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民風民俗作文(精品多篇)

民風民俗作文(精品多篇)

有關民風民俗的作文700字 篇一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響徹着蒙古族男兒的聲音。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爲“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每年六月初四開始。“那達慕”有着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爲蒙古大汗時,他爲了檢閱自己的部隊,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爲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爲固定形式。後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爲那達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爲“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爲“博克慶”。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射箭是那達慕最早的活動內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爲許多不同的部落,他們的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爲遊牧經濟和狩獵經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後,雖然狩獵經濟的部落逐漸轉向了遊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羣。射箭比賽的規則是三輪九箭,以中靶箭數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達慕大會一般舉辦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民風民俗作文 篇二

我是一名土家族人,我們這個民族有土家民族擺手舞,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土家族特有的土家民族擺手舞吧!

擺手舞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在土家人聚居的地方,有專門跳擺手舞的“廊場”,土家人叫“擺手堂”。位於酉水河畔的來鳳縣舍米湖是擺手舞的故鄉。“擺手堂”的地坪用條石鑲嵌,平坦光滑。正中間再有一棵高大的桂花樹或松柏樹。“擺手堂”又叫“神堂”,是供奉祖先神位的地方。每年正月九年級至十五之間,人們都要到這裏舉行祭祀活動,擺手舞是祭祀活動中的主要內容。

擺手舞的舞蹈動作多是土家生產。生活。征戰場面的再現:有表現打獵生活的“趕野豬”。“託野雞尾巴”。“巖鷹展翅”等;有表現農活的“挖土”。“撒種”。“種苞谷”等;有表現日常生活的“打蚊子”。“打粑粑”。“擦背”等;有表現出徵打仗的“開弓射箭”。“騎馬揮刀”等。

擺手舞是土家族的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舞蹈,流傳在鄂。湘。渝。黔四省市交界的沅水。酉水流域一帶,尤以酉水流域爲甚。

現在擺手舞的分佈,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有來鳳縣的大部分區域和宣恩。鶴峯兩線的小部分區域;在湘西自治州的有龍山。永順兩縣的大部分區域有其鄰縣的小部分區域;在重慶市的有酉陽。黔江兩縣的小部分區域,形成了以酉水河爲紐帶的土家擺手文化圈。

作爲一名土家族人,我感到深深的驕傲,爲土家人的祖先的智慧而驕傲!

民風民俗作文500字六年級 篇三

春節,是中國最喜慶的日子。不同的地方就有着不同的風俗,而我的家鄉在泉州,就讓我帶領你們,一起來看看我家鄉的風俗吧!

每當到了十二月農曆二十四的時候,我們泉州人就開始張羅着要給房子進行一番“美容”,說白了就是大掃除。我們認爲這樣做可以趕走不好的事,讓自己在新的一年中順順利利,也就是“辭舊迎新”的意思。

到了二十六,就是市場最熱鬧的時刻。每家每戶都會買一些魚和肉放在冰箱裏面速凍着,等待大年三十那天,一家人圍着桌子,開開心心的吃着年夜飯。當然還會買餅乾,糖果,瓜子,水果……這時候孩子們看着買這些零食就會開心得手舞足蹈,我也不例外。外婆那一輩的人,就會忙着蒸“碗糕”,用一個小小的碗,然後將自己調製成糊狀的麪粉倒入碗中,蒸出來後撒一點紅色的米粒在上面,那香味簡直是令我陶醉。

眼看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了,家家戶戶的飯桌上一定要出現“魚”,這是因爲,在年夜飯中,吃魚的含義是“年年有魚”。大家圍着圓圓的桌子,吃着年夜飯,聊着天……飯後就是孩子們期盼了一年的時刻了,長輩們拿着提前就包好的紅包給晚輩們發紅包,晚輩們接過紅包給長輩們送上新年的祝福,然後大家一起開心的看春晚,跟着全國人民一起跨年。

隔天一大早,穿上新衣服,穿新鞋。孩子們跟着家長走門竄巷,給親戚朋友拜年,路上看到認識的人,第一句話就是互道“新年好”!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老家的春節是怎麼樣的呢?

民風民俗的作文500字 篇四

傣族的家庭與婚姻過去帶有明顯的封建色彩,其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盛行一夫多妻。廣大農民實行父權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爲父母與未婚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動相當自由,可以自由戀愛。未婚青年在節日裏或盛會場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談情說愛)很盛行。流行召贅上門的習俗。通行土葬,貴族與貧民的葬地是嚴格分開的。與尚、佛爺死後,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於寺後。

傣族服裝,男子着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紋身的習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歲時,即請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卜各種動物、花卉、幾何紋圖案或傣文等花紋以爲裝飾。婦女傳統着窄袖短衣與筒裙。西雙版納傣族婦女,着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襬寬,下着各色筒裙。芒市等地婦女,婚前着淺色大襟短衫,長褲,束小圍腰,婚後改着對襟短衫,黑色筒裙。內地傣族婦女服裝與邊疆大體相同,但有地區性特點,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呼爲“花腰傣”、“大袖傣”等。

傣族的飲食以大米爲主,德宏地區的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的愛吃糯米。喜飲酒與食酸辣,好吃魚蝦等水產。普遍有嚼檳榔的習慣。村寨大多建於平壩近水的地方,翠竹掩映,溪流環繞。幹欄式建築是傣族住房的特點,分上下兩層。德宏多數地區傣族住平房,土牆茅頂,呈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