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有效教學調查報告多篇

有效教學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中學數學有效課堂提問調查報告

中學數學有效課堂提問調查報告

一、調查的背景與目的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數學教師所煩惱和思考的一個問題。當前的教育不再是說教模式,而是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互動的過程避免不了教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所以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凸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手段,但不同的提問卻有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

由此可見,提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因此提高農村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們於2022年93月份對教師數學課堂提問中的誰來問,要問誰,問什麼,怎麼問,進行學生及教師問卷調查、聽課調查,以期瞭解課堂有效提問在我校教師中的具體實施情況,從而對這一主題進行深入研究。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的確定

調查對象:本校6位數學教師及隨機抽取的40名學生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聽課調查

三、調查結果

教師調查問卷見附件學生調查問卷見附件,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2篇】《作業有效性研究》課題問卷調查報告

《作業有效性研究》課題問卷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2022年11月

調查地點:xx初級中學

調查對象:隨機抽取的xx縣xx初級中學七年級30人、八年級30人、九年級30人,共90名學生以及10名語文教師

調查方法:抽樣問卷調查

調查人:荊小苗 辛超凡

調查分工:辛超凡發放調查問卷, 荊小苗收集、整理、分析數據並撰寫調查報告

爲了更好地瞭解國中學生以及教師文言文教學及學習現狀,擬了兩份調查問卷。緊張而有序的問卷統計工作已經結束,現報告如下:

一、調查目的:

1、瞭解國中學生文言文學習現狀。

2、瞭解國中教師文言文教學現狀。

3、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爲《文言文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尋找方法併爲我們的小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方向。

二、調查對象:

隨機抽取的xx縣xx初級中學90名學生以及10名語文教師,共收回學生問卷90份,教師問卷10分。

三、調查形式:

本次調查採用無記名問卷調查形式,調查以班級爲單位,隨機抽樣,課題組將90份學生問卷和10份教師問卷,印發給xx縣xx初級中學七年級30份、八年級30份、九年級30份,教師10份,現收回有效學生問卷90份、教師問卷10份。利用週一下午班會時間統一進行(2022年11月5日),相關數據由人工進行統計整理,數據結果供課題組所有老師和學生參考。

四、調查內容說明:

本次調查問卷共分爲學生卷和教師卷兩大部分,其中學生卷16個選擇題,教師卷18個選擇題。

五、調查結果分析

(一)學生調查問卷情況:

1、81%的同學喜歡文言文,12.2%的同學無所謂喜歡也無所謂不喜歡,6.8%的同學不喜歡文言文。

2、不喜歡文言文的主要因爲它難以理解,也有一小部分同學認爲它讀起來拗口,還有的同學是因爲背誦任務繁重。

3、85%的同學喜歡文言文的原因是它可以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70%的同學認爲它可以陶冶性情,10%的同學是因爲它可以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8%的同學認爲它可以讓我們把話說得簡練些,只有3%的同學喜歡它的原因是可以應付考試。

4、92%的同學喜歡和同學進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40%的同學喜歡藉助註釋和工具書進行自學,15%的同學喜歡朗讀和背誦的學習方式,絕大部分學生都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

5、90%學生的老師平時採用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70%的教師採用反覆誦讀的學習方式。

6、10%的同學認爲自己的語文老師上文言文很有趣,83.6%的學生認爲語文老師上文言文有趣,只有6.4%的同學認爲語文老師上的文言文無趣。

7、60%的語文老師上文言文時會向外拓展,36.7%的語文老師有時會向外拓展,只有3.3%的語文老師從來也不向課外拓展。

8、71.2%的同學認爲文言文的學習經常會給自己帶來思想啓發,28%的同學認爲有時會給自己帶來啓發,但仍有0.8%的同學認爲從來沒有給自己帶來思想啓發。

9、28.2%的學生在平時寫作中經常引用古詩文,71.8%的學生平時寫作中有時會引用古詩詞。

10、78%的學生喜歡教師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插入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音頻、視頻、圖像資料,11.2%的學生對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插入與課文有關的音頻、視頻、圖像資料等持一般態度,仍有0.8%的學生不喜歡。

11、大部分學生的教師給他們佈置文言文作業的形式是背誦課文、抄寫課文、註釋及譯文,很少有教師給他們佈置課後題。

12、絕大部分學生翻譯文言文的方法是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小組合作翻譯,少部分同學直接抄教輔。

13、80.3%的同學上文言文時經常記筆記,19.3%的同學上課時偶爾記筆記,但仍有0.6%的同學上文言文時從不記筆記。

14、40%的家長經常檢查自己孩子的文言文背誦情況,20%的同學家長偶爾會檢查,仍有40%同學的家長從不檢查孩子文言文的背誦情況。

15、86.3%的學生認爲學習課內文言文對自己的考試幫助很大,13.7%的學生認爲有一點幫助。

16、95.6%的同學認爲自己的文言文底子一般,4.4%的同學認爲自己文言文底子差,沒有一個同學認爲自己文言文底子好。

(二)教師調查問卷情況

1、85.8%的教師認爲自己所帶學生文言文基礎較差。

2、95.8%的教師認爲目前教材文言文的課下注釋對課文理解幫助較大。

3、78.3%的教師所帶學生在作文中從不用文言文素材,只有10.3%的學生偶爾會用。

4、在學校的公開課活動中很少有教師選擇文言文教學。

5、45.2%的教師認爲學生僅藉助課文註釋能讀懂教材中文言文。6、68.3%的教師認爲新課改對促進文言文教學作用較大,但仍有20.1%的教師認爲有點作用,但仍有教師認爲沒有作用。

7、85.3%的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8、大部分教師認爲文言文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用較大。

9、絕大部分教師認爲學習文言文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陶冶性情,可以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0、89.5%教師認爲學生會背誦課文,會翻譯課文,掌握名句名段,掌握考點就算是學好了文言文。

11、文言文作業佈置方面:98.2%的教師常給學生布置課後習題,98.6%的教師常讓學生背誦抄寫課文,20.8%的教師會讓學生寫讀後感 ,38.5%的教師會讓學生改寫課文,90.8%的教師會讓學生寫積累筆記,還有97.6%的教師會讓學生做課外資料。

12、35.4%的教師認爲自己學生在做課外文言文習題時存在的主要困難是不認識生僻字,96.5%的教師認爲自己學生存在的最大困難是文言詞語積累不夠,不能夠了解文章大意,理解不了文章主旨。

13、93.4%的教師認爲文言文教學重點是作者及背景介紹,瞭解大意,積累名句,分析主題思想,分析寫作特色,89.8%的教師認爲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方法是教學的重點。

14、97.5%的教師認爲把所學文言文知識轉化爲能力的途徑是用白話文講故事,在寫作中引用文言文素材,78.8%的教師認爲是用課內所學知識技能來閱讀課外文言文。

15、98.7%的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常用的工具書是《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和教師用書。

16、87.6%的教師上課用電子白板、展臺、電視、投影儀、電腦等上課。

17、92.3%的教師認爲自己學生考試中文言文失分最多的是句子翻譯。

18、98.7%的教師認爲學生的教輔資料對文言文學習幫助較大。

(三)問卷小結

從學生卷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學生對學習文言文沒有自信,認爲自己的底子一般,但他們大多數仍喜歡學習文言文,爲它可以增加自己的語言積累、陶冶性情,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爲它可以傳承中華文化,還能讓自己把話說簡練些,極少數同學是因爲它可以應付考試。一小部分同學不喜歡文言文,他們不喜歡文言文主要是因爲它難以理解,也有一小部分同學認爲它讀起來拗口、背誦任務繁重,現在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較強,他們喜歡運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學習文言文,或是運用工具書自學,大多數學生認爲自己的語文老師上文言文很有趣,也很喜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運用現代多媒體資源,能夠向課外拓展,學習文言文可以讓自己的思想得到啓發,對自己的寫作也有一定地幫助,許多同學在平時的寫作中會引用古詩文,增加文章的美感和厚度,

從教師卷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教師認爲自己所帶學生的文言文底子較差,自己教學方法不夠多元化,雖能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但有些流於形式,學生文言文教學還是過多依賴於教師,作業佈置多樣性也不夠,不能較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不能很好地鞏固所學知識提升學生能力。

【第3篇】《國中歷史情境創設有效性研究》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長期以來,歷史課一直被認爲是一門枯燥的學科,不被學生所重視,很多時候學生會帶着厭倦的心情進入課堂。如何克服這樣的困境,讓學生帶着興趣走進課堂?我在情境創設方面進行了研究,承擔了縣級小課題《國中歷史情境創設有效性研究》。爲了更好得進行情境創設方面的研究,探索情境創設的有效性,爲後面的研究工作指明方向和提供對策,我對我校八年級年級一個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工作。

二、調查方法

調查從學生對歷史課重要性的認識、對歷史課堂的評價、情境創設的效果和意義、情境創設的有效性等方面,設計了15個問題進行問卷調查(詳見問卷調查表)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填寫,力爭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客觀地體現課題研究的現狀。八年級一個班25名學生參與調查,共發調查表25份,回收25份。

三、問卷調查情況的統計與分析

學生問卷調查統計表

序號

問題

選項

選擇人數及所佔比列

備註

你認爲歷史學科重要嗎?

a、很重要

4

16%

b、重要

5

20%

c、不重要

16

64%

【第4篇】國小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家長問卷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

調查對象:五年級學生家長

調查人數:16人

收回有效問卷:16份

調查數據分析:

1.有100%的家長認爲孩子應該閱讀課外書,並且認爲閱讀課外書不會影響學習。

2.在被調查的16名家長中,有14名家長爲孩子購買過課外書,佔87.5%。

調查的結果:

從調查內容及數據彙總分析來看,大部分學生家長對孩子的課外閱讀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認爲課外閱讀很有必要進行。但是,大部分家庭缺乏讀書氛圍,家庭藏書不夠或者根本沒有。家長知識的侷限性以及生活所迫,不能夠與孩子進行有效交流和指導。由於農村家庭經濟收入相對較少,給孩子購買的課外書數量也很少。同時也限制了孩子從課外閱讀中獲得知識與樂趣。

從兩道簡答題的回答情況來看,大多數家長都會將孩子閱讀課外書的時間安排在完成家庭作業後或者週末閒暇時間。也沒有具體的時間安排。對於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還是沒有給出些具體的方法。看來對於農村孩子來說課外閱讀量還是太少了。

建議學校爭取資金建立圖書館,讓學生來借閱。或者在課程表中設立閱讀課,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或摘抄好詞好句,或寫讀後感等。

【第5篇】國小數學課堂低效或無效現象成因與對策有效教學調查報告

回眸四年來新課程改革所走過的路,懷揣興奮、幸福、渴求與希望的同時少不了懷疑、困惑與不安。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愈加有了冷靜的思考。“積極應對、穩妥推進,低起點、小步伐、不停歇”是我們實施課改的基本態度。基於此,“有效性”問題成了我們課改在課堂教學層面的的聚焦點。在課程改革實驗進行的今天,我們爲什麼提出“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堂教學有效性究竟指什麼?強調“有效性”是否就是強調“雙基”、是否要回到原來的課堂狀態中?這是大家都十分關注的問題。爲了研究以上問題我們首先從調查數學課堂低效或無效現象入手,從去年九月份開始,聽了近50節數學課,有公開觀摩探討課也有樸實的常態課。發現數學課堂教學“無效”“低效”甚至“負效”現象腑拾即是,而這種現象突出表現在教師三個意識的缺乏:一是缺乏學習效率意識,二是缺乏學習結果意識,三是缺乏學習感受意識。對此我們進行深入分析與思考,針對性提出策略建議。

一、缺乏學習效率意識

現象1:揮霍課堂教學時間。一位老師上《商不變性質》一課時,讓學生做練習,先是在黑板上寫題目,學生坐在下面只能“自由活動”,等到題目抄好,幾分鐘已過去了。學生各自在下面做了一會兒,基本上做好了,又突然叫1名學生上黑板板演。下面的同學又大多“自由活動”了。這樣的課節奏太慢了,效率自然可想而知了。

成因分析:造成教學節奏慢是因爲任課教師沒有強烈的效率意識,教前準備不足,應該課前寫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的卻沒有這麼做,致使寸時寸金的課堂時間白白浪費。另外,教學時考慮不周密,上臺學生板演沒有與學生在臺下練習同步,毫不吝惜課堂時間,影響教學節奏。

現象2:盲目祛除有意義地接受學習。一些教師片面追求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課堂華而不實,教師該講的不敢講,本來一句話就可以點明的問題,非要跟學生“兜圈子”、“捉迷藏”,去進行所謂的“探究學習”,似乎教師不這樣做,就會有“灌輸”、“填鴨”之嫌而淪爲沒有新課程理念的守舊教師。

成因分析:許多教師片面地把探究式學習作爲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代名詞,好像課堂上下讓學生探究就說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是落後的,於是該探究也探究,不該探究也探究,似乎成了唯一的學習方式。

現象3:不會設計有效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當前一種較爲流行的學習方式。良好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通過相互間的交流促使個體知識技能的更好掌握,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可我們不少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流於形式,收效很差。一位老師讓學生合作交流已經寫好的內容,由於小組內沒有明確分工,發言次序交流要求不明白。有的組內一學生髮言時,其他同學很少好好聽。有的因爲發言人聲音很輕,其他同學沒法聽清。合作交流花去七八分鐘,可效果幾乎沒有。

成因分析:許多教師認爲新課改倡導合作學習,所以小組合作學習被越來越多地引入課堂,合作學習成了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但一些教師沒有很好地對合作學習的要求、程序作規定並進行必要的訓練,只是讓幾位學生圍坐在一起無序地進行信息傳遞,發言者表達大多不到位,聽者更是各行其是。這樣的合作學習只是裝點門面,做做樣子而已。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只是一種形式體現,不是有效的合作學習

對策建議:

1、必須珍惜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保證課堂時間一定是學習時間。

2、選擇合適的探究內容。探究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有些東西可以探究,但有些東西是不必探究的。倡導探究式學習,並不是每節課、每個知識點都要進行探究,應依據教材內容與學生學習狀況來定。

3、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教學時教師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給學生以必要的支持、幫助與指導,組織學生進行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探究過程中教師應適時予以點撥、指導,絕不能放任自流、流於形式。

4、選擇、設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有利於產生爭論的、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換意見。若問題過於簡單,討論將變成一種形式;若問題過深,會影響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必須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即學生思考出現困難時、有爭議時、方法多樣時、新舊知識比較時。

5、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一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二是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對方進一步解釋;三是學會表達,經過思考之後進行有序組織語言,達到表達過程有條理;四是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進行歸納、概括;五是學會分工與合作,從而有效發揮合作學習的功能。

二、缺乏學習結果意識

現象4:顧“點”不顧“面”。不少教師上課爲了趕速度,爲了完成預設的教學內容,在讓學生回答問題或進行交流時,叫的大多是成績好,表達能力好的學生,那些本來應該在課堂上得到多關注的後進學生(學困生)被冷落、忽視,致使“差”的更“差”。我問一位老師爲何不讓差一點的學生回答或板演,那位老師說,如果叫這些差生回答或板演,定會“卡”住,教學任務就完不成了。那位老師的教學任務是預設好的教學內容,殊不知真正的教學任務是把所有的學生教懂(會)。

成因分析:一部分教師教學時不願關注或過多地關注後進生(學困生),是因爲他們沒有確立正確的教學任務觀。他們把完成教學內容作爲教學追求的目標,而不是把如何設法教會後進生作爲教學追求的目標。即便有這樣的目標或意願,也沒有通過有效的方法去達成。其實,適當降低一下難度,多讓後進生在課堂上展示獲得成功,這樣不僅能有助於知識的掌握,更能激發持續努力學習的信心和熱情。即便“卡”住,那更是教師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機。

現象5:練習反饋不到位。好幾堂數學課,教師在讓學生練習後對習題作了分析,分析後只是讓做對的學生舉手。至於哪些學生做錯了,錯在哪裏,分析後懂了沒有,怎麼解決這些不懂的學生的“不懂症狀”,老師沒有了下文。這樣的教學流程怎麼能轉化學困生?

成因分析:練習反饋不到位:一是有的教師對反饋的重要性沒有足夠重視,二是由於有的教師沒有掌握反饋的基本策略。其實反饋的過程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反饋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我們不僅要重視反饋,更要找尋反饋的良策。

現象6:不敢突破教材的束縛。在聽課的過程中,發現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以本爲本,對教材中一些教學資源不能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創造性的使用,依舊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層面上。

成因分析:目前,許多教師不具備開發教材資源的能力。他們過分依賴教材,以至於出現教材上有的不敢不教,教材上沒有的不敢補充,不能突破教材的束縛。有時教師也明明知道教材中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距離,卻不能設計更好的教學內容。

現象7:教學要點(重難點)把握不準。有的教師教學時沒有抓住重點、難點,時間沒有化在刀刃上:該重點理解的內容沒有好好引導學生理解,該重點訓練的地方沒有組織學生好好訓練,該化解的難點,沒有有效地啓發學生化解。致使重點難點內容沒有學習掌握到位。

成因分析:造成教師教學重難點未能把握的原因客觀上可能是教師解讀、把握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能力低,主觀上則是由於教師沒有花足夠的時間(精力)去好好地研讀、把握教材及課程標準。這對教學效果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

現象8:面上的訓練量不夠。在一節《簡單分數的加減法》的研討課上,學生通過在一張長方形紙上畫格子理解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在接下來的5題練習中,老師都使用了同樣的練習方法,出示題目——點名回答。我發現一部分學生一直都沒有舉過手,而發言的總是那幾個孩子。這樣的練習形式應該是低效的,只有幾個優生在表現自己,沒有給中等生和差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差生也就不用動腦,聽別人的就是,甚至他們跟本就不去思考,覺得反正沒他們的事。不少教師在訓練時只是讓少數學生成爲訓練者,讓多數學生成爲旁觀者。這樣一來沒有面上訓練的“訓練”效果難以明顯。

成因分析:教師對練的意識還是不夠,沒有對面上訓練的重要性引起足夠的重視。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只有通過“練”才能得到檢驗,也只有“練”才能真正到位。看看、聽聽與練練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每一個知識點的掌握都要讓面上學生都經歷“練”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效果定會比幾位優等生的表演,其他學生旁觀(聽)來得好。

對策建議:

1、推行集體備課。在個人分析教材的基礎上,組織同年段同學科的教師進行交流與探討,把握每一節課的重難點,明確教學目的,探討課堂結構的設置、環節的安排,特別是對如何靈活使用好教材、激活課堂教學等方面進行探討。

2、樹立新理念。現代課程論主張教師不應是被動的課程執行者,而應成爲課程的開發者和建構者。爲此,教師必須改變“教教材”和“以人爲本”的理念,建立“用教材教”和“以人爲本”的新理念,通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3、提高教師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在當前的課程體系中,教材作爲一種文本,已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了。教師不僅要掌握教材內的知識,還應依據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尋找學生生活情景的切入點,並對教材中的具體情節作適當的調整、改編,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問題來導學。從而拓寬和活化教材內容,增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親切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4、加強對學習的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並不是教師可以撒手不管。學生討論、交流時,教師應該以聽、看爲主,適時進行點撥、引導,在此基礎上,迅速思考下一步的教學應該作哪些調整,哪些題需要教師指導,教師應作出恰當的選擇。

5、不僅要考量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考量學業成績的智慧含金量,當然還要考量學業成績獲得的時間成本。

三、缺乏學習感受意識

現象9:不能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少教師在課堂上採用簡單的回答式,一問一答,課堂氣氛很熱烈,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教師用提問的方式“灌”,學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見解,思維訓練仍在同一層面上重複,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如, 在人教版四年級〈數學廣角——合理安排〉這節課上,在教學沏茶問題時,老師問了幾個問題:“沏茶的這麼多工序中,什麼事情可以先做?”“什麼事情可以同時做?”這麼細的問題就降低了思考的價值。不如教師直接問:“你要怎麼做能讓客人儘快地喝上茶呢?”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發現節省時間的方法。

成因分析:1、沒有把握自主學習的實質。學生站起來發言僅是一種行爲的參與,關鍵要看每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是不是主動、積極地思維,有沒有獨立地思考。2、自主學習的評價標準不明確。評價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應該看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看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交往情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情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體發展情況。

現象10:不會合理地運用評價。幾乎所有的課都沒有了批評,課堂變成了表揚的舞臺。筆者曾經就某一節課粗略統計了一下,教師表揚學生達40餘次,這樣的表揚實在過多過濫。

成因分析:有的教師認爲,傳統評價學生表揚用得太少,使學生缺乏自信心。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和賞識,教學時,應該給學生創設一種良好的心理環境,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爲此,學生只要有一點點進步,就給予表揚與賞識。課堂上出現了“你真聰明、你真棒”等誇獎聲,但是表揚過多過濫,評價的作用就打了折扣。

現象11:課堂紀律不佳。有部分教師執教的課堂學生紀律差,學生注意不夠集中,且做小動作,隨便講話,東張西望的學生比例不少於30%:教師講解時不好好聽,同學回答問題時更是不能專注傾聽,致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成因分析:課堂紀律不佳的主要責任在於教師,當然不能完全怪罪現任教老師,以前的任課老師也有一定的責任。責任在於沒有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作爲教學的重要任務切實抓起來,對學生應該具有的上課規矩沒有系統地持之以恆地加於訓練。有的老師對發揚教學民主,讓學生充分地表達看法,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學生上課應遵守必要的紀律,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兩者沒有很好地把握處理,以爲重視了前方面,對後方面不能有過分的要求。其實這兩方面並不對立矛盾,應該是和諧統一的。當然,也不否認有的教師教學組織管理能力不高,駕馭控制課堂秩序的本領不強。

對策建議:

1、善於激活學生思維。靈活創設具體情境,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積極思考的思維狀態。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一節好課應該越教問題越多,教師應該從習慣於把問題拋給學生要求學生回答轉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數學教學中本質的變化。

3、採取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記錄學生的各種進步,反映學生參與課堂的教學過程和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定期反饋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反思、感悟。對學生而言,過多地表揚並不會起到激勵的作用,要把言語上的表揚與學生行動上的指導進行有機結合。

4、採取客觀評價。課堂上面對學生不同的見解、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做法,教師要有具體的意見、鮮明的觀點、準確的答案,教師不應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不斷地喚醒、激勵學生。教師應關注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尤其是在學生智慧的火花閃現時,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而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一定要認真指出。

【第6篇】關於國小課堂教學即時評價有效性的研究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這不僅僅是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新課程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在國小課程標準實施過程中,如何建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如何使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更爲有效,就成爲非常有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爲了全面瞭解國小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狀況,我們進行此問卷調查。

二、調查內容

1、學生方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條目進行:

(1)你覺得老師在課堂上對你或對同學的學習和自信心有激勵嗎?

(2)你在課堂中的學習興趣怎樣?

(3)當老師頻繁誇你和其他同學“你真棒”、“你真聰明”時,你的感覺怎樣?

(4)當老師宣佈完成某項任務後有小勘品時,你會怎麼做?

(5)當你課堂上獲得老師獎勵的“小紅星”“小紅旗”等小勘品時,你的心情怎樣?

(6)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簡單問題,如果學生回答錯了,老師們一般怎樣處置?

(7)當老師的提問你回答錯誤時,你希望老師怎麼做?

(8)當老師的提問你回答正確時,你希望老師怎麼做?

(9)課堂上,當大家遇到共同的難題時,老師們採取的方法經常是什麼?

(10)對你的答問或練習的評價你想用哪種方式?

(11)學月測試後,你希望老師公佈每人的分數嗎?

(12)在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時,必須進行歸納和總結,形成知識體系,老師們經常採取的方法是什麼?

2、教師方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條目進行:

(1)課堂上,對於表揚語如“你真棒”“你真聰明”使用情況如何?

(2)課堂上,對於表揚物品如“小紅星”、“小紅旗”等的使用情況如何?

(3)當學生回答錯誤時,你怎樣處理?

(4)對學生答問不夠準確時,你怎樣處理?

(5)當課堂上學生不專心時,你常用的辦法是什麼?

(6)當學生因爲上課不專心而導致回答不出老師的提問時,你是怎麼做的?

(7)當學生回答正確你的提問時,你是怎麼做的?

(8)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你是怎麼做的?

(9)課堂上發現學生課前準備不充分時,你怎麼處理?

(10)課堂練習中對學生做題後的情況評價?

(11)學月測試後,你如何評講試卷?

(12)學月測試後,你給學生念分數嗎?

(13)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你經常採用那種方式?

(14)你對課堂教學評價有什麼建議?

三、調查時間、範圍、對象

從20xx年4月中旬開始到5月上旬,調查了響水實小三、四年級共80名學生和全校20名教師。

調查的重點是國小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情況。

四、調查方法

學生教師問卷法,分不同年級、班次,選擇不同程度的學生及一至六年級部分教師進行問卷調查。

五、調查結果

對80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其統計結果如下:

1、你覺得老師在課堂上對你或對同學的學習和自信心有激勵嗎?

a、很有激勵 (45人)

b、激勵較大 (26人)

c、一般 (9人)

d、沒有激勵

2、你在課堂中的學習興趣怎樣?

a、很大 (45人)

b、較大 (22人)

c、一般 (13人)

d、沒有興趣

3、當老師頻繁誇你和其他同學“你真棒”、“你真聰明”時,你的感覺如何?

a、高興、興奮 (64人)

b、習以爲常,沒有特別反應 (16人)

c、覺得不真實 (2人)

4、當老師宣佈完成某項任務後有小勘品時,你的做法?

a、很想得到,並努力想辦法完成任務 (72人)

b、想得到,但想不出辦法 (6人)

c、沒有興趣,懶得去想 (2人)

5、當你課堂上獲得老師獎勵的“小紅星”“小紅旗”等小勘品時,你的心情?

a、高興、興奮 (60人)

b、一般 (15人)

c、不屑一顧,因爲太容易得到了 (5人)

6、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簡單問題,如果學生回答錯了,老師們一般怎樣處置?

a.鼓勵 (67人)

b.諷刺 (1人)

c.置之不理 (8人)

d.罰站 (4人)

7、當老師的提問你回答錯誤時,你希望老師怎麼做?

a、給你明確指出 (21人)

b、給你提示,再思考並回答 (53人)

c、另外請同學回答 (6人)

d、老師給出答案

8、當老師的提問你回答正確時,你希望老師怎麼做?

a、簡單肯定 (15人)

b、肯定並表揚 (9人)

c、表揚並指出努力方向 (56人)

9、課堂上,當大家遇到共同的難題時,老師們採取的方法經常是什麼?

a.讓學生獨立思考 (5人)

b.讓同學們共同討論 (68人)

c.老師直接講解 (6人)

d、老師經常會認爲超出範圍,置之不理(1人)

10、對你的答問或練習的評價你想用哪種方式?

a、老師評價 (13人)

b、學生評價 (5人)

c、老師和學生共同評價 (44人)

d、自己評價 (4人)

e、靈活選用 (14人)

11、學月測試後,你希望老師公佈每人的分數嗎?

a、a、(45人) b、(7人)

c、說說整體情況,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各分數段的人數 (28人)

12、在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時,必須進行歸納和總結,形成知識體系,老師們經常採取的方法是什麼?

a、自己講 (7人)

b、讓學生講 (9人)

c、學生講老師修正 (27人)

d、從知識的結構、思維的方法和練習的類型中指導學生進行總結 (37人)

對20名教師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其統計結果如下:

1、課堂上,對於表揚語如:“你真棒”“你真聰明”使用情況怎樣?

①經常 (4) ② 偶爾 (14) ③不使用(2)

2、課堂上,對於表揚物品如:小紅星、小紅旗,等的使用情況如何?

①經常 ② 偶爾 (10) ③ 沒使用過 (10)

3、當學生回答錯誤時,你怎樣處理?

①直接否定 (1) ② 委婉提出 (6) ③ 給予提示(13)

4、對學生答問不夠準確時,你怎樣處理?

①直接另請學生回答,相互補充,使其完整(6)②老師直接給出答案

③老師適當提示,給予思考時間再回答(4) ④根據具體情況,幾種靈活選用(10)

5、當課堂上學生不專心時,你常用的辦法是什麼?

①直接批評指出 (2) ② 讓其答問題 (5) ③兩種都用(13)

6、當學生因爲上課不專心而導致回答不出老師的提問時,你是怎麼做的?

①諷刺挖苦 ②適度批評(6)

③請他人回答,讓其從中領會此題的意思 ( 11) ④ 幾種都用過(3)

7、當學生回答正確你的提問時,你是怎麼做的

①大肆表揚 ②簡單肯定 (5) ③根據具體情況而定(15)

8、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你是怎麼做的?

①專著地看並聽取學生的回答 (7) ② 專著地聽但眼睛巡視全體學生(10) ③聽的同時去關注調皮學生(3)

9、課堂上發現學生課前準備不充分時你怎麼處理?

①當場批評,不予理睬 ② 當場批評,讓其課後補上 (6)

③ 不聞不問,不作任何處理 (2) ④因情況而定(12)

10、課堂練習中對學生做題後的情況評價?

①只肯定全對的 ②全面瞭解做題情況,並適度評價(7)

③根據學生實際好、中、差做不同評價(12)(注:1人作答)

11、學月測試後,你如何評講試卷?

①先評講錯誤較多的題,在分發試卷,學生各自改錯 (5)

②先發試卷,再逐一評講,錯誤較多的重點講 (1)

③先發試卷,選其中錯誤率高的講,學生再選擇獨立或合作改錯 (7) ④ 幾種都用(7)

12、學月測試後,你給學生念分數嗎?

①不念 (5) ②要念 (3) ③ 只說各分數段的人數包括最高分、最低分(12)

13、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你經常採用那種方式?

①師評 (1) ② 師生評 (3) ③ 生生互評 ④生自評 ⑤幾種都用(16)

14、你對課堂評價有什麼建議?(7人作答)

六、結果分析及其對策

1、學生回答問題錯誤時,66.3%的學生希望教師給以提示,再思考並回答,但教師中僅僅只有20%的人會採用這個辦法。當然課堂時間有限,所以30%的教師採用另請他人的辦法,50%的教師則靈活選用方法

2、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70%的學生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同時也希望老師給自己指出努力方向。但教師中20%的人只是給以簡單肯定,50%的教師選擇因情況而定。

3、課堂上偶爾使用小勘品的教師佔50%,沒使用過的佔50%,而學生中90%的人都想得到老師的獎勵併爲之努力,75%的學生表示得到小勘品會非常高興。

4、對於評價方式,學生中55%的人希望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而教師中5%的人則只採用教師評價,15%的人採用師生共同評價,80%的人表示採用多種方式評價。當然,根據具體情況選用評價方式是必要的,但儘量讓學生參與評價。

5、學月測試後,25%的教師都不念學生的分數,60%的教師會說說全班考試的整體情況,包括平均分,各分數段的人數,最高分、最低分等,15%的教師會念分數。而調查學生的結果卻出乎意料,56.3%的學生都希望念分數,35%的學生希望只說整體情況。根據出現的這一情況,我們三位實驗教師又特地組織了30位程度不一的學生進行座談,他們的想法是想知道各個同學的分數,尤其是自己平常對比的人的分數,考差了就更加努力,考好了就更有信心。根據學生的心理需要,同時又不違背素質教育的要求,每次測試後,除了介紹基本情況外,高分數的人念一念,有進步的念一念,我們認爲也是可以的。

6、對於單元小酷,學生中33.8%的人希望學生講老師修正,46.3%的人希望從知識的結構、思維的方法和練習的類型中指導學生進行總結。而我們很多教師基本不做這項工作。現在的新教材很注重這項工作,每一單元的整理複習都要求教師先帶領學生整理本單元的內容,然後在各類練習中再指導學生總結。我們教師應認真做好這項工作,這既遵照教材的編排意圖,又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

7、認爲教師在課堂上很有激勵的學生佔56.3%,在課堂中感覺學習興趣很大的也只佔56.3%。從這一數據看出,教師對學生的激勵不夠,課堂中只考慮授課內容是否能按時完成,並未更多的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生髮展出發來實施教學。

(二)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擬以下對策:

1、評價要有針對性、技巧性、風格性 。

評價要有針對性,對學生的回答、表現、行爲不能給予籠統的評價;評價要有技巧性,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效果完全不一樣;評價要有風格性,評價來源於學生,要高於學生,語言要幽默精美、簡短利落,學生就樂於接受。簡短的評價語不僅是老師和學生的的心靈交流,也是老師文化底蘊的體現,更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展示。

2、評價形式要具有多樣性 。

救然評價的目的是爲了激勵學生,激發學生向上的熱情,那在形式上一定不能簡單化。多樣的形式具有新鮮感,比如誇張的表情、不同的語調、肢體語言、親暱的動作、小小的獎品、一面紅旗……,都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真誠的心,讓孩子在你的賞識的眼光中發揮他潛在的能力,課堂上的很多的超常發揮可能就是這樣生成的。

 3、評價要具有肯定性,併力求發展性。

其實課堂中的評價就是在教育孩子怎樣做最好,肯定孩子的方法能力等等,所以一定要有肯定性,不能模棱兩可,否則這樣的評價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取捨。對錶現特佳的學生,教師的評價要充滿激情,大加讚賞,使學生收穫驚喜,不應吝嗇讚揚之詞。對錶現一般的學生評價語要具體、合理,不能太過模糊。對錶現欠佳的學生評價以啓發爲主,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不可操之過急。用適度有效的表揚進行評價,讓課堂充滿熱烈;用委婉含蓄的批評進行評價,讓課堂洋溢溫情。儘量多鼓勵,少批評。肯定優點就是放大優點,讓缺點自動萎縮。每個人都有自身價值的追求,而外在因素的肯定更會帶給他無窮的力量,國小生尤其如此。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應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爲他們的後續學習提供動力。尤其面對班級中的“落後羣體”,教師更應在他們的課堂表現中捕捉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激勵,以樹立其學習自信心,讓他們得到持續發展。

4、關注課前評價,注重 課堂評價,重視課後評價。

通過課前評價,教師能在課上避輕就重,將功夫花在刀刃上,起到“磨刀不誤砍柴工”的作用。同時,在課前評價的基礎上,教師能制定出相應的評價標準,並進行評價手段的預設。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評價質量的主陣地。通過課堂教學評價可以監控學生的進步,即:可以評價學生朝預期的教學目標邁進的情況,並據此相應的調整自己的教學。貫穿於課堂教學的評價應圍繞“知識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展開,應注重過程性評價。現代課堂教學應面向每一個兒童,對每一個兒童的生存與發展都有益。因此在實施評價時,不同類型的學生應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如在數學練習課上,常會出現不和諧的一幕:當大家都在“埋頭苦幹”時,幾個特優秀的已無所事事;當大家都已擡頭聽講時,幾個學困生卻還在“埋頭苦幹”。如何平衡這兩類極端的同學,讓大家的學習效益發揮到極致呢?這就在於評價標準的制定了,如對於特優秀的學生,可要求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題目;對於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可只要求他們完成基礎題。這樣,每位學生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進步。

在課堂教學結束後,教師對師生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或調查、或考試,在一定的考察基礎上改進後續的教學決策。

雖然本課題主要研究國小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效益,但要提高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效,卻不能僅拘泥於課堂,而應該是“重兩頭、抓中間”,這樣纔會切實提高評價的效益。

【第7篇】國小生習作評改有效性研究調查報告

一、調查意義

評改學生習作,對廣大語文教師來說是一件繁重而複雜的工作,耗費了老師們大量的精力。但是很遺憾,大部分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評充耳不聞,對習作中的批語 不屑一顧。何以如此?只要審視一下習作教學過程便可明白。傳統習作教學的一般過程爲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評改。很明顯,教師評改是習作教學的終結環節,是對學生習作的終審判決。學生們普遍認爲,既然自己的習作優劣已定,再聽講評再看批語還有何用?更何況馬上又開始下一次習作訓練了,根本無暇彌補這次習作的不足。於是,教師的評改意見無人顧及,學生在這次習作中所暴露出的問題在以後的習作中仍會再現。

看到學生們對自己盡心盡力、嘔心瀝血的評改視若無睹,有的教師在評改作文時便不再用心,批語套用模式,沒有針對性,書寫潦草難辨,課堂上的講評輕描淡寫,習作評改純粹應付領導的檢查。學生則認爲作文寫成後不必再去下功夫,評改作文是老師的事情與己無關,無形之中缺乏自主評改的意識,這很不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而教師體無完膚的評改並沒有起到實效性,學生當作耳邊風,作文本發下來只看看分數,沒有二次修改和二次習作的習慣,老師的勞動大多付諸東流水,事倍工連半都達不到,許多習作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爲了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發現問題,瞭解師生習作評改的方法,探索適合師生評改習作有效性的捷徑,提高國小作文教學的效率,減輕老師的勞動負擔。我對振興聚寶國小中年級段的習作評改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目的

1、瞭解國小生高年級段習作自評互改的現狀。

2、尋找提高國小高年級學生習作水平的對策,尋求一條適合師生評改習作有效性的捷徑,促進我校學生作文水平的的全面提高。

三、調查形式、內容

對聚寶國小五年級一班38名同學進行調查,採用談話、訪問、目測等方法進行調查。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生的作文水平差距很大

這種差距表現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年級與年級之間。一個班中,成績高與低的差距較明顯。2527分的一等作文僅僅6人,而24分以下的作文居多,有32人,佔全班人數的84%,其間最高與最低相差約20分左右;班級之間,五二班一等的作文多,而五一班三等的作文佔一大半;學生優秀的作文可以寫五、六百字,書寫乾淨整齊,選材新穎,語句通順,有真情實感。而成績差的學生作文則是二、三百字左右,書寫凌亂,龍飛鳳舞,難以辨認,根本沒有中國漢字方正的特點,錯別字、病句也多。

2、學生作文內容貧乏、空洞

從抽樣的作文來看,學生作文最大的問題還是沒內容好寫。作文材料貧乏,不夠典型,內容空洞,泛泛而談,認真閱讀學生的作文分析原因便一目瞭然。究其根底,關鍵是不具備獨立選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視而不見,不會發現、捕捉有價值的寫作材料,更不要說對事物的敏感和認識的分析了。

3、學生沒有修改習作的習慣

在學校存在一種現象,每次教師批改後的作文本發下去,有的學生只是修改了習作中的錯別字;有的學生只顧分數,感覺自己能得七八十分就可以了;有的學生連看都不看,直接完成下一次的習作。據課後訪問調查,90%以上的學生寫完作文後從來沒有修改的習慣。長此以往,學生的習作水平永遠沒有進步,學生也厭倦了習作。

4、學生寫作後不會修改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見,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們要讓學生養成修改的習慣。修改的形式多樣,可自改、互改,也可集體改。而學生寫完後就認爲是老師的責任了,草草了事,態度不端正,有的是錯別字特多,而自己卻熟視無睹。

5、學生不會運用教師所教的習作評改方法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習作中指出: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教師教給了學生習作評改的方法,可是學生在評改習作時,只是注重錯別字、詞、標點符號的修改,忽略了習作構思、選材、詳略、語句通順與否等的修改,更有甚者根本不會修改作文。

6、老師評改習作的評語不能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老師以成人的思想認識和寫作能力去評改學生習作,常常改得滿紙通紅,耗時耗力,收效甚微,而教師體無完膚的評改又往往很容易挫傷學生寫作積極性。學生根本不接受教師的評改意見,把評改意見當作耳邊風,教師的評語常常是:語句通順,故事完整,中心明確,詳略得當等老一套評改語言,根本不能激發學生習作興趣,提高學生修改習作的積極性。

7、評改習作的方式多樣,但多流於形式

雖然習作評改方式多樣,有教師自行評改、面批面改、學生分組評、集體評、互評、自評、家長評等方式。可是在大部分學校,由於時間緊,教學任務重,學生學習任務多,教師經常使用的還是課後自行批改習作,採用其他評改習作的方式只是偶爾進行,很多情況下只是部分學生參與。而家長由於知識層面不同,加上工作、大量家務活,很難做到認真細緻地評改孩子的作文。

五、改進作文評改的思考與建議

1、加強多方位引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作文的內驅力。《語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習作要把重點放在培養寫作興趣和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上。因此,我認爲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加強讀寫結合

以閱讀促寫作,以寫作促閱讀,使閱讀與寫作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教材中的每課文都是精品,都是作者細心觀察、認真思考、親身感悟寫出來的。教學時,我們除了讓學生從字裏行間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外,還要認真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即看看作者爲什麼這樣寫?又是怎樣寫具體的?如果文章能引起學生共鳴的,就不失時機地練一練,可仿寫、續寫、補寫等。

(2)積極開展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國小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150萬字,這就要求教師平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地引導學生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並要求學生在讀書時遇到好詞、佳句多讀讀、多記記、多品品,並逐步把書面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必要時,老師跟學生一起賽跑,看誰讀得多、記得多。這樣習作時就能做到先積而後發,厚積而薄發。另外,教師還要成爲學生閱讀的促進者,可經常給學生找些精彩片段讓學生賞析,提高鑑賞能力。還可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讓學生體驗到讀書的樂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3)加強實踐活動,豐富寫作題材

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創作理論強調:創作的源泉來自生活。這都是說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一些豐富而又充滿童真、童趣的活動,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如春天野外踏青;夏天聆聽鳥叫蟲鳴;秋天漫步田園;冬天雪中即景。那種感覺別提有多愜意!也可根據需要有的放矢組織一些有益的實踐活動,如做家務、種花、養小動物、辦小報、貼葉子畫、粘種子畫等。並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留心觀察、體驗,同時把感受寫下來。這樣不僅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能力,還做到了說真話我口說我想,表達真情實感 我筆寫我心,變要我寫爲我要寫。讓學生天天堅持寫日記,並每天在班上交流,及時點評,多鼓勵,激發習作興趣。

2、注重修改,使學生養成修改的習慣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見,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們要讓學生養成修改的習慣。修改的形式多樣,可自改、互改,也可分組改、集體改、家長改、老師改。好的文章是修改出來的。

(1)學生自改、互改

學生自改和互改的過程,實際上是習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語文課程標準》在的第三階段目標中提出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那麼,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自改和互改呢?

葉聖陶先生說: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 學生自評自改習作很關鍵。對於學生自評自改,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自評自改的意義,教給他們評改習作的方法,使學生樂於、善於評改自己的習作。可以讓學生通過誦讀法、推敲法等方法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並做出評價,寫上評語!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要求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因此,在學生自評自改的基礎上,教師還要指導學生互評互改。讓學生認真閱讀、思考、研究別人的習作,找出優缺點。推己及人,汲取別人的精華,去其糟粕。這種平等地位的評改,學生沒有心理壓力,可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們既是作者又是讀者,評改中角色不斷轉換,相互啓發,互相合作,集思廣益,有利於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發展。

(2)家長評改習作要講究方法

作爲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家長們,可以說對於孩子的一切都瞭如指掌。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溝通交流,如果方法得當,相信孩子很願意把自己剛剛完成的習作讀給爸爸媽媽聽,這時,父母可以不失時機地對孩子的習作進行點評,真正成爲孩子習作起步的領路人。凡是有家長指導的學生,習作水平進步很大,家長不在家或指導不了的,就可以讀給哥哥、姐姐聽,讓他們幫助修改。

( 3)教師評改方式要靈活多變

首先,教師可以採用面批面改。面批面改是一種直觀、互動、有個性、針對性強的作文指導方式,對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作文能力、修改能力都會有很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是:可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後,找幾個學生進行面批面改,爭取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至少一次面批面改的機會。對個別學生的作文還可以進行重點輔導,對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反覆修改的優秀習作,還可以向有關報刊雜誌投稿發表,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其次,教師可以在快速瀏覽全班學生習作的過程中,隨機簡單批閱部分作文,再挑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習作在全班講評。再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挑選一些他們認爲有代表性的習作在全班講評。最後,教師的評價語要克服俗套,多用鼓勵表揚語言,以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激發學生寫作熱情。總之,教師評價方式的靈活多變,利於客觀地、多角度地評價學生的習作,能使習作評改更紮實有效。

要注重習作評價方式的改革,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通過適當的評價誘發學生的習作動力,激起學生奮發向上的習作熱情。要根據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切忌用一把尺子去量水平各異的學生。對每個層面的習作都應該作縱向比較,發現進步及時鼓勵。此外要多渠道、多層次地爲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讓孩子們品嚐到了習作的樂趣,激發了強大的創作動力。

【第8篇】關於農村火災有效預防工作調查報告

近年來,隨着城鄉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如雨後春筍般興起,農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的同時,用火、用油、用電、用氣量也隨之明顯增加,導致農村火災的嚴峻形勢,農村消防工作實屬不容樂觀。一些農村火災的發生,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觸目驚心。農村消防工作是社會消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它直接關係着廣大農村社會治安穩定和經濟建設的健康發展。由此,做好農村消防工作已刻不容緩,有着現實和長遠的積極意義。本文僅就農村火災發生的原因、農村火災發生的特點和預防農村火災的對策,談談個人一些粗淺的見解。

一、農村火災發生的原因

目前,農村火災的發生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也是農村經濟發展長期落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緩慢的必然產物,衆多的火災隱患直接威脅着人們生活和財產安全,也爲農村消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諸多的問題,這不僅僅是消防問題,更是沉重的農村社會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

(一)消防安全責任缺乏落實。現階段,個別鄉鎮黨委、政府沒有把消防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對消防工作重視力度不夠,對本轄區內存在的較多火災隱患不聞不問,基層消防組織和各項安全

【第9篇】國中英語作業有效性調查報告

國中英語作業有效性調查報告

一、調查的原因

衆所周知,作業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延伸,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師生對課堂學習的共同檢測形式。英語作業相比其他學科作業有其特殊性。它是慢工,需要長期的積累,不過與英語作業的實效性長期得不到落實有直接關係。現在學生的英語作業存在應付現象,比如課堂筆記,從學生作業情況看,真正理解、思考,然後做筆記的學生每班不到10人,交差應付以湊字數爲目的的佔絕大多數,其他形式英語作業馬虎現象也很嚴重。短期內看不出學生能力的降低,常此以往,學生的英語水平大幅度下降。因此,提高國中生英語作業的有效性迫在眉睫,成爲英語教師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爲了更好的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與交際能力,培養創新人才,從本質上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本課題旨在調查瞭解學生完成英語作業的現狀,分析、歸納教師英語教學能力,形成有效佈置作業、督促學生有效完成作業的操作規程,激勵學生、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構建想做、樂做、能做的作業設計模式,以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每個學生學習知識、發展能力提供良好的平臺,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鞏固知識,提高英語水平。

三、研究項目的主要內容

1、瞭解目前在校學生英語作業的完成情況

2、瞭解目前課任老師佈置作業的具體情況

3、瞭解學生對英語作業的態度和認識

四、調查研究的具體過程

1、調查問卷以七八年級作爲調查取樣的樣本,選取了七八年級各30名學生,以問卷形式展開調查,調查內容涉及學生對英語作業的態度、對不同類型作業的態度、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等幾個層面。

(1)“現在的英語作業你認爲有佈置的必要嗎?”被調查學生的回答統計如下:

人數 年級 七年級八年級

有必要1518

可有可無56

沒必要106

(2)對不同類型作業的態度

①你最討厭的英語作業中的( )a 抄寫 b 背誦 c 作文 d 詞彙訓練與動詞專練 e 知識競賽 f 活動遊戲 g 專題研究 h 課外閱讀

②你最喜歡的英語作業中的( )a 抄寫 b 背誦 c 作文 d 詞彙訓練與動詞專練 e 知識競賽 f 活動遊戲 g 專題研究 h 課外閱讀

③你認爲英語應更多佈置哪類作業( )a 抄寫識記類 b 練筆作文類 c 思考閱讀類 d實踐活動類 e 遊戲競賽類

調查結果是:第①題90名學生的選擇依次(從多到少)是:背誦、作文、抄寫、詞彙訓練與動詞專練……第②題依次是:活動遊戲、知識競賽、課外閱讀、專題研究……第③題依次是:遊戲競賽類、實踐活動類、思考閱讀類、練筆作文類、抄寫識記類

(3)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

① 你能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英語作業嗎?( )a 能 b基本能 c 基本不能 ② 你有拖拉英語作業的情況嗎?( )a 沒有 b 有過 c 經常有

③ 你在完成作業時遇到自己不會的內容會怎麼做?( )a 放棄 b 請教

④ 你在完成作業時遇到新的未知的內容你會( )a 堅持自己做 b 尋求合作 ⑤ 你在完成作業後或完成的過程中有無成功的體驗( ) a 經常有 b 很少有 c 基本無

⑥ 你做作業的過程感到快樂嗎?( )a 快樂 b 不快樂

統計結果如下:

①②③④⑤⑥

abcabcabababcab

105822363024832522392561842

2、調查英語同行瞭解目前英語教師佈置作業的幾種常見形式與內容,結合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情況,探討改進的措施。

五、存在問題

1、問卷中發現的問題

從學生對問題(1)的回答可以看出“可有可無”或“沒有必要”的學生竟佔52%,說明當年國中生對當前作業的形式和效果都產生了懷疑乃至排斥情緒,現有的作業形式對基礎教差的農村中學生而言,已是老師強加的不得不做的“苦力”。許多學生對英語喪失興趣,把作業視爲負擔,在這種不感興趣的情緒支配下,作業根本起不到對課堂學習檢測的作用,實效性得不到落實。一個人對某一事物的不同情感態度決定了他對待該事物時付出努力的程度。

從問題(2)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待不同類型作業的情感認同態度清楚表明了傳統作業形式的有待改革,新的作業形式或需認真探索,以提高英語作業的實效性。

從問卷(3)中再印證了“態度決定結果”的道理。從統計表中反映出學生在完成作業時存在諸多問題,學習目的不明確等等是造成他們完成英語作業困難的原因之一,但從④⑤⑥問題中我們不難發現更爲重要的原因是當前英語作業自身的弊端,作業若僅僅變成一種機械無味的勞動,那它就不會有理想的效果,同時更不用說通過作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③④問中明顯反映出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缺少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作業也沒有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⑤⑥表明成功體驗的缺乏更使得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這與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相去甚遠。

2、教師佈置、批改作業中存在的問題

(1) 指導思想落後英語的外延等同於生活的外延,英語作業的外延也等同於生活的外延。所以作業形式不拘泥於課內,也不完全是對課堂的檢測,更多的應該是再思考,再延伸,再創造。因而應允許學生的個性發揮,認可學生的自主精神,主張學生的創新意識,切實提高作業的實效性。

(2) 作業模式老化指導思想的落後勢必導致作業模式的老化,重複的題海戰術;不是抄寫就是詞彙訓練與動詞專練,不是詞彙訓練與動詞專練就是寫作訓練……這些單一文字形式的作業很大程度上還是延續了新《課程標準》頒佈以前的老路。

(3)作業方式的單一

我們的作業不但存在形式上的單一,內容上刻板的毛病,而且學生完成作業的方式也較爲單一,從作業內容上看,多要求書面文字形式;從時間上看,多爲限時完成;從作業承擔者角度看,多要求獨立個人完成。

(4)作業的反饋效果不明顯。

作業批改下發,很少反饋訂正,找個別同學面批的機會很少,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直接影響了作業效果。

(5)不瞭解作業的完成與學生掌握的程度是否相符。作業批改下發,部分同學書寫工整美觀,常常得到滿分,可考試時,他們的成績卻不理想。而一些作業態度看似不認真,有些偷工減料的同學,卻能考得比上述情況的同學好。

六、改進建議

要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從提高英語作業的實效性着手,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有針對性的佈置作業,批閱及時並有效反饋。鑑於此,英語教師在英語作業方面要做如下工作:

1、作業的佈置有系統性,不能隨便佈置。

七年級可以朗讀,詞彙訓練與動詞專練爲主,打好基礎,八年級可以閱讀感悟,提高分析能力等。

2、作業的佈置應靈活,內容豐富。如牛津版7a unit3 這個單元主要是介紹節日,那麼我就圍繞“節日”這個主題,列出了多箇中西節日(如 national day , teachers’ day , thanksgiving , christmas等),再讓學生分組,收集有關資料,然後各組出一份手抄報進行比賽。

3、作業的佈置應有層次,有梯度。程度不同,作業也有所不同。如預習新課單詞可設計三個層次的作業:

a:抄寫生詞,包括中文意思及詞性。

b:用每個生詞造一個句子。

c:運用所有生詞寫一段文字。(每個學生可以任選一種來做)學生的積極性才能提高。

4、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作業的佈置,學生有選擇作業內容的優先權。作業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去佈置,學生需要他們感興趣的知識,學生需要他們很欠缺的知識,與學生商討之後再佈置作業會減少盲目性和很多無效勞動。

5、教會學生在生活中發現作業。生活處處有英語。爲學生樹立大英語觀,生活中的人和事及種種現象,引起了自己的關注,引發了自己的思考,可以寫雜記,寫調查報告。這比單純從課本中佈置的作業意義要深遠得多。

6、教師批改作業要有針對性纔能有實效。作業批改要精,抓住主要問題進行批閱。字詞作業可調動學生互批互改,隨時訂正。教師獨立批閱與學生互改相結合,抽查與全查相結合,面批與整體批閱相結合,課堂反饋與課下鞏固相結合。

7、改進完成作業的單一方式,可以書面作業、口頭作業、網絡作業、製作表演類作業結合,可以個人作業、小組作業甚至是全班作業相結合等等,完成方式的自由,事實上程度上會“解放”學生的思維,從而也會提高其學習英語的能力,取得較好的作業效果。

【第10篇】國小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家長問卷的調查報告

國小生課外閱讀有效性研究家長問卷的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20xx年4月15日

調查對象:馬額街辦塚王國小5、6年級部分學生家長

調查人數:16人

收回有效問卷:16份

調查數據分析:

1、有100%的家長認爲孩子應該閱讀課外書,並且認爲閱讀課外書不會影響學習。

2、在被調查的16名家長中,有14名家長爲孩子購買過課外書,佔87.5%。

3、所有的家長都願意重視孩子課外閱讀的指導,但是能夠與孩子交流讀後體會的只佔到18.75%,有56.25%的家長因爲沒有時間而不與孩子交流體會。

4、認爲自己孩子非常喜歡閱讀課外書的有8名家長佔50%;認爲自己孩子對閱讀課外書比較喜歡的有5名家長,佔31.25%;認爲自己孩子對閱讀課外書一般喜歡的有3名家長佔18.75%。沒有家長認爲自己的孩子不喜歡閱讀課外書。

5、擁有10本以上課外書的學生有6人,佔37.5%;擁有5——10本課外書的學生有4人,佔25%;擁有5本以下課外書的學生有6人,佔37.5%。

6、閱讀過10本以上課外書的學生有5人,佔31.25%;閱讀過5——10本課外書的學生有6人,佔37.5%;閱讀過5本以下課外書的學生有5人,佔31.25%。

調查的結果:

從調查內容及數據彙總分析來看,大部分學生家長對孩子的課外閱讀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認爲課外閱讀很有必要進行。但是,大部分家庭缺乏讀書氛圍,家庭藏書不夠或者根本沒有。家長知識的侷限性以及生活所迫,不能夠與孩子進行有效交流和指導。由於農村家庭經濟收入相對較少,給孩子購買的`課外書數量也很少。同時也限制了孩子從課外閱讀中獲得知識與樂趣。

從兩道簡答題的回答情況來看,大多數家長都會將孩子閱讀課外書的時間安排在完成家庭作業後或者週末閒暇時間。也沒有具體的時間安排。對於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還是沒有給出些具體的方法。看來對於農村孩子來說課外閱讀量還是太少了。

建議學校爭取資金建立圖書館,讓學生來借閱。或者在課程表中設立閱讀課,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或摘抄好詞好句,或寫讀後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