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基層反映

基層反映文化扶貧工作預期效果差亟待關注

我縣精準扶貧工作正在有序的開展,通過文化扶貧,可以不斷滿足貧困村羣衆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但是,當前貧困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不健全、財政投入不足、重建設,輕管理,已建成文化設施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導致文化扶貧工作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亟待關注。一是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不健全。50個省定貧困村中,已建成文化小廣場44個,但建設標準普遍不高;建成農村文化大院23個;青駝鎮10個村的應急廣播“村村響”已建設完成;移動公司、聯通公司寬帶主線路已到村;體育器材已安裝完成的有26個村。文化設施建設達不到羣衆文化生活的需求;二是財政投入不足。縣、鄉鎮財力緊張,多渠道投入政策還不完善,導致有的項目資金支出滯後,如2015年全縣農村文化廣場建設補助資金缺口108.2萬元,導致貧困村對今年的小廣場建設存在“觀望”狀態。且向市局申報扶貧項目多,但沒有明確項目資金;三是貧困村文化設施建設重建設,輕管理,利用率不高。目前,縣、鄉(鎮)、村(社區)三級文化網絡雖已基本形成,羣衆文化滿意度也有了一定提高。但是貧困村文化設施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且前期設施建設不達標,後續管理跟不上。文化小廣場大都是水泥硬化、彩磚裝飾,缺乏文化氣息,有的成了涼曬場、停車場;文化大院存在面積偏小、房屋簡陋、設施設備陳舊、功能不齊全、挪用佔用等問題。此外,“農家書屋”缺少專職管理人員,導致現有的設備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利用率低,流於形式。

基層反映文化扶貧工作預期效果差亟待關注

爲此,特建議:基層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要在抓好文化扶貧的同時,補齊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短板”,紮實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向自然村、貧困村、貧困戶延伸,同時,創新服務內容、形式和載體,實現文化服務供給與羣衆需求有效對接。(一)創新機制,加大貧困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投入。整合各方力量,按計劃加快文體廣場、文化大院、歷史文化展室、村情民俗展室等文化陣地建設。在保證公共財政投入的同時,出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優惠政策,拓寬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經費投入渠道,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形成以政府投入爲主導,社會投入爲補充的多渠道投入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的良性機制;(二)注重實效,豐富貧困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繼續開展好送戲下鄉、送電影下鄉、送圖書下鄉等一系列文化活動,加強貧困村文化隊伍培訓,深入挖掘新立村、朱家林、香山村、下峪、後峪子、五彩莊等6個村的紅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助力發展貧困村鄉村旅遊。總結推廣雙堠鎮埠口村“半邊天柳編合作社”,發揮傳統手工技藝,增加貧困戶收入;(三)弘揚孝德文化,文化助力貧困村“家庭養老孝心基金”工作,保障貧困村老人老有所養。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在農村孝心養老基金推進和全縣扶貧攻堅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創造一批文藝作品,助力全縣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