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文700字(精品多篇)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文700字(精品多篇)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文 篇一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一文中,抒發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近千年來,這句格言一直影響、教育着後人。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擺在首位,爲祖國的前途、命運擔憂分愁,爲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歷史上的文天祥在國家危亡之時,置個人生命於不顧,明知凶多吉少,念及“國家至此”,毅然前往和元軍談判;被捕後,幾度掙脫敵人魔掌,以期重整旗鼓,收復大宋江山,表現了這種精神;1958年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元帥冒着丟官舍命的危險,反映民情,說出真話。他爲人民憂,爲人民愁,爲人民大聲疾呼,儘管被罷官,仍然矢志不移,真正做到了憂在百姓前,爲人民鞠身弓盡瘁。

國家的利益與個人的私慾這組矛盾,從古到今始終在拷問着每個人的靈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胸懷這種憂樂觀的人,理想遠大,精神崇高,追求真理,視國家民族的振興爲己任,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文天祥、彭德懷不正是這樣不平凡的人嗎?相反,有的人經不起物慾的引誘,享一時之樂,貪一己之利,而置國家、人民的利益而不顧,鬼迷心竅,靈魂醜惡,行徑骯髒,犯下了損害國家、人民利益的罪行。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一個人世界觀的反映。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必須加強品德修養,陶冶自己的情操,向歷代民族英雄和志士仁人學習,汲取其精神滋養。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各種誘惑接踵而來。這就更加要求我們,尤其是領導幹部,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園,時刻記住自己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並代表着人民,自己是人民的公僕,且慢行樂,切勿忘憂,更不能大肆揮霍,貪污受賄,中飽私囊,爲一己之樂,造成百姓之憂、國家之憂。

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像一口古老的洪鐘,常鳴在人們的心間。

憂天下而後樂 篇二

強彤彤

“先天下之憂而憂,樂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的這句話讓我感觸頗多。古往今來,滿分作文網這樣的人有,但不多。我倒認爲憂天下而後快樂。

憂天下後快樂,天下不平,有何樂?故此蘇軾從小便立志苦讀有遠大抱負,少年成名,光芒璀璨,可當官後因堅持自己的正確觀點被一貶再貶。他憎惡小人,自認爲不吐不快,這又被貶好嗎?在我看來這是自討苦吃,可他卻依舊如此。

他爲民擔憂,每到一個被貶之地都盡力安撫這一方百姓,讓天下安生,無戰事,人民幸福。就這樣,每當他走時總有人送他,正如他所寫的那樣“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

他就是位憂國憂民的人,如范仲淹所寫的那樣:“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說百姓樂我方樂,只要百姓好,自己被一貶再貶又何妨。所以“一蓑煙雨任平生”成了他的饋贈。他對國家時天下蒼生的無悔的信念讓他被後人所讚頌。

古人如此,今人又何曾不是如此。中國未走出黑暗時,出現了一羣的有志青年,他們爲國擔憂,爲人民擔憂。他們因此奮力要拯救中國。毛澤東這位偉人,他有遠大抱負,他終建立新中國,解放了人民,拯救了中國。他無比高興的站在那高處,向着這嶄新的中國所吶喊。他有過之後,並讓國家更好,之後才滿懷樂意的安度後生。

從古至今,這樣的人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也有幾個,作爲現在的我們,也應如他們一樣心懷天下,有祖國,有人民,爲國家所擔心所牽掛,之後在國家更強大時,自豪着、幸福着……讓我們一同如他們一樣有報國之志,遠大理想,讓國家更好。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文 篇三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自己的身份。范仲淹是參知政事相當於今天的國務委。在《岳陽樓記》中他表明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名言流傳甚廣,成爲了古今無數官人的座右銘。然,我認爲它不適用於絕大多數人。

天下憂,天下百姓在擔憂什麼?憂衣不遮體,憂食不果腹。我們都明白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那只是想象的結晶,若一直擔憂着天下之憂,你會發現這樣的情感還很難消失,或許會讓自己一生都處在憂愁之中但未嘗不可,有了負面情緒,纔想更努力地創造出積極的,美好的未來。源動力如此,無疑會推進時代的進步。以上是客觀的看先天下之憂而憂。

不過,理論和實際往往有差異,有誰能夠一輩子活在憂愁之中呢?我想大部分普通人難以做到。少數像范仲淹一樣的人物,必是肩負重任,心懷家國的真君子。那就別憂天下了?不,新時代青年應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在憂中成長,我們有必不可少的養分樂。

所謂天下,往小了說是國家,往大了說是世界。前文先天下之憂不可先重抑鬱之憂,那樣將永無天日。樂卻相反,任何人都最好學會在天下各處找到自己的樂。自己的樂,我指應屬於你的樂,而非通過取笑他人以獲得病態的快樂。天下很廣闊,請在憂國憂民之時,不要忘了善待自己。《西門行》言:今日不作樂,當待何時。看似格局很小,其實不然。憂是宏觀上對天下人畜草木的看法,樂是微觀上對自己內心的態度。范仲淹也有憂心,卻即使被貶官多次,仍與民同樂,總是治得一方水土風調雨順,幾番事業百廢俱興。

樂是憂的基礎。縱然後者對社會的作用更大,前者也同樣重要。就像一朵花,不能沒有綠葉來輸送養分。一個完美的人格中憂與樂二者缺一不可。範老的抗打擊能力強到不獨樂,是萬里挑一的神人,他的一生中憂遠多與樂。但人生在世,我認爲諸君大可以學習一半創新一半:

先天下之憂而憂,先天下之樂而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文 篇四

范仲淹應友之邀,在岳陽樓上揮毫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自此,這成了爲官的準則。

范仲淹先生生活在兵戈四起,戰火紛飛的北宋王朝,這注定了他縱然奇才曠世,縱然憂國憂民,也終究免不了被朝廷所拋棄。

北宋的重文輕武使這個脆弱的王朝面臨着嚴重的戎狄外患。國難當前,範先生以書生之軀毅然奔赴戰場,棄筆提刀。“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恰似當年的霍去病將軍,將敵人拒之於邊關之外,以換江山社稷無憂,黎民百姓安康。

邊關風沙烈,漠北霜雪寒,但範先生始終認爲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爲他和衆將士們在這裏受的每一分苦,都是爲了他們的君王不受外族辱,百姓不受戰火之苦。爲祖國分憂,這應當是他的驕傲。

然而,“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並非所有的一腔熱忱都能換來惺惺相惜,黑暗腐敗的朝廷遠比邊關苦寒可怕。

回朝之後,範先生對存在問題的朝政提出質疑,與朝中一衆奸佞鬥智鬥勇,可命運與君王並未眷顧於他。一次又一次的不低頭,換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貶謫。被貶的地方越來越偏遠,前來送行的官員也越來越少。朝中的黑暗勢力一手遮天,已經不是他可以抵抗的了。

即便如此,他也沒有忘記天下的泱泱衆生。他的君王可以不要他,但他祖國的人民需要他。

他數年如一日吃着白粥與鹹菜,把自己的錢財勻出來資助投奔來的窮苦求學者。他提攜了不計其數的後生,救助了不計其數的百姓。就連他辭世的前夕,還忙碌在賑災的事上。或許他的日子還沒有大部分百姓過的好,可卻樂在其中。

範先生諡號“文正”,意爲立德立功立言者,算是一個安慰吧。他的一生都在爲了天下憂愁,爲了天下歡樂。不得不說,范仲淹這一生,便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最鮮活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