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精品多篇)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精品多篇)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一

拂開歷史的塵埃,走近冰封了千年的情愁,你是否感受到一位來自盛唐的詩聖那顆憂國憂民的心?

杜甫的詩,總的來說,沒有李白的飄逸豪放,也沒有白居易的淺易流暢;他的詩,總是那麼沉鬱頓挫,包含着他的一唱三嘆的人生。

杜甫一生不得志。好不容易官至左拾遺,卻又遇到了安史之亂,但他從未放棄過自己爲國分憂的鴻鵠之志。“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懷着赤子般的愛國情懷,卻一次次受到黑暗勢力的壓迫。那懷才不遇的憤懣以及對奸臣當道的無奈,仍穿過漫長的一千三百多年,毫無保留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白鷗沒鴻蕩,萬里誰能馴!”在流落成都時,他的心仍然掛念着人民的疾苦,渴望明君,“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但他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他的心碎了,碎在“娟娟戲蝶”裏,碎在“樓頭春色”中,他的心淹沒在恨與愁的蒼茫中。他緬懷先人,發出了“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感嘆。最終,他品味人生,生出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悲愁。望着昏庸的肅宗、逐漸衰敗的盛唐,他多麼想力挽狂瀾,救萬民於水火之中,但卻杯水車薪。

相比之下,他在文學方面卻一展才華,獲得“詩聖”之殊榮。他爲後世留下了無數驚天地、泣鬼祌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不衰。“會當臨絕頂,一覽衆山小”,杜甫在人生得意時來到泰山,感受泰山的遒勁與豪邁,欣賞山頂絕色美景,他如沐春風,盡情抒發着心中的喜悅。“七星在北戶,河漢聲西流”,他的思想上天入地,走南闖北,看到了“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此時,年少輕狂的杜甫漫遊齊趙,筆鋒極爲豪邁,完全不同於“自在嬌鶯恰恰啼”的那股閒適,有的,只是青年杜甫在文學創作上的銳意進取的精神與對未來美好的嚮往。

杜甫置身於滾滾凡塵,親歷人間滄桑,觸摸冷暖炎涼,旁觀悲歡離合。他的詩,如擺脫世俗的諾亞方舟,似教化人類的搖籃。走近杜甫,與詩聖促膝談心;走近杜甫,去感受那顆亙古不變的心……

我眼中的杜甫 篇二

和瀟灑自由狂放不羈的“詩仙”李白相比,與之齊名的“詩聖”杜甫迥乎不同——一個是浪漫主義,一個是現實主義,並且,李白的詩是盛唐氣象的最佳代言,除少部分外都是樂觀向上的謫仙之作;而杜甫卻不同,他一生的中後半段先是安史之亂又是各地搬遷,再加上骨子裏的現實主義,詩中大部分是沉重的,但這並不是杜詩從一開始的風格。杜甫年輕的時候,也有一段裘馬輕狂的自由生活,那時候的“小杜”沒有財政問題,有心情也有財力到處浪一浪。大名鼎鼎的《望嶽》便誕生於杜甫的漫遊生活,“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少年意氣,壯志凌雲。這是當時杜甫的詩風,是盛唐期間普遍可見的。這是杜甫的第一種詩風。

李白、杜甫和當時的很多詩人一樣都是以漫遊爲出仕做鋪墊。他們都不是通過正規的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不過李白進入仕途還算順利,被賜與“翰林供奉”這樣較好較高的職位。杜甫就沒那麼幸運了,當時他在詩壇上不像李白那樣出名,自然也不會有皇親國戚來舉薦他,還有奸相李林甫的“野無遺賢”堵住了他的仕進之路。杜甫在長安十年的生活實在艱辛:因爲生活無法維持,只能帶着家人搬家到下杜城,中途還餓死了一個小兒子;還得不停的寫詩來吹捧皇帝權臣,只爲求得官職。有些人認爲這是杜甫“人生中的一個污點”,但我們知道生活就是這麼無奈,杜甫爲了追求理想而不得不在人格上做出了讓步。《兵車行》《麗人行》纔是詩人的本色:“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戰爭時期的“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青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這是杜甫的第二種詩風。此後他的詩風都向着這條現實主義的路線行進,直到那場驚天動地的叛亂,他的詩更加爐火純青,直至成爲詩史。

不管怎麼說,杜甫“京華旅食潛悲辛”的長安十年總算有了回報,他總算等來了一個從八品下的“右衛率府胄曹參軍”。這職位實在低,如果是李白一定會甩手走人,但這好歹是個京官,官俸也較多,但沒多久,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叛軍一路打到長安,唐玄宗都跑了。八品小官杜甫也只好帶着家人逃往北方。此時,忠君守禮的他去靈武投奔剛登基的唐肅宗。

又很不幸,半路上他被安史叛軍捉到,押回長安。此時長安已滿分作文網不是萬國來朝的繁榮之地,而是破碎冷清的空城。杜甫觸景生情,一連寫下了多首記敘安史之亂時長安景象的詩,如《春望》、《哀王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而後一年他趁機逃出長安來到鳳翔見唐肅宗,並被授予“左拾遺”一職。這算是杜甫詩風的第三階段了。此時他的詩風基本成型,詩史來了。戰爭能改變一個人,也改變了杜甫的詩,加深了他詩中厚重的歷史感。

很可惜,杜甫的“左拾遺”沒當多久,就因房琯被撤職一事所累,被貶至華州。後來安史之亂又一次爆發,杜甫無法脫離唐朝政治中心的生活,又目睹了被兵災所擾的百姓顛沛流離。他心理極爲複雜:一邊對腐敗的朝庭不滿,一邊痛恨安史叛軍。就這樣,他寫出了“三吏”、“三別”,“夜久雨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爲蒸黎。”這時候杜甫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他開始更多地關注底層老百姓,即所謂“向下看”,還有對當時時局的各種看法,極爲複雜。杜甫已經深入了這個時代,成爲了這個時代的代言人,這是第四階段。

第五階段是杜甫又一次因戰亂而在秦州,同谷,成都,夔州四地間奔波所形成的,這也是他一生的終結,是他第四階段的延續。不過在過上了較舒適生活的幾段時間內,他也會記錄一些生活的瑣事如《課伐木》,“空荒咆熊羆,乳獸待人肉。不示知禁情,豈惟干戈哭。”《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吶喊,至今仍在傳唱。總體是在關注老百姓的生活,還有一些是在感謝友人對他的幫助。

最後,一代大詩人杜甫逝於湘江之上,他的故事轉而被時間塵封爲歷史。有說法稱他是個有點書呆子,老實巴交的人。但在我眼中,他幾乎一輩子都在憂國憂民,在這憂國憂民的大半輩子中,他也有過與李白、高適等人的裘馬輕狂;和妻子楊氏的琴瑟和鳴;一家人的幸福團圓;和老友一起回憶過往;向多方人士寫信求援。當然,他在長安十年也曾不得不討好權貴,也因爲直言而被皇帝冷遇;他也因爲沒處理好人際關係而不得輾轉多地。總之,杜甫是個很複雜的人。李白可用降世的謫仙來形容,他卻是個複雜的凡人。也只有“詩聖”這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詞語,才能道盡杜甫坎坷而偉大的人生。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 篇三

一葉扁舟在驚濤駭浪中因負重而平穩。

——題記

暖風吹拂楊柳岸,夕陽爲舊物鍍上日落的色彩。時光清淺,千年前,岸的那一邊仍有如潭水般的眸子凝望着天邊的暗淡。

不知何時,杜甫的內心已然與他人不同,他想要建功立業的決心初露鋒芒,而後便在他心底紮了根。唐朝衰落,他心繫百姓,即使露宿街頭也牽掛着某處同樣忍凍捱餓的人們。他的內心並不輕鬆,可他的眼神堅定。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那個烽火連三月的日子裏,狼煙四起,戰火遍野。他卻看到了火光後四處逃竄的百姓,他所掛念着的國家奄奄一息,他更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他居無定所,心力交瘁,長期的戰亂使他憂心不已,徹夜難眠。他忍受着風雨的煎熬,然而他始終想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存者無消息,死者爲塵泥。那時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望着遍野的屍骨,倒塌的房屋,不禁回想起那個歡聲笑語的場景,而此時卻如此悽慘,不由得感嘆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悽。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唐軍在戰爭中全線崩潰,退守河陽,差役前來捉男子去衝兵,可百姓家中的壯年男子早已上了前線,只有年老的老婦和幼年的孩童。便有了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的場景。

縱觀歷史,有的人渺小如沙礫,可在當時戰爭紛起的日子中,他更像一方巨柱,支持着他心中的情懷與堅韌。

肩上的擔子多了,反而更加堅定。宛如小舟,因負重而平穩。他並沒有隨時光的奔赴而被湮滅,而在歲月的深處熠熠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