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2022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多篇

2022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多篇

2019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 篇一

十九大報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導向,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全面鋪開的新大學聯考以及與之對應逐步成型的新會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持續高增長……這一系列舉措無疑將成爲中國教育發展的“強心針”,併成爲基礎教育進行深入調整的重要契機。

2003年至2015年這十餘年間新生兒數量持續保持在1600萬左右,受全面二孩政策影響,2016年新生兒數量爲1846萬,其中二孩佔比45%,總量較2015年增加近200萬,增幅達到7.92%。新生兒的持續增加將是未來國小入學人口的有效補充。

2015年至2016年,國小入學人口數量連續兩年增長,分別增加70.62萬、23.42萬。十餘年間國小入學人口數量始終保持在1700萬上下,讓各級學校的生源長期處於谷底,呈現典型L型,伴隨二孩政策所帶來的國小入學人口紅利預計將於2022年顯現。

全國國中招生人數連續15年下降後首次回升。2016年全國國中招生1487.17萬人,同比增加76.14萬人。受此影響,高中招生量或將在三年後迎來拐點,實現多年下降後的首次回升。2017年全國大學聯考報名人數共940萬人,與去年持平。根據近年中小學生的存量基礎來看,未來幾年大學聯考報名人數將繼續保持穩中略降的發展態勢。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等職業學校招生人數連續6年下降,較2010年下降277.08萬人,降幅達31.83%。中職招生人數佔高中階段招生人數比例在持續下降,由2009年的51.1%下降至2016年的42.49%。中職在校生總量與普通高中在校生總量的差距已從2010年的188.84萬擴大至2016年的767.64萬。改變中職發展現狀,需要從教育結構、教育質量、用人觀念以及家長觀念等多方面調整。

近年,K12領域校外培訓機構迅猛增長。其中,好未來教育集團、新東方教育集團旗下優能中學2017財年營收分別達到68.85億人民幣和46.84億人民幣。截至2018年2月,好未來及新東方市值分別達到184億美元和144億美元。對比2017、2016財年,好未來近三個財年市值增長460%,新東方近三個財年市值增長288%。

2016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首次突破3萬億元,佔GDP比例爲4.22%,這是自2012年以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例連續5年保持在4%以上。從1997年開始,基礎教育各階段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連續20年實現增長。從投資效率看,國小、國中、高中各階段無論在班額還是生師比,已接近或優於教育部相關標準。

教育部提出“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2012年至2016年,各教育階段全國累計資助學生(幼兒)4.25億人次,累計資助資金總額近7000億元。其中財政投入達4780.61億元,佔資助總額的68.48%,近70%。

近十餘年間,我國民辦教育快速發展,彌補了公辦教育資源的不足,增加了教育資源的有效供給,已經成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民辦幼兒園數量佔全國學前教育的比例爲64%,民辦國小、國中、高中學校在校生持續十年增長,國小、國中學校數量也從2013年開始緩慢回升。隨着修改後的《民促法》於2017年9月1日開始實施,民辦教育還將快速發展。

隨着各地大學聯考改革陸續開啓,2016年9月,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簡稱會考改革)。通過推廣國中學業水平考試、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招生錄取辦法等措施,破除唯分數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障教育公平,逐步建立以“國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招生錄取模式。

基礎教育調查報告 篇二

一、教育調查意義和目的

教育調查是師範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範教育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的體現,是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合格教師的重要環節。通過教育調查應達到如下目的:

1、使調查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有關中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充分與全面鍛鍊,培養教育和教學上的獨立工作與人合作的能力。

2、使調查生在中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時間中向優秀教師學習,認識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樹立和鞏固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的思想。

3、通過調查,全面檢查我校教育質量,及時發現問題,採取改進措施,以促進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4、通過調查加強我校與各中學的聯繫,共同研究解決新時期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推廣現代化教育新技術、新手段的應用,推動我校和中等教育穩定發展。

二、教育調查內容與要求

教育調查包括教學調查、班主任調查和教育調查三個方面。

1、教學調查

教學調查是教育調查的中心任務,目的是使調查生初步掌握中等學校所調查學科教學各個環節的基本要求。教學調查在原科任教師指導下進行,主要要求是:

①要充分鍛鍊提高自已,根據各調查學校實際情況,以多上課爲宜。一般要求講授新課10節以上(不包括重複課),其中6節獨立課(不需要教師指導,獨立寫出教案上課)。提倡與鼓勵上重複課、跨年級、跨專業、跨校上課。

②每個調查生必須認真鑽研所調查學科的教學大綱、新課程標準和課程內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實質,對於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力求弄懂弄通。

③深入瞭解中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方法,寫出詳細教案,要進行集體備課。爲確保課堂教學質量,每節課上課前必須進行檢查性預講,同組調查生參加聽課,並邀請原科任教師參加。預講後由聽課師生提出意見,調查生對教案進行修改和補充,最後送原任教師審閱批准後方能試教。

④堅持互相聽課和評議制度。在備課、預講上課等活動中,應該虛心向原科任教師學習,發揚團結互助精神,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特別是同一備課小組和同下一個班的調查生,必須集體備課,必須互相聽課,互相評議,並認真做好聽課和評議的記錄。調查生互相聽課和教學評議的情況將作爲考察調查生態度和教學能力的依據之一。

2019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 篇三

基礎教育是國之根本,基礎教育調查可以更好地瞭解我國基礎教育的現狀,從而更好地進行改善。

一、調研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均GDP的增長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然而,隨着人均GDP的增長,城鄉收入差距也在急劇加大。2005年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爲104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爲3255元,兩者的收入比爲3.22:1。隨着我國社會發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區之間、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問題進一步凸顯,成爲社會關注的熱點。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命題。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核心,沒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教育作爲推動社會變革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效率目標,又可以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公平目標。

社會的教育在社會流動、社會分化中具有篩選器的功能,又具有穩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視爲實現社會平等最偉大的工具。按照現階段提出的新要求,我們應該以和諧理念來引領教育發展,通過推進教育的公平、公正,來促進社會的公平、公正,通過構建和諧教育,來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只有農村得以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農村發展的基礎是搞好農村的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是地方事業,擔負着爲地方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基礎教育辦得好壞,直接關係到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然而,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二、調研對象

此次我調查的對象就是針對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展開的。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爲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 基礎教育,作爲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國小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報告的研究範圍主要是有關我國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現狀

三、調研目的

1、通過進行實地調查和網上搜集資料,活的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信息

2、分析農村基礎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並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

3、通過分析具體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現狀的案例,切實掌握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

4、對本地區的農村基礎教育問題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

5、探索解決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途徑,共同探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法

四、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分析

自1986年國家義務教育法出臺以來,特別是《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來,我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由於農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失調,所以農村教育狀況並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政府投入有限,農村基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辦學條件差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一定的財政支持。農業經濟發展緩慢,農村財政緊張,各種經費特別是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農村學校的持續發展難以實現。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在校生佔全國在校生的絕大多數。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合計約1.93億人,按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70%算,農村在校生約1.3億人。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義務教育階段所佔比例過低,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佔總投入的比例始終低於60%,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佔總投入的比重近年還不足30%。而且,在農村義務教育總投人中,政府財政撥款所佔比例也不高。

儘管近年中央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達到64.9%。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縣鄉財政與農民負擔課題組2001年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農村義務教育的投人中,鄉鎮一級的負擔竟高達78%左右,縣財政負擔約9%,省地負擔約11%,中央財政只負擔了2%。而在國外,中央政府是義務教育資金來源的主渠道,有的國家中央政府投入佔整個基礎教育投入的比重高達80%。

長期以來,農村義務教育主要以農民投入爲主。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以前,農村義務教育事實上主要由農民承擔。稅費改革後,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來源基本是以鄉鎮財政撥款爲主,輔之以農村教育費附加以及收取學雜費、教育集資等。

鄉級財政在農村義務教育中承擔了全部責任。農民的合理負擔成爲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農村稅費改革之後,在農民減負的同時,教育也大幅度減收,一些地方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狀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於經費不足,農村中國小的教學設施十分落後,一些中國小的基本辦學條件得不到保障。2004年,我國農村地區危房比例仍然較高,全國國小和國中共有4542.3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

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約1750萬平方米,因自然災害受損的校舍約200萬平方米,國小和國中校舍危房率分別爲5.6%和3.7%。雖然2006年,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新的保障機制,許多學校新修了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但在教學儀器、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方面,農村中國小與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術水平更低,從而最終導致農村學生流失。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堪憂

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節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教育質量。調查發現,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1、師資力量匱乏,農村師資缺血

由於農村教師待遇低,生活條件差,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嚴重,很多人不願到農村任教。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寧願在家待崗,也不願當鄉村教師。同時,家裏有門路的、教學水平稍高的教師也想辦法擠入城市。再加上這幾年城市學校擴招,一些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也開始從農村招聘教師。

隨着進城教師的擇優錄取,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流向了城市。由於師資的流失,貧困農村的中國小校裏一個教師跨年級、包班上課的現象司空見慣。在農村許多學校,、機、、、美術等方面的教師嚴重缺乏,無法適應新課改後的需求。

另外,造成農村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單向流動,即優秀教師只具有向上的流動性。如果村裏的老師教得好,則入編進入鎮裏的學校,鎮裏的老師如果教得好,則進入縣城裏的學校。依此類推。這種帶有剛性的評選機制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系統只能得到較差的師資來源。農村師資原本先天不足,無奈又遭流失之痛,農村師資嚴重缺血。

2、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專業化程度偏低

農村中國小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學歷達標與能力達標存在較大落差,教師素質參差不齊。以湖南省爲例,農村國小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佔的比例不到城鎮的20%,國中也只相當於城鎮的一半,如衡陽市農村學校教師第一學歷合格率爲22.7%。儘管通過大規模的學歷補償教育和在職培訓,農村教師學歷達標率得到極大提高,但教師素質仍然不能滿足義務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

農村一些學校的大部分教師是本鎮(縣)未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一些國中畢業生也當起了教師,很多貧困縣還有一部分教師國小畢業。另外,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後,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今天,他們無法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得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形成不了梯隊,專業化程度不高。教師的低素質直接影響、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由於教學質量不高,農村一些學校的生源逐漸流失。在一些地區,村國小到中心國小,中心國小到縣城國小,優生不斷流向縣城已成了趨勢。長此以往,學校將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並將隨着這種惡性循環而趨於萎縮。

(三)家庭貧困,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

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由於教育投資少,本應由財政支付的教育經費負擔轉移到農民家庭,義務教育已無義務之實,老百姓需要自己負擔學費。農民一年的收入本來就很少,大部分用來支出子女的學費,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現了教育致貧現象。

農民不堪教育費用的重負,導致其子女失學、輟學。另外,近年就業形勢不太樂觀,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生在大學學的知識在農村派不上用場,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

一些家長認爲,與其讓孩子讀書,還不如讓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以貼補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連國小都沒有畢業。貧困人口失去學習機會,也就限制了他們獲得個人發展的機會。

五、營勝村基礎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調研我來到了遼寧省丹東市五龍背鎮的一個普通的鄉村-營勝村,調研結果如下

(一)教育現狀

據2009年數據顯示該村約有人口1500多 ,學齡兒童接近200多 ,全村只有一所國小,六個年級共有教師9名,9名教師中無本科以上學歷者,7名專科學歷,2名國中學歷,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5人。調查發現,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方面,師資力量缺乏教師不配套和跨年級上課現象嚴重, 很多教師 都是上了這門課再上那門, 由於照顧不過來, 只能讓 一些班級學生自習或做作業。

我們還了解到由於農村教師的待遇低, 辦公條件差, 農村基礎教育崗位難留 人, 老師調動頻繁。另一方面, 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學 歷低、職稱低、素質低的三低現象。大部分教師爲民轉公教師, 由於他們的年 齡偏大, 業務素質在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

1、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 由於受政策因素的制約, 該村近3 年未補充過教師, 導致教師嚴重不足和失衡。而鎮上的中心學校和交通條件較好的學校教師普遍超編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同時由於一批學歷低、素質 不全面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 再加上民轉公教師,

使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 年齡結構也不合理。農 村課程改革對目前的農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它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角色行爲必須實行全

方位的轉變。由於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資歷、學識水平、身心狀況差異較大, 因此轉變過程困難很多。

2、學校管理方面有待改進。一是校長結構欠 合理, 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限; 年輕的又過於年輕, 沒有什麼工作經歷, 更談不上有較好的工作經驗。二 是部分校長對學校的管理工作較爲片面, 只注重學

校教學管理, 對教學管理以外的, 如學校安全管理, 學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 管理的力度不夠。

3、學校經費困難。實施一費制和兩免一 補後, 人民羣衆的負擔的確減輕了, 但學校的辦公經費受到一定影響, 由於政府財力有限, 上面的撥款也難以及時足額到位, 使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 受到一定的影響, 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實施, 如校舍建設、綠 化學校的創建等。

六、關於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對策思考

針對農村基礎教育出現的困難,今年我國提出了實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國家、社會團體和個人爲保障適齡人口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從政策、物質和資金上對貧困地區和貧困學生所提供的援助。限於農村的基礎,農村地區難以實現教育的自救,因此,積極發揮政府的調節功能,及時實施農村地區的教育救助就成爲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教育經費方面

1、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同時建立農村教育財政保障機制

緩解基礎教育投入問題的關鍵是解決財政乏力的問題。教育是一種公共產品,應當由政府承擔責任。建議國家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並嚴格規定農村教育投入的恰當比例。我國許多省在農村稅費改革後,農村教育費附加和農村教育集資被取消,縣鄉財政收入減少,爲了保證縣鄉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中央應確定一定比例的稅收進行轉移支付,專門用於農村基礎教育。

切實發揮國家公共財政資金在配置農村義務教育資源中的絕對主體作用,構建基礎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承擔的財政轉移支付體制,最終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和保障農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機會的長效機制。

2、拓寬籌資渠道,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

由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還沒有達到完全支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水平,所以從長遠發展來看,農村教育經費完全靠國家長久支付的可能性並不大。要想使農村義務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除了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保證外,還應該通過其他渠道盡可能多地籌措經費。

比如可以建立義務教育基金會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發行教育彩票,讓全社會都來關注和支持義務教育。所得的資金由政府根據有關政策統一進行調配,切實定向用於農村教育。同時建議國家出臺農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證農村教育的優先發展。

(二)師資方面

1、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水平

農村教師信息閉塞,接受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都與城市的教師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級政府要大力開發並充分利用國內外教育援助項目,加強對農村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同時在教師繼續教育政策方面對農村教師要有所傾斜,比如爲農村教師提供免費的培訓,適當增強教師培訓名額等。

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內容,同時還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注重教師實際教育教學素質的提高和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以切實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

政府要採取有效措施,實現教師的雙向流動。實施教師交流機制,把城裏的老師交流到農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帶動農村的教育;農村教師則到城市學校去ʵϰ,充實提高,以解決農村教師單向流動的問題,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從而有效控制輟學率。

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規定,剛畢業的大學生必須到農村支教一年,並把支教作爲將來評職稱的一項條件。同時給予支教大學生提前半年轉正的優惠條件。2006年,鄭州市又出臺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從2007年起,鄭州市將在5年內實現所有城市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1年。

鄭州市教育局文件規定:從2006年起,市直學校每年下鄉交流人數應不低於全體教職工的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對農村有所傾斜,比如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巡迴授課,鼓勵緊缺學科教師的流動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師範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

由於農村學校條件差,工資待遇低,大部分大學畢業生不願到農村去。他們一是害怕無機會再進城市的學校,二是擔心自己到農村會被同化。因爲農村教師教育觀念落後,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農村學校硬件設施嚴重不足,新教師難以進行教學改革。爲吸引師範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政府就要給予到農村任教的師範畢業生一定的優惠政策。

4、充分利用農村的現有資源與條件開發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在硬件上相差甚遠,在短期內不能改變現狀的情況下,農村學校的教師也不能總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農村一切可用的現有教育資源,揚長避短,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開發適合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農村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貧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重要途徑。貧困家庭在社會資源尤其是教育資源的享有方面,處於不利的地位,如果沒有輔助性的機制保證他們得到教育的公平,那麼貧困本身則有可能成爲世襲的不幸命運。這種個人命運的惡性循環。最終使整個社會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採取措施,把對貧困學生的教育救助作爲農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穩定的教育救助機制

各級政府要成立貧困家庭學生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貧困學生救助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中國小救助受援捐贈中心,同時還要增配全額撥款事業編制,設立中國小貧困學生救助專項資金,並將助學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管理,明確各部門職責,整合各方面力量,統籌協調和指導本地區的經常性助學活動,推進救助貧困學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對貧困學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資金爲主,繼續執行兩免一補政策並要落到實處。同時要以經常性捐贈活動爲載體,組織和發動各界人士捐款助學,對口幫扶。目前,無論是政府的救助、社會的捐助,還是學校的獎勵與減免,總體來看教育救助覆蓋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額度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級財政要每年安排貧困學生專項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擴大教育救助範圍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我國逐步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已成爲可能。2005年1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記者招待會,教育部首次發佈《全民教育國家報告》。該報告列出了我國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時間表:到2007年,使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費),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爲家庭困難而失學。

到2010年,全國農村地區將全部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到2017年,全國將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然而,政府、社會對高中教育的貧困救助問題,相對來說關注不夠,雖然有一些相關政策,但執行中存在若干問題。從全國範圍看,多數地區至今缺少剛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進行教育救助時,要把救助的範圍擴大到高中。

總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爲主導、多管齊下的教育救助體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農村教育救助及時性、長效性的重要保證。

七、啓示與結語

通過幾天時間的調研,我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有了初步的認識,以上就是這次實踐活動所獲得的一些具體情況,但光了解情況並不夠,既然是調研報告,就要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將結合我校在09級學生中開設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門課程的具體內容,來簡單闡述和總結下關於這次對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調研活動,以便更好的達到關注民生,和諧發展的主題實踐活動的目的。

從調研的對象營勝村以及參考整個中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來看,我認爲,中國農村的基礎教育之所以令人堪憂的原因有:

一是國家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農村本身的經濟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進經濟發展的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教育對經濟的促進就體現不出,長此以往,便形成了惡性循環。這是中國農村基礎教育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

二是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和不精。廣大農村地區師資稀少並且專業度相比之下嚴重不足,這對農村教育是嚴重不利的。

三是農村家庭本身的貧困問題致使農村基礎教育始終得不到提高,沒錢上學是廣大農村孩子受教育的一個嚴重的障礙。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的問題是中國的重要問題,而農村的教育問題更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調研的是營勝村而言,他們就亟待靠經濟去幫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經濟、推動經濟增長,以此來實現民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才能讓營勝村變得富有,和諧,美好,才能讓中國更加強大,富強,和諧,穩定!

基礎教育調查報告 篇四

學生的學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受學習動機的支配,但也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需要、個人的價值觀、學生的態度、學生的志向水平以及外來的鼓勵緊密相聯。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是激勵、指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是學習過程的核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能促使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從如下四個方面做了初步調查:

學生的知識價值觀、學習興趣、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認識和對學習成績的歸因。

一、調查目的

1、瞭解八年級學生目前的數學學習狀況。

2、分析八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效果與學習動機之間的關係。

3、教師該如何激發數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二、調查對象和調查方式

1、調查對象:遵義縣新站中學八年級二班學生

2、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三、調查結果

(一)知識價值觀

知識價值觀即學生對知識價值的認識。今天儘管對整個社會、對個人的重要性已經毋庸置疑,但仍可以看到在同樣的教育環境裏,在幾乎相差無幾的智力下,學習效果卻有天壤之別。有人將“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奉爲座右銘,但有些人卻仍持觀望態度,臨淵羨魚,得過且過。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認爲學習英語只是爲了考好試,考到一個好的大學。而“爲了學習西方文化”或“爲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的人只佔到大約18%;約有74%的人選擇學習數學是爲了考大學,或是爲了工作。而只有8%左右的人學習數學是爲了在解決生活問題。以上的結果都表明,八年級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價值認識比較侷限,並非具有遠景的目標,而是着眼於現實。這與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於大學聯考的關注度所帶給學生的壓力是分不開的。雖然說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價值認識不足,但卻構成了他們學好數學的重要動力。

(二)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內在動機在學習上的體現,它伴隨着求知的動機、理智的情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成分,它在學習過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習的最佳動力。但調查結果表明,八年級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興趣的人只佔到不到11%,30%的學生表示數學沒意思,並不能像生物、化學、物理等帶來強烈的成就感。其中有60%的學生覺得數學太難。顯然,從整體上來看,八年級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熱情不是很高,其中與數學課的質量有很大關係。

(三)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認識

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認識,也是構成數學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明確的定位能使學習的目標更爲接近與自己的學習水平,從而產生好的學習效果。學習數學,顯然女生比男生要吃力些,當然,這與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有着很大的關係。

(四)學習成績歸因

學習成績歸因就是學生面對學習成功或失敗尋找原因的一種心理傾向。一種是積極歸因,一種是消極歸因。積極的歸因能夠引導學生從正確的方向尋找問題所產生的原因,從而改善學習策略,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消極的'歸因則偏向於從外部找原因,例如將自己的失敗歸結於運氣不好,或是題目太難,自己太笨等等原因,久而久之,消極的歸因會逐漸削弱學習興趣,極大地影響學習效果。調查顯示,八年級學生歸因策庫水平相差不大,會較爲客觀的認識問題的原因。但也有大約9%的人選擇“題目太難”或“老師教的不好”等等,這與其長期處於成績低谷的原因是分不開的,難免出現歸因偏差。而學習成績的好壞又間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對學習效果產生影響。

此四者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同時又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的作用。共同對學習效果產生影響。

四、對數學教學的啓示

上述結果告訴我們,對於數學教師來說,一定要關注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給予一定的引導,才能產生不一樣的學習效果。

首先,數學課堂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所以數學教師要從教法上做出調整,可採用啓發式教學,在課堂中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其次,對學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對於自身學習能力的評估,不僅需要學生自身的認知,而且還需要老師的肯定和鼓勵予以加強。這種肯定和鼓勵,不僅在課堂上口頭進行,也可以通過作業批改的寄語,考試過後的談話和激勵。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認識自身的學習能力水平,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對學習效果進行正確的歸因,從而調整學習策略,爭取更好的學習效果。

最後,數學教師應立足實際,喚醒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以八年級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態,會考已經成爲他們爲之奮鬥的直接和最重要的原因。教師應給學生以導向,但不能純粹的只是爲了會考。因爲動機水平與學習效果之間有着相互制約的作用,在一般情況下,動機水平增加,學習效果也會提高,但並不是動機水平越高越好,若是目標太過宏大,脫離實際,反而會讓學生產生畏懼或是淡然的態度。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將目標分段,避免學生過度緊張和焦慮。

總而言之,數學教師應立足於四類學習動機,以提高數學學習興趣爲中心,積極引導學生個人學習策略的養成,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

2019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 篇五

摘 要:根據與學生零距離接觸過程中對中學生心理狀況的瞭解,闡述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 學習倦怠 這一心理現象。分析來自於家庭、社會、學校等方面的壓力,提出了轉化中學生 學習倦怠 心理的對策。

一、調查概況

我於20xx年9月份,對我實習的中學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爲準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調查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調查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研究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其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鹹祥中學的在校學生之間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5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爲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1%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爲了考大學,16%的學生認爲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8%的中學生沒有考慮,,5%的學生是受家庭逼迫。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爲,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爲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爲高中畢業生掙錢多,10%的學生認爲國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 考大學 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 最討厭的課程 。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爲 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

3、學習需求

當前, 特長 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 特長 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的願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但是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爲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分析

1、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①家庭、社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學生受到家庭的要求、態度和志向的影響。其次,社會風氣和思想意識形態也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如目前隨着經濟體制轉軌,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實行激費上學,大中專畢業生不在包分配。這種現實使許多人有了 讀書有什麼用?錢要花很多,畢業後又沒工作。 的觀念,社會上新的 讀書無用論 開始再擡頭,這將直接導致中學生學習需要的降低。另外,有些人把學習、讀書看成是一種 工具 ,達到另一個目的的手段,而學習本身並沒有成爲一個目的。因此當學習沒有達到某種目的時,其積極性便蕩然無存了。

基礎教育調查報告 篇六

一、調查目的

幼兒教育是爲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爲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說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隱含着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那麼,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的組織方式與策略和對教育環境的認識水平怎樣?

二、調查的對象、方法、步驟及時間

(一)對象:全園教師。

(二)調查方法:個別調查法。

(三)調查步驟:

1、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調查的題目;

2、分別以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調查,同時,對我園教師1998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爲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三、結果分析

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25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爲54.6%和46.6%,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 25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8%。我們認爲,這一結果說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於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衝突時,你的做法是什麼?”這題時,正確率達85.5%。說明我園教師通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結果提示:爲了使孩子能主動地學習,我們要改變以往以集體教育爲主渠道的教育組織形式,改變以傳授式爲主的教育教學策略,使幼兒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和體驗來認識事物;教師要因人施教,要給幼兒創造自由選擇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起點、速度和水平學習知識。

對教育環境的認識調查顯示,我園教師教育環境的認識不足,答題的正確率只爲57.5%。說明多年來,我們教師雖然也是本着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對幼兒進行教育,也對教育環境進行了創設,但忽視幼兒是環境的主人、忽視幼兒要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才能獲得發展、忽視創設發揮教育作用的環境體系、忽視良好精神環境的創設。

百分比統計說明,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環境的認識差異不大,百分比分別爲58%和57.2%。

我園教師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幾個方面的前測情況比較中,答題的正確率差異不大,經統計檢驗,無顯着差異。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總答題的正確率分別爲55%和52.l%,經統計檢驗,無顯着差異。可見,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創新教育研究前測水平總的來說是均衡的。

四、結論

根據以上調查和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2、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說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着性差異;

3、從1998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措施

1、根據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發展爲本的全局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爲“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着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同時要使教育目標需求化,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教師要從只注重教材和教師既定的目標與內容,轉變爲注重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水平,並不斷調整和生成新的教育目育目標相適應的內容,從而更大限度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其次,要爲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爲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爲了孩子的發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交互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於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係。再次,教育的組織方式與策略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促進每一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的關鍵。作爲教師,要改變以傳授式爲主的教育教學策略,在引導孩子主動學習的同時,教師應支持、鼓勵幼兒猜想並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與物體相互作用,創造條件讓幼兒主動地學習,主動地建構自己的認識。只有幼兒真正願意學的東西,才能真正學得好。

2、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調查結果,我們認爲,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於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也就是說,教育創新一方面必須重視對經驗的積累,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於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青年教師在敢於創新、敢於開拓的同時,要吸收好的經驗。

3、加強教師教育科研水平,走出一條“科研育師求創新”的路子。教師進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因此,幼兒園必須以科研爲先導,在學校總課題研究的基礎上開展一些子課題的研究,可以班或以小組爲單位構建科研組織網絡,形成科研製度,科研活動做到有內容、有重點、有專題發言、有共同研究、有共同提高,形成科研的規範管理,使教師的科研水平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的提高。

2019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 篇七

七裏橋鎮觀音堂村位於湖南省祁陽縣城浯溪鎮東南方向,距縣城僅3.5公里,3路公交車從縣城直達七裏橋鎮上,該村緊鄰鎮政府,離七裏橋鎮街道不足 500米,祁羊公路(縣道)穿村而過,區位優勢比較明顯,是鎮裏重點發展的6個行政村之一;全村現建有3公里多的通村聯戶水泥路,實現了對全村各組的覆蓋,通戶率達95%;全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308戶,共1125人,其中黨員35人;全村地勢較爲平緩,有多座100-300米的小山,山上多種植油茶、柑橘,該村相對本鎮其它村來說,土地資源較爲豐富,人均佔有率較高;全村80%的成年人以在家務農爲主,20%的外出經商務工,村裏集體經濟十分薄弱,村集體經濟幾乎爲零。

目前,由於受政策、資源、資金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該村僅有一傢俬營錳礦加工冶煉廠,這是村裏唯一的吸納就業和給村裏創收的經濟實體。2017年,七裏橋鎮黨委、鎮政府研究決定動員全鎮力量進行招商引資工作,縣裏也給予土地、財稅、融資等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鎮財政還拿出一部財力鼓勵作爲招商引資傑出單位和個人,目前。該鎮今年的招商引資工作實現了重大突破,協議金額已過千萬,種植漆樹的投資項目已經在該鎮烏山衝村破土動工。但是通過調查,發現該鎮其他一些行政村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影響和制約農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與農民增收的瓶頸,以下幾點是在調查觀音堂村中發現的問題:

調查中發現的一些問題:

二是農業基本設施投入不足。該村現有的水庫、水渠、提灌站農業基礎設施大多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修建的,近些年新建較爲先進的比較少,這樣不僅在總量上與現階段農村生產發展不相適應,而且在質量上也不能滿足現階段農村生產生活的需求,目前,我國衆多農村的社會矛盾依然比較簡單,但在農業生產高峯時期,當地的農業生產設施遠不能滿足衆多農戶的生產需求,因此造成了一些影響農戶之間產生矛盾的問題,有些可能在一定條件下被激化,從而影響農村的穩定、發展與和諧。該村作爲縣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農業基礎設施在全鎮屬於上游水平還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那些條件較差的村可能面臨更爲嚴重的問題,因爲資源的不均衡和分配的不公平,可能成爲影響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和諧的不利因素。對於如何有效改善本村的農業基礎設施滯後的問題,村裏的 一事一議 制度顯得不足,鎮裏對加快全鎮農村基礎建設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也顯得捉襟見肘,想得而做不到。

三是農產品市場風險較大。近年來,隨着國家政策的支持與扶持,在全縣城鎮化和實施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有效帶動下,爲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七裏橋鎮和該村也出現了 訂單農業 這一有效的農業發展模式,現在該鎮有湖南天龍米業有限公司、永州七里香米業有限公司、湖南湘妹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它們一直是全縣 消耗 水稻的主力軍,年加工糧食達幾十萬噸,它們也在政府的扶持和市場的推動下實行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模式收購優質水稻。但該村參加的訂單農戶不到全村總戶數50%,覆蓋面較小,大多數農戶的生產還處於 單兵

獨將 遊離狀態,生產效益不明顯,制約了規模和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農戶的抗市場風險能力依然不高,在當前糧食收購中買方居於主導地位的局面中處於嚴重不利地位。

四是缺乏優質高效產業。該村原本土地氣候水利等資源相對有一定優勢,但由於受國家政策支持與扶持力度不大、農民個體自主投入能力弱小、農村信貸規模小等不利因素影響,嚴重製約了本村種養植業的規模化、產業化、高效化。90%以上的農戶無力擴大現有種養植業和加工業規模,實現集約化經營管理,大多數農戶依然處於 自給自足、自產自銷 的小農經濟狀態,由於村裏沒有農業產業化的加工企業,全村基本上都只是向市場提供原料這種初級產品,未有經過初加工的產品,更不用說產值高的農副上加工產品了,沒有穩定的市場需求方,這樣就導致了導致農戶種養殖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致使種養殖結構不合理、品種不健全、品質不優質、生產無規模、產品無特色,產品銷售難、供需矛盾突出、效益不明顯等制約農戶增收的現象依然很突出。

對策與建議

一是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針對以上現狀,因此充分發揮該村地理、交通區位與農業資源比較優勢,大力對外招商引資,扶持發展鄉鎮企業,新建農村集貿市場,發展物流商貿業,尤其是引進涉農企業和產業;國家必須完善農副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監測好市場價格信息,積極引導服務農民種養;確保糧食最低收購價格保持在一個合理水平,防止谷*傷農現象的出現,實現農民豐收年份要增收的良好局面;嘗試農村集體土地和山林的流轉、入股、承包、租賃,對吸引當地中青年人就近就業,成爲農業產業工人,對增加鎮級財政和集體經濟收入有重大作用,是加快該村經濟較快發展的捷徑,同時也能吸收剩餘勞動力就業,增加農副產品附加值,是真正實現當地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關鍵所在,形成農民增收的 軟件 。

二是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國家在確保現有強農惠農政策不減弱的情況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需要繼續加大對三農事業的支持扶持力度,實施好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和農業基礎設施保護力度,增加在農業基礎設施上的資金投入,新建、改建、擴建涉農基礎設施工程,既要考慮從各級政府財政支出中予以支持,也可以在招商引資中藉助企業、市場的投資彌補資金短缺問題。鎮村應該從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高度,發揮好村集體的力量,最大程度上廣泛動員村民集資與合作興修農田水利設施來滿足生產生活求,形成農民增收的 硬件 。

三是提高農戶抗市場風險能力。在全縣大力實施工業興縣、以工興農、以工促農和農業產業化戰略下,積極服務於農村產業結構和種養殖結構調整戰略,着力發展市場前景較好、規模化、產業化、專業化、特色化的農業體系,實施一村一品、一村多品戰略;扶持壯大重點涉農產業和企業,尤其是像湖南天龍米業有限公司、永州七里香米業有限公司、湖南湘妹食品有限公司這些七裏橋鎮本土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集聚效應;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他們在發展農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打破地區界限和小團體主義,大力加強與全縣其他涉農企業像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銀光糧油有限公司等農業產業化企業的合作發展關係,爲進一步拓寬涉農市場和壯大本土涉農產業奠定好的基礎;在農戶生產中,要大力廣泛實施湖南天龍米業有限公司的發展模式,暨 公司+基地+協會+農戶 的訂單式農業模式,在農戶生產前、生產中、生產後三個階段提供全程跟蹤與指導服務,實現多贏,提升農戶抵禦變幻莫測的市場風險的能力,形成農民增收的 定心丸 。

四是大力發展高效農業。高效農業應該是科技投入較高、產業集中度較高、有規模、有特色、效益高的集約化的農業模式。這需要在市場需求上尋找突破口,以技術、資金爲保障,以當地農業資源的比較優勢爲支撐,以實力比較強大的涉農企業爲載體,以深加工增加附加值爲目的;除了培育以上具有較強實力的本土企業和樹立他們良好的品牌形象外,縣裏、鎮上也可以以合適的方法引進外來企業參與良性競爭,在發展當地經濟和激勵本土企業發展上會有較大作用;大力調整農業經濟結構和農村種養殖結構,在品種、規模、質量、效益上統籌兼顧;目前全縣比較有影響力和規模的農業資源是大米、茶油、油菜、水果、蔬菜、禽畜(生豬、雞、鴨)、花卉、魚類等八大產品,另外,還有比較有特色如肉鴿、肉兔、小山羊、蜜蜂等有一定規模的養殖戶,以上這些專業戶需要政府部門、涉農企業、科研機構、市場等主體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體系;政府應該在發展高效農業上提供必須的支持扶持措施,爲涉農企業開拓市場提供方便,引導他們更好地 走出去 ;政府也要推動以上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實現各主體間的多贏,形成農民增收的 保險繩 。

五是努力完善涉農服務體系。目前,農村的涉農服務需求與各種提供者的供給來看還存在較大差距,各級政府涉農部門和單位以及企業、科研單位、市場在提供這種涉農服務資源時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要更有針對性、實用性、科學性,切忌不能搞對農民無多大實際利益的形象工程;開展多種形式的結對幫扶活動,發揮好技術能人和農村專業戶、致富能人的示範效應和帶動作用,整合資源,形成傳、幫、帶、教的良好機制;針對當地的產業結構和種養殖結構特點與需求,完善涉農服務體制機制;政府在其中應該充當組織者與管理者的角色,更多的依靠科研單位、企業、市場、學校、培訓機構等載體的力量來完善涉農服務體系,爲農戶增收保駕護航,最終形成農民增收的助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