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新版幸福感調查報告 幸福感調查報告個人總結(精品多篇)

新版幸福感調查報告 幸福感調查報告個人總結(精品多篇)

幸福感調查報告 幸福感調查報告個人總結 篇一

(一)經濟發展水平與幸福感

本次調查發現廣東省東、北、西部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存在差異,基本上可以認爲,幸福感的高低與地區之間的發展水平有關。

經濟發展水平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很複雜。美國人總體上要比新西蘭人富裕,但並未覺得更幸福。更富的奧地利、法國、日本和德國人並不比巴西、哥倫比亞和菲律賓人更幸福。從1958年到1987年,日本的人均gdp增長了5倍,但日本人的幸福感卻幾乎沒有增加。

這並非說經濟發展水平與主觀幸福感之間沒有任何關係,研究發現,富足國家的人們明顯比那些貧窮國家的人們幸福。對那些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於10000美元(1995年)的國家來說尤其明顯。沒有任何富足國家的人們的幸福平均值很低,但是那些富足國家中較高人均收入似乎並不對幸福值又太明顯的影響。而在低端,許多發展中國家和過渡階段國家的人們對生活表現出較低的滿意度。

雖然,經濟發展水平與幸福感之間並非簡單的線性關係,經濟的發展並不能不斷升高人們的幸福感。但是,幸福感是以一定的經濟發展水平爲基礎的,社會的發展應該以社會均衡發展爲目標,致力於提高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們的經濟、生活狀況,提高全民整體幸福感。

(二)民生與幸福感

在較低經濟收入階段,經濟收入與幸福感之間是有正相關的,在經濟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這種相關程度就很低了,收入對幸福很少甚至沒有影響。

布倫諾·s·弗雷等人的多國對比研究發現,幸福感與收入的相關爲0.20;在較低的收入水平,收入的增加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幸福水平,但一旦年收入達到1.5萬美元,收入水平的提高對幸福感的。影響變得相對較小。

本次調查發現家庭收入與幸福感之間的相關爲0.106,幸福感隨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相對於發達國家,我國還處於經濟收入較低階段,收入的提高依然是提升民衆幸福感的重要影響因素。

此外,收入雖然是一個可以用貨幣單位衡量的量化指標,但是,收入的高低卻是一個需要對比才能獲得的,而和誰去比卻是因人而異的,由於每個人的這種個體差異性,同樣的貨幣量化的收入卻得到不同的收入高低感受,也就是說,個人或家庭收入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心理指標,而不應該看作是一個經濟指標,相對收入是一個比收入絕對數更重要的影響因素。因此,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就成爲影響相對收入,進而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當前社會條件下,調節社會成員收入差距處於合理範圍,避免兩極分化進一步加劇是提高社會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這些都說明,民生問題與居民的幸福感之間存在着密切的關係。

幸福感調查報告 幸福感調查報告個人總結 篇二

xx月份,我們對我鎮中國小的在職教師進行了關於職業幸福感的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共下發問卷40份,收回40份,收回問卷全部有效。現將問卷情況分析如下:

1、所收回的40份問卷中有男教師20名,女教師20名,男女教師比例相當。

2、年齡在20-35歲之間的有28人,佔總人數的70%;36-45歲之間的有5人,佔總人數的12.5%;46-55歲之間的有5人,佔總人數的12.5%;55歲以上的有2人,佔總人數的5%。

3、教齡在1-5年以上的有7人,6到xx年以上的有9人,11-30年以上的有19人,30年以上的有5人。

4、教師的有36人,學校中層幹部4人。

5、幼兒園的有1人,國小的有24人,中學的15人。

6、副高級以上的有6人,中級的有9人,初級的23人。暫無2人。

有22人選擇a熱愛教師職業,有13人選擇b工作較穩定,有0人c選擇有較多假期,有5人d選擇了能從中獲得成就感。

通過分析,選擇教師的職業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熱愛教師職業,佔55%;二是因爲工作穩定,佔32.5%。由此可見,選擇教師職業因爲熱愛和工作穩定的居多。這說明,在所調查的教師羣體中,有半數以上因爲熱愛而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這是可喜的。

1、壓力狀況:有0人選擇了沒有壓力,有17人選擇了壓力一般,有23人選擇了壓力較大,有0人選擇了壓力極大。

2、對一天工作之後的心理反應:有9人選擇了疲憊不堪;有26人選擇了雖然感到累,但是心理滿足;有2人選擇了心裏很輕鬆;有3人選擇了不管如何,總是爲了能維持生活而高興。

3、壓力來源:有15人選擇了壓力來自於學生,有8人選擇了壓力來自於領導,有12人選擇壓力來自於職務訴求和升遷問題,有5人選擇了壓力來自於學校考覈。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教師壓力大,是個不容迴避的話題。

1、有12人認爲假期能夠調整好自己的心情,佔總人數的30%,有22人認爲一般情況,佔總人數的55%,有6人認爲從來沒有。

從這可以看出絕大多數教師認爲長假調整心理,緩解壓力的情況一般。說明教師的假期生活比較單調枯燥,假期中各種學習太過頻繁。

2、有6人盼望假期的到來,有23人一般,有11人感覺無所謂。

通過這一點也能說明與上面的調查情況基本相符,大多數教師對假期期望值不高。

1、對教師社會地位的自我感覺方面,有1人認爲教師社會地位處於上層,有7人認爲處於中層,有22人認爲處於中下層,有10人認爲處於下層。

2、教師個人感覺最幸福的時間段,有8人選擇1年,13人選擇2-5年,有12人選擇6-xx年,有8人選擇在xx年以後。

3、有9人選擇自己目前工作生活狀態幸福,有12人選擇比較幸福,有19人選擇一般,有0人選擇不幸福。

4、教師的幸福值,有5人選擇6分,有13人選擇7分,有13人選擇8分,有9人選擇9分。可以看出教師的幸福指數處於稍高的程度。

5、有28人在工作中獲得幸福是認爲工作本身有趣,佔70%;有23人認爲是領導的支持與肯定,佔57.5%;有24人認爲家長的支持與肯定是獲得幸福的主要原因,佔60%;有24認爲工作集體關係融洽,佔60%;有13人認爲工作集體關係融洽,佔32.5%。以上數據表明,領導支持、工作有趣、成就感、家長的支持等因素對教師幸福感的影響相差不大,這說明以上因素都能夠影響教師的幸福。同事之間的集體關係需要進一步改進。

6、沒有幸福的主要原因:認爲工作煩瑣機械的16人,佔40%;認爲很少獲得成就感的10人,佔25%;認爲家長的不理解的18人,佔45%;認爲評價機制不合理的27人佔67.5%;以上數據表明,工作煩瑣、評價機制不合理是讓教師感到不幸福的主要原因。

7、有2人認爲如果有機會從事其它職業,會立即放棄。有12人選擇需要考慮一段時間,佔47.5%;有19人選擇不會放棄教師職業,佔47.5%;有7人說不清,佔17.5%。以上數據說明,過半的教師對於本身職業表示認同。

1、有18人選擇教師工作是事業,有20人選擇教師是職業。有2人說不清楚。

2、有11人認爲學校教師目前的職業道德水平高,有24人認爲較高,有5人認爲一般,有3人認爲較低。

3、教師應精心備課,認真上好每一節課的,有19人選擇教師基本都能做到,有16人選擇大部分教師能做到,有5人選擇部分教師能做到。

4、教師關心尊重愛護學生方面,有21人選擇好,有16人選擇較好,3人選擇一般。

5、對待後進生方面,有29人選擇絕大多數教師能關心他們,有9人選擇部分教師能關心他們,有2人選擇少部分教師能關心。

對學校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情況:有2人選擇經常發生,有4人選擇時有發生,有14人選擇偶爾發生,有20人選擇沒有。

從以上數據的對比中,可以看出,目前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還是高的。

(一)影響教師職業幸福度的主要原因

通過調查發現,教師主要從學校管理、無謂檢查過多、形式主義過多、考覈機制不科學、學校缺乏娛樂活動等方面對學校提建議。這些方面也正是影響教師職業幸福度的主要原因。

(二)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1、在採取哪些措施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感方面:有16人選擇優化教師辦公環境,有28人選擇在政策允許範圍內提高教師工資福利,18人選擇加強尊師重教意識,有17人選擇爲教師提供良好的發展機會。說明大多是教師渴望社會認同,自身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2、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很多。調查結果顯示,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依次爲積極的社會價值導向,公正的外部評價,正確的自我定位,自我能力得到提升,較高的收入,學生考出好成績等五個因素。

由於當前社會處於轉型期,教師個人的價值取向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很多教師不再信守無私奉獻,而更加傾向於按勞取酬,按質取酬。所以當教師認爲自己的勞動沒有獲得應有的報酬時,教師的職業期待自然減弱,職業幸福感隨之降低。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對自己的能力提升的興趣減弱,更加難以主動積極地進行自我充電。

(三)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幾點建議

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師的職業態度,直接影響着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提升廣大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成爲社會、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及教師自身的重要課題。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水平,不妨注意如下問題:

1、沒有教師的幸福就沒有幸福童年教育。要通過學習研究、團隊活動、制度優化等形式,倡導教師正確的職業幸福感、人生價值觀。

2、營造良好的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在全社會範圍內真正樹立起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廣大教師時刻感受到職業帶給自己的精神愉悅。

3、建立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目前在教育體系內部,對於教師的工作評價體系很難做到科學公正。鑑於此,我們應該下大力氣建立一套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相對公平的評價體系,而不是僅僅以學生的升學率、考試成績作爲衡量教師工作業績的唯一或重要指標。

4、幫助教師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很多教師職業幸福感缺失,產生職業倦怠,是因爲對自己的未來失去了憧憬,侷限於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應付狀態。這樣失去了生活、工作的激情。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是幫助教師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讓教師看到自己美好的未來,並時刻努力爲美好的未來而不斷開發自己,豐富自己。

幸福感調查報告 幸福感調查報告個人總結 篇三

一。調查背景:

國民幸福指數(gnh)最早20__70年代是由不丹國王提出的,他認爲“政策應該關注幸福,並應以實現幸福爲目標”,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包括科學技術的種。種好處)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創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福總值”(gnh)指標。 如果說“生產總值”體現的是物質爲本、生產爲本的話,“幸福總值”體現的就是以人爲本。完全受經濟增長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慾的陷阱,難以自拔。

20__年,“十二五”規劃開局幸福成爲地方熱詞。很多地方逐步呈現了“gdp減速,幸福提速”的趨勢。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幸福指數”被置於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將會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二。調查準備:

爲反映居民主觀幸福程度,在調查問卷設計中,分別設計了基本情況和問卷部分的調查項目,包括身心健康、社會幸福(社會保障、社會環境)、經濟收入、自我價值實現、家庭幸福和人際關係等多維度構建指標體系,並在抽樣調查的基礎上編制幸福指數。爲了使本次調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這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和網上問卷調查,抽樣對象爲年齡在0-70週歲之間的常住居民,涵蓋社會各年齡、各階層、各行業。並且在中山市實地進行了社會實踐,通過與社區羣衆的溝通,來了解當前社會中民衆對於生活的滿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網上查閱了一些有關調查問卷及報告的信息,通過收集各方面信息並參考範例初步設計出了調查表,通過自己反覆查看並參考別人意見,反覆修改最終做出用於調查的問卷。最後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了調查人羣及較爲可行的實施方案,對具體的調查實施作出計劃。自此,調查的籌備工作基本完成。

三。調查報告說明:

1、調查時間:__

2、調查對象:普通社區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調查單位:中山市

4、調查目的:通過了解當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對此社會問題的瞭解與重視,瞭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5、調查方法:調查問卷,問詢法,網上問卷。

6、內容概述:(1)被採訪者所從事行業所對應經濟收入多少。

(2)被採訪者的身心健康狀況。

(3)被採訪者的居住環境。

(4)被採訪者的家庭關係情況。

(5)被採訪者對自身工資及生存現狀感受如何(自身價值滿意度)

(6)被採訪者對於影響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數據統計:

調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網上問卷76份。

典型舉例:

1、身份:公民

性別:男

工作:企業職員

年齡段:31~45

婚姻狀況:已婚

對目前收入滿意度:比較不滿意

幸福感較低

影響因素:收入比較低,與周圍人關係欠佳

2、身份:學生

性別:女

年齡段:18~30

收入:0

幸福感較高

影響因素:家庭和睦、人際關係,社會環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別:男

年齡段:45~60

收入滿意度:一般

幸福感較強

影響因素: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態樂觀

五、調查結果分析:

隨着市區的改造,人性化的設施也越來越多。城市中乾淨的免費公廁、環境優美的街心公園、越來越多的城市綠化、越來越齊全的健身設施、越來越便捷的交通設施,這些都是對於政府滿意度和幸福指數提高的依據。影響居民幸福指數的主要因素

經濟收入和身心健康:

經濟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會物質條件中對幸福感影響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語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身體、積極樂觀的心態是人們對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對幸福感影響程度頗深,也就是說對於普通公衆來講,能夠擁有穩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會環境:

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給人帶來的感覺是影響人們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穩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無疑會促進幸福感的提高。社會環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響着人們的幸福感,其中生活環境的優劣影響着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其次,交通便利會不僅可以方便

居民的出行,還關係着他們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遊,購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從而幸福感也會比較高一點。

人際關係和自我價值實現:

說明良好的人際關係能緩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壓力,增強自信心,居民在處理各方面的事情時,還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幫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會幸福感。居民對自我價值實現充滿信心或有較高預期,說明對未來是積極樂觀的,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樂觀的心態,自身優勢多,能力得到發揮,內心的滿足感會增加,幸福感也會隨之提高。

六、調查結果總結

影響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響着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體越健康,越有機會接觸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創造新生活。家不僅僅是人們溫馨的港灣,還是人們愛的發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員纔有更充足的精力去爲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進行家庭活動。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對居民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響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百姓幸福指數,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強烈。幸福感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的人羣。而收入水平較高的人羣,由於其物質生活和個人價值實現程度相對較高,則其幸福指數總體相對高一些。隨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幸福感也呈階梯式增長,這就充分體現了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齡的人羣其幸福感有着顯著的差異。其中幸福感相對最低的人羣主要是31~45年齡段的居民,此年齡段正面臨子女教育、老人贍養、事業發展等各方面的問題,生活、工作壓力過大,且對自身的期望要求較高,導致身心疲憊,這是其幸福指數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羣幸福感最高,18-30歲之間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數略高於男性,大多數女性在家庭承擔着主內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圍繞着家庭,主要從家庭成員身上獲得幸福感;而男性更關注收入和個人價值的實現,且社會壓力較大。因此,女性對生活的滿意度、積極情感的體驗較男性強,故其幸福感要高於男性。

(5)幸福感較強的是政府人員、在校學生,幸福感較弱的職業是個體戶,普通居民,企業職員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職業穩定性較強,社會地位高,有着完善的社會保險,這些方面都優於其他職業,進而增加了他們的幸福感。在校學生對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壓力還沒有太多機會體會,故其幸福感較高。而對於幸福感較低的相關職業,如何提高這部分人對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都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從幸福率看,超過74.70%被訪者感覺生活比較幸福。

所謂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數量的羣衆中表示幸福的羣衆所佔的百分比,是用來測評羣衆幸福廣度的一種方法,其單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數=效用/慾望。慾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願望,它分爲五種層次,從下至上:第一個層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個層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效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慾望的滿足。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1爲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於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如果我們的慾望指數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來的幸福指數就是零點幾了,那就說明我們的生活狀態不好,讓我們感覺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嚴重程度是根據數字來衡量的,數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慾望高,得出的得數就比1大,那就證明是個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數也是根據得數來判斷,數字越大就證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個體根據自己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爲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別有11.76%和52.94%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較幸福,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也就是說0%的居民認爲自己不幸福。

七。存在的問題

在調研中發現,有些地方在確定幸福感時,想當然地設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內容,將幸福感調查統計變成了數字遊戲。有些官員爲了突出自己的政績,到處宣傳炒作,作秀造勢,搞華而不實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衆還未評定,已提前將自己所在城市宣佈爲“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這種到達了頂點的幸福指數評比帶來的只能是官員的幸福,紙面上的幸福,對老百姓則毫無幸福可言。

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視民衆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的主觀滿意度。民衆的幸福感歸根結底不能靠官方數據“一錘定音”。幸福是什麼?幸福在哪裏?只能靠老百姓說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裏,幸福在百姓的心裏。

各級政府和領導者,讓幸福指數變成百姓幸福的唯一辦法就是將幸福指數工程真正變成爲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數作爲測試百姓冷暖的溫度計,設身處地地體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經常想一想,在這些數字背後,還有多少羣衆看不起病,多少家庭買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學,經常問一問,羣衆能否能用上乾淨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對羣衆的冷暖,感同身受,對民衆的困難和問題,逐項解決落實,只有這樣,才能讓幸福從冷冰冰的數字變成充滿溫暖的切身體驗。

對於幸福感中的生活滿意度、價值實現感、需求滿足感等主觀的抽象的指標,決策者要以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準確反映百姓的實際感受,以此作爲加緊完善政策措施、糾正偏離的基本依據。

八。改進建議

雖然對於生活的幸福指數有所提高,但是物價的瘋長、工資的平穩態勢也成爲了大衆的後顧之憂,政府應更多的社會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險制度,讓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養”。這樣人民的幸福感增強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擁護。

九。自身的總結與體會

這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體會到個人力量的薄弱,團隊合作纔是一個有利於工作開展的形式。在這次活動中,我也有了機會更深入的與各個階層的人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這一捷徑我能夠走進社會接觸社會和了解社會。雖然說我們在大學裏已經不再扮演新生這一角色,但是在社會這所大學裏,我們臉上的稚嫩把我們徹底的出賣了。 在這裏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的東西,在這裏沒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做事纔是生活的真諦!

幸福感調查報告 幸福感調查報告個人總結 篇四

本次社會調查的主題是“國民幸福指數權重調查與研究“。爲了進一步瞭解就業者的生活、情感等滿意狀況,提高社會工作者的滿意度,調查人們普遍的幸福指數,從而提高對人們的瞭解和認識。並且從這次調查中研究探討在哪些外在的客觀因素影響制約了人們幸福感,更高層次上要求能夠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青壯年是社會發展的主力軍,所以他們的幸福感對社會安定發展起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國現在的社會人羣結構是青壯年居多,而且在這一年齡段的人無論是在體力精力還是承受壓力的能力都是最強的。所以本次調查就以青壯年爲目標人羣,對其進行幸福指數的調查。

爲了保證調查所得到的信息準確可靠、方便統計的前提,所以決定本次調查所採用的方式是發放問卷當面填寫的方式。

此次調查因爲條件的限制,所以將時間定爲**月**日至**月**日。

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爲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而幸福感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而我們正常將判斷幸福指數的途徑分爲三個方面分別是:認知範疇的生活滿意程度,包括生存狀況滿意度(如就業、收入、社會保障等),生活質量滿意度(如居住狀況、醫療狀況、教育狀況等)。情感範疇的心態和情緒愉悅程度,包括精神緊張程度、心態等。

最後是指人際以及個體與社會的和諧。所以從這幾個方面出發,我們的問卷就是圍繞這三個方面設計的。在此次問卷裏將問題分爲三個模塊分別是a、受調查者的生活狀況和滿意度b、受調查者的個人情感和人際關係c、受調查者最缺少的和個人觀點。從這三點出發我們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旨在清晰的瞭解受調查人羣的具體情況,以便我們統計分析研究得出結論

我們小組就問卷統計結果如下:

本次調查針對了受者調查的個人基本情況、生活環境、情感和工作方面等內容,主要調查目的是研究人們幸福指數的高低及其影響較大的原因。

第一、大衆生活環境基本情況。從基本的數據統計中可以看出,在目前我們社會中收入高低人羣是按照金字塔型的;3000元以下的收入者佔到了66%,高收入者只有2%。因此有八成的人認爲自己的工資要提高一半以上纔是對工作的合理報酬。而且有62%的人表示自己有父母或小孩要贍養。各種生活壓力使現在城市人羣感到壓力極大。近年來房價的飛漲也是使幸福指數下降的主力推手,在受訪者中有一半的人沒有住房,即使在有房的人中也有很多人在爲還房貸而四處奔走勞累。

社會保障方面。有近半分之三十的人認爲自己的社會保障很不好,亦有五分之一的人對此並不熟悉,但是也有20%的人認爲自己的社會保障還是很不錯的。最近國家正在普及醫保政策,所以有很多人積極的參加了醫保,但是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社會中對醫保政策的看法是褒貶不一的。很多人認爲醫保所提供的優惠幅度很小,有錢人根本不需要這錢,而窮人真正有病時這錢根本就是杯水車薪,起不到多大用處。但是贊同者也佔到了40%左右,他們認爲新的醫保病人是一種能保障,是一種安慰。現在我國社會保障建設的速度是遠遠趕不上經濟發展速度的,這與人們追求的生活有一定的差距。

從人們生活環境的基本狀況我們大致的除了這些結論:一、工作者對自己的理想工資狀況與現有工資情況並不滿意。二、社會高房價高物價使人們心裏漸漸的失去了平衡,什麼都在漲價,就是工資不漲,漲工資降房價的呼聲越來越高。三、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宣傳力度不夠,大衆不瞭解我國現在的社會保障制度,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仍持有懷疑態度,是這也是人們幸福感不高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人情感和人際關係。情感生活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幸福的重要指標,而人際關係在情感中也起了很大決定作用。統計顯示70%的人認爲自己的壓力很大,不僅僅是工作和生活開支。所以在工作中壓力大了有一半的人選擇像親人或朋友傾訴,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親人之間互相支持扶持體現了家庭的和睦。就從中國目前的離婚率和西方比較中國是很低的,這一點中國明顯優於西方國家。不僅如此本次調查還發現極大多數的人認爲自己家庭和睦、伴侶是自己忠實的依靠,自己的子女聽話孝順。

而在家庭以外的人際關係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說自己有知心朋友,可以陪自己分擔困難分享快樂!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的人認爲自己沒有什麼真正的朋友,總是感覺有點孤單,而我們發現在這一類人中絕大多數是不樂觀的,有一點憂鬱,對自己的未來不抱有充分肯定的態度,總是有一點憂慮;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只要自己去努力,雖不是人人都可以大富大貴,但是幸福快樂總是可以的。每個人都是上帝咬過的蘋果,你內在好上帝多咬了一口,雖然缺陷多了一點,但是你的優點也比別人多一點。

從整體看來,在情感這方面受調查者的得分是比較高的,僅僅是在工作和其他的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導致了普遍的生活壓力,這不僅僅是個人原因,也是目前我們這個社會所存在的問題導致的。我們的社會是在向前發展的,所以這個問題在不久將來一定會得到妥善的解決。

第三、人們的普遍需求和個人觀點。無論是多麼富有的人永遠都有自己無法得到的東西,所以在這次調查中設了一個最想得到的東西。但是由於我們所處的環境正如我們所料在所有的選項中住房、汽車、好工作佔據了前三甲的位子,這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只不過是在調查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確定。夢想是人騰飛的翅膀;目標是人前進的動力,但是在這次分析中得出的結論是超過一半的人已經不敢再有夢想,因爲這個社會很現實,在他們的眼裏夢想和做夢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而在提到小時候的目標時,一半的人說這一輩子肯定是實現不了的了,有機會下輩子再努力吧;三成的人說正在努力過程中。對於這麼多人失去了自己的目標和夢想,我們只能說是這個社會的悲哀。

“你覺得你幸福嗎?“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說“不,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想要幸福太難了。“在我們受調查着裏有一個收入最高的,他是這樣說的“生活壓力很大,要想讓自己的生活質量不下降,就得拼命的工作,所以,幸福是談不上的,能有點快樂的感覺就算不錯了。“我們認爲這是一個對於我們目前所處的環境最好的解釋,我們可以不幸福,但是我們不可以不快樂,因爲,快樂是我們的資本,快樂不需要任何付出;但是幸福是建立在很高的生活平臺上的,是需要投資的。

快樂就行了,應該學會知足,這不是阿q的自我安慰精神,我們這個社會就需要這q一點傻里傻氣的快樂,而多愁善感的人不會快樂,更不會幸福。

正如人見人罵的任志強所說,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極度貧困,但是幸福指數卻是奇高,而如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無論是在哪個方面都要比改革開放前強,但是人民的幸福指數卻是逐年下降,那是因爲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改變了中國人的慾望,尤其是改變了未經歷過改革之前的痛苦的一代的慾望。新的一代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和精神追求的預期過度的提高了,人們的慾望越加的強烈,想得到的東西越多但是與現實對比起來越加的懸殊,當人心理失去平衡的時候就會嚴重的影響到個人的幸福感。儘管在xx年發佈的全球幸福感排名當中中國名列第20,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環境分數佔到了很大的分量。這僅僅是前人研究的結果,這一次研究發現人們覺得不幸福主要集中在這幾個方面:第一就是房價上漲的太快,一夜間無數的人發現自己變成了房奴;更加火上澆油的是媒體的大肆報道,對個別的特例進行傳播,導致了更多的人心裏極大的不平衡,爲什麼房地廠開發商可以一夜暴富,而自己僅僅爲了一個住所要辛辛苦苦工作大半輩子。在這種極大的心理失衡狀態下,世界也變的失衡了。在這現實壓力下,幸福感下降也是情有可原的。更多的還需要人們素養的不斷提高,社會保障的健全完善。

從另一個方面看,幸福指數下降也有人們的內在因素。快節奏的生活是人們越來越感到不安,生活中的不安定減少了人們的歸屬感。改革開放後,隨着經濟增長,緊緊的溫飽亦不能使人們感到滿足,感情、思想、生活方式等嚴重製約着人們的幸福。人們的意識水平普遍上升,人們對物質上的追求也不斷增加,物質化的社會幸福感大大降低是必然的。想想80s的新一代沒有經歷過什麼苦難,趕上了這個煩躁的世界,社會發展的步伐太快,是他們過於物質化,還是社會過於急速化,他們在爲今天無錢消費而抱怨時,是市場經濟讓他們在競爭中無法提高收入而失去了消費的自由,還是有錢無證而寸步難行失去了就業的自由。過去的生活和現在的生活是沒法比的,但是那時候的人絕對比現在年輕一代幸福感強烈,不是爲別的,是因爲有一種叫做信仰的東西,相比現在快速便捷的文化顯得是那樣得磕磕絆絆。有點文化的人都知道金錢不是唯一能夠帶給人們快樂的東西,但信仰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精神上的支持,金錢至上的社會中,怎樣求得生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尺度吧。

通過這次調查不難發現在大多數人看來他們是不幸福的,這不僅僅表現在各種物價上漲,還來源於各自的生活壓力和外界不同的權利威脅。人是有需求的,滿足需求的同時自然會會激起慾望,就像山裏和尚講故事的故事一樣,迴環往復,永無止境,真正關鍵的是能夠珍重身邊小小的幸福,學會生活。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以社會調查者的身份對這一話題的調查,我們從局外人這一角度可以看得更加的清晰。現在就我們將要面臨的情況是相當嚴峻的。不僅僅是幸福與否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只看到社會的負面,我們這一代同時也是一個機會多多的時代,至少我們知道這個社會是在發展和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