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800字2多篇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800字2多篇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1

端午節前夕,我們提着大包小包的東西,專程來到舅舅家和姥姥一起包糉子。得知消息後,我興奮不已,剛下車,就提這提那忙得不亦樂乎。清水、糯米、金絲小棗、筍葉、細毛線白繩統統準備好了,把它們擺在圓桌上,準備大顯身手了。首先要做的是:把糯米、金絲小棗、筍葉等洗淨。這對於我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小事一樁。我把它們一起放入盆中,逐一清洗乾淨。同時,大家也齊心協力、分工幹活。很快我就清洗完工,做完我那一小部分的東西就自由組合起來。看!這是我設計的“漁船”。船身有兩三片碧綠的筍葉做成,小屋、桅杆和木漿是糯米組成。掛在桅杆上的兩個燈籠則由紅彤彤金絲小棗組成。哈!太有趣了!

第二項任務是:將筍葉捲成一個錐子狀,上寬下窄,還要有一小截筍葉做蓋用,再把糯米填滿在“漁船”裏。用筍葉緊緊裹住再用細毛線白繩逐一包紮好後,一個像模像樣的三角形糉子就做好了。這可難倒了我,每次嘗試不是沒卷好、包好總露餡,就是繩沒繫好總散開,我不由地想打退堂鼓。姥姥好像看出我的心思,說到“澤陽,你想做個半途而廢的人嗎?”“我不想!”我大聲說道。對!我相信我一定能行,媽媽不是經常鼓勵我,澤陽是最棒的!想到這,我埋頭幹起來,可還是包不好,正當我一籌莫展時,姥姥及時向我傳授經驗,並耐心地手把手的教我。

填滿糯米、小棗緊緊纏住筍葉,繫好小繩,姥姥嫺熟的技藝把我驚得目瞪口呆,以至於我還沒看清怎麼包,“關鍵是把筍葉裹緊,小繩繫好。知道了嗎?來,包一個看看。”姥姥說。看着姥姥包的又快又好,我不由的想着姥姥是一位平凡的老人,沒念過多少書,也沒多少文化,卻會有如此精湛的技藝,無不令我欽佩。真是“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啊!”接着,姥姥又手把手地指導我,經過姥姥的一番教導後,我居然也包了幾個像模像樣的合格品,“不錯,大有進步。”姥姥說,我乘勝追擊,又埋頭苦包起來?“開鍋了,吃糉子啦!”不知誰喊了一聲,大家一窩蜂地急忙圍着鍋一圈圈轉起來。

“譁”舅媽打開了鍋蓋,一團貌似乳白色的薄霧飄然而上,好香呀!清香四溢的糉子展現在我們面前:“這個最大,是我的!“這個三角形最標準,肯定是姥姥的”“這個應該是”?糉子裏包的不僅僅是糯米和蜜棗,還包着無窮的快樂和無盡的親情!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2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和媽媽買來了糯米和糉葉,準備自己包糉子。

我好奇地問媽媽:“爲什麼要包糉子呢?”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跳進汨羅江後,人們怕他的軀體被魚兒吃了,便用糯米包成糉子,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將糉子投進汨羅江,讓魚兒去吃這些糉子,不去吃屈原。後來,包糉子就逐漸成爲了一個民間習俗。”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回到了家。

回家後,洗完手,便正式開工了!我覺得挺好玩,便報名參加了包糉子。外婆先給我做了一個示範,並指導我完成了一個。我覺得十分簡單,可是,一離開外婆的指導,我自己包時,手卻怎麼也不聽使喚,總也包不好。包糉子要先將糉葉裹成一個漏斗的樣子,但下面沒有洞,是一個三角形,再舀一勺糯米倒進去。可我卻不能完成這個簡單的工作。總裹不好,看不準位置,不是高了就是低了。有時看似裹好了,但到糯米進去時,糉葉被我包成了名副其實的漏斗。倒進去的糯米一顆顆的往下漏。我有一點灰心,但沒有放棄,繼續努力着。希望突然就會包了,可現實是殘酷的啊,我還是沒有成功。我完全放棄了,去看動畫片去了。可一想到待會兒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那該有多好啊!這個念頭使我放下遙控器,又回到餐桌,和媽媽一起包糉子。我仔細地觀察着外婆是怎麼包的,我掌握了一些技巧後,便自己包了起來。我把糉葉的大約三分之一處掐住,然後把下面的三分之一裹上來,裹好後,我仔細地檢查了裹緊沒,有沒有漏洞。我舀了一勺糯米倒進糉葉裏,再用剩下的糉葉像平時折星星那樣,圍着最初裹的那個形狀裹幾圈。終於快大功告成了,我用線把糉子裹得嚴嚴實實的,還調皮地打了一個蝴蝶結。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了!我高興極了,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後來包糉子就順利多了。不一會兒,就包了好多糉子。外婆包糉子拿到了鍋裏,午飯時就能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

午飯時,糉子終於閃亮登場了!我和哥哥爭先恐後地搶着又香又甜的大糉子。這些用我的汗水換來的糉子,我總覺得我自己包的糉子要比商場裏賣的好吃一百倍!

從這件事裏,我明白了:一定不要放棄,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的!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3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傳說在這一天愛國詩人屈原投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爲了不讓江中的魚蝦吞噬屈原,就紛紛包糉子投入汨羅江餵魚蝦。從此,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包糉子來紀念屈原。今天就是端午節,我也來跟姥姥學包糉子。

一進姥姥家的大門,糉子的清香撲鼻而來,姥姥正在門口包糉子。我用手捧起一把糯米,啊,糯米的米香是多麼沁人心脾;我撿起一片糉葉,呀,糉葉的糉香令人神清氣爽!我迫不及待地請求姥姥:“姥姥,快教我包糉子吧!”姥姥笑呵呵地說:“好,不過包糉子很難,你能學會嗎?”“沒問題,我一定能學好的!”我信心十足地說。姥姥順手拿了四片糉葉,對我說:“看好啦!”只見姥姥先將四片糉葉依次排列又稍有重疊地平鋪在一起,雙手放在糉葉下面,捲成一個漏斗狀,讓糉葉的“尾巴”在後,“頭”在前,再用手撩起一小把糯米,裝到“漏斗”裏去,拿一個蜜棗放在中間,然後撩起一把米蓋住棗,最後將糉葉的“尾”從上面封住糉子的餡,並把剩下的糉葉繞着糉子纏完。姥姥嫺熟地用線包紮好糉子,一個可愛小巧的糉子就誕生了。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姥姥輕輕鬆鬆就包好了一個糉子,覺得姥姥包糉子就像變戲法一樣神奇,手指頭三繞兩繞都合着一種節奏,看久了就會入迷。姥姥包糉子的功夫真是了得!我暗下決心,一定要達到姥姥這個水平,吃到自己包的糉子。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學着姥姥的樣子,找來四片大小相等的糉葉,整整齊齊地排列好,然後雙手一合,做成了一個很小的漏斗,我用糯米把這個漏斗填充得滿滿的,可是我剛一用糉葉封住口,米就全從兩邊露出來了。哎,趕緊請教姥姥吧!“封口的時候要用大拇指捏好下面的口,食指和中指要封好兩邊的口,整隻手都要捏緊了,千萬不要鬆開,否則米就露出來了。”姥姥一邊說一邊又包好了一個糉子。我不服氣,就重新拿起糉葉包了起來。“哈,總算沒漏出來!”這回可不會再錯了,我高興得想,可是,糉葉那麼長,怎麼捆紮呀?我剛一拿起剩餘的糉葉,糉子又散了,原來一疏忽,手又鬆了。“沒關係,失敗是成功之母,再來一次!”姥姥微笑着鼓勵我。

我又恢復了剛開始的鬥志,毫不氣餒,再一次包了起來。可惜第三次也沒成功,米還是漏了出來。“封好口後,糉葉先往左擰一圈,再從上面轉過來,最後從底下掏過來。”姥姥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包了拆,拆了包,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不是很漂亮,但畢竟是我親手包好的第一個糉子。我又包了幾個,一個比一個好看,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半個小時後,糉子熟了,我終於吃到了我自己包的糉子。

解開糉葉,幽香的味道迎面撲來。我用筷子夾了一點兒,放在嘴裏,啊,又黏又香又甜,真好吃啊!“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通過學習包糉子,我明白了凡事只要用心去做,再苦再難也會成功。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4

兒時的記憶總是氤氳着滿屋子清新的糉香。糉子倒是沒少吃,但自己學着包糉子,卻是較大以後的事了。

那天天剛亮,爺爺就踏着漫山的晨霧,哼着古老的鄉謠,挑着簍筐,採新鮮的葦葉去了。待我起牀,那光滑翠綠,又長又直的葦葉已在食案上擺好;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糯米在水中浸泡着,更顯飽滿豐盈;一捆幹黃的稻草稈放在一旁;紅豔的大棗,各色的豆子,鹹香的小魚乾也有序地排好了隊列。看着眼前的食材,我突然心血來潮想學包糉子了。

奶奶在食案旁的長椅子上坐下,我也搬了一張小板凳坐在一邊學。我的小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奶奶,奶奶的手乾瘦,十指卻十分靈巧,兩三片糉葉,在她手下如變戲法一般轉成了倒錐形,隨即又往裏灌滿了各式的食材,再包上兩片糉子葉,拿稻草稈捆上幾圈,又紮上一個漂亮的結,一個長而粗的,帶着四個角的糉子就完成了。奶奶的手忙活個不停,在各個盛材料的盤子裏轉來轉去,糉葉、稻稈在指間翻飛。沒幾分鐘又做成一個。那一個個糉子在竹篩上排列着,如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一般。

我感覺包糉子是一件如此神奇的事,於是抓起兩片糉葉就要試試。可我無論怎樣擺弄那糉葉,就是整不成倒錐形,還是在奶奶手把手的兜轉下,才完成了第一步。隨後便是填食材,它看似簡單,實則大有講究,先放什麼,再放什麼,次序一點兒也亂不得。不知怎的,我填往錐窩裏的食材不是太滿就是不夠,要不就是次序又放反了,還把糯米灑得滿地都是,到捆綁糉子時還得請奶奶替我收拾殘局。最後,包出來一個鬆鬆垮垮,“四不像”的糉子。看着我狼狽的模樣,奶奶笑了,皺紋爬滿了她的眼角:“看咱妮子將來定是有福,做飯的活以後肯定不用自個兒幹。”

掀開大鍋,霧氣一涌而出,糉香又在小屋裏四處飄散,遊蕩。第一次嘗自己包的糉子,雖然賣相不好,可味道卻特別香甜,您瞧,就連奶奶嚐了都豎起了大拇指呢。

那是我第一次包糉子,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包糉子。如今再吃到糉子,都會勾起那段美好的回憶,但那般滋味的糉子,卻再也嘗不到了。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5

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端五節,也稱端陽。按照中華的民風民俗,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糉子、賽龍舟、掛菖艾、猜燈謎……其中,有我盼望已久的要數包糉子了。這不,今天媽媽在包糉子,我便誠懇地向她討教一番,也迫不及待地想親手來包包糉子。

我先看媽媽演示了一遍,只見媽媽拿着箬葉,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個大大的糉子。我在一旁看得眼花繚亂,看完了後仍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糉子怎麼包出來的。沒辦法,我硬着頭皮上場了。只見媽媽端上來一大碗花生、綠豆和糯米。我開始在心中默默爲自己加油鼓勁。

我雙手一拍,拿起一張箬葉,觀察了一番媽媽的動作後,就依照葫蘆畫瓢開媽做。先將箬葉捲成一個上寬下窄的圓錐小筒。誰知我是在半夜裏收玉米—瞎掰呀!卷出來的圓錐小筒不是孔大,就是形狀太扁平。這時媽媽教我手要倒過來轉,使箬葉呈圓錐形纔可以。我依言照做,不一會兒工夫,一個圓圓的小筒便出現在我的眼前。

接下來便是放糯米了。不愧是浸泡過的糯米,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它竟然變得如此黏勺。一勺舀下去,有幾十粒粘在勺上。我連忙放入箬葉“筒”中,可是放進去的糯米和綠豆像水滴一樣爭先恐後地順着箬葉的縫跑出來。我急忙放入紅彤彤的花生“鎮壓逃兵”又繼續深一勺淺一勺地放入糯米。

一勺又一勺,我看着糉子被一層層地填滿了。之後,我便“上蓋”,可是蓋上了之後又有白胖胖的糯米頑皮地往外鑽。我急忙拆開封上的蓋,往裏一瞅,只見裏面一團糟:花生像個大地主,橫七豎八地斜躺在箬葉旁;糯米則像一羣小淘氣,躥上躥下,有的趴在箬葉上,有的沿邊滑了下去,有的撐破孔底鑽下去。天哪!我手忙腳亂地清理完糯米粒,封上口,將線胡亂地一團一繞一打結,便滿以爲大功告成。

糉子包好了,媽媽問我:“然然,餓不餓?”我大聲回答:餓!於是媽媽馬上端起糉子,三步並做兩步衝到廚房,開始煮糉子。不到一小時,糉子煮熟了,剝開箬葉,白裏透黃的糯米,紅通通的花生和紅豆。隨着箬葉的清香,伴着民俗氣息瀰漫在每一個角落。品嚐到自己包的糉子,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絲絲的。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6

端午節到了,一大早,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懸掛着艾蒿和昌莆,整個村子瀰漫着艾葉的芳香。

我生長在水鄉,從小特別喜歡看賽龍舟。水手們身穿統一的服裝,在一陣陣敲鑼打鼓聲中,齊心協力地往前劃,“咚、咚,划起!”“咚、咚,划起!”那號子聲吶喊聲至今還在我耳邊響起。可惜澧水河有幾年沒有看見這樣熱鬧的場面了。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五黃”,還有用艾葉熬水洗澡等。每年這時候,我都會聞到那種熟悉的氣味,奶奶說,洗過艾葉後百毒不侵呢。

端午節不吃糉子,那就不像端午節了,對我們小孩子來說也缺少了許多情感託付,也許就沒有了念想。這一天村子裏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吃。還小些的時候,我就非常希望能親手包制糉子,可那時候大人們不讓,說是反給她們添亂。今年端午節學校正好放假,我便纏着奶奶教我包糉子。我一直認爲包糉子就是兩張糉葉放上糯米放上餡,一包,再用繩子捆起來,簡單至極,根本難不住我。

這一次我跟着奶奶做:先把糉葉兩邊重疊,使重疊處成爲一個小漏斗狀,再在糉葉裏裝已經泡好的糯米。而裝也有講究,先裝三分之一,然後將準備好的餡料:肉、鹹雞蛋黃、大棗等等,拿兩三個裝進去,再用一層糯米鋪在上面。我正準備用糉葉把糯米蓋住的時候,糯米卻像調皮的孩子似的紛紛蹦了出來,一點兒也不聽我的使喚。這可怎麼辦呀?我急得直跺腳。幸虧奶奶替我去掉一些糯米,這才解了圍。最後把上面的葉子疊下來,用線用力捆住。

我一心認爲奶奶她們扎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於是,我把糉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後,又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那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留神扯了一下糉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糉葉散開了,糯米撒了一地。

看着奶奶和媽媽就像變戲法似的,一隻只又結實又漂亮的糉子從她們的手中滑出來,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心裏又羨慕又着急。我牛勁兒頓時上來了,非把糉子包好不可。細細地看,認真地學,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了幾次失敗,我終於也成功地包出了幾隻糉子。

這有在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也是門手藝,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難”,要包得漂亮而結實,的確不容易。世上萬事也許都是這樣吧!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7

大家都吃過糉子吧?那你包過糉子嗎?

端午節前,一般家裏的大人都會開始包糉子,我們小孩只能在一邊看着,其實我們多想包呀!今天,學校就給我們小記者提供了一次包糉子的機會,一段快樂的體驗就拉開了帷幕……

聽到通知,全校小記者就火速趕到食堂,在老師的指揮下排好隊,來到指定地點。只見桌子上早就準備好了材料:有蛋黃呀肉呀紅豆呀,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糉葉和糯米。每一桌上還放了“樣品”:紅豆餡那桌是四角糉,肉餡那桌是三角糉,蛋黃餡那桌是枕頭糉。老師先向我們介紹了這些材料,就讓我們選擇喜歡的餡料那桌去包糉子。

我和陶搶先來到了看起來難度最大的四角糉一桌。廚師阿姨先教我們選糉葉,再手把手地教我們包糉子。只見阿姨先把糉葉捲成兩個小三角,把它固定好後放在一邊,一個“半成品”就完成了。阿姨又做了同樣一個,然後在兩個“半成品”裏面裝滿紅豆和糯米,再用專門系糉子的線把它們系在了一起,一個四角糉就完成了。

接下來就輪到我們來“大顯身手”了。我選好糉葉開始包了,誰知在第一步上就出了差錯——小三角怎麼也捲不起來,還弄破了兩片糉葉。吃一塹長一智,我仔細回憶阿姨的步驟,終於找到了出錯了地方,原來我把糉葉卷反了。找到了訣竅,我又重新包了一次,耶!終於成功了!

做好了兩個小卷,我再在裏面裝滿糯米和紅豆,又學着阿姨的樣子,用線將糉子的兩部分組合起來,一個四角糉終於完成了!我鬆了口氣,這才擡起頭來看周圍的情況。陶的糉子也包好了,而且包得挺不錯,比我的稍大些。這時,班長翔跑了過來,手裏舉着他的作品——一個枕頭糉,可是,我們怎麼看都不像枕頭,卻像一個長方形,哈哈,原來是因爲他的線沒繫緊!小記者們都包得差不多了,每一桌上都堆起一座座“糉子山”。看着這些我們親手做出來的糉子,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第二天一早,廚師阿姨們早早就爲我們煮好了糉子,放在了每一張餐桌上。吃着自己做的糉子,我感到味道特別好;聽着老師們的肯定與讚賞,我們的心裏呀,更是比吃了蜜還甜呢!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8

“嗯~真香!”煮糉子的香氣又飄進我的鼻子裏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前後,艾葉的清香,糉子的濃香,都會讓我忍不住流口水。

往年過端午節,我家都是到超市買糉子,回家直接煮着吃。今年我感覺節日氣氛更濃,因爲端午節包糉子這個重要的環節,是我們一家子共同完成的,想想就非常有意思。

生活如一首奏不完的樂曲。過節是一首美妙的歌,當然也不能缺少伴奏,伴隨着喜慶的音樂,我們便開始包糉子。首先,先把本次環節的材料準備就緒:盆子、細線,濃綠欲滴的糉葉、白裏通紅的花生、甜甜蜜蜜的大棗、濃香正宗的八寶,還有鹹而不膩的臘腸,當然還有雪白的糯米。把這些分別倒在盆子裏,放在桌面上擺放整齊就OK了!

音樂漸漸進入高潮,正式開始包糉子,我就要大展身手了!先拿一片墨綠色的糉葉,展開,把粗的那頭往斜前方一折。再把另一頭在旁邊繞半圈,形成一個綠色的“漏斗”,要注意下方不能有縫隙。之後在“漏斗”裏放入自己喜歡的餡,再用小勺子把餡填平。把正上方餘下的糉葉往下一折,沿折下去的方向把糉子包緊,一個美味的糉子就新鮮出爐了!

一開始我覺得挺容易,沒有什麼難度,可是沒想到我遇到了困難——漏餡、破糉葉。唉!又漏餡了!我便開始抱怨。原來,是我在纏糉繩時沒纏緊。這些糉子不是這裏破個洞,就是那兒漏點米。還有幾撮糯米落在地上,有的米粒滾到盆子後。再說,自從給糯米們“泡完澡”後,它們身上滑溜溜的,十分難撿。哎,加油撿吧!粒粒皆辛苦,就算是給我自己減肥了!

在足足兩個小時的時間裏,我只包了幾個糉子,但我已經心滿意足了。因爲我給自己定製了一個小目標:只要包緊就行。所以,我包的糉子奇形異狀、千姿百態:有的像一個墨綠色的硬袋子,有的像一個個長有苔蘚的石頭,還有的像一個個綠色的立體的愛心……可奇怪了!

傍晚,我也有點餓意了。看着那一個個裹在綠毯子裏的“寶貝”,好肥美哦!之後,我就把它們下了鍋。打開火,它們泡在鍋中水裏,開始竊竊私語,慢慢的越聊越歡,越聊越歡,隔着鍋蓋我都能聽見。煮糉子的香氣飄開來,我聽到了自己“咕咚咕咚”咽口水的聲音……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9

星期五,我們班舉行了一場包糉子大賽。

下午,我們興致勃勃地走進了學校。剛進校門,我纔想起來:哎呀!東西忘拿了!算了,如今拿曾經晚了!我無精打采地進了教室。

下午第二節課,我們整裝待發地進入“競賽現場”。我心裏像揣了只小兔子似的砰砰直跳,想:這下完了,假如教師發現了,那……我幾乎不敢想象前面的慘狀。(早上帶的是本人在家裏包好的糉子)

開端包了,我心裏開端發虛:咋辦?咋辦?我也要進入“批判族”了!教師走過去,我嚇得趕快把頭縮進“殼”裏。還好!教師只讓我坐在最初,Oh,mygod,真是有驚無險呀!

“預備——開端!”隨着教師一聲令下,我們開端進入緊張的競賽。在徵得“位主”的贊同下,我借了“位主”的書看。嘿,“位主”的書真是應有盡有,我這個“書蟲”也得好好“飽餐一頓了!

合理我看得出神時,忽然聽見”暫時同桌“的聲響,我便湊過來看。他除了糉葉,別的東西都帶了。沒有糉葉怎樣包呀?可他跟他人想的不一樣,想試圖包一個糉子,可是沒有糉葉的”映託“,是包不好糉子的。可他是個”持之以恆“的人,弄了一次又一次,什麼都沒包成,還讓桌子夾了他的手,落了個”兩全其美“。

我再看看別的同窗,他們有的手忙腳亂,只包了個”鹹鴨蛋“,有的包的很小,像瓜子一樣,估量我們班的”瘦子冠軍“要吃幾十個這樣的糉子才幹飽;有的包的米漏了,包了一個繩子纏身的”罪犯“,有的是”老手實習“,包了一次,漏米,兩次,漏米,三次,還是漏米……最初什麼也沒包成;還有的包了一個好看的”醜小鴨“……

最衝動人心的時辰到了,教師評選出了五位包得最好的人。糉子王——王詩雅,她居然用一個小小竹籤就能替代糉線的”功績“;糉子二王——劉宇菲,她特別有創意:往常的糉子都是四個角,而在她巧手的”協助“下,居然變出一對心愛的大耳朵,讓我想起《賽爾號》遊戲裏十二隻生動的小神兔的心愛面孔,又想起我們家的兔子——兔宣美,它似乎向我跑來,搖動着長長的耳朵,在草地上蹦蹦跳跳……

下一次,我一定要大顯神通,讓他人看看我糉子的“威力”。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10

一天晚上,媽媽準備了糯米、紅豆、瘦肉和乾貝等食材,分別放在幾個大碗裏面,還泡了兩捆竹葉。我有些好奇,這是要包糉子嗎?看我疑惑的眼神,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對我說:“沒錯,我們明天包糉子。”

第二天,媽媽把提前準備好的材料都擺好,我出於好奇也跟了過去。媽媽看我好學的樣子,就打算教我怎麼包糉子。“來,看好了。”只見竹葉在媽媽手裏幾個來回,瞬間就紮成了一個漂亮的糉子。我看了幾遍,就開始學着媽媽,拿了兩片大小差不多的糉葉,竹葉經過一晚上的浸泡再經過媽媽的清洗,好像褪去了一件“衣服”一樣,滑溜溜的,顏色也由綠轉黃了。我先把兩片葉子頭尾相對,再在中間的位置轉個彎,呀!一個小漏斗就形成了,從側面看形狀還有點像尖尖的鞋子。我激動地眉開眼笑,因爲這個步驟很關鍵,這麼輕易就被我搞定了。接着,我舀一勺糯米放進去,大概佔一半的空間,中間放上餡兒,最後上面再放一層米。就差一步就可以包好一個糉子啦,我心理暗暗自喜。

這時,媽媽已經包完一個糉子在綁繩子了,看了看我包的糉子,說:“漏斗尖尖的地方葉子要折成一個角,不然米會漏出來,煮的時候還容易爆。”話音剛落,我剛剛放進去的米和餡兒就爭先恐後地灑落了一地,瞬間就把我得意的心情降到冰點。無奈,我只好先把地上的米清理乾淨。媽媽看着因爲清理地板而摔了個狗啃泥的我,笑得一臉燦爛,可轉眼又一臉嚴肅地手把手教我包糉子:糉葉要折角,裝米、裝餡兒,再裝米,這次一氣呵成。媽媽說:“這裏還有一個步驟很關鍵。”我又疑惑起來,還要幹嘛?說着,媽媽又教我一手抓住糉葉的尾巴,一手握住半成品的糉子,放手心裏上下抖動幾下,爲的是讓糉子可以更緊固,更飽滿,不那麼太鬆散,就像做人一樣。我聽着怎麼這麼像在說我呢。最後,把剩下的糉葉反折遮住出口,再捏緊、用繩子綁好,一個完整的糉子就算完成了。就這樣,我和媽媽包了一個又一個糉子,米和餡兒都沒有了我們才停手。只見在衆多漂亮的糉子當中有幾個與衆不同的,看着有點“經不住風雨”的,那就是我的“作品”。

等我聞到一股濃濃的香味,糉子在鍋裏“噗噗”直叫喚時,我知道是糉子要出鍋了。我挑了自己包的糉子,一解開,香氣撲面而來,再沾點白糖,甜甜糯糯的,餡兒咬在嘴裏又是酥酥軟軟的,幾種味道交織在一起,妙極了。果然,付出努力,就有回報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11

又是一年初夏到,又是糉子飄香時。農曆五月初五,就是我們家喻戶曉的端午節。也是大家聚集在一起共享糉子之時,而不忘老祖宗賦予,給炎黃子孫的傳統習俗!我和媽媽買來了糯米和糉葉,準備自己包糉子。

我好奇地問媽媽:爲什麼要包糉子呢?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看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江!人們怕他的軀體,被魚龍蝦蟹啃食,便用糯米包成糉子。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將糉子投進汨羅江,讓魚兒去吃這些糉子,不去吃屈原。後來,包糉子就逐漸成爲了一個民間習俗。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回到了家。回到家後,我認認真真地手清洗的一塵不染,便正式開工了!我覺得挺好玩,也參加了參加了包糉子行列!奶奶首先,帶着我去芳香四溢、清澈見底的荷塘,採摘了幾株綠油油的蘆葦!把鮮嫩的蘆葦洗淨後,用開水蒸煮15分鐘左右。

接着,奶奶講煮好的蘆葦葉和泡製好的糯米拿來!然後媽媽給我做了一個示範,終於製作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顆糉子!我覺得十分簡單,可是,一離開媽媽的指導,我自己嘗試包糉子時,手卻怎麼也不聽使喚,總也包不好!奶奶走過來說:讓奶奶教教你這個糊塗蛋!好的!奶奶我聽着呢!我不好意思的回答道

取三到四張蘆葉從右往左排開,蘆葉之間不要排得太開,不然後期會露米。用蘆葉的頭向內捲成漏斗狀。填上適量的糯米和豆沙,將蘆葉蓋過糯米,順勢將蘆葉繞過漏斗狀的底。最後,給糉子蓋嚴實繫上繩子即可!奶奶仔細地陳述着。

我按照奶奶授予我的方法,我包出了各種各樣的糉子!有豆沙味兒的甜糉子;有蛋黃味兒的鹹糉子;還有風情原味兒的白糉子和灰糉子。雖說,我包的糉子種類齊全各式各樣,但是我的糉子會有高的矮的,甚至是漏了餡料的!就算是這樣,我也享受的格外滿足。

我和奶奶下午,還把我們家的勞動成果。分享給住在幾公里外的太奶奶,還有附近的街坊鄰居們。傍晚,我和奶奶回到了家中,與全家人把剩餘的糉子全部消滅的乾乾淨淨!

從此,每年的端午我都能,吃到我自己包的糉子。也能將自己的勞動成果與他人一起分享!而我的糉子也常常受長輩們讚賞,我喜歡端午節也喜歡吃糉子。因爲,包糉子並吃掉它,能使我感到自豪與快樂!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12

今天早上我起了牀,吃了飯,我媽媽帶着我和我弟弟到了對面的嘉豪文具店買了四支鋼筆。四隻墨囊,還有五隻中性筆,一包溼巾。一包抽紙。我就揹着書包快快樂樂的上學啦。

到了學校之後,我將鋼筆,中性筆都放進了鉛筆盒裏。將紙巾,溼巾都放進了桌洞裏。過了一會兒,將要下課了,語文老師指揮我們排好了桌子。我們後邊的是六個人爲一組,前邊的是四個人爲一組。恰好剛剛排完座位。廚房裏的阿姨就把材料都送來了,第一位阿姨端着的是糯米,第二位阿姨拿着的是蜜棗,第三位阿姨拿着的是糉葉。

我們要開始包糉子了,首先語文老師講了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是人們紀念屈原的節日。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往江裏扔糉子,然而南方的習俗卻和北方的習俗不一樣,南方的是用竹筒,來裝上糉子,然後扔到河裏,魚兒見了這些糉子肯定會迫不及待的來吃糉子,吃了這些糉子以後,他們就吃飽了,不會再吃屈原的屍體啦。北方的人想的卻是把糉子投到河裏,來紀念屈原。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這個傳說,說的是屈原投江以後,被蛟龍纏繞着,然而人們把糉子包好,用五彩繽紛的繩子綁住糉子,然後扔到河裏去,來趕走蛟龍。還有一個傳說,就是人們將糉子扔到河裏去紀念屈原,然而糉子全被攪龍給攔走了,人們想了個辦法,用五彩繽紛的繩子捆住糉子,然後扔到河裏去,這樣蛟龍就會感到害怕,不會再去拿走糉子了。

我們要開始包糉子啦,先是每人拿了兩片糉葉。將它們疊成漏斗形,然後將糯米放進糉子裏。最後將糉子包好,捆上線捆緊。我正在包第一個糉子,卻如此倒黴,我先是裹好啦,放進了糯米和蜜棗,然後包住,就是繩子我捆不緊,因爲把那層塑料手套太滑了,因爲打滑,所以我才綁不緊,因爲綁不緊,糉米露了一大半兒,數學老師幫我把糉子包好了然後放進了盤子裏。我們把糉子都包完了,可我卻一個糉子也沒有包完。又不是我帶着這雙塑料手套打滑,我早就包完十個,十個以上。

輪到中午吃糉子啦,首先是吃糉子和雞蛋,還有小米粥,外面還有蜜棗和大米組成的蜜棗大米飯。他們每人只吃了一個雞蛋。糉子由他們卻吃了好幾個,而我呢,吃了四個糉子,吃了兩個雞蛋。吃飽了以後我們並回到了教室,到了教室以後我們坐下來喝了點水就出來玩了。玩吧,玩夠了之後我們,你就有點兒困了,正好也開始午休啦,我們剛開始午休就睡着啦。下午上完了課以後我們就快快樂樂的回家啦。

這就是我過的端午節。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13

再過兩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媽媽帶我去外婆家幫忙。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各類年貨、打掃衛生、買新衣新褲……事情可多了。

過年要包糉子,外婆家只在端午節和過年的時候才包糉子。走到外婆家樓梯口時,一股糉子的清香撲鼻而來,“耶!肯定是外婆包的糉子!”我興奮地說。一進家門,果然不出我所料,外婆真的在包糉子了。高壓鍋裏已煮着一鍋,“嗞嗞”地唱着歌,餐桌上也擺着外婆剛剛包好的:三角形的紅棗糉是祭祀用的,長方形的肉糉是我的最愛,瞧,一個個有棱有角,玲瓏剔透。我外婆可是包糉子的高手,碧綠的竹葉裹着白白的糯米,裏面鑲嵌着各種餡兒,有肉,有紅棗,有黑豆,有蛋黃……你想吃什麼餡兒的,她都能做出來,而且能根據不同的餡兒,做出不同的形狀,有三角形的、長方形的……

看着外婆包出的那些“藝術品”,我的手也不禁癢起來,“外婆,你來教我包糉子吧!”“好啊,那你先把竹葉洗乾淨再說,記得竹葉要兩面都洗乾淨。”“得令!”我拿了布開始洗葉子,洗完葉子,外婆開始教我了。“我要包三角形的肉糉子”“可以啊,只要你想學”外婆笑嘻嘻地說,“包肉糉首先得準備好米、五花肉、醬油、料酒,先把這些材料調好,攪拌在一起,然後照我這樣,左手託着竹葉,柄朝上,尖朝下,把葉子繞成一個漏斗樣的,留出一些葉子,對對,就是這樣,好了,現在可以把拌好的米放進去了,注意,只要放一小半米就可以了,再放一塊肉進去,然後上面再蓋好一些米,對,很好。”得了外婆的誇獎,我不禁得意起來,好象也不難嘛。外婆繼續說“現在到關鍵一步了,左手不要動,託着米,右手把剛纔留出的葉子蓋在米上,然後用左手大拇指按住一邊,右手再折一個角出來,用細繩捆住,就好了。”我一步步照着外婆說的去做,這時手裏的米和竹葉好象跟我作對似的,就是不聽我的使喚,不是這裏陷下去了,就是那是漏出來了,弄得我手忙腳亂,呲牙咧嘴的,旁邊的外公,媽媽看着我的囧樣哈哈大笑起來,結果最後還是外婆“救活”了我的糉子。

接着我又包了幾個,雖然樣子有點彆扭,但比第一個總算好多了,米也沒再漏出來。看來要包好糉子也不像我想得那麼容易啊,做任何事都要付出努力的。外婆包得這麼快這麼好,肯定也是多年練出來的。

這時,窗外不知誰點燃了鞭炮,噼噼啪啪地響個不停。過年嘍!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1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許多傳統文化,習俗和工藝正在逐漸被人們所遺忘或瀕臨失傳。但那次,我讓糉子變了個身,讓糉子得到了“永生”。

那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爲當天,可以包糉子,吃糉子,看賽龍舟。

端午節“節目”1:包糉子。

這天早上,我和媽媽一大早就上街買食材:翠綠的糉葉,翡翠般漂亮;香甜的棗子,紅寶石般晶瑩;閃亮剔透的糯米,似活潑調皮的頑童。食材備齊後,我們開始包糉子了。媽媽繫上圍裙,拿着糉葉,捲成一個圓錐,我也有模有樣地跟在後面做,咦?爲什麼媽媽卷的是圓錐,我卷的是圓柱呢。糉子的華麗變身,讓我疑惑不解。姐姐在一旁捂着嘴笑。我暗下決心:“沒有我不會的事兒。”媽媽邊耐心地講解邊示範。哦,這麼簡單!卷好糉葉後,就該放米了,一粒粒小糯米跳進自己的“小房子”,安安心心地在那兒呼呼大睡呢。只見“小紅”(棗)那健碩的身軀完美亮相,白中帶紅,漂亮極了!接下來,手腳不協調的我,把他五花大綁,瞬間,糉子變身得簡直不堪入目。但是看着那一個個憨態可掬的糉子,歡樂的笑聲不時在屋裏迴盪……

端午節“節目”2:吃糉子。

“哇噻!”糉子出鍋了,糉香充斥着整個廚房。我吸吸口水,立馬拿出了我的傑作,一口咬下去,嗯,太美味了,世間怎會有如此美味的東西!剛咬下去,脣齒間盡是糯米夾雜着紅棗的香甜,自己親手包的糉子還真有股別樣的滋味!

端午節“節目”3:紀念屈原。

端午節最熱鬧的要數賽龍舟了。儘管我們這邊沒有賽龍舟,但電視裏時常有賽龍舟的畫面:裁判一聲令下,鼓手敲起大鼓,劃手划起大船,他們一個個擼起袖子,奮力向前。此情此景,我的眼前不禁浮現出屈原的影子。屈原他身懷治國良策,卻得不到君主的信任;他兼有愛國之心和鴻鵠之志,卻受到排擠,他的夢想和自尊不允許他安享一世榮華,隨波逐流,他高呼:“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縱身一躍,投入江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

端午節,我讓糉子變了個身,讓他“重獲新生”。我感受到中華傳統的博大精深,明白了:實現夢想的路佈滿坎坷和艱辛,優美的弧度需要責任與勇氣去承擔!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15

每年的端午佳節來臨之際,糉子就在市場上暢銷起來了。

不論是超市中,還是裏,都隨處可見糉子的身影。過端午節,必定會吃糉子。據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時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種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已從古流傳至今了。

隨着時代的變遷,糉子的品種也越來越繁多。市場上,賣糉子的不停地吆喝着,來來往往的人精挑細選着自己中意的糉子。紅豆餡兒的糉子,綠豆沙的糉子,豬肉餡的糉子,臘肉餡兒的糉子應有盡有。一個個糉子被綠油油的糉葉包裹得嚴嚴實實,靠近糉葉便可以聞到一陣淡淡的清香,給人一種沁人心脾的感覺。

外婆是一個比較講究的人。每每到了端午時節,她就會起一個大早,其實是爲了去集市挑選新鮮的糉葉。她會提早幾天把從市場上買來的糯米用水泡好,將包糉子用得上的食材準備好。外婆會打電話叫上我和,一起包糉子。外婆做起這些事情來總是很細心,該有的東西一律不差。我們一家人老老少少圍在前包糉子,在外婆看來,糉子還是自己親手包的才最清香可口。

外婆包糉子的手法十分嫺熟。她先將幾張洗淨的糉葉合在一起,攤在手心裏,再將小心翼翼地捲起,讓手裏的糉葉呈一個圓錐形,用左手大拇指糉葉的外皮,使勁兒把幾張糉葉的重合處壓實,接下來,就可以往糉葉裏放糯米了,其中,可以添上紅豆,綠豆,豬肉等餡料,這時,外婆會笑眯眯地說到:“到了這一步,一定要記得把糯米壓平,壓實,好上鍋煮。”接下來,外婆順手從身旁抽出一根細繩子,將整個糉子來了一個五花大綁,,捆好後,一個糉子就大功告成。我學着大人們的手法,包着糉子,也不甘示弱。

接下來,是一個,兩個,三個……重複着上面的步驟,糉子很快就堆滿了一張桌子。雖說包糉子看上去並不難,但是要親手包好一個糉子也並不是那麼容易。

糉子的大小不一,有的挺着一個大肚子,看上去並不是那麼秀氣,不過論味道,也還算得上是絕對的正宗貨。

一鍋糉子大約要在沸水裏煮上幾十分鐘,待到一陣清香撲鼻而來,熱氣騰騰的糉子就可以出鍋了。輕輕地剝開那一層糉葉,糯米的香氣中夾雜着糉葉的香味,那才叫一個美啊!蘸上那香甜可口的糖水,一口咬下去,心裏不禁感嘆到:“此乃人間之一大美味啊!”蜂蜜一般的汁水從食道慢慢滑向胃,口腔裏留下的是糖水的甜,糯米的鮮,糉葉的香……我學着古人的樣子,一邊回味着糉香,一邊說到:“真可謂美哉,美哉!”

外婆站在一旁說到:“這糉子確實香甜可口。”

端午節的糉子,唯獨鍾愛外婆包的糉子。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16

生活就像是五彩味瓶,由各種味道組成,我們就在一次次經歷和體驗中成長。

那是一個週末,暖暖的陽光在清新的空氣中發酵,醞釀着和煦的芳香。我的心情融在這幸福的金色裏,說不出的愉悅。聽奶奶說今天要包糉子,我更加興奮了——又可以吃到奶奶包的冒着熱氣香氣撲鼻的糉子了!奶奶淘淨了米,把肉和糉葉準備好,開始包糉子了。

我不會包糉子,從來也不敢自己親手去試試包個糉子,我怕弄砸了惹出更大的麻煩,只好眼巴巴地站在旁邊看着奶奶包糉子。別看奶奶年紀大了,包糉子可真厲害:拿過兩張糉葉,兩隻手往裏一折,捲成一個倒置錐形的漏斗,然後放上米,再在當中放一小塊肉,最後順手一推一轉,一個糉子就成型了。扯根線攔腰一紮,一個嚴嚴實實的糉子就擺在眼前。這簡直就是在表演魔術,哪是包糉子啊?看着看着,我不禁心裏癢癢兒的,躍躍欲試,很想學着奶奶的樣子也來上幾下。可這繡花般的活兒難度太大了,我恐怕無法勝任。動手呢,還是不動手?過了這村兒再也沒這個店兒了。奶奶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對我說:“要不,你也來試一試?正好這裏還有一些米。”聽了奶奶的話,我再也按捺不住這顆蠢蠢欲動的心,豁出去了,包吧!頭掉了也只有碗口大的疤兒,糉子包壞了不是還有米在嗎?於是,我在奶奶的鼓勵下壯着膽子開始嘗試包糉子。

我學着奶奶的動作,照葫蘆畫瓢,先把兩片糉葉交叉疊放,再把糉葉做成一個漏斗形狀,開始往裏面放米。我先放了少量的米,再把肉放進去,再抓了一小撮米覆蓋在肉上面,然後用糉葉蓋起來。由於有些緊張,我試圖用手按住糉子兩邊,再捏緊綁上繩子,可是好幾次糉子散開了。我越是想把糉子包得嚴實一些,越是手忙腳亂,更不行了。糉子似乎在更我作對似的,裂開縫隙好像在嘲笑我:不行了吧?我更加緊張了,近乎沮喪。我硬着頭皮嘗試了好久,還是包不起來,每一回都是差不多要包好了,糉葉又咧嘴壞笑,米又掉出來了!看着我急得不行,奶奶輕輕地拿着我的手,教我怎麼完成最後的步驟。在奶奶的幫助下,我終於成功地包出了一個糉子!接着,我按奶奶教的方法自己包,順利地包出了好幾個糉子。儘管有點像水貨,畢竟還是自己的產品。看着自己費盡辛苦包出的糉子,我心裏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像吃了蜜一樣甜。

時至今日,見過很多的糉子,也吃過很多糉子。但是有關糉子的經歷和體驗,只有那次跟奶奶包糉子讓我至今記憶猶新。因爲我清楚了一件事:只有自己通過努力獲得的成功,纔會讓你真正的快樂。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17

據說:古代詩人屈原五月五投汨羅江,人們到江上打撈他的屍時體卻找不到,人們爲了讓魚蝦不傷害他,而把糉子投到江裏餵魚蝦。現在人們已經不把糉子投到汨羅江裏,但是糉子卻成了每年端午節不可缺少的習俗。

昨天下課,李老師給我們發一個糉子,讓我們品嚐品嚐,李老師說:“明天,把糉子葉帶過來,回家就洗一洗就不沾了,把繩子準備好了。晚上把米浸泡好,明天把準備好的材料帶過來。”晚上,我按照老師說的去做,把糉子葉洗了一遍,又把繩子放進書包裏,我又拿了一勺米,放在了小碗裏,又把水放在小碗裏。第二天,我就高高興興的來到學校,只見老師走上講臺高興地說:“有哪位同學會包糉子那?”只見王少航高高興興地舉起手來,李老師說:“那就有請王少航王老師教我們吧!大家熱烈歡迎。”王少航興奮地走上講臺,舉起了糉子葉說:“先把糉子葉做成漏斗形,然後再放三分之一的米,再放上一些陷,然後再用米把陷給埋住,接着用漏形的上方往下折,最後用繩子把它纏結實,這就OK了。”咦,我的糉子怎麼會漏米哪?這使我大惑不解,老師讓我繼續做。

我包的第一個糉子漏米,又是一個三角形的`,我看着第一個糉子,心裏又一個個不願意,我怎麼這麼笨呀!連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一道題,卻不會做。看着眼前的這個小小的糉子,我有點想放棄了。當我在放棄時,我想到了媽媽對我說過的話,她說:“你不能在你不知道這道題是怎麼做時,或是某件事時你都要堅持下去,絕不能向不會的題或事情低頭。我相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加油!我決不向困難低頭,我要戰勝困難。

我不放棄又堅持包第二個糉子,包的根本就不像,我又接着包第三個,第四個……發現越來越不像了,我生氣極了,我轉念又想,我王少航怎能包那麼好,而我卻包的什麼也不是,我要和他比試比試不可,我給自己打滿了氣。

我很想放棄的,媽媽的話再在我的耳邊響起:“遇事一定不要退縮,要去面對困難,人生路上甜苦和喜憂,你一定要把這句話記住,記在心裏,這樣有困難就想想我對你說的話。”我又鼓足了勇氣,又包了一個,呀,我成功了,我終於包的像了,雖然不是特別的像吧,但是已經學會了。就像是一個打了氣的小氣球又重新在天空中飛翔。

真是“吃糉子容易,包糉子難呀!”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18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傳說,這個節日是用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

在去年的端午節裏,我們就全家總動員,在家裏自己包糉子。那天,奶奶一大早就把糯米、蜜棗洗乾淨,然後把糯米用水泡在盆裏備用,據說這樣在蒸的時候糯米比較容易蒸爛,然後又跑到超市上買來新鮮的糉葉,用開水燙一下把底部硬頭給剪掉,準備好綁糉子的棉線,準備開始包糉子了。一家人裏就媽媽和奶奶會包,只見她先把兩個糉葉重疊起來,然後把大頭折成一個漏斗形狀,先用勺子把糯米放在這個漏斗裏,再在上面放上兩顆蜜棗,最後再放上一勺糯米,然後就開始把糉葉折過來把米和棗蓋上,順着糉葉的方向折,直到把糯米和棗嚴嚴實實得包起來,最後再用棉線把包好的糉子給紮起來,這樣防止包好的糉子散開,一個糉子纔算是大功告成了。

看着媽媽靈活的雙手上下翻飛,我羨慕的不得了,自己也忍不住躍躍欲試。可是等到我包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是真難呀,光是學着把糉葉折成小漏斗就學了十分鐘。後來雖然我把糉葉折成了小漏斗,但是我一把糯米放進去,手就掌握不住了,小漏斗就變形了,而且裝好米和棗後,該用糉葉折過來蓋在上面的時候,糯米就會從糉葉的縫隙跑出來,弄的葉子上、地上都是米。最後在媽媽的幫助下好不容易完成一個,可是和媽媽包的糉子一比,我包的糉子就是個四不象,而且還累的滿頭大汗,真是不容易啊。媽媽看着我爲難的樣子,笑着對我說:“先別急着包,你還是先給我打打下手,多看幾次就好學了,熟能生巧呀。”於是我開始當起了小助手,給媽媽遞糉葉、蜜棗,再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準備一會兒上籠。媽媽包的真快,還沒等我再實踐,她就快包完了,我趕緊拿起剩下的糉葉開始練習,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又包了一個糉子,雖然還是個四不象,但我相信以後我再好好練習練習,肯定會包出漂亮的糉子來的。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包好糉子就開始上籠蒸了,我時不時的跑到廚房去看看熟了沒有。奶奶笑着說:“小饞貓,糉子很難蒸,要很長時間才能蒸熟,別跑來跑去的了,等蒸好了我叫你!”過了好長時間,等的我都沒有耐心了,終於等到奶奶叫我吃糉子了,還沒跑到廚房就聞到了糉葉的清香味,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什麼也顧不上說了,趕緊吃吧!

通過那件事使我懂得了,做事不但要注意結果,更要注意過程,因爲只有過程,才能帶給人們一種快樂。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19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在這天,全家人要在一起包糉子,吃糉子,有的還要賽龍舟。聽說,這都是爲了紀念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

當時,屈原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可是國君卻不採納,屈原眼看着自己的國家被他人侵佔,無奈之下,投江自殺,於是便有了賽龍舟,吃糉子,和到江邊撒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早上,我和母親去買了,花生,紅棗,米和糉葉,準備回家包糉子。

回到家,母親把米和糉葉泡在水裏,分別放到兩個大盆子放裏面,又把花生和紅棗分別放在了兩個小碗裏。最後母親找來了粗一點的繩子,剪了許多長長的線,然後對摺在一起。一切準備就緒,包糉子開始了!

母親讓我先看她包一個,然後我再拿一個,跟着她學。首先,母親拿了兩片糉葉,交錯放在一起,然後拿起剪刀,把糉葉一頭剪平,然後握起來,讓它成爲一個圓錐形,哈哈,活像一個小漏斗。媽媽對我說:“像小漏斗的這個地方決定了糉子的大小,一會你包時,不要太大,不然你的手抓不住。”我點了點頭。母親又抓了一大把米放進小漏斗裏,到一定位置時,要往裏面到一點水。然後可以在放米過程中放花生和紅棗。然後把漏斗上面的糉葉往下放,成爲一個“立體三角形”,開始包,最後母親拿了事先準備好的繩子,把它緊緊的困住,“OK了!”母親笑着對我說。我看了看,哇,母親包的真好!我一定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

我按照母親教我的步驟開始包糉子,拿兩個糉葉,交錯放,然後成爲一個小漏斗,開始放米。可是,糉葉在母親手裏就很聽話,一到我這,不是這爛了,就是那爛了,導致漏米,撒了一地。母親說:“你不要使太大勁,輕一點。”我按照母親給我的建議,重新開始。可是糉葉像是跟我鬧脾氣一樣,就是包不好了。我苦惱極了,把糉葉和米往旁邊一扔,不管了,氣呼呼的坐在那裏。母親看了看我,語重心長的對我說:“沒關係的,母親第一次包糉子也是這樣,還沒有你包的好呢!”聽了母親給我的鼓勵,我又振作起來,開始了包糉子。

這一次很成功,到最後纏繩子了,我把糉子放在桌子上,用手緊緊按着它。用很大力氣,把糉子纏了起來。呼,終於好了,看着我包的糉子,它彷彿在朝着我笑呢!

這是我第一次包糉子,很成功。通過這一次包糉子我知道了,以後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能着急,要慢慢的去做,精益求精。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20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節這天,甜糯的糉子,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還有孩子們的歡笑聲,讓整個小城都沉浸在節日的喜慶和歡樂裏。

我們全家都是土生土長的沙縣人,過端午時除了包糉子、喝雄黃酒外,還增添了洗百草浴、吃百草蛋這一習俗。

百草,要外婆家纔有,城市裏是找不齊的。端午這天一大早,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前往外婆家。當城市的喧囂離我遠去時,那芬芳的泥土氣息迎面而來,讓人忍不住深呼吸幾口。

到了外婆家,大家寒暄了幾句,就開始忙端午節的活兒了。

傍晚,外婆帶我和表弟去採百草。小草嫩綠,大艾芬芳,魚腥草隨風起舞,葉下珠向我招手。採了幾種草藥後,外婆告訴我們接下來可以自由採百草了。我歡呼起來,像脫繩的野馬一樣奔跑,像破籠而出的鳥兒一樣自由。我精心挑了幾株看似普通卻長勢喜人的野草,還有一些山地葉和桑葉。我見田裏有幾隻鴨子,想起了“鴨子草”,這名字是我取的,它是一種葉片形狀像鴨子的草。我跑了幾百米,終於採到了這種草。“咦,那是大艾嗎?”我聽見表弟疑惑不解的聲音。“不是,那是地瓜葉。”外婆笑眯眯地說。“可是我已經把它採下來了!”看着表弟一臉的憨笑,我和外婆都忍不住撲哧一聲笑了。

外婆把百草丟入大鍋,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便在屋子裏瀰漫開來。待水沸騰時,外婆把雞蛋放入百草水中煮。百草蛋煮熟後,我迫不及待地把蛋放在桌上敲擊,小心翼翼地剝殼,然後輕捏雞蛋,往嘴邊一送,一口下去,一股混着百草味的蛋香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吃完百草蛋和熱騰騰的糉子,外婆便用煮過的百草水給我洗澡。我像只歡快的小鴨子一樣,一頭扎進糉黑色的百草水裏。百草的芳香讓我歡欣不已,我不禁閉上雙眼,輕輕地往身上潑水,讓身體的每一寸肌膚盡情地享受這清香的禮遇。洗完百草浴後,我聞着從身上散發出的淡淡百草味,覺得渾身輕鬆自在,那種感覺真是好極了!

是夜,到處燈火閃爍,小山村的寧靜與節日的喜慶融在一起,是那樣安詳,那樣迷人。端午是糯香的糉子,端午是帶勁的雄黃酒,端午是中華民族的龍舟,但在我的心中,端午,還是那散發着清香的百草和浸潤過百草水的蛋香。

“端午,端午,過端午。端午,端午,過端午。過呀麼過端午……”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21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傳統的端午佳節,也是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爲此,我選擇了一個特別的慶祝、紀念方式——包糉子。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叫我和他一起包糉子。這不是很好辦嗎?我很快答應下來。

俗話說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媽媽的話音剛落,我就馬上從廚房拿來了一疊青翠欲滴的糉葉,接着,又拿來了一捆糉繩,端出糯米和其他餡料。“開始包糉子啦!”我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歡呼完了後,我擦了擦手掌,瞟了一眼桌上的材料。神氣十足地說:“包糉子的材料你給我聽好了,本帥哥秦師傅要把你們變成一個個大糉子。你們可要聽話哦!不聽話是要吃了你們的哦”

於是,我選了一片糉葉就開始包起來。我先把糉葉底下捲成三角形,上面露出一部分糉葉,捲成了一個“喇叭形”,就開始添米和餡料。我看了看媽媽,媽媽還在糉葉呢!我得意洋洋得想:呵呵,老媽真慢,連我也比不過,真是一頭大蝸牛!正當我沉浸在喜悅中時,媽媽看了看我手中的糉子,說:“你包的方法不對。”這句話給我當頭潑了一頭冷水。我嚇了一跳,不小心用力捏了一下。“譁”,糯米就像飛珠滾玉似的跳了出來,散了滿桌。媽媽滑稽地說:“看來,這位小帥哥秦師傅的手藝不太高超哦!”我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但是還不情願地說:“那我怎麼辦?”“我來給你做個示範!”媽媽爽快地回答。

我瞪大了眼睛。只見爸爸拿起一片糉葉,麻利的卷出了一個三角的形狀,添上米和餡,手輕輕地向對角處卷,再綁上糉繩,一個三角糉就包好了。我也學着爸爸的樣子,折糉葉,加餡料和米,緊米,包好,再加上糉繩。這樣,一個糉子就在我手中誕生了。

我們就按照這樣的方法一個一個地包了起來……把水燒好後,我和媽媽把糉子一個一個小心翼翼地放進鍋裏。在煮糉子時,我的心情就如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不一會兒,我就要去廚房看一下,總擔心糉子掉出米粒煮成一鍋粥。站在鍋旁,目不轉睛地看着那在鍋中上下襬動的糉子,好像在說:“主人,主人,不要擔心,我會保護好自己的。”一個小時終於到了,糉子煮好了。

我吃着這些香噴噴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不禁有些感慨,我們包的糉子,雖然沒有超市裏的好看、味道好,可這是自己親手做的,不僅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愛國詩人的深切敬意,還體會到了包糉子的快樂!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22

8月20日,我們全家會南安石井鎮的老家,參加爺爺奶奶他們包糉子的習俗活動,那天,陽光普照,我跟媽媽先到超市大采購,媽媽說不能空手回孃家,所以我們把超市的小推車堆得滿滿的,而且老家還有表哥表姐們,總有有十多人,都要給他們準備些零食,也不能太寒酸,買完了東西,已經快11點了,我們趕快開車到爸爸公司接大表哥,一起回老家。

車子一路順暢,過了翔安隧道,拐到往大澄島的路上,筆直的道路,延伸到很遠的盡頭,兩旁種着整齊的樹,像衛兵一樣的列隊在路旁歡迎我們,偶爾被聲驚奇的驚奇的島羣,嚇得從這棵樹飛到另一棵樹,我興奮的叫爸爸多按喇叭,嚇嚇它們。

靠近中午的陽光,狠狠的從車窗往車裏從車窗往車裏穿透,我被迫從副駕駛逃到後坐上,過了蓮荷這個地方,大家都睜着大眼睛,原來又到了有名的“撞車爆點”,原來這裏有很大的急轉彎,當車子筆直的大路衝過來時,速度都很快,而這個路的中間雖有“分隔綠化島”,但因爲種植的花木比較高,根本看不到藏在樹後的急轉彎,導致車子一下子就直直衝進房子了,所以我們這次看到一部油罐車衝進去,車屁股露在外面,車頭完全都扁掉,可見衝擊力多大。上次是貨櫃車,半夜衝進去,放在那裏好幾個月都沒拖走。

我們終於回到老家,遠遠地看着爺爺親自下廚,看來今天又有好東西吃啦!不是骨肉相連,就是川香雞柳,這兩樣是我的最愛,每次回老家,一定會有這兩道菜。一進門,我迫不及待直奔飯桌,果然看到這兩樣令人食指大動的佳品,我一手一個,都來不及決定先吃啥?媽媽大叫“別急!”先洗手,要幫忙做事!於是我跑到奶奶那裏看她包糉子,只見奶奶把繩子一大串掛在門把上,想不到門把也能包糉子,還有大舅媽,表哥表姐們,都圍在一起,大家七手八腳地幫忙包糉子。

我的動作還不會很快,但大家都談大家包的不錯,我也很高興,終於糉子下鍋了,我們先享用滿桌的大菜,一邊等今天的主角一糉子出現。當我打開第一個時,抹鼻的香味,瀰漫着整個大廳,我急忙向碗裏倒入味道超棒的甜辣醬,然後張開大嘴,對準目標咬了下去。哇!那種滋味真是人間美味,又有米口感,還有包大蔥和蝦米的想起,包在中間的乳蛋和肥肉,一入口的感覺令人難忘。

今天回老家很開心,學會了包糉子,雖然技巧不佳,但卻是自己動手的產品,感覺他別親切。今天真是好玩的一天。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23

夏日微醺,糉香遠飄。又到端午節啦!

廚房裏一片繁榮:有淘洗過的白米,未漂洗的糉葉,半熟的肉塊,飽滿的黃豆……

我看着面前的材料,忍不住心癢癢,想做糉子。想起去年的做糉“慘案”,我決定要在今年證明一下自己,讓他們開開眼!

有句話叫做“心動不如行動”,向外婆報備一聲後,就開始準備擼起袖子加油幹!

首先,要把未漂洗的糉葉拿去洗洗。看着手中的糉葉,我不禁懷疑,這是我以前用過的糉葉嗎?假的吧。爲了安全起見,我特地去詢問了一番,確認後纔開始洗糉葉。

洗糉葉的美妙是普通人感受不到的。看着水在葉子上舞蹈,聽着耳畔刷子的刷刷聲,就像一場別有韻味的演出。經過五遍刷洗,糉葉終於展現出它原本的面貌。撐了撐已經痠麻了的腰,要再看看綠油油的糉葉,心裏沒自豪感是假的。不過除了好糉葉外,還有一些被我洗壞了的糉葉。啊,待會兒外婆又要嘮叨了,唉!

接下來是在葉子上添加米、肉等材料,這是第一個重要的環節。

面對如此環節,我毫不猶豫的拿出手機百度一下,點開做糉子的視頻,小心翼翼地按着步驟開幹啦!

先把葉子的根剪掉,接着把3片~4片糉葉稍微合在一起,然後加入兩勺白米,再加入一、兩塊肉,肉上鋪一層黃豆,黃豆上再蓋一層百米,一切都是如此的簡單,就如同在葉子上蓋上一層又一層的被子般。可是在我這兒一切都“衆生平等”——一樣的難,做不好。要不是加錯材料,就是材料順序錯;要不是手沒拿穩糉葉,使糉葉連同裏面的米,肉、黃豆一起掉在地上;或者就是手不小心多加料,使材料不集中……啊,好難啊!不過我不畏懼困難,排除萬難地做出了一個層次分明的半糉子!說是半糉子其實是葉子還沒有包起來。

真令自己感動,我竟然做出來啦!

最後一步是包糉子,這是個重要環節。嗯,這一步要去找外婆的幫忙。看外婆包糉子似乎還可以吧,不過可憐的我還是問題百出,例如弄壞葉子,弄斷繩子,葉子包不上,繩子扎不緊等。

看着外婆嫌棄的眼神,我心中不由地涌上一陣無名火。把外婆趕走後,我打算自己來研究。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做好了一個糉子。

懷着激動的心情看着糉子下鍋,再被撈出,放上餐桌。我迫不及待的打開糉子吃下這神聖的第一口。雖然外表有點醜,但這比別的糉子好吃許多倍!也許是自己做的吧,內心超級開心!

不過開心完就要迎來一頓說教了,因爲食材被浪費的太多了,唉。但我終於做出了我的糉子,儘管被罵,內心還是很滿足的!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24

“端午佳節快來到,家家戶戶糉香飄。”

姥姥說,xx月xx日就是端午節了,趁着週日有空兒,特意買來糉葉、江米和紅棗,準備包糉子,還問我加不加入勞動隊伍。這還用說,這麼有意義的事情怎麼能少得了我呢?

我們把江米、糉葉、紅棗洗乾淨,用三個盆盛好放在客廳的茶几上,表弟負責裁剪用來纏糉子的白線繩,我和姥姥、媽媽負責包糉子,分工明確,開始投入“戰鬥”。

“鑫鑫,我一步一步慢慢包,你仔細看着,跟着我一塊兒。”媽媽對我說,“第一步,先拿一片糉葉,大頭朝下平放在左手心,接着用右手捏住糉葉邊,向裏翻轉捲成冰激凌蛋筒的形狀;第二步,先放點江米壓底兒,再放進兩個棗,喜歡吃也可以多放點,再用江米將棗蓋住。第三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糉子好看與否都在這一步了。左手握糉子成槍狀,將糉子捏扁,你看,左手心裏有一個角,虎口處有一個角,大拇指尖和食指尖又捏出兩個角,一共四個角對吧?好,現在看要變戲法了,右手平握住糉葉的上緣,往下壓蓋住填滿的江米,多餘的糉葉窩在側面,你看,一個漂亮的四角糉子變出來了。最後用線繩纏上二三圈,系成活釦,大功告成。”媽媽邊說邊得意地舉起包好的糉子,而我卻無論如何也做不好最後一步,媽媽讓我自己在實踐中琢磨,接着就只管自己包,不管我了。

剛開始,我總包不成,心想:沒事,還有那麼多米和棗呢。慢慢來吧,總會成功的。可是,幸運女神卻不眷顧我,那糉葉就好像一個不聽話的小孩子,糉葉蓋不好,不是露餡了,就是用勁兒太大,將糉葉弄爛了。看着一個個漂亮的糉子從媽媽和姥姥靈巧的手裏飛出落在盆裏,我就恨自己的手指不中用、不配合,關鍵的時候掉鏈子,米都快包完了,我還沒包好一個,這怎麼辦?我越看越急,越急越包不成,“金豆”啪嗒啪嗒往下掉。

媽媽看見了,就說:“別急,剩下的留給你慢慢包,第一次學包糉子,肯定會有難度的,急也沒用,關鍵是要找竅門。不讓露餡,在捲成筒時把葉子邊壓進去一點就可以了;蓋蓋時,關鍵要靈活使用左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經過媽媽再次示範和細心指導,我的第一個糉子終於包好了,儘管它扁扁的不那麼好看,但它畢竟是我一生中自己包的第一個糉子啊!

原以爲彈鋼琴挺難的,還羨慕姥姥不用上學、不用彈鋼琴,現在看來,做什麼事情都不容易,都得用心琢磨、反覆練習才能成功啊!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25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來臨,今天在我們保利華都小區舉行了包糉子比賽。端午節前夕,爲了弘揚民族精神,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比賽在保利華都的十二生肖廣場門前舉行。懷着不同的目地,我和外公一同來到了比賽現場。

我外公是個包糉子的行家,他打算來參加比賽獲得免費旅遊的獎勵。我覺得這樣的比賽很有趣,就來給我外公當幫手。像我一樣來當幫手的人很少,幾乎都是大人。十二生肖廣場都擠滿了人,有老人,年輕人,小孩。報名參賽的人也很多,每六個人一組,外公被分在第二組。賽場中的一張條形桌子上面,分左右擺放着六盆洗淨的糯米,六疊糉葉和六束扎繩。

比賽的規則和要求都很簡單,兩人一組同時開始,在三分鐘時間內包好糉子數量多一方獲勝,如果完成的數量一樣多,則以先完成最後一個的一方獲勝。第一場出場比賽的六個大人,他們的手腳都很麻利,用糉葉造型,用勺子填料,用繩子捆紮起來,有條不絮。時間只過了一分鐘,在左邊那位奶奶已經包好了兩個糉子,右邊的那位爺爺稍微落後了一點點。高個子的大媽只見自己落了後,她不甘示弱,立即加快了速度,迎頭追趕。最後,那位爺爺共包了七個,高個子大媽包了六個。

第二組比賽,外公終於可以上場,比賽開始,不一會時間外公就包了個糉子,已經是第二個了,外公拿了兩片糉葉捲成了一個喇叭形狀後,左手拿着卷好的糉葉,右手放了兩勺米,然後一包小糉子就出來了。外公又趕緊把繩子的一頭用牙齒咬住,另一頭圍着糉子繞了兩圈,一用力,繩子就斷了。外公開始有點手忙腳亂了,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包糉子的高手。我站在一邊不僅幫忙,還要加油,他很快調整了過來。第二輪比賽結束了,外公本來可以包八個糉子的,可是最後幾秒鐘,線沒有捆好,只有七個糉子。

最後的評分開始了,工作人員把包好了的糉子給煮了,想讓大家也嚐嚐誰做的最好吃,吃到外公包的糉子,好香啊!

儘管外公沒能獲得第一名,但是友誼第一,比賽第二。賽場裏裏外外,前前後後,選手們個個拿出自己最真實的本領。

比賽很快結束了,我們久久不願離去,還在回味着這次比賽過程呢。這次活動不但讓我們收穫到了快樂,又讓我看到鄰居們才華外,加深街坊之間的感情,而且還讓我們感受到端午節的習俗,真是一舉多得啊!

第一次包糉子作文 篇26

我們這裏有個風俗,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據說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我長這麼大,從沒包過糉子,這怎麼行呢!我不能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嘛,我纏住奶奶,非讓她教我包糉子不可,奶奶搖搖頭說:“份子,學麼子包糉子喲:”不過,還是勉強答應了。我寸步不離地跟着奶奶,成了名副其實的跟屁蟲,這我認了。原來奶奶在端午節前一天晚上就忙開了。她找出糯米,淘淨,泡在一個小缸裏多又找出各色芸豆,也泡在一個小缸裏。第二天清晨,奶奶早早起來,到村子不遠的葦塘裏採了一筐鮮葦葉。回到家,奶奶又洗了一盆紅棗,把泡米和豆的缸搬到跟前。

奶奶坐在蒲團上,讓我看她怎樣包。奶奶從位置取出三片葦葉,第一片平攤開,第二片的一邊仄在第一片土,第三片的一邊又壓在第二片上,三片的邊,成了一條寬帶。再把一個邊的兩個角向上一折緊緊壓在一起,成了一個口大底尖的鬥。在這個鬥裏裝上泡好的糯米、芸豆,放上兩個棗,再把大口的高邊的兩個角折下來,緊緊蓋住大口。最後用馬蓮草捆住包好的糉子。就這樣,一個漂亮的糉子誕生了。看奶奶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糉子,我心想,噢,敢情這糉子包起來並不難呀!我一包就會馬到成功的。我模仿着奶奶的動作,神出三片葦葉,擺來擺去,這三片葦葉成心跟我搗蛋,不是偏了,就是斜了,唉,總算把它們拼成一個寬帶了。我揪住攀邊的兩角向上一折,壓倒是壓在一起了,可底下有個漏洞,成了漏斗了,那怎麼裝米、豆、棗呢?折來折去,好不容易纔把那個漏洞堵住了。

我看奶奶裝的米、豆、棗才裝了半鬥,心想,這老太太也太摳門兒了,就不會多裝點!我就裝得滿滿的。這下可糟了,我怎麼也包不嚴了,只好又把米、豆、棗倒去一大半,好容易才把一個糉子包成了。再一看,奶奶包的糉子有棱有角,顯得飽滿,簡直就是工藝品。我包的呢,沒棱沒角,癟癟的,沒一點精神,八輩子沒吃飯的模樣。啊,怪不得人們常說看似容易做似難呢!原來這包糉子也這麼費勁呀!奶奶看我滿臉的汗,幫我擦擦汗,心疼地說:“份子,看你累的,讓奶奶一人包吧”我斬釘截鐵地說:“奶奶,我一定要學會包糉子!學不會就不當您的孫子啦”奶奶一聽,慈祥地笑開了皺紋。

把着我的手,一步一步地教我。可也怪,奶奶這麼一教,那些葦葉、米、豆、棗全都聽我的調遣了。不過,我包的糉子和奶奶包的放在一起,怕還不能及格吧!這裏瀰漫着糯米、芸豆、紅棗的甜香,還混合着葦葉的清香。我看着騰騰的熱氣,專挑那些個小和漏米的糉子,因爲那是我的作品呀!我吃着自己包的糉子,覺得格外香,格外甜,別有風味,不是吹,比奶奶包的還好吃呢!把我包的糉子獻給屈原,他也會十分高興吧?

標籤:多篇 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