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多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多篇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

每逢過年,家家都會做上幾道本地的年俗小吃來解饞,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送竈粑粑”。

“送竈粑粑”原是祭祀竈神的,爲保佑新的一年糧食豐收,一家平安。隨着人們精神文明的進步,大家已不再相信有神的存,“送竈粑粑”也就變成了一道特色年俗小吃,不再作爲祭祀的供品。

我奶奶做的“送竈粑粑”猶爲講究,先是將事先洗淨的黃芯菜和豆乾切成碎末,與肉泥和各種調味料一起蒸熟後拿出,晾涼做成餡,放一旁備用;然後把燦米與糯米按7:3的比例混合,洗淨後晾乾,磨成米粉;再把米粉加熱水和製成麪糰,分劑後,把麪糰攤開,將準備好的餡放入中間包起來,一個“送竈粑粑”就做成了。將“送竈粑粑”放入鍋內小火煎熟,貼鍋的一面色澤金黃,脆而不焦,酥香味美;不貼鍋的一面光滑油潤,軟而不黏。

我奶奶做的“送竈粑粑”的味道獨具一格,黃芯菜、豆乾與肉的搭配使其沒有了肉的油膩,而肉中又包含了豆乾的豆香和黃芯菜的清爽,輕輕咬一口,脣齒留香,回味無窮。

“送竈粑粑”是我奶奶拿手的年俗小吃,也是我的最愛。我每年回老家不僅是爲了見奶奶一面,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爲了舌尖上的年味——“送竈粑粑”。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2

大年七年級慶春節,家家戶戶慶團圓。那紅紅火火、喜氣洋洋的新年氣息,在春節的鐘聲中越來越濃,到處都洋溢着春節的熱鬧氣氛。

當一道道熱氣騰騰的飯菜一盆接一盆陸續端上桌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年的那祥和溫暖的氛圍。濃郁的香氣鑽進了鼻子,滲透到了全身,令我感受到的不僅是那股飯香,更是親人團圓的那種難以言表的親切溫暖。

菜都上齊了,各種美味應有盡有!醬汁鮑魚、火鍋、烤乳鴿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有說有笑,好不祥和!終於開飯了,按我們家的習俗:好吃的要先讓長輩吃。等長輩們吃完以後,我便像一隻飢餓的大灰狼,向那些美味撲上去。我夾了一隻醬汁鮑魚,一咬下去,那柔軟鮮嫩的鮑魚在嘴中翻騰着,那甜甜的香味在空氣中瀰漫開來,而那美味的醬汁在我的身體裏流淌,使我全身都溫暖了。

接着,我盯上了下一個“獵物”烤乳鴿,可惜只剩下最後一條腿了,而且還同時被兩條狼盯上了,我看弟弟那副垂涎欲滴的樣子,我讓給了他。所謂孔融讓梨,尊老愛幼,看着弟弟心滿意足的模樣,我心裏也樂開了花。

吃完主菜以後,媽媽又上了一盤吃了會學學業有成、步步高昇的年糕!香噴噴、熱乎乎,饞得我直流口水。白嫩柔軟、香甜可口的年糕甜蜜了我的心。此時,天空上恰巧有五彩繽紛的煙花騰空而上,爺爺看了便感嘆道:“中華民族正在騰飛啊!”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接着,全家人舉杯同慶,新的一年即將到來,窗外“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似乎也預示着這將是個好年份。

舌尖上的年味,洋溢着一家人團圓的幸福,不捨的年味,不忘的溫暖,這股團團樂樂的暖流在我心中歡樂地流淌!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不知不覺中,新年鐘聲敲響,狗年來臨。回顧春節,年味蘊藏在其中

每到大年三十,爸爸都會炸一些肉丸子來爲年夜飯做準備。他先把一大塊肉放在砧板上,切細後不停地剁,肉片也隨着“咚咚”聲變成了肉泥。爸爸要我準備6個鴨蛋、6小包餅乾、2匙麪粉,我一邊攪拌着鴨蛋,一邊不解地問爸爸:“往年不都是用雞蛋嗎,今年怎麼改成了鴨蛋?”他笑着說:“這是鄉下來的土鴨蛋,比雞蛋粘稠,營養更好,炸出的肉丸更鬆軟漂亮。”我恍然大悟。

爸爸把餅乾切成碎末,放入攪拌好的鴨蛋中,再加入麪粉、少量水和鹽等調料拌勻,最後放入肉泥再快速攪拌,肉泥表皮塗上了一層均勻的黃色,肉蛋交融變得濃稠、飄香,讓人不禁想象炸出後的美味。

爸爸打燃竈火,向鍋中倒入大量的油,等到油逐漸升溫,接二連三地冒出小泡泡,發出“吱吱”聲響,就可以開始炸肉丸了。他用左手從大碗中抓起肉糊,用力握拳,擠出一個小球,用勺子一刮,輕輕放到油鍋裏。一個個肉丸匯聚一堂,蹦蹦跳跳地跳起了舞。不一會兒,等肉丸外表金黃,便用筷子夾出,這樣,肉丸就做好了。廚房裏香氣四溢,我迫不及待地嚐了一粒,外酥內嫩,美味極了。

爸爸將幾顆肉丸放在燉好的雜燴湯中,給平凡的湯畫上點晴之筆。不一會兒,年夜飯也完成了。豐富的菜餚,繽紛的色彩,令人賞心悅目,垂涎三尺。全家人圍坐在桌前,一邊吃飯,一邊讚賞爸爸的廚藝,特別是肉丸子,獨具特色。飯後,我們坐在電視機前,看着春晚,嗑着瓜子,一邊談論着今年的節目,一邊分享着搶紅包的戰果,房間裏洋溢着溫馨、祥和的氣氛。

年味如油,在愛中升溫;年味如肉丸,在愛中燦爛。有人說,過年不像從前那樣熱鬧、有人情味了。但我不這樣認爲,年味只是隨着時代變遷而變化。從短信、電話祝福變成了QQ、微信祝福,從送紙質紅包變成了搶微信紅包,方式變了,但情意不變,過年最重要的還是家人團聚、享受親情啊!

電視裏,主持人齊喊着“3,2,1,過年好!”霎時間,五彩繽紛的煙火在窗外接連綻放。爆竹聲中,年的味道深深地藏進我的每瓣味蕾裏。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4

年,即春節,是中華民族一年中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從頭年的臘月到第二年的正月,人們在琳琅滿目的年貨裏,在紅紅火火的春聯裏,在辭舊迎新的鞭炮裏,在走親訪友的祝福裏,盡情享受親人團聚帶來的愉悅,憧憬幸福美滿的生活。“民以食爲天。”盛大而隆重的年,更像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齊全的山珍海味大聚會,爲我們展示出一個色、香、味俱佳的舌尖上的年。

臘月,是年的“門檻”。在農村,人們開始殺豬宰羊,熏製臘肉,打米磨面,拉開了採辦年貨的序幕。城裏的超市,無疑是年貨的中轉站、聚焦點。如今市場繁榮,交通便利,天南海北的特產,都能夠通過流通,來到我們山城,走進我們的餐桌。殺豬宰羊後的鄉民,陸續將豬肉、羊肉,以及餵養的山雞,採收的核桃、板栗、木耳、香菇等土特產運到城鎮,擺上街頭。這些都是農家自種自養的,是綠色生態產品,很受城市居民的歡迎。那些鄉民早上帶着山貨出門,晚上帶着在城裏超市採購的糖果、瓜子、水果、美酒、飲料、對聯、年畫回家。美食的香味隨着喜慶的風兒在大街小巷飄蕩,在山路上來回縈繞。

在外工作的親人們帶着各種美食、美味,或坐飛機,或乘輪船,再轉火車、坐汽車,回到老家過年。在回家過年的“大軍”中,小姨帶着表弟也從海南迴來了。他們大大的行李箱中,裝着海南那邊產的海魚,散發着獨特的氣味,令人垂涎欲滴。還有椰子奶、椰子糖、菠蘿蜜乾等零食,隔一會兒,我就會忍不住要嘗一點兒。他們還帶回了一個三十多斤的新鮮菠蘿蜜。橢圓形的果實外表長着一排排黃色的肉刺,看起來很嚇人,摸起來卻不是很扎人。切開後,金黃色的果肉甘甜可口,別有一番味道。

說起舌尖上的年味,肉糕是媽媽的“絕活”。她首先從街上買回新鮮豬肉,洗淨後切成末,加上荸薺碎末,拌好佐料,將肉餡壓成一張大餅的樣子,然後放到蒸鍋的蒸格上進行蒸制。等肉糕八分熟時,將調製好的蛋液抹在肉糕表面。因爲在肉糕上面抹有一層雞蛋液,媽媽又習慣把這肉糕稱作“雞蛋糕”。不一會兒,濃濃的香氣就散發出來,瀰漫了整個屋子。我們忍不住饞,迫不及待地掐下一塊,嚐了起來。哇!軟中帶脆,味道和口感真是好極了!

除夕那天的年夜飯,是每家每戶美食美味的大展臺。主廚的人在廚房裏煎、炒、烹、炸,一陣陣撲鼻的香味,讓聞到的人口水直咽。一盤又一盤的美味端上了餐桌,家人們歡聚在一起,大人們舉起酒杯,說着喜慶的話,相互祝福。我們小孩子也倒了飲料,一邊學着大人的樣子碰杯,一邊挑選着自己喜歡的菜餚,大快朵頤。豐盛的年夜飯中,讓我情有獨衷的還是臘腸。每年過年之前,媽媽都會在將準備好的肉末加以佐料,請人灌上腸衣,而後帶回鄉下薰幹。雖然其製作過程看似簡單,可味道卻不一般,將一片臘腸放入口中細細品嚐,醇厚濃郁,回味綿長,越嚼越香,令人深深沉醉。

舌尖上的年味,讓我品味到親人團聚的幸福,讓我品味到長輩關愛的真情,更讓我在品嚐美味中憧憬美好的未來!我祝願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5

我們肯定都過了一個開開心心的年吧。今年春節,我吃了很多好吃的食物,比如說:糖醋鯉魚,魚餅,燻雞,醬油肉,臘肉但是,我喜歡的還是那色澤紅潤,鮮美的鴨舌!

我相信很多人都吃過鴨舌,也認識它吧,吃年夜飯的時候,我也吃了很多鴨舌,這些鴨舌一條就等於一隻鴨子的命,聽起來雖然感覺有點殘忍,但是它至少也爲我們做出了一些貢獻,所以它也不算白死。看見眼前這盤擺放整整齊齊的鴨舌,我忍不住流出一滴滴口水,緊接着我就夾了一條放在自己的碗裏,然後把它蘸了蘸醬油醋,隨後,我就張大嘴巴,慢慢地吃,鴨舌的肉有一點點油,非常潤滑,鮮美多汁,使人吃的如癡如醉,就好像是在做夢一樣。我吃好了,開始吃飯後水果,而我吃的水果是,果脯。

果脯可以說是水果乾,它是由桃子、紅棗,或其他水果做出來的零食,做果脯的方法是這樣子,把水果去核,把水果的皮削掉,然後把它切成一塊一塊,和蜂蜜等調味料浸泡,攪拌均勻後就可以了,之後再把它曬乾,果脯就製作完成了。吃上一口又酸又甜的果脯,含在嘴裏就像是在吃糖,讓我難以忘記,飯後吃上果脯,就可以用“完美”這兩個在來形容,真是太開心了!

春節裏,不管到哪裏都是離不開吃的。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6

有人說:“年的味道就是美食的味道。”這話一直被我奉爲真理。孩子們過年期待的莫過於三件事:假期、壓歲錢和美食。對於我這個吃貨來說,年的味道永遠是在舌尖綻放。

每當開始倒計時大年七年級時,老一輩們親手製作的湯圓就已經甜在我的心裏。看到包着烏黑髮亮的芝麻餡的生湯圓丟進冒着嫋嫋白煙的鍋裏時,一股暢快之意涌上心頭。撈上來時,襯着水澤的湯圓猶如白玉般晶瑩剔透。舀起一粒湯圓,輕輕一咬,餡就流了出來。它在我的嘴裏流淌,瞬間感到滿嘴的香甜。

大年七年級的主餐,登場的“主角”一定是海鮮。爲了能讓我們大快朵頤,外婆燒的一般都是新鮮的大魚大蝦。因此,每當看到竈爐上跳動的火苗,心就不由得激動起來。家裏做的海鮮大多都會放些辣椒,上菜時我總會埋頭“苦”吃,雖然辣得滿頭冒汗,滿嘴冒煙,但還不捨得停下來,吃得褲子鬆了又緊,緊了又鬆,直到吃到扶牆爲止,纔開始狂喝開水,來澆滅嘴裏的“火焰”。這“一戰”讓我味蕾爽到極致,猶如在火焰上跳了一支優美的華爾滋。

七年級的美食不光“主角”驚豔出色,“配角”也毫不示弱。外婆燒製的蜜棗湯,總能讓我從嘴甜到腳跟。除棗肉外,它的湯汁在冰藏過後也可以當餐桌的飲料來享用,甜而爽口。因爲這蜜棗湯都是一大鍋一大鍋煮的,所以它自然成爲過年最貨源充足的飲料。

要說過年主食,少不了的就是我最愛的炒年糕。因爲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所以它也是來年美好的代名詞。那糯糯的年糕,再加上一些筍絲、肉絲、小青菜等配料,味道簡直令人無法抗拒。當我把年糕放在桌前,一股香氣撲鼻而來,讓我本已興奮的味蕾又更加騷動不安,不得不嚥下好幾口口水。放一片在口中,外焦內嫩,簡直就是人間美味,可以說炒年糕喚醒了新一年的胃。

也許是美食的影響,我彷彿忘記了耳邊從未間斷過的新年鞭炮、門口新貼的對聯、身上穿着的新大衣、枕底排不過的壓歲錢,還有一個又長大一歲的自己。

的確,在我們這些孩子的心中,年味就是美味,它是那樣令人嚮往、垂涎和久久回味……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7

或許是因爲第一次在外地過年吧!別樣的年味,讓我感動、憧憬、期待。這裏沒有了往年家裏的那麼多忙碌。家鄉過年最注重吃,從臘月二十鎮上的年集開始後,就要開始忙碌準備食材。到過年家家都要準備帶有地方色彩的“臊子、肘花、帶魚塊、麻辣雞塊等”多種美食。小時候最期待的是過年,簡單原因——吃好吃的、掙壓歲錢。這樣的節奏伴隨着我長大。

“媽,今年你就隨便準備點,不讓自己太勞累了。去年就因爲太累感冒都住了好幾天醫院。”“沒事,就累那麼兩三天,再說過年不就是個吃啊!只有吃好了大家開開心心的纔有年味呀!就是你今年回不來,吃不上最愛吃的臊子面了,你在那邊要吃好,睡好…”。聽着母親慈祥的關心話語,我的心暖暖的。我知道母親特別累,因爲家裏的親戚特別多,每年都需要準備大量的美食。春節前的那幾天,是母親最忙碌的時候。這些年因爲油煙吸的太多使她容易感冒,身體越來越不好,但是固執的母親從來不聽我的勸解,每年總是這樣的忙碌着,爲過年準備着大量的美食。每當看着大家高興的吃着餃子、臊子面,小孩子歡樂的領着壓歲錢時。我覺得或許就是因爲母親的忙碌,家的年味,在母親的臊子面中得到了挽留,在母親可口的飯菜下被昇華。

如今家的年味在工作與距離中慢慢消散,入口的餃子失去了專屬於母親的那種味道,但是也具有了別樣的滋味。遠離家的我們給予了餃子思念的味道、祝福的味道、責任與義務的味道。別樣的滋味讓我們擁有了別樣的年味,我們因爲品味它,我們才懂得了、成長了好多好多。

年味,或許就是我們一年的工作累了、困了,回到家或在聚在一起去尋找最初的心靈的港灣,去停靠那裏,在哪裏吃、喝、玩對自己壓抑內心的一種釋放,去尋找最原始能給我們帶來快樂的東西,從其中去品味珍惜。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8

忙忙碌碌又是一年,倏地心頭涌起一股溫暖的感動,突然想起過年這個老話題,我的記憶裏佔據了多少分量。大人盼插田,小孩盼過年。原本只是家長們的一句調侃,卻也是個大實話。不過,和現的孩子相比,除了玩得更加自由,便是從此有了打牙祭的盼頭。

不必是名貴的吃食,那些家家戶戶必備的手工製作各色乾糧足以擔當。進入臘月,圍繞過年的準備便開始了。不知從哪一年開始,母親學會了熬糖,不再需要請鄰居幫忙便能完成。一家人圍着一口大鍋樂呵呵地涎着臉,盼着鍋裏翻起的浪花快點凝結成糖飴,也好先入口爲快,早些感受到逼近的年味。

母親用大大的鍋鏟撈起濃厚的糖飴,看那流動的線條,確定竈膛裏該留什麼樣的火候。差不多了,母親退下鍋臺,由父親頂了上去,盛出部分糖飴,直接往鍋裏倒入早就炒好的胖嘟嘟白花花的泡米。

這是熬糖和切米糖同時進行。以前母親不會熬糖時,有時是用買來的白糖塊作爲粘合劑。自己熬糖可能要費些柴禾和功夫,但這些鄉下人眼裏算不上成本,卻能省下點錢。而對我這樣的孩子來說,最大的收穫便是從頭至尾親眼見證不起眼的麥芽和大米怎麼變成了令人垂涎的白糖。當然,最後會每個人輪流品嚐一下鍋裏盛出的糖飴,那濃烈的甜味以從未有過的衝擊力直達心底,感覺到全身都享受着那一刻的快意。

除了熬糖切糖,準備其他的炒貨吃食也是等同視之的隆重和熱鬧。炒泡米的時候,一定會一同炒些玉米、蠶豆、花生、山芋角等乾糧。這些吃食,花生數量較少,算得上過年吃食中的上品,一般不給小孩子任意搬弄,而只有客人來時才端出來,這時倒可以趁機吃到一些。

鄉下人沒什麼營養保健方面的講究,過年裏對孩子吃零食基本不加干涉,從除夕之夜起,那些準備已久的零食正式對孩子們開放。有了這些精靈般的東西,孩子的小嘴總是沒得閒着,早晨出去便不見了蹤影,家人也不急着喊回來,反正口袋裏裝得滿滿的出去,定不會餓着。時常暮色裏趕回家,才發覺中間少了一餐,卻奇怪怎麼不覺得餓呢?這是年飽。母親笑着說道。本來是想趁過年多吃些魚啊肉的,卻不知不覺中被這些粗糙的零食佔據了胃的大部分,總有心不甘情不願的一絲悔意。可出門前總還是不忘帶上一些,那可是一年裏只這個時候纔有的。

白花花的米糖,幹翹翹的玉米,黃澄澄的山芋角,放進嘴裏得先用力嚼,過足了嚼頭這股癮,甘味纔開始似泉水一樣滲透開來。土得掉渣的山芋貌不驚人,卻總是鄉下人不忍捨棄的老朋友,不只是加工成山芋角吃得有味,聽父輩們常說,當年就是因爲它,才使無數的鄉民得以度過食不果腹的年代。

這些硬邦邦的吃食,大人們似乎並不意。跟着他們到村裏串門,常有主人端出一碗香甜的米酒讓人品嚐。這是父親的最愛,手工製作這種米酒也是父親的拿手活兒。雖然也很喜歡那股濃烈的酒香,可總是吃不到幾口就覺得膩味。

年關臨近,從家人的問候裏漸漸察覺到淡淡的年味。對於已屆中年的我來說,年味就似一支接力棒傳給了孩子。現的孩子不再追求過年吃點什麼,那些或許早已經麻木了舌尖上的味蕾,但我的心裏,永遠還流淌着以吃爲代表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9

小時候,外婆總是過年前說一句話:小孩子望過年,大人們望種田。對於我來說,兒時的春節都是一些縈繞舌尖的記憶。年,對孩子來說,無疑是美味的。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我們的小嘴就不曾閒過。“二十三,祭竈官”。這天,用米粉做的送竈粑粑,香氣會驅走整個冬日的寒意。

“二十五,磨豆腐”。這天不但可以喝到香甜可口的'豆漿,母親還會抽空煮豆漿時撈幾張豆腐皮出來,晚飯時和小蔥芝麻一拌,最下飯不過了。

再後來的這兩天,好吃的會更多。首先,外公會去殺年豬的人家割肉,遇到親戚家殺豬,我還可以跟着蹭頓“殺豬飯”吃,這樣的宴席,主人家是不會吝惜豬肉的,上桌的菜都是大盤大碗,極其解饞。如果沒有吃過癮也沒關係,母親正家裏殺雞呢!每當此時,母親會將雞雜用大醬炒了再和泡好的黃豆一起煨制,雞雜黃豆甭提有多香!

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都會飄出炸圓子的香味。往日到處玩鬧的孩子,這天都一下不見了蹤影,他們都自家的鍋臺旁圍着呢,第一鍋圓子都要炸得透透的,鍋臺旁的小饞貓都等着吃呢!這天,外婆怕我油炸的東西吃多了傷了脾胃,會鍋塘裏事先放兩個紅薯,就着柴火烤熟,這樣的烤紅薯最解油膩。

炸圓子的香味還嘴角邊縈繞時,轉眼就到了年三十。除夕夜的年飯,吃的那就更多了。當然,這桌年夜飯,也有不給動筷子的,那時的條件不是很好,有些食材只有過年時纔會準備,似“年魚”和“鴨胗”。這些菜燒好後,平時是不端出來的。即使年夜飯時,它們的出場也只是爲了做做樣子。外婆說,這樣的菜是拿來招呼客人的。記得那年,母親帶我和弟弟去親戚家拜年,吃飯時,六歲的弟弟看着眼前的鹹鴨胗口水直流,最後實忍不住了,伸筷子夾了幾次,回家的路上,母親狠狠的批評了弟弟。後來,長大了才知道其中緣由。

大年七年級,孩子們都有一個固定的節目——拜年。我們會早早起牀,穿上新衣服,挨家挨戶的拜年。拜年會得到一些好吃的,幾顆糖、一把瓜子都會讓我們心滿意足。一上午跑下來,我們總是會嫌衣服口袋小。於是正月裏,我們會有吃不完的零食,那些好看的糖紙都會被夾書本里珍藏着。

元宵節那香糯的湯圓下了肚後,年味就慢慢淡了起來。外婆會笑着對我們說:“小舌頭也要休息咯!”以後的日子裏,我們會經常咂摸着小嘴,回味那舌尖上縈繞的濃濃年味。每每想起,依然香甜依舊。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0

我看來,年味是凝結舌尖上的,一年又一年,我們就這樣的年味中,慢慢長大了。

“進了臘月門,就是過年”老話雖是這麼說,但現,過年的熱鬧喧騰,似乎是從小年開始的。小年這個春節的盛大開始中,餃子第一次揭開了她的面紗。

餃子永遠是過年餐桌上最重要的角色。餃子寓意着更歲交子,無論這一年過得怎樣,春節的餃子永遠是一家人的年終盛宴。“舒服不過躺着,好吃不過餃子。”餃子美味,餃子餡更是變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厭。

我的老家,餃子餡總是經典的韭菜豬肉餡。韭菜是新下的,鮮嫩多汁,剛買來摘來的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圍坐一起,地上鋪着幾張報紙,一起摘韭菜,年味與家的味道就這裏,慢慢昇華。豬肉最好是手切的,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豬肉的肥而不膩與韭菜的鮮辣融合一起,正是對年味的最完美詮釋。

韭菜豬肉餃子本是最佳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時要吃的餃子卻是素餡。老一輩人說這象徵着來年樸素平淡、平平安安。我對這種說法不太相信,但素餡餃子的確也別有一番風味。

把胡蘿蔔、粉條、豆腐切碎,攤一個蛋餅切成小塊,有時加些木耳,素餃子餡基本上脫不了“這一套”,但就是這幾味簡單的食材,卻能調出美味的餡兒。素餡沒有了肉餡的那種濃烈的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的感覺,也可以對春節期間的大魚大肉起到一個很好的調節作用。不過令我疑惑的是,有時素餡裏也加些海米蝦仁,這還叫素餡嗎——也許素餡只是人們的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寄託與嚐鮮的滿足罷了。

餃子皮也頗有講究。必須要用死麪的那是一定的,放了酵母就變成煮包子了。這幾年新出了一種“餃子粉”,據說是專門用來做麪皮用的,其實味道嚼勁與一般的餃子皮沒什麼差異。擀麪皮真是門手藝,擀麪皮講究中間厚,邊上薄。要想擀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現,肉店裏有賣機器壓的餃子皮,兩片皮之間撲上點麪粉,顯得死氣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當吃完餃子,總要喝上一碗煮餃子的清湯,說是“原湯化原食”。其實拋開營養不講,清湯的味道品相還是不錯的:清湯的色澤是有着穀物氣息的淡黃色,味道既有一種餃子皮的清淡,也有露餡餃子肉餡的鮮美——所以煮餃子時,露餡餃子還是必不可少的呢!喝下一碗湯,感到周身熱乎乎的,寒冷驅散殆盡,也沖淡了剛纔吃餃子的鹹味。

吃餃子時,總少不了幾個翠綠色的身影,那就是臘八蒜。吃一口餃子咬一口臘八蒜,感覺那種辣味鮮味裏散開的感覺,緩解了肉餃子的油膩以及臘八蒜的辛辣,可謂是兩全其美!米醋、綿白糖、大粒蒜,把它們種玻璃瓶子裏(原來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的),小年時便可收穫一瓶翠綠臘八蒜。今年我家的臘八蒜是翠綠色的,可醋卻成了草綠色,沒達到老舍先生“色味雙美”的標準啊。

說到小年,似乎還有一種沉寂已久的習俗:祭竈、吃關東糖。濟南城區裏,祭竈的習俗早已無影無蹤,關東糖、糖瓜也越來越少。不過我今年有幸尋覓到了桿狀的關東糖。關東糖很脆、很酥,有時咬一口還會迸濺出許多渣渣,不過那甜味是沁人心脾的,與廚房裏柔弱無骨的綿白糖是沒法比的,多了一層過年的香氣,讓人很是舒暢。

我福建吃過一回白年糕:味道雖不錯,可口感是單一至極,好似咬糯米糰子。山東的黃米年糕就不一樣了。原材料是黃糯米麪,和麪時直接把洗淨的大棗整顆放進去,正好隨着和麪被絞碎一部分,進到黃米麪裏面,捏成窩窩頭狀,上鍋蒸熟。吃黃米年糕時,離大棗越近,棗味越濃,還要時刻提防着,別被棗核咯了牙,多麼有趣!

說到年糕,就不能不說豆包了。豆包講究心裏美,其實也是餡料的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紅棗以及紅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燜。第二天上午餡料已燜得差不多,甜糯軟香,直接吃更是美味無比,即刻用發麪包了放進蒸籠裏,還要一同做些饅頭。蒸出來的豆包外表普通,裏面卻是紅彤彤的,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後要介紹的,也是我最爲喜愛的,就是酥鍋了。酥鍋這手藝,我的親人裏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的是我奶奶卻不會。酥鍋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把喜歡的食物煮熟了加某種香料燉吧。最後收了汁,放涼以後,每種食物既保存了些許原味,也有一種互相聯通的不可名狀的香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酥鍋涼了纔好吃,可地凍天寒的,不免令人不太適意,也是春節美食中的特色一員了。我們小區來了個賣酥鍋的,掀開鍋蓋,冒出的竟是陣陣熱氣,這算什麼酥鍋!他那酥鍋還有哩啦的湯水,味道一般,竟然還有人買!於是我便決定再也不吃他家的了。

酥鍋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魚酥雞酥豆角酥海帶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麼都可以往裏放,我最愛的是酥海帶。

過年,其實不僅是一個盛大節日,也是億萬中國人的心靈寄託。我衷心希望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的年味,一代又一代流傳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1

俗話說“民以食爲天”,中國人對美食的鐘愛程度,可能在這個世界上是無出其右的。就拿我們最喜愛、最重視的節日——春節來說,吃,絕對是春節的一項重頭戲。

春節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漫漫春節二十餘天,幾乎每天人人都在各色美食的海洋中徜徉。琳琅滿目、應接不暇的各類春節美食,不僅寄託着人們辭舊迎新的喜悅,更承載着我們對闔家團圓、國泰民安的心悅。

臘月一到,挨家挨戶開始了上演打年糕的戲碼。婦女們將早早泡好的糯米洗淨,放入鍋竈中烹煮。幾個年輕力壯的漢子排着隊打年糕。只聽叫喚聲“出鍋了!”婦女們將煮熟的糯米放入石臼。一個壯士立馬掄起木槌,捶向石臼中的糯米,旁邊有一人需要配合的翻動糯米糰。你一錘,我一翻,如此默契,如此和諧。

大約十分鐘後,一顆顆糯米粗糙小子在木槌的造化下,形成了一個個俊俏的白面書生。光滑的糯米糰從石臼中被請上了案板上,下面的活就要交給有着二十年經驗的老師傅了,只見他雙手不停地搓,揉,按,麪糰好像和他很投緣,乖乖地隨他折騰。

等到圓鼓鼓的麪糰化身成長長的條子,只見他拿着一根細細的白線,用力拉緊後,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塊糯米糰拉成了幾塊大小長度,寬度一模一樣的年糕。流水線似的工序還沒有完結,最後的畫龍點睛之筆就要交給我了。

我拿起刻有福字的印章,沾上紅水(可食用的)輕輕地印在年糕上,陽光下,潔白的年糕鑲着鮮豔的福字,寓意來年日日高。

大人們憧憬着來年的美好願望。饞嘴的我卻一手抓起一塊沒有成形熱氣騰騰的年糕,往芝麻糖碗了重重的沾了一下,急切切地放入口中。小嘴巴包着年糕,用力地咀嚼着。年糕的韌勁有道,芝麻的脣齒留香,好吃的讓我無法啓齒。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2

年夜飯是每個家庭在新年迎新之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由於中國廣闊的疆域,各地的年夜飯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異。

秦嶺—淮河一線是年夜飯在地方口味差異上的重要分界線之一。其以北的北方,相對於南方而言,食物缺少了那麼一絲細膩,口味也多多少少會重於南方。北方年夜飯的一大主角,便是中國的傳統食物:餃子。北方除夕夜多包餃子吃,以諧音取“更歲交子”的意思。爲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棗子、栗子和肉餡等,一齊包入新年的餃子內。放糖的,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放花生的,用意是吃了人可長壽;還有一隻餃子中放一枚硬幣的,用意是誰吃到了就“財運亨通”;餃子形似元寶,新年時麪條和餃子同煮,叫做“金絲穿元寶”。

順便說一句,在華北地區,有一道足以顯示北方特色的食物:羊蠍子。這是一種來自北京的美食;羊蠍子就是羊大梁,因其形狀酷似蠍子,故而俗稱羊蠍子。這種食物多於火鍋搭配,但在入火鍋之前,它需要一段時間的滷製。北方的廚師在製作羊蠍子之前,會先將八角,桂皮,茴香等香料與蔥等食物用油煸炒;待香味擠滿廚房,便放入羊蠍子,再將開水慢慢倒入,小火慢燉一個半小時左右。經過華麗的轉變,羊蠍子已經渡上了一層淡淡的咖啡色,享受着廚師,食客們給予它的第二次生命。製成的羊蠍子有着鮮,香,麻,辣的特點,是北方人心中對故鄉無法消去的回憶。

年夜飯的差異不僅僅存在於南方北方,甚至在一些地理位置上十分接近的地區,由於氣候,習俗等方面原因,這些地方的年夜飯也有着不小的差距。例如都屬於南方美食的湖南的毛氏紅燒肉與兩廣地區的白切雞。前者色澤紅亮、入口即化,後者則是清淡鮮美的代名詞。紅紅火火過大年,在湖南一道紅燒肉當然少不了,其中最爲出名的當屬毛氏紅燒肉。毛氏紅燒肉由於毛主席的偏愛而得名。毛氏紅燒肉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餚,屬於湘菜系。此菜油而不膩,香味可口。關於毛氏紅燒肉,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毛澤東小時候家裏做過醬油,在醬缸上有一層發酵後的噁心泡沫,所以他吃紅燒肉不用醬油,而是用糖慢慢熬成紅色。白切雞出現在年夜飯裏的原因和紅燒肉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雞”在兩廣人民心中,有着吉利的意味;而白切這種做法,又是最能使食材表現出它的原味的方法。所以,一道白切雞,變成兩廣人民新年的象徵。

儘管各地年夜飯有着屬於那個地方的特色和風格,但無論是羊蠍子還是白切雞,以及各式各樣新年佳餚,都表現出中國人民對新的一年的期望與祝福。而各地同胞發明的菜式,構成了我們舌尖上的年味。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3

送去金豬迎金鼠,又是辭舊迎新的一年。今年也是我的本命年,這個特殊的一年,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爲天。大年三十,全家人爲了這頓年夜飯歡喜的忙碌着。姥爺從地下室搬來了許多食材;姥姥和媽媽一個切菜,一個做菜;而我,則是後備人才,那裏人手不夠了,哪裏就是我的“戰場”。一會兒幫忙取東西,一會兒幫忙看弟弟……家裏空前的熱鬧,就連小貓也受到了影響,活蹦亂跳了起來。

新年的鐘聲敲響,各色的美食也擺在了餐桌上。有紅彤彤的龍蝦和螃蟹、鮮香的三文魚、誘人的扣肉,還有各色蔬菜,中國人的傳統年夜飯裏必不可少的一樣美食就是餃子了,姥姥用五顏六色的蔬菜汁和麪,包出的餃子也是五顏六色的,看起來十分有食慾,餃子裏包着錢幣,意味着幸福美滿,我和弟弟都躍躍欲試,準備大快朵頤,同時把錢幣都吃出來……

這一切都是這麼美好,但2020年又是特殊的一年,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讓中國人措手不及。新年原本該是親戚往來,吃遍美食的日子,但今年,我們爲了響應國家號召,控制病毒傳播,取消了所有的聚餐、聚會。安靜的待在家裏,享受着年前儲備的美食。有的時候好吃的不夠了,媽媽會說,“特殊時期,不能挑食,有什麼就要吃什麼。”是啊,病毒當前,我雖然還不能爲國家做什麼貢獻,不能像醫護人員一樣去前線,但我可以盡我所能,不爲國家添麻煩,安靜的待在家裏,讀書、學知識,豐富自己。

我相信病毒很快就會過去,中國人民團結一心,一切困難都會打敗的!新的一年,祝福我的祖國越來越好,祝福那些感染病毒的人們能夠儘快康復!

中國加油!

舌尖上的年味作文14

說到年,應該沒有什麼陌生之處,過了臘月二十三春節的彩排後,年,變得分外熱鬧。

除夕,是農曆的最後一天,是團圓的日子。這天晚上吃的飯,是這一年的最後一餐,是團聚的時刻,也是我覺得最爲美好快樂的時間。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這句話說得真不錯!爸爸媽媽爲了備好年菜,已在“仙氣繚繞”的廚房裏忙碌了一下午,真不知道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天一擦黑,煙花在天幕中綻放,鞭炮聲傳入了人們的耳裏。一道道菜品,終於露出了真實面目,在眼前展現:瞧,那是甜椒炒肉,代表紅紅火火;看,那碗肉沫豌豆喻爲團團圓圓;嘿,這清蒸鯽魚代表年年有餘;喏,韭菜炒肉則象徵長長久久但這之中,最爲我所愛的,卻是涼拌雞,它的寓意是吉祥順利。

“未聞其物,先聞其香”說的就是涼拌雞,初聞,香辣的氣息縈繞於鼻尖,久久不能忘懷。再聞,抑制不住地涎在口腔裏躍動,慢慢地垂在嘴邊。不僅如此,涼拌雞還有着公認的高顏值。白白淨淨的雞塊被碼在盤中,以胡蘿蔔絲、黃瓜絲、萵筍絲作爲輔菜,辣油一淋,便給菜增添了喜慶之色。

所有菜都上齊了,一家人團團圍坐在桌前,夾起寓意各不相同的菜餚,也爲自己做了祈福。我迫不及待地將筷子伸向涼拌雞,撮一小筷,卷着雞肉,一口咬下,那叫一個麻辣鮮香。輔菜解了主菜的膩,主菜又使輔菜更鮮,食之還有酸辣相襯,層次豐富,變化多端。細細品嚐,猶如行走在雲端,回味無窮。

於是,除夕從萬衆期待中走來,又在其樂融融中離去。

標籤:舌尖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