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2016年大學聯考全國卷1語文作文

2016年大學聯考全國卷1語文作文

2016年大學聯考全國卷1語文作文【第一篇】:像蘇洵一樣教育孩子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這幅對聯說的是蘇洵和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

蘇洵是唐宋時期着名的文學家,他的散文曾達到了“下筆頃刻數千言”的境界,被世人廣爲傳頌。殊不知,我們這位文學大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教育名家。

相傳,蘇洵的兩個兒子幼時非常頑皮,不思進取,貪圖玩樂,蘇洵經常教育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然而,如此和風細雨式的說服教育收效甚微。儘管如此,蘇洵並未採取“棍棒教育”的方法,沒有對孩子進行強制教育,而是從孩子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出發,積極引導,誘其入門。每當孩子們玩耍打鬧時,蘇洵就躲在旮旯裏讀書,聚精會神,神采飛揚。當孩子們圍過來想瞧個究竟時,他又把書趕緊“藏”起來。孩子們發現了父親的這個怪現象,以爲父親瞞着他們看什麼好東西呢,就趁父親不在家時,將書“偷”出來看,漸漸地,他們也喜歡上了讀書,而且,他們從中發現了閱讀的快樂和趣味。從此,他們的人生駛入了成才的正軌。以至於後來,蘇軾、蘇轍和他們的父親蘇洵並駕齊驅,被世人譽爲“三蘇”,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成爲中國文壇上並不多見的奇特景觀。

蘇軾之所以才識卓異、震古爍今,看來與其良好的家教不無關係,他的成功給了我們可貴的啓示。

興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蘇洵教子,就像大禹治水,善於引導,善於啓發孩子的興奮點,善於開發孩子的興趣。我們知道,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成分,教育家贊可夫認爲:“教學一旦觸及孩子的情感意志領域,觸及孩子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興趣是學習者成功的內驅力,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的靈感。蘇洵深切懂得這一點。

身教勝過言傳。“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植物的生長尚有自然規律,更何況是育人這長期、複雜、系統的過程,它更需要我們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時時處處做孩子們行動的榜樣。試想,蘇洵如果不是那樣癡迷於讀書,怎麼會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和重視呢?正是他讀書時神采飛揚的情景,才深深吸引了孩子,感染了孩子,引起了他們的探求欲,進而帶動了孩子們的讀書學習。“環境對人的薰陶太重要了,對孩子的教育要重視環境的選擇。”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真正說到了要害上。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2016年大學聯考全國卷1語文作文【第二篇】:拒絕惟成績是論的“實用主義”

有這樣一則漫畫:兩個孩子同時領回了考試成績,一個得了滿分受到誇讚,另一個因沒有及格而受到批評;可在第二次考試,原本的滿分學生退步受到責罵,不及格同學獲得進步受到了表揚。

當我們解讀這則材料,會發現不論是作者還是我們自己,都將成績與獎懲聯繫了起來,可這樣的“以成績論英雄”真的是恰當正確的態度嗎?我認爲這並不可取。

Uber的創始人特拉維斯給出過這樣一個“冠軍理論”:面對逆境,要把一切置之度外,無論如何都要取勝,這就是成爲冠軍的意義,這樣的“冠軍思維”是一種鼓勵人們努力拼搏,執著前進的人生態度,不可否認,它在許多人身處困境低谷時給予了有效的指引,但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人人都會成爲像第一個滿分學生一樣“冠軍”嗎?

我們身處一個充滿較量的時代,每個人都被督促着匆忙前進,彷彿只有不停地奔跑才得以實現超越,卻很少有人自問一句“做冠軍真有那麼重要嗎?”如果註定成王敗寇,未得冠軍者僅能成爲敗者,那麼慘敗的人生又有何意義,真正的成功是對自我的肯定和超越,應是不斷自我完善的歷程,但絕非“惟成績是論”的當代實用主義。

倫敦奧運會組委會回答過這樣一個問題——比賽的意義在於什麼,給出的回答是:學會獲得成功,更學會體面有尊嚴地去失敗。我想,你我如競爭賽跑般的人生意義也在於此。有價值的生命貴在勇於坦然面對成敗得失,用成績高低論成敗未免太過狹隘了,更不是不成功便無用。

我們的生命是不斷前進上升的過程,這其中會有許多或大或小如意和不如意,可真正決定生命質量的是我們以何種態度面對它,我們的社會用一種較爲功利化的狀態影響了我們,也影響了學校、家長的教育態度,我想我們更應明確的是,學習並非只是爲了讓我們披荊斬棘地去殺出一條血路,而最後卻在頭破血流中除了分數和成績一無所獲,無從尋找自己的價值亦或低估了自身的力量。

學習的意義在於思想、智慧和修養,它決不是一紙分數可評判的,我們應理性看待,擁有“畢竟東流水”這般向高遠未來眺望的氣魄,不拘泥於自我,不汲汲於眼前,告別“惟成績是論”的“實用主義”和“以分數論英雄”的誤區,纔是實現自我的價值之道。

2016年大學聯考全國卷1語文作文【第三篇】:唯分賞罰,教育之殤

漫畫中,一個孩子考了100分,臉上賞了一個吻;另一個孩子考了55分,臉上罰了一個掌印。而當第一個孩子只考了98分之後,便由“吻”變“掌”;第二個孩子考上61分,由“掌”變“吻”。這一簡單粗暴的賞罰舉動的背後,或許正是我們長久以來唯分論英雄的人才培育制度的體現。可嘆,教育之殤!

唯分賞罰,反映出社會中急功近利教育思想正“深入人心”,毒害着許多跟風的家長們。此風不止,將直接影響每個孩子的教育成長。第一個基礎稍好的孩子由100分變爲98分,其中原因是什麼?是考試難度大了,還是孩子考試時身體不舒服,抑或是上課時不專心所致?第二個基礎薄弱的孩子由55分考到61分,是正常發揮,還是方法上的改進,抑或只是猜測蒙對?家長們不由分說,直接玩“變臉”---晴轉過雲或多雲轉晴,孩子呢?或愁眉苦臉或盲目高興。而家長們就做了孩子人生舞臺上的“幕後導演”,簡單粗暴地左右了他們的人生。急功近利,不明就裏的賞罰,帶來的後果必然是造就了一批同樣“不明就裏”的家長和孩子!

唯分賞罰論英雄,也許是我們整個教育界都應該警惕反省的。一個巴掌拍不響,家庭、學校、社會、國家,如果都只停留在一個維度上思考實踐教育的真諦,那將是教育的一場災難。教育之殤,源於單一單薄的'教育評價體制。兩個孩子的綜合素質的高低評價,除了分數這一個結果,還應該與其學習過程的表現,與同學協作的情況,表達交際能力的強弱,特長的發揮等因素結合起來,才能給學生正確而全面的“吻”與“掌”,否則教育將走向死衚衕,會逼瘋多少個“范進”,庸常多少個“方仲永”,埋沒多少個“韓寒、馬雲、錢鍾書”?而那些虎媽狼爸們,巴掌下又教訓毀滅了多少“優秀有潛力”的孩子們?可嘆,教育之殤!

猜想,這幅漫畫給國小生們目睹,怕也會會心一笑,更何況歷經了大大小小考試的我們。不管學生或是各行各業的人士,都能深切體味這分數背後給自己一生帶來的影響。它猶如當頭棒喝,敲醒了“陶醉”於唯分是舉的家長們、老師們、教育專家們?圖中兩個小孩的人生不是簡單的“98”和“61”能決定的。我們能給予孩子更好的,或許只是更寬鬆包容的教育環境,更多維深厚的文化薰陶,更理性明晰的人生規劃,更正確適當的一個“吻”和一個關鍵犯錯時候的“掌印”。明晰賞罰,不唯分論英雄,教育之殤纔有可能變爲教育之幸!

遙想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面對個性化的學生,給予的評價各不相同,有默許的“吾與點也”,有大讚的“賢哉,回也”,也有委婉否定的“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沒有簡單粗暴,只有循循善誘。想要我們的教育不再停留於分數的表面,便要明白愛因斯坦那句教育箴言的真諦:“學校的目標始終應該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爲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爲一個專家。”

“圖畫小兒賞與罰,應由社會明眼察。不囿分數殤教育,喜怒哀樂皆人生”。希望一幅輕鬆幽默的漫畫,能敲醒更多沉醉不知歸路的“大家”,還教育一個包容博大的天地,給孩子一個快樂完滿的明天!

2016年大學聯考全國卷1語文作文【第四篇】:每一個生命都無需比較

從我牙牙學語起,你便開始拿我和別的小孩比較,從中你得到了快樂和滿足。

從我上國小以來,你便習慣拿我的成績與別人論成敗,爲此你收穫了自豪和榮光。

我曾勸你不要比,因爲成績優秀不代表一切,可你充耳不聞,認定我是你今生最得意的作品,是你最大的驕傲。

我曾反感你的比,因爲我也有我的“短板”和自慚形愧,可你樂此不疲,反而嗔怪我不懂你的心。

望子成龍,那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願,我怎會不懂,只是——

你可知道,再優秀的成績也經不起比。從來沒有比出來的天才,只有比出來的笨蛋。因爲,這個世界沒有“最”,只有“更”。“最”是極限,是盡頭,是止境;“更”是無窮,是進取,是新的希望。人類之所以不斷地挑戰自己的潛能與極限,刷新一次次的成績,打破一項項的記錄,不就是因爲信奉“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嗎?記得奧林匹克運動會“更快、更高、更強”的格言嗎?記得被譽爲“教授的教授”的陳寅恪先生說的“只要能學到知識,有無學位並不重要”的真言嗎?

我們實在無需時時與人比成績較高低,做好自己便是王道。看看民國時期的梁漱溟、金克木、沈從文、錢穆等一大批自學成才的低學歷的大師便知,強者從來只用實力說話,無須靠一紙分數或學歷來證明。

你可知道,再美好的人生也經不起比。畢淑敏說:“沒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別人。”因此,無須拿連小板凳也做不好的愛因斯坦跟“發明大王”愛迪生比,不必拿考清華時數學只得了15分的錢鍾書跟“數學天才”華羅庚比。正如每一片葉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種人生也都是無以倫比的。你要做的是尊重和欣賞,而不是比較和責難。因爲人生不是宮廷劇,更不是角鬥場,非得要比得筋疲力盡,鬥得你死我活。人生曼妙的風景就在高低起伏、峯迴路轉之間,生命的精彩就在山窮水盡、柳暗花明之際。成就非凡人生的是一次次的脫胎換骨,是一次次的破繭成蝶,而非一個個分數,一張張試卷。

沒必要熱衷於一次次與別人較真,那會迷失了自我。也沒必要把最好的我和一般的我比較,那會陷入自卑。100分你自豪,98分我同樣優秀。56分我無顏,可61分我在進步。100分有100分的特有精彩,61分有61分的別樣風情。

正如朝霞之壯麗,落霞之斑斕,春花之燦爛,秋葉之靜美,天地間每一種生命都自有其美好,你只需要笑着去尊重和欣賞,而不是在簡單粗暴的比較中掄起你的巴掌。

2016年大學聯考全國卷1語文作文【第五篇】:寫給媽媽的一封信

媽媽:

你送我到考場門口,我沒有回望,我能想象你眼神裏複雜的情緒,但我還是想走得淡定一點。

可眼前的漫畫卻讓我思緒翻滾。

吻印,掌痕;分數有波動,孩子的待遇就有波動。第一個小孩是優生吧,第二個算是普通學生吧,可全都生活在被分數控制的世界裏,悲喜交替,無處可逃。

媽媽,那個對孩子又打又親的人是誰呢?是你,對吧?求學十二年,你沒少親我,也沒少罵我,你引用我老師的話說我“要成爲優質的做題機器”,可是我的老師總會接着說“更要成爲優質的人”啊。

媽媽,簡單的你眼裏似乎只有分數,彷彿那就是我整個人的價值體現。你有沒有發現我越走越快的腳步裏有更多的趔趄?你可知道,我會夜半無言獨上西樓,看月如鉤?我會斷鴻聲裏,欄杆拍遍,嘆“無人會,登臨意”?有時候竟至怒髮衝冠,仰天長嘯?

你告訴我你愛我如命,我也聽你的話,不貪享樂,不玩手機,不打排球,不彈我好的吉他,不看我愛的武俠……我力求考得高一點再高一點,可是卷子有難有易,精神有奮有頹,也有失誤或命運弄人的時候。

記得八年級下學期期會考數學,120分我考了86分,回家後你臉色立變,不只是你,我爸讓我跪下思過,我不跪,他一巴掌甩過來,我一下趴到地上,那夜我跪了兩個小時。可是第二天老師告訴你說少加了我30分,加上我還是全年級第一。回到家你一把摟過我親了又親,可是我的小小的心冰冰涼涼。媽媽,這是我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啊!

我羨慕那些書裏知道的大師和他們的孩子。魯迅讓他的兒子周海嬰“完全的解放”,“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拂逆他的喜愛”;梁啓超對他的女兒說“未能立進大學有什麼要緊”說“天下事儘自己力量去做便是天下第一等人物”;樑培寬追憶父親梁漱溟時說父親的教育是“信任且開放式的”,有次他考了59分,父親把補考通知書還給他,意思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負責”……這些小孩受了信任與激勵,後來都有出息。媽媽,你可知道我羨慕他們?

百日誓師那天,學校廣播裏傳來朴樹的《平凡的路》:“你的明天,它會好嗎?……”我突然淚奔,哭完我安靜地回到教室上晚自習。

有人抨擊中國教育,說所謂的天才教育,結果多半是把人扭曲成了畸形兒。我自問尚不是畸形兒,可是令我不安的是,我一樣被卷在了這樣的教育裏了,我不知道的是我的明天,它會好嗎?我們的明天,它會好嗎?

媽媽,我仍然願意考個高一點的分數回報你。不過,明天之後,不管我考了多少分,你和爸爸都能高高興興地慶祝我高中畢業了,好嗎?

標籤:語文 大學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