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教師發展的調查報告多篇

教師發展的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在文化生態下的城鎮化建設與發展的調查報告

摘要:近年來,隨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興起,我國出現了“文化生態”的提法。借用生態學的方法從文化哲學的視角究文化的一個概念,它表述的是一種文化性質、存在狀態。而城鎮是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依託,城鎮化建設是人口持續向城鎮集聚的過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構建和諧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和黨的建設環境,文化建設作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進程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城鎮化建設中融入文化生態的理念從而帶動其發展,就得聯繫實際、遵循一切從實際出發,本次調查以五峯土家族自治縣縣城避險搬遷建設爲例進行探討分析從而提出綜合性建議和對策。

一、文化生態與城鎮化建設研究簡述

(一)文化生態的基本涵義

文化生態是一個隨着時代發展而產生的嶄新概念。其涵義應該是指由構成文化系統的諸內、外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態體系。文化生態是借用生態學的方法研究文化的一個概念,表徵的是文化如同生命體一樣也具有生態的特徵,文化體系作爲類似於生態系統的一個體系而存在。就像任何一個生命體離不開其特定的生存環境、總是與其它生命體及各種生存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一樣。人類創造的每一種文化也是在與其它文化及所處的社會環境交流互動中演化發展的。

(二)城鎮化建設的基本涵義

中國在城市化與城鎮化並舉的前提下,強調和突出了城鎮化的發展,從而形成了中國獨特的二元城鎮化結構。因此,對城鎮化的研究,有必要區別城市化與城鎮化的概念。

城鎮化(urbanization)是指第二、第三產業在城市聚集,農村人口不斷向非農產業和城市轉移,使城市數量增加、規模擴大,城市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農村擴散,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向農村普及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urbanization”在字典裏被直譯爲“城市化”、“都市化”,國內關於這一概念的理解主要是指農村人口轉化爲城市人口的過程,我國大多數學者認爲中國的城市化與國外的城市化或者與大多數意義下的城市化不同,中國必須注重發展小城鎮,爲了凸顯與外國的差異性,有一位學者把中國的“urbanization”翻譯爲“城鎮化”,中國的“城市化”稱爲“城鎮化”且被官方採納。

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能夠有效增強工業對農業的反哺能力、能夠帶動改革的深化、開放的擴大,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二、文化生態視角下的五峯土家族自治縣城鎮化建設的存在的問題總結

(一)文化生態認知度不高,城鎮化建設中的文化生態意識缺乏

(二)文化生態工作開展缺乏專業人才

根據上述調查發現,五峯百姓成老年化趨勢,即文化人才同樣處於老年化趨勢當中。百姓學歷普遍偏低,可用人才隊伍不夠壯大。除了經費和設施問題,目前面臨的最大難題是缺乏一支專業水平較高的社區文化管理和組織人才隊伍。社區文化處於一種自發狀態,主要靠一些愛好文藝的熱心居民,尤其是離退休居民在維持。社區文化管理和組織隊伍人才匱乏,缺乏懂文化、有經驗的社會文化工作者,缺乏整體策劃安排,活動凌亂粗糙。

(三)文化生態下的城鎮化建設參與力度不高

三、文化生態視角下五峯土家族自治縣城鎮化建設的建議和對策

(一)加大規劃力度,高度融入城鎮化建設中的文化生態意識

需要加大挖掘文化元素力度,把握其中標誌性的特點,堅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整體在推進過程中將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相融合,構建文化生態氛圍需要進行物質硬件文化的同時又要把我精神文化的建設,物質硬件設施如廣場、民居民樓、圖書館、博物館等都應將文化生態元素融其中,精神文化如培養居民道德意識、灌輸文學藝術理念並深化教育科學文化知識,在城鎮化建設中規劃一條針對對學校、圖書館等引進文獻和相關書籍等教育資源。除此之外,在吸納國內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注意摒棄糟粕的、不利的、具有威脅性的外來文化[5]。

(二)着力規劃城鎮化建設頂層設計

文化建設中的“頂層設計”,就是要宏觀理清和梳理文化生態元素的同時,微觀上具體的把握融入的可行性。根據上述對城鎮化建設中的文化生態元素的相關梳理和整合,具體落入到實踐提出以下建設意見:

1.建設文化生態園。茶文化的融入是新縣城定位“生態、文化、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茶文化與旅遊緊密結合,才能達到定位目標。比如:以漁洋河爲城市生命軸線,打造生態走廊。河道邊坡堤岸治理以休閒式、娛樂式爲主題,涉及緩坡臺階堤岸邊,兩岸設計人行道、綠化帶,部分區域設計車行道。

2.建設文化活動站。通過文化休閒,人的肉體和精神世界都能夠徹底放鬆,將民俗文化融入加以渲染加工,打造成生動的、觀賞性極強的文藝演出,編制帶有民俗故事性的文藝匯演供人觀賞,同樣,作爲旅遊休閒,將可成爲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

3.挖掘文化元素開發旅遊項目促進縣城經濟建設。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資源,既是爲了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資源依託,更是爲了讓這些凝聚着少數民族智慧的資源得以傳承。

(三)加強居民文化生態意識,提高城鎮化建設參與力度

良好的宣傳往往可有效地帶動羣衆的積極性與參與性,政府要避免出現“剃頭擔子一頭熱”的局面。通過報紙、廣播、書籍等媒介工具加大宣傳文化生態投入城鎮化建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時宣傳報道在文化生態下的城鎮化建設中的思路方案、實時動態和新經驗,使文化生態融入的重要意義、主要任務、目標要求以及具體措施深入人心。組織與建設創業基地、創業單位、創業培訓機構、創業園等。開展文化生態宣講會,培養居民文化生態建設意識。

【第2篇】關於現今會計職業發展的調查報告

在貿促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作爲一名會計實習了近半年,這期間我學到了不少有關會計的基礎知識,久而久之,讓我不禁對會計這門行業產生了興趣。

會計是以貨幣爲主要計量單位,以提高經濟效益爲主要目標,運用專門方法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地核算和監督,提供會計信息,並隨着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逐步開展預測、決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是經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會計可以從出納做起,管理貨幣資金、票據、有價證券等的進進出出,填制和審覈原始憑證,工作熟練之後,做到會計的崗位。當然也可以從會計專業畢業之後,直接從事會計工作。如果能及時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培養管理團隊的意識,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不斷改進工作中的問題,提高綜合素質,將可以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

路徑一:熟悉會計操作、會計覈算流程,具備財務籌劃技能後,可以成爲會計經理;

路徑二:具備一定的財務管理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後,可以發展成爲財務分析師、預算分析師、覈算專員,進而發展成爲財務分析經理、預算經理、財務成本控制經理或財務經理;

路徑三:積累一定的經驗,熟悉所處行業和企業的業務管理狀況之後,可以向審計方向發展,成爲審計專員,進而向審計經理髮展,也可以轉而從事統計工作,成爲統計經理。

根據調查,目前在我們國家的的會計專業的職業發展可以概括爲一下幾點:

一、內資企業:需求量大,待遇、發展欠佳。

職業狀況:這一塊對會計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也是目前會計畢業生的最大就業方向。很多中小國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對於會計崗位他們需要找的只是帳房先生,而不是具有財務管理和分析能力的專業人才,而且,此類公司大都財務監督和控制體系相當簡陋。因此,在創業初期,他們的會計工作一般都是掌握在自己的親信(戚)手裏。到公司做大,財務複雜到親信(戚)無法全盤控制時,纔會招聘外人記記帳。

二、外企:待遇好,學得專業。

職業狀況:大部分外資企業的同等崗位待遇都遠在內資企業之上。更重要的是,外資企業財務管理體系和方法都成熟,對新員工一般都會進行一段時間的專業培訓。工作效率高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分工細緻,而分工的細緻使我們在所負責崗位上只能學到某一方面的知識,儘管這種技能非常專業,但對整個職業發展過程不利,因爲你難以獲得全面的財務控制、分析等經驗。後續培訓機會多是外企極具誘惑力的另一個原因。財務管理也是一個經驗與知識越多越值錢的職業,而企業提供的培訓機會不同於在學校聽老師講課,它更貼進實際工作,也更適用。

三、事務所:小所和外資大所的雲泥之別。

職業狀況:所有的事務所工作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累!區別在於很多小事務所所,待遇低,加班不給加班費,雜事多外資事務所例如普華永道則待遇要好的多,但從某種方面來說,他們的工作任務更重,坊間甚至有傳言說在那裏是女人當做男人用,男人當做牲口用,加班更是家常便飯,著名的安達信日出就是指員工經常加班後走出辦公樓就能看到的日出。但在事務所確實能學到很多東西,即使是小所,因爲人手的問題,對於一個審計項目,你必須從頭跟到尾,包括和送審單位的溝通等等,能充分鍛鍊能力。大所則是對團隊合作以及國際會計準則、專業性、意志等方面能給予地獄般的磨練。

四、理財諮詢:方興未艾的陽光職業。

職業狀況:去過銀行等金融機構招聘會的同學應該知道,現在對個人理財諮詢職位的招聘需求量正在慢慢放大,而且,由於社會投資渠道的增多和保障制度的改革,理財諮詢服務必將走進更多城市白領的生活。此類人才的需求增長點應在社會投資理財諮詢服務機構

五、公務員、教師:穩定有餘,發展不足。

會計人考上公務員或被招進高校做老師,和其他專業的人從事這些職業一樣,有穩定、壓力小的優勢,也有發展艱難的。

隨着會計制度的日臻完善,社會對會計人員的高度重視和嚴格要求,如果作爲未來社會的會計專業人員,爲了順應社會的要求,加強社會競爭力,也應該嚴於自身的素質,培養較強的會計工作的操作能力。

【第3篇】關於雷劇發展的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1、雷劇的發展歷史、現狀

雷劇是廣東省的一個地方劇種,也是一個僅僅流行於雷州半島雷州話方言區的獨特的劇種,具有濃郁而鮮明的地方特色。湛江,是雷劇的故鄉。

雷劇是從雷州半島的民歌雷州歌發展起來的,雷州歌源遠流長。很久以前,本地勞動人民就有用雷州歌互相唱和、逗趣答辯的風習。明末清初,雷州歌對唱盛行,每逢喜慶之期,歌手會聚,即興而唱,隨問隨答,比賽歌才,爲羣衆所喜聞樂見。據記載,雷州市白沙鎮麻扶橋就是當地最早的對歌臺。清順治八年(1651年),此地興建“歌館”,專供歌手往宿。此後,著名歌手常應邀到各地對唱,成爲專業藝人,並開始組合成立“對唱班”。後因有女歌手加入,羣衆則稱之爲“姑娘歌班”。所謂“姑娘歌班”,是以歌姑娘爲主、歌童爲輔的男女兩歌手在舞臺上對歌,對歌時男執一扇,女執一扇一巾,來往變換位置,邊舞邊唱。歌文內容大都是勸告世人去惡從善,如早期的勸世歌有《勸世戒菸》、《勸世戒賭》等。這些勸世歌開始只是根據當地的真人真事寫成的敘事式的歌文,後來,藝人爲了更深刻地表現其思想內容,便虛構情節,使其故事典型化,並按照人物分角色上場演唱,這就成爲戲劇的雛形。

到了清康熙年問,不僅“姑娘歌班”演出“勸世歌”,農村業餘愛好者也在農閒之時邀集起來,湊成班子,巡迴演出,羣衆稱之爲“雷歌班”。後來廣東大戲(粵劇)到雷州半島演出,雷州歌班的藝人紛紛向大戲學習,把他們的表演形式、服裝、鑼鼓、音樂都學了過來,使雷州歌劇的表演完全成爲戲曲的形式。歌班演出的劇本羣衆稱之爲“班本歌”,最古老的一出“班本歌”是《斷機教子》,世傳爲清翰林院編修陳昌齊修改定稿。

從姑娘歌班過渡到雷州歌班,是雷州歌在向前發展中跨出的重要一步。雷州歌班到各地演出,逐漸發生了變化:有了固定的演出場所,出現了長年不散的歌班,產生了職業藝人,劇本、表演、音樂等也有所發展。但是,雷州歌班在舊社會發展緩慢,專業劇團也寥寥無幾。據傳第一個專業劇團是雷州市的“北和雷歌班”,成立於嘉慶末年(大約1816年至1820年)。劇本、表演以及服裝、道具、臉譜等,與當年粵劇無異。至於唱,還沒有固定的板腔,一到唱歌,鑼鼓息停,十分單調。直到解放前,雷州歌班還是不爲人矚目的一種民間小戲。

解放後,班本歌易名爲雷州歌劇。50年代未至60年代中,湛江地區設立了改革雷州歌和培養雷劇新人的機構,並把雷州歌劇更名爲雷劇。雷劇工作者對雷州歌劇積極進行改革,着重解決唱腔問題,並對舞臺美術、音樂作了全面的革新,經過20多年的努力,他們全部掌握了原“姑娘歌班”、“雷州歌班”和羣衆“口頭歌”的各種唱腔和唱法,抓住特點,加以發揮,整理提高,形成了一整套聲腔、板式;同時,廣泛收集雷州半島民間樂曲,加以整理,作爲場間氣氛音樂;鑼鼓也有所創新,使雷州歌劇具有完整的音樂體系和鮮明的地方特色,豐富了藝術表現力。

雷劇植根於雷州半島,土生土長,由於它語言通俗易懂,並能很好地反映現實生活,越來越爲雷州人民所喜愛。湛江市及所屬雷州、徐聞、遂溪等縣,有5個專業雷劇團,業餘劇團則遍佈雷州半島,僅雷州城鄉就有130多個。近幾年,本地創作的雷劇《陳璸放犯》、《抓閹村長》曾赴省城廣州和首都北京演出,深受好評。

問起爺輩和父輩看戲看得多的人,經常看到重複的劇目,但他們會仍看得有滋有味,依依不捨,也許是好戲不嫌多吧。他們說鄉下人看戲也有講究,一看文生與正旦(人們稱男主角爲文生,女主角爲正旦)的才貌與;二看服裝道具是否嶄新好看齊全;三看後臺(稱配樂的爲後臺)能否趕得上劇情,鑼鼓嗩吶是否響亮;第四纔看全體演員的才貌、子、配合等。

2、如何保護和發掘雷劇

一、保護挖掘民藝雷劇,在指導思想上做好四個結合

(一)要把繼承與創新結合起來。研究傳統文化,首先詩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在此基礎上,要研究發展、創新、提高,這也是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沒有創新,傳統文化就缺乏生命力。創新的過程,除了民間藝人以外,害需要的支持、引導,爲民間一人研究創新傳統文化提供必要的條件。

(二)要把民藝雷劇的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結合起來。

(三)要把堅持政府扶持與市場化運作結合起來。政府的扶持、規劃、引導、政策、資金都是不可缺少的,同時要在政府扶持的基礎上,走市場化運作的道路,這也是體現商業價值的一個重要途徑。

(四)要把弘揚傳統文化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結合起來。通過保護、挖掘民藝雷劇,進一步提高雷劇的知名度,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

二、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努力做好保護髮掘民藝“雷劇”工作

(一)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聚集各方面的力量。

(二)通過節會推動和宣傳推動,進一步提高湛江民藝“雷劇”的知名度。

(三)加強民間藝人的培養,使這支隊伍不斷提高水平,後繼有人。可以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與普通教育結合起來。在國小、國中開設必要的課程,給中小學生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另一種是提倡帶徒弟的傳藝方式,這種方式比較適應當前情況。

對保護挖掘民藝“雷劇”,今天是初步研究,各方面要積極配合,文化局、文聯、新聞宣傳部門共同努力,使我市民藝雷劇”能夠得到弘揚、提高、發展。

【第4篇】國有林場改革與發展的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國有林場的基本情況

我州國有林場於1957年在天柱縣十里衝建立第一個國有林場後,到目前爲止,全州現有國有林場18個,經營面積70.29萬畝,有林地面積64.88萬畝,活立木總蓄積756.93萬立方米。在國有林場現有的森林面積,材種多爲用材林,樹種多爲杉木和馬尾松;在有林地面積中,公益林爲39.46萬畝,商品林爲30.8

3萬畝。全州國有林場在冊職工總數爲2048人。其中:在職職工人數爲1277人,離退休人員771人。在在職職工中,上崗職工467人,分流安置下崗職工699人,下崗待安置111人。在全州18個國有林場中,除州國有林場爲定額撥款單位外,其餘17個國有林場均爲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

二、改革脫困的情況

我州除從江縣外,其餘17個國有林場都處在天保工程區內。實施天保工程以前,多數林場的經濟來源都靠採伐木材,經營結構單一。加上有木材作爲經營來源,調進林場的職工越來越多,人浮於事。實施天保工程以後,停伐了木材,林場沒有了經濟來源,停發了職工工資,國有林場出現了經濟危困。爲擺脫經濟危困,在國家林業局和省林業廳的幫助下,我州各國有林場都編了改革脫困實施方案。

我州國有林場改革脫困實施方案力求在以林爲主的基礎上,利用豐富的林下資源和森林景觀,大力發展種養業和以森林旅遊爲主的第三產業。同時,強化內部管理,精簡管理機構,加大職工分流安置的力度,維護了林區穩定。我州各國有林場改革脫困方案都經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經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幾年來,我州國有林場的改革脫困工作在國家林業局和省林業廳的幫助下,從xx年開始試點,到目前爲止,取得了以下的成績。

(一)強化內部管理,推行全員競爭上崗

爲改變林場職工多,人浮於事的局面,我州國有林場首先從強化內部管理入手,推行全員競爭上崗。該項改革首先是精簡林場管理機構,第二是定崗定員,第三是全面競爭上崗。以黎平縣花坡林場爲例,該場經營面積7萬多畝,通過改革,內設機構由9個股室減少到4個,後勤管理由67人減少到16人,生產崗位204人減少到36人。同時,制定了一系列內部管理制度。通過強化內部管理競爭上崗,達到了減員增效的目的。

(二)加大了分流安置的力度,確保社會穩定

我州國有林場強化內部管理,定崗定員後,產生了大量的富餘職工,給林區穩定帶來了很大的隱患。爲確保穩定,我州國有林場積極開展了分流安置工作。一是通過天保工程森林管護的實施,安置國有林場富餘職工從事森林管護工作;二是通過林業生態重點工程的實施,安排富餘職工從事營造林工作;三是通過大力發展林下種養業和開展以森林旅遊爲主的第三產業,安排富餘職工。通過努力,全州共安置國有林場富餘職工699人,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穩定。

(三)積極開展國有林場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解決職工的後顧之憂

近幾年來,由於林場經濟危困,發不起職工工資,職工生活非常困難。爲解決林場退休職工的養老生活費,我州積極開展了國有林場基本養老保險工作。到目前爲止,在全州18個國有林場中,已有14個國有林場參加了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爲1469人,參保率爲71.73%。參加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退休職工,都能按時足額地領到了基本養老金。

(四)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大力發展林下種養業和以森林旅遊爲主的第三產業

爲加快國有林場改革脫困步伐,近幾年來,我州國有林場積極向國家林業局和省林業廳爭取項目和資金,大力發展林下種養業和以森林旅遊爲主的第三產業。從1998—xx年,全州有14個國有林場獲得國家和省扶貧項目24個,扶貧資金達550萬元。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林場職工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有些項目建成後,解決了部分富餘人員就業,經濟效益顯著。

一是在種養業上,黃平縣國有林場利用國家扶貧項目和資金,成立了黃平縣且蘭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縣委書記黎平同志親自任指揮長,縣國有林場場長任總經理,以貴州大學爲科技支撐單位,採用胚胎繁殖技術,爲該場養牛基地和全縣養牛大戶提供優良種牛。天柱縣國有林場利用國家扶貧項目和資金,建立了科技含量較高、示範效益較大的養豬場,還解決了10多名職工的就業。黎平縣花坡林場建立了種草養畜基地,解決了31名職工就業困難。榕江縣國有林場通過扶貧項目危房改造和輸水管工程的實施,解決了3o餘戶職工住房問題和5o餘戶家庭的人畜飲水以及13oo畝果園用水問題。丹寨縣國有林場利用各護林點,建立了養羊基地等,既管護了森林,又增加了場員的收入。

二是利用國有林場豐富的森林景觀和國家扶貧項目和資金,大力發展森林旅遊。在省廳的幫助下,目前,我州建立了3個國家級森林公園,6個省級森林公園。這些森林公園,都以國有林場的森林景觀爲核心。目前,已有丹寨、黃平、鎮遠、雷公山和州國有林場利用國家扶貧資金,大力發展森林旅遊,並初見成效。

三是黃平、丹寨、臺江、鎮遠、雷山、三穗、黎平等國有林場,利用國家扶貧項目和資金,進行危房改造、維修公路等,改善了國有林場生產生活條件。

三、困難和問題

我州國有林場在改革和發展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單一經營林業的思想根深蒂固,等、靠、要等守舊意識難以突破;二是對中央9號文件學習得還不夠,改革的意識還很差;三是天保工程區內國有林場依靠天保工程資金髮基本生活費,維持運轉,林場的經營非常

困難;四是我州還有施秉、錦屏、榕江、鎮遠四個林場職工沒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在參加養老保險的林場中,到目前爲止,還欠交養老保險金1146.68萬元。五是全州國有林場累計拖欠職工工資達20oo多萬元,拖欠工資涉及職工160o多人;六是全州天保工程區國有林場還有349o萬元金融債務尚未免除;七是國有林場沒有享受天保工程區一次性安置政策;八是國有林場尚未啓動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所有這些,都嚴重地制約着國有林場的發展。

四、幾點建議

(一)儘快在國有林場進行公益型林場和商品經營型林場的改革工作,公益型林場列入財政開支,商品經營型林場按市場運作。由於我州地方財政非常困難。請中央加大公益型林場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

(二)加大對貧困林場的幫扶力度,在項目和資金上給國有林場更大的傾斜,使林場儘快脫困。

(三)請求給國有林場安排參加養老保險統籌經費,以解決國有林場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統籌和拖欠保險費的問題。

(四)請求給國有林場安排參加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補助費,幫助國有林場解決社會保險問題。

(五)請求解決天保工程區國有林場一次性安置問題,使天保工程區國有林場同國有森工企業一樣,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第5篇】關於農村發展的寒假調查報告

根據社會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調研計劃,即將被動的適應變爲有計劃的、積極主動的寫作實踐,從明確的追求出發,經常深入到社會第一線,不斷了解新情況、新問題,有意識地探索和研究,寫出有價值的調研報告。下面是挑選較好的關於農村發展的寒假調查報告範文,供大家參考閱讀。

在這個假期中,我調查了我們村的近期變化,瞭解了未來將要發生的變化,感觸頗深。從我們一個小地方反映出社會、國家建設的變化與成就,國家政策、國家建設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此次寒假社會實踐調查給了我很多收穫,讓我瞭解了很多實踐問題,同時也學會了很多。

一,實踐調查報告。我家地處湯鶴鐵路中段,湯鶴鐵路是文革前的一個商人所修,一直用到現在,後經改修現在仍在運行,十年前用作客運和貨運,近年只運貨物,且主要以運煤爲主。調查瞭解鐵路要重修,並且並作一條比較長的新幹線,負責從山西運貨物到山東,可以說是兼併門前的鐵路,最重要的是要在我們附近修建一個煤中轉站,在緊臨鐵路的北面,方圓好幾千米,具體位置還沒劃分,但已確定要建,圖紙已下發,擬定今年年初動工,耗資百億,可謂工程巨大。村民所關心的是鐵路的煤中轉站具體在什麼地方,是否用搬遷。因爲鐵路要建成雙軌,鐵路南面還要修建比較寬的公路,路旁滿是村莊,因此房子是要拆遷的。但是具體哪戶要拆還存在疑問,村民議論紛紛。鐵路建成後是不可以有人和道路穿過的,這就要考慮修建天橋或地洞。修建的大體位置大多人都瞭解,但如何施工的問題還存在爭議。修建公路、鐵路、煤中轉站要佔領周邊的許多土地,耕地是必然要減少的,根據規定每畝地會給於一定的補助。房屋拆遷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房屋的拆遷和補助是否會得到公平解決是大多數村民所關心的。調查發現,多數人對拆遷自己的祖上房子很不樂意,因爲大多數是新建的房子,還有許多人對拆遷賠償不甚滿意。但是大的建設利國利民,鐵路可緩解資源分配不均,相信國家會給人民一個滿意的答覆,修建鐵路的前期工作正在進行中,地形勘探,地質勘測已基本結束,不時的有探測人員前來細緻覈對,利用gprs衛星定位系統獲得數據。地質勘探主要方式是採取土樣,每隔不遠就鑽一個直徑十幾釐米、深度幾千米的洞,分別取各個土層的土樣檢驗,測試。鐵路建成將大大促進貨運、客運的發展。山西煤資源豐富,而山東臨海,工業發達,用煤較多,河南爲山東提供便利的運煤條件,便利的運輸促進兩地的經濟發展,也爲鐵路沿線的城市帶來發展。交通便利也會促進生活質量的提高。這次鐵路修建促進許多農民就業。此次的工程工作人員大多爲工程師、大學生、地質學家等。

在鐵路建設的同時,一個較大的工廠也在建設中,在離家十多裏的地方,也許是河南土地資源比較便宜,也許是河南的農民工較多,一個香港商人投資數億建廠,名字爲“中國中部瓷器基地”,建了半年多,不知什麼原因轉給政府部門,目前正在建設中。當地許多人蔘與建設,把一座丘陵剷平來建場地,我們當地稱作工業區,聽說還要建設住宅區、廠房。建成後將促進兩萬多人就業,當地人可以就近的找到滿意的工作,這大大的加快經濟發展。佔用土地的農民得到了政府補貼,方圓幾千米的土地得到修整,新建了公路,栽了花樹。建設完好還需一段時間,正常的公路被阻斷,雖然不方便,但是人們還是很樂意。我曾體驗過工地的艱辛生活,在這次建設中,我也幫助施工人員作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實踐調查體會。經濟飛速發展自己的家鄉也不例外,靠體力勞動生活當然可以,但是我們不斷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把知識轉化成能力,更好的勞動。社會需要體力勞動者,但更需要腦力勞動者,讓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應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用知識來服務實踐。瞭解社會實踐,更好的學習知識,社會實踐使得我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澄清了理論和實踐的關係。社會的勞動是一個集體的勞動,我們就是集體中的一員,時刻以工作的中心爲重,做好自己的事情。只要我們每個人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那麼社會就會平穩的向前的發展。社會的勞動是一個集體的勞動,個人的力量有限,自己做的工作有限,雖然如此,但是大的工程都是一個一個的崗位合作搭起的,因此在工作實踐中,團隊精神、集體觀念必不可少,社會調查及社會實踐可以讓我們認識我們在工程中的作用。學會團結,學會集體精神,就像機器中的一個個小部件、小螺絲一樣,各任其職,任何部件脫離了機器都難成氣候。社會在發展,大的工程、工廠層出不窮,建設需要人才,作爲學技術的大學生,雖然我們學的是基本的一些技能,但是請相信,我們會盡自己所能,爲社會供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社會調查的心得與期望。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情,但在發展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我們周邊環境的變化,我們村南面有一條小河,小時候經常去捉螞蝦、小魚、螃蟹、泥鰍、蝌蚪還有烏龜,那時河水清澈,螞蝦活蹦亂跳,不多時可捉好多,旁邊有小樹林,環境很好,但是近年來,河水變黑,還有股不正的味道,河中魚蝦絕跡,螃蟹稀少,環境惡劣,不時還有工廠排出的酸性液體,固體垃圾隨處可見!在我們發展經濟的同時,我希望還給小河清澈的權利,還給我們的清山綠水,讓天藍、水綠、樹木更旺,我們的發展不能以破壞環境爲代價,小河的變化就是最好的見證。我相信只要我們看到小河的變化,我們就明白了環境的變化,我們就會攜手愛護我們的環境,使經濟發展與環境共同發展。

四,展望。對於家鄉發生的巨大變化,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放眼世界,展望未來,從家鄉的變化看到社會的變化,想到未來的變化,我們有信心使建設平穩發展,把我們所學的知識用到社會上來。

五,總結。此次寒假社會實踐調查讓我自己有了一次切身體會,目睹了工程建設,瞭解了家鄉的變化,工業的發展方向,民生的需求,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對社會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經濟發展與工程建設息息相關,供需平衡經濟才能穩步發展。

【第6篇】關於加快羽絨服裝產業發展的調查報告

一、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近年來,我鎮羽絨服裝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還存在許多制約進一步發展的困難和問題:

二是產品檔次較低。我鎮羽絨服裝產品以背心爲主,面對中低檔市場,出廠價格每件15元左右。雖然大多都註冊了商標,但沒有一個有影響的品牌,產品品種單一,附加值不高。

三是生產方式落後。我鎮羽絨服裝行業雖然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但絕大多數企業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生產,廠房、倉庫設在家中,幾臺機器、幾個工人就是一個工廠。規模較大的也由於廠房和工人等問題,採取分散設點的方式進行生產,加工點遍及全鎮及周邊鄉鎮和縣區,安全隱患大,不利於先進工藝的實施和企業的管理,以至於在境內甚至無法找到一家有一定規模、較爲正規的羽絨服裝廠。

四是擴大生產困難重重。由於我鎮羽絨企業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方式,沒有可用於進行質押的固定資產,無法獲取貸款,企業很難做大。同時由於受場地、職工宿舍硬件設施等制約,也難以擴大生產規模。

五是行業管理鬆散。我鎮羽絨企業戶數多、規模小,缺乏統一的行業協調管理,沒有技術研發、原料採購、市場營銷等行業服務組織,各自爲政,相互競爭,抗禦市場風險能力差。

六是財政貢獻率不高。我鎮羽絨行業年產值2億元以上,但財政貢獻率卻很低。一方面是由於企業採取分散設點的生產方式,有的加工點在外鄉外縣,稅務部門無法掌握真實的生產銷售情況,很難做到應收盡收。另一方面由於沿海等地區在開具增值稅發票時給予較大優惠政策,許多產品進超市需增值稅發票的企業都在外另設公司,導致大量稅源外流。

二、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

1、產業鏈條完整,成本優勢明顯。我鎮有羽絨服裝生產企業100餘家,絨毛加工、印染、繡花、輔料生產、包裝等配套企業30多家,布料、羽絨等主要原材料也有固定的供應商,產業鏈條完整,生產成本競爭優勢明顯。

2、銷售網絡健全,市場空間廣闊。我鎮羽絨背心遍銷全國各地,在各大中城市都有直銷點和代理商,與500餘家大型超市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加上每年秋冬季節遍及各地的企業直銷短期門店和攤點,市場網絡健全,銷售方式靈活,若不斷推出新產品,適時拓展國際市場,市場前景必將更加廣闊。

3、人力資源豐富,發展後勁增強。我鎮羽絨服裝產業經過長期發展,培養了一大批熟練工人和經營管理銷售專業人才,創造了公司+農戶的靈活經營模式,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經營管理經驗和擴大再生產的資本。隨着我鎮青石行業扶大抑小產業結構調整的推進,必將使大量資本轉向羽絨行業,爲羽絨服裝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推動力。

4、宏觀環境優化,發展時機成熟。我鎮距羽絨名城共青不足10公里,蘇共大橋的建成通車爲我鎮利用共青的羽絨服裝產業資源、承接產業發展、融入共青經濟開放區和湖生態經濟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國家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擴大就業、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一系列政策,爲我鎮羽絨服裝產業的加快發展提供了宏觀政策支持。同時,隨着十二五規劃編制及新一輪土地利用規劃修編的啓動,用地等制約發展的問題得到解決,加上3.5萬伏變電站、萬噸自來水廠等項目的投入使用,羽絨服裝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加快發展的條件充分,時機較爲成熟。

三、加快發展的建議要求

爲解決制約我鎮羽絨服裝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加快發展,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工業園區化的思路,經過廣泛調查論證,建設羽絨工業小區是加快發展的必由之路。我鎮擬在境內紅星村星共公路邊規劃建設500畝的羽絨工業小區,第一期徵用土地200畝,完成三通一平,將分散於各地的羽絨加工點集中到園區,並通過招商引資吸引知名羽絨企業入園,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用,加快科技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和知名度,形成產業聚集效應,擴大產業規模,促進產業升級。目前,我鎮已完成羽絨工業小區建設的前期調查摸底、選址規劃等工作,爲加快建設步伐,特請縣政府幫助解決以下問題:

2、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給予園區道路建設資金立項支持,協調供電、電信等部門架線入園,同時從資金方面對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給予支持。

3、爲企業發展提供信貸支持。協調金融部門爲園區企業建設發展提供2000萬元以上貸款,做好企業土地、廠房等固定資產質押貸款的協調工作,爲入園企業安排500萬元以上返鄉創業等貼息貸款。

4、給予入園企業優惠政策支持。按照縣工業園和招商引資的相關優惠政策,從用地、用電、稅收等方面給予入園企業支持,特別是在開具增值稅發票時從羽絨等原材料進項抵扣方面給予扶持,鼓勵企業入園,支持企業做強做大。

【第7篇】寒假調查報告:對城市化和城鎮化二元發展的思考

寒假調查報告:對城市化和城鎮化二元發展的思考

前言:2022年在武漢呆了5個月,寒假回家又住了半個多月,分別體驗了大城市xx、中小城市xx、xx和小城鎮xx河的生活,通過耳濡目染和參觀交流,使我對於新常態下城市化發展有一些新的思考,一言以蔽之,要以城市化引領城鎮化,以城鎮化促進城市化,實現新型城鎮化和城市化同步並行發展,而不是一味的以gdp和城市規模爲標準,也就是說城市有城市的樣子,城鎮有城鎮的特色,鄉下有鄉下的本色。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伴隨着2022年的腳步,城市化似乎已經呈現欣欣向榮之勢,可是當所有地方都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所有地方都濃煙滾滾、黑水奔騰,這就是我們想要的的城市化嗎?

正如武漢城市口號所言,武漢的確是每天都不一樣,就以我所在的武漢大學爲例,最近五年新建了圖書館總館、萬林藝術博物館、校門口牌坊也換了,還建了珞xx站地下通道,我們充分享受了城市化帶來的種種便利和福利,並且心安理得,可是,另一方面,我們卻又“享用”着着霧霾、帶有味道的自來水,圖書館平時要搶位子坐,校園裏車流不息,以及沒完沒了的施工場地這些很奇葩、很矛盾的現象。

同樣的情形在麻城市和xx縣城出現。麻城市建了南站和北站兩座火車站,是xx省僅次於·xx和xx的第三大交通樞紐,可是僅有的一座汽車站卻破敗不堪、連正規安檢程序都省略了;聯通郊區xx鎮和市區的唯一 一座大橋卻只能單行一輛車,以至於我們的車過橋排隊排了一個小時。同樣,在羅田縣城一方面我很欣喜的看到義水外灘的新建爲城市增色少,看到寬闊的綠化帶和還算清澈的河水,可是另一方面,公園偏僻一點的地方卻到處尿跡斑斑,方圓一里路難找到公廁;還有母校xx一中操場上修葺一新,貼滿了花花綠綠的宣傳畫,可是後山上卻堆滿了垃圾。

那麼在鄉鎮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xxx鎮作爲通向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交通要道,近年來,隨着旅遊業的興起,沿線建了很多農家樂,跨馬墩水庫大壩頭還建了小公園,可是一家挨着一家、毫無特色可言的農家樂到底是形象工程還是切切實實爲居民謀取實惠我表示懷疑,還有就是古色古香的亭子旁邊不遠處卻堆滿了垃圾,春節期間商家攤位都擺到了正路上,這些又是否文明呢?

以上所列舉的只是城市化大潮流的冰山一角,但是通過這些現象,我們可以認識到城市化在取得一系列成績的同時還面臨着一系列問題,還有很多事需要去做。

第一, 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並重。今天的xx河就是明天的xx,今天的羅田麻城就是明天的xx。但是如果xx,xx也像xx那樣交通擁堵不堪,霧霾遮天蔽日,天空濃煙滾滾,我們的城市化又有什麼必要呢?我們的未來又有什麼希望呢?現在回鄉尚且能夠見到青山綠水,藍天白雲,呼吸着清新的空氣,享受着鳥語花香,可是倘若依然沒有反思,繼續這樣發展下去,若干年後,我不知道還能不能見到這一切。就以城鎮生活垃圾爲例,我想我們可以借鑑武大經驗,因爲武大是武漢生態相對完整同時環境保護比較好的一張名片。第一,提高公共衛生意識和素質。武大師生素質整體上比較高,大家都比較自覺;可是在鄉鎮只要你不把垃圾倒在別家門口是沒有人管你的,可是你能指望鄉鎮居民像武大師生那樣自覺嗎?文明意識和環保意識的培養至關重要;第二,加強配套設施建設。武大有保潔人員,有衆多垃圾箱、垃圾車和吸塵車等一系列配套設施,而在鄉鎮即使有垃圾箱,堆滿了也常常沒有人定期清理。第三,加強公共衛生管理。村一級乃至鄉鎮一級基本上沒有公共衛生管理措施,更不用說實施了。

第二, 改善交通,建衛星城鎮。交通擁堵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城區人口過於集中。城市功能過於集中,以xx爲例,以縣城爲中心城區,以附近鄉鎮爲衛星城,實現公交化、一體化,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中心城區交通·和環境資源壓力。同樣,在xx鎮,是不是可以再建一座大橋,或者乾脆就以xx鎮爲xx市副城市中心之一,將市圖書館、博物館、福利院這些公益福利場所建在這裏,既方便又安靜還可以有效緩解城區交通壓力,豈不是一舉多得?xx縣城東餅子鋪新建了縣圖書館,山水相依,場地開闊,同時又爲大別川百里生態畫廊增光添色,這一經驗值得xx借鑑。

第三, 加強規劃,綜合治理。這方面需要向新加坡和迪拜學習,它們在城市建設之初就定位於國際化大都會,迪拜的道路可是同時通行十幾輛車·,假如xx有這樣的前瞻性和規劃,也就不會到處是工地了,如果一開始就規劃好,城市不就要安靜很多嗎?資源浪費不是要少很多嗎?只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握好整體與局部這一對矛盾,同時積極學習先進經驗,我們一定能建設美麗城市。

結語:回憶過去,九十年代,xx縣城只有破破爛爛幾條大街,xx鄉也只有兩排刷滿了大紅字宣傳標語的磚瓦房,大街上遍地都是摩托車,三輪車、麻木、還有驢子拉車,21世紀10年代的今天家家戶戶早已蓋上樓房,甚至是小別墅,大街上到處都是小汽車,三輪車和麻木基本上看不到了,這是城市化帶來的進步和成績,表明我們城鄉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獲得了較大的提升,儘管我們依舊面臨着層出不窮的新問題。展望未來,在大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中小城市逐漸和大城市接軌,公交化,高鐵化的同時,也希望依舊有更多的珞珈山水出現,有更多的“中國達沃斯小鎮“出現,有更多的莊園出現,有更多的詩意的棲居場所出現。

【第8篇】對加快我縣經濟發展的調查報告

一、現狀和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縣委、政府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縣域經濟呈現出發展步伐加快、總量持續增長、質量穩步提升的良好態勢,綜合實力、發展活力、對外影響力顯著增強,初步形成了以優質糧油、生豬、茶葉、烤煙、中藥材等爲重點的農業主導產業,以菸草、設備製造、化工、建材、礦產冶金和農副產品加工爲重點的工業支柱和以旅遊業、房地產開發等爲重點的第三產業。xx年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考覈中,由xx年的26位提升到19位;xx年全縣生產總值突破50億元大關,達到50.81億元,增長13.1%,三年年均增長12.4%,增速比“十五”期間加快3.7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三年累計完成30.56億元,xx年達到13.25億元,增長32.2%,年均增長21.27%。財政總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達到10.72億元,增長24%,年均增長16.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86億元,增長23.5%,年均增長21.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0167元,增長20.3%,年均增長17.56%。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3000元,達到3360元,增長20.2%,年均增長18.1%,主要經濟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但是跳出南鄭看南鄭,我縣經濟發展中還存在一些需要認真破文祕雜燴網解的問題。一是經濟發展仍然比較滯後。經濟總量仍然較小,xx年儘管我縣生產總值達50.81億元,但與位居全省首位的神木縣相比相差近3倍,神木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是70349元,我們是10307元,僅是神木的14.65%。財政總收入神木是712050萬元,我們是107187萬元,僅是神木的15.53%。發展速度仍然較慢,xx年,全省83個縣市中,有53個增長速度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根據漢中市xx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我市生產總值增長12.8%,南鄭增長13.3%,均低於全省14.4%的增幅。農民收入依然偏低。xx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2645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3.9%。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爲2393元,佔全省90.4%,南鄭農民人均純收入xx年3360元,雖略高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但與全國相比差距仍在拉大。加快發展步伐,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是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任務。二是經濟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障礙仍然突出,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夠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低,特色基地規模小,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產品質量不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偏小;工業骨幹少,產品科技含量較低,競爭力不強,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相對滯後,對經濟持續增長的拉動作用不夠明顯。三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綜合抗風險財政體系尚未形成,單極化(煙財政)現象十分突出,財政自給率仍然較低,保工資、保運轉、保重點能力脆弱。培育壯大羣體支柱財源,構建綜合抗風險財政體系的任務十分緊迫。四是城鎮化水平不高。目前全國城鎮化水平爲44.9%左右,全省爲40.6%,而我縣僅爲33%。特別是縣城人口少,規模小,難以形成聚集和輻射帶動效應。

二、思路和重點

儘管我縣經濟發展面臨着不少困難和矛盾,但同時也面臨難得的機遇。從大的方面來看,一是國家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特別是近一年爲了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實行結構性減稅、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支持優勢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服務業等,爲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重大政策機遇。二是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區域協調發展,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發展,爲此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對縣域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了農業主導產業培育、龍頭企業發展、經濟園區建設、交通、城鎮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投資力度和政策支持,隨着西漢、成漢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以及規劃中的寶雞至南充鐵路、西漢蓉高速鐵路、襄樊至天水國家級高速公路、寶雞至巴中高速公路、漢中機場等重大項目的建設,使南鄭有望融入以西安爲核心的關中經濟圈、以成都、重慶爲核心的成渝經濟圈和以武漢爲重要節點的長江中下游經濟帶,爲我們突破交通等瓶頸制約、加速信息溝通和經濟橫向聯合,擴大招商引資創造了更加便利的條件。三是由於東部地區產業升級,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急於尋求新的發展空間,這對於我們承接產業轉移,優化經濟結構,改善城鄉面貌,提高民生水平,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四是我縣生物、礦產、水能、旅遊等資源豐富,爲我們立足資源抓特色,依託特色強產業,圍繞產業上項目,依託項目求發展,變資源優勢爲經濟優勢,走特色取勝的路子提供了巨大潛力。五是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持續快速發展,全縣的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明顯增強,特別是人民謀發展、促和諧、奔富裕的真切期盼、參與熱情和創造力不斷增強,各級領導幹部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不斷提高,爲我們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實現率先突破提供了重要前提和保證。

綜合分析各種不利因素和有利條件,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縣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xxxx”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黨的xx大及xx屆二中、三中全會和縣委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壯大經濟實力、增加財政收入、促進農民增收爲目標,以加快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爲主要任務,以擴大對外開放、推進機制創新爲動力,持續推進“五大突破”,着力發展特色經濟,突出發展民營經濟,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全面提升勞務經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城鄉一體化步伐,努力構建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環境優美、人民安居樂業的和諧南鄭。力爭到2022年:全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7%,達到8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4.2 %,達到 15450元;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 20 %,達到3.87 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 23 %,達到 30.7 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6 %,達到5600 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

圍繞上述思路和目標,我縣經濟發展應着力抓好以下幾個重點:

1、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夯實縣域經濟的發展基礎。一是培育壯大農業主導產業。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和綠色產業,按照市場化、品牌化、標準化、集約化、綠色化的要求,發展壯大優質糧油、茶葉、烤煙、生豬、中藥材、蔬菜等主導產業,積極培育蠶桑、苗木花卉、藤草編等後續產業。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重點攻堅,堅持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突出優勢、規模連片、相對集中的原則,推進“一村一品”向“一鄉一業”,“多鄉一業”轉型,加快建立一批高產、優質、高效的規模化農產品生產基地。糧油產業要建設平川、丘陵二農區優質糧油產業帶,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58萬畝,油料種植面積23萬畝。建成米倉山沿線9萬畝生態茶葉產業帶和丘陵小南海、塘口、兩河等13個鄉鎮4萬畝優質烤煙產業帶。以發展專業村、萬頭養豬場爲重點,帶動家庭養殖,建成全省生豬養殖大縣,年飼養總量達到175萬頭。中藥材產業要突出骨幹,加快gap生產基地建設,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蔬菜產業重點在漢江、濂河、冷水河沿岸發展精細菜、地方特色菜,擴大設施蔬菜規模,在元壩、碑壩等山區發展野生菜、高山菜,建設7萬畝綠色蔬菜生產基地。柑桔產業建成梁山山脈沿線4萬畝柑桔產業帶。二是精心培育龍頭企業。要扶持壯大一批,選擇發展勢頭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進一步增強其核心競爭力,打造縣域名牌產品。嫁接改造一批,對現有經營狀況一般但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引進有資金實力,有科技含量、品牌市場的企業進行嫁接改造,通過注入資金、引入機制、引進技術,使之儘快壯大起來。招商引進一批,鼓勵引導各類工商企業、技術院校、投資商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實施品牌戰略,把資源、資金、技術向骨幹龍頭企業聚合,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三是建立健全與產業化配套的服務體系。積極爭取省、市支持,切實做好試點縣建設工作,高標準建設2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經紀人隊伍,直接爲農民提供生產、營銷、信息、技術、培訓等服務,提高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引導規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逐步發展規模經營。

2、加快推進縣域工業化進程,培育縣域經濟的主導力量。堅定不移地走縣域工業化道路,重點抓好捲菸、設備製造、建材、礦產冶金和農產品加工爲主的五大工業主導產業,加快中小企業示範縣建設步伐,培育骨幹企業、名牌產品,實現工業經濟總量擴張、質量提高、水平提升、效益增加。工業經濟總量年均增速25%左右,力爭到2022年,工業增加值佔全縣gdp的比重由xx年的44.99%提高到70%左右。力爭到2022年末,培育年產值30億元的企業2戶以上,10億元左右的企業2戶以上, 1億元以上的企業10戶以上,規模以上企業的個數由xx年的34戶發展到70戶以上。一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搭建企業發展平臺。圍繞“兩園兩區一帶”(即梁山建材工業園區、碑壩礦產冶金工業園區,草堰機電設備工業聚集區、陽春農產品加工聚集區,大河坎至陽春濂水河流域中藥材種植及提取加工產業帶)爲重點,科學合理佈局,高起點編制園區規劃。增加建設投入,抓好工業園區道路、供排水、供電、環保設施等基礎建設,改善園區的硬環境。引領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催生新的產業羣。制定優惠政策,積極探索工業園區市場化管理機制,最大限度地讓利於企業、促其發展。二是狠抓骨幹工業企業培育和重點工業項目建設。重點扶持行業優勢明顯、代表性強、成長性好、市場空間大、產業鏈長,具有較強帶動力的企業發展,幫助其做大做強。加快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上億元、利稅超千萬元的骨幹企業。實行重點企業掛牌保護制度。建立重點工業項目建設的聯動協調機制和推進機制,強化重點工業項目的規劃、論證、報批(覈准)和建設工作,確保工業項目建設可持續發展。三是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實施好“330工程”(即:培育30個骨幹企業,30個科技型企業,30個成長型企業),促進非公經濟健康快速成長。四是繼續深化企業改革。積極推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建立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創新企業管理,規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權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逐步改變企業產權單一、管理落後而造成的效益低下問題。鼓勵非公有制企業通過併購和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組、改制、改造。

3、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打造縣域經濟的有效載體。一是努力提高城鎮化水平。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實施重點突破,持續推進城鎮化發展。到2022年,初步形成以縣城爲中心,以重點鎮爲支撐、以集鎮爲基礎的全縣城鄉一體化框架,縣城和建制鎮、集鎮規模進一步擴大,城鎮化率達到35.4%,城鎮人口達到19.6萬,力爭使全縣城鎮化水平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在陝南處於領先地位。二是切實抓好縣城建設。依託我縣毗鄰漢中市區的區位優勢,緊緊抓住漢中“雙百”城市規劃實施、加快“一江兩岸”開發建設和城市重心南移的良好機遇,按照“相互呼應、功能對接、產業互補、融爲一體”的原則,以漢南大道、大河坎東片區開發建設等項目建設爲重點,進一步拉大城市骨架、擴大城市規模、完善城市功能、改變城市面貌,加快推進周家坪、大河坎城區與漢中中心城區一體化進程,使縣城成爲漢中今後商住、休閒發展的重點新區。三是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重點發展西漢高速公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寶巴高速公路沿線,以及漢寧公路、二南公路、漢通公路沿線城鎮帶建設。將聖水鎮、梁山鎮、陽春鎮、高臺鎮、新集鎮、元壩鎮確定爲縣域北片一級城鎮發展軸帶,並積極爭取將梁山鎮、新集鎮、聖水鎮申報爲全省100個重點鎮扶持範圍;黃官鎮、青樹鎮、牟家壩鎮、碑壩鎮確定爲縣域南片一級城鎮發展軸帶;濂水鎮、協稅鎮、紅廟鎮爲縣域西片二級城鎮發展軸帶;小南海鎮、法鎮、湘水鎮爲縣域南片二級城鎮發展軸帶;到2022年將胡家營鄉、喜神壩鄉發展爲建制鎮。四是加強城鎮規劃編制和管理。積極爭取省、市資金支持,進一步加大規劃投入,啓動縣城城鄉一體化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結合漢中“雙百”城市規劃修編縣城總規和城鎮規劃、村莊規劃,xx年底前完成縣城總規、建制鎮規劃修編工作,到xx年完成12個鄉鎮規劃編制工作,到2022年完成全縣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4、大力發展旅遊經濟及第三產業,增強縣域經濟發展後勁。一是加強旅遊項目建設。圍繞“打造漢中休閒旅遊目的地”與“秦巴天府·水韻漢中”旅遊品牌,按照“山水南鄭·詩畫家園”主題形象,認真實施全縣旅遊總體規劃,以開發黎坪和天漢水城旅遊區爲重點,加快黎坪旅遊區基礎設施建設及配套設施工程。加快天漢水城旅遊區開發建設步伐。狠抓小南海、龍崗寺等宗教和歷史文化景區開發,提高旅遊產業文化內涵。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結合“和諧城鄉遊”和新農村建設,加快青樹、紅廟、黃官、元壩和小南海等旅遊重點集鎮建設,改造城鎮風貌,完善旅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全力打造旅遊名鎮。加大鄉村旅遊景點開發,大力扶持發展農家樂。開發旅遊產品,延長旅遊產業鏈條。二是擴大旅遊宣傳營銷。以唱響“黎坪”和“天漢水城”兩大品牌爲重點,全面實施“三位一體”宣傳模式,通過定期舉辦“兩節一會”、設置宣傳牌、電視、網絡、報刊等宣傳方式,提升南鄭在外知名度和旅遊美譽度,塑造“山水南鄭·詩畫家園”良好旅遊形象。建立和完善跨區域的旅遊合作機制,拓展旅遊客源市場,實現資源共享、宣傳互動、聯合促銷、共同受益。三是創新旅遊發展機制。堅持旅遊經營項目市場化運作,實行旅遊開發“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分離,鼓勵國有、集體、民間資本以獨資、合資股份制或其它經營方式投資開發旅遊項目。進一步加強旅遊行業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到2022年,年接待遊客達15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2.12億元。旅遊總收入在gdp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

5、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增強縣域經濟活力。一是培育壯大民營主體。圍繞放寬准入領域、精簡審批項目、落實扶持政策、營造良好環境四個環節,結合構建縣域農產品加工、新型建材、礦產開發、建築房產、三產服務和機械加工六大工業體系,大力發展企業集聚區和產業集聚區,推動民營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二是鼓勵全民創業。放寬企業名稱、投資主體、經營範圍、出資期限、出資方式、經營方式、投資領域、投資比例等限制;健全完善小額貸款、信用擔保、技術支持、信息諮詢、市場服務等創業服務。積極培育創業主體,適當放寬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以及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市場準入條件,鼓勵廣大羣衆不拘形式、不拘規模自主創業,壯大民營經濟發展基礎。三是促進中小企業成長。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建立目標考覈責任制度。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獎勵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和有功人員。加快構建政策性、商業性和民間互助性信用擔保機構,破解中小企業資金難題。到2022年,全縣民營企業增加值達到25億元,年均遞增15%;總產值達到60億元,年均遞增15%;工業總產值達到33億元,年均遞增15%;營業總收入達到90億元,年均遞增15%;初步形成民營經濟爲主體的縣域經濟格局。

三、措施和對策

一是優化發展環境。着眼於打造漢中最具優勢的投資環境,大力建設透明優惠的政策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規範有序的執法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寬鬆和諧的人文環境、功能完備的人居環境,助推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二是狠抓招商引資。大力實施對外開放戰略,充分利用我縣的區位、資源優勢,加大項目的策劃包裝和推介力度,憑藉優勢項目、優惠政策、優質服務和優良環境激發各類投資主體的投資熱情。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獎勵辦法、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鼓勵支持社會各方面直接參與招商引資工作,形成招商引資工作合力。加強招商引資成果後續工作的落實,竭力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水平。

三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充分發揮財政的職能作用,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的投入,每年縣財政投入資金600萬元,用於生豬、茶葉、中藥材等農業五大主導產業及後續產業發展。積極籌措資金,支持縣域工業園區建設和中小企業發展。要加大財政對小城鎮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完善財源建設激勵機制,將招商引資、財政收入作爲考覈部門和鄉鎮的重要指標,年終對完成任務的部門或鄉鎮進行獎勵。

四是提高金融保障水平。創新農村金融體制,引導更多的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村。進一步加大對縣域工業金融支持力度,切實解決好企業貸款難問題。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縣域經濟的資金投入,幫助金融機構開發適應縣域經濟特點的信貸品種、融資產品。

五是堅持科教興縣,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統籌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加快發展以就業爲導向的職業教育,爲工業、農業和勞務輸出培養技術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訓長效機制。加快實施縣鄉實用人才工程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陽光工程”,提高從業人員科技文化素質。改革和創新人才管理體制,重視培養和挖掘使用縣內人才,注重吸引外來人才,拓寬取才、引才渠道,形成納才、用人的良性機制。全面實施科技特派員示範工程。發展農業科技示範基地,注重培育和保護農村科技大戶。設立縣域優秀人才獎勵資金,重點獎勵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第一線優秀人才。建立科技投入的保障機制,增加縣本級科技投入,改善基層科技基礎條件。到2022年,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

六是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爲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圍繞縣域經濟發展,狠抓幹部培訓工作,不斷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着力提高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及成員駕馭市場經濟和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積極選拔在發展經濟中成績突出的優秀基層幹部進入各級黨政班子,注重把熟悉市場經濟、城市管理、招商引資等方面工作的優秀幹部選拔爲鄉鎮、部門黨政主要領導。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把黨的各級組織建設成爲加快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爲推動南鄭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政治和組織保證。加強對《南鄭縣科級幹部管理有關規定》和縣委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貫徹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對各級領導班子及成員的考覈,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考覈評價體系,對落實科學發展有創新、發展縣域經濟有實績的,給予表彰獎勵,特別優秀的,予以提拔重用。定期對各級黨政領導班子進行研判,及時研究解決班子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建立經濟發展情況巡查制度,每年組織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各鄉鎮和縣直部門單位黨政領導班子推動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巡查,並及時予以通報。通過強化幹部監督和管理,促進各級領導班子及成員做出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實績。

【第9篇】礦泉水行業健康發展的調查報告

礦泉水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寶貴財富,應當予以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礦泉水爲人民羣衆提供集天然、營養、衛生於一身的飲用水,其質量關乎百姓生活乃至身體健康,必須給予充分重視。本文試圖以xx省xx市爲例,分析探討礦泉水質量創優的根本途徑,以期正確引導礦泉水行業健康發展,促進礦泉水的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

xx礦泉水行業的發展變化過程,歷經曲折坎坷,飽含經驗教訓,其中有一條最值得回顧反思科學開發利用是礦泉水質量創優的根本途徑。

【第10篇】最新版飼料產業發展的調查報告

圍繞xxxx養殖業的發展對飼料生產和食品安全的要求,省民營企業發展協會聯合省飼料協會、省飼料工作辦公室對我省的飼料產業發展問題進行了調查。通過典型調查、召開企業座談會和對全省飼料產業發展情況的分析,形成的本次調查專題報告如下。。

一、飼料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我省的飼料產業伴隨着養殖方式的變革,飼料工業在經營管理體制、企業規模、營銷方式上經過從無到有、從傳統到現代、從單一生產到綜合經營的發展歷程,飼料企業開創了由單純的飼料生產進入飼料產業鏈的各環節及其延伸拓展到更爲寬廣的領域,使得飼料工業已經步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省的飼料工業體系基本形成。其具體表現:一是規模飼料企業的數量到2000年全省一度達到600餘家,後經整合提升,目前仍有439家。二是一批有影響的大型飼料企業如泰國正大、康地華美、澳華、亞衛、四川通威、希望、湖南唐人神、廣東溫氏、廣東海大、山東六和、北京偉嘉、香港高龍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落戶xxxx,帶動了本土飼料企業的迅速成長。xxxx同星、浠水四方、武漢新華揚、xxxx廣濟藥業、安琪酵母、武漢正達、武漢天龍、宜城襄大、xxxx農騰等具有較大規模的本土飼料企業爲xxxx飼料產業鏈的拓展和飼料工業的持續發展共同打下了厚實基礎。xxxx年,全省飼料、添加劑總產量突破600萬噸,飼料工業總產值230億元。三是形成了一批本土企業的精品名牌。xxxx廣濟藥業的飼用維生素b2被評爲“中國名牌產品”,xxxx同星、武漢正達、武漢明天、宜城襄大等12家企業生產的飼料被評爲“xxxx名牌產品”;全省有23個產品分別被納入國家級高新技術產品目錄和省級優勢且具有較高創新性產品目錄;有24個產品分別被評爲“中國飼料行業信得過產品”和“xxxx信得過水產養殖投入產品”。我省飼料企業生產的維生素、酶製劑、微生物、礦物質等飼料添加劑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佔據較大市場份額。四是飼料工業的發展帶來了養殖業的全面振興。目前全省生豬規模養殖場達到600餘家,出欄肥豬佔全省的60%,水產養殖面積1000多萬畝,魚飼料餵食量180多萬噸。據測算,1噸配合飼料可爲養殖節本增收350元左右,用營養全面的配合飼料與使用單一飼料相比,可提高飼料報酬率20-30%。規模化的飼料工業生產也比較好地從源頭把握住了食品的質量安全問題。xxxx年飼料產品抽檢合格率爲97%,商品飼料連續多年檢測沒有發現瘦肉精的問題。同時,飼料生產企業還吸納了農村剩餘勞動力3萬餘人,參與飼料經銷和配送達數萬人。

二、當前飼料工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1、企業的整體素質不高。我省的飼料生產企業以小企業居多,低水平經營、低檔次重複、低層次競爭問題突出。xxxx年的分析數據表明,我省的飼料企業平均年產量爲1萬餘噸,與全國的平均水平7萬噸相差6個數量級。同時還由於飼料銷售門店數量過多,

經營人員的法律意識淡薄,拆包、分裝、前店後廠等現象也十分普遍,造成監督管理難度大。

2、飼料生產企業利潤空間小。一是受本地生產的飼料糧供應量限制,外採數量大。作爲飼料主要原料的玉米和餅粕,全省的年需求量分別是800萬噸和150萬噸,而玉米的實際產量只有200萬噸,菜餅和棉餅總量上雖然可以保證,但品位不高、利用係數低,豆餅的生產在我省更是空白,得靠外採滿足需要。由於飼料糧被賣方市場所控制,貨源和價格極不穩定,外採所增運輸費用也轉嫁到了飼料生產等下游各環節。二是政府拍賣用作飼料的糧食與市場價位每噸相差200-400元,是飼料利潤的1-4倍。由於拍賣的糧食70%流向國企,剩餘的30%雖然流向是民企,但都是大型民營企業。我省只有少數幾家飼料企業有競拍權,一般本土飼料企業很難得到這個機會。三是用工成本上升,xxxx年企業用工成本與2000年比上升了40 %。四是中小型飼料企業受規模所限,很難在市場競爭中獲得規模效益。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我省大多數飼料企業的生存境況堪憂。

3、質量安全任務重。非法使用違禁添加物、製造假冒僞劣飼料等問題雖然有所遏制,但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爲規避監管,少數不法企業使用新型非法添加物,花樣翻新,防不勝防。受飼料資源緊缺的影響,大量非糧原料未經嚴格評審就在飼料生產中使用,潛在風險不容忽視。飼料生產過程中因操作不當、飼料原料污染等導致的質量安全問題也不可忽視。亟需提高管理部門的監管能力和企業自約束能力。

4、政策扶持乏力。飼料工業企業的“非工”“非農”現狀,導致了國家的政策性補貼被邊緣化,只能在長期的自生自滅中艱難發展。飼料企業的技術改造不能象一般工業企業那樣得到政府的扶持,用地指標、財政資金和信貸支持方面的優惠政策也不能享受農業及農業產業化政策支持。飼料企業的社會貢獻與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極不相稱。

三、加快我省飼料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強化飼料工業的基礎地位。飼料工業是上聯種植業,下聯養殖業的中軸產業,是涉農產業中工業化、市場化、標準化、集約化程度較高的基礎產業,其發展要切實引起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並納入現代農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整體戰略。工廠化的飼料生產是養殖規模化的重要支撐,是養殖方式變革和實現養殖業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從我省目前養殖業的發展情況看,無論是農戶的小規模分散養殖還是規模化的集中養殖,所用飼料都源於工業化生產。根據我省畜牧、水產的發展,飼料年需求量可達2000萬噸,而現在年產量僅600萬噸,飼料工業的發展空間很大。爲使飼料工業與我省的養殖業發展相適應,省政府要儘快研究制定飼料產業政策,鼓勵企業技術創新,鼓勵飼料企業與養殖業建立共贏發展聯合體,鼓勵飼料企業走有特色的專、精發展道路。

2、優化飼料工業結構。一是合理布點,優化區域佈局。根據飼料產銷“大進大出”的特點,企業最佳輻射半徑不宜超過100公里。根據養殖區域分佈要求,引導投資建設一批起點高、標準高、現代化程度高的規模飼料企業。二是明確定位,幫助企業向專、精方向發展。通過鼓勵兼併重組,提檔升級,建立一批結構合理且具有一定規模的飼料企業。力爭通過5年努力,培育10萬噸以上飼料企業100家,打造50萬噸飼料企業5家,形成大中小飼料企業配套的企業羣落,實現飼料生產總量突破千萬噸的目標,爲養

殖業強省建設提供優質足夠的飼料保障。三是根據不同養殖種類羣落生產出合理的飼料供給產品。目前,我省畜禽和水生養殖生物種類很多,每種養殖生物類別都需要有與之相對應的配套飼料產品,爲了幫助飼料企業按需生產,政府主管部門要通過政策引導,鼓勵飼料企業提高專業化水平,幫助飼料企業與養殖企業之間建立直銷聯合體和與下游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係。

3、拓展飼料企業的產業發展空間。面對我省飼料生產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原料價格高,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制約因素,多數飼料生產加工企業都處在微利甚至保本運行狀態,利潤空間小,市場競爭能力明顯不足,致使一些企業的生存問題相當突出。解決我省飼料產業健康成長問題,當前的重點是要拓展飼料企業的產業發展空間。一是要按照市場和企業的內在要求,鼓勵和支持企業間的兼併整合。通過提升層次,實現標準化和多品種化生產,在創造規模效益中形成企業的多種競爭優勢。二是鼓勵和支持飼料企業向產業鏈的其他環節延伸。具有一定規模的飼料生產企業需要注重向兩頭延伸,特別是向產業鏈的下游環節延伸更是當前的新走向。飼料企業可以視企業的情況,發展養殖業。用比較效益較高的養殖業收入填補飼料生產環節的效益缺失,以形成飼料生產企業內部的良性循環;也可以在企業能力足夠的情況下發展養殖產品的深加工,通過延伸產業鏈環節的加工增值來填補飼料生產環節的微薄利潤空間。xxxx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武漢天龍飼料有限公司、武漢德之邦牧業有限公司、武漢朝暉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和武漢高龍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很好的探索,提供了可供借鑑的經驗,需要主管部門認真總結並加以推廣。三是鼓勵和支持規模飼料生產企業向高科技領域延伸,形成新的競爭優勢。武漢新華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在飼料生產基礎上,提出“新戰略、新發展、新跨躍”的發展思路,堅持以產品研發爲龍頭,以核心產品規模化爲基礎,以營銷網絡和品牌建設爲保障,在做大做強飼料酶製劑的同時,創新增長方式,積極拓展工業酶事業新領域,將酶製劑擴大到農業、工業及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的做法,爲有條件的飼料企業進行產業拓展和成功轉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四是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進入飼料生產行業。武漢合緣綠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依託高新技術開發生物肥料產業已經成爲高新技術規模企業,有着強勁的發展實力,目前正向飼料工業生產領域延伸。

4、加大飼料生產的安全防範措施。飼料是養殖產品達到安全標準的重要關口,飼料工業生產的原料、加工和出廠銷售等環節要有安全防範的強制性執行措施。飼料生產企業除了建立專門的檢測化驗機構和配備一定比例的技術人員外,還要建立飼料安全的逐級上報制度和政府主管部門的檢查制度及全天候的監測措施,將質量安全標準執行情況納入各級目標責任管理。

5、增大飼料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各級政府要根據養殖業發展需要,對種植業的結構進行調整,要特別重視提高飼料作物種植比重,使飼料作物產量能逐步適應養殖業發展需要。降低外採比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遠距離運輸的成本問題。二是政府的糧食拍賣應向民營企業傾斜。目前政府拍賣的糧食70%流向國有企業,30%流向大型民營企業,具有競拍資格的本土飼料企業極其有限。對此,可以考慮由省飼料協會牽頭,組織具有一定規模的飼料企業向糧食主管部門爭取企業的競拍資格,或抱團競拍採購,讓多一些的企業享有這一權利,提振大家對政策受惠權的信任指數。三是飼料生產作爲農業產業化的一個重要環節,應該在用工、用地、資金和信貸支持等方面享受農業產業化的相關政策支撐。飼料工業是農產品加工的重要內容,同樣應考慮納入農產品加工的“四個一批”工程給予支持。四是各級政府可以設立飼料產業專項資金,用於飼料生產的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和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飼料企業淘汰落後設備。

【第11篇】美術事業發展的調查報告

用這個寒假,我前往了本市諸多個地方,進行遊覽和尋訪。爲此,我做了一系列的調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這次的實踐。

據《史記殷本紀》載:“祖乙遷於邢”。邢臺作爲中國歷史上重要的都城,迄今已經歷了三千多年的歷史。歲月悠悠,蓮山課 件古往今來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誕生和生活過衆多載入史冊,對中華民族科學、文化、政治產生重要影響的人物,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動人心魄的故事,這是一座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的文化名城。

如果要撰寫這座具有悠久歷史和璀璨文明古城歷史的新篇章,美術無疑是值得濃筆重彩去描繪的絢麗畫卷。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邢臺美術處在萌芽期,六六年邢臺發生了舉世震驚的大地震。這一事件給邢臺人民心理和生活都是一擊重創,在這一災難事件中,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全國各民族人民的大力支援、邢臺人民自力更生不爲災難所屈服的不屈不撓的精神,構成了一幅驚天動地的壯麗的歷史畫卷。爲反映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全國各族人民對邢臺人民的深切關愛,表現英雄邢臺人民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精神,震後設置了“邢臺地區抗震展覽館”。由中央美術學院的周令釗教授主持展館的設計,中央美術學院的大批著名畫家都參與到該展的創作中,創作了百米素描長卷,大型成組雕塑,多套國畫人物連環畫。這些藝術家以真誠的情感精心創作了大量的美術作品,中國的美術歷來注重興衰鑑戒、褒功韃過之意,此展不僅謳歌了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戰勝災難精神,同時也產生了藝術輻射的作用。許多邢臺本土的美術作者,一方面投入到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中去,一方面也受到專業的薰陶。爲邢臺美術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七十年代,邢臺美術開始向成長期發展。這一時期爲配合各種政治運動和重大節慶日的美術展覽活動頻繁舉辦,一九七二年舉辦了“邢臺地區美術作品展”,出版了《邢臺地區美術作品選》。七二年、七三年爲配合“農業學大寨”、“批修整風運動”,先後舉辦了“邢臺地區美術作品展”,並結集出版了《邢臺地區美術作品展》。七七年、七九年分別舉辦了“慶祝建軍五十週年邢臺地區美術作品展”、“邢臺地區慶祝建國三十週年美術作品展”,並選優秀作品結集出版《美術作品選》,同時開展和其他城市的美術交流,七九年,河北省四地市美術作品展分別在邢臺、邯鄲、秦皇島、承德巡迴展出。

在這一時期邢臺的美術創作開始出現新氣象,一批有實力的作者嶄露頭角。

進入八十年代,邢臺美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可稱爲輝煌鼎盛期。八十年代初,自學成材的畫家韓喜增考取中央央美術學院年連繫研究生。與其一起考取研究生的皆爲一時俊彥,此舉爲邢臺美術界帶來了榮耀與自信,其意義非同凡響,也拉開了邢臺畫家進入高等藝術院校學習的序幕。與此同時一批畫家脫穎而出: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在校期間就倍受師生關注、被認爲天資聰穎、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王耀生,以格調清新高雅的花鳥畫和極具個性的書法作品引人注目;在特定的歷史時期有幸同在邢的靳尚誼近距離接觸、受益極深,以及後來在盧沉和周思聰先生言傳身教下,繪畫水平有了質的飛躍的黃耿卓,在先後從事油畫、版畫、年畫、連環畫創作後,以水墨寫意人物畫顯示出較強的創作實力;自學成材的張潔在年畫和連環畫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另外,一些著名的畫家,以講學、展覽、寫生、考察、深入生活紛紛來到邢臺,蓮山課 件已由當年政治運動和配合政治運動的美術工作向更加純粹的藝術化方向轉變。其間,天津美術學院副院長、著名畫家孫其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賈又福和陳平;著名畫家史國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畫家高潮;天津美術學院畫家張世範、楊德樹、何家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楊先讓率研究生呂勝忠、陳文驥;西安美術學院教授趙步唐和江文湛先後來到邢臺。爲邢臺的美術的發展注入了生機。

進入九十年代,擁有二百八十三名會員的邢臺市青年美術家協會成立。

整個九十年代,邢臺美術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在傳統優勢國畫繼續發展的同時,油畫、版畫、漫畫等也得到了發展。

進入新世紀,邢臺美術也迎來了新氣象。郭明堂無疑成爲了這一時期的領軍人物,他先後兩次在河南升達藝術館舉辦《太行風情——郭明堂山水畫展》和《郭明堂山水畫展》,在中原大地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作品所呈現的是“一派俊逸超塵的藝術美感,具有清新悠遠的意境”。

縱觀現當代邢臺美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在全國著名畫家的關照下,通過幾代人的辛勤努力,在這片神奇而具有豐厚文化底蘊的土地上,產生了一批有影響的畫家和重要的美術作品。

希望我市的藝術家們用手中五彩畫筆,創作出更多藝術性和思想性完美統一、人民喜聞樂見的繪畫作品,以藝術的形式宣傳邢臺,打造邢臺。

如今美術已成爲生活的主題、人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論是繪畫、雕塑、工藝、建築等在各行各業、各個區域都有所體現。

例如,新治理的七里河,融入了很多景觀雕塑,如_____島——佇立着有許多人類原始部落生活模樣的雕塑,展現了人類的繁衍史。還有邢臺鋼鐵路大橋,它是省內單跨最大、華北單跨第二的橋樑。大橋結構形式採用鋼管拱起混凝土下承式提籃拱橋,拱圈內傾,結構新穎,美觀大方,現爲國內第二座。除此之外,在房屋建築、街道建設、家居設計、服裝設計上也有一定成就,並開設了許多公司,爲人們建立了美好的生活環境。總之,美術事業的發展對加快邢臺城市建設有着重要意義。

在當地還承辦了一些美術職業高中,對愛好美術的學子進行專業的輔導和訓練,爲邢臺美術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通過這次的調查和實踐,使我對邢臺美術有了全面的認識和了解,也鍛鍊了我自己的社會工作能力,意義頗大。相信隨着美術事業的不斷壯大,邢臺發展的前景也將更加燦爛,期待着並祝福着。

【第12篇】飼料產業發展的調查報告

目前,我國的飼料產業還存在什麼問題呢?小編給大家介紹飼料產業發展的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

飼料產業發展的調查報告

圍繞xxxx養殖業的發展對飼料生產和食品安全的要求,省民營企業發展協會聯合省飼料協會、省飼料工作辦公室對我省的飼料產業發展問題進行了調查。通過典型調查、召開企業座談會和對全省飼料產業發展情況的分析,形成的本次調查專題報告如下。。

一、飼料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我省的飼料產業伴隨着養殖方式的變革,飼料工業在經營管理體制、企業規模、營銷方式上經過從無到有、從傳統到現代、從單一生產到綜合經營的發展歷程,飼料企業開創了由單純的飼料生產進入飼料產業鏈的各環節及其延伸拓展到更爲寬廣的領域,使得飼料工業已經步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省的飼料工業體系基本形成。其具體表現:一是規模飼料企業的數量到2000年全省一度達到600餘家,後經整合提升,目前仍有439家。二是一批有影響的大型飼料企業如泰國正大、康地華美、澳華、亞衛、四川通威、希望、湖南唐人神、廣東溫氏、廣東海大、山東六和、北京偉嘉、香港高龍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落戶xxxx,帶動了本土飼料企業的迅速成長。xxxx同星、浠水四方、武漢新華揚、xxxx廣濟藥業、安琪酵母、武漢正達、武漢天龍、宜城襄大、xxxx農騰等具有較大規模的本土飼料企業爲xxxx飼料產業鏈的拓展和飼料工業的持續發展共同打下了厚實基礎。xxxx年,全省飼料、添加劑總產量突破600萬噸,飼料工業總產值230億元。三是形成了一批本土企業的精品名牌。xxxx廣濟藥業的飼用維生素b2被評爲中國名牌產品,xxxx同星、武漢正達、武漢明天、宜城襄大等12家企業生產的飼料被評爲xxxx名牌產品全省有23個產品分別被納入國家級高新技術產品目錄和省級優勢且具有較高創新性產品目錄;有24個產品分別被評爲中國飼料行業信得過產品和xxxx信得過水產養殖投入產品。我省飼料企業生產的維生素、酶製劑、微生物、礦物質等飼料添加劑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佔據較大市場份額。四是飼料工業的發展帶來了養殖業的全面振興。目前全省生豬規模養殖場達到600餘家,出欄肥豬佔全省的60%,水產養殖面積1000多萬畝,魚飼料餵食量180多萬噸。據測算,1噸配合飼料可爲養殖節本增收350元左右,用營養全面的配合飼料與使用單一飼料相比,可提高飼料報酬率20-30%。規模化的飼料工業生產也比較好地從源頭把握住了食品的質量安全問題。xxxx年飼料產品抽檢合格率爲97%,商品飼料連續多年檢測沒有發現瘦肉精的問題。同時,飼料生產企業還吸納了農村剩餘勞動力3萬餘人,參與飼料經銷和配送達數萬人。

二、當前飼料工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1、企業的整體素質不高。我省的飼料生產企業以小企業居多,低水平經營、低檔次重複、低層次競爭問題突出。xxxx年的分析數據表明,我省的飼料企業平均年產量爲1萬餘噸,與全國的平均水平7萬噸相差6個數量級。同時還由於飼料銷售門店數量過多,經營人員的法律意識淡薄,拆包、分裝、前店後廠等現象也十分普遍,造成監督管理難度大。

2、飼料生產企業利潤空間小。一是受本地生產的飼料糧供應量限制,外採數量大。作爲飼料主要原料的玉米和餅粕,全省的年需求量分別是800萬噸和150萬噸,而玉米的實際產量只有200萬噸,菜餅和棉餅總量上雖然可以保證,但品位不高、利用係數低,豆餅的生產在我省更是空白,得靠外採滿足需要。由於飼料糧被賣方市場所控制,貨源和價格極不穩定,外採所增運輸費用也轉嫁到了飼料生產等下游各環節。二是政府拍賣用作飼料的糧食與市場價位每噸相差200-400元,是飼料利潤的1-4倍。由於拍賣的糧食70%流向國企,剩餘的30%雖然流向是民企,但都是大型民營企業。我省只有少數幾家飼料企業有競拍權,一般本土飼料企業很難得到這個機會。三是用工成本上升,xxxx年企業用工成本與2000年比上升了40 %。四是中小型飼料企業受規模所限,很難在市場競爭中獲得規模效益。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我省大多數飼料企業的生存境況堪憂。

3、質量安全任務重。非法使用違禁添加物、製造假冒僞劣飼料等問題雖然有所遏制,但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爲規避監管,少數不法企業使用新型非法添加物,花樣翻新,防不勝防。受飼料資源緊缺的影響,大量非糧原料未經嚴格評審就在飼料生產中使用,潛在風險不容忽視。飼料生產過程中因操作不當、飼料原料污染等導致的質量安全問題也不可忽視。亟需提高管理部門的監管能力和企業自約束能力。

4、政策扶持乏力。飼料工業企業的非工非農現狀,導致了國家的政策性補貼被邊緣化,只能在長期的自生自滅中艱難發展。飼料企業的技術改造不能象一般工業企業那樣得到政府的扶持,用地指標、財政資金和信貸支持方面的優惠政策也不能享受農業及農業產業化政策支持。飼料企業的社會貢獻與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極不相稱。

三、加快我省飼料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強化飼料工業的基礎地位。飼料工業是上聯種植業,下聯養殖業的中軸產業,是涉農產業中工業化、市場化、標準化、集約化程度較高的基礎產業,其發展要切實引起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並納入現代農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整體戰略。工廠化的飼料生產是養殖規模化的重要支撐,是養殖方式變革和實現養殖業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從我省目前養殖業的發展情況看,無論是農戶的小規模分散養殖還是規模化的集中養殖,所用飼料都源於工業化生產。根據我省畜牧、水產的發展,飼料年需求量可達2000萬噸,而現在年產量僅600萬噸,飼料工業的發展空間很大。爲使飼料工業與我省的養殖業發展相適應,省政府要儘快研究制定飼料產業政策,鼓勵企業技術創新,鼓勵飼料企業與養殖業建立共贏發展聯合體,鼓勵飼料企業走有特色的專、精發展道路。

2、優化飼料工業結構。一是合理布點,優化區域佈局。根據飼料產銷大進大出的特點,企業最佳輻射半徑不宜超過100公里。根據養殖區域分佈要求,引導投資建設一批起點高、標準高、現代化程度高的規模飼料企業。二是明確定位,幫助企業向專、精方向發展。通過鼓勵兼併重組,提檔升級,建立一批結構合理且具有一定規模的飼料企業。力爭通過5年努力,培育10萬噸以上飼料企業100家,打造50萬噸飼料企業5家,形成大中小飼料企業配套的企業羣落,實現飼料生產總量突破千萬噸的目標,爲養殖業強省建設提供優質足夠的飼料保障。三是根據不同養殖種類羣落生產出合理的飼料供給產品。目前,我省畜禽和水生養殖生物種類很多,每種養殖生物類別都需要有與之相對應的配套飼料產品,爲了幫助飼料企業按需生產,政府主管部門要通過政策引導,鼓勵飼料企業提高專業化水平,幫助飼料企業與養殖企業之間建立直銷聯合體和與下游企業建立合作伙伴關係。

3、拓展飼料企業的產業發展空間。面對我省飼料生產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原料價格高,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制約因素,多數飼料生產加工企業都處在微利甚至保本運行狀態,利潤空間小,市場競爭能力明顯不足,致使一些企業的生存問題相當突出。解決我省飼料產業健康成長問題,當前的重點是要拓展飼料企業的產業發展空間。一是要按照市場和企業的內在要求,鼓勵和支持企業間的兼併整合。通過提升層次,實現標準化和多品種化生產,在創造規模效益中形成企業的多種競爭優勢。二是鼓勵和支持飼料企業向產業鏈的其他環節延伸。具有一定規模的飼料生產企業需要注重向兩頭延伸,特別是向產業鏈的下游環節延伸更是當前的新走向。飼料企業可以視企業的情況,發展養殖業。用比較效益較高的養殖業收入填補飼料生產環節的效益缺失,以形成飼料生產企業內部的良性循環;也可以在企業能力足夠的情況下發展養殖產品的深加工,通過延伸產業鏈環節的加工增值來填補飼料生產環節的微薄利潤空間。xxxx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武漢天龍飼料有限公司、武漢德之邦牧業有限公司、武漢朝暉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和武漢高龍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在這方面已經做了很好的探索,提供了可供借鑑的經驗,需要主管部門認真總結並加以推廣。三是鼓勵和支持規模飼料生產企業向高科技領域延伸,形成新的競爭優勢。武漢新華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在飼料生產基礎上,提出新戰略、新發展、新跨躍的發展思路,堅持以產品研發爲龍頭,以核心產品規模化爲基礎,以營銷網絡和品牌建設爲保障,在做大做強飼料酶製劑的同時,創新增長方式,積極拓展工業酶事業新領域,將酶製劑擴大到農業、工業及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的做法,爲有條件的飼料企業進行產業拓展和成功轉型提供了新的思路。四是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進入飼料生產行業。武漢合緣綠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依託高新技術開發生物肥料產業已經成爲高新技術規模企業,有着強勁的發展實力,目前正向飼料工業生產領域延伸。

4、加大飼料生產的安全防範措施。飼料是養殖產品達到安全標準的重要關口,飼料工業生產的原料、加工和出廠銷售等環節要有安全防範的強制性執行措施。飼料生產企業除了建立專門的檢測化驗機構和配備一定比例的技術人員外,還要建立飼料安全的逐級上報制度和政府主管部門的檢查制度及全天候的監測措施,將質量安全標準執行情況納入各級目標責任管理。

5、增大飼料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各級政府要根據養殖業發展需要,對種植業的結構進行調整,要特別重視提高飼料作物種植比重,使飼料作物產量能逐步適應養殖業發展需要。降低外採比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遠距離運輸的成本問題。二是政府的糧食拍賣應向民營企業傾斜。目前政府拍賣的糧食70%流向國有企業,30%流向大型民營企業,具有競拍資格的本土飼料企業極其有限。對此,可以考慮由省飼料協會牽頭,組織具有一定規模的飼料企業向糧食主管部門爭取企業的競拍資格,或抱團競拍採購,讓多一些的企業享有這一權利,提振大家對政策受惠權的信任指數。三是飼料生產作爲農業產業化的一個重要環節,應該在用工、用地、資金和信貸支持等方面享受農業產業化的相關政策支撐。飼料工業是農產品加工的重要內容,同樣應考慮納入農產品加工的四個一批工程給予支持。四是各級政府可以設立飼料產業專項資金,用於飼料生產的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和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飼料企業淘汰落後設備。

【第13篇】開展科技攻關活動 服務企業經營和發展的調查報告

開展科技攻關活動 服務企業經營和發展的調查報告 成立青年科技攻關小組,組織青年科研骨幹開展科技創新,努力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促進企業經營和發展,是團組織服務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措施和途徑。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如何在引導青年開展科技攻關中提供更加切實有效的服務。

如何在企業的改革和發展中拓寬團的工作領域,充分發揮團組織的助手和後備軍作用,是當前各級團組織面臨的重要課題。爲此,我們就目前我市企業開展青年科技攻關活動的總體情況深入到華盛公司、製藥集團、金港科技等企業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調研。

一、近年來我市企業青年科技攻關小組在推動企業改革與發展中發揮的主要作用近年來,伴隨着國企改革的步伐,企業團組織在企業中的職能、性質、地位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各級團組織積極適應新的變化,通過成立科技攻關小組,開展科技創新,在服務企業發展、服務青工成長成才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極大地拓寬了團的工作領域,爲團組織贏得了一席之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青年科技攻關小組在企業的生產與經營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如華盛公司團委組建的電廠科技攻關小組三年來共開展了重油改造、鍋爐三次風管改造、輸灰機改造、循環水泵ups電源改造、射水抽氣器改造、凝汽器膠球清洗裝置改造、主蒸汽保溫改造等30多個較大的科學技術改造項目,近100項小改革,處理大小缺陷1萬多項,共爲電廠節約生產成本400多萬元;鋁廠科技攻關小組開展了調整陽極換極模式、陽極鋼爪保護環等27項技術革新,共爲企業創造效益1000多萬元。製藥集團滴眼劑車間qc小組“降低f57—a灌封機灌封穿漏率”爲企業創造效益400多萬元,金港科技攻關小組鑽研併發明瞭適用於石油化工領域的防爆水封缸,爲企業創造效益200多萬元;二是培養了一大批青年崗位能手。

近五年來,我市涌現出了市級青年崗位能手200多名,伍雄等30餘名青工被評爲省級青年崗位能手,劉訓生今年還被評爲全省十大傑出青年崗位能手;三是推出了一大批優秀科研成果。今年以來,市制藥集團滴眼劑車間qc小組科研成果“降低f57—a灌封機灌封穿漏率”在二oo三年全國醫藥質量管理小組成果發表交流會中榮獲一等獎及最佳製片獎,該小組還被命名爲國優qc小組,此外,該公司小容量注射車間qc小組“控制裝量,提高利巴韋林注射液燈檢合格率”獲三等獎。

華盛公司《60ka自焙槽預焙改造綜合技術》獲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金港科技公司科技攻關小組發明的防爆水封缸獲得了由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兩項專利證書,該公司“十佳青年” 朱維斌和朱自清以《催化裂化裝置低壓瓦斯全回收系統研究》獲得了市政府頒發的科技二等獎;四是初步構建了較爲完善的青年科技攻關活動運行機制。

各級團組織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不斷完善科技攻關活動的組織機構和科研程序,已建立起較爲完善,操作性較強的科技攻關活動運行機制,促進了青年科技攻關活動的穩步發展,也有效地促進了企業青年創新創效活動的深入開展。如潛江製藥集團團委八年來,每年都組織開展qc成果發佈會,展示科技攻關小組的科研成果,華盛公司團委的每個科技攻關項目從立項到最後的驗收,都要經過嚴格的把關,各攻關小分隊在進行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實行層層監督,嚴格分項目的*驗收制度等。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當前,我市企業青年科技攻關活動發展呈現出蓬勃的生機,但是,通過調研,我們也發現部分企業青年科技攻關活動明顯滯後,面臨着一些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青年科技攻關技攻關活動,嘗試推行《青年崗位建功成才手冊》,把創新戰略和青工的成才、企業人才的培養結合起來;實施青年“創新項目制”,運用現代管理手段,廣泛開展項目徵集與申報,公開招標與投標,審定與實施的做法;實施青年科技攻關活動“項目化運作”,切實完善創新過程,通過發放“青年創新項目書”等方式引導青工結合崗位、企業實際,以市場爲導向,分析查找技術、管理等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申報創新課題,再根據青年申報的創新課題,確定企業所需,青年所能的攻關項目,簽定攻關合同;三是在開展活動過程中,要與長期以來團組織已形成的品牌項目,如“五小競賽”和“導師帶徒”、“爭當青年崗位能手”等羣衆性的技術創新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調動全體青工參與科技攻關。

3、探索建立科學高效的運行與管理機制,加強對青年科技攻關活動的指導與管理。要把建立科學有序的活動機制擺在重要的工作位置,加強對青年科技攻關活動的規範管理。

一是要建立起活動的組織機制。要在各企業中成立起以黨政領導牽頭、團組織具體協調、有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活動組織領導小組,在青年職工中積極成立創新協會、攻關協會、攻關小組、qc小組等創新組織;二是要建立起活動的評價機制。

通過各級科技部門評估機構和企業中的生產、技術、質量、管理、營銷、服務等部門建立相應的評估體系,制訂以效益爲評判標準的青年科技創新成果評價辦法,對青年科技攻關組織和羣衆性的青年創新成果進行評估確認,促進創新成果考評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建設;三是要建立起活動的激勵機制。各級團組織要加大活動表彰力度,並出臺有關獎勵政策,企業團組織要積極爭取領導支持,制定實施有關推進青年創新活動的政策,並把活動納入企業獎勵體系之中,在學習深造、收入分配等方面向優秀青年人才傾斜,激發廣大青工參與科技攻關活動的積極性;四是要建立起活動的保障機制,通過積極爭取黨政組織和各方面支持,在科技攻關活動的政策、經費、陣地、宣傳、成果轉換等方面創造條件。

要力爭建立起青年科技攻關活動的專項基金,爲活動的開展優化環境、提供保障。

4、切實加強企業團幹隊伍和青工隊伍建設,爲企業的發展提供人才基礎和智力支撐。要以開發青年人才資源爲着力點,切實加強企業團乾和青工隊伍的建設。

一是要切實加強企業團幹部隊伍建設。各企業要通過“聯推競選”、“公開招考”等方式將那些思維活躍、學歷層次高、工作能力強的優秀青年選撥到團的工作崗位上來,同時,積極爲團幹部的學習、培訓創造條件。

各級團組織要切實加大企業團幹部的培訓力度,通過舉辦培訓班、以會代訓等方式組織企業團幹學習理論知識,增強實踐能力,提高團幹部的*素質和業務能力。二是要努力提高青工綜合素質,要建立和完善青年職工培訓機制,有計劃、有組織地發動他們參加電大、函授和專業技術培訓,加強計算機網絡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培訓,由崗位基本技能培訓向新科技、新知識培訓轉變。

要立足青工本職崗位,開展導師帶徒、技術比武等活動,幫助青工提高創新本領、勞動技能,要將爭當青年崗位能手活動與青年科技攻關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促進青年職工由適應型人才向創新型人才培養轉變,爲青年科技攻關活動打牢人才基礎。

【第14篇】關於遊戲化藝術教育與幼兒主體性發展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21世紀幼教改革的主旋律是主體性教育。但在當前教育實踐領域中,藝術教育卻存在很多誤區,如以知識、技能的訓練和灌輸替代幼兒與生俱來的藝術感受能力等等。遊戲化藝術活動對幼兒主體性發揮的影響有多少?如何得出有利於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發揮主體性的相關條件,使幼兒在良好的氛圍中主動構建藝術方面的技能、技巧?通過對大、中、小班幼兒在藝術教育活動中開展遊戲化教學活動的調查,從活動各方面的投入與成效、以及同普通藝術活動中幼兒主體性發揮的程度進行比較,獲得相關資料,以此來評價遊戲化藝術教育對幼兒的主體性發展的有效作用,來幫助教師更好地在藝術教育中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培養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在這基礎上掌握較好的技能,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藝術活動,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二、調查內容

採用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分三部分:本園大、中、小班幼兒開展遊戲化藝術活動投入量的調查研究;遊戲化藝術活動與普通藝術活動中幼兒主體性發揮程度的比較的調查;開展遊戲化藝術活動對發揮幼兒主體性作用的調查研究。

三、調查方法

1.調查方法:以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爲主的綜合分析法。

2.調查對象:選取我園小、中、大班幼兒各20人(男女各半),各班教師;

四、調查分析

各年齡段幼兒在藝術教育活動中,運用普通教育方式與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中幼兒參與率情況。

根據顯示:小班幼兒在普通教育方式和在遊戲化教育方式中的參與率分別是8.35%和21.20%; 中班幼兒在普通教育方式和遊戲化教育方式中的參與率分別是9.20%和24.82%;大班幼兒的參與率分別是9.75%和26.68%。從以上數據顯示遊戲化教育方式和普通教育方式中的參與率最小差率是12.85%,最大差率是17.33%。這些差率表明了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中幼兒的參與率明顯高於運用普通教育方式中幼兒的參與率。在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中,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高,在活動中,幼兒“走神”的情況明顯少了,在活動中比較投入,幼兒與教師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多了,且在活動中,心情愉悅。可見,遊戲化藝術教育活動中幼兒主體性發揮的程度明顯高於普通藝術教育活動中幼兒主體性的發揮。

各階段幼兒在藝術教育活動中,運用普通教育方式與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中,幼兒習得的情況。

根據顯示:在第一階段,運用普通教學方式中,幼兒的習得情況最高點是85.3%,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中,幼兒的習得情況是78.2%;而在第二階段,運用普通教學方式,幼兒的習得情況是80.4%,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幼兒的習得情況是83.2%;在第三階段,運用普通教育方式和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中,幼兒的習得情況分別是77.5%和88.7%;在第四階段中運用普通教育方式和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中幼兒習得情況分別是73.1%和90.0%。從以上數據可見,雖然運用普通教學方式在剛開始時,幼兒的習得情況高於運用遊戲化教育方式,但隨着教育過程的不斷深入,運用遊戲化的教育方式中,幼兒習得情況明顯高於運用普通的教育方式。爲什麼會產生這種後果?在普通的教育方式中,教師比較注重在這個活動中幼兒在知識、技能等方面的掌握,而且方法比較單一。例如音樂教育中,單純的教教材,把教音樂看成是德育、智育的附庸,過分強調音樂的教化作用,而忽視調動幼兒的內部動力;在美術活動中存在“框架式”的臨摩和“塗鴉式”的放任等。幼兒在剛接觸時的習得情況較高,而隨着教育的漸進,幼兒往往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習得情況慢慢降低。但在遊戲化教育方式中,教師以讓幼兒在玩中學,讓遊戲帶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可見,開展遊戲化藝術活動對發揮幼兒主體性具有積極的作用。

【第15篇】農村貧困戶發展的調查報告

隨着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應家塢村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已過上了基本小康的生活,但是由於農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還有一部分農戶收入水平較低、收入增長緩慢甚至下降。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僅延緩農村的全面小康進程,制約了農業的發展,也是引發社會經濟中的突出問題之一。因此,關注農村低收入戶的增收問題,對農村居民總體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持社會穩定都具有現實意義。

爲了摸清新的時期貧困產生的原因,爲下一步農村開展扶貧工作制定切合實際的戰略決策,駐村以來,對應家塢村部分貧困住戶進行了調查,在分析低收入農民的現狀特徵及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的具體措施。

一、被調查貧困戶的基本情況

在扶貧調查收取的17戶資料中,人均收入少於1500元(浙江省20xx年的貧困標準)的絕對貧困戶佔有12戶。12戶貧困戶共有人口34人,勞力9人,外出打工5人,人均收入502.5元,其中勞務收入123.2元,佔24.5%,種植業收入254.6元,佔50.5%,養殖業收入87.8元,佔17.4%,其它38.4元,佔7.6%。人均擁有耕地0.89畝,人均佔有林地0.64畝,人均擁有口糧239.5公斤。住土草房2戶,佔16.7%,住土瓦房5戶,佔41.7%,住磚瓦房及板房2戶,佔16.7%,住危房1戶,住樓房1戶,無房戶1戶。

二、貧困原因分析

從收入支出角度來說,貧困是收入少,而正常必需的支出相對收入又較多的情況下產生的,導致不能解決起碼的溫飽問題。對貧困原因調查主要採取對農戶個別訪談和通過村兩幹部座談的方式進行,從收入和支出兩方面來調查農民的貧困原因的。根據整調查情況,貧困原因有:

1、缺文化致貧。

文化程度低是導致貧困的重要原因,根據調查統計結果,12個貧困戶中家庭主要勞力是文盲和初識的有2戶,佔16.7%,國小文化程度的有5戶,佔41.7%,國中文化程度的3戶,佔2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戶,佔16.7%,高中與國中文化程度之和只佔41.7%,比例非常少。家庭主要勞力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戶家庭,人均收入爲532.94元,而家庭主要勞力是文盲和初識的2戶家庭,人均收入僅爲417.00元。人均收入在500~826元的家庭中,有10.5%的家庭主要勞力是文盲,而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家庭中,家庭主要勞力是文盲的竟達36.6%。

缺文化必然導致觀念的落後,觀念落後是貧困的根源。貧困地區不少農民對商品經濟至今還很不習慣,他們一貫視農爲本,寧願守着土地受窮,也不願昌險出外經營工商業;許多農民聽天由命,消極悲觀,缺乏信心和勇氣,把希望寄於老天爺風調雨順;依靠國家支援,救濟的等靠要思想非常嚴重,視吃救濟、拿補貼爲理所當然;觀念保守,不願接受新技術,甘願受窮。

2、自然災害致貧。

因自然災害導致貧困的,也有2戶,佔16.7%的機率。因災貧困是目前絕對貧困最根本的原因,對這種貧困,脫貧速度慢,是比較難以改變的一種貧困。在應家塢村調查中的有兩戶村民。因災貧困也是返貧的根本原因,由於國情所決定,上世紀我國的脫貧標準低,有些農戶一旦遇到自然災害,又加入貧困的行列。

3、因病、殘致貧。

因病、殘導致貧困的原因,在所有貧困原因中佔第一位,共有4戶,佔33.3%的概率。這可能是收入太少的農民,用在治病上的支出更少的原因。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生病無錢醫治,不管不問的貧困戶在農村比較常見。由於我國農民還沒有享受醫療保健待遇,農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負擔,一年中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病稍大一點,一般農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貧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貧困地區,農民收入本來就少,農民家庭成員中,如果有人生大一點的病,就會給貧困的家庭帶來更加貧困,如果是大病,只有聽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殘疾,也是導致家庭貧困的根源。

4、缺耕地致貧。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農民要是沒有耕地,也就無法生存。我國進行大規模的扶貧已有近20年了,農村不少家庭擺脫了貧困,現在剩下的一些貧困戶基本是比較難以脫貧的貧困戶,大都是分佈在庫區和偏遠的山區,有些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耕地、水資源少或耕地質量差是導致貧困的重要原因。調查中發現,由於缺耕地導致貧困也有1戶,由於應家塢村人均人均耕地僅有0.1畝。這麼少的耕地,加上貧困地區農民文化素質差,不能適時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從種植業獲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5、缺勞動力致貧。

貧困原因中,越是缺勞力,越是貧困的佔2戶。家庭勞力與人口比小於0.3的人均收入爲437.7元,而家庭勞力與人口比在0.8~1時,人均收入爲610.4元,是前者的1.4倍。這種貧困原因以前表現不明顯,也只是在90年代後期才突出,是一種新的貧困原因。貧困地區大都是人多地少,勞動力嚴重過剩,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就是有了勞動力也沒有出路,勞動力的多少並不是影響貧困的重要原因。到了90年代後期,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貧困地區交通、通訊條件的改善,貧困地區勞力紛紛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打工的收入遠遠多於農業收入,也許一個家庭有勞力外出打工,就能擺脫一個家庭的貧困。當然外出打工與外出勞動力的素質有關,素質越高,獲得的勞務收入越多。

6、因上學致貧。

因上學致貧也是一種新的貧困原因,也是90年代末纔出現的的。雖說我們國家的國小、中學都是義務教育,但貧困地區財政收入少,用在學校上開支也比其它地區少,爲了維持學校正常開支,有的學校採取增加收費來保證學經費缺口,於是教育亂收費在貧困地區比較常見,有的地方一個國小生學雜費一年要7~8百元,一箇中學生的學雜費一年要1千多元。如果貧困地區一個家庭中幾個孩子都上學,對收入不高的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會導致家庭的貧困。如果貧困地區的孩子考上大學,在教育體制實行改革的今天,一個大學生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至少要一萬元左右,對一個貧困家庭更是無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學,只有依靠借債,那麼,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貧困的境地。

三、結論

在所有貧困原因中,因缺文化、因災、因病殘、缺勞力是形成貧困的重要原因。其中缺乏文化、自然災害和環境惡劣是致貧的最首要的原因;其次是因病、殘致貧。缺勞力和因上學致貧是新的時期下的兩種貧困原因,這兩種原因計劃經濟年代比較少見,即使有,也不明顯,只有到了九十年代後期這兩種貧困原因才變得突出。也許隨着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這兩種貧困原因還會有所突出。

四、促進貧困農戶收入增長的對策建議

面對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如何在新的經濟發展階段,多渠道增加低收入戶的收入,達到共同富裕的最終目的,是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重點考慮的問題。

1.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農業結構調整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引導農民調整種養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一是要在低收入農戶中,改變廣種薄收的經濟模式,提高農業的產業化,集約度,通過對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充分利用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蔬菜、水果等勞動密集性產品,增加就業,實現增收。二是大力發展畜牧業。畜牧業是一項低投入、高回報、受自然因素影響較小、適宜貧困地區發展的富民產業。在畜牧業發展上,要實現新的突破,多發展食草型動物,降低飼養成本,提高養殖效益。同時要加快畜牧業的市場建設、防疫體系建設、服務體系建設,爲畜牧業生產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畜牧業成爲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三是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通過農業產業化的經營方式,延長農業產業鏈,讓從事農產品種植和加工的農民從中獲得最大的收益。

2.努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文化素質

從戰略高度認識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性,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加大農村教育投入,不僅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低收入戶增加收入的長遠基礎。一是努力普及國中教育。必須把發展教育的重點放在普及國中教育上,努力提高適齡兒童入學率,解決部分少年兒童不上學和中途輟學的問題,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產生。二是通過開設各種培訓班,對一些上過國小、國中或高中的農民進行職業培訓,傳授給他們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爭取幾年內使每個低收入家庭都有一個掌握一至兩門實用技術和經營特長的勞動力,這對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既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又有長遠的作用;三是大力發展農村中等專業學校、農民職業中學,培養一批中級層次的人才,以適應商品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

3.加大扶持力度,轉變扶貧方式

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二、三產業,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貧困農戶由於收入的絕大部分用於生活消費,維持簡單再生產都比較困難,要想擴大再生產依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難的。對於貧困戶,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財政撥款。同時,改變面面俱到的救濟式的扶貧形式,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

4.積極組織剩餘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

加快勞動力轉移是低收入農戶快速增加收入的首要措施。低收入農民家庭一般有較多剩餘勞動力,但勞動力轉移的能力比較差,轉移的勞動力較少,所以,轉移勞動力是快速提高收入的首要途徑,也是一條捷徑。

5.逐步建立完善、高效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搞好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變化,及時有效地保障農民特別是低收入戶基本生產權益的迫切需要。低收入羣體應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特別救助和有力扶持,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強化相關政策,建立農村低收入羣體生活保障體系,保證低收入農民的基本生產和生活,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