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報告(精選多篇)

第一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報告(精選多篇)

寒假社會實踐報告——關注農村生活文化我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和農村的生活文法一起成長。到大城市呆了兩三年,回到家,那質樸的氣息迎面撲來,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因爲依舊還有熱情的老鄉,依舊有他們的問候,依舊有他們的祝福,家家民風淳樸,鄰里關係和諧;陌生的是我自己變了,在大城市裏接受了文明、衛生、講究。

在自己的家鄉再開社會調研可以說是輕車熟路了,呆板的問卷是可以節省的,用心觀察,走訪詢問是本次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

經過近一個月的調查訪問了解到一下幾個問題:

一、各個村鎮都存在人口兩級分化,在家老人和小孩人口數量將近青年人的3倍。老人在家帶(外)孫子讀書,年輕人出門打工,常年不在家。由於老人的思想任然很保守,任然用老思想去教育孩子,方法古板保守,常忙碌於農作,很少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生活衛生,文明習慣缺失。

二、鄉下私家車數量急劇增加,外地車佔本地車數量的35%左右。春節期間外出打工者紛紛迴歸,街道上人流量劇增,市場貨物明顯供不應求,於是物價瘋長,特別是菜價長到原價的2-3倍,市場經濟混亂;也因此鄉下的菜農發現了商機,滿街都是散亂的菜攤,導致市場混亂、交通堵塞。

三、鄉鎮上的交通設施不夠完善,最基本的紅綠燈、斑馬線也沒安裝,人們的交通安全意識也薄弱,隨意橫穿馬路,交通癱

瘓。

四、鄉鎮上的垃圾處理設施還不夠完善,垃圾、污水處理廠沒有完全投入使用,仍可以在街道旁、小河溝裏發現大量生活垃圾。

五、教育、文明缺失,十六七歲的社會青年、打工仔數量增加。很多青年缺少家庭教育,不理解上學的重要性,輟學在家,三個一羣五個一夥,流浪街頭,不文明生活方式逐漸流行。

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農村呈現這種病態已然和我們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相違背的。僅僅靠生長在農村的大學生是不夠的,應該有規劃的有組織的開展各種有關文化、科學、文明、衛生活動,以幫助、教育、感化他們。

如此一來,開展三下鄉的活動對改善農村現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三下鄉也是一種互幫互助的活動,通過活動,我們將現代文明帶到了偏遠的農村,交給村民要懂科學,講衛生,講禮貌;同時也讓我們自己瞭解國情,增長實踐能力。

當然這種偶爾的文化科技普及是遠遠不夠的,解決這些問題的路是漫長的。當地鎮府應長期安排衛生醫療隊進村,免費做體檢,宣傳健康衛生知識;同時也應該鼓勵大學生回鄉發展,讓知識分子在農村常駐,從行動上改變;各種行政管理缺少也需通過引進城市中優秀的辦法;同時在各個村級小單位也要開展文化藝術節,普及文化,從精神上改善等。

本次實踐活動對我們大學生受益匪淺,把握每次機會。實踐以充

分證明,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羣衆的廣泛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啓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實踐中 ,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唐渝

河海學院地質工程專業4班

2014年16日

第二篇:暑期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系部名稱: 專業: 工商企業管理

年級 :三年級班級:工企二班姓名: 杜淼、薛濟慧、張若楊、宮學良學號:

實踐單位: 山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山西經貿職業學院)

實踐時間: 2014年7月4日 至 2014 年7月6日

一、實踐目的:

爲了與鄉親羣衆更近的接觸,體驗人民生活,爲了提高同學們自身涵養和

素質,我院展開了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二、實踐內容 :

我院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伴隨着暑期的鐘聲有序的展開了,7月4日,我們

整裝待發,準備轉戰目的地,山西省呂梁市嵐縣嵐城鎮陽灣村,陽灣村屬於國家

級貧困村,來到這裏也確實感同身受,我們做了很多,但我們真正能幫助村民的

很少,不只是一種同情還是內疚,總覺得我們是那樣渺小,心有餘而力不足。

在踏上從化這片土地之前,因爲我從小也在農村長大,也有過類似的生活,

所以我也就沒花什麼心思去準備什麼,可生活環境的差別,讓城市的孩子和鄉村

的孩子有很大的區別。這是我事先沒有想到的東西。短短三天的下鄉生活,讓自

己變換一種角色,嘗試另一種生活,雖然時光無情的流逝,但在陽灣村的情景卻

歷歷在目,感受也將永駐心間。回想起我們的那幾天的生活,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每天都充滿了感動,一張張可愛天真的笑臉是我內心最美的記憶。

快樂,因爲收穫了不曾有過的;緊張,因爲發現了不足。曾想,不參加這次

活動,其實也沒什麼關係,但經歷過了才知道,有些感受總要親歷親爲之後纔可

獲得,才知道自己做了一件於自己有意義的事情。參加這次活動的初衷,是想鍛

煉自己,讓自己在真正走上工作崗位之前,通過實踐,認識自己在這方面的長處

和劣勢。在安排了活動之後,怎樣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怎樣能幫助到村民,

老師領導也教導了很多次,然而直到真正到了村莊裏,才知道我們之前生活經歷

中的功課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因爲“課”是個無時無刻改變的過程,,當然人的思維活動的不斷變化是最主要的方面,這給很大的啓示。怎樣更好的去捕捉孩子們的心理,更好的去幫助和處理村民們和孩子們的一些細微之處,這是對我們是綜合能力的考驗。要有紮實的心裏基礎知識,廣泛的心裏知識覆蓋面,和很強的溝通能力,應對突發事件的心理和反應能力等等,無不成爲一個優秀的大學生志願者的必備技能。

在7月4日到達陽灣村後,我們先是樹立我們的旗幟,剛剛開始村民們的熱情就溫暖了我們,給我們提供豎旗工具,還拿梯子來回上下幫助我們,很熱情的村民,很溫暖。開完會後其實我有些失落,很想去教孩子們讀書,給他們上課,把我知道的都教給他們,可是一見到孩子們,我的心忍不住咯噔了一下,孩子們衣服很舊,沒有城市孩子的漂亮衣服,課本也沒有城市孩子那樣豐富,甚至是教師都沒有一間可以讓孩子們盡情享受知識的學堂,簡簡單單一間十幾平米的房間,就是孩子們的教室。說道孩子們我不由得又心裏咯噔,小到5歲,大到12歲,五個孩子在一起學習,就這樣一個老師,五個學生組成陽灣村國小。我不由得想起,五歲時的我們還在上幼兒園,還在媽媽的懷抱裏撒嬌,可是5歲的小女孩卻沒有媽媽,只能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12歲的我們在國小裏玩着各種體育器材在玩耍,吃的各種小零食,玩着各種玩具在玩耍,可是他們卻沒有那樣多的玩偶,也沒有那樣多的玩伴,更沒有那樣舒適的學習環境。但是孩子們還是天真的笑着,希望他們長大後依然可以那樣陽光,對自己,對未來都能走在陽光的路上。看到三下鄉的同學們給他們上的課,這一節節課不單單是上課和聽課,師生的交流是這課的核心。爲什麼說我很遺憾,是我沒有能爲他們上一堂課,一堂心與心之間的課。

在之後的兩天,我們給村裏出版報,和村民一起織出愛的熒幕,給村民放映愛國電影《建國偉業》,還最後一晚給村民們表演節目??這樣的活動不僅僅提供了我們同學之間互相交流的機會同時也讓我們的隊員之間有了相互瞭解彼此的機會。三天的朝夕相處,很多事情都讓自己感動。在最後的那天中午,恰巧是我的生日,讓我感動的不僅是老師同學們的祝福,更是村民們對我深深的祝福,村裏的書記相送我禮物,最後送給我一捧花,這一捧花不經給這一頓飯菜增添了顏色,這裏的樸實,這裏的靜和淨,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那麼豐富的飯菜,但是他們給我們吃的每一頓都是他們最好的。

三、實踐結果:

我們的到來,給你們帶來了知識和快樂,其實,你們給予我們的更多。讓我感到溫暖的,總是人與人之間最純潔的情感,這些孩子們讓我感受到了。當我們最後要走出離開時,學生唱着歌。我們都流出了幸福的淚水,我的心一下子暖暖的。這也不失爲一種收穫啊!這是本人自己在學校的作業文檔,還有好多報告,也是自己開網店,現在誠招實力加盟代理,一手貨源,認準淼淼家總倉,手把手教你,包教包會,300元終身加盟,學生八折優惠,上百種貨源自己挑選,自己做老闆,做別人的上家,讓別人加盟代理你,幫你一起賺錢,月收幾千不是夢。免費代理,有意速來。

qq:1559370198

四、實踐總結或體會:

在走的當天上午,我們爬到了嵐縣的山頂,眺望了梯田,看着如此高的山,結着一層又一層的糧食,靠天吃飯的村民總是那樣勤勞樸實,七十多歲的老爺爺老奶奶依舊得爬上山頂耕耘,組後一年收成寥寥無幾,可能還不及大城市裏一個人一個月的工資。收成時騾子是主要交通工具,山坡有緩有急,騾子不能走的地方都得爺爺奶奶自己扛,他們這把年紀,不應該在享受兒女之福嗎?可是依然被生活牢牢困住,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穫,這怎能不讓人心痛,在這裏,很希望我們國家,我們的政府可以給予他們,給予更多像他們這樣的勞動者幫助,讓他們來到人世上也能享受世界的美好,生活的無憂。

回到城市,想象着這三天,像夢一般甜,像夢一般辛酸,機會留給了我們,讓我們用心遊走了一次,讓我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也更像這如何去幫助向他們一樣需要幫助的人民,我們在想,我們在反思,希望我們的社會能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覆。

第三篇:化學系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7月1日下午,隨着技術培訓工作的進行,化學系拉開了社會實踐活動的帷幕。7月2日早上,細雨濛濛,我們科技支農小隊成員起了個大早,在後勤服務公司總經理皮光純和化學系黨總支**副書記、虞老師的帶領下來到科技支農的第一站——**縣劉老莊。

去年我們系去劉老莊的種植大戶胡士光家中,根據辣椒的生長需求配製出了科學合理的施肥配方,以及管理的具體方法,指導他們科學合理施肥。今年受他邀請我們再次前往他家,同時給附近農民以建議。

剛一下車,我們顧不上越下越大的雨,拿上工具到地裏挖土做試樣,爲農民測量土壤元素含量。我們合理分工,相互配合:配標準液、待測液、刷洗儀器、調測量儀等等,由於我們昨天進行了嚴格充分的準備和培訓,這些步驟我們進行得有條不紊。在做實驗的同時,我們向農民耐心講解着我們的步驟以及結論。經測試,土地中氮的含量達到中等含量標準以上,磷基本達標,有機質偏低,鉀更低。種植辣椒最重要要有鉀元素,所以我們建議他要從鉀元素來改善土肥。緊接着我們又幫他測量了所用化肥是否合格,確定了化肥中的磷含量是達標的,是真化肥。

之後,皮總向農民介紹了無土育苗這項新技術,並送給胡士光農民所用工具和近十大袋有機肥,我(本站)們在皮總的指導下向他細述瞭如何利用這項技術。最後,皮總送了農民幾本有關科學種植的書籍:“有時間看看這些書,對你很有幫助,有時間我們可以交流。我們的工作是有限的,希望通過你能影響到其他農民……”農民露出了感激和欣喜的笑容,一再感謝我們。

中午我們帶着幾許疲憊和溼淥以及更多的滿意和成就感返回學校,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將分赴楚州區蘇嘴鎮、**區丁集鎮、漁溝鎮等幫扶點和社會實踐基地,使我們的知識學以致用,真正爲農民造福!在實踐中我感受到了——如果我們認真去準備、認真去實踐,我們真的可以從這短短的時間內學到很多!

第四篇:2014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伴隨大二生活的結束,我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開始了期待已久的暑期三下鄉活動之行。爲了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團中央關於開展全國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的方針,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讓大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狀況,並從中有所體會、領悟以增強大學生的使命感。我們組建了一支學生隊伍,一共由20個來自各系志同道合的同學組成。這是我第一次以組隊的形式參加社會實踐。

團隊的名稱是:川北醫學院基礎醫學院赴南充慢性腎臟病知識普及社會實踐服務團隊。實踐點在南充市李渡鎮、龍門鎮、共興鎮、市區北湖公園。通過深入農村、進入農戶家庭去實地瞭解、認識當代農民的真實生活現狀,針對南充市民衆對慢性腎臟病的認知度,調查關於慢性腎臟病的普知情況,爲慢性腎臟病的預防和治療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並向基層羣衆宣傳有關慢性腎臟病的知識。從身邊做起,傳遞着“醫者仁心”的醫學觀念,發揚我校“敬業博愛 求是創新”的校訓思想,傳遞健康,預防腎病。充分發揮我們醫學院校的專業優勢,在體現我們學生風貌,鍛鍊學生的同時,培養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我們的科研創新能力。作爲一名未來的白衣戰士,我們更應該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出我們的一份力量。牢記我們的使命是“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7月 5日,團隊前往北湖廣場舉行啓動儀式、由隊長帶領我們宣誓,宣示着我們的三下鄉活動正式開始。作爲第一站的北湖廣場,大家都是帶着高漲積極的情緒認真投入工作。之前連續幾天的大雨本來讓大家的情緒有些低落,但是當天卻豔陽高照,一掃天氣的陰霾和同學們心中的擔憂。搬桌椅、掛橫幅幕布、張貼宣傳漫畫、搭遮陽帳篷、搬器械、發宣傳單、做問卷……我們分工合作,團結互助,我們頂着驕陽幹勁十足,一羣綠衣軍團在燦爛的陽光下來回奔走着。接下來幾天分別在李渡、龍門、共興鎮除了進行義診、發宣傳單、做問卷調查外,還進行了慰問當地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給他們送去一份關愛和溫暖。

在李渡鎮義診時我接待了兩個婦女,讓我印象很深刻,她們的腎臟都有問題。一個是因爲尿道結石做手術而導致一個腎臟壞死而被摘除,另外一個年齡稍大一點患有腎衰竭。在爲她們做診治聊天對話中能感覺相比其他健康的人她們更加珍視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大部分的人說,如果患上了很嚴重的疾病,他們會不惜費用,只要能把自己給治好。我感嘆道,大概只有失去了,人們纔會懂得要倍加珍惜。第二天去福利院爲老人們送問候。我們爲老人做義診,陪他們聊天,幫他們洗衣服,買了肉和菜,跟着院長學包了餃子,大家都很快樂,不管是我們還是老人們都是發自內心的笑。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就是在這種真誠中建立起來的。在那個不太大的院子裏有着兩塊地,長滿了蔬菜,是福利院裏尚且具有勞動力的老人們種的。平時他們很孤獨,陪他們說說話的人都沒有。在幫他們洗衣服時,聽一個90多歲的老人家說,她平時都是自己洗衣服,家裏的人不要她了,要不是福利院收留她,她還在到處討飯睡路邊,聽着心裏面一片心酸,無奈自己也幫不了他們太多。下午回去的時候,院長領着老人們在門口歡送我們,這讓我們很不好意思,同時心裏也是淡淡的傷感,只能默默祝福這不大的地方能爲他們支起一個幸福的家,讓他們安度晚年。

七天的行程活動安排得很緊密,除了在義診的小組負責義診以外,我還是生活組的組長。每天都得起很早,爲隊員購買早飯,六點半出發,同隊的戰友們可以六點才起牀,而我五點半就得起牀,這對喜歡睡懶覺的我來說真的是個很大的考驗,可是人不逼自己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潛能。雖然每天睡眠不足,但總能精力旺盛。這期間,活動也不是進行得特別順利,有三天都碰見大雨,大家的鞋子在奔走中都溼透了,還是堅持着繼續工作,一直到休息時分才把鞋脫下來,此時腳已經被泡白了。我們的努力也不是能被所有人都理解。在發宣傳單時我們會告訴大家我們設置了義診點可以免費爲大家檢查時,常常會遇到一些人對我們愛理不理的,甚至還有人把我們當成搞傳銷的,弄得我們哭笑不得。但大部分的羣衆都還是對我們表達感激之意,這讓我們很欣慰,繼續賣力地工作着,忽略了那些不愉快和摩擦。最後一站共興鎮,以隊友們熱情賣力演出的一場文藝節目拉下了整個“三下鄉”的帷幕。

此次暑期"三下鄉"活動,在這個充滿雨水和陽光的夏季,我們在南充市盡情地揮灑自己的熱情和汗水,雖然只有短短七天,但這過程中帶給我們的經驗和回憶卻是歷久彌新的.在三下鄉的鍛鍊中不斷成長,不斷思考,充實自己,我們收穫快樂,收穫成長,收穫友誼,收穫了許多我們從未有過的經驗,帶回了別人的微笑,感受着熱情。我懂得了奉獻,懂得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懂得了今後在成長和前進中要做些什麼.很幸運能夠參加這次三下鄉活動,我們經歷了,走過了,收穫了。有心酸,也有快樂,七天的經歷織成人生中一段美麗而豐富的回憶。感謝一起和我下鄉的同學們,是他們讓我看到互相照顧互相幫助的真情。這短短的幾天將成爲我心底美好的回憶。

第五篇: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2014年8月23日至8月25日,我們揚州大學廣陵學院部分同學來到江蘇省泰興市新街鎮吉莊國小,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吉莊國小的三天中,我們幫助學校拆遷d級房屋,整理裝訂資料、爲國小生義務輔導功課,深入農民之中調查研究等等。在農村裏,我們學到了好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問題。這是我第一次如此熱衷於教育問題和農村問題,並且如此深入地思考這些問題。現將在活動過程中瞭解到的一些情況做以下彙報。

一、吉莊現狀

(1)吉莊簡介。吉莊國小創建於1953年9月,學校位於新街鎮政府所在地東南面,距鄉政府13公里,坐落在吉莊村中心,未通公路,從學校步行到村級公路約需26分鐘,而步行到吉莊村中心街則需1.5個小時左右。學校服務新街鎮的車馬、杏塘、陸野、嚴堡等五個純天然的小農村,轄區人口3500人,適齡兒童30多人。校園佔地面積750平方米,有磚混結構教學用房一棟,建築面積210平方米,有教室六間,辦公室兩間(其中一間兼做教師宿舍),沒有磚瓦結構師生生活用房,建築面積50平方米。 學校現在有教師11人,開設六個年級,現有在校學生200多人,適齡兒童入學率爲100%,輟學率爲0。吉莊國小辦學效益好,教學質量最高的全縣民族教育窗口學校。

(2)艱苦的條件。作爲一個在較貧困地區。1、學校師生生活用房緊缺影響師生學習,工作和生活。2、交通不便。吉莊國小位於居民區,道路平坦。3、學校的設備還不完善。4、用水緊張。水龍頭只有2個,在村裏,人們的生活用水都是靠井水。

(3)師資短缺。辦學以來,先後有二十幾位老師在這所學校任教,但因環境艱苦,辦學條件差而不能堅持。學校也因多方面原因於面臨停學。1983年9月,周春生到該校任教後,他以一顆火熱的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經過近28年的努力拼搏和苦心經營,把學校辦成全鄉同類學校教學質量最高、辦學條件最好、學生素質全面發展、極具典型的中心學校。但是,全校只有11個老師。

(4)吉莊的孩子。這裏的孩子雖家境不好但都十分懂事,他們活潑熱情,尊師守紀,在學習上也表現突出。近年來,學校學生參加全縣各類奧數競賽有20多人獲獎。同學們都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但卻存在一個令人震驚的現象。據瞭解,孩子們在吉莊讀完六年級後,就要到很遠的地方去完成自己的學業。可從村裏出去的孩子,大都遭受到這樣一種遭遇,那就是農村的孩子被人瞧不起。唉。。。

二、留守兒童問題。留守兒童是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系鬆動的一羣“制度性孤兒”。留守兒童的出現不僅成爲外出務工農民的後顧之憂,而且也給正在成長中的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帶來巨大影響。在《中國青年報》上他們被看作是當下中國最容易受傷的人。當今社會,留守兒童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結合家訪以及調查,我們瞭解到,在吉莊國小讀書的200多名學生中50%以上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哥哥或姐姐常年在外打工,一般往上海、蘇州、無錫等地,只有農忙時纔回家,家裏只留下老人在家作家務撫養他們。分析其原因,家庭因素占主導地位。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失衡。爲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裏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但外出打工,使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孩子的教育需求形成了落差,外出務工的家長整日忙於打工,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留在家裏的老人忙於操持家務,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僅限於讓孩子完成作業,家庭教育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孩子的學習生活和身心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但值得慶幸的是,吉莊 的孩子在周老師的細心關懷和精心教育下,不僅懂事而且成績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