可是要在鍋裏待上四五個小時呢!

鏡頭一轉,一下子就到了端午節一天中的“高潮”了--賽龍舟。來到了現場,哇!這裏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橋上擠滿了人:有小孩子,爭着要買玩意兒;有老人,正悠閒着摸着鬍子;還有青少年,正打着賭看看誰會贏呢!

隨着一聲令響,選手們個個使出全力,一會兒這個第一,一會兒又落後,一會兒跑上前來,一會兒又沒勁……總之,現在誰也不知道誰在哪兒。橋上響着整齊又零散的“加油,加油!”的聲音,震天動地,感覺橋隨時會塌了似的。江上擊擂者也不甘示弱,感覺要把鼓打破了才善罷甘休……

到了高潮時期,太陽已經在人們的頭上打轉了,汗水一滴一滴的落進河裏,魚兒嚐到了,也來爲龍舟助力。

到了黃昏,比賽終於結束,選手們也在苦中嚐到了甜,一個個都開心的笑了。

端午節,寓意着愛囯詩人屈原的死去,也是一個讓人難忘的節日,這種習俗永遠也不會變,在我們心中,它是不會變的。

篇22:七年級端午節作文600字

一、《傳統節日端午節》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多呀!就連外國人都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叫呱呱。那麼,我來介紹一下我國的傳統文化——端午節吧!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來的。屈原生長在楚國,那時的楚王昏庸無道,使得楚國面臨滅亡,因此,屈原很憤怒,抱着一塊大石頭投河自盡了。人們爲了不讓河裏的魚和傳說中的龍把屈原的屍體吃掉,紛紛回家包糉子、煮鹹鴨蛋往河裏投,這樣可以讓河裏的魚、龍吃糉子和鹹鴨蛋而不吃屈原的屍體。

今年的端午節人們還是想往年一樣包糉子紀念屈原。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們也包糉子紀念屈原吧!”媽媽說:“好呀!”“ye!”我歡天喜地地跳着。說完媽媽就帶着我搭計程車去了超市。在超市裏買了一些糯米、白砂糖。接着又去菜市場,在菜市場買了包糉子用的糉葉。回到家後,媽媽告訴我包糉子的程序,她說,首先把糯米浸泡在盆裏,還告訴我說要浸泡一至兩個小時呢;然後把糉葉洗乾淨再浸泡一會,泡好後再把糉葉放到熱水鍋裏煮一煮。最後把糉葉折成一個漏斗形狀,把浸泡好的糯米放進去,一定要塞實。再用棉線把糉子*不讓其散開,糉子就包好了。這時燒一鍋熱水,將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熟就可以吃了。

哈哈,經過幾個小時以後,一盤香噴噴的糉子新鮮出爐了。看着糉子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於是我便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

就這樣,端午節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而糉子也則成了一道傳統美食流傳下來了!

二、《糉子裏的願望》

端午節邁着輕快的步子來到我們家。記得前幾天,媽媽就說過端午節時,我們一起吃糉子,說時,那糉子的香味就迎面撲向我來。

只見一大清早,細雨綿綿,好象在表達着自己對端午節的喜愛。突然,雨停了,幫我們把世界沖洗的乾乾淨淨,讓我們迎接着快樂的端午節。媽媽從廚房走出來,手上拿着一些糉葉和包棕的材料放到桌子上。只見,她一手拿着糉葉,一手把綠豆、豬肉等許許多多的食材都放進了裏面。突然,她微笑着說:“我們不如做一些甜糉子。然後,往一條糉子裏放一個硬幣。誰吃上了這甜糉子,今天就可以許上一個願望。”說完,我們都拍手叫好,而且,每人神氣十足的說:“這一條甜糉子一定是我吃上了。”

不一會兒,一條條糉子做好了。糉子一出來,我們就想蜜蜂一般的涌上了桌子。然後,冥思苦想,用手摸了摸那隻,又用手摸了摸這隻。我呢用手撓着腦袋,兩眼目不轉睛地盯着桌上的糉子,最後,拿了一隻的。我開始狼吞苦咽地吃起來,只見我吃完了,年硬幣影子都沒有瞧見。忽然傳來了“啊!硬幣在我這兒!”我們一看,原來寶貝在爸爸手裏。爸爸連忙用手揮來揮去,然後,舉起手來開始許願說:“我希望我們一家人能夠天天健康,天天快樂。”頓時,傳來了一片熱烈的歡呼聲,我們沉浸在歡呼中!

端午節,爸爸爲我們全家許下了一個願望。這個願望將會一直藏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在以後,我一定會爲爸爸給我們的願望而奮鬥。

三、《開心的端午節》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端午節、重陽節、春節、中秋節……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傳說是爲了紀念歷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人們都有吃糉子,插艾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的習俗。

我喜歡吃糉子,也喜歡看包糉子。今年的端午節嘉信茂廣場舉辦了一個包糉子比賽的活動,我媽媽幫李奶奶報了名。我們組成了一個助威團,成員有我和爸爸媽媽,還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浩浩蕩蕩的來到了比賽現場。

好傢伙,參加比賽的奶奶可真多呀,一個個信心十足,躍躍欲試。主持人宣讀完比賽規則:五個人一組,六分鐘的時間,看誰包得多,又不灑米,還要外型美觀。包糉子比賽正式開始了,不一會兒時間有的奶奶包了十一個糉子,有的奶奶包了六個糉子,有的奶奶包了喇叭型的糉子,有的奶奶包了枕頭型的糉子,比賽非常激烈。終於輪到李奶奶上場了,我們懷着緊張的心情看李奶奶比賽。開始比賽了,只見李奶奶拿了兩片糉葉捲成了一個喇叭形狀後,左手拿着卷好的糉葉,右手放了兩勺米,然後一包小糉子就出來了。李奶奶又趕緊把繩子的一頭用牙咬住,另一頭圍着糉子繞了兩圈,一用力,繩子斷了。李奶奶開始有點手忙腳亂了。我們就給李奶奶加油鼓勁,她很快調整了過來。比賽結束了,李奶奶本來包了八個糉子的,可是一個還沒扎繩子,另一個一提起來就把米灑了一地,所以只能算包了六個糉子。最後評獎的時候李奶奶得了一個參與獎。

這個端午節我們大家都過得很開心,很快樂。我喜歡過端午節。

篇23:七年級端午節作文400字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這天大家都會吃香噴噴的棕子,觀賞精彩有趣的龍舟賽。

今天,我一大早起來,準備去觀賞龍舟賽。來到那,看到那裏人山人海,有老人,有年輕人,還有天真活潑的小孩子。一陣隆隆的聲音傳來,我走近一看,原來是他們開始比賽了。

我看着那一條條栩栩如生的龍舟,彷彿看見神龍再現。龍舟上的人穿着帶有橘色和白色的鮮豔服裝,顯得生龍活虎。在陽光的照射下江面閃閃發光,猶如一塊大金盤。只見龍舟的速度逐漸加快,快的好像要飛起來似的,周圍的人有的在給他們加油打氣,有的在用手機拍下這一副副有趣的畫面。突然,天上下起了濛濛細雨,我們原以爲他們會停止,可沒想到他們不受外界的影響,依然在朝終點奔去。一聲驚人的花炮響起,給這場龍舟賽增添了無限的色彩。這湖面上共有兩條龍舟,他們互相拼搏,都希望自己能奪冠。

龍舟是我們中國的一個習俗,我希望他們一直流傳下去。

【端午節糉情真意送糉子】

糉情真意送糉子在過幾天,馬上就到端午節了。25號上午九點在燈芯巷社區鮑大媽聊天室。烏鴉鴉的一片,十幾個小朋友和家長圈着長桌子,她們正在跟奶奶學包糉子。奶奶我這糉葉怎麼在我手上,不點兒也不聽話?在您的手裏三下五除二就變成了一隻糉子。奶奶說小朋友們看好了,先把糉葉折上三分之一放在手上,然後用小匙子放上米再加上一塊肉,把剩下的糉葉蓋在上面用手捏緊了。紮上繩子就可以了。我看了非常仔細,我學着奶奶模樣,一個糉子包成了。又包了幾個非常成功。這時在一旁人的小妹妹急了,她說姐姐能教我一下嗎?我爽快地答應了。我把剛纔奶奶教的方法耐心教小妹妹,看我教得多認真啊!她學的也非常起勁。我們一起完成任務。後來我們把包好糉子加工成熟。我們一起帶着自己親手包得一口糉子來天水敬老院。把我們一口糉分送給了爺爺、奶奶。

【端午節的禮物】

奶奶一個星期前去杭州小住了幾天,今天終於回來了!奶奶這次回來給我帶了不少東西,其中有兩個香包。

我可喜歡這兩個精美的香包啦!有一個全身都是火紅火紅的,還用金色的線縫了兩個金色的平安,另一個也是火紅的,上面繡着一些可愛的小動物,可是裏面都有一股中草藥的味道。

我問奶奶:“奶奶,奶奶!香包裏爲什麼有藥味啊?告訴我吧!“奶奶說:“那不是藥,是艾草。”

我不知道艾草有什麼用,去百度搜索了一下。一查,原來艾草是以前人們防蚊子的,端午節都要把艾草掛在家門口,我還順便查了一些以前端午節的習慣,比如端午節那天要給孩子用雄黃粉在肚臍眼、額頭上寫王字,據說這樣也可以防蚊子,還要喝雄黃酒呢!

這個端午節禮物真棒!我喜歡!

篇24:七年級端午節作文700字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700字】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

聽媽媽說,端午節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的居民都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糉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地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我們這裏也有習俗就是吃糉子、掛艾草、貼葫蘆。今年的端午節,我和媽媽在大門上貼上了做工精美的葫蘆,掛上了艾草,聽說這樣是可以驅邪的。

今天的美食就是吃糉子了。奶奶要包糉子了,我連忙過去觀看,還迫不及待地要幫忙。以前,我看到的糉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做的,另一種是竹筒的。糉子餡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的、豆沙的、水果的、肉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裏又香又甜,非常好吃。

奶奶今天準備的是紅棗和豆沙餡的,都是我愛吃的。奶奶先把竹葉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把泡好的紅棗或者豆沙餡放進去,再放點米,接着就把竹葉包起來,然後用線把糉子捆好,這樣連續包了很多個。我也學着包,鼓搗了半天才包了一個,雖然樣子很難看,但是心想,一會兒就會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別提多高興啦!

糉子包好了,奶奶拿來鍋,加了半鍋水,就把糉子放到鍋裏煮起來。糉子煮了半個小時,停火後又悶了半個小時,香噴噴的、熱騰騰的糉子終於出鍋了。媽媽還精心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吃飯了,全家人圍坐在餐桌上,吃着這香甜可口的糉子,每個人臉上都綻放着快樂的笑容。

今年的端午節,我覺得非常高興,不僅懂得了端午節的來歷,還學會了包糉子,吃到了香甜可口的糉子。

【端午節作文700字】

我生在離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個小村裏,我那裏屬於丘陵地帶,從小到大,在我的印象裏我們那裏的端午節一定要喝雄黃酒(在頭一年將中藥雄黃浸泡在酒瓶裏,到了第二年端午節就可以用喝),小孩還要在額頭擦一點雄黃酒.同時在當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鴨蛋,記得小時候每年我們都要吃2個,因爲我家條件不好,平時是很少有機會吃到蛋的,那時的我挺喜歡過這節,因爲不光可以吃鴨蛋,還要吃糉子,雖然從小到大我都沒有看到過我媽包糉子,但是我們姐弟倆卻從來沒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來的。

記得我家剛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於家裏的儲蓄全用完了,還欠了不少債,父母只好從節約上出發,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過節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結果鄰居家的大媽專給我們姐弟倆送來幾個,從那以後我對糉子和鴨蛋總是百吃不大厭,甚至到了現在,我都愛吃這兩樣食品,條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購買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蘇州一個朋友結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糉.因爲她們那裏有一種習慣,結婚時要吃糉子。

還有一次,那是在我過生日的時候,我一個人在外地讀書,那天我特想吃糉子,就去超市裏買了幾個糉子和鴨蛋,同時請我同學吃,她們還笑我說,那有這樣過生日的人呀,太對不起自己了,同時也說我小氣,不請她們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卻不能吃到糉子,雖然有太多好吃的東西,以及禮物,但是,從內心來說我還是想吃個糉子。可是沒有會請我吃,所以我昨晚專門去買了糉子,做爲自己送給自己的生日早餐。

【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

每年是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糉子,但大家知道我們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嗎?請大家慢慢聽我說。

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要團結其他國家,來抵抗野心很大的秦國,但是偏偏楚懷王聽信了小人的壞話,不肯聽從屈原的勸告,結果被騙到秦國,關了起來,最後並死在秦國。

繼位的楚襄王也受到小人的挑撥離間,誤信屈原有很多壞處,不但沒有聽從屈原明智的勸告,還把它從楚國放逐了。

心懷大志,一直爲國家大事擔心的屈原,因爲眼看着國家急難而無法拯救他的國家、無法實現他的理想,整天都非常憂愁,常常獨自在江邊徘徊嘆息。有一天,一位在江邊釣魚的漁夫問他爲什麼這麼失意落魄,屈原嘆氣的說:“舉世皆醉唯我獨醒,舉世皆濁唯我獨清。”心中的感嘆和無奈,在這兩句話中都說得很明白了。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抱着砂石,投汨羅江自殺了。

楚國的人民知道這個消息之後,都不約而同的趕到江邊來,想找尋他們所敬愛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體。爲了不讓水中的魚蝦把屈原的身體吃掉,他們就在江上划着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將魚蝦趕跑;還用糉葉包米飯,作成糉子,投到江裏餵給魚蝦吃,希望屈原的身體不要受到傷害。

屈原投汨羅江這一天,正好是農曆的五月五日。大家爲了懷念這位詩人、紀念他的愛國精神,並且提醒在位的人,要能分辨出小人與忠貞志士說的話;因此,在每年的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都會舉行劃龍船、包糉子的活動。就是這樣,我們纔有端午節這個節日,纔有端午節吃糉子的一種習慣。

我們大家都要向屈原一樣好好學習,學習他那愛國,善於分辨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