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九年級端陽佳節的敘事作文

九年級端陽佳節的敘事作文

九年級端陽佳節的敘事作文1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擡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併爲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擡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九年級端陽佳節的敘事作文2

端午節吃糉子,是我國人民的風俗習慣。糉子又叫角黍、筒棕。你知道嗎?端午節還有許多名稱呢!有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等。

早上,媽媽準備了香噴噴的糉子。我問媽媽:“媽媽,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嗎?”“是的,自從屈原跳江以後,人們爲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身體,把米和飯投到江裏,讓魚和蝦吃。流傳到現在,改成了端午節要吃糉子。”“哦。”我點點頭。

吃完早飯,我和媽媽就高高興興地出門去了。我發現家家戶戶門前都放着艾葉和菖蒲。我問媽媽:“艾葉和菖蒲是幹什麼的?”媽媽說:“因爲艾葉和菖蒲能發出一種香氣,可以用來驅蟲和避邪。”“媽媽,端午節還有什麼風俗習慣?”“端午節還有賽龍舟這樣的風俗。賽龍舟也是與屈原有關。因爲楚國人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後來爲了紀念屈原,就把賽龍舟也作爲了風俗習慣,流傳至今。”

中午,爸爸燒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媽媽告訴我:“中午吃飯要吃五黃的。”“什麼?五環?奧運五環?”媽媽笑着說:“不是,是黃瓜、黃魚、黃酒、黃蜆、黃鱔,共有五種黃。”

晚上,我和姐姐、弟弟、姨媽、媽媽一起去福泰隆玩。媽媽說:“六一兒童節快到了,你們一人挑一樣玩具吧。”“耶!”我和弟弟興奮極了。我們東跑西跑,終於,我們都選中了一樣玩具:弟弟要的是電動吹泡機,我想要的是電子積木。媽媽同意了,我們開心極了。後來,我發現能抽獎或者拿一個環保袋。媽媽說就拿個環保袋吧,可是我想抽獎。媽媽說:“也好。”我抽到了一個開心獎和一個二等獎。開心獎是一瓶礦泉水,二等獎是一件衣服。

這一天,我真開心,更是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九年級端陽佳節的敘事作文3

我的家鄉在江西省永新縣,是井岡山腳下的一個小縣城,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每逢端午節,人們簡直就跟過年一樣高興。家家戶戶都在門頭插上茱萸,並把房子打掃乾淨,還會在水溝裏和草叢中撒上石灰。

大人們會煮很多鴨蛋,並用顏料把蛋殼染成紅色。小孩們就把鴨蛋裝在一個小布袋裏,掛在脖子上,去和其他小朋友“碰蛋”。鴨蛋被碰破的小朋友就被淘汰了,另外一個小朋友又去找別人碰,直到蛋被碰破爲止。

端午節前幾天,大人們就泡好糯米,去山上採一種足足有大人手掌那麼大的竹葉,當地人管這種竹葉叫“箬葉”。採回來後,把竹葉放在清水中泡,使竹葉變得又柔軟又幹淨。這時全家人在一起,一邊包糉子,一邊聊天。包的糉子可是五花八門:有的糉子裏全是糯米,那是原味的;有的糉子里加些花生、紅棗,那時甜味的;有的糉子加的是肉或者蛋黃,那時鹹味的。

端午節這天,村裏人要做鮮美無比的炒血鴨,用艾葉的嫩芽做的米果和米粉肉。最讓我感到奇怪的是米粉肉,因爲平時做米粉肉,放了鹽也不能保存幾天,而在端午節當天做的,卻是不放鹽也可以保存一個來月,真神奇呀!所以,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去買許多肉,沾上米粉,做成米粉肉,端午節吃一點,其餘的放在外面曬乾,留着以後吃。還有,端午節這天,家鄉的男女老少,都會在米酒裏放一點雄黃粉,做成雄黃酒,並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點一下,據說可以驅邪呢。

家鄉的端午節,有滋有味的端午節,讓我一想起來,就能聞到那糉子的清香,口水情不自禁要流出來了!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九年級端陽佳節的敘事作文4

端午節,我看到奶奶在團箕裏撥弄殼是黑黑的豆子。我問奶奶這是什麼豆,奶奶告訴我說是蠶豆。奶奶還說:端午節快到了,按風俗,大人、小孩要喝雄黃酒吃炒蠶豆,可以避邪的。

我瞪着兩隻眼睛茫然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麼,慢悠悠地給我講述有關端午節的一些知識: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是開端的意思。每個月有三個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謂“端午”就是頭一個五的意思。

端午節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它是民間一年一度的全民“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裏要灑掃庭院、懸艾草、掛菖蒲、飲雄黃酒,用以驅蟲菌,除害病。這其實也是民間一種自覺的防疫防病措施和良好習慣。這些活動反映了我們民族預防疾病,講究衛生的優良傳統。這些與日常衛生保健有關的習俗,也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不過,我從課外書上看到過,知道端午節的意義是屈原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傳說端午節就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的楚國大臣,由於敵國實施反間計,朝中的-臣又對他進行無恥的胡說,使屈原遭到國君的冷落並被放逐。但是,屈原的愛國之情並沒有因此而受影響,反而變得更加激烈,當他聽到國家淪亡之時,憤怒而無奈的屈原投江自 殺了。

千百年來,中華人民始終懷着深厚的感情紀念屈原。我認爲,屈原的憂國憂民、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的精神支柱,他深深地感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深深地感動着我。作爲一箇中學生的我,最起碼,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才能振興中華,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九年級端陽佳節的敘事作文5

今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一大早,我們一家前往外婆家過端午。在路上,媽媽跟我介紹了,端午節的習俗:喝雄黃酒,掛艾草……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要包糉子、賽龍舟。

外婆是個包糉子能手,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餡,包出棱角,最終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就算完工了。外婆動作麻利,邊說邊做,包的糉子模樣各個“標緻”,我羨慕的不行,也想試一試,笨手笨腳地怎樣也沒包好,最終在外婆的指點下,纔算完工。不禁豎起大拇指稱讚道:“外婆,你真絕了!”把包好的糉子放進一個大鍋裏煮,不久便從我垂涎三尺,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最終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剝開,咬上一口,真是美味無比!

端午節可少不了賽龍舟。中午過後,我們一家便前往竹岐的金水湖觀看龍舟賽。湖邊早已人山人海了,彩旗飄揚,湖面上聚集了許多五顏六色的龍舟。比賽在人們的期待中正式開始了,隊員們個個精神抖擻。鼓手坐在龍頭有節奏的敲打着,划槳手動作整齊劃一,奮力拼搏,一艘艘龍舟彷彿就像一支離弦的箭向前快速地行駛。賽場上的活力也點燃了場外的人們,“加油,加油!”我們伸長脖子,放開嗓子吶喊,水手們聽了更加賣力地划船。龍舟的身後留下一道道波紋,原本平靜的水面跳起了歡快的芭蕾舞……

在這一天,我們既能吃到又香又甜的糉子,又能觀賞精彩的賽龍舟比賽,真是歡樂的一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