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六年級作文家鄉的風俗500字

六年級作文家鄉的風俗500字

刨豬湯 篇一

郭軼帆

刨豬湯,是中國西部及重慶地區農村的傳統習俗,其意思就是在年前殺年豬,做成滿滿一鍋菜,通常必須包含一個主菜:把豬肉、酸菜煮成一鍋,味道酸辣而不失新鮮。只要有一戶人家殺了年豬,就會做頓刨豬湯,邀請鄰居及親戚前來享用,以達到聯絡友情,增進聯繫的作用。

不過對於一個普通的孩子而言,聯絡友情、互通信息可能並不重要,我們對其感興趣,就是看上了這一桌菜的味道。

首次去到鄉下,吃到了這一桌農家飯後,我就喜歡上了鄉村。平時很不起眼的小菜,在鄉下的柴火的爆炒下都變得鮮美無比,肉類更是色香味佳,令人眼饞,各種菜餚香的香,辣的辣,再配上一杯冰鎮後的橙汁或可樂,簡直堪稱完美。

由於刨豬湯食材都較爲新鮮,所以整頓飯在色、香、味各方面上比普通的農家飯更要勝上一籌。

先是菜品:大菜裝在一個大盆裏,綴着年終出壇的泡菜,較濃的湯水裏若隱若現地浮現肥碩白嫩的肉類;小菜則用白淨的小碟、盤子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桌上。一桌子美食看上去既豐盛、熱鬧,又不失古樸、雅緻。雖然早春的天氣還有些寒冷,但是新鮮的食物曝光在清涼的空氣下冒出的徐徐白煙,給周圍增添了一份溫暖的感覺。

潤滑的血旺湯緩緩入嘴,慢慢入肚,鹹辣的口感彷彿讓全身都暖和了起來;咬上一口豬肝,一種厚實卻入口即化的口感在嘴中蔓延開來;夾一塊薰香的臘肉,一年的滿足彷彿都會聚到這頓飯裏……

客人們吃飽喝足,提着臨走前主人熱情硬塞的新鮮豬肉,順着崎嶇的山路往回走,主人家的小院又靜下來了,只有牆上掛着的那個豬頭,還在暗示着這裏剛舉辦過一場豐盛古老的盛宴。

刨豬湯,一個聽起來再樸素不過的名字,其字行間卻充盈着每個鄉下人家一年的辛苦,這的年前盛宴,就是人們勞動與智慧的結晶。

守歲 篇二

盧隱竹

新年到,家家都守歲。年夜裏,大家都不睡覺,必等着通宵過去後,人們纔可以睡下。

晚上大家都圍坐在沙發上,觀看着好玩的春晚,看着電視裏播放的好玩樂趣的小品與各種年終的慶祝歌舞,歡天喜地,一派祥和,總令人激動與歡樂。

至於爲什麼要守歲,我也不大清楚,只知道好像最開始是爲了在這一晚趕走什麼東西似的,以保平安。所以一家老少在這一天都得守歲。儘管爺爺奶奶們大約在半途時候就會微微睡着,可年輕人卻精氣旺盛,通宵不累。

這不正巧又到了年上,我外婆已慢慢靠在沙發上,眯着眼睛睡着了。媽媽親手親腳地幫她蓋被子,還是將她吵醒了,她立馬叫嚷着說:“不用不用。我自己來就好,我還沒有那麼老呢。”我與媽媽聽着這話,總忍不住笑開了。一邊的姨媽好像不怎麼專心,靜坐在沙發上一會兒玩手機,一會兒敲電腦,有時還看看劇,好像對於電視裏的春晚,並不是很在意。

我與媽媽則專心多了,坐在沙發上,目不轉睛地盯着電視。春晚的小品可逗啦,演員的動作誇張而有趣,臺下的觀衆哈哈大笑,我和媽媽也都笑得人仰馬翻。媽媽可不會放過任何教育我的機會,這時候總會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其實演員的動作就像我們寫作文一樣,可誇張,也可帶些諷刺。細細地觀察演員,說不定會讓你的作文更加錦上添花。”……

在這些嘮嘮叨叨“愛的教育”中,又是一年除夕過去了,正月十九過去了,年也過去了,守歲也只能等到下一年再進行了。

乞巧 篇三

肖嘉怡

中國傳統節日很多,什麼中秋元宵清明除夕端午,數不勝數。但擁有一段悽慘的愛情故事爲點綴的,便是乞巧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七夕節。

傳說織女在人間遇見了牛郎,便留在人間和他生兒育女,幸福生活。但織女是玉帝的女兒,被玉帝發覺私下人間後,不得不告別牛郎,回到天庭受罰。牛郎帶着兩個孩子追至南天門,卻被王母劃下的天河所阻。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王母娘娘見他們的感情如此真摯,便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而這一天,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上搭起鵲橋,幫助牛郎織女相會。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所以人們也往往在相聚一起,期待能觀此盛況。並以各種方式向織女乞求智巧。

古時候,穿針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朝,七夕之時,各家女兒圍坐一團,以五彩絲線穿針,速度快爲巧者。隨着時代的變遷,這種習俗也慢慢發生了變化,明清後,又有七夕中午,把針放進水裏,借日影而驗工拙,成花鳥雲獸的影子,則乞得巧。

但現代,乞巧的女子越來越少,但在這一天期待和愛人相互廝守的情侶越老作文越多,所以七夕節已成了情侶們互述衷腸的節日。對於情侶來說,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收到對方的一份禮物,感受情人的一顆真誠的心,似乎便代表他們之間的情感就像牛郎織女那樣,銀河也阻隔不開。

七夕節的故事還在傳唱,七夕節的兒女們不止眺望遠方的星河燦爛,更凝視着眼前愛人,期盼着情比金堅……

春節 篇四

彭思博

春節,傳統名稱有新年、大年、新歲等。農曆正月七年級爲新年開始,一般要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會進行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的活動。

關於春節的由來,其實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古時候,有年獸,名爲年,每到臘月三十,便挨村挨戶殘害生靈,晚上人們也不敢睡覺,只得聊天壯膽(後來形成了守歲)。有一年的臘月三十,恰逢兩牧童在賽牛鞭子,“年”忽聞空中有“啪啪”的鞭子,嚇得趕緊跑到另一個村子,擡頭卻又看見一家門口晾着件紅大衣,“年”不知道是什麼,掉頭就跑到了另一家,這家屋裏裏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得逃跑。於是,人們總結出了“年”怕響、怕紅色、怕光的特點,因此延伸出了放鞭炮,貼春聯等活動,並在每年臘月三十通過這些活動驅趕年獸。

其實這些故事都是後人牽強附會,故意鬼神亂神的一些趣談。其實,春節在歷史上就是一個農業的慶祝活動。它起源於殷商時期的祭神祭祖活動,後來農業越來越發達,從西周開始就變成一個慶祝農業生產的活動。漢朝則正式形成了新春的禮儀:開始燃放爆竹,到處進行團拜。魏晉時貼春聯,宋朝開始放鞭炮……

隨着歷史的演變,春節的活動越來越豐富,並一一傳承了下來,而且到後來還增加了壓歲錢、掃塵、貼年畫等好玩兒有趣的習俗。

除此之外,除夕宴上還有很多特別的食物,比如說年夜飯上通常會有年糕,寓意年年高升;還會端上一尾魚,寓意來年年年有餘,至於那盤餃子,形狀像元寶,寓意包住福運和富裕……中華人民就是通過這些食物的名字,來表達自己對新春的一個美好的祝願。

到了今天,春節已經變成了全國人民最喜歡最重要的節日,是國家假日中最長的一個節日,而且充滿了喜慶。全家都會團聚在一起,通過各種方式,表達這種新年的祝福。

春節 篇五

周王宏天

春節是一年中我最喜歡的節日,它有着豐盛的大餐,特別多的紅包,好看的節目,壯觀的煙花,十分美好。

春節中,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年貨,比如酸雞鴨魚肉,糖餌果品等一大堆。因此,父母也開始忙碌起來:上街買菜,回家製作,總是要花很長一段時間。但到了晚上,大量美味的佳餚也紛紛呈現在眼前,餃子、湯圓、年糕、各類雞鴨魚肉,應有盡有。

而我們小孩有一個非常好的特權——拜年拿紅包。

所以在吃飯時,我毫不猶豫地率先對在場都的長輩說了“恭喜發財,紅包拿來”的吉祥話,而長輩自然也紛紛把紅包都遞給了我,一個紅包就有好幾百塊錢呢。

飯一吃完,我最喜歡的節目也就剛好開始了。春晚的舞臺上,很多著名演員都在那表演着,我總是看得十分入迷,跟着那些演員開心、傷心,沉迷其中,無法自拔。等到較晚些時候,主持人提醒我們新年倒計時要開始了,我立刻跑向陽臺,向天空望去:

天空先後出現了兩朵美麗壯觀的絢麗花朵,緊接着空中美麗的大花越來越多,次第盛放,綻出一簇簇的花火,所發出的聲音也是震耳欲聾,就連人們說話的聲音也被完全掩蓋了。無數的煙花炸開,那麼的華麗,那麼的繽紛,讓人久久癡迷。

等到除夕一過,新的一年就來到了,這個熱鬧團圓的年三十,也被我深深刻在了腦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