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私營企業社會調查報告多篇

私營企業社會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個體私營組織會計隊伍現狀的調查報告

個體私營組織會計隊伍現狀的調查報告 [摘要〕本文通過對_____市個體私營經濟會計隊伍人數不足,無證人員多,總體素質不高的現狀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理順管理體制,加大督查力度,查賬徵稅以及做好業務培訓工作等對策. 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個體私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愈顯重要.以_____市爲例,xx年全市個體私營經濟組織註冊資本67億元,從業人數61.7萬人,全年實際上繳人庫稅收總額53592萬元.其中:私營企業17861萬元,個體經營(個體工商戶和個體企業等)35731萬元,佔全市實際上繳人庫稅收總額的21.96% 0 xx年1-6月份全市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產值136.3億元,營業額253.3億元,實際上繳人庫稅收29858萬元,其中:私營企業10897萬元,個體經營18961萬元,佔全市人庫稅收總額據_____市財政部門資料,全市個體私營企業裏持有會計證(具備從業資)的488名會計人員中,50歲以上187人,佔38-32% ; 30-50歲100人,佔20.49%; 30歲以下201人,佔41.19%.持證的會計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50歲以上人員比重較大.此外,_____市個體私營經濟組織中現有會計人員的主力軍(80%以上)是無會計證(不具備從業資格)人員和離退休人員,還有一部分爲在其他經濟組織擔任會計工作的兼職人員.會計隊伍整體上呈現老齡化,人員不固定,不具備從業資格人數多的特點. 雖然個體私營經濟爲_____的經濟建設作出了較大的貢獻,但長期以來由於多方面因素的影響,_____市個體私營經濟的會計隊伍狀況令人擔憂,已嚴重製約個體私營經濟的健康發展和國家稅收的按時足額繳納. 一,會計隊伍現狀分析 1,數量嚴重不足 據_____市工商部門統計,至xx年6月底,_____巾登記註冊的個體工商戶142447戶,個體私營企業11120戶而根據_____市財政部門的資料,至xx年6月底,領取會計證的個體私營企業會計人員總數爲488人.若個休私營企業按每個企業配備一名會計人員計算,企業數和持證會計人員之間的差異數達10632人,若再加上規模較大的個體工商戶(按1%計算),其應交稅金實行查賬徵收,全市個體工商戶需配備會計人員14240名(每戶配1名計).兩者合計,_____市個體私營企業應有會計人數與持證人數之差異達1.2萬人之多. 2,老齡化,無證,兼職人員多 盧_____,男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 陷入了稅務部門對個體私營企業的賬簿不敢認可的怪圈4,業務知識老化近幾年來,我國會計制度發生巨大變化.按照財政部的統一部署,每年財政部門都對持有會計證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培訓,更新會計人員業務知識.由於絕大部分個體私營企業會計人員無會計證,故不在培訓之列.加之,大部分離退休人員已不在編,從而也失去了繼續學習的機會,導致會計人員業務知識老化,新的會計法規,規章知之甚少. 5,職業道德有待進一步提高 由於個體私營企業會計人員直接服務於個體私營業主,故部分會計人員受自身經濟利益驅使,不能格守職業道德,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會計事項,有的討價還價,不按時足額交納稅金;有的甚至幫助業主出謀劃策,偷逃稅收,給稅收徵收工作設置障礙 二,形成原因 1,會計人員管理體制不清 長期以來,個體私營企業的營業執照由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由於其具有規模小,流動性強的特點,加之會計人員又較少,因其稅收按屬地原則,由各級稅務部門徵收,故會計人員亦由各級稅務部門代爲管理.各級財政部門主要負責除私營,個體以外其他經濟組織會計人員的管理工 作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個體私營經濟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會計人員數量亦越來越多.各級稅務部門強化了徵收管理職能,也相繼劃分爲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面對龐大的會計隊伍,稅務部門因稅金徵收壓力大,徵管手9落後,徵管經費不足等原因也力不從心,加之相關的 會計制度主要由財政部門制定,會計業務培訓當然應由財政部門負責.而財政部門認爲該對象以前一直是稅務部門管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從而將這部分會計人員排除在管理範圍之外.從而造成了個體私營經濟組織會計人員四不管,(工商,國稅,地稅,財政)的現狀.2,個體私營業主對會計工作重視不夠由於個體私營業主法治觀念,納稅意識,文化素質以及認識上的間題,大多數業主把會計工作看作是簡單的記錄,統計數據,申報稅收工作,對會計工作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他們在選聘會計人員時,往往不太注重會計人員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只考慮支付成本(經過大中專院校正規訓練的報酬肯定要高於未系統學習的).正因爲如此,造成了個體私營經濟組織會計人員有會計證和沒有會計證一個樣,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和沒有經過系統學習的會計一個樣,從而形成了全市會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的局面. 3,枕務部門查賬徵收的少,定額徵收的多 由於個體私營經濟組織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大部分稅務部門稅收徵管不再以會計資料爲準,簡化爲按定額徵收.稅金的定額徵收,使個體業主認爲會計人員的素質高低對業主的影響不大,甚至建賬和不建賬都一樣.導致了有些個體業主對會計人員業務培訓的費用不肯報銷,請假學習不批准,訂閱會計書籍不同意等等,從而直接影響了個體私營組織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 4,個休私營組織對大中專畢業生吸引力不大 由於個體私營經濟規模一般不大,待遇一般也不很高,且會訓人員往往還同時兼任文祕等相應工作,所以對大中專畢業生吸引力不大.反過來,個體業主認爲大中專畢業生需支付報酬太高,還不如聘請一些未經過正規訓練的會計人員聽話.由於一方面高素質的會計人員不願意來,另一方面現 有的會計人員又無學習提高的機會,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較低便是必然結果. 三,對策 1,理順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實行歸口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七條明確規定,xx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木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財政部財會字(xx) s號文發佈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第2條規定,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公司,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會計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持有從業資格證書,第3條規定,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實行屬地原則,縣 級以上財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1,.根據上述法律和法規規定,縣級以上財政部門應主動承擔起個體私營經濟組織的會計人員管理工作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完成國家法律,法規所賦予的任務 2,聯合執法,加大稽查力

度,嚴禁無證上崗由十個體私營經濟組織數量較多,地點分散,有的流動性較強,如果將個體私營經濟組織會計人員單純劃歸財政一個部門管理,亦不切實際.故筆者認爲,對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賬證監管等工作的督查,應以財政部門爲主,稅務和工商部門參加,聯合組建監管機構.會計人員的從業資格,會計業務培訓由財政部門負責,稅法培訓由稅務部門負責,其他法規由工商部門負責,分工明確.日常檢查以稅務,工商部門爲主,財政部門可採取定期抽查的方法,考覈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實施情況.這樣一方面可保證無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不得擔任會計工作,便於會計人員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對稅收的按時足額交納和營業執照的年檢,防止無照經營偷稅漏稅等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3,抓好會計人員業務培訓工作針對目前_____市個體私營經濟會計人員現狀,市財政部門應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從實際出發,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1)對所有個體私營組織會計人員進行《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培訓,規範會計覈算基礎工作.

(2)加大《會計法》,《合同法》和相關稅收法規培訓,讓會計人員學法,懂法,守法.

(3)加強企業管理,財務管理知識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爲個體業主服務的能力,轉變個體業主的觀念 4,嚴格建賬建制,規範代理記賬通過規範個體私營經濟組織的會計行爲,建立,健全會計覈算制度,保證會計覈算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對已達 到一定規模而沒有按規定建賬的個體經濟組織,應由財政,稅務,工商部門協同處理.要規範代理記賬,引導個體業主到具有代理記賬資格的社會中介機構聘請兼職會計人員.稅務部門對規模較大的個體私營經濟組織應實行查帳徵稅,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定額徵收的不準確性,做到公平稅賦,另一方面又可減輕稅務人員的工作量,對進一步推動_____市個體私營經濟健康發展,培植穩定的稅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5,定期對個體私營業主進行相關法規培訓通過對個體私營業主進行相關的稅法,合同法,會計法等培訓,提高業主的法制觀念和文化素質,轉變他們對會計工作的看法,認識到會計工作對幫助業主強化內部管理,加強經濟覈算,增收節支,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能發揮專業優勢,從而支持會計人員的工作.並引導個體業主聘任取得會計從業資格和經過正規訓練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擔任會計工作. 6,大中專院校應引導畢業生到個體私營企業就業由於個體私營企業的會計工作不像大中型企業那樣分工明確,往往一個人同時承擔多項工作,故到個體私營企業就業更能鍛鍊人.大中專院校應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到個體私營企業擔任會計工作,不斷鍛鍊和完善自己,向個體業主學習經營管理經驗,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業能力.

【第2篇】私營企業發展環境的調查報告

關於我市私營企業 發展環境的調查報告 私營經濟作爲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在地方經濟發展中,它更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爲了及時反映私營企業發展情況,瞭解私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爲黨政領導和各有關部門制定發展私營經濟政策提供依據。

威海市企業調查隊近期以發放調查問卷和走訪調研相結合方式,對全市40傢俬營企業發展環境進行了調查。 基 本 情 況 本次調查覆蓋了全市三市一區及兩個開發區的私營企業,抽中樣本基本能夠反映我市私營企業發展情況,從調查情況看,我市私營企業呈現以下特點: 一.私營企業經營管理者素質逐步提高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被調查的40傢俬營企業經營者男性35人,女性5人,平均年齡爲44.3歲,是一支以中青年爲主的有朝氣、有活力的隊伍。

在這支隊伍中40-49歲的人最多,佔55%;30-39歲的次之,佔20%;50-59歲的佔17.5%;其餘的佔7.5%。從文化程度方面看,27.5%的企業經營者已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大專學歷佔22.5%,中專高中學歷佔32.5%,其餘的佔17.5%。

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佔12.5%,中級技術職稱佔25.5%,無技術職稱佔一半多。任職年限最長18年,任職在xx年以上者佔32.5%,4-6年者佔35.5%。

企業經營者任現職前所從事的工作,來自企事業單位最多,佔57.5%;黨政機關佔10%,農民佔22.5%。 以上數據儘管反映企業經營者素質在逐步提高,但與整體經濟發展趨勢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私營企業經營者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私營企業發展模式二元化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私營企業的起步和發展大體可劃分兩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它是以個體、工商戶發展成私營企業,以家庭工業爲起點的模式。企業的起初投資大部分來源於自有資金,22.5%私營企業經營者任現職前是農民出身,這種模式特點是,起點低,自發性強,有活力。

第二種模式,部分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在政府出臺加快私營企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召下,依然決定放棄企事業、機關部門工作,邁進了私營企業創業之門。他們把部分國有、集體中小企業轉製爲私營企業,或者租賃、承包個人經營,或改爲股份合作制,企業的資金主要來源於銀行貸款,合夥投資。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大多數企業起死回生,企業效益轉虧爲盈。有67.5%的私營企業經營者來自企事業、黨政機關。

這種模式特點是,起點較高,發展較快,效益較好。 三.私營企業組織形式日趨規範 從本次調查反饋的情況看,我市的私營企業組織形式由最初私營獨資、私營合夥,發展到如今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與外商合資等多種形式,其比例分別爲25%、5%、50%、12.5%、7.5%。

有限責任公司佔據半壁江山,其比重有逐年增加趨勢,組織形式日趨規範化。 四.私營企業貢獻日益突出 我市私營企業經濟實力不斷提高,經營規模迅速擴大。

對40傢俬營企業調查結果顯示,1999年至xx年三年間企業銷售收入、資產總計連續三年同時保持遞增的企業佔32.5%,納稅總額連續三年遞增企業佔30%。xx年納稅總額超百萬元的企業就有3家。

其中華夏集團xx年上繳稅金達2300萬元,私營企業稅收成爲我市稅收的一個新亮點。另一方面,私營企業的發展,解決了大批剩餘勞動力問題,在吸納城鄉勞動力,安置下崗和困難職工方面都做出貢獻。

顯而易見,私營企業已成爲一個新的企業羣體,它回報社會貢獻越來越多,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也越來越大。 五.產品市場定位區域拓寬 “拾遺補缺”,“小打小鬧”是私營企業發展初期的真實寫照。

在調查中,百姓間流傳着私營企業最初創業的模式“一個老闆,一輛車,三個夥計兩間房,外加保安一條狗”。隨着社會的發展私營企業生產服務領域逐步延伸拓展,不少企業把目光投向區域外,去拓展更爲廣闊的市場空間。

在被調查的企業中41.1%的企業產品外銷出口,15%的企業產品在國內其他省市銷售,13.3%的企業產品本省銷售。涌現出一大批出口創匯大戶,比如新泰格玩具、華隆食品、魯東藝品、錫祺抽紗、榮韓國際貿易等。

其中新泰格玩具xx年出口額達800多萬美元。來料加工,全部出口等各具特色的創匯私營企業在我市爲數不少。

六.產品由模仿型向創新型轉變 私營企業在發展之初由於技術人員缺乏、資金少、裝備差,因而主要是以模仿型產品生產爲主,隨着資本原始積累的形成,部分企業已注重產品質量與產品的科技含量,有的私營企業通過招攬人才,形成技術開發中心,自主開發新產品。有的企業則藉助科研院所的力量開發新產品。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有62.5%的企業獲取新技術主要依靠自主研究開發或仿製。藉助外部力量開發新產品的企業只有37.5%,其中與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合作開發的7.5%,引進國內現成技術企業12.5%,與企業有業務關係的大企業25%,引進國外技術5%。

發 展 趨 勢 一.加入wto,企業家信心倍增 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下,私營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加入wto後,私營企業與其他類型的企業一樣,將面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

調查結果顯示,27.5%的企業認爲由於私營企業經營機制靈活,在入世後將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企業會獲得更多的利益。15%的企業認爲私營企業規模小,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差,企業經營更加困難,32.5%的企業認爲入世後對企業不會產生影響,25%的企業對入世後是否對企業產生影響說不清楚。

二.私營企業發展前景樂觀 隨着市委、市政府號召大搞民營經濟以及各項有利於私營經濟發展政策的實施,使私營企業深受鼓舞,對今後的發展前途充滿信心。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對企業未來發展前景表示出比較樂觀的態度。

12.5%的企業經營者認爲企業發展前景相當樂觀,45%認爲樂觀。認爲樂觀的企業比例佔57.5個百分點。

三.私營企業發展後勁較足 隨着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國有集體經濟改革的深化,私營經濟面臨新的競爭和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空間。調查結果顯示,企業投資意願普遍較高,62.5%企業表示繼續擴大投資,25%的企業表示不變,只有10%的企業表示不追加投資,2.5%的企業表示要減少投資。

在擴大投資的企業中有52.5%的企業投資用於擴大原有生產規模,22.5%投資新項目,15%進行技術改造。 發 展 環 境 一.經營硬環境基本滿足需要

下大力氣改善經營硬環境是改善本地區經營環境的一項宏大系統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包括在硬件環境之中,它爲私營經濟提供基本生存條件。

問卷調查顯示,75%私營企業對本地區的基礎設施、資源、能源等硬件環境表示比較滿意。其中對水、電、交通運輸能力及便利性的比較滿意度均達到或超過85%。

良好的發展環境,對招商引資很重要,對發展私營經濟更重要、更迫切。 二.經營軟環境基本被認可 經營軟環境是政策,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及政府部門服務水平等,它對私營經濟發展起着關鍵性作用。

調查結果顯示,私營企業對企業經營軟環境基本認可,比較滿意度達70%。但私營企業也提出了若干看法,好的方面:對本地政府部門的服務態度及辦事效率比較滿意;國家對私營企業政策連續性表示放心;不足的方面:對亂收費、亂攤牌、亂罰款現象有意見;審批投資項目手續要多簡化些;對優惠政策的落實程度表示關注;經營環境仍需改善;企業運營資金仍然緊張;融資環境需要更加完善些;對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競爭壓力錶示擔憂;企業競爭力仍待提高、活力有待加強;市場開拓力度仍顯不足;對政府加強稅收徵管、公平稅負提出補充意見;對法制建設及完善程度要求加深力度。

三.私營企業老總對經營環境的總體評價 “私營企業老總目前對私營企業經營環境的總體評價”按照評價高低程度排序如下: 私營企業老總對經營環境的總體評價(比較滿意度) 序號 評價項目 比重(%) 1 政治環境 92.5 2 企業合法權益保障程度 87.5 3 政府部門爲私營企業提供服務情況 77.5 4 社會對私營企業的認識 67.5 5 經濟或技術糾紛及時解決 65.0 6 企業間公平競爭 55.0 7 市場競爭秩序 55.0 來自私營企業主的呼聲 一.營造良好的~環境 近幾年來,我市把發展私營經濟作爲調整所有制結構,強市富民的戰略來抓,私營經濟迅速發展。但是,社會對私營企業還有偏見,長期以來受公有制的觀念影響,人們習慣以公有、私有標準衡量企業的好與差。

我們本次走訪調查了多傢俬營企業主,從座談情況看,私營主們一致呼籲,要解決社會對私營企業的認識問題,通過報刊、電視、電臺等~媒體,加強對私營企業的宣傳,提高私營企業及企業家的聲譽和社會地位,在社會營造從事私營經濟光榮的氛圍。他們認爲通過合法經營、照章納稅,爲發展社會生產力做貢獻,理應得到社會的尊重及認可。

二.優化寬鬆的政策環境 幾年來,我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私營經濟發展,把本項工作作爲經濟工作重點,圍繞着優化環境、放寬政策、改善服務等方面,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是一些政策實施在下面執行中要麼走樣,要麼難以落到實處,私營企業老總們對此意見較大,他們呼籲有關領導部門在執行落實政策上充分體現公平、公證、公開的原則。

象對待其他經濟成份的企業一樣對待私營企業,切實做到政策平等,貸款平等,稅收平等,開放對外貿易平等,社會待遇平等。同時還提出多向粵、江、浙一帶的先進省份學習,“建議降低稅負,出臺新的利好政策,按私營企業納稅的高低追還一定比例的養老保險”;“要多爲市場經濟主體企業着想,多給企業一些發展空間。

政策多扶持,多傾斜”。還有提出“個別外資企業打游擊,鑽國家減免稅收政策的空子,企業減免稅期限一到,馬上換個地方,另選廠址,重開門戶,再次享受減免稅待遇,這是不合法的,政府在這方面管理力度不夠,大家有意見,私營企業與其他的企業應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競相發展”。

政策是私營經濟的生命線,隨着市場競爭力度加劇,私營經濟發展將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採取措施,爲私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改善私營企業的融資環境 資金是促進企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近年來,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大中型企業的融資狀況得到改善,但是私營企業的融資環境依然緊張。

資金已成爲當今制約私營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私營企業管理者反映“由於各國有及商業銀行長期以來對私營企業存在不合理的偏見,使得私營企業正常的貸款行爲變得異常困難。不用說信用貸款,連足額抵押貸款的複雜手續都讓人望而卻步。

至於募股融資,私營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都不如國有企業。希望政府和有關部門對私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一視同仁,都作爲‘自己人’看待”。

另者反映,“私營企業在起步發展時期,由於投資、信貸還缺乏相應的社會誠信認可,雖然擁有好的產品和市場,由於資金短缺,這一階段最艱難,只能靠自己籌措,三年五載談發展壯大很難。影響了私營企業發展的進程,我們認爲政府在私營企業發展前期給予更多的支持。

例如信貸、投資支持。制定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如土地、廠房、稅負方面優惠”。

融資難、擔保難成爲制約私營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所以建議金融機構在融資、結算等方面給私營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貸款審批上應與國有平等對待;在貸款擔保上採取適當辦法,維護借貸雙方的合法權益;政府要實行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政策,這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四.創造優越的服務環境 加快私營經濟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服務環境。地方政府首先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

對私營企業指導不指揮、參考不參與、支持不干預、服務不索取。調查結果顯示,一些管理部門和服務單位辦事拖拉,效率低下,有歧視現象。

私營企業管理者反映“社會負擔過重;政府職能部門辦事效率低、環節多,相對降低了企業效率”;“除了收稅,別的事無人管”;“思想還不夠開放,政府的官本位思想還很嚴重,希望政府多辦些實事,減少企業不必要的負擔,讓企業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下搞好生產”。 總而言之,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多傾聽私營企業家的呼聲,關心他們的疾苦,支持他們的工作,使他們幹得舒心、順心、放心。

通過私營企業的發展,促進全市經濟發展。

【第3篇】關於個體私營經濟的調查報告

個體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滿足人民羣衆物質文化生活多樣化的需要,增加就業崗位,推動經濟體制創新和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保持社會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區個體私營經濟的調查報告。

一、我旗個體私營經濟現狀

截止xx年5月末,全旗共有個體工商戶2215戶,從業人員2899人,註冊資金2248萬元。其中從事商業、飲食服務業的1390戶,從業人員1710人,註冊資金1175萬元;從事製造業198戶,從業人員211人,註冊資金199萬元;從事交通運輸業433戶,從業人員433人,註冊資金737萬元。私營企業44戶,從業人員1381人,註冊資金1596萬元。其中僱員50人以上的6戶,註冊資金50萬元以上的有11戶。44戶私營企業中從事生產經營的有19戶,從業人員852人,註冊資金895萬元;從事商品批發、商業零售有8戶,從業人員92人,註冊資金323萬元。

xx年,全旗個體私營經濟爲國家上繳稅金705萬元,佔財政收入的20%。

二、目前我旗個體私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思想觀念上有一定差距

據調查掌握的情況,社會各個層面對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認識還不夠統一:

一是對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在支持程度上不夠,思路和辦法不多。

二是應從事個體私營經濟的從業人員,思想上認爲幹“個體”不是長久之計,掙錢少,沒有發展前途,沒有保障,受傳統觀念影響,存有僥倖心理,伺機尋找“鐵飯碗”。

三是個體私營經濟的經營者,稍有發展便安於現狀,面對各種變化缺少應對措施。

(二)經濟結構上需進一步調整

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現狀表明,我旗個體、私營業主從事第三產業,特別是商貿流通領域的佔絕大多數,從事一、二產業的較少。大多居於傳統的、家庭式、非民主的落後管理方式。經調查分析,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思想不夠解放。全旗個體私營經濟經營者大中專以下文化程度的佔90%以上,也幾乎沒有經過專業的理論、技術的學習和培訓,對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和特點未做過深入細緻的研究預測,在經營和投資上缺乏技巧,對所經營的產業沒有長期的計劃,隨遇而安,對現代化的經營理念避而遠之,調查報告《地區個體私營經濟的調查報告》。不求發展只求“穩”,有限利潤大家分的現象。

第二,個體私營經濟起步較晚,影響了其發展速度。

第三,從事外向型的個體私營戶較少,大多數經營者對外部大市場的情況不瞭解,信息閉塞,供需關係掌握不清,銷售不暢,只盯住本地市場,經不住大的衝擊。

第四,資源型和加工型企業較少,本地資源未被充分利用;生產技術裝備較差,生產成本高,產品檔次低,效益不佳,隨時有被市場競爭淘汰出局的危險。

(三)融資渠道上不很寬暢

就我旗目前具體情況看,資金短缺,融資困難是影響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極大而又帶普遍性的難題。首先,經過改制後的工貿企業,原有資產大部分用在了職工買斷,重新盤活困難重重。其次,一些較大、較好能夠維持正常運轉的個體企業,爲適應市場新的需求,積極尋求了一些前景好、上檔次的項目,由於投融資困難,只能暫且擱置;還有隨着企業改制的完成,下崗職工中,有一部分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手中也掌握了一技之長,雄心勃勃想幹一番事業,只是苦於沒有資金支持,正處於徘徊和等待之中。另外,工行、建行相繼在我旗撤銷,使私營經濟申請金融支持更加困難。

(四)在稅費承擔上有一定的壓力

據調查,xx年,全旗個體私營經濟營業性收入總額在6000萬元左右,上繳稅金705萬元,稅收比例高於經濟較發達地區個體私營經濟所承擔的比例。同時,其它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達到了24個。

數字表明,我旗個體私營經濟所承擔的稅費相對較高,有個別經營效益較差的,還有入不敷出的情況。另外,個別行政事業收費部門注重部門利益,不顧整體效益和社會效益,存在着重收費,輕管理、輕服務的問題,甚至還存在“三亂”現象。

三、應着力做好的幾項工作

(一)堅定不移把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納入整體經濟發展規劃之中

要充分認識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重要性,努力贏得各方面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通過組織廣大幹部羣衆深入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在思想上破除條條框框的束縛,更新觀念、轉變作風,服從經濟發展大局,努力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按照“三個有利於”的原則,引導和扶持個體私營經濟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儘快出臺一整套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幫助個體私營經濟解決實際問題,確保個體私營經濟在總量規模、質量效益和持續發展上取得突破性進展,逐步提高個體私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地位。

(二)努力爲個體私營經濟創造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

要通過政策扶持和市場導向,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積極引導個體私營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合理佈局,避免盲目發展,逐步解決我旗個體私營經濟發展中“商多工少”的問題。

就目前實際情況,我旗應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其主要優勢在於兩個方面,第一,資源相對比較豐富。衆所周知,我旗的農畜產品和礦產資源等量多質好,尤其是農畜產品,大部分還屬原料的簡單出售,而未被加工轉化增值,因此,首當其衝應重點發展一批類似北大荒實業有限公司、京倫礦業有限公司等龍頭加工企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以城鎮建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爲突破口,象現在的蕎麥生產和加工一樣,有目的、有步驟的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飼料加工和工業產品初加工,儘快形成一支私有民營的骨幹羣體,形成規模,提高檔次。

第二,我旗的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全旗目前現有農民剩餘勞動工3萬多人,城鎮待業人員4000多人。隨着國有成份從產業經營中的退出和發達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大量傳統產業和勞動密集產業就自然而然成了我們不發達地區的發展優勢。如果農民不找村長、鄉長,而是找市場,進入城鎮搞個體私營經濟,這本身就是產業結構調整。因此,在我旗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是非常現實的選擇。

【第4篇】市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狀況調查報告

xx年4月9日至4月12日,xx民營經濟調查組一行6人對位於粵西山區的陽江市三縣(市)一區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新趨勢作了爲期4天的調查和了解。1997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五大召開以後,陽江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機遇,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堅定不移地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使個體私營經濟迅速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成爲陽江最具生機和活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有力地推動了陽江國民經濟的發展,其經驗作法對我省其它地區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具有很大的借鑑和啓迪作用。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陽江市個體私營經濟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

陽江市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2、地位越來越高。xx年,全市個體私營企業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值、工業產值和稅收入,分別佔當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和稅收收入總額的52.95%,67.50%和61.50%。個體私營經濟已經成爲全市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3、規模越來越大。經過幾年的發展,規模以上私營企業增加較多,私營企業的發展狀況已由過去單純的總體數量擴張向個體規模擴張的方向轉變,一些企業不斷增資擴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在現有7574戶工業企業中,年產值5001000萬元的有86戶、10015000萬元的有145戶、50011000萬元以上的有19戶、億元以上的有9戶。

4、層次越來越高。私營企業家不但投資興辦工業,而且投資家業和其它產業,進一步拓寬經營領域,構築了以第二產業爲主,一、二、三產業全方位發展的私營企業體系。

6、品牌越來越響。一些發展基礎較好、產品質量穩定的企業越來越重視樹立自己的品牌和企業形象,開始投入大量資金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門策劃,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和企業文化。目前,喜之郎獲得全國馳名商標,喬士、十八子、銀鷹、盛達等品牌在全國知名度較高,頗受歡迎。去年,陽江市在獲得中國菜刀中心、中國剪刀中心的基礎上,又獲得中國刀剪之都的稱譽,品牌效應正在形成。

我們認爲,陽江市個體私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主要得益於他們敢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和創新,建立了 五個互動機制。

一是政策拉動。陽江市委、市政府於1997年11月頒發了《關於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決定》,對個體私營經濟實行六個放寬、六個優惠的蜜糖政策:放寬從業對象,放寬經營範圍,放寬註冊資金標準,放寬出國(境)從事商務的限制,放寬內資、外資經營審批手續和給予用地價格、稅收(地方留成部份)、規費減免、信貸、用人、入戶優惠。

三是外向帶動。市委、市政府把引進外資作爲確保民營經濟資金來源的重點來抓,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利用舉辦各種洽談會、交流會、招商會和組團上門等方式,大力開展招商引資。

四是科技驅動。市委、市政府從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個方面開展創新活動,以企業爲主體,建立科研機構,增大科技投入,用先進適應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並積極鼓勵企業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爲依託建立科技創新體系,着力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

五是市場牽動。適應入世需要,市委、市政府經過認真分析,認識到加入wto對陽江來說是利大於弊,必須充分把握機遇,迎接挑戰,主動融入世界經濟潮流,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市場。所以,在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同時,積極引導個體私營企業面向市場,以市場爲導向,做好市場分析和市場預測,加快市場營銷營網絡建設。目前,全市重點私營工業企業普遍建立了全國性的營銷網絡。比如喜之郎集團,從市場調研到產品設計,從生產製造到網絡銷售,構築了一條龍的工程體系,形成了消費者需要什麼,我們便做什麼;我們做了什麼,消費者就喜歡什麼的良性互動關係,產生了良好的規模效益,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產品市場佔有率在同行中居於世界第一位,產品遠銷英國、北美等海外市場。

二、陽江個體私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障礙

陽江市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還創造了一套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成功經驗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同時也存在着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 對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思想和觀念還要進一步解決。補充論、社資論的觀念在少數部門和少數幹部中還有定的存在。一是前置審批過多。二是個別部門和幹部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

(二) 行業結構不合理,規模經濟發展速度較慢。一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傳統產業多,高新技術產業少。二是產品結構不合理。低附加值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三是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生產集中度低。小型企業多,大型企業少;勞動密集型企業多,技術密集型企業少。四是資本結構不合理。絕大多數私營企業的資本結構仍以家族式資本爲主,實行家長式的管理,難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也難以建立完整的社會信譽,從而影響有效的融資和資本擴張,並最終影響企業的資本運營效果和經營規模,限制了企業的優化升級。

(三) 個體私營經濟融資困難。銀企之間良性互動的正常關係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私營企業融資渠道較爲狹窄,缺乏有效的融資管道。

(四) 管理模式滯後,影響自身發展。私營企業普遍存在家庭式管理和家長式決策。這種模式適應不了企業再擴大、再發展的需要,日益暴露出它的弊端和致命的弱點,導致企業決策科學性、準確性差。

(五) 人才嚴重缺乏。私營企業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多數企業缺乏管理和技術人才,加上未能建立一支掌握現代管理知識和先進科學技術的人才隊伍,造成企業素質不高,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能力薄弱。

三、推動個體私營經濟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的對策建議

目前,我省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共同發展的局面基本確立,但在國民經濟三大構成中,民營企業這一塊發展不太理想,針對上述原因,結合形勢發展的要求,我們認爲,要促進個體私營經濟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就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優化環境,加強指導,打好品牌,營造政治上認同,社會上尊重,政策上支持,有利於民營企業成長的良好氛圍和環境。因此,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武器,大力營造發展私營經濟的良好氛圍。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做好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工作,優化發展環境。一是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建立公平競爭機制,對包括個體私營經濟在內的不同所有制企業採取統一的市場準入標準,打破行業壟斷。二是依法規範行政行爲。以改革和加入世貿爲契機,進一步理清政府的審批事項,可由企業自主決定、市場自行調節和社會中介組織辦理的審批事項一律取消。三是改善融資環境。金融機構應按照對各種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的要求,解決好對個體私營企業的信貸投入問題。四是加大維權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強對各類市場主體的監督管理,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依法查處製假售假、走私販私、偷稅逃稅及其他不正當競爭行爲,依法保護個體私營企業的知識產權和其它合法行爲。五是加強和改進對個體私營企業的服務。在內容上,拓寬服務領域,從技術支持、人才引進、教育培訓、信息諮詢、創業輔導、市場拓展、對外合作、資本運作、安全生產、法律諮詢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務。

第二,扶強扶優,積極引導個體私營經濟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個體私營企業的宏觀指導,促進個體私營經濟早日完成五個戰略轉變,實現行業的優化升級。第一,在組織結構上,由小而全、小而散向專業化協作和公司化、集團化轉變。第二,在產權制度上,由自然人產權向現代企業產權制度轉變。第三,在企業管理上,由傳統的家庭式管理向科學的現代化管理轉變。第四,在技術進步上,由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相結合轉變。第五,在經濟增長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第三, 切實加強各級個體勞動者協會、私營企業協會(以下簡稱兩個協會)的地位和作用。協會和它所領導的衆多行業協會,已經具備全面服務的功能:其一,省各行政部門已經賦予了它辦理邊防證、會計證、港澳多次往返證、出國(境)通行證等功能。其二,省勞動廳、省人事廳已將人才交流、職稱評定、檔案掛靠等權利賦予兩會。其三,兩會轄下的行業協會具有的協調行業生產經營、規範行業自我管理、促進行業平等競爭、引導行業互助互利、提高行業整體素質、維護行業整體利益的作用。針對陽江市委、市政府和廣大個體私營企業主反映的情況,如,普遍的不良競爭和人才缺乏現象,教育培訓、融資困難和法律諮詢的空白及行業協調和市場拓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來看,正是兩個協會能夠解決的,也能夠解決好的。多年來,兩個協會爲廣東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已做出了重大貢獻,廣泛受到了廣大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的擁護和愛戴,也得到了各級黨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認可。兩個協會所具有的羣衆性和廣泛性以及在教育、管理、服務廣大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健康發展方面不僅行政部門不能替代,其它社團組織也無法類比。無論是參照國際經驗還是我國我省的實際,要發展好個體私營經濟這一塊,就必須切實加強兩個協會的地位和作用。

【第5篇】私營企業的發展環境調查報告

關於我市私營企業 發展環境的調查報告 私營經濟作爲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在地方經濟發展中,它更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爲了及時反映私營企業發展情況,瞭解私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爲黨政領導和各有關部門制定發展私營經濟政策提供依據。威海市企業調查隊近期以發放調查問卷和走訪調研相結合方式,對全市40傢俬營企業發展環境進行了調查。

基 本 情 況

本次調查覆蓋了全市三市一區及兩個開發區的私營企業,抽中樣本基本能夠反映我市私營企業發展情況,從調查情況看,我市私營企業呈現以下特點:

一.私營企業經營管理者素質逐步提高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被調查的40傢俬營企業經營者男性35人,女性5人,平均年齡爲44.3歲,是一支以中青年爲主的有朝氣、有活力的隊伍。在這支隊伍中40-49歲的人最多,佔55%;30-39歲的次之,佔20%;50-59歲的佔17.5%;其餘的佔7.5%。從文化程度方面看,27.5%的企業經營者已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大專學歷佔22.5%,中專高中學歷佔32.5%,其餘的佔17.5%。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佔12.5%,中級技術職稱佔25.5%,無技術職稱佔一半多。任職年限最長18年,任職在xx年以上者佔32.5%,4-6年者佔35.5%。企業經營者任現職前所從事的工作,來自企事業單位最多,佔57.5%;黨政機關佔10%,農民佔22.5%。 以上數據儘管反映企業經營者素質在逐步提高,但與整體經濟發展趨勢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私營企業經營者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私營企業發展模式二元化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私營企業的起步和發展大體可劃分兩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它是以個體、工商戶發展成私營企業,以家庭工業爲起點的模式。企業的起初投資大部分來源於自有資金,22.5%私營企業經營者任現職前是農民出身,這種模式特點是,起點低,自發性強,有活力。 第二種模式,部分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在政府出臺加快私營企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召下,依然決定放棄企事業、機關部門工作,邁進了私營企業創業之門。他們把部分國有、集體中小企業轉製爲私營企業,或者租賃、承包個人經營,或改爲股份合作制,企業的資金主要來源於銀行貸款,合夥投資。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大多數企業起死回生,企業效益轉虧爲盈。有67.5%的私營企業經營者來自企事業、黨政機關。這種模式特點是,起點較高,發展較快,效益較好。

三.私營企業組織形式日趨規範 從本次調查反饋的情況看,我市的私營企業組織形式由最初私營獨資、私營合夥,發展到如今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與外商合資等多種形式,其比例分別爲25%、5%、50%、12.5%、7.5%。有限責任公司佔據半壁江山,其比重有逐年增加趨勢,組織形式日趨規範化。

四.私營企業貢獻日益突出 我市私營企業經濟實力不斷提高,經營規模迅速擴大。對40傢俬營企業調查結果顯示,1999年至xx年三年間企業銷售收入、資產總計連續三年同時保持遞增的企業佔32.5%,納稅總額連續三年遞增企業佔30%。xx年納稅總額超百萬元的企業就有3家。其中華夏集團xx年上繳稅金達2300萬元,私營企業稅收成爲我市稅收的一個新亮點。另一方面,私營企業的發展,解決了大批剩餘勞動力問題,在吸納城鄉勞動力,安置下崗和困難職工方面都做出貢獻。顯而易見,私營企業已成爲一個新的企業羣體,它回報社會貢獻越來越多,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也越來越大。

五.產品市場定位區域拓寬 “拾遺補缺”,“小打小鬧”是私營企業發展初期的真實寫照。在調查中,百姓間流傳着私營企業最初創業的模式“一個老闆,一輛車,三個夥計兩間房,外加保安一條狗”。隨着社會的發展私營企業生產服務領域逐步延伸拓展,不少企業把目光投向區域外,去拓展更爲廣闊的市場空間。在被調查的企業中41.1%的企業產品外銷出口,15%的企業產品在國內其他省市銷售,13.3%的企業產品本省銷售。涌現出一大批出口創匯大戶,比如新泰格玩具、華隆食品、魯東藝品、錫祺抽紗、榮韓國際貿易等。其中新泰格玩具xx年出口額達800多萬美元。來料加工,全部出口等各具特色的創匯私營企業在我市爲數不少。

六.產品由模仿型向創新型轉變 私營企業在發展之初由於技術人員缺乏、資金少、裝備差,因而主要是以模仿型產品生產爲主,隨着資本原始積累的形成,部分企業已注重產品質量與產品的科技含量,有的私營企業通過招攬人才,形成技術開發中心,自主開發新產品。有的企業則藉助科研院所的力量開發新產品。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有62.5%的企業獲取新技術主要依靠自主研究開發或仿製。藉助外部力量開發新產品的企業只有37.5%,其中與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合作開發的7.5%,引進國內現成技術企業12.5%,與企業有業務關係的大企業25%,引進國外技術5%。

發 展 趨 勢

一.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近幾年來,我市把發展私營經濟作爲調整所有制結構,強市富民的戰略來抓,私營經濟迅速發展。但是,社會對私營企業還有偏見,長期以來受公有制的觀念影響,人們習慣以公有、私有標準衡量企業的好與差。我們本次走訪調查了多傢俬營企業主,從座談情況看,私營主們一致呼籲,要解決社會對私營企業的認識問題,通過報刊、電視、電臺等輿論媒體,加強對私營企業的宣傳,提高私營企業及企業家的聲譽和社會地位,在社會營造從事私營經濟光榮的氛圍。他們認爲通過合法經營、照章納稅,爲發展社會生產力做貢獻,理應得到社會的尊重及認可。

二.優化寬鬆的政策環境 幾年來,我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私營經濟發展,把本項工作作爲經濟工作重點,圍繞着優化環境、放寬政策、改善服務等方面,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但是一些政策實施在下面執行中要麼走樣,要麼難以落到實處,私營企業老總們對此意見較大,他們呼籲有關領導部門在執行落實政策上充分體現公平、公證、公開的原則。象對待其他經濟成份的企業一樣對待私營企業,切實做到政策平等,貸款平等,稅收平等,開放對外貿易平等,社會待遇平等。同時還提出多向粵、江、浙一帶的先進省份學習,“建議降低稅負,出臺新的利好政策,按私營企業納稅的高低追還一定比例的養老保險”;“要多爲市場經濟主體企業着想,多給企業一些發展空間。政策多扶持,多傾斜”。還有提出“個別外資企業打游擊,鑽國家減免稅收政策的空子,企業減免稅期限一到,馬上換個地方,另選廠址,重開門戶,再次享受減免稅待遇,這是不合法的,政府在這方面管理力度不夠,大家有意見,私營企業與其他的企業應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競相發展”。 政策是私營經濟的生命線,隨着市場競爭力度加劇,私營經濟發展將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各級政府部門要積極採取措施,爲私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改善私營企業的融資環境 資金是促進企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近年來,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大中型企業的融資狀況得到改善,但是私營企業的融資環境依然緊張。資金已成爲當今制約私營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私營企業管理者反映“由於各國有及商業銀行長期以來對私營企業存在不合理的偏見,使得私營企業正常的貸款行爲變得異常困難。不用說信用貸款,連足額抵押貸款的複雜手續都讓人望而卻步。至於募股融資,私營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都不如國有企業。希望政府和有關部門對私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一視同仁,都作爲‘自己人’看待”。另者反映,“私營企業在起步發展時期,由於投資、信貸還缺乏相應的社會誠信認可,雖然擁有好的產品和市場,由於資金短缺,這一階段最艱難,只能靠自己籌措,三年五載談發展壯大很難。影響了私營企業發展的進程,我們認爲政府在私營企業發展前期給予更多的支持。例如信貸、投資支持。制定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如土地、廠房、稅負方面優惠”。 融資難、擔保難成爲制約私營企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所以建議金融機構在融資、結算等方面給私營企業提供高效優質的金融服務;貸款審批上應與國有平等對待;在貸款擔保上採取適當辦法,維護借貸雙方的合法權益;政府要實行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政策,這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四.創造優越的服務環境 加快私營經濟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服務環境。地方政府首先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對私營企業指導不指揮、參考不參與、支持不干預、服務不索取。調查結果顯示,一些管理部門和服務單位辦事拖拉,效率低下,有歧視現象。私營企業管理者反映“社會負擔過重;政府職能部門辦事效率低、環節多,相對降低了企業效率”;“除了收稅,別的事無人管”;“思想還不夠開放,政府的官本位思想還很嚴重,希望政府多辦些實事,減少企業不必要的負擔,讓企業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下搞好生產”。 總而言之,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多傾聽私營企業家的呼聲,關心他們的疾苦,支持他們的工作,使他們幹得舒心、順心、放心。通過私營企業的發展,促進全市經濟發展。

【第6篇】私營企業調查報告

最關心的話題是“稅制改革”最理想的定位是“社會賢達”

主要指標

私營企業:344萬戶

註冊資本:42146億元

從業人員:4714萬人

產值:~3億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603億元

出口創匯企業:74443戶

出口創匯:人民幣1749.68億元

主要問題

政企關係不夠協調

企業之間的拖欠日益嚴重

企業糾紛解決機制不完善

由中共中央~部、全國工商聯、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組織的“中國私營企業研究”課題組,在~年對全國的私營企業進行了第六次抽樣調查(此前在1993、1995、1997、XX、XX年已進行了五次全國私營企業抽樣調查),共發出問卷3670份,回收有效問卷3012份,有效回收率爲82.1%,有效問卷數約佔~年底全國私營企業總數的1.0‰。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參加了本次調查,並分擔了一半的抽樣任務。

現將調查數據分析的主要意見簡報如下。

關於私營企業的情況分析

(一)兩年來私營企業總量上持續快速增長

本次調查顯示,XX年以來,私營企業數量有了明顯增長。~年底,私營企業達到300.55萬戶,比XX年增加97.7萬戶,增長48.16%。

1988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同年6月xx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1989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據憲法和《私營企業暫行條例》,開始對私營企業的登記註冊工作,當年共登記私營企業90581戶。1992年鄧小平“南巡”談話,迎來了私營企業發展的春天。從1993年到~年的十年間,私營企業增長了33倍多,年均增長28.87%(截至~年上半年,私營企業累計登記已達到334萬戶);註冊資本由1993年底的681億元增加到~年底的35305億元,增長了52倍,年均增長48.41%(截至~年上半年,註冊資本已達42146億元);從業人員由1993年底的372萬人增加到~年底的4299萬人,增長了近12倍,年均增長27.72%(截至~年上半年,從業人員已達4714萬人);私營企業產值由1989年的422億元增加到~年的~3億元,增長了48倍,年均增長47.15%;實現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由1989年的190億元增長到~年的10603億元,增長了近56倍,年均增長49.51%。~年出口創匯的私營企業74443戶,出口創匯摺合人民幣1749.68億元,分別比XX年增長了355%和91.68%。

私營企業發展的地區差異很大,10萬戶以上的省市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年底,全國私營企業戶數超過10萬戶的地區有八個,分別爲:江蘇(343680戶)、廣東(323077戶)、浙江(302136戶)、上海(291711戶)、山東(228554戶)、北京(186805戶)、遼寧(114415戶)和四川(110359戶)。以上八個地區私營企業共有1900737戶,佔私營企業總戶數的63.24%。

私營企業經營規模繼續擴大,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到~年底,全國私營企業戶均僱工11.73人,戶均從業人員爲14.3人,分別比XX年增長5.68%和6.88%。僱工人數100-500人的有34617戶,僱工500-1000人的有3334戶,僱工1000人以上的有1130戶;~年私營企業戶均註冊資本達117.47萬元,比XX年增長24.16%,註冊資本500萬-1000萬元的有84620戶,1000萬元以上的51830戶。註冊資本億元以上的有1156戶,比XX年同期增加498戶。

(二)兩年來私營企業規模穩步擴大

一是資本規模穩步擴大,銷售額有所增長。本次調查發現,企業資本規模中位數比XX年調查時上升了20%,銷售額的中位數上升了近10%。本次調查收回的問卷分兩部分顯示:工商局調查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的中位數爲92萬元,而它們在開辦時的實收資本總額中位數爲50萬元,資本增值了0.84倍。工商聯調查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的中位數爲300萬元,而它們在開辦時的實收資本總額中位數爲100萬元,資本增值了2倍。這說明,無論是一般性私營企業(工商局調查的對象)還是代表性私營企業(工商聯調查的對象),它們在開辦企業後,資本都有增值,區別僅僅在於增值快慢而已。在~年底,在工商局調查企業中,所有者權益超過1000萬元的佔15.2%;超過5000萬元的佔3.6%;超過1億元的佔1.2%。也就是說,所有者權益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約佔20%;工商聯調查企業中,相應的比例更大,所有者權益超過1000萬元的佔26.0%;超過5000萬元的佔6.9%;超過1億元的佔3.5%。也就是說,工商聯繫統的私營企業的所有者權益超過千萬元的戶數佔到36.4%。

企業的銷售額也有增長。~年底,工商局調查企業的銷售額中位數爲200萬元。工商聯調查企業的銷售額中位數爲640萬元。

至~年底,企業的開業年數爲5年及以下的佔32.9%;6至XX年的佔42.3%;XX年以上的佔24.8%。也就是說,被調查企業開業6年以上的佔了67.1%。開業年數的中位值爲7年。XX年調查時,這個數值是年。考慮到這次調查有一半是通過工商局向一般私企問卷的,不同於上次僅僅調查代表性企業,所以不能得出私營企業存活年數下降的結論。

根據企業的開業年數、企業開業時的實收資本、企業~年底所有者權益三個數據得出企業的資本年增長率,其中位值爲8.8%。

二是企業利潤略有回升,銷售利潤率趨於平穩。上次調查發現,由於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私營企業的銷售利潤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此次調查發現,銷售利潤率已經逐漸趨於平穩。

~年底,工商局調查企業的稅後淨利潤的中位數爲7萬元,與前面的銷售額中位數相比,可得出銷售利潤率約爲3.5%。工商聯調查企業的稅後淨利潤的中位數爲25萬元,與前面的銷售額中位數相比,可得出銷售利潤率約爲3.9%。兩

者數據相差不大。

與前幾次工商聯調查數據相比,企業利潤略有回升(1997年銷售利潤率爲7.9%,XX年爲5%,XX年爲3.6%),被調查企業的稅後淨利潤(中位數)從XX年調查時的21萬元上升到25萬元,但銷售利潤率只回升了0.3個百分點。

行業利潤差距拉大。此次調查發現,房地產業的利潤大大高於其他行業,稅後淨利潤的中位值比處於第二位的“電力煤氣業?的利潤高一倍多。其他利潤較高的行業還有電力煤氣、衛生體育、建築業、採掘業、科研技術業,而利潤較低的行業爲交通運輸業、社會服務業、商業餐飲業。可以看出,科研技術業雖然資本規模處於平均水平之下,但其利潤中位數卻是高於平均水平的,這與其技術含量高有直接關係。商業餐飲業資本規模不大,技術含量較低,而且行業競爭激烈,行業利潤低。

三是僱工人數基本穩定。工商局調查企業~年全年僱工人數的中位值爲24人,而工商聯調查企業的全年僱工人數的中位值爲60人。從縱向來看,私營企業的全年僱工人數基本穩定。本次調查企業的全年僱工人數的中位數與XX年調查企業的全年僱工人數的中位數持平,都是60人。

除了全年僱工之外,企業還僱用一些季節性工人。工商局調查企業僱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工人數的中位值爲5人,工商聯調查企業中這類僱工人數的中位值爲8人。

(三)近兩年來私營企業行業和地區分佈呈擴張之勢

一是主營行業出現多元化趨勢。被調查企業的主營行業有兩項的比例爲16.73%;主營行業有三項的比例爲6.42%。也就是說,在調查企業中有近1/4的企業主營行業已經多元化了

二是行業分佈隨着市場準入的放寬而延伸。被調查企業中以製造業和商業餐飲業所佔比重最大:製造業比重達到38.2%;商業餐飲業達到24%,這兩項合計超過了60%。與上一次調查相比,這兩項所佔比例基本未變,商業餐飲業的比例略有提高。

與上一次調查時相比,農林牧漁業和交通運輸業都略有上升,採掘業比重基本未變。值得注意的是,社會服務、科研技術等新興行業的比重增長迅速。如社會服務業從5.6%增長到了11.1%,幾乎增長了一倍;科研技術業從2.1%增長到了5.5%,幾乎增長了一倍半。建築業雖然算不上是新行業,但增長率也較高,從5.9%增長到了9.1%,增長了近一半。房地產業的比例不小,達到了8.5%。把教育文化與衛生體育作爲主營行業的企業也佔了4%;還有1.6%的企業將電力煤氣等公用事業作爲主營行業。這些變化說明,近兩年,民間資本的進入領域有明顯的拓展和延伸。

三是企業的總部和生產經營場地逐步從農村和集鎮向大城市轉移。這是同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涉足行業的不斷調整以及企業的發展戰略相關的,也是同大城市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投資者的努力分不開的。

四是有相當比重的企業開始注重技術開發。調查顯示,16.7%的企業有自己的技術專利。30.8%的企業有自己設計的產品。另外,有35.2%的企業產品經過了質量認證。42.3%的被調查企業進行了新產品、新技術、新項目的研發投資,研發投資金額的中位數爲30萬元。這表明,私營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加註重產品質量和品牌。

五是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逐步增強。企業的產品銷售範圍(或提供服務範圍)逐步擴大。~年,產品銷售縣外的比重超過一半的企業佔60.0%;產品銷售省外的比重超過一半的企業佔到了30.3%;產品銷售國外的比重超過一半的企業佔到了8.1%。

六是外向型企業數量增加。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產品銷售到國外,另一個是向海外投資。在~年,被調查企業中有21.4%的企業的產品銷售範圍(或提供服務範圍)涉及到了國外;有2.0%的企業已經向海外投資;有0.3%的企業在海外的投資額超過了100萬美元。

大多數企業對我國加入wto後的市場競爭環境做出了積極反應。被調查企業應對加入wto的措施依次爲:與國內其他企業聯合做強做大(25.1%)、引進技術(21.9%)、申請自營進出口權(19.0%)。但是,仍有30.7%的企業根本沒有想過如何應對加入wto以後的國際競爭環境,還有17.2%的企業認爲這個問題與本企業沒有什麼直接關係。

七是相當一部分企業有上市打算。被調查企業中,有近1.0%的企業已經上市或買殼上市;有0.7%的企業已經進入上市輔導期。有26.5%的企業有上市的打算。

(四)近兩年來私營企業的治理結構與內部管理正在發生變化

綜合工商局與工商聯的問卷可以看出,無論是開辦私營企業時實收資本,還是~年底所有者權益,企業主所佔份額比例都是70%(中位數)。這個比例數字,同XX年調查時所得的數據相比,基本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其治理結構和內部管理卻發生了明顯改變,正在由以獨資企業爲主的形式迅速轉變爲以有限責任公司爲主的形式。從1993年到~年的10餘年間,獨資企業比例由

63.8%下降爲22.5%,而有限責任公司比例由16.5%上升至62.9%。1993年,私營企業中董事會比例爲26%,股東大會與監事會無相關記錄,黨組織、工會和職代會的比例也不高;而到~年時,六種組織形式比例都在30%以上,其中最高的前三位是:董事會(74.3%)、股東大會(56.7%)、工會(50.5%)。這些內部組織的發育對於完善企業治理結構起到有力的支撐。

本次調查還發現,絕大多數企業已經認識到“企業文化?的作用,特別是其“提高員工素質、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關鍵?作用,得到八成以上企業的贊同。但是,絕大多數還停留在實用階段,是從“加強管理層建設”(73.8%)、“着重加強培訓”(70.8%)、“建立表彰激勵機制”(68.3%)着想的。

(五)私營企業的貢獻逐漸被社會認可

一是納稅增加。隨着企業規模的擴大,私營企業的納稅額也在同步增加。~年底,工商局調查企業的繳稅金額的中位數爲8萬元,與銷售額中位數(200萬

元)的比率約爲4.0%。工商聯調查企業的繳稅金額中位數爲25萬元,與銷售額中位數(640萬元)的比率約爲3.9%。r>

納稅大戶的比例也在提高。~年底,在工商局調查企業中,繳稅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的佔15.0%;在200萬元以上的佔9.1%;在500萬元以上的佔3.7%。也就是說,納稅100萬元以上的企業佔了27.8%。工商聯調查企業中的相應比例更高,繳稅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的佔23.9%;在200萬元以上的佔14.9%;在500萬元以上的佔7.3%。在工商聯調查的企業中,納稅在100萬元以上的佔了46.1%。

與前幾次調查相比,企業繳稅金額不斷上升。本次調查比XX年調查時的中位數上升了13.6個百分點。稅金與銷售額的比率基本穩定,保持在4.0%以下。

二是交費未減。企業除了需要交納國家徵收的各種稅以外,還要交納各管理部門、各種組織收的費用。與上次調查相比,企業的交費金額基本保持不變,這表明了企業的交費負擔沒有減輕。

三是就業貢獻大。私營企業僱用的工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下崗職工和農民工。工商局調查企業中僱用的下崗職工的中位數爲6人,佔到了總員工數的中位值(24人)的25.0%。工商聯調查企業中僱用的下崗職工的中位值爲14人,佔到了總員工數的中位值(60人)的23.3%。工商局調查企業中僱用的農民工的中位數爲12人,佔到了總員工數的中位值(24人)的50.0%。工商聯調查企業中僱用的農民工人數的中位數爲30人,佔到了總員工的中位數(60人)的50.0%。

根據上述數據推斷,全國私營企業所僱用的員工中,有一半以上是農民工,有四分之一是下崗職工。私營企業對就業的貢獻由此可見。

四是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私營經濟的發展也有效地推進了國有企業改革。本次調查發現,有6.3%的企業已經兼併或收購了國有企業;還有10.2%的企業正在準備兼併或收購國有企業。有18.3%的被調查企業是由國營、集體改製爲私營企業的。據此推斷,300.55萬私企中約有55萬是改制而來的。私營企業在解決國有企業資本金不足、下崗職工再就業難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六)企業-市場-政府的關係尚須進一步調整

此次調查從若干方面探討了現階段我國企業-市場-政府之間的關係。調查表明,隨着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尤其是中共xx大以來,企業、市場與政府三者之間的關係已經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但是,不協調的方面仍然不少。需要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調整三者之間的關係。

第一,透過企業的三項支出看企業與政府部門的關係。政府部門與企業的關係不夠協調,集中表現在企業的各種交費、企業應付來自政府部門的各種攤派,以及爲了搞好與政府部門官員的關係而不得不付出的各種並非合理合法的公關、招待費用等方面。爲了簡便起見,這些支出簡稱爲“三項支出”。此次調查所獲得的有關企業的三項支出的費用是十分驚人的。根據1382位業主提供的信息,~年他們總計納稅112808.4萬元,交費55044.5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48.8%;據819位被訪業主的信息,

~年他們總計納稅78301.6萬元,應付攤派支出7207.4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9.2%;據1554位被訪業主的信息,~年他們總計納稅145064.5萬元,用於公關、招待的支出26465.9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18.2%。

據1351位被訪業主提供的信息,~年他們企業的稅後淨利潤總計116273.5萬元,交費總計79009.6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68.0%;據779位被訪者的信息,~年他們企業的稅後淨利潤總計86905.8萬元,應付各種攤派支出6812.5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7.8%;據1478位被訪業主的信息,~年他們企業稅後淨利潤爲168022.3萬元,用於公關、招待的支出爲25573.6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15.2%。

根據1002位被訪業主的信息,~年他們企業出資人分紅總計25123.9萬元,交費總計29394.1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116.6%;據754位被訪業主的信息,~年他們企業出資人分紅總計22652.9萬元,應付攤派支出6646.1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29.3%;據1257位被訪業主的信息,~年他們企業出資人分紅總計36655.3萬元,用於公關、招待的支出總計16240.3萬元,後者相當於前者的44.3%。

顯而易見,與被調查企業的納稅、稅後淨利潤和分紅相比較,三項支出所造成的負擔確實不輕。這就從一個方面反映了私營企業與政府部門之間的利益關係中,存在着較爲嚴重的問題。

大多數被訪業主把他們的企業所面臨的貸款困難歸咎於手續繁雜、貸款抵押和擔保條件太嚴以及貸款成本太高這三個因素。手續繁雜表明銀行的貸款程序不適應金融市場的要求;貸款的抵押和擔保條件太嚴意味着銀行的相關條款帶有霸王條款性質,不容談判協商;而貸款成本太高則暗含着銀行經營管理人員可能存在尋租行爲,迫使企業除了支付貸款利息外還要付出其他“公關?成本。

第二,透過企業之間嚴重的“三角債?看企業與市場的關係。本次調查發現,企業之間的拖欠日益嚴重。被調查企業應收貨款和被其他企業拖欠的借款,最高的達30億元;被調查企業拖欠其他企業的貨款和借款,最高的達4億元。“三角債”所表現的市場~,影響着私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第三,透過企業糾紛解決機制看企業與政府、社會的關係。本次調查發現,在發生一般經濟糾紛時,私下協商成爲較多企業運用的糾紛解決途徑。訴諸仲裁或向法院起訴的很少,尋求政府或上級主管部門行政介入的較多;請求工商聯或私營企業協會出面協調的較少,默默忍受的人卻佔一定比例,更少有人通過組織起來的商會調解糾紛或者訴諸媒體評判是非。

在與管理部門發生糾紛時,請求上級政府行政介入、請求工商聯或私營企業協會出面協調,則是最重要的途徑,不然,只能默默忍受。因爲在現實條件下,這種糾紛多數不是可以通過訴諸法律就能有效解決的,私下協商的辦法也不容易奏效。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糾紛解決機制

幾乎不存在地區差別。東部地區並不因爲經濟發展較快、市場化程度較高而能夠形成與相對落後的中西部地區不同的糾紛解決機制。這說明,無論東部還是西部,依法解決糾紛所需要的法律制度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都未真正形成。

第四,私營企業對完善立法和政府轉變職能的期盼很高。此次調查表明,儘管還存在上述種種問題,但被訪業主普遍認爲,黨的xx大以來,私營企業的發展環境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對於調查表格中所列舉的與私營企業發展環境相關的問題,認爲有改善的被訪業主所佔比例,絕大多數在70%以上,只有在私營企業信用制度的建設上面,認爲有改善的人所佔比例略低於70%。

如何進一步改善私營企業的發展環境呢?此次調查的被訪業主也進行了積極的思考。見表一所示。

表一中值得注意的是,表示最關心和關心的方面,是對稅收制度的改革(87.4%)、貫徹落實憲法中明確保護私有財產的規定(83.1%)、轉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81.7%)和建立社會信用體系規範市場秩序(80.7%),這幾項都是直接關係到私營企業的經濟利益。

關於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情況分析

(一)私營企業主基本特徵

1、基本人口特徵

此次調查的私營企業主中,男性2581人,佔86.1%;女性418人,佔13.9%。這表明,私營企業主仍然是一個以男性爲主體的階層。他們的平均年齡爲43.4歲,年齡中位數爲42歲。他們中,擁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佔了51.8%;而具有國小和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僅佔14.6%。

2、私營企業主的職業變遷

總的來看,私營企業主階層的職業經歷是比較豐富的。這個階層中有來自社會所有階層的成員,不少業主在開辦私營企業之前,從事過不少其他職業。統計顯示,幹部、知識分子和企業供銷人員是這個階層的主要來源。

3、私營企業主中,共產黨員比例佔33.9%,其中在XX年xx同志“七一”講話之後入黨的佔9.4%。

4、私營企業主的收入與財富狀況

(1)業主及其家庭的收入

統計分析表明,與上次的調查結果相比,~年私營企業主的個人年收入與家庭年收入都有所增長。例如,上次調查的業主個人年收入平均值爲13.8萬元,中位數爲5萬元;這一次調查發現,

業主個人年收入平均值爲20.2萬元,中位數爲6萬元,分別比前者高出46.7%與20%。被訪業主的家庭年收入同樣呈現明顯的增加趨勢:上次被訪業主的家庭年收入平均值爲18.5萬元,中位數爲8萬元;這一次被訪業主的家庭年收入平均值爲26.7萬元,中位數爲10萬元,分別比前者高出44.3%與25%。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也非常明顯。上一次被訪業主家庭的人均收入爲3.88萬元,人均收入中位數爲1.67萬元;這一次被訪業主家庭人均收入和人均收入中位數分別高出64.1%與37.7%。這一次調查還顯示,私營企業主階層內部出現日益明顯的分化。運用五等分法進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看出這種分化。收入最高的20%的人(戶)與收入最低的20%的人(戶)的收入份額之比,在業主個人年收入指標上爲46.9∶1,在業主家庭年收入指標上爲38.8∶1,在業主家庭人均年收入指標上爲39.1∶1。

(2)業主及其家庭的財富

被訪業主或其家庭掌握的財富,主要由家庭金融資產、住房原值以及業主個人在其企業中擁有的所有者權益這三項構成。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在家庭財富總額中,業主在其企業擁有的所有者權益佔85.4%,住房原值佔8.3%,家庭金融資產佔6.3%。這說明,私企業主的主要財富在其企業裏,表現爲企業資產。

被訪業主的各項財富的分佈有着巨大的差別。標準差是平均值的3.2倍至6.3倍;最高的20%人(戶)所擁有的財富是最低的20%人(戶)的11.3倍至2130倍。可見,財富的差距遠比收入的差距大。

5、私營企業主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此次調查的數據表明,被訪業主平均每天要把11.4小時的時間用於企業的運行和發展上,佔一天24小時的47.5%,少數業主的工作時間更長,最長的有18個小時用於工作。娛樂、休息時間平均爲9.4小時,佔一天24小時的39.2%。學習時間平均爲1.2小時,佔5%。

總的來說,被訪業主的家庭生活水平是比較高的,戶均年生活消費支出達到7.8萬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到1.9萬元。但是,不同業主家庭的生活消費支出差異非常顯著。在所有指標上,標準差都比平均值大。娛樂保健支出與教育學習上的差距更大,這兩方面的差異將造成業主人力資本的累積性差異擴大。

6、私營企業主對其經濟、社會、政治地位的自我評價

統計分析結果顯示,被訪業主對其三種地位的自我評價,基本上是以中間地位自居的人最多。與周圍的人相比,認爲自己的經濟地位居於中上等的人佔88.9%。

在社會地位的自我評價方面,認爲自己的地位居於中上等的,佔87.9%;在政治地位的自我評價方面,認爲自己居於中上等的人合計佔74.3%。

(二)私營企業主階層內部的分化

市場經濟使中國社會出現了階層化,也使階層內部出現進一步的分化。值得注意的新動向是,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這個階層內部的分化現象日益明顯。最深刻的變化在於經濟、社會資源配置迅速向大企業主傾斜。90年代中期,人們曾驚歎爲什麼這麼快就出現了億元富翁,纔過去不足十年,富翁的財富又躍上一個新的數量級,已經出現十億富翁、百億富翁。

1、佔有經濟資源方面的差別

首先是企業資本規模差異很大。本次調查按~年底企業資本規模的量級劃分四個“亞層”:第一、小企業主,企業資本規模在100萬元以下;第二、中等企業主,資本規模在100萬元至1000萬元之間;第三、大企業主,資本規模在1000萬元至1億

元之間;第四、特大企業主,企業資本規模在億元以上。

資本規模越大的企業,在銷售額、納稅額、純利潤方面都佔據優勢。見下表。

上述表格表明,不同企業資本額的增長速度是大不一樣的,大企業要快得多,但是大企業的資本利潤率並不比小

企業高。大企業的資本增長主要不是來自本企業的自身積累,而是由於融資相對比較容易,能夠調動的資金更多。相當一部分進入金融保險、房地產等高利潤行業,有實力進行資本運作;參與國企改革,收購、兼併國有企業。本次調查發現,大型企業參與收購、兼併國企的比例要比小型私企高10倍以上。

其次是私人資本的數量差別也很大。本次調查有兩點十分引人注目:一是中國私營企業的資本高度集中在主要投資人手裏,無論企業資本規模大小都是這樣;二是億元富翁企業主與小企業主平均資本相差近400倍、千萬元富翁與小企業主也要相差近60倍,這兩個倍數都比上次調查有所擴大(兩年前是300倍和45倍),階層內部大富小富的財富差別之大超出想象之外。

2、不同時期的私營企業主的社會來源差異很大

在12年來的歷次調查中,我們都考察了私營企業主的社會來源變遷。這次調查發現,私營企業主的社會來源出現了很大變化。20世紀80年代最早創辦私營企業的,主要是原體制外和最邊緣化的羣體。到了80年代末,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以後,一部分機關幹部和技術人員也開始“下海”。1989到1997年這幾年是幹部、技術人員“下海”的高峯時段。到1997年以後,隨着國有和集體企業改制進程的加快,大批原來國有和集體企業的管理者在改制中成爲私營企業主。這些改制企業原來就有一定的資產規模,註冊登記爲私營企業時資本規模都是相對較大的,1999年以來開業的私營企業中,有25.7%的業主是原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這表明國有、集體企業改制而來的私營企業數量之多,實力之強。

3、佔有社會政治資源的差異也十分明顯

本次調查發現,私營企業主的黨員比例上升很快(達到33.9%),大型、特大型私營企業主中間的黨員比例更高。這是由於近幾年大量國營、集體企業管理者改制後加入了私營企業主的隊伍,這些企業相對規模較大,而企業主一般原來就是黨員。

從以上分析表明:第一、私營企業主階層內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種資源的佔有差別越來越大,而且資源更多地向同一批大私營企業主集中。第二、大企業主主要包含這樣兩種人:一是各類“下海”的幹部、轉制企業的管理者,還有一些本土的和“海歸?的專業技術人員;二是少數文化素質高、善於組織社會資源、經營成功的“草根型”企業家。

(三)私營企業主階層同其他階層的關係

1、迫切希望與其他階層和睦相處

私營企業主階層在物質財富方面是“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但是,作爲一個階層,他們整體上保持着相對的低調。這次調查發現,“在商言商,把企業辦好”,是私企業主高度集中的願望。他們都把經營好企業看成是立身之本。居於第二位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樹立良好的個人和企業形象,做一名社會賢達”,第三位的是“和社會上其他階層成員和睦相處”,比重高達五分之三以上,遠超過其他帶有政治內容的訴求。

私企業主作爲先富的階層,回報社會的主要方式是對公益事業的捐贈,63.6%的私企業主曾經有過捐贈行動,捐贈額相差很大,中位數是5000元。不同資本規模、不同政治面目、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齡組的企業主捐贈數量也不相同。資本規模越大,企業主捐贈額越大。共青團員和民主黨派企業主捐贈額也比較多。值得注意的是捐贈行爲與文化水平成反比,文化水平較低的捐贈熱忱較高,文化高的捐贈積極性較低。

本次調查的企業中有44%業主參與了“光彩事業”,參與方式最多的是“捐款”和參加“修橋鋪路等公益事業”。規模越大的企業參與“光彩事業”的比例越高:億元級的企業參與率爲82%、千萬元級的爲76%、百萬元級的是64%,而百萬元以下企業僅爲40%。

2、私營企業內勞資關係問題較多而且複雜

私營企業中的勞資關係始終是個引人關注的話題。本次調查發現:

(1)僱工工資有不升反降趨勢

根據工商局調查數據,~年私企僱工全年平均工資加獎金加部分分紅,總數是8033元。而國有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是14577元,集體單位在崗職工爲8678元。在以往調查中,私企僱工工資雖然比國有企業低,但二者相差不超過1.2倍,而~年則超過了1.8倍。此次調查還第一次發現私企工資低於集體企業。爲了比較,再看工商聯調查數據。由於工商聯調查企業中的代表性人士較多,企業僱工平均工資較高,爲9043元,但仍低於當年國營企業工資水平,也低於XX年第五次私營企業抽樣調查的僱工平均工資10250元。

數據還顯示,僱工工資並不一定與企業資本規模成正比。資本千萬元級的私營企業僱工平均工資(6817元)反而比小私營企業工資(8118元)低;億元以上規模的企業由於從事高科技行業較多,員工平均工資較高(12752元)。

在各種行業中,金融保險業和科研技術行業僱工平均工資最高;商業餐飲業和建築業僱工工資最低,月工資在500元以下。

(2)勞保費用的支付呈差異型變化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資產規模在1千萬至1億元的企業所支付的勞保費用最低,可能與這些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多有關。見下表。

(3)社會保險很不理想

本次調查表明,私企參加醫療保險的僅爲被調查企業的33.4%,參加養老保險的僅8.7%,參加失業保險的僅16.6%,而且這些企業並不是爲全部長年僱傭的工人投保,僅僅是爲很少的僱工投保。實際上,參加醫療保險的僱工僅佔被調查企業全年僱傭工人總數的14.5%,參加養老保險的僅爲

22.7%,參加失業保險的僅爲6.0%,比例相當低。

(4)勞動合同簽訂情況不理想

本次凋查發現,在私營企業中籤了合同的員工僅爲64%,這就不能使所有的員工的勞動權利得到法律保障,一旦發生工傷事故或出現有關勞動報酬、勞動條件、勞動時間的爭議,員工將陷於極爲不利的境地。

本次調查還發現,已經建立工會的企業,不但工人工資較高,企業的稅後利潤更高。見下表。

(四)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思想政治狀況及政治參與狀況

1、私企業主最關心的還是本企業的發展,政治訴求並不明顯。

被調查的私營企業主在回答“目前有什麼具體打算”的問題時,選擇“在商言商,把企業辦好”的人數最多,達87.8%。排在其後的選擇是“在日常生活中樹立良好的個人和企業形象,做一名社會賢達”,達75.5%。這種情況與前幾次的調查情況基本一致。見下表。

2、私企業主在政治社會經濟組織中的任職情況。

此次調查中發現,私企業主在鄉級領導機構中兼職的有28人,在縣級領導機構中兼職的有11人,在地級領導機構中兼職的有10人,在省級領導機構中兼職的3人,分別佔被調查總人數的0.8%、0.3%、0.3%和0.1%。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在縣、地(市)、省三級經濟組織中擔任職務的人分別是269人、339人和130人,爲兼任同級領導職務人的24倍、33倍和43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問卷調查還反映了一些私營企業主對目前政治參與方式的看法。他們重視統一戰線爲主的參政方式,但是又不特別看重。他們對“爭當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選擇不僅排在“把企業辦好”和“做一名社會賢達”之後,而且還排“在媒體多宣傳自己”和“與黨政領導人搞好關係”之後。可見,他們對“當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這樣的參政方式雖有相當的重視,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他們更看重“與黨政領導搞好關係”,成爲“當地知名人士”,有“好的形象”。

3、私營企業主參加的政治性組織和社會團體仍以政協和工商聯爲主。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社會團體中,私營企業主加入最多的仍然是工商聯,達到66.1%;在政治性機構中,進入的最多的仍然是政協,有33.6%的人是各級政協委員;在政治組織中加入最多的是中共,有33.9%的人是中~員。這種情況說明,在現有政治體制框架中,私營企業主的組織狀態具有相當的穩定性。

4、私營企業主的政治要求多與其企業發展有關。

黨的xx大之後,私營企業主最關心什麼問題?本次問卷調查在這方面提供了比較多的信息。在問卷提出的10個選擇中,排在前4位的分別是:“稅制改革”第一,佔86.8%;“落實憲法中保護私有財產的規定”第二,佔82.8%;“轉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第三,佔82.2%;“建立信用體系,規範市場秩序”第四,佔80.5%。此外,“落實憲法中尊重和保障~的規定”、“投融資體制改革”、“放寬市場準入”等項選擇也超出70%的比例。問卷中提出的10個選擇,實際上是黨的xx大、xx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任務,也是我國經濟和社會改革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問題。私營企業主關心這些問題,說明他們的利益訴求同黨和國家的要求是一致的。

(五)私營企業主對進一步發揮工商聯的商會作用寄予厚望

本次問卷調查也發現,私營企業主對建立商會和行業組織給予了相當的重視。他們期待這些組織“代表本行業企業的共同利益,維護合法權利”、“協調同行業企業的經營行爲”、“加強企業與政府有關方面的溝通”。絕大多數被訪者希望工商聯增強爲企業服務的能力,在法律諮詢、政策解讀、管理培訓、市場營銷、信息中介、疏通與政府管理部門的關係、制定行業的管理規範等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

【第7篇】2022年9月個體私營組織會計隊伍現狀的調查報告

個體私營組織會計隊伍現狀的調查報告 [摘要〕本文通過對**市個體私營經濟會計隊伍人數不足,無證人員多,總體素質不高的現狀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理順管理體制,加大督查力度,查賬徵稅以及做好業務培訓工作等對策. 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個體私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愈顯重要.以**市爲例,xx年全市個體私營經濟組織註冊資本67億元,從業人數61.7萬人,全年實際上繳人庫稅收總額53592萬元.其中:私營企業17861萬元,個體經營(個體工商戶和個體企業等)35731萬元,佔全市實際上繳人庫稅收總額的21.96% 0 xx年1-6月份全市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產值136.3億元,營業額253.3億元,實際上繳人庫稅收29858萬元,其中:私營企業10897萬元,個體經營18961萬元,佔全市人庫稅收總額據**市財政部門資料,全市個體私營企業裏持有會計證(具備從業資)的488名會計人員中,50歲以上187人,佔38-32% ; 30-50歲100人,佔20.49%; 30歲以下201人,佔41.19%.持證的會計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50歲以上人員比重較大.此外,**市個體私營經濟組織中現有會計人員的主力軍(80%以上)是無會計證(不具備從業資格)人員和離退休人員,還有一部分爲在其他經濟組織擔任會計工作的兼職人員.會計隊伍整體上呈現老齡化,人員不固定,不具備從業資格人數多的特點. 雖然個體私營經濟爲**的經濟建設作出了較大的貢獻,但長期以來由於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市個體私營經濟的會計隊伍狀況令人擔憂,已嚴重製約個體私營經濟的健康發展和國家稅收的按時足額繳納. 一,會計隊伍現狀分析 1,數量嚴重不足 據**市工商部門統計,至xx年6月底,**巾登記註冊的個體工商戶142447戶,個體私營企業11120戶而根據**市財政部門的資料,至xx年6月底,領取會計證的個體私營企業會計人員總數爲488人.若個休私營企業按每個企業配備一名會計人員計算,企業數和持證會計人員之間的差異數達10632人,若再加上規模較大的個體工商戶(按1%計算),其應交稅金實行查賬徵收,全市個體工商戶需配備會計人員14240名(每戶配1名計).兩者合計,**市個體私營企業應有會計人數與持證人數之差異達1.2萬人之多. 2,老齡化,無證,兼職人員多 盧**,男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 陷入了稅務部門對個體私營企業的賬簿不敢認可的怪圈4,業務知識老化近幾年來,我國會計制度發生巨大變化.按照財政部的統一部署,每年財政部門都對持有會計證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培訓,更新會計人員業務知識.由於絕大部分個體私營企業會計人員無會計證,故不在培訓之列.加之,大部分離退休人員已不在編,從而也失去了繼續學習的機會,導致會計人員業務知識老化,新的會計法規,規章知之甚少. 5,職業道德有待進一步提高 由於個體私營企業會計人員直接服務於個體私營業主,故部分會計人員受自身經濟利益驅使,不能格守職業道德,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會計事項,有的討價還價,不按時足額交納稅金;有的甚至幫助業主出謀劃策,偷逃稅收,給稅收徵收工作設置障礙 二,形成原因 1,會計人員管理體制不清 長期以來,個體私營企業的營業執照由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由於其具有規模小,流動性強的特點,加之會計人員又較少,因其稅收按屬地原則,由各級稅務部門徵收,故會計人員亦由各級稅務部門代爲管理.各級財政部門主要負責除私營,個體以外其他經濟組織會計人員的管理工 作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個體私營經濟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會計人員數量亦越來越多.各級稅務部門強化了徵收管理職能,也相繼劃分爲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面對龐大的會計隊伍,稅務部門因稅金徵收壓力大,徵管手9落後,徵管經費不足等原因也力不從心,加之相關的 會計制度主要由財政部門制定,會計業務培訓當然應由財政部門負責.而財政部門認爲該對象以前一直是稅務部門管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從而將這部分會計人員排除在管理範圍之外.從而造成了個體私營經濟組織會計人員四不管,(工商,國稅,地稅,財政)的現狀.2,個體私營業主對會計工作重視不夠由於個體私營業主法治觀念,納稅意識,文化素質以及認識上的間題,大多數業主把會計工作看作是簡單的記錄,統計數據,申報稅收工作,對會計工作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他們在選聘會計人員時,往往不太注重會計人員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只考慮支付成本(經過大中專院校正規訓練的報酬肯定要高於未系統學習的).正因爲如此,造成了個體私營經濟組織會計人員有會計證和沒有會計證一個樣,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和沒有經過系統學習的會計一個樣,從而形成了全市會計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的局面. 3,枕務部門查賬徵收的少,定額徵收的多 由於個體私營經濟組織會計基礎工作薄弱,大部分稅務部門稅收徵管不再以會計資料爲準,簡化爲按定額徵收.稅金的定額徵收,使個體業主認爲會計人員的素質高低對業主的影響不大,甚至建賬和不建賬都一樣.導致了有些個體業主對會計人員業務培訓的費用不肯報銷,請假學習不批准,訂閱會計書籍不同意等等,從而直接影響了個體私營組織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 4,個休私營組織對大中專畢業生吸引力不大 由於個體私營經濟規模一般不大,待遇一般也不很高,且會訓人員往往還同時兼任文祕等相應工作,所以對大中專畢業生吸引力不大.反過來,個體業主認爲大中專畢業生需支付報酬太高,還不如聘請一些未經過正規訓練的會計人員聽話.由於一方面高素質的會計人員不願意來,另一方面現 有的會計人員又無學習提高的機會,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較低便是必然結果. 三,對策 1,理順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實行歸口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七條明確規定,xx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木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財政部財會字(xx) s號文發佈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第2條規定,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公司,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會計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持有從業資格證書,第3條規定,會計從業資格管理實行屬地原則,縣 級以上財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從業資格管理1,.根據上述法律和法規規定,縣級以上財政部門應主動承擔起個體私營經濟組織的會計人員管理工作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工作,完成國家法律,法規所賦予的任務 2,聯合執法,加大稽查力

度,嚴禁無證上崗由十個體私營經濟組織數量較多,地點分散,有的流動性較強,如果將個體私營經濟組織會計人員單純劃歸財政一個部門管理,亦不切實際.故筆者認爲,對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賬證監管等工作的督查,應以財政部門爲主,稅務和工商部門參加,聯合組建監管機構.會計人員的從業資格,會計業務培訓由財政部門負責,稅法培訓由稅務部門負責,其他法規由工商部門負責,分工明確.日常檢查以稅務,工商部門爲主,財政部門可採取定期抽查的方法,考覈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實施情況.這樣一方面可保證無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不得擔任會計工作,便於會計人員文化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對稅收的按時足額交納和營業執照的年檢,防止無照經營偷稅漏稅等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3,抓好會計人員業務培訓工作針對目前**市個體私營經濟會計人員現狀,市財政部門應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從實際出發,提高會計人員素質.(1)對所有個體私營組織會計人員進行《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培訓,規範會計覈算基礎工作.(2)加大《會計法》,《合同法》和相關稅收法規培訓,讓會計人員學法,懂法,守法.(3)加強企業管理,財務管理知識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爲個體業主服務的能力,轉變個體業主的觀念 4,嚴格建賬建制,規範代理記賬通過規範個體私營經濟組織的會計行爲,建立,健全會計覈算制度,保證會計覈算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對已達 到一定規模而沒有按規定建賬的個體經濟組織,應由財政,稅務,工商部門協同處理.要規範代理記賬,引導個體業主到具有代理記賬資格的社會中介機構聘請兼職會計人員.稅務部門對規模較大的個體私營經濟組織應實行查帳徵稅,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定額徵收的不準確性,做到公平稅賦,另一方面又可減輕稅務人員的工作量,對進一步推動**市個體私營經濟健康發展,培植穩定的稅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5,定期對個體私營業主進行相關法規培訓通過對個體私營業主進行相關的稅法,合同法,會計法等培訓,提高業主的法制觀念和文化素質,轉變他們對會計工作的看法,認識到會計工作對幫助業主強化內部管理,加強經濟覈算,增收節支,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能發揮專業優勢,從而支持會計人員的工作.並引導個體業主聘任取得會計從業資格和經過正規訓練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擔任會計工作. 6,大中專院校應引導畢業生到個體私營企業就業由於個體私營企業的會計工作不像大中型企業那樣分工明確,往往一個人同時承擔多項工作,故到個體私營企業就業更能鍛鍊人.大中專院校應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到個體私營企業擔任會計工作,不斷鍛鍊和完善自己,向個體業主學習經營管理經驗,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業能力.

【第8篇】市私營個體經濟發展的調查報告

近幾年來,××市緊緊把握經濟結構調整良機,把加快發展私營個體經濟作爲富民強市的重要戰略舉措,以創新的思路和紮實的工作,有效地激發出民間巨大的創業熱情,全市私營個體經濟蓬勃發展,結束了全市工業經濟徘徊不前的局面,增強了全市經濟的整體活力。

挖掘自身潛力,化資源優勢爲發展的現實優勢

形成農業產業化的比較優勢。××市擁有耕地191.96萬畝,水域108.69萬畝,年產糧食104萬噸,水產12.6萬噸。××市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培育和發展了一批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爲羣衆找到了一條成本低、見效快的致富途徑。全市2000多家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其中產業化龍頭企業64家,年轉化農產品45萬噸,加工銷售收入16.8億元,農民從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人均獲得年收入870元。

形成集聚經濟要素的創業優勢。近幾年,××市把吸引能人回鄉創業,作爲發展壯大私營個體經濟的一件大事來抓。繼1999年市裏制定出臺大力推進私營個體經濟的40條優惠政策後,各鄉鎮和有關部門也都制定具體辦法,積極動員和鼓勵在外能人回鄉鎮投資創業。近幾年來已先後有400多名在外能人回鄉辦企業,投資總額累計達3億元。與此同時,××市還通過分佈在外的能人爲家鄉招商引資牽線搭橋,爲家鄉發展工業採購原料、營銷商品、傳遞信息,集聚經濟要素。

形成區域經濟競爭的產業優勢。爲了發展傳統手工業,使其爲壯大區域經濟實力服務,××市成立了若干行業協會。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這些行業已具備一定的規模效益和市場競爭力,逐漸成爲支撐當地經濟發展的骨幹產業。以日用金屬小製品爲例,經過幾年來的發展和產業提升,已形成較爲完整的產業鏈,競爭實力大增,在廣東等地已出現“戴南不鏽鋼產品一條街”。

倡導差別競爭,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規模產業

力避重複,找準自身目標市場。××人堅持從本地實際出發依託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找準自身的目標定位,逐步形成了“一鎮一品”或“一地一業”的產業特色。戴南鎮80%以上的私營個體工業戶從事不鏽鋼www.製品生產,年成交額超過12億元,佔國內市場份額的1/8。垛田、城東鎮的脫水蔬菜產品遠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脫水香蔥在韓國市場的佔有率達68%。

注重配套,形成較爲完整的產業鏈。在發展私營個體經濟的實踐中,××通過拓展產業鏈,力圖將企業的外部資源本地化,營造出行業內部化優勢,逐步形成規模優勢。以不鏽鋼產業爲例,戴南鎮生產了幾十個系列、上千種規格的不鏽鋼製品,產供銷配套成龍,自成體系,各類產品覆蓋全國大中城市,形成了一條不鏽鋼製品產業鏈。

做大規模,確立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地位。××市通過扶優扶強,優化組合,聯小成大,不斷引導和幫助企業做大規模,改變個私工業低小散發展格局,形成羣體優勢和規模效益。目前,全市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已有14家,私營個體工業產值超億元的村14個,戴南鎮永豐村已過3億元。脫水香蔥、子午輪胎鋼簾線、自行車鏈輪曲柄、不鏽鋼製品、勞保系列用品等10個主導產品已成爲全國單打冠軍。

彰顯特色,塑造獨具魅力的區域品牌。××市根據本地農業特色產品較多的實際,爲地方農、副、水產品申請註冊商標;結合企業經濟情況、產品特點、銷售情況,積極開展廣告宣傳,扶持特色品牌;幫助企業申請名牌認定,大力開展打假保名牌活動;藉助品牌,進行市場化運作。目前,全市現有16傢俬營企業商標榮獲江蘇省和泰州市著名、知名商標稱號。

放大典型效應,謀求整體推進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

瞄準更高參照系,不斷提升兩鎮發展水平。××市委、市政府着力引導戴南、張郭兩鎮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事在人爲、能快則快的觀念;樹立永不滿足、見強思超的觀念;樹立與時俱進、奮發有爲的觀念。現在,戴南鎮提出了“爭當蘇中、蘇北第一鎮”的新目標,張郭鎮也喊出了“衝過長江爭上游”的新口號。兩鎮確立了更高的發展參照系,力爭使制度更新、結構更優、規模更大、特色更明。

擴散兩鎮的發展觀,拓展兩鎮的致富路。××市委、市政府號召全市爭創戴南、張郭式鄉鎮活動,明確具體的考覈目標和獎懲辦法,大力擴散兩鎮“能人經濟、實業興鎮”的發展觀。通過典型帶動、宣傳發動、行政推動,在全市上下營造比、學、趕、超的濃烈氛圍。在兩鎮典型帶動下,安豐鎮工業近兩年翻了一番;周莊鎮去年工業入庫稅金1050萬元,比上年增長60%以上;昭陽、臨城等鄉鎮去年都有一批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項目落戶。

加強分類指導,堅持分層推進。××市對工業經濟較發達的鄉鎮,加大培育扶持力度,不斷增強企業素質,將私營個體經濟做大做強,營造整體規模優勢;對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的鄉鎮,要 求着力外引內培,招商引資,填補空白,強力推進私營個體經濟的發展;對以農業經濟爲主的鄉鎮,要求大力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在深加工、產業鏈上做文章;對沿河沿路等區位優勢明顯的鄉鎮,着力發揮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優勢,做足交通經濟、路橋經濟的大文章。近年來已有昭陽、周莊、安豐、戴窯四鎮及經濟開發區躍入爭創戴南、張郭式鄉鎮經濟發展行列,先進典型的示範效應正在××日益顯現。

【第9篇】關於我區私營企業發展外向型經濟的調查報告

按照自治區黨委要求,圍繞私營企業發展外向型經濟這一課題,我廳抽調專門人員組成調研組,利用近兩個月的時間,深入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等私營經濟發展較快的盟市,通過實地考察、組織企業家座談和委託盟市外經貿主管部門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等多種形式,認真調查了各地私營企業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現狀、採取的措施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措施和建議。

一、我區外向型私營企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區個體私營經濟從無到有,發展十分迅速。特別是黨的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重要論述以後,自治區黨委、政府及時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內黨發[2001]1號),個體私營企業獲得了更爲寬鬆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空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業績,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從1999年1月,國家外經貿部頒佈《關於賦予私營生產企業和科研院所自營進出口權的暫行規定》至今,私營企業積極進軍外經貿領域,成爲我區對外開放和外經貿發展的新增長點,在我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區私營企業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方面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私營企業發展的政策和法制環境進一步改善

(二)企業數量增加,實力增強

(三)外貿進出口額快速增長

(四)生產經營領域不斷拓寬

(五)成爲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六)在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我區外向型私營企業在擴大對外貿易的同時,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截止2002年底,我區境外投資項目11個,佔全區境外投資項目的33.3%,投資額336.3萬美元,佔全區境外投資額10.6%。鹿王集團分別在蒙古、馬達加斯加、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設立公司5個,投資額累計1543萬美元。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分別在馬達加斯加、蒙古、美國、德國、日本、意大利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設立公司7個,投資額累計196萬美元。

二、外向型私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區私營企業在外經貿領域已經顯示出強大活力和勃勃生機,對自治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全區國民經濟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但在調研過程中,我們也清醒地意識到,私營企業在發展外向型經濟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差距甚大。

我區外向型私營企業雖然發展較快,但與沿海發達地區、江浙一帶相比,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規模上差距甚大。沿海私營經濟已率先完成了第一次資本積累,正在進行以技術創新爲主的二次創業階段。浙江省2002年集體私營企業出口佔全省出口總量的三成,成爲外貿出口新的增長點。上海市有外貿經營權的私營企業已增加到2000家,2002年出口額同比增長了6倍,成爲上海外貿出口的一個新亮點。我區私營企業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方面雖然呈現出良好態勢,但獲得進出口經營權的私營企業數量仍然偏少,進出口總量仍然偏小,真正形成規模和實力的大集團、大公司不多。2002年私營企業進出口佔全區gdp比重僅5%,私營企業出口總額僅1.3億美元佔全區出口總額的15.3%,對國民經濟拉動作用不大,尚處於起步階段。

(二)資金短缺,融資渠道不暢。

調研中私營企業反映較多的問題就是資金籌措困難。私營企業一般都是通過自籌資金辦起來的,家底原本不厚,加上貸款受到種種限制,因此很難維持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從私營企業資金籌措的主要來源看:70%以上的企業靠自身積累、民間借貸和內部職工籌措,只有30%左右的企業靠銀行貸款籌措。籌資融資難是私營經濟健康發展的瓶頸。據資料顯示,私營企業貸款滿足率仍然低於全區平均水平,處於最難獲得貸款的部分。私營企業常常因出口退稅滯後,佔壓大量流動資金而無法進行原料收購,組織正常的生產運營,有時會出現有出口訂單而不敢接、產品有市場而無力生產的現象,嚴重製約了私營企業的發展壯大。

(三)規模小、進出口產品科技含量低。

(四)外經貿專業人才匱乏,企業管理較爲落後。

由於缺乏外經貿專業人才,許多私營企業對國家對外貿易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和國際貿易規則、慣例瞭解不多,對產品報關、出口退稅、外匯結算等業務操作規程知之甚少,雖然產品在國際上有市場,企業卻無法組織正常的對外貿易活動,常常通過委託別的外貿公司或臨時聘用一些熟悉外貿業務人員開展相關出口業務,無形中增加了生產運營成本,從長遠看嚴重製約了企業的發展。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上,除鄂爾多斯、鹿王、華蒙金河等一些大企業外,大多數私營企業在管理模式上還未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有的還延續着家族式管理、生產隊長式管理和小作坊式管理模式,管理人員缺乏現代企業管理意識和發展眼光,常常注重追求短期效益,缺乏開拓長期穩定國際市場的意識,很難適應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需要。

(五)信息不靈,結構調整步伐緩慢。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經濟已經逐漸邁入成熟階段。在如此發達的信息社會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中,企業信息更新是日新月異的。而我區大部分私營企業自創業之始即存在經濟結構、產品結構上的不合理,很難和外貿聯繫在一起。這種先天性不足,客觀上造成企業只會生產,不會覈算,只顧銷售,不計成本。企業由於缺乏獲取信息的方法、渠道和手段,使企業難以把握相關技術,在新經濟浪潮面前,傳統產業升級緩慢,產品雷同單一,在全國叫響的知名品牌不多,缺乏市場競爭力,整體經濟質量不高,抗禦市場風險能力不強。

(六)發展環境仍不夠寬鬆。

有些地區、有些部門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在思想認識上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不太適應,對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存在認識上的偏差,還不敢放手發動、放開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我區烏盟有很多從事腸衣生產外銷企業,長期以來,腸衣一直按照農畜產品對待,享受13%的增值稅率。從1998年開始,國家把腸衣加工企業作爲工業品加工企業對待,將腸衣產品類推爲工業品,增值稅率相應提高到17%。之後河北、新疆等腸衣主產省區從擴大開放和實施西部大開發及保護地方民族工業的角度出發,仍將腸衣產品作爲農產品對待,仍實行出口徵13%退13%的零稅率政策,而我區則實行徵17%退13%的差額稅率政策,不僅使我區腸衣生產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很多企業經營陷入困境,直接影響了我區腸衣產品的出口,而且使更多在烏盟投資興辦類似腸衣產業的投資者望而卻步。此外,在出口企業徵收所得稅方面,今年呼和浩特市金川開發區、二連浩特市也出臺了各自的徵收辦法,出口企業反響較大,是否可行還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

儘管私營企業進入外經貿領域時間很短,但其所做貢獻之大,生命力之強是勿庸置疑的。外向型私營企業就像一個正在成長的少年,優點與缺點同樣明顯,需要全社會的關心與呵護。針對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提高發展外向型私營經濟的認識。

(二)進一步改善外向型私營企業發展環境。

同時,應切實加強對私營企業的監督和管理,督促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健全財務、統計等各項制度,自覺遵守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公平競爭,依法經營,照章納稅,嚴格遵守國家有關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勞動用工、社會保障等法律法規。

(三)加強對外向型私營企業的財政與金融支持。

在充分利用國家西部外經貿發展促進資金、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等扶持外向型私營企業發展同時,自治區設立的中小企業信貸擔保資金在使用上應適當對外向型私營企業予以傾斜,每年安排一定比例擔保資金。同時應借鑑廣東在扶持私營企業發展外向型經濟方面的成功做法,儘快建立出口退稅賬戶託管貸款貼息資金,鼓勵各商業銀行擴大出口退稅賬戶託管貸款規模,緩解私營企業出口退稅難問題。從自治區財政每年安排一定數額資金,設立自治區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資金(廣東省從2003年起連續5年省財政每年安排2500萬元),資助外向型私營企業參加各類國際展銷會,採用國際標準,申報國外知識產權,建立國外營銷網絡和研發機構,開展進出口業務培訓等。要按照《中小企業促進法》的要求和國家有關部署,積極探索適合市場需要和我區特點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發展模式,推進和組織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鼓勵各類擔保機構爲符合條件的外向型私營企業提供擔保,鼓勵企業之間依法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性融資擔保。對不以營利爲主要目的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和再擔保機構從事擔保業務的收入,按照國辦發[2000]59號通知的有關規定辦理,3年內免徵營業稅。

(五)繼續放寬外向型私營企業的生產經營領域。

充分發揮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和活躍市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寬外向型私營企業的市場準入領域。除國家明確限制的投資領域外,所有競爭性領域和對外資開放的領域,都要積極引導私營資本加快進入。鼓勵和引導外向型私營企業投資我區的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擴大我區高新技術、機電產品出口份額,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積極探索和推進在電信、醫療、衛生、文化、教育、旅遊和體育等領域引進私營投資。依託我區口岸優勢,扶持有實力、有條件企業發展現代物流業。充分發揮我區獨特的區位優勢,參與對俄蒙的資源開發、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大力拓展俄蒙市場,進一步擴大向北開放。

(六)加強外經貿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外向型私營企業管理水平。

人才是事業成敗興衰的關鍵,人才匱乏是制約外向型私營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外經貿、稅務、海關、商檢等管理部門應協同配合,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對外向型私營企業管理人員的培訓,引導企業全面瞭解國家的有關政策法規,熟悉世貿組織規則,嚴格按照規則行事,進一步提高企業人員的業務素質,規範企業的進出口經營行爲。要提高企業管理者運用世貿組織規則規避國際市場風險的意識,引導企業開展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iso14000環保認證、出口信息體系等工作,使企業通過高質量的產品、良好的信譽和規範的經營行爲拓展國際市場。同時,要積極引導外向型私營企業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內部管理機制、經營機制、人才機制和創新機制,充分借鑑國外企業先進管理經驗,運用現代管理模式,使企業向更高層次發展。

(七)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經濟社會服務體系。

各級政府要根據實際需要,扶持建立非公有制經濟服務機構,聯繫和引導各類社會中介機構爲非公有制經濟提供創業輔導、企業診斷、信息諮詢、市場營銷、投資融資、貸款擔保、產權交易、技術支持、人才引進、人員培訓、對外合作、展覽展銷和法律諮詢等服務。地方貿促會、商會及各類協會應加強與外向型私營企業的聯繫、溝通和業務指導,爲私營企業搭建通向國際市場的平臺。政府部門要加快行政制度改革步伐,將部分職能(如貿易促進或投資促進)交由相應的中介組織承擔,在給予中介組織一定資助的同時,對其執行效果進行監督和檢查,以提高中介組織的活力和專業化服務水平。

【第10篇】最新關於私營企業發展環境的調查報告

私營經濟作爲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在地方經濟發展中,它更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爲了及時反映私營企業發展情況,瞭解私營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爲黨政領導和各有關部門制定發展私營經濟政策提供依據。威海市企業調查隊近期以發放調查問卷和走訪調研相結合方式,對全市40傢俬營企業發展環境進行了調查。

基 本 情 況

本次調查覆蓋了全市三市一區及兩個開發區的私營企業,抽中樣本基本能夠反映我市私營企業發展情況,從調查情況看,我市私營企業呈現以下特點:

二.私營企業發展模式二元化 調查結果顯示,我市私營企業的起步和發展大體可劃分兩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它是以個體、工商戶發展成私營企業,以家庭工業爲起點的模式。企業的起初投資大部分來源於自有資金,22.5%私營企業經營者任現職前是農民出身,這種模式特點是,起點低,自發性強,有活力。 第二種模式,部分企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在政府出臺加快私營企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感召下,依然決定放棄企事業、機關部門工作,邁進了私營企業創業之門。他們把部分國有、集體中小企業轉製爲私營企業,或者租賃、承包個人經營,或改爲股份合作制,企業的資金主要來源於銀行貸款,合夥投資。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大多數企業起死回生,企業效益轉虧爲盈。有67.5%的私營企業經營者來自企事業、黨政機關。這種模式特點是,起點較高,發展較快,效益較好。

三.私營企業組織形式日趨規範 從本次調查反饋的情況看,我市的私營企業組織形式由最初私營獨資、私營合夥,發展到如今私營有限責任公司、私營股份有限公司、與外商合資等多種形式,其比例分別爲25%、5%、50%、12.5%、7.5%。有限責任公司佔據半壁江山,其比重有逐年增加趨勢,組織形式日趨規範化。

【第11篇】私營企業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古往今來,人們生活都離不開建工作,辛勤勞作是我國人民本分,人們想要對企業項目進行了解需要及時的進行調查。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私營企業在人們生活中出現了,下面爲大家推薦私營企業市場調查報告,朋友們可以借鑑本文。

私營企業是富民之基、強縣之本,爲力促私營企業發展,加快富民強縣步伐,按照縣政協年初工作安排,我們利用三個多月的時間,深入13戶私營企業調研,召開了有19名私營企業家參加的座談會,聽取了工商、稅務、經濟、招商、金融等15個職能部門領導的意見,發放調查問卷39份。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私營企業發展的基本特點

近幾年來,尤其是縣委、縣政府換屆以來,由於黨政重視,扶持有力,我縣私營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

1、企業規模逐年擴大。20**年我縣共有民企業戶3592戶,註冊資金1.47億元;20**年發展到3744戶,註冊資金總額2.04億元;截止2022年六月末,已發展到4022家,註冊資金總額1.8億元,民企業戶比上年增長7.4%。

2、發展領域不斷延伸。私營經濟已由過去商貿、餐飲服務業爲主,逐步向農業、交通、手工藝、木材、建築、信息、物流等多領域拓展,從事第二產業的比重略有上升。到20**年末,全縣生產加工型私營企業已達134戶,佔總數的3.5%,比20**年末上升了0.7個百分點。

3、產品檔次有所提高。一些私營企業重視科技創新,更新設備,引進新項目,開發新產品,提高了科技水平和產品檔次。近兩年來,僅爭取到的上級扶持項目就有11個,引進國家政策性扶持項目資金1219萬元。森工三合板廠的地板、嵩天薯業的精製澱粉和蛋白飼料、黑陶等產品,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私營經濟正在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初粗加工型向精細加工型轉變。

4、財政貢獻份額較大。20**年全縣私營企業實現稅收3110萬元,佔全縣一般預算收入的57.4%;20**年納稅3698萬元,佔一般預算收入的57.9%。私營經濟已經成爲我縣重要財源。

5、社會效益正在顯現。據初步統計,20**年,全縣私營企業共吸納就業7861人。很多私營企業主富而思源,回饋社會。近兩年來,私營企業主共幫扶貧困學生335人,貧困戶和貧困職工126人,幫扶錢物200多萬元,抗震、抗洪、綠化捐款31萬元,爲穩定社會、構建和諧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二、我縣私營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我縣私營企業近幾年雖有較大發展,但與周邊市縣、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問題仍然不少:

1、總量規模偏小。主要是個體工商戶多,私營企業少;小企業多,大企業少。我縣私營企業只有135戶,僅佔個體私營總戶數的3.4%;規模以上企業只有13戶,僅佔總數的0.3%。

2、產業結構不優。我縣g d p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爲58.3 :13.5 :28.2,明顯呈現一產大、二產小、三產弱的產業格局,私營經濟僅佔gdp總量的5.1%。從事餐飲、修理、娛樂、流通等第三產業的佔總戶數的85%以上,而從事一、二產業的生產加工型企業僅佔14.7%,且多集中在米麪、木材、紅磚、石材等資源型粗加工企業,多數企業設備陳舊,產品檔次低,科技含量小,附加值低,競爭優勢弱。多數業主缺乏打造品牌、宣傳品牌意識,一戶私企寧可不要市級知名商標,也不交2000元的報批費用,致使新品牌創不出來,老品牌保持不住,產品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低。

3、聘人招工困難。優秀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聘不來,企業用工沒人幹,導致生產規模難擴大,產品提檔升級難進行。段氏掛麪廠產品供不應求,擬研發營養保健掛麪,年薪6萬聘不到研發人員。招工難是私營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僅興凱紡紗就缺員100多人,致使現有設備不能滿負荷運轉,華利鑫乳業、黑陶廠家以及一些餐飲行業招工都很困難。

4、企業資金短缺。在調查的26個企業中,有18個存在資金短缺問題,佔69.2%。我縣的私營企業起步晚,底子薄,資金少,雖想加強技改,擴大規模,但苦於資金不足。銀行重大輕小,貸款門檻高,手續要求嚴,加之一些民企資產實力弱,信用等級低,難以獲得信貸支持。致使一些私營企業有好項目無法上馬,產品有市場但無法開工生產,難以做大做強。

5、發展環境欠佳。一些職能部門和執法執紀人員不能設身處地爲私營企業着想,審批手續多,工作效率低,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不作爲、亂作爲、慢作爲,對下刁難多、扶持少,處罰多、解難少,推諉扯皮、權力尋租、執法不公,到私企吃喝拿要的事時有發生。有的部門硬性攤派報紙刊物,加重企業負擔;有的執法人員平時不上門、不指導,熱衷突擊檢查,發現問題就罰款。

6、業主素質不高。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在調查的39戶業主中,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高達72%,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只佔11%。二是思想觀念保守。掙錢就行,小富即滿,看攤守業,不研究新項目,不開發新產品,怕擔風險,缺乏敢幹敢闖,做大做強的氣魄和膽識。某企業多年從事出口手工藝品生產,企業老闆卻從未跨出過國門。三是管理方式落後。習慣家族式管理、專制式決策、唯親式用人,缺乏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多數企業財經手續不健全,產品營銷方式單一。四是貪圖物質享受。一些企業老闆掙錢後穿戴比品牌,坐車比檔次,住房比裝修,吃飯比排場,致使擴大再生產資金投入不足。

三、加快我縣私營企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私營經濟源於民衆,根植本土,產權清晰,機制靈活,是富民經濟、富縣經濟。民企大發展之日,就是綏棱經濟真正騰飛之時。大力發展私營經濟,上符中央和省、市委政策精神,下符綏棱縣情和百姓意願。爲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加大領導力度。要進一步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對發展私營經濟重要意義的認識,把加快私營經濟發展作爲增強綏棱經濟發展活力、壯大財源的突破口,堅持外部招商引資與發展縣內民企同力,增加總量與提高質量並重,改變外部環境與提高企業素質齊抓。一應組建私營企業發展辦公室。我縣民企點多面廣、領域寬,爲改變目前多頭抓但又都不抓的狀況,建議專設民企發展辦公室,負責研究民企發展規劃、制定出臺扶持政策、開展業主培訓、幫助企業融資、傳遞政策項目信息、培養樹立典型、解決發展難題,確保民企有機構抓,有專人管;二應在總結經驗教訓,借鑑外地經驗的基礎上,儘快制定出臺我縣加快民企發展的實施意見,通過強有力的政策扶持,讓民企儘快發展壯大,使綏棱成爲私營企業發展的樂土,全民創業的樂園,形成農民離土創業、下崗職工自主創業、在外綏棱人回鄉創業、私營企業主勇創大業的全民創業熱潮;三應建立聯繫重點民企制度。縣委、縣政府領導分工聯繫重點私營企業,瞭解企業發展狀況,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難題,要做到真包實扶;四應建立綏棱私營企業家聯誼會。通過開展政策宣傳、項目推介、信息服務、反映意願、溝通交流等項活動,同解難題,互促共進,加快發展。

2、改善發展環境。對民企而言,良好的環境,就是最好的政策、最大的支持、最優的服務。一要創造輿論環境。建議縣委、縣政府每年召開一次私營經濟工作會議,表彰獎勵一批優秀私營企業家,電視臺要大力宣傳發展私營經濟的重要意義,開辦優秀私營企業家事蹟專欄,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二要營造政策環境。既要出臺扶持政策,又要不折不扣地執行政策,說了算,定了辦,嚴格兌現,給創業者注入“強心劑”,吃上“定心丸”;三要改善法制環境。維護私營企業的合法權益,打擊欺行霸市、欺詐坑騙和非法生產經營行爲,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大樹守法經營、誠信至上之風。要設立投訴電話,嚴厲查處亂罰款、亂集資、亂攤派和到民企吃、拿、勒、卡行爲;四要優化服務環境。降低創業門檻,簡化審批手續,放寬經營範圍,做到先發展後規範,放水養魚。建議開展私企業主評選最優、最差服務單位活動,對好的服務管理部門予以表彰,差的通報批評,直至追究主要領導責任,以此改進職能部門作風,提高效率。

3、優化產業結構。我縣產業結構的特點決定,必須做優一產、做大二產、做活三產。當前,尤其應多策並舉,突出發展加工業。一要發揮工業園區示範作用。抓住政策機遇,搞好硬件建設,注意解決個別企業只佔不建問題,確保入園企業早建設、早竣工、早投產;二要發揮主導產業拉動作用。堅持外商與內商政策同一的原則,通過外部招商引資、內部聯營聯合等有效措施,培植基地,扶強扶壯木材、食品、手工藝品和建材的龍頭企業,鼓勵發展科技創新和新興企業,實現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由初粗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型的轉變,使傳統產業、特色產業提檔升級;三要發揮品牌帶動作用。加強品牌意識教育,鼓勵爭創名牌,制定獎勵辦法,對獲國家、省、市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知名商標的予以獎勵,擴大綏棱產品外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4、力解融資難題。企業要發展,融資是“瓶頸”。建議政府一要藉助省工行包扶綏棱的有利契機,積極對上爭取有利於企業融資的政策規定,簡化手續,降低貸款門檻,儘快發放小企業貸款和小額貸款,爲私營經濟擴規模、增總量提供金融支持。二是建議政府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用於扶持發展前景好、信譽度高的企業,獎勵貢獻突出的企業、培訓民企業主、爭創國家和省級品牌。三要利用國家發展金融的宏觀政策,積極對上爭取興辦由金融機構審批成立的像四海店海鑫資金互助社這樣的民間銀行,或成立由政府審批的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鼓勵引導社會閒散資金有序集中注入私營企業。

5、提高業主素質。業主素質不高,企業難以發展。爲此,一要利用縣委黨校或職業技術學校,對業主分期輪訓,學政策、學法律、學管理。二要組織私企業主走出去,到發達地區考察學習,開闊眼界,認識差距,學人所長,推動思想解放,增長管理才幹。三要請進來教。聘請發達地區的專家學者、私營企業家來我縣傳經送寶。

總之,發展私營經濟意義重大,潛力很大。加快私營經濟發展勢在必行,時不我待。國家宏觀經濟背景和產業政策,已經爲民企發展鋪就了黃金之路,相信有全民的創業熱情,有縣委、縣政府的真抓實管,我縣的私營經濟一定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第12篇】地區個體私營經濟的調查報告

個體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滿足人民羣衆物質文化生活多樣化的需要,增加就業崗位,推動經濟體制創新和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保持社會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旗個體私營經濟現狀

截止xx年5月末,全旗共有個體工商戶2215戶,從業人員2899人,註冊資金2248萬元。其中從事商業、飲食服務業的1390戶,從業人員1710人,註冊資金1175萬元;從事製造業198戶,從業人員211人,註冊資金199萬元;從事交通運輸業433戶,從業人員433人,註冊資金737萬元。私營企業44戶,從業人員1381人,註冊資金1596萬元。其中僱員50人以上的6戶,註冊資金50萬元以上的有11戶。44戶私營企業中從事生產經營的有19戶,從業人員852人,註冊資金895萬元;從事商品批發、商業零售有8戶,從業人員92人,註冊資金323萬元。

xx年,全旗個體私營經濟爲國家上繳稅金705萬元,佔財政收入的20%。

二、目前我旗個體私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思想觀念上有一定差距。據調查掌握的情況,社會各個層面對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認識還不夠統一,一是對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在支持程度上不夠,思路和辦法不多。二是應從事個體私營經濟的從業人員,思想上認爲幹“個體”不是長久之計,掙錢少,沒有發展前途,沒有保障,受傳統觀念影響,存有僥倖心理,伺機尋找“鐵飯碗”。三是個體私營經濟的經營者,稍有發展便安於現狀,面對各種變化缺少應對措施。

【第13篇】2022年4月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狀況調查報告

xx年4月9日至4月12日,xx民營經濟調查組一行6人對位於粵西山區的陽江市三縣(市)一區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新趨勢作了爲期4天的調查和了解。1997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五大召開以後,陽江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機遇,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堅定不移地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使個體私營經濟迅速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成爲陽江最具生機和活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有力地推動了陽江國民經濟的發展,其經驗作法對我省其它地區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具有很大的借鑑和啓迪作用。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陽江市個體私營經濟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

xx年,陽江市個體私營企業達36171戶,全市個體私營企業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8.2億元,比上年增長12.49%;工業產值112億元,增長21.70%;出口交貨值42.62億元,增長9.60%;入庫稅收6.64億元,增長61.40%;新增投資11.54億元。

陽江市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1、發展越來越快。xx年,全市個體私營企業的戶數比1997年增加7178戶,增長24。8%;當年實現的國內總產值、工業產值和稅收收入,分別比1996年增長102.06%,173.17%和309.24%;比同期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和稅收總額的增幅高出44.23%,91.35%和203.24%。

2、地位越來越高。xx年,全市個體私營企業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值、工業產值和稅收入,分別佔當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和稅收收入總額的52.95%,67.50%和61.50%。個體私營經濟已經成爲全市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3、規模越來越大。經過幾年的發展,規模以上私營企業增加較多,私營企業的發展狀況已由過去單純的總體數量擴張向個體規模擴張的方向轉變,一些企業不斷增資擴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在現有7574戶工業企業中,年產值500—1000萬元的有86戶、1001—5000萬元的有145戶、5001—1000萬元以上的有19戶、億元以上的有9戶。

4、層次越來越高。私營企業家不但投資興辦工業,而且投資家業和其它產業,進一步拓寬經營領域,構築了以第二產業爲主,一、二、三產業全方位發展的私營企業體系。

5、外向型企業越來越多。一是企業出口交貨值增加。xx年,全市私營企業出口交貨值42.62億元,佔私營企業工業總產值的38.05%,比1998年增長64.87%。二是享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增加。xx年,有24戶私營企業享有自營進出口權。產值億元以上的9戶私營企業中,有6戶是進出口生產企業。

6、品牌越來越響。一些發展基礎較好、產品質量穩定的企業越來越重視樹立自己的品牌和企業形象,開始投入大量資金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門策劃,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和企業文化。目前,“喜之郎”獲得全國馳名商標,“喬士”、“十八子”、“銀鷹”、“盛達”等品牌在全國知名度較高,頗受歡迎。去年,陽江市在獲得“中國菜刀中心”、“中國剪刀中心”的基礎上,又獲得“中國刀剪之都”的稱譽,品牌效應正在形成。

7、從業人員越來越多。全市在私營企業中從業的人員,xx年達到20.97萬人,比1996年增加了42.27%。

我們認爲,陽江市個體私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主要得益於他們敢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和創新,建立了 “五個互動”機制。

一是政策拉動。陽江市委、市政府於1997年11月頒發了《關於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決定》,對個體私營經濟實行“六個放寬”、“六個優惠”的“蜜糖”政策:放寬從業對象,放寬經營範圍,放寬註冊資金標準,放寬出國(境)從事商務的限制,放寬內資、外資經營審批手續和給予用地價格、稅收(地方留成部份)、規費減免、信貸、用人、入戶優惠。

二是服務推動。通過牢固樹立“管理就是服務、領導就是服務”和“你發財、我發展”的觀念,積極對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進行扶持和引導。1997年陽江市成立了由市委副書記、市長擔任組長的民營經濟領導協調小組,加強對民營經濟的協調、指導、服務和監督。1998年又成立了市投資服務中心(與民營經濟領導協調小組合署辦公),市直24個職能部門在“中心”設置辦事窗口,12個單位在“中心”設置特派員,實行“四個一”服務,即:一幢樓辦事、一個窗受理、一個口收費、一條龍服務。xx年,建立了市領導掛點扶持制度,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

【第14篇】xx市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狀況調查報告

2002年4月9日至4月12日,xx民營經濟調查組一行6人對位於粵西山區的陽江市三縣(市)一區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新趨勢作了爲期4天的調查和了解。1997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五大召開以後,陽江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機遇,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堅定不移地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使個體私營經濟迅速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成爲陽江最具生機和活力的經濟增長點之一,有力地推動了陽江國民經濟的發展,其經驗作法對我省其它地區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具有很大的借鑑和啓迪作用。現將有關情況彙報

一、陽江市個體私營經濟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

2001年,陽江市個體私營企業達36171戶,全市個體私營企業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8.2億元,比上年增長12.49%;工業產值112億元,增長21.70%;出口交貨值42.62億元,增長9.60%;入庫稅收6.64億元,增長61.40%;新增投資11.54億元。

陽江市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1、發展越來越快。2001年,全市個體私營企業的戶數比1997年增加7178戶,增長24。8%;當年實現的國內總產值、工業產值和稅收收入,分別比1996年增長102.06%,173.17%和309.24%;比同期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和稅收總額的增幅高出44.23%,91.35%和203.24%。

2、地位越來越高。2001年,全市個體私營企業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值、工業產值和稅收入,分別佔當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和稅收收入總額的52.95%,67.50%和61.50%。個體私營經濟已經成爲全市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3、規模越來越大。經過幾年的發展,規模以上私營企業增加較多,私營企業的發展狀況已由過去單純的總體數量擴張向個體規模擴張的方向轉變,一些企業不斷增資擴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在現有7574戶工業企業中,年產值500—1000萬元的有86戶、1001—5000萬元的有145戶、5001—1000萬元以上的有19戶、億元以上的有9戶。

4、層次越來越高。私營企業家不但投資興辦工業,而且投資家業和其它產業,進一步拓寬經營領域,構築了以第二產業爲主,一、二、三產業全方位發展的私營企業體系。

5、外向型企業越來越多。一是企業出口交貨值增加。2001年,全市私營企業出口交貨值42.62億元,佔私營企業工業總產值的38.05%,比1998年增長64.87%。二是享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增加。2001年,有24戶私營企業享有自營進出口權。產值億元以上的9戶私營企業中,有6戶是進出口生產企業。

6、品牌越來越響。一些發展基礎較好、產品質量穩定的企業越來越重視樹立自己的品牌和企業形象,開始投入大量資金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專門策劃,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和企業文化。目前,“喜之郎”獲得全國馳名商標,“喬士”、“十八子”、“銀鷹”、“盛達”等品牌在全國知名度較高,頗受。去年,陽江市在獲得“中國菜刀中心”、“中國剪刀中心”的基礎上,又獲得“中國刀剪之都”的稱譽,品牌效應正在形成。

7、從業人員越來越多。全市在私營企業中從業的人員,2001年達到20.97萬人,比1996年增加了42.27%。

我們認爲,陽江市個體私營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主要得益於他們敢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和創新,建立了 “五個互動”機制。

一是政策拉動。陽江市委、市政府於1997年11月頒發了《關於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決定》,對個體私營經濟實行“六個放寬”、“六個優惠”的“蜜糖”政策:放寬從業對象,放寬經營範圍,放寬註冊資金標準,放寬出國(境)從事商務的限制,放寬內資、外資經營審批手續和給予用地價格、稅收(地方留成部份)、規費減免、信貸、用人、入戶優惠。

二是服務推動。通過牢固樹立“管理就是服務、領導就是服務”和“你發財、我發展”的觀念,積極對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進行扶持和引導。1997年陽江市成立了由市委副書記、市長擔任組長的民營經濟領導協調小組,加強對民營經濟的協調、指導、服務和監督。1998年又成立了市投資服務中心(與民營經濟領導協調小組合署辦公),市直24個職能部門在“中心”設置辦事窗口,12個單位在“中心”設置特派員,實行“四個一”服務,即:一幢樓辦事、一個窗受理、一個口收費、一條龍服務。2001年,建立了市領導掛點扶持制度,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的主要領導帶頭,四套班子領導成員掛點扶持35家重點企業。通過幾年努力,在各級領導層中形成了對個體私營經濟時時關心、事事支持的局面。

三是外向帶動。市委、市政府把引進外資作爲確保民營經濟資金的重點來抓,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利用舉辦各種洽談會、交流會、招商會和組團上門等方式,大力開展招商引資。

四是科技驅動。市委、市政府從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個方面開展創新活動,以企業爲主體,建立科研機構,增大科技投入,用先進適應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並積極鼓勵企業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爲依託建立科技創新體系,着力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

五是市場牽動。適應“入世”需要,市委、市政府經過認真分析,認識到加入wto對陽江來說是利大於弊,必須充分把握機遇,迎接挑戰,主動融入世界經濟潮流,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市場。所以,在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同時,積極引導個體私營企業面向市場,以市場爲導向,做好市場分析和市場預測,加快市場營銷營網絡建設。目前,全市重點私營工業企業普遍建立了全國性的營銷網絡。比如喜之郎集團,從市場調研到產品設計,從生產製造到網絡銷售,構築了一條龍的工程體系,形成了“消費者需要什麼,我們便做什麼;我們做了什麼,消費者就喜歡什麼”的良性互動關係,產生了良好的規模效益,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產品市場佔有率在同行中居於世界第一位,產品遠銷英國、北美等海外市場。

二、陽江個體私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障礙

陽江市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還創造了一套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成功經驗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同時也存在着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 對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思想和觀念還要進一步解決。“補充論”、“社資論”的觀念在少數部門和少數幹部中還有定的存在。一是前置審批過多。二是個別部門和幹部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不高。

(二) 行業結構不合理,規模經濟發展速度較慢。一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傳統產業多,高新技術產業少。二是產品結構不合理。低附加值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三是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生產集中度低。小型企業多,大型企業少;勞動密集型企業多,技術密集型企業少。四是資本結構不合理。絕大多數私營企業的資本結構仍以家族式資本爲主,實行家長式的管理,難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也難以建立完整的社會信譽,從而影響有效的融資和資本擴張,並最終影響企業的資本運營效果和經營規模,限制了企業的優化升級。

(三) 個體私營經濟融資困難。銀企之間良性互動的正常關係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私營企業融資渠道較爲狹窄,缺乏有效的融資管道。

(四) 管理模式滯後,影響自身發展。私營企業普遍存在家庭式管理和家長式決策。這種模式適應不了企業再擴大、再發展的需要,日益暴露出它的弊端和致命的弱點,導致企業決策科學性、準確性差。

(五) 人才嚴重缺乏。私營企業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多數企業缺乏管理和技術人才,加上未能建立一支掌握現代管理知識和先進科學技術的人才隊伍,造成企業素質不高,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能力薄弱。

三、推動個體私營經濟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的對策建議

目前,我省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共同發展的局面基本確立,但在國民經濟三大構成中,民營企業這一塊發展不太理想,針對上述原因,結合形勢發展的要求,我們認爲,要促進個體私營經濟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就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優化環境,加強指導,打好“品牌”,營造政治上認同,社會上尊重,政策上支持,有利於民營企業成長的良好氛圍和環境。因此,提出如下建議

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武器,大力營造發展私營經濟的良好氛圍。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做好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工作,優化發展環境。一是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建立公平競爭機制,對包括個體私營經濟在內的不同所有制企業採取統一的市場準入標準,打破行業壟斷。二是依法規範行政行爲。以改革和加入“世貿”爲契機,進一步理清政府的審批事項,可由企業自主決定、市場自行調節和社會中介組織辦理的審批事項一律取消。三是改善融資環境。金融機構應按照對各種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的要求,解決好對個體私營企業的信貸投入問題。四是加大維權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強對各類市場主體的監督管理,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依法查處製假售假、走私販私、偷稅逃稅及其他不正當競爭行爲,依法保護個體私營企業的知識產權和其它合法行爲。五是加強和改進對個體私營企業的服務。在內容上,拓寬服務領域,從技術支持、人才引進、教育培訓、信息諮詢、創業輔導、市場拓展、對外合作、資本運作、安全生產、法律諮詢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務。

第二,扶強扶優,積極引導個體私營經濟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個體私營企業的宏觀指導,促進個體私營經濟早日完成五個戰略轉變,實現行業的優化升級。第一,在組織結構上,由小而全、小而散向專業化協作和公司化、集團化轉變。第二,在產權制度上,由自然人產權向現代企業產權制度轉變。第三,在企業管理上,由傳統的家庭式管理向科學的現代化管理轉變。第四,在技術進步上,由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相結合轉變。第五,在經濟增長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第三, 切實加強各級個體勞動者協會、私營企業協會(以下簡稱“兩個協會”)的地位和作用。協會和它所領導的衆多行業協會,已經具備全面服務的功能:其一,省各行政部門已經賦予了它辦理邊防證、會計證、港澳多次往返證、出國(境)通行證等功能。其二,省勞動廳、省人事廳已將人才交流、職稱評定、檔案掛靠等權利賦予兩會。其三,兩會轄下的行業協會具有的協調行業生產經營、規範行業自我管理、促進行業平等競爭、引導行業互助互利、提高行業整體素質、維護行業整體利益的作用。針對陽江市委、市政府和廣大個體私營企業主反映的情況,如,普遍的不良競爭和人才缺乏現象,教育培訓、融資困難和法律諮詢的空白及行業協調和市場拓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來看,正是兩個協會能夠解決的,也能夠解決好的。多年來,兩個協會爲廣東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已做出了重大貢獻,廣泛受到了廣大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的擁護和愛戴,也得到了各級黨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認可。兩個協會所具有的羣衆性和廣泛性以及在教育、管理、服務廣大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促進個體私營經濟健康發展方面不僅行政部門不能替代,其它社團組織也無法類比。無論是參照國際經驗還是我國我省的實際,要發展好個體私營經濟這一塊,就必須切實加強兩個協會的地位和作用。

【第15篇】2022中國私營企業調查報告

最關心的話題是“稅制改革” 最理想的定位是“社會賢達”

主要指標

私營企業:344萬戶

註冊資本:42146億元

從業人員:4714萬人

產值:20223億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603億元

出口創匯企業:74443戶

出口創匯:人民幣1749.68億元

主要問題

政企關係不夠協調

企業之間的拖欠日益嚴重

企業糾紛解決機制不完善

由中共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組織的“中國私營企業研究”課題組,在2022年對全國的私營企業進行了第六次抽樣調查(此前在1993、1995、1997、2000、2002年已進行了五次全國私營企業抽樣調查),共發出問卷3670份,回收有效問卷3012份,有效回收率爲82.1%,有效問卷數約佔2003年底全國私營企業總數的1.0‰。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參加了本次調查,並分擔了一半的抽樣任務。

現將調查數據分析的主要意見簡報如下。

關於私營企業的情況分析

(一)兩年來私營企業總量上持續快速增長

本次調查顯示,2001年以來,私營企業數量有了明顯增長。2003年底,私營企業達到300.55萬戶,比2001年增加97.7萬戶,增長48.16%。

1988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私營經濟的合法地位,同年6月國務院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1989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據憲法和《私營企業暫行條例》,開始對私營企業的登記註冊工作,當年共登記私營企業90581戶。1992年鄧小平“南巡”談話,迎來了私營企業發展的春天。從1993年到2003年的十年間,私營企業增長了33倍多,年均增長28.87%(截至2022年上半年,私營企業累計登記已達到334萬戶);註冊資本由1993年底的681億元增加到2003年底的35305億元,增長了52倍,年均增長48.41%(截至2022年上半年,註冊資本已達42146億元);從業人員由1993年底的372萬人增加到2003年底的4299萬人,增長了近12倍,年均增長27.72%(截至2022年上半年,從業人員已達4714萬人);私營企業產值由1989年的422億元增加到2003年的20223億元,增長了48倍,年均增長47.15%;實現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由1989年的190億元增長到2003年的10603億元,增長了近56倍,年均增長49.51%。2003年出口創匯的私營企業74443戶,出口創匯摺合人民幣1749.68億元,分別比2001年增長了355%和91.68%。

私營企業發展的地區差異很大,10萬戶以上的省市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2003年底,全國私營企業戶數超過10萬戶的地區有八個,分別爲:江蘇(343680戶)、廣東(323077戶)、浙江(302136戶)、上海(291711戶)、山東(228554戶)、北京(186805戶)、遼寧(114415戶)和四川(110359戶)。以上八個地區私營企業共有1900737戶,佔私營企業總戶數的63.24%。

私營企業經營規模繼續擴大,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到2003年底,全國私營企業戶均僱工11.73人,戶均從業人員爲14.3人,分別比2001年增長5.68%和6.88%。僱工人數100-500人的有34617戶,僱工500-1000人的有3334戶,僱工1000人以上的有1130戶;2003年私營企業戶均註冊資本達117.47萬元,比2001年增長24.16%,註冊資本500萬-1000萬元的有84620戶,1000萬元以上的51830戶。註冊資本億元以上的有1156戶,比2002年同期增加498戶。

(二)兩年來私營企業規模穩步擴大

一是資本規模穩步擴大,銷售額有所增長。本次調查發現,企業資本規模中位數比2002年調查時上升了20%,銷售額的中位數上升了近10%。本次調查收回的問卷分兩部分顯示:工商局調查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的中位數爲92萬元,而它們在開辦時的實收資本總額中位數爲50萬元,資本增值了0.84倍。工商聯調查企業的所有者權益總額的中位數爲300萬元,而它們在開辦時的實收資本總額中位數爲100萬元,資本增值了2倍。這說明,無論是一般性私營企業(工商局調查的對象)還是代表性私營企業(工商聯調查的對象),它們在開辦企業後,資本都有增值,區別僅僅在於增值快慢而已。在2003年底,在工商局調查企業中,所有者權益超過1000萬元的佔15.2%;超過5000萬元的佔3.6%;超過1億元的佔1.2%。也就是說,所有者權益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約佔20%;工商聯調查企業中,相應的比例更大,所有者權益超過1000萬元的佔26.0%;超過5000萬元的佔6.9%;超過1億元的佔3.5%。也就是說,工商聯繫統的私營企業的所有者權益超過千萬元的戶數佔到36.4%。

企業的銷售額也有增長。2003年底,工商局調查企業的銷售額中位數爲200萬元。工商聯調查企業的銷售額中位數爲640萬元。

至2003年底,企業的開業年數爲5年及以下的佔32.9%;6至10年的佔42.3%;10年以上的佔24.8%。也就是說,被調查企業開業6年以上的佔了67.1%。開業年數的中位值爲7年。2002年調查時,這個數值是7.04年。考慮到這次調查有一半是通過工商局向一般私企問卷的,不同於上次僅僅調查代表性企業,所以不能得出私營企業存活年數下降的結論。

根據企業的開業年數、企業開業時的實收資本、企業2003年底所有者權益三個數據得出企業的資本年增長率,其中位值爲8.8%。

二是企業利潤略有回升,銷售利潤率趨於平穩。上次調查發現,由於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私營企業的銷售利潤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此次調查發現,銷售利潤率已經逐漸趨於平穩。

2003年底,工商局調查企業的稅後淨利潤的中位數爲7萬元,與前面的銷售額中位數相比,可得出銷售利潤率約爲3.5%。工商聯調查企業的稅後淨利潤的中位數爲25萬元,與前面的銷售額中位數相比,可得出銷售利潤率約爲3.9%。兩者數據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