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2021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精彩多篇】

2021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精彩多篇】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 篇一

近日,我國第五次《中國家庭幸福感熱點問題調查報告(20__-2020__》由中國人口宣教中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在京發佈。中國婦女報·中華女性網記者注意到,此次調查在以往調研基礎上還增加了國家政策、精神層面和心理需求層面的調查,將個人發展、家庭幸福和國家昌盛、中國夢緊密結合。選擇城鄉居民關注的熱點問題,調查更加翔實更具針對性,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有關專家。

家庭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影響幸福感

根據報告,城鎮家庭幸福感仍高於農村家庭幸福感;女性、年齡更長、健康良好、非農戶籍、受教育程度較高和初婚有配偶等人羣的家庭幸福感更高。

對此,參與調研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廣州表示,這主要與家庭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有關。女性、健康良好、非農戶戶籍、受教育程度較高和初婚有配偶等特徵人羣主要是健康狀況較好、收入水平較高、家庭和工作壓力相對較小的階段,特別是非農業人口初婚有配偶女性,社會保障水平較高、家庭關係簡單、和諧,經過了壓力和養育子女壓力比較大的階段,因此幸福感相對比較高。

中國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姚宏文則表示,調查及其成果的發佈,通過探求家庭發展的內在規律,希望能夠引起全社會對家庭發展問題的高度重視和關注,進一步強化家庭建設的責任意識和家庭發展的擔當意識。毋庸置疑,家庭擔當意識越高,社會的家庭幸福感指數就越高。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伍海霞表示,根據調查,男性的個人與家庭幸福感均低於女性。雖然我國在家庭、教育、就業等領域倡導男女平等,並取得豐碩成果,但在社會與家庭中仍賦予了男性更大的責任與壓力,使得男性缺乏應有的幸福體驗。

家人團聚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本次調查,20__年全國非常幸福和比較幸福的家庭比例合計爲76.89%,比20__年高出0.62個百分點。雖然不幸福家庭佔比較低,但主要集中於孤寡和患病老年人家庭、殘疾人家庭、空巢家庭、留守家庭、流動人口家庭、受災家庭、單親家庭和其他特殊家庭。

王廣州對此表示,家庭是否幸福或多或少取決於家庭的完整性和居住方式。我國獨居、老年人口、流動、殘疾、留守和單親家庭的比例持續升高,有些與生命週期有關,有些與居住模式及生活壓力有關,有些與社會管理與服務有關。

王廣州指出,調查中,家人團聚是非常重要的幸福感影響因素之一,有些是可以進行干預和制度改善的,比如受災家庭、單親家庭、人口流動、留守家庭。他建議,從公共政策不斷完善的角度,首先要確保家庭發展能力的可持續,其次是儘可能消除家庭團聚的制度障礙因素,第三要不斷改進公共服務的水平和模式,儘可能使一些面臨困難的家庭得到及時關注。

食品安全影響幸福指數

據調查數據顯示,已婚有配偶對個人幸福感的提高有積極作用,相反,喪偶、離異不僅是婚姻狀況的轉變,也是生活方式和社會角色的轉變,對個體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產生着較大的負面影響。

對此,王廣州表示,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信息社會的到來和發展趨勢,人與人的交往模式、溝通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社會風氣、道德觀念和理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往結婚和離婚都是人生非常重大的事件。目前離婚確實是司空見慣的現象,這與新媒體、公共媒介宣傳和文化氛圍有很大關係。雖然離婚不是什麼非常不光彩、也談不上什麼大逆不道,但也絕不是需要天天宣傳和值得炫耀的事情。

“我們認爲:結婚不能隨意,離婚也不能隨意。家庭建設既包含物質建設,也包含精神建設,家庭建設的目標是使人人家庭幸福,使人人積極向上。”王廣州說。

另外,民以食爲天,食品安全影響着人民的幸福指數。對此,王廣州表示,食品安全是關乎全社會健康的大事。加強全社會食品安全意識和對違法懲處不僅符合廣大人民羣衆根本利益,而且是實施行政執法監管部門的責任。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 篇二

一。調查背景:

國民幸福指數(GNH)最早20__70年代是由不丹國王提出的,他認爲“政策應該關注幸福,並應以實現幸福爲目標”,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包括科學技術的種。種好處)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創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福總值”(GNH)指標。 如果說“生產總值”體現的是物質爲本、生產爲本的話,“幸福總值”體現的就是以人爲本。完全受經濟增長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慾的陷阱,難以自拔。

20__年,“十二五”規劃開局幸福成爲地方熱詞。很多地方逐步呈現了“GDP減速,幸福提速”的趨勢。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幸福指數”被置於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將會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二。調查準備:

爲反映居民主觀幸福程度,在調查問卷設計中,分別設計了基本情況和問卷部分的調查項目,包括身心健康、社會幸福(社會保障、社會環境)、經濟收入、自我價值實現、家庭幸福和人際關係等多維度構建指標體系,並在抽樣調查的基礎上編制幸福指數。爲了使本次調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這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和網上問卷調查,抽樣對象爲年齡在0-70週歲之間的常住居民,涵蓋社會各年齡、各階層、各行業。並且在中山市實地進行了社會實踐,通過與社區羣衆的溝通,來了解當前社會中民衆對於生活的滿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網上查閱了一些有關調查問卷及報告的信息,通過收集各方面信息並參考範例初步設計出了調查表,通過自己反覆查看並參考別人意見,反覆修改最終做出用於調查的問卷。最後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了調查人羣及較爲可行的實施方案,對具體的調查實施作出計劃。自此,調查的籌備工作基本完成。

三。調查報告說明:

1、調查時間:__

2、調查對象:普通社區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調查單位:中山市

4、調查目的:通過了解當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對此社會問題的瞭解與重視,瞭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5、調查方法:調查問卷,問詢法,網上問卷。

6、內容概述:(1)被採訪者所從事行業所對應經濟收入多少。

(2)被採訪者的身心健康狀況。

(3)被採訪者的居住環境。

(4)被採訪者的家庭關係情況。

(5)被採訪者對自身工資及生存現狀感受如何(自身價值滿意度)

(6)被採訪者對於影響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數據統計:

調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網上問卷76份。

典型舉例:

1、身份:公民

性別:男

工作:企業職員

年齡段:31~45

婚姻狀況:已婚

對目前收入滿意度:比較不滿意

幸福感較低

影響因素:收入比較低,與周圍人關係欠佳

2、身份:學生

性別:女

年齡段:18~30

收入:0

幸福感較高

影響因素:家庭和睦、人際關係,社會環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別:男

年齡段:45~60

收入滿意度:一般

幸福感較強

影響因素: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態樂觀

五、調查結果分析:

隨着市區的改造,人性化的設施也越來越多。城市中乾淨的免費公廁、環境優美的街心公園、越來越多的城市綠化、越來越齊全的健身設施、越來越便捷的交通設施,這些都是對於政府滿意度和幸福指數提高的依據。影響居民幸福指數的主要因素

經濟收入和身心健康:

經濟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會物質條件中對幸福感影響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語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身體、積極樂觀的心態是人們對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對幸福感影響程度頗深,也就是說對於普通公衆來講,能夠擁有穩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會環境:

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給人帶來的感覺是影響人們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穩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無疑會促進幸福感的提高。社會環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響着人們的幸福感,其中生活環境的優劣影響着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其次,交通便利會不僅可以方便

居民的出行,還關係着他們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遊,購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從而幸福感也會比較高一點。

人際關係和自我價值實現:

說明良好的人際關係能緩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壓力,增強自信心,居民在處理各方面的事情時,還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幫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會幸福感。居民對自我價值實現充滿信心或有較高預期,說明對未來是積極樂觀的,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樂觀的心態,自身優勢多,能力得到發揮,內心的滿足感會增加,幸福感也會隨之提高。

六、調查結果總結

影響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響着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體越健康,越有機會接觸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創造新生活。家不僅僅是人們溫馨的港灣,還是人們愛的發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員纔有更充足的精力去爲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進行家庭活動。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對居民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響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百姓幸福指數,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強烈。幸福感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的人羣。而收入水平較高的人羣,由於其物質生活和個人價值實現程度相對較高,則其幸福指數總體相對高一些。隨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幸福感也呈階梯式增長,這就充分體現了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齡的人羣其幸福感有着顯著的差異。其中幸福感相對最低的人羣主要是31~45年齡段的居民,此年齡段正面臨子女教育、老人贍養、事業發展等各方面的問題,生活、工作壓力過大,且對自身的期望要求較高,導致身心疲憊,這是其幸福指數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羣幸福感最高,18-30歲之間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數略高於男性,大多數女性在家庭承擔着主內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圍繞着家庭,主要從家庭成員身上獲得幸福感;而男性更關注收入和個人價值的實現,且社會壓力較大。因此,女性對生活的滿意度、積極情感的體驗較男性強,故其幸福感要高於男性。

(5)幸福感較強的是政府人員、在校學生,幸福感較弱的職業是個體戶,普通居民,企業職員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職業穩定性較強,社會地位高,有着完善的社會保險,這些方面都優於其他職業,進而增加了他們的幸福感。在校學生對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壓力還沒有太多機會體會,故其幸福感較高。而對於幸福感較低的相關職業,如何提高這部分人對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都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從幸福率看,超過74.70%被訪者感覺生活比較幸福。

所謂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數量的羣衆中表示幸福的羣衆所佔的百分比,是用來測評羣衆幸福廣度的一種方法,其單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數=效用/慾望。慾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願望,它分爲五種層次,從下至上:第一個層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個層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效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慾望的滿足。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1爲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於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如果我們的慾望指數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來的幸福指數就是零點幾了,那就說明我們的生活狀態不好,讓我們感覺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嚴重程度是根據數字來衡量的,數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慾望高,得出的得數就比1大,那就證明是個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數也是根據得數來判斷,數字越大就證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個體根據自己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爲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別有11.76%和52.94%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較幸福,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也就是說0%的居民認爲自己不幸福。

七。存在的問題

在調研中發現,有些地方在確定幸福感時,想當然地設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內容,將幸福感調查統計變成了數字遊戲。有些官員爲了突出自己的政績,到處宣傳炒作,作秀造勢,搞華而不實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衆還未評定,已提前將自己所在城市宣佈爲“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這種到達了頂點的幸福指數評比帶來的只能是官員的幸福,紙面上的幸福,對老百姓則毫無幸福可言。

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視民衆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的主觀滿意度。民衆的幸福感歸根結底不能靠官方數據“一錘定音”。幸福是什麼?幸福在哪裏?只能靠老百姓說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裏,幸福在百姓的心裏。

各級政府和領導者,讓幸福指數變成百姓幸福的唯一辦法就是將幸福指數工程真正變成爲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數作爲測試百姓冷暖的溫度計,設身處地地體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經常想一想,在這些數字背後,還有多少羣衆看不起病,多少家庭買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學,經常問一問,羣衆能否能用上乾淨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對羣衆的冷暖,感同身受,對民衆的困難和問題,逐項解決落實,只有這樣,才能讓幸福從冷冰冰的數字變成充滿溫暖的切身體驗。

對於幸福感中的生活滿意度、價值實現感、需求滿足感等主觀的抽象的指標,決策者要以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準確反映百姓的實際感受,以此作爲加緊完善政策措施、糾正偏離的基本依據。

八。改進建議

雖然對於生活的幸福指數有所提高,但是物價的瘋長、工資的平穩態勢也成爲了大衆的後顧之憂,政府應更多的社會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險制度,讓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養”。這樣人民的幸福感增強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擁護。

九。自身的總結與體會

這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體會到個人力量的薄弱,團隊合作纔是一個有利於工作開展的形式。在這次活動中,我也有了機會更深入的與各個階層的人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這一捷徑我能夠走進社會接觸社會和了解社會。雖然說我們在大學裏已經不再扮演新生這一角色,但是在社會這所大學裏,我們臉上的稚嫩把我們徹底的出賣了。 在這裏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的東西,在這裏沒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做事纔是生活的真諦!

2019推薦幸福感調查報告 篇三

一。調查背景:

國民幸福指數(GNH)最早20xx70年代是由不丹國王提出的,他認爲“政策應該關注幸福,並應以實現幸福爲目標”,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包括科學技術的種。種好處)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創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福總值”(GNH)指標。 如果說“生產總值”體現的是物質爲本、生產爲本的話,“幸福總值”體現的就是以人爲本。完全受經濟增長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慾的陷阱,難以自拔。

20xx年,“十二五”規劃開局幸福成爲地方熱詞。很多地方逐步呈現了“GDP減速,幸福提速”的趨勢。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幸福指數”被置於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也將會更多的關注和重視。

二。調查準備:

爲反映居民主觀幸福程度,在調查問卷設計中,分別設計了基本情況和問卷部分的調查項目,包括身心健康、社會幸福(社會保障、社會環境)、經濟收入、自我價值實現、家庭幸福和人際關係等多維度構建指標體系,並在抽樣調查的基礎上編制幸福指數。爲了使本次調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這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和網上問卷調查,抽樣對象爲年齡在0-70週歲之間的常住居民,涵蓋社會各年齡、各階層、各行業。並且在中山市實地進行了社會實踐,通過與社區羣衆的溝通,來了解當前社會中民衆對於生活的滿意度和自身的幸福感。在網上查閱了一些有關調查問卷及報告的信息,通過收集各方面信息並參考範例初步設計出了調查表,通過自己反覆查看並參考別人意見,反覆修改最終做出用於調查的問卷。最後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了調查人羣及較爲可行的實施方案,對具體的調查實施作出計劃。自此,調查的籌備工作基本完成。

三。調查報告說明:

1、調查時間:***********

2、調查對象:普通社區居民及及街道路人

3、調查單位:中山市

4、調查目的:通過了解當前居民的幸福感,加深對此社會問題的瞭解與重視,瞭解政府工作的成效。

5、調查方法:調查問卷,問詢法,網上問卷。

6、內容概述:(1)被採訪者所從事行業所對應經濟收入多少。

(2)被採訪者的身心健康狀況。

(3)被採訪者的居住環境。

(4)被採訪者的家庭關係情況。

(5)被採訪者對自身工資及生存現狀感受如何(自身價值滿意度)

(6)被採訪者對於影響自身幸福感因素排序

四。數據統計:

調查表共制了60份,收回60份。網上問卷76份。

典型舉例:

1、身份:公民

性別:男

工作:企業職員

年齡段:31~45

婚姻狀況:已婚

對目前收入滿意度:比較不滿意

幸福感較低

影響因素:收入比較低,與周圍人關係欠佳

2、身份:學生

性別:女

年齡段:18~30

收入:0

幸福感較高

影響因素:家庭和睦、人際關係,社會環境比重

3、身份:普通居民

性別:男

年齡段:45~60

收入滿意度:一般

幸福感較強

影響因素:身體健康、家庭和睦、心態樂觀

五、調查結果分析:

隨着市區的改造,人性化的設施也越來越多。城市中乾淨的免費公廁、環境優美的街心公園、越來越多的城市綠化、越來越齊全的健身設施、越來越便捷的交通設施,這些都是對於政府滿意度和幸福指數提高的依據。影響居民幸福指數的主要因素

經濟收入和身心健康:

經濟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會物質條件中對幸福感影響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語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身體、積極樂觀的心態是人們對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對幸福感影響程度頗深,也就是說對於普通公衆來講,能夠擁有穩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家庭和睦及社會環境:

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給人帶來的感覺是影響人們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穩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無疑會促進幸福感的提高。社會環境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影響着人們的幸福感,其中生活環境的優劣影響着居民的心情和生活方式,其次,交通便利會不僅可以方便

居民的出行,還關係着他們的身心健康,例如,外出旅遊,購物逛街等可以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從而幸福感也會比較高一點。

人際關係和自我價值實現:

說明良好的人際關係能緩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壓力,增強自信心,居民在處理各方面的事情時,還可以在某些方面提供便利和一定的幫助,自然也就能提高社會幸福感。居民對自我價值實現充滿信心或有較高預期,說明對未來是積極樂觀的,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樂觀的心態,自身優勢多,能力得到發揮,內心的滿足感會增加,幸福感也會隨之提高。

六、調查結果總結

影響幸福感因素排序

(1)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直接影響着百姓的幸福感,心理和和身體越健康,越有機會接觸新事物,越有能力和活力去創造新生活。家不僅僅是人們溫馨的港灣,還是人們愛的發源地,和睦的家庭,家庭成員纔有更充足的精力去爲家庭拼搏,有更多的心情去進行家庭活動。因此,健康的心理和身體以及家庭和睦對居民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響地位。

(2)收入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百姓幸福指數,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強烈。幸福感較低的居民,往往是那些收入不高或者是對自己的收入不滿意的人羣。而收入水平較高的人羣,由於其物質生活和個人價值實現程度相對較高,則其幸福指數總體相對高一些。隨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幸福感也呈階梯式增長,這就充分體現了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3)不同年齡的人羣其幸福感有着顯著的差異。其中幸福感相對最低的人羣主要是31~45年齡段的居民,此年齡段正面臨子女教育、老人贍養、事業發展等各方面的問題,生活、工作壓力過大,且對自身的期望要求較高,導致身心疲憊,這是其幸福指數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歲以上年齡段的人羣幸福感最高,18-30歲之間的次之。

(4)女性的幸福指數略高於男性,大多數女性在家庭承擔着主內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圍繞着家庭,主要從家庭成員身上獲得幸福感;而男性更關注收入和個人價值的實現,且社會壓力較大。因此,女性對生活的滿意度、積極情感的體驗較男性強,故其幸福感要高於男性。

(5)幸福感較強的是政府人員、在校學生,幸福感較弱的職業是個體戶,普通居民,企業職員及其他。前者有固定收入,職業穩定性較強,社會地位高,有着完善的社會保險,這些方面都優於其他職業,進而增加了他們的幸福感。在校學生對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壓力還沒有太多機會體會,故其幸福感較高。而對於幸福感較低的相關職業,如何提高這部分人對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都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從幸福率看,超過74.70%被訪者感覺生活比較幸福。

所謂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數量的羣衆中表示幸福的羣衆所佔的百分比,是用來測評羣衆幸福廣度的一種方法,其單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數=效用/慾望。慾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願望,它分爲五種層次,從下至上:第一個層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個層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效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慾望的滿足。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1爲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於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如果我們的慾望指數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來的幸福指數就是零點幾了,那就說明我們的生活狀態不好,讓我們感覺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嚴重程度是根據數字來衡量的,數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慾望高,得出的得數就比1大,那就證明是個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數也是根據得數來判斷,數字越大就證明越幸福,即幸福感越高。即個體根據自己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爲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別有11.76%和52.94%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較幸福,35.29%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也就是說0%的居民認爲自己不幸福。

七。存在的問題

在調研中發現,有些地方在確定幸福感時,想當然地設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內容,將幸福感調查統計變成了數字遊戲。有些官員爲了突出自己的政績,到處宣傳炒作,作秀造勢,搞華而不實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衆還未評定,已提前將自己所在城市宣佈爲“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這種到達了頂點的幸福指數評比帶來的只能是官員的幸福,紙面上的幸福,對老百姓則毫無幸福可言。

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視民衆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的主觀滿意度。民衆的幸福感歸根結底不能靠官方數據“一錘定音”。幸福是什麼?幸福在哪裏?只能靠老百姓說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裏,幸福在百姓的心裏。

各級政府和領導者,讓幸福指數變成百姓幸福的唯一辦法就是將幸福指數工程真正變成爲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數作爲測試百姓冷暖的溫度計,設身處地地體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經常想一想,在這些數字背後,還有多少羣衆看不起病,多少家庭買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學,經常問一問,羣衆能否能用上乾淨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對羣衆的冷暖,感同身受,對民衆的困難和問題,逐項解決落實,只有這樣,才能讓幸福從冷冰冰的數字變成充滿溫暖的切身體驗。

對於幸福感中的生活滿意度、價值實現感、需求滿足感等主觀的抽象的指標,決策者要以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準確反映百姓的實際感受,以此作爲加緊完善政策措施、糾正偏離的基本依據。

八。改進建議

雖然對於生活的幸福指數有所提高,但是物價的瘋長、工資的平穩態勢也成爲了大衆的後顧之憂,政府應更多的社會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險制度,讓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養”。這樣人民的幸福感增強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擁護。

九。自身的總結與體會

這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體會到個人力量的薄弱,團隊合作纔是一個有利於工作開展的形式。在這次活動中,我也有了機會更深入的與各個階層的人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這一捷徑我能夠走進社會接觸社會和了解社會。雖然說我們在大學裏已經不再扮演新生這一角色,但是在社會這所大學裏,我們臉上的稚嫩把我們徹底的出賣了。 在這裏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的東西,在這裏沒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做事纔是生活的真諦!

居民幸福感調查報告 篇四

七成五的調查者最關注“身體健康狀況”和“收入分配差距”

從此次調查反映的結果來看,七成五的調查者對自己的家庭生活感覺幸福。其中,最關心的個人生活領域問題是“身體健康狀況”,最關注的社會問題是“收入分配差距”。“身體健康狀況”和“收入分配差距”是新疆城鎮居民幸福生活的兩大源泉。

絕大多數調查對象對自己的家庭生活感覺幸福。在調查對象中,佔76.45%的人認爲自己的家庭生活“非常幸福”或“幸福”;認爲自己家庭生活“不幸福”或“很不幸福”的僅各佔1.11%。

在個人事業發展上,有12.89%的人認爲在生活中“充分實現”了個人價值,有35.78%的人認爲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個人價值。

就此記者採訪了自治區發改委經濟研究院價格研究所副研究員韓麗萍。

韓麗萍認爲,接近半數調查對象認可自己事業的發展,但也有僅四成的受調查者感受不明顯,說明這部分人對自己的個人理想尚沒有明確的指向。有近八成的受調查者對自己目前的職業表示滿意,結合收入水平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儘管目前新疆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還不高,但絕大多數羣衆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滿意的,表現出較高的職業忠誠度。

在當前最關注的社會問題選項中,選擇最多的是“收入分配差距”,其次是“食品安全”,第三是“房價”,第四是“醫療制度改革”。與上年相比較,調查對象關注的社會問題的次序有一定變化,去年處於前四位的分別是“食品安全”、“房價”、“社會保障”和“收入分配差距”。

韓麗萍認爲,次序的變化說明人們對上述問題的關注度發生了變化,根本原因是各級政府在相關領域的工作取得了成效,從而使人們關注的焦點發生了變化。

調查分析報告認爲,在新疆,有52%的城鎮居民對當前收入分配現狀持正面看法,但也還有31.77%的城鎮居民對收入現狀感到不滿意。

職業越穩定、收入越高的人越感到幸福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三分之二的調查者感覺“基本幸福”。其中,職業越穩定、收入越高的人,越感到幸福。

在調查報告中,設定幸福感最高分爲100分,將90分以上確定爲“非常幸福”,之下的分數段分別爲“幸福”、“基本幸福”、“一般”、“不幸福”。通過對調查對象爲自己現在幸福感打分的統計表明:2325個調查對象總平均分爲75.65分,總體平均分處在“基本幸福”範圍。大多數受調查者的感受處於幸福生活狀態。

調查對象中,有7.32%的男性調查者打分在91分—100分,20.98%的男性調查者打分在81分—90分,24.88%的男性調查者打分在71分—80分;而打相應分數段的女性調查者分別爲11.02%、22.04%和36.33%,這說明相對而言,女性調查對象的幸福感較男性強。

從分析的結果來看,學歷不同,幸福感也不同。

國小及以下教育程度的調查對象,打分在91分—100分的佔12.50%,打分在81分—90分的佔34.50%,打分在71分—80分的佔12.50%;國中文化程度的調查對象,打分在相應分數段的分別佔8.70%、30.43%、43.48%;高中或中專學歷的調查對象,打分在相應分數段的分別佔11.76%、17.65%、17.65%;大專文化程度的調查對象,打分在相應分數段的分別佔12.36%、22.47%、24.72%。

對此韓麗萍認爲,相對而言,國小和國中文化程度的調查對象,幸福指數明顯高於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調查對象。這印證了一種心理現象,即生活簡單,沒有更多欲望的人,往往容易感覺有滿足感,也就是幸福感。

從不同職業的調查對象看,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對家庭收入感到滿意的(含“非常滿意”和“滿意”)佔29.21%,爲最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此基本相當,爲28.57%;其他企業人員調查對象對家庭收入感到滿意的佔19.57%。

“說明新疆的城鎮居民中,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人,收入穩定可靠,生活相對寬裕。而企業職工壓力較大,工作及收入穩定性差,幸福感較低。”韓麗萍說。

從不同收入水平的調查對象看,幸福指數基本與收入水平呈正相關關係。月家庭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調查對象,打分在91分—100分的佔8.70%,打分在81分—90分的佔18.36%,打分在71分—80分的佔24.64%;月家庭平均收入在3000元—5000元的調查對象,打分在相應分數段的分別佔10.74%、24.16%、30.87%;月家庭平均收入在5000元—8000元的調查對象,打分在相應分數段的分別佔9.86%、28.17%、42.25%。說明在當前的生活狀態下,努力增加收入,滿足物質需求,仍是廣大羣衆追求的主要目標。

近三成居民對目前收入滿意

據調查顯示,對當前家庭收入現狀感到非常滿意和滿意的,只佔28.45%,感到不滿意和極不滿意的佔31.77%,處於兩者之間的佔39.78%。這說明相當一部分羣衆對收入現狀感到不滿意,應當引起重視。

同時,調查對象中對當前收入分配現狀持正面看法(包括認爲選擇“非常公平”、“公平”和“基本公平”)的1209人,佔52%,超過一半。但也有1116人選擇了“不公平”和“極不公平”,說明調整和完善當前收入分配格局的工作應加快進行。

僅四成調查者滿意住房,三分之二的調查者擔憂環境衛生,而對居住地的醫療條件和醫療服務滿意的調查者不到三成,對交通出行滿意的調查者僅有四成。

2019推薦幸福感調查報告 篇五

關鍵詞:大學生 主觀幸福感 影響因素

摘要:根據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現狀和特點,分析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學生主要受人際關係,學習成績,個人價值等觀念的影響,認爲應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在學習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當前追求幸福的主導因素。我們經過分析,將提出一些建議有利於大家對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藍; 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綠; 陽光的幸福是鑲一身金黃; 而我們所擁有的幸福卻是五彩繽紛的

小時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後,也許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能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後,能夠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就幸福。這種幸福雖然平淡、簡單,但是卻很充實。

而現在呢?一個個獨生子女,一個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如今的大學生面對了來自父母,社會,個人,等多方面的壓力。我們正處在學習專業知識與人格塑造的關鍵階段,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現狀將會影響到未來社會的各個方面。而近年來關於大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對大學生幸福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了。

爲了瞭解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狀態,構建和諧校園,本組對我校大學生進行調查,重點分析我校大學生在社人際關係、自我價值、健康關注等方面的情況。基於調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一、調查研究內容、對象及方式

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專業等,其它情況如生活狀況、人際關係、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當前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調查對象:瘦西湖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採用選擇題形式,附加主觀題一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爲97份,有效回收率爲97%。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

對於即將邁人社會、走向生活的大學生來說,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學裏的奮鬥拼搏就是爲了以後的幸福生活,就目前來說,大學生是否幸福決定着他們能否更好的學習生活,能否很好的爲將來奠定基礎,據此,我們調查了大學生的總體感覺。1.就總體感覺來說,8.25%的人選擇了對生活質量非常滿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選擇了比較幸福,39.18%的人選擇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選擇了不幸福2.就學校和專業的滿意程度來說,3.09%的人選擇了非常滿意,38.14%的人選擇了比較滿意,19.59%的人選擇了無所謂,34.02%的人選擇了比較不滿意,6.19%的人選擇了很不滿意,3.就人際交往環境來說,6.19%的人選擇了比較不融洽,16.50%的人選擇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選擇了比較融洽,12.37%的人選擇了很融洽。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幸福狀態,值得我們關注。

(二)大學生對主觀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研究新領域——主觀幸福感在美國興起,一直無法量化的幸福感成爲一個可操作、評估、實證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研究檢視人們在情意與生活品質方面的整體評價,探討包括正向情意、負向情感以及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關於主觀幸福感結構,一般認爲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對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我國關於幸福感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羣體,而大學生人羣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於90年代中後期逐漸展開。根據此次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爲經濟狀況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見當前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這跟現在學生的人格特徵以及時代特徵有關。

(三) 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響我校大學生幸福快樂的主要原因,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情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約着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產生一定影響。1就業壓力方面,11.34%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很大,因爲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大,因爲擔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20.62%的人覺得就業壓力不大,因爲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覺得沒什麼就業壓力,因爲船到橋頭自然直2戀愛問題方面,20.62%的人認爲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認爲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認爲還可以,17.53%的人認爲不能3心理問題方面,就對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評價來說,3.09%的人很滿意,43.30%的人比較滿意,29.90%的人一般滿意,22.68%的人不滿意。可見就業壓力對大學生來說是主要的,因爲這是大家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而戀愛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一。

三 建議

針對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係,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係,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於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係,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振奮精神,增強韌性,並及時爲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爲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爲與社會規範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爲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係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家對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爲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尋找生活激情,充實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能力,保持心態年輕……總的來說,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防止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鬥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於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綜上所述,從對瘦西湖校區的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大都滿意現在的生活,主觀幸福感較強,這歸功於當代大學教育體制的完善,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家長管理能力的增強等等諸多因素。整個學校的主氛圍是愛好學習,勤奮上進,雖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風,但畢竟是少部分。在學術方面,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在課外活動方面,愛好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在社會實踐方面,大多數學生通過做家教一方面減輕家庭負擔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跡可循的,今後的大學生活將是以積極健康,幸福舒適爲主旋律。

2019推薦幸福感調查報告 篇六

爲了瞭解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狀態,構建和諧校園,本組對我校大學生進行調查,重點分析我校大學生在社人際關係、自我價值、健康關注等方面的情況。基於調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一、調查研究內容、對象及方式

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專業等,其它情況如生活狀況、人際關係、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當前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調查對象:***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採用選擇題形式,附加主觀題一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爲97份,有效回收率爲97%。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

對於即將邁人社會、走向生活的大學生來說,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學裏的奮鬥拼搏就是爲了以後的幸福生活,就目前來說,大學生是否幸福決定着他們能否更好的學習生活,能否很好的爲將來奠定基礎,據此,我們調查了大學生的總體感覺。1.就總體感覺來說,8.25%的人選擇了對生活質量非常滿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選擇了比較幸福,39.18%的人選擇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選擇了不幸福2.就學校和專業的滿意程度來說,3.09%的人選擇了非常滿意,38.14%的人選擇了比較滿意,19.59%的人選擇了無所謂,34.02%的人選擇了比較不滿意,6.19%的人選擇了很不滿意,3.就人際交往環境來說,6.19%的人選擇了比較不融洽,16.50%的人選擇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選擇了比較融洽,12.37%的人選擇了很融洽。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幸福狀態,值得我們關注。

(二)大學生對主觀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研究新領域——主觀幸福感在美國興起,一直無法量化的幸福感成爲一個可操作、評估、實證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研究檢視人們在情意與生活品質方面的整體評價,探討包括正向情意、負向情感以及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關於主觀幸福感結構,一般認爲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對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我國關於幸福感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羣體,而大學生人羣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於90年代中後期逐漸展開。根據此次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爲經濟狀況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見當前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這跟現在學生的人格特徵以及時代特徵有關。

(三) 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響我校大學生幸福快樂的主要原因,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情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約着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產生一定影響。1就業壓力方面,11.34%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很大,因爲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大,因爲擔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20.62%的人覺得就業壓力不大,因爲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覺得沒什麼就業壓力,因爲船到橋頭自然直2戀愛問題方面,20.62%的人認爲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認爲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認爲還可以,17.53%的人認爲不能3心理問題方面,就對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評價來說,3.09%的人很滿意,43.30%的人比較滿意,29.90%的人一般滿意,22.68%的人不滿意。可見就業壓力對大學生來說是主要的,因爲這是大家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而戀愛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一。

三 建議

針對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係,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係,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於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係,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振奮精神,增強韌性,並及時爲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爲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爲與社會規範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爲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衛生、人際關係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家對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爲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尋找生活激情,充實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能力,保持心態年輕……總的來說,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防止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鬥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於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綜上所述,從對瘦西湖校區的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大都滿意現在的生活,主觀幸福感較強,這歸功於當代大學教育體制的完善,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家長管理能力的增強等等諸多因素。整個學校的主氛圍是愛好學習,勤奮上進,雖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風,但畢竟是少部分。在學術方面,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在課外活動方面,愛好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在社會實踐方面,大多數學生通過做家教一方面減輕家庭負擔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跡可循的,今後的大學生活將是以積極健康,幸福舒適爲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