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尋根記作文七年級(精選14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4篇《尋根記作文七年級》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尋根記作文七年級》相關的範文。

尋根記作文七年級(精選14篇)

篇1:尋根作文400字

今天是大年七年級,是新年的第一天。天氣格外晴朗,陽光格外燦爛。爸爸帶我和媽媽去尋找他兒時的足跡。

我們來到一個都是低矮平房的小鎮,鎮上一點也不熱鬧。汽車靠邊停住了,爸爸讓我們都下車。我好奇地問爸爸:“我們爲什麼要來這裏呀?”“三十年前爸爸就住這裏,今天帶你們來回憶回憶哈哈……”爸爸一邊說一邊忍不住笑起來。

爸爸帶着我們穿過一條鋪着青石板的小巷。我看見了一條小溪,溪上架着一座很舊的石橋。還沒等我開口,爸爸看着小橋若有所思地說:“這是慶雲橋,爸爸就是在橋下的小河裏學會游泳的`……”沒等爸爸說完,我搶着說:“這小河裏能游泳?水又髒又臭還那麼淺,爸爸騙人。”“我小時候,這小河裏魚蝦成羣,河水清澈見底,河面也比現在寬多了……”媽媽輕輕拍了我一下,小聲說:“你爸爸完全沉浸在童年的回憶中了。”半天爸爸回過神來,看着我說:“現在工業發展了,污染嚴重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垃圾也多了。”

我們沿着河堤往前走,鑽進一條深巷,爸爸時不時指着一間破房子說,這裏原來是理髮店,這裏是豆腐店,這裏是XX家。到了巷子中間,爸爸停住了,指着一間矮院說:“這就是爸爸小時候住的地方。”我和媽媽迫不及待地湊近看,但是大門緊鎖。

我們原路返回到車上。在車上爸爸又給我講了許多童年的故事。

篇2:關於尋根高中作文

普里什文曾說過:“人的身上有大自然的全部因素,只要人有意,就可以與他身外所存的一切事物相互呼應。”的確,人能與大自然相互呼應,不然怎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呢?

於是,人們的印象裏:北方女子豪爽,南方女子溫婉,北方男子是高大的硬漢,而南方男子則是白淨的書生模樣。畢竟,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總是與吳儂軟語更相配。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是大自然對人無私的奉獻,而人對它的饋贈,就是將這片土地深藏於心中,即使背井離鄉,四海爲家,但最懷念、最牽掛的仍是這方哺育了他的土地,所以人們常說要落葉歸根。

也許你一來到這世上,就未曾見過自己的家鄉,但你的血液裏卻流淌着對那片土地的依戀,冥冥之中,你總感到它在喚你回家。於是,多少海外僑胞從異國他鄉回到大陸,尋覓自己的“根”。

記得渡江戰役後,國名黨退守臺灣,多少將士被迫告別自己的妻兒留在異鄉。曾有個節目專門採訪過那些老兵,他們所有人都在想念着大陸的親人,他們多想在僅剩不多的日子裏重返故土。

我未曾離開過自己的家,我也並不清楚故鄉意味着什麼,可那些老兵的話卻讓我內心有所觸動,我第一次發現故鄉原來如此重要,會是一個人餘下時光的夙願。

作家劉亮程曾寫下《今生今世的證據》,抒發了對家園的懷念。土牆被推倒,被掩埋,自己曾經生活過的痕跡被抹得一乾二淨,劉亮程覺得自己今生今世的證據不復存在。故土的失落,精神家園也隨着遺失。

我這才知曉,故土會是一個人今生今世的證據,也會是精神最後的歸宿。

其實,故鄉又何嘗不是作家創作的靈感源泉。諾貝爾獎得主莫言的作品《紅高粱》、《蛙》,不就是取材於他在他所生活的那個年代的所見所聞,他家鄉高密的那片紅高粱地嗎?陳忠實的《白鹿原》也同樣以家鄉陝西作爲背景,描繪了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三代人的恩怨情仇。

人總忘不了那片哺育過自己的土地,所以有人尋根。故鄉是精神的家園,也是情感的歸宿。

篇3:關於尋根高中作文

說起來也是奇怪,我們家幾乎不回老家。

老家在麗水,山中的一個小村子,叫桃垟村,不大,常住人口不超過10人,我太爺爺那輩,和幾個兄弟就出來闖蕩了,也就來到了這,有了父親,再又有了我。

可更令我不解的是,連父親對這段歷史也並不完全瞭解,通過聯繫了其他的叔叔阿姨,我們才確定了前往麗水。

一大早,我們便準備出發,一路上暢通無阻,在服務區,我們終於見到了幾位爺爺和叔叔,父親下了車,與他們打招呼,親人重逢的感覺,十分微妙。

立馬上路,因爲我們並不打算在那留宿,尋根的車隊平穩地前進着,井然有序,縱使車外的景如此的多變,車內的心卻始終在呼喚着。

與此同時,來自別處的叔叔們也在歸根的路上,我內心的激動和喜悅無法言表,團聚的那一刻,一定十分震撼。

天空下起了毛毛細雨,可這澆滅不了路上停了停,買了些禮物,便又繼續上路。

穿過這座橋,我們便真正上山了,天空無比的藍靜,山野無比的深秀,山路也無比的崎嶇,這路可不漫長,光光爬上這山,就有三四十公里,再加上油量表只剩下三格,我便有種莫名的恐慌。

呼!不過是虛驚一場,我們順利地抵達了山頂,錯落排布的房子,有些還是磚瓦,茅草房,在一塊類似平臺的高地上還有健身器材,和一棵參天古樹,樹幹還有一個拇指印的痕跡,那時大自然留下的傷疤,據村長說,那是十幾年前雷電劈下的傷,當時都說這樹活不久了,可這麼多年,它還活得好好的,我說,它是被菩薩保佑了,是棵神樹……

到村裏的待客室裏去坐坐,剛一進門,滿桌的人,心中便一驚,終於讓我見到這刻,我周圍的這些人,他們身體裏流淌着的和我體內流淌着的是一樣的血,我們都是林家人!

午飯時間,整整三大桌擺滿,各種山珍野味和自己種的蔬菜,牛、羊、豬、鵝、鴨,各種美味,這頓飯吃得很是享受。

飯後還有活動,我們跟着村長和支書沿着山路往下走,看見遠處有做破敗的類似於廟堂的建築,村長說那就是廟堂了。還指向了另外一邊,有個樑頂同樣年久未修的雜草叢生的建築,村長介紹道,那是祠堂。

不久,我們來到了廟堂,卻發現裏面並非十分荒蕪,後來才知道,是村支書一人,長年居住在山上,每日如一地打掃着這片山,管理着這片山,我也是從報紙所知。正中間是三尊菩薩的像,我們燒過香後,便前去祠堂了,正中還有一塊匾,刻着四個模糊的字,我依稀辯出是“望觀裏閣”,但也不知是否正確。

其實,這次來的最主要母的,一是爲了捐款修祠堂,二是爲了編寫《林氏宗譜》,那象徵着我們林家的榮譽和智慧。

已過去一年多的時間了,書桌山的全家照仍在閃着光,桃垟村,它已深深刻入我的心裏,我感謝他們,懷念我的老家,因爲,這可能,是爺爺那輩人這輩子最後一次重逢了……

篇4:關於尋根高中作文

是浪,拍打着堤岸,碎成朵朵雪花。岸上步履蹣跚而精神矍鑠的老人張望着,心急如焚。

是啊,盼了幾十年,總算可以回家了。想到這,不免嘆一口氣。想當年,一樣的位置,一樣的張望,卻感慨着,自己的祖國、自己的親人、甚至自己的家,爲何僅隔一溝海峽,卻似遠在天邊?

“這是哪裏?”這還是他的故鄉嗎?不對,那條充滿回憶的泥濘道路,沒了。

老人閉上眼睛,腦海裏浮現了他離開家時定格在記憶裏的最後一幕:妻子站在那半人高的蘆葦坡上向自己揮手……

哦,對了,蘆葦呢?他記得蘆葦間有條小路,一下雨就會很泥濘,到處是水窪,順着那條蜿蜒的小路就可以到家了。而如今,蘆葦沒了,那家呢?

被迫離開家的遊子,急切的尋找着家,然而他發現,家鄉再也不是離家前那些自己所熟識的記憶了。

眼前顯然不再是從雜草叢中蜿蜒而出的羊腸小道,也不再是陳舊低矮的茅屋土房子,而是換上了整潔寬闊的柏油道路和錯落有秩的高樓新房。

老人緩步走上街頭,置身於人海車流,這樣的喧鬧豈是離家前能體會得到的?

“老爺爺,你找人麼?”一個小女孩好奇的看着徘徊在自家門前的老人。“小妹妹,這裏是古鎮嗎?這裏變化好大,爺爺我都快不認識了。”老人移開迷濛的目光,輕輕的蹲在女孩面前。

“是啊,爺爺。我們這裏可漂亮了,你看看那個大噴泉”,孩子驕傲的指着老人後面的巨雕,繼續說,“那個大噴泉啊,晚上就會從裏面噴出很高很高的水柱。好看極了。還有,你看,人好多,很熱鬧的。到了晚上,街燈都亮了起來,五彩繽紛,很好看的。”

“哦,真的嗎?”老人欣慰的笑着,不爲別的,只爲女孩自豪的口氣,然後開心着,女孩熱愛着也屬於她的家鄉……

一陣輕風微送,把街頭的彩幅吹動,那鮮活醒目的字眼“海西”深深的震盪着老人的眼球,恍如站在蘆葦坡上的妻子在向他喜迎招手着……多少年了,流淌在心裏的夢,漸漸的清晰起來了。

“老爺爺,你怎麼了?”小女孩的清脆童音打斷了已陷入沉思的老人。

“爺爺找不着家了。”

“沒關係的,爺爺,我就生活在這裏,我帶你去找好不好?”小女孩拉起老人的手,用稚嫩的口氣堅定地說着。

老人欣然的笑着,任小女孩拉着,突然瞥見院門前那簇簇的株迎春花,隨春意悄悄的綻放着清香,伴老人尋向那家的所在……

篇5:關於尋根高中作文

根是什麼?

根是一株花草,一棵大樹汲取營養的渠道,是植株生長的基礎與根本,可以說,它在植物短短的一生中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可正如牛漢所作詩《根》中一般,它一生一世長在地下,聽不見枝頭鳥鳴,感覺不到柔軟的微風,可它不覺委屈煩悶,在開花的季節裏,它仍舊開心幸福。

反觀現在,中國已然成爲泱泱大國,中華兒女遍佈世界各地,中華民族的大樹經歷千年風霜洗禮,終於等到開花結果。那麼,我們的根,又是什麼?

猶記那次在國家大劇院,按捺住心中的激動,像舞臺望去,如孤寂黑夜般漆黑的幕布懸掛於臺上。忽地,銅鑼聲響起,鼓聲緊隨其後。“海島冰輪初轉騰……”京腔!循聲而望,一位朝服華冠的女子佇立於臺上,輕啓朱脣。“乾坤分外明,皓月當空。”聲音中的滯澀退去,語調愈發高昂,腳步輕柔。在這十足的京味,我似夢迴唐朝,金黃的錦鯉在水中輕劃漣漪,剛剛開放的睡蓮散發出沁人芬芳……擡腳,落布,頓,動作如行雲流水;提腕,翻指,浸漫人物情思;一步,兩步,水袖如水波般緩緩展開;垂露,碟損,帶着詩意的指法在京劇中孕育,纖纖十指牽動着讀者的心。

眼眸微溼,我沉醉於這驚心動魄的京劇之美中,每一指一步間,是年復一年的苦練,是厚重的文化底蘊。

我終於找到了我們的根!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的本,它嘔心瀝血構築了中國,精心栽培出了中華兒女。它默默無聞,一心只爲那沉甸甸的果實,那注滿了它全部心血的希望。

我堅信,我們的傳統文化將在蜿蜒曲折的歷史長河中,顛撲不滅,也會有更多華夏子孫去尋根,去尋找那生長在最深處,卻依舊熠熠發光的傳統文化!

篇6:尋根高中作文

有些時候,我會特別想念外婆家,想念那座古老的屋子,那用瓦片堆起的屋頂,那大部分是用木頭搭建起來的房屋。

說來也奇怪,就在起程去外婆家的那一天,已經下了好幾天雨的天空突然放晴了,久違的陽光擁抱着一切,空氣不止是清新,還有一份特別的溫暖,舒適極了。

我們自己開着車,一路悠閒地觀賞着沿途的風景,輕鬆自在,全然沒有旅途的疲憊,車窗外的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可愛,那麼愉快。

去外婆家的路在那一天似乎變短了,很快,我就看到了那個似乎很熟悉的村莊。雖然之前,也多次來過外婆家,但這一次,卻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覺。

踏在石板路上,感覺是那麼地親切,彷彿是一位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如今又重逢了。走進外婆家,簡潔的院子,有幾戶一起居住的人家,養着雞、狗。院中的兩棵樹,一棵已經開出了白色的花,而另一棵,大概是太嬌弱了,還耐不住連日的嚴寒,尚未綻放花朵。

走進裏面,穿過一條十幾米長的廊子,就來到了廚房。外婆已經生了火,準備煮飯。柴火在爐裏燒得正旺,火苗撩動着鍋底,火光照得臉頰紅撲撲的。掀開鍋蓋,熱氣騰騰的。走出去一看,家家戶戶的煙囪上,都冒着嫋嫋的炊煙,成了一道別致的風景,這樣的風景,在城市裏,恐怕是無論如何,也尋不到的。

在外婆家小住了幾日,雖說外婆家沒有城市那麼發達,街道沒有城市那麼熱鬧,但卻有一種獨特的韻味,使人魂牽夢繞。那裏的人,是那麼淳樸,那裏的事,是那麼親切。混着悠悠的泥土味,在這遠離城市喧囂的地方,別有一種魅力。

後來,我還到外婆那個村的水庫遊玩了一番,看着着純淨的水,這青蔥的山,這美麗的倒影,勝過任何一處的風景,就是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與之相比,也遜色許多。我真希望,它永遠都像現在這樣靜靜地在這兒,默默地在這兒,遠離城市的喧囂,不被世俗發現。當城市的污濁踏上這片淨土,它還能像現在這般嗎?當凡塵的污濁踏上這片土地,還會風景依舊嗎?

雖然,我從小在如今所處的這座城市生長,但在我心中,外婆家纔是我心靈的依託,纔是我真正的根。

篇7:尋根高中作文

灼灼丹青,滾滾長河,我撐一支長篙劃過歷史的年華,沉浸書韻古香,看江月滿星輝。恍惚間回到現實,電線肆意分割着蒼白的天空,使我不得開心顏。嗚呼!能否別爲難我,我要純潔的文學天空。

魯迅先生曾說,他家後院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另一株也是棗樹。秋葉零落,它們一同抵擋蕭瑟,可尋得精神一隅的夢該如何綻放。

簾卷西風時,哪堪凌冽?無語低詢,只道秋意無限。

寒鴉莫問歸處,總是人間煙火中。遊覽過《詩經》的纏綿柔情,走到唐詩,走到宋詞。殘陽如血,噠噠的馬蹄聲驚飛了一個安逸的夢。我來到老樹和昏鴉、枯藤一齊凝視容貌清癯的詩人憔悴而來。我被他吟哦的悽苦曲殤攪得頓感悲傷。一轉身竟又來到了銀燭燈火畫屏旁。身着綾羅的少婦輕搖小扇,流螢飛舞,和天上的織女牛郎星穿越億萬光年閃爍的微光一起如水般向我微笑。

微風開始呢喃細語,誦讀古樸千年的詩經。我看見被晨曦點燃的標點就這樣挺立在生活的字裏行間。

但擡頭一望,猛的,遠處的玻璃牆反射的光耀刺痛了我的神經。沒有茅店,沒有社燕,沒有小橋流水,更沒有江南煙柳。我的思緒只能孤寂地躺在密匝匝的夏日的喧囂之上。詩韻失去了滋潤他的土壤,城市的燈紅酒綠,繁管急弦喑啞了他的聲音。

沉默了,沉默着。

或許文化已在冰心、巴金的離世時割斷了最後的血脈,於是捧讀張愛玲的小說,也有另一種觸動,莫名的韻味涌上心頭。經典的章回小說,線裝書的厚重沉香,綺麗了她的眼角眉梢,勾勒了她的冷豔孤傲,每一個迴廊都隱藏着一個故事,每一個角落都瀰漫着一種蒼涼。蒼涼,如胡琴的調子,不是低低地怨訴,而是冷靜直白地表達,讀來沒有眼淚,但覺無邊無際的悲傷蔓延如不繫之舟,無可救藥。

然而當下,文字成了某些人博取眼球的工具,像安插了重金屬的民樂,不知是生硬的搭配還是純粹的調和。

意象已逝,環佩聲遙。廊橋上沒有書生與小姐相遇的故事,煙波江上沒有清冷而又婉轉的聲音。這一夜已經溼重的煩躁,在有月的夜晚沉澱。

當有人質疑我們皓首窮經爲何時,那麼牛虻,由誰來做?

想起隔着海峽的余光中的文字,想起他的詩,他尋尋覓覓中對故鄉的懷念。閱讀他的文字,我心感傷,我心慼慼,我沉浸在時光流逝的隧道。

只願,還能看到“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的愁緒滿懷;還能聽到“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的豪情吶喊;還能悟到“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的豪氣沖天。

舒展的雙翅剪落烏衣巷口的一抹斜陽。秋的蕭瑟隱退在夏日的聒噪中,冬後有春,我知道,那是希望,我正在追尋;那是文化之根,我正在挖掘。而它,或許正在月牙泉底、鳴沙山上默默注視着滄海桑田。

朝朝暮暮,字如虹,書卷如空。

消消塑塑,風雨路,文化永駐。

——後記

篇8:尋根高中作文

我是馬首,清末圓明園,是我曾經的根。世紀流轉,我顛沛流離,無依無靠,這就是我最後的結局嗎?祖國啊,故鄉啊,你在哪裏?

可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我被鑄於清末,可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清晰地看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荒唐時態,我同樣也爲一個個躺在煙炕上的炎黃子孫而揪心,中國這個世界強國病了,全社會籠罩於黑暗腐敗。我預想:大事不妙!

果真有一天,英國女王用炮彈轟開了中國的大門,一個個條約像債務一樣壓在亞洲雄獅的身上。看着一個個倒下但不屈的背影,我忍無可忍,我多想用自己的一份力來保護祖國,只可惜,我是銅做的肉,釘做的體。我痛想:國,真的要亡了嗎?

突然有一天,習慣看強盜的我忽見一個高鼻樑的外國小偷向我跑來,他拐走了我和十一個兄弟,把我們扔到袋子裏。我想反抗,想叫喊,卻無濟於事。一年、兩年、三年、十年、百年我已習慣了流轉的生活,歲月不僅沒有將我磨蝕,反而讓我歷久彌新,閃閃發亮,就如兩行清淚滑至面頰。我哀想:我的祖國,我的根,你真的拋棄我了嗎?

直到有一天,我又看見了世界,一個明亮的大堂,一張木質桌子,璀璨的燈光,還有一個又一個身着禮服的人。有一個慈祥的老人陪在我身邊。他是何鴻燊,澳門賭王,首富。這時,一個文質彬彬的男子站了起來:本國願意用大筆資產,從你們手中贖回馬首,這本是屬於中國的文物,我們有權拿回馬首。而慈祥的何爺爺也嚴肅起來:我願用我的私人財產支持國家,換回馬首!一陣騷亂過後,響槌落定。我又落下淚來,我心想:我終於回家了!

回到中國,我看見一個個現代化都市,也看見了它的文化涵養與歷史底蘊。直到我來到故宮旁,這!這竟是北京!我瞭解到中國的高鐵世界領先,航天技術名列榜首,國家社會安定,人民生活幸福。又有誰不愛這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新中國呢?這纔是我的根啊,是我日思夜想的故鄉。我暢想:我的尋根之路就到此爲止吧!

而如今,我已赫然站立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我可能是中國最古老的遊子吧!我已尋根,可我的幾個兄弟仍落難在外。我夢想:友好的世界人民終將物歸原主,你們終將尋着自己的根,重獲自己的魂!

篇9:尋根高中作文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棗樹的根深紮在黝黑的泥土,我的鄉情常在鄉下的二層小樓徜徉,那麼文化的搖籃曲又在何處飄揚?

時光流轉,小小的我也曾爲魯迅先生的這段文字忍俊不禁,小小的我也曾倚着自家前院的兩株棗樹,在時光的縫隙間觸摸到他寧爲孺子牛的錚錚鐵骨。然而,光陰荏苒,魯迅先生包含血汗吶喊的文字卻也消失在中小學生的生命中。雖然魯迅先生以筆爲刀槍,字裏行間無不透露出對愚昧民衆靈魂的審判,也許人們因而讀來心絞氣悶,但先生字字珠璣,句句真理,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文化不能沒有先生。

反觀當今社會,文化之樹凋零,風花雪月之風盛行。熒幕上紙醉金迷的都市生活受人追捧,層出不窮的心靈雞湯在網上橫行,文化市場的繁榮僅僅是如泡沫般的假象。文化工作者大肆宣揚,他們海妖般迷人的歌聲引誘人們一個個跳入快餐文化的海洋。文化已成了被人娛樂的玩物,人們一個個地被趕上追逐潮流的路,然而文化也已不是那路旁可供心靈棲息的村,它已然成了夢中的海市蜃樓。

但路總是有的,而村卻不是都有的,有的人昏昏然地走了一輩子路,到頭來還是沒找到那柳暗花明的村。這一生漂泊無依,豈不是悲哉哀哉。

老舍跳湖後,京味兒的嘮嗑還在茶館繼續,而當人們沉溺於快餐文化的深海時,誰還爲當今的時代唱起文化的哀歌?是那些日更萬字的網絡小說家,還是那些追捧抄襲作品的影視工作者,又或者是大力支持文化尋根的他們?

他們捧起暑假靜僻處的四大名著,烹上一壺熱氣嫋嫋的香茗,燃上氤氳香氣的小爐,沉心於書中文字,忽喜忽悲,忽拍案而叫絕,忽蹙眉而深思。時間從他們的指尖流過,在靜謐的空間中徘徊,好似不曾離開過。靜默文化的美好在這裏低吟,小聲地爲這淨土吟誦着讚美詩。

也許有人會對他們的皓首窮經冷嘲熱諷,那麼除了他們,又有誰願意成爲那隻爲了信仰而戰的牛虻?

誠然,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幾經沉浮,仍如崖上青松巍然屹立。古語有云:“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文化之根仍藏於你我心中,於靜默處燃起星星希望之火。

篇10:尋根高中作文

尋根之旅,顧名思義就是尋找祖輩事蹟的奇幻人生的旅程。但因爲我現在總是顧着學習,沒有時間去更多的瞭解祖輩們的過去的故事。於是,我便利用暑假的時間和爸爸去爺爺家,問一問有關過去的事情。

剛到爺爺家,我就和爺爺開始攀談了起來,後來經過一個上午的瞭解,我終於多多少少知道了過去的一些典型故事。

原來,我的太爺叫張鵬。那時因爲在舊社會所受到的種種條件和環境的限制,使得他無法上學,很小就去當農民,在家裏種田。那時也正因爲國家貧窮,文化素質很低,有很多人像太爺一樣,沒有文化。所以導致國家落後,給外來強國有機可乘,當時日本侵略我國,燒殺搶掠。使得民不聊生,年年叫苦。

而我的爺爺張長寶,雖然那時的條件比我太爺當時的條件好的多,能上起學。因爲8年抗日已經到了最後階段,使得日本兵更加“瘋狂”,燒殺搶掠;在加上當時的三年的內戰,我國內部四分五裂。使我的爺爺跟很多人一樣沒有一個穩定學習地方,整天躲躲藏藏,就是學習也是在惶恐中度過。因爲這樣爺爺也堅持學完了當時的私塾(相當於今天的高中生)。

我的爸爸這一代,已是解放後了。新中國成立了!全國人民都投入到建設新中國中,但日子過的仍然很清貧,在加上又遇到文革和三年的自然大災害。每年他自己的學費都是他自己去釣魚;摸蝦,然後到集市上去賣,換來的錢纔來交學費。就這樣。一年一年過去。爸爸終於堅持完成了自己的學業。所以爸爸有了好的文化基礎,後來事業是成功的!

我這一代,既沒有日本兵,也沒有文革,更沒有三年自然災害。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幸福”。整天在平平安安中度過,沒有惶恐,害怕;只有開心,幸福。

這就是我這次去爺爺家的主要收穫,從中更爲理解,醒悟一個道理:一個全民文化低下的國家,就會落後,就會被別人捱打,欺負。一個如果沒有文化,就什麼事情都幹不成,今後就無法立足於社會,甚至被社會所淘汰。所以我們應該經常回想祖輩的過去,以事警戒和激勵。要努力學習,學好本領,爲了祖國的未來而奮發圖強。

篇11:尋根高中作文

今年春節,我回到了家鄉常德。常德市被沅江貫穿,分爲南橋和北橋。常德市河流衆多,可以說是湖南省的水鄉。

從奶奶家往下看,是常德市的風景。從定陵公園出發,最後流入柳葉湖。路上有無數的景點。你可以享受每一個地方,享受美好時光。我也走了。

東北面是白馬湖公園。看着公園裏的河流,樹木、假山和小橋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這是一幅水墨畫。突然,一艘遊船經過,船上有五顏六色的燈光,像一片五顏六色的花海。水波快速而連續。直到船遠了,河水才平靜下來。太美了!

然後我們向西走到小河街,那裏的建築是仿古建築建造的。有常德的土特產和美食。我們去喝了一碗挑戰茶,這是湖南省特有的一種茶。它是由姜、核桃、大豆和芝麻製成的。這是熱情好客的必要條件。我還去喝了一碗,味道不太好,可能跟我的口味不一致。我又去了常德老照片館。裏面的照片真是太棒了:原來的城市變化太大了!我買了一些土特產帶回杭州。

還有兩個景點必須參觀,即長德石牆和高山街。

高山街是一條著名的小吃街,3000英尺的距離讓人垂涎欲滴。整條街不長,卻彙集了常德乃至湖南的美食。這裏不僅有香甜的芭芭,還有麻辣的火鍋。剛走進街上,我就看到每家店門外都是一大羣人,店裏也充滿了熱情。街邊小販的叫賣聲、汽車的鳴笛聲、人們的詢問聲、店員的叫喊聲,成了一首充滿焰火的生動交響曲。跌宕起伏讓爸爸回憶起童年的記憶。他非常想找一家豆皮店。他小時候考得很好,所以和朋友們一起來這裏吃豆皮,那是當時最好的“美味”。不幸的是,那家商店從未出現過。也許它正在逐漸停業。隨着交響樂的聲音越來越輕,我們走到了常德詩歌之牆。

穿過古城門的是沅江。碼頭旁邊有一面牆。詩歌被刻在牆上。這是“中國常德石牆”。當我走進來時,一股文學的氣息撲面而來。奶奶在這裏打太極拳。有一堵牆,上面寫着“世界上最長的詩歌、書法、繪畫和雕刻藝術之牆”,由吉尼斯總部命名,顯示了這堵牆的長度。沿着城牆走,有無數的詩。每一首詩似乎都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雕琢出來,甚至筆觸都非常清晰。每首詩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魅力,需要認真研究才能體會。這是世界上的奇蹟。

參觀完這些景點後,我感到震驚和激動。這是我的家鄉,常德!

篇12:尋根高中作文

當我們離開杭州,路過寧紹平原,沿着山路途經平水,爸爸的家鄉王壇鎮就要到了。

“澗流沐浴峻山溪,隱嶺最憶千年陶”,當我遠遠望到這幅矗立在路兩旁的對聯,爸爸就急不可待的讓我們下車,打算帶着我們一起翻越古道,美其名曰讓我減肥,其實就是想讓我重溫他從小走慣的山路。

爸爸帶我們翻越的是陶隱裏古道,它建於明清時期,全長約四公里,是古時紹興通往嵊州、新昌等地的交通要道。東漢道家祖師葛玄曾在此養生;元初詩人林景熙也曾讚歎此地“笑拂青蘿爲隱君,千巖秋色此平分”;陸游祖父陸佃晚年也曾在此嶺上築樓著書。

山路綠樹成蔭,溪水涓涓,到達山頂之際,霧氣繚繞,我不禁吟出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山頂有一眼泉水,傳說是某位仙人,途經此地飲水而鑿,爸爸說喝了這裏的泉水,可以清眼明目,想到自己的近視眼,我趕緊喝了三大碗,還嚷着讓他們給我洗眼睛,把爸媽惹得哈哈大笑。

當我們順着古道到達小溪的下游,爸爸的家鄉—新聯古村已經展現在我面前,村莊山清水秀,恍如世外桃源。爸爸興致勃勃的給我們介紹着:這裏是傳聞埋有寶藏的尖囪洞,他從小就跟夥伴們翻遍了這裏的每處山,希望能找到寶藏;那裏是唐時禁錮軍犯的軍山底……看到爸爸那手舞足蹈的樣子,我感受到了老家悠久的歷史,也讓我感到了深深的自豪。

新聯村以陶姓居多,春節的時候,爸爸帶我去看了我們陶氏的宗譜。原來,越地的陶氏系出江西古潯陽,陶淵明公的第三十一世孫,也就是我們陶隱裏的始祖幸三公,於元代至和年間遷徙至此,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我翻了族譜,發現太爺爺跟爺爺的宗譜排行字都是對的,那麼爸爸是和字輩,我就是厚字輩。原來我就是陶淵明的第五十二代孫!恍惚間,我彷彿在與五柳先生把酒話桑麻,我對老家的感情越發深厚了。

春節很快就結束了,我們告別了爺爺奶奶回杭。爸爸語重心長的跟我說:這次帶你尋根,是爲了讓你能夠更好的瞭解自己的祖先以及如今所處的年月,不負先人,不負時代!春節的尋根之旅讓我收穫滿滿!

篇13:尋根作文650字

尋根作文650字

“根”意義廣泛,令人回味無窮。根就是我們尋找的終極目標,爲屬於自己的根而奔跑,沒有怨言,沒有疲憊,只有奔跑的身影,只有沙啞但也洪亮的覓根之音。

留一路風塵,撒一片歡歌。讓歲月的滄桑洗去那陳舊的無知,讓今朝的光明去昭示希望。根就在那裏,沒有蓮的清高,沒有隻可遠觀不可褻玩的`傲慢;因爲它離我們不遠,僅僅只是數個時差的光景。卻不乏有“粉面含春威不露”的玄機奧妙。因爲它不是簡簡單單的物質存在形式,它象徵着力量、才幹,聰明而又謹慎的人總是想方設法去尋找它的身影。愚笨的人則永遠棄之不顧,而且在失去它之後還叫苦不迭,埋怨根的不存在性,嘲諷根稍縱即逝的放蕩和輕蕩。

看九萬里風鵬正舉,你我往往會欽佩得五體投地:因爲我們欣賞到了一幅鵬程萬里的勵志藍圖。但是我們往往缺少發現,缺少思索,有幾多人士會想到鯤鵬爲它的展翅而尋“根”的艱苦歷程。

你我偶爾也會領到“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奔騰,也會爲飛沙走石的瀑布驕散;更或者說我們有幸提一壺龍井到岳陽樓去品茶、賦詩、對弈。往往也只是安於一時的歡樂和愉悅 ,最多隻不過把歐陽修老前輩的佳辭麗句回味一番,講一下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歐陽修與百姓同樂的政治抱負。然而我們忽視了水的存在。忽略了讓無數詩人,無數遊人爲水而輕狂的根。

然而,當我們面對一顆古槐的根時,我們沒有感動,也沒有深思,那不就是一些有生命的承載物嗎?可是我們的確錯了,直到有一天那歷經倉桑的根被人用鋸條把它和粗壯的杆枝分開……那一道道深色的年輪,經歷過多少風雨,多少坎坷,有多少代世人從根的身旁走過,又有多少樹葉從根的上面被埋在了下面。倘若我獨自佇立其 ,淚是不會聽人使喚的,那不是黯然神傷,是對生命的摯著……

從無形根的盲目再到那承載宿命的古槐之根。人生的羈途也飽浸了人間生、老、病、挫折的淘漉,人們一直都在尋根,而且撒下一片歡歌。

篇14:尋根作文800字

“樹高千尺,葉落歸根”。這是樹上的葉子在尋找自己的根,“遊子萬里,夜夜思親”。這是異鄉的人兒在尋找自己的根。

對於年過半百的王天軍揹着自己81歲的老母親看社火的事情,有人大爲讚歎;對於思鄉小詩走紅網絡的事情,有人不以爲然;對於高管辭職當電工照顧母親的事,有人嗤之以鼻。但在我看來,這都是他們對於自己“根”的尋找。就像天上的雲總會回到天空,就像枝頭的鳥總會回到巢穴。沒有根的地方總給人太多破碎的感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家,都需要家人的溫暖。

有人不屑,總認爲高管辭職可能是炒作,又吐槽網絡小詩毫無內涵。可是,我想問一句:高管炒作辭職,就算走紅又對他有什麼好處?有宮室之幸還是有妻妾之美?他的行爲就算我們不理解,但我們應給予最起碼的尊重,因爲:愛父母,盡孝心,這是人生而就有的本能。

事實上,盡孝,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愫——對“根”的思念與渴望。這是世上每個人都溶在血液裏,刻進骨頭裏的東西。從構成人的第一個細胞中分裂出新細胞開始,人的一切行爲都有源頭。人們累了,倦了,但卻苦於世事多艱,萬般無奈,此情此感無可寄託,便想起那起源。有人即刻行動,有人強忍艱辛,只是際遇不同,選擇不同罷了。

那些至今仍爲人傳誦的老一輩科學家,他們大多留學海外,卻一心向國。爲什麼?只因他們是中華兒女,中華民族就是他們的“根”。縱使他們散落在世界各地,漂泊在天涯海角,但“思鄉”之情從未消散。所以,他們放棄了國外的一切,他們回來了,回來得義無反顧。

就算白天被批鬥,晚上算方程,但他們從未抱怨,因爲他們回到了“根”,再苦再難,也掩不住“根”帶來的甜。

有些人感恩父母,有些人思念家鄉,有些人回報祖國。無論如何,同時尋根者,沒有高低,不分大小,無論貴賤。三毛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在哪裏都是流浪”。所以尋根,也就是在尋找心靈的棲息之所。

人們常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其實,尋根,盡孝,這就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初心。

“樹高千尺,葉落歸根”。那所尋之物不僅僅是“根”,更是一座樂山,一渠淨水,一生清靜,一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