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教育現狀調查報告多篇

教育現狀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當前教育體制下的教育現狀教育實習調查報告

一個半月的練習餬口生涯即將結束。挑燈伏案,且將這些日子的成果、思慮、感悟理它個明白明白。

以往對中黌舍園的記憶,就在這門生與教師角色的轉換中變了模樣邊幅。中學期間,總覺得做門生好苦好累,門生的確是天底下最最慶幸的憐憫蟲。而這些日子以來,才發覺門生在中學的校園裏只爲進修思慮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看到了教授辦公室裏持之以恆的快節拍

——上課、下課、改功課,碰到不懂事的孩子,還要煞費苦心,語重心長地教導。他們的敬業精神讓我深感敬愛,他們的壓力和辛苦更是門生不能比也不簡單真正明白的。作爲大學聯考這根批示棒的最直接納動者,中學教師無疑是最辛苦最難堪的“本質”教誨者。這一個半月的切身經歷,讓我能夠有機遇同時兵戈到最真實的門生,最樸拙的教師,以及門生眼中最逼真的盼望,可謂多少歡樂多少愁……

因爲九年任務教誨的根本遍及,使更多的孩子(包括農村)可以走進講堂,享福被教誨的權力。他們在接納科學知識、人文教誨的同時,也享福着德育、美育、體育的陶冶。九年任務教誨的優勢及其帶來的自動感化是值得必定的,但我所見到的一些教誨現象,卻讓我產生了些許不安。

1、中國小講義的計劃與門生的心理蒙受本領相牴牾,使其產生厭學感情。

我國的講義廣泛偏難,且有些內容與實際餬口生涯相離開,讓門生只能一味的接納抽象的表面而得不到逼真的感性認識。對付童心未泯,好奇心極強的孩子們來講,這無疑會使他們對進修落空樂趣。因爲不感樂趣,才學不好,因爲學不好,就更不感樂趣。這類惡性輪迴,是相稱可駭的。

2、因爲一些社會身分——離異率急劇增加,導致單親家庭成爲社會中不可藐視的一分子。

一個殘破的家庭很難造就一個孩子健康完好的性情。這些孩子貧乏關愛,性情古怪同等羣,慚愧自閉,有些乃至仇視社會和他人。所以,他們將內心的必要寄於收集,寄於假造全國,留戀此中,不能自拔,從而導致逃學,乃至小偷小摸。我帶的那個班裏,就有一名出自單親家庭的門生,留戀收集遊戲,屢教不改。對付如許的門生,教授的權力顯得那麼慘白無力,只能惋惜與無奈。他們是必要關愛的,特別是來自父母的。這一題目的辦理必要家庭、黌舍乃至社會的互助存眷與參加,而不是一味地對這些孩子責怪乃至拋卻。

3、多年以來構成的以分數衡量門生的現象仍然大行其道。

固然很多黌舍已經撤除了排名軌制,但在很多教師心中自有一本帳。而這個帳本潛移默化地操縱着他們對待差別門生的立場。對成績好的門生,百般寵愛,乃至到了溢於言表的程度;對成績差的門生,橫挑鼻子豎挑眼,乃至棍棒相加。如許的“因材施教”將門生不可挽回地推向了兩極。所謂的好門生獲得寵愛,更加奮蹄;所謂的差門生遭到迫害,越發自棄。如許的育人方法,難道不值得檢討嗎?!

4、我國的中國小都存在編班人數過量的現象。

偶然一個班能到達六七十人。如許一個巨大的班級怎樣能到達精良的傳授結果。對門生而言,幾十個人擠在一間小講堂裏,不免彼此感化,聽課質量不能包管;對教師而言,一個人要把精神分散在幾十個人身上是不實際的,必將有偏有倚,對門生來講是不剛正的。在這個題目上,我們應當向國外進修,履行小班制,給門生營建一個寬鬆的進修環境。教師教得用心,門生聽得當真。這就必要國度加大對教誨的投資。關愛門生,關愛教師,便是關愛故國的明天將來誥日。

5、在學制的安排上也存在一些題目。

如今,絕大大都黌舍根本撤除了留級軌制,將九年任務教誨一貫到底。對付一些根本薄弱,接納本領差的門生而言,舊知識還沒真正消化又要接納新知識,新壓陳,陳壓新,難過不堪。並且,如許的軌制慶幸於門生的自我加壓,從而產生進步的動力。我覺得,客觀面對門生的進修狀況,從而決議留級還是進級,是完全必要的。這也恰是我黨堅定的腳結壯地的工作風格。在傾全國之力搞教誨的大環境下,忽略門生的客觀環境和感覺,而只是把目光盯在升學率的浮華表面上,還一路高唱“一切爲了門生”,難道不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嗎?!

以上多少題目是我練習期間查看、思慮、存眷的題目。正因爲這些題目的存在,我才愈發感觸教師這個職業的緊張性和可塑性。你可以經過議定它變化很多孩子平生的命運,也大略會因爲一個不慎毀了一個孩子的前程。但是,不管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方法,還是國度的教誨系統體例,都存在很大的超越空間。至於可否超越,如何超越,應是國度和教誨工作者都應埋頭鑽研和追求的目標。國度應針對我國的教誨近況,汲取國外進步的教誨理念,甩開歷史的負擔,勇於和藹於改革如今尚不美滿的教誨系統體例,同時還要在教誨經費上加大投入。而作爲教誨工作者本人,這個戰役在教誨奇蹟第一線的魂魄人物,則應盡本身最大竭力改進四周的不良教誨現象,用一顆樸拙、寬容的心關愛每個必要救助的門生。這也恰是我的慾望以及我的目標。

【第2篇】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1.機構行政化

中國農村現階段教育主管機構行政管理人員與學校行政管理人員之和與教師之比是1:1,就是說一個教師在上課,後面就有一個領導在監視着。人多,機構就多,部門就多。不管理是不作爲,換句話說,管理管理,不管就沒人理。管理了,事務就多,文件就多,會議就多。很多學校安排了專門參加會議、領取各種文件通知的專職駐城辦事人員。有人統計了一下,教師一半時間在課堂,一半時間要應付各種會議、檢查、達標、驗收。兩個一半,這樣算起來,農村基礎教育的人力資源的投入用到孩子身上的只能說是一半的一半。

教育是什麼?教書、育人,教師的事。領導是什麼?不教書,不育人,育教師。所以教師要想生存只有兩種方式:一是要教好書,指哪幹哪;二是要有個領導做保護人,潛規則吧,不然,就得被育。教好書不難,多學習,多交流。不被育就難了,那麼多的領導在監視你。所以巨大的壓力之下教師大多也分爲兩類:一是老黃牛,別思想二是奴隸化,想方設法變成主子。這樣算來,教師隊伍中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的也不是很多。

2.管理行政化

如此龐大的,鋼架的,而且後勁十足的教育管理機構,還能融下多少自主、創新的時間和空間呢?教育管理部門就自己去考察,研究,再發文,培訓教師。通過多種途徑向教師發號施令。按章辦事,按文辦事,辦不好就得被育。

3.教學行政化

教學行政化表現爲:一是爲分二是爲了作業,上面佈置下來的課題要完成,條條框框要完成,上傳下達傳遞給學生。三是龐大的作業量,龐大的班級學額,龐大的課時數,教師能應付就高手了。還什麼自主呀,都自主就鬧翻了天了。

【第3篇】鄉村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如果說青年人是八九點鐘的太陽,那麼孩子無疑是天邊的那第一抹朝霞,只有當朝霞綻放出其最絢爛的畫面,一個豔陽高照的麗日晴天才會蓬蓬勃勃而生機盎然。

3月14日,由順德區婦聯組織製作的《順德區居村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報告》正式發佈,這份旨在關注兒童成長、探討居村家庭教育的調查報告,是順德區婦聯在全區8個鎮多場“歡樂村居行”現場活動中進行居村家庭教育現場調查研究,以問卷和訪談兩種形式進行資料蒐集與整理,並接觸全區城鄉家長171位,重點探討當前順德區居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並研究相應的對策,對進一步做好順德家庭教育工作、推動全區農村家庭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區婦聯的相關人士在當天的記者見面會上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此次的主題調查在順德尚屬首次,但區婦聯及區家庭教育研究會都付出了大量的勞動,無論是從調查的嚴謹性還是受訪對象的代表性,此次調查都有着相當的重視與認真的態度。從調查分析中所得出的結論與問題點,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前順德居村家庭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重點和難點。

報告解讀:四大誤區成居村家庭教育“攔路虎”

調查發現,就當前居村家長對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各式各樣,但基本集中在以下四方面。相關人士認爲,正確面對家庭教育中的誤區纔有可能將家庭教育工作建設得更爲理性化和現實化。

突圍爆點:三大建言修補居村家庭教育缺口

針對調查總結出來的四大普遍存在的誤區,區婦聯、區家庭教育研究會人員在經過大量調研及收集相關專家建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三項可行方案,以彌補因家長原因造成的居村家庭教育的種種不足。

素質調查1

普遍較低,亟待轉變理念及行爲

●數據統計

學歷方面:受訪家長中,44.8%的家長學歷在國中以下,高中的有37.1%,而大專以上的僅佔8.1%。;

意識方面:自認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的只佔11.%,而在獲取輔導孩子能力、掌握教育方法的意識方面,高達34.6%的家長竟然回答“一點都不希望”,且希望得到幫助的家長不到10%。

■原因透析

一、居村家長學習意識淡薄,難得看書看報,更何況兒童教育、心理輔導之類的書籍;

二、居村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沒有足夠重視,家庭教育行爲極爲欠缺;

三、居村家長自身生活方式的非健康因素干擾太多,給孩子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視;

▲市民聲音

北滘的鄭一堂是高中生,他自己也承認,工作壓力大,沒有意識去對孩子的學習和相關教育進行過思考。

記者採訪中發現,排除素質的原因,相當多的家長都會用“工作”說事,以此來作爲自己缺失家庭教育的藉口。

◆專家評點

順德區容桂幸福陳佔梅國小校長曾憲鬆:家長素質的高低是相對性的,不可否認居村的家長相對城區的會稍爲偏低一些,而且素質偏低的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關注度就明顯低於素質高的家長,表現出參與教育的意識不強,有些家長甚至把孩子完全託管於學校,自己不聞不問。要改變這一點關鍵要強化家長的參與意識,家庭也是孩子的一所學校,家長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長要認識到教育孩子也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意識調查2

缺乏理性,將教育重擔交付學校

●數據統計

家校互動:有意識與學校保持聯繫並主動從學校方瞭解關注孩子狀況的只佔受訪人數的17.8%。

■原因透析

一、認識有誤。居村家長普遍認爲教育孩子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與己無關;

二、責

任缺失。在孩子遇到什麼問題後,家長只是一味抱怨,甚至指責學校失職。

▲市民聲音

鄧剛則是爲數不多的大專生之一,儘管如此,他認爲作爲家長,都有着自己的社會任務,教師也是承擔社會責任的一份子,孩子的教育應該在學校就有成體系地施行。

記者走訪中發現,就教育所承擔的任務而言,許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學校”,認爲對孩子的教育就是學校的事。

◆專家評

點順德區大良鳳城中學副校長堯勇:教育孩子是社會、學校、家庭三方的共同責任,要是缺少一方,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都是一種缺失。比如說道德品質的培養,孩子一出生首先就在家庭裏接受教育,要是家庭教育這塊缺少了,孩子這一方面的培養就失去了一個正確的觀念導向,再把孩子放到學校來,教育就會難免出現一些障礙。所以家長一定要在觀念上轉變過來。

理念調查3

望子成龍,高壓手段得不償失

●數據統計

寄望方面:有43.2%的居村家長希望孩子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對孩子的思想建設、內心感受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比較忽視;

關注度方面:在校表現的關注佔20.5%,能否自覺完成作業

佔19.5%,而關注品德表現及校園生活感受的只佔13%。

對錯犯錯方面:能採取說服教育爲主要方式的佔57.3%,而採取“不理他”“關在家裏”“罰站”等消極方法的有22.7%。

■原因透析

一、理念失衡。一方面期望孩子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另一方面把才能侷限於孩子的書本知識或成績表現;

二、方式失策。基於對孩子的期望,在面對孩子錯誤的時候,認爲嚴厲、高壓纔會對孩子有更大的觸動。

▲市民聲音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未能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管我上班多麼辛苦,我都會和我愛人輪流對孩子的作業每天都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其學習中的問題和錯誤。(會打孩子嗎?)會,教育過程中肯定有時候對他的表現不滿意而採取一些武力,但這也是爲他好啊。”樑軍如雖然只有國中文化,但他卻希望讀國小的孩子會有更好的發展,考上好學校從而有個好工作。羅慶在回答記者關於對孩子的希望時也表達着相似的觀點,“每次考試我都要求孩子要進到前五名,否則肯定會有些懲罰。”

對於孩子的素質教育,許多居村家長對此並不理解,認爲那是一種浪費時間的“玩耍”,還不如將書本的知識再好好學習。

◆專家評點

珠江少年雜誌社主編蘇穎:過於關注孩子成績表現,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中國父母最愛孩子,但這種愛很多時候都只表現在給予孩子好的生活物質,忽略了孩子道德品質上的培養,以及情感的交流。還有,大多家長都只把孩子看成是自家所有物,無論自家孩子多優秀,都覺得比不上別家孩子。孩子要長大,長大後就成爲一個社會人,要服務於社會,要是家長能把孩子放到社會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長,讓孩子走出家門,多接觸社會,這樣的教育方式或許對孩子的成長更有益。

責任調查4

分工無據,父親影響釋放有限

●數據統計

參與調查方面:有67.6%的問卷完成是由母親進行的,父親的參與度不理想。

出席家長會方面:48.6%的家長會是由母親出席的,而父親的出席率還不到15%。

■原因透析

一、職責不

當。父親在家庭教育中不起主導作用,甚至個別父親對孩子不聞不問;

二、優勢浪費。在調查中,發現父親的學歷總體高於孩子母親,但父親卻遊離在教育教育之外,造成這種優勢的浪費。

▲市民聲音

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許多居村父親家長將孩子的家庭教育視爲家庭的“家務事”,全權交給母親執行。周錚是一家傢俱廠的木工師傅,儘管自己對技能鑽研與學習的意識很強,但那是爲了工作的需要,也從未想過用自己的學習行爲來影響孩子。“男人是賺錢的,帶孩子當然就是女人的事。”而胡波更是直言,男人在外面打拼本來就夠辛苦的了,還要帶孩子,那女人們在幹嘛?

◆專家評點

順德區機關幼兒園園長陸月崧:因爲工作的原因,接觸家長的機會也多。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影響的家長應該在農村較多些,現在很多家庭都只一個子女,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越來越重視了,甚至有些家庭中父親對子女的重視程度高於母親,這讓人感到很欣慰。父親參與家庭教育,一方面對培養孩子興趣、開發孩子智力等方面都比母親有優勢,另一方面父母雙方都參與教育,孩子能從父母雙方上吸取優點,有利於孩子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新聞背景

四大舉措助力家庭教育快馬當先

事實上,在推進家庭教育工作中,順德區一直都把它當作提高兒童整體素質、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XX年年,順德區被全國婦聯、教育部授予“全國家庭教育先進縣(市、區)”的光榮稱

號。

完善制度,確保工作落實

制度的建立是抓好工作的前提。順德區政府把家庭教育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的議事日程當中,在區、鎮(街道)、村(居)三級設立專門機構,投入專項經費確保運作,並於XX年成立區家庭教育研究會。相關數據顯示,五年來,順德區各級開展各類活動2561場,累計參與羣衆達30萬人次,家長學校達標率達93%。

拓寬形式,搭建溝通平臺

以活動爲切入,這是順德區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突破點。順德區婦聯相關人士介紹,多年來,先後組織舉辦“歡迎家庭·親情無限”、“與孩子一起成長”等系列親子活動。相關部門也通過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講課授經,或組織經驗人士開展交流會,爲家長釋疑解惑,深受家長們的歡迎。

強化陣地,豐富辦學內涵

據統計,至XX年年底,順德區有託兒所家長學校95所,幼兒園家長學校283所,中國小家長學校241所,託兒所、幼兒園、中國小校

【第4篇】農村幼兒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一、農村幼兒教育現狀調查

xx鄉位於縣城長江北岸,東、南、西三面臨江,與榕山、合江、佛蔭隔江相望,北與望龍鎮接壤,幅員面積74平方公里,轄12個村、1個社區,人口41000人,其中,3至6歲適齡幼兒2787人。 全鄉有公辦幼兒園7所、民辦幼兒園11所。鄉內在園幼兒1075人,其中公辦854人、民辦721人。外地入園幼兒約500名。3至6歲適齡幼兒在園合計1575人,毛入園率僅有58%,還有約1200名3至6歲適齡幼兒沒有入園。

二、農村幼兒教育問題分析

(一)佈局不合理。

我鄉有12個村(社區)、幅員面積74平方公里,全鄉有18所幼兒園,平均每個村(社區)有個1.5個幼兒園,平均每4平方公里有1個幼兒園。但是,由於幼兒2 園布點不合理,鄉政府所在地白米場附近就集中了5所幼兒園,加之農村人口分散居住,導致多數適齡幼兒上學路途遙遠,必須由家長早晚接送,有的只好選擇不來入學。

(二)條件簡陋。

除中心校幼兒園外稍好一些外,全鄉幼兒園,無論是場地、房屋、設備、設施都很落後,多數民辦幼兒班都是將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混編在一起。沒有教具、玩具,更沒有開啓孩子智力的遊戲場所和設備。離家長的願望和要求差距很大,遠遠不能適應幼兒教育發展的需要。

(三)師資薄弱。

全鄉有幼兒教師29名。其中,專科學歷3人(1人爲幼師專業)、高中學歷19人、國中及國中以下7人,30歲以下10人、30——40歲16人、40歲以上6人。幼兒教師來源和身份構成複雜,有在編國小教師或職工、退休教師、辭退民辦教師、臨時代課課教師、村婦女主任、社會自主就業人員等,師資素質、能力參差不齊。

(四)管理鬆懈。

一方面,全鄉統一管理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全鄉有幼兒園18所,有13所獲辦園許可,其餘正在辦理。其中,直屬中心校、完小的幼兒園4所,由中心校、完小代管的村國小幼兒班3個,民辦幼兒園11所,鄉中心校對民辦幼兒園進行安全監管,業務指導、培訓很難開展。另一方面,幼兒園特別是民辦幼兒園在教育、保育、安全、後勤等方面的管理較差,有的甚至只能算得上一個把幼兒集中起來玩耍的場所。

(五)觀念落後。

一是幼兒教育觀念淡泊。幼兒教育的重要性還沒有引起普遍、足夠的重視。多數幼兒都是隔代監護,家長讓幼兒入園接受教育的認識不到位。二是“國小化”傾向嚴重。直接向幼兒教授國小才應接受的知識,嚴重違背了幼兒生理髮展和心理特徵,對孩子未來的學習信心、興趣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導致有的孩子從小就對學校不感興趣,因爲學校沒有幼兒應有的快樂可言。這一方面是由於幼兒教師沒有掌握幼兒教育的特殊任務、方法技能造成的,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由於家長不懂教育規律、望子成龍心切,甚至給幼兒教師施加壓力造成的。三是“託管化”現象突出。較多的幼兒園沒有注重幼兒行爲習慣培養、智力潛能開發。基本等同於一般性的幼兒託管所。四是保育工作薄弱。全鄉在園幼兒多數在園內午餐,部分民辦幼兒園收取午餐費,但總體來說飯菜質量較差。鄉內在園幼兒1575人,僅有牀位200多張。幼兒身體發育所必須的營養、休息得不到應有保證。

三、農村幼兒教育對策思考

(一)合理規劃布點。

按照加快推進城鎮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從產業佈局、公共基礎、政策扶持、社會保障等各個方面入手,積極有爲地引導人口向城鎮、中心村集聚,把標準、規範的中心幼兒園和村級幼兒園建設納入城鎮、中心村規劃,優質、高效地提供包括幼兒教育在內的各種公共服務,提高農村現代化水平。

(二)建設師資隊伍。

一是將農村幼兒教師培養納入中職、高職和師範院校招生計劃,享受國家有關優惠政策,加大幼兒師資隊伍的建設,以滿足農村幼兒教育的需要。二是公開招考、錄用一批農村幼兒教師,充實到鄉鎮中心幼兒園、中心村幼兒園。三是將農村幼兒教師的培訓納入繼續教育規劃,有計劃、有步驟、有考覈地加強幼兒教師培訓,對具備從事幼教工作基本條件的農村幼兒教師進行崗位培訓、頒發證書,要加強對幼兒心理、幼兒教育方式方法、幼兒教學內容等的培訓,防止幼兒教育“國小化”。四是要從社會保障、工資水平等各方面切實提高農村幼兒教師待遇。

(三)加大資金投入。

一是政府要加大對幼兒教育經費的投入,至少每個鄉鎮應建設一所標準、規範的中心幼兒園,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二是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積極鼓勵民間資金興辦幼兒園。

(四)建立標準規範。

要從場地佈局、設施設備、師資配備、教育保育、管理模式、質量評定等各個方面制定適應農村幼兒教育發展的標準規範,並嚴格執行,遏止非法辦園、辦班的現象。

(五)實行歸口管理。

爲了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應該進一步落實責任機制、調整利益分配,以鄉鎮中心校、完小管理爲責任主體,管理、指導、示範輻射區域內的幼兒園幼兒教育工作,但必然注重幼兒教育的特殊性,實行國小教育與幼兒教育的差別化管理,儘量避免幼兒教育“國小化”的傾向。條件具備後,再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鄉鎮中心幼兒園、村級幼兒園,由鄉鎮中心幼兒園進行統一管理、指導、示範,有效杜絕幼兒教育“國小化”傾向。 讓每一個幼兒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是國家發展幼兒教育的基本宗旨和目標,農村幼兒教育是我國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農村幼兒教育的發展,就談不上全面提高我國幼兒教育的整體水平。農村幼兒教育的質量將直接關係着九年義務教育的質量,關係着我國人口素質的整體提高,甚至關係着中華民族的興衰。因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XX-2020年)》提出:要明確政府職責,加大政府投入,努力普及學前教育,重點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學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學前兩年教育,有條件的地區普及學前三年教育。

要實現這個目標,任重而道遠,需要地方政府、社會各屆共同努力。

城區幼兒教育現狀調研報告

【第5篇】關於校園環境及環境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導語:調查報告是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質,尋找出規律,總結出經驗,最後以書面形式陳述出來。以下是小編整理關於校園環境及環境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一、調查時間:xx年3月2日~10日

二、調查地點:西流河一中校園及周邊攤點

三、參加人員:八年級環保小組成員及部分教師代表

四、調查方法:考察與調查相結合

五、調查內容:校園周邊環境及環境教育現狀

六、調查要求:正確評價我校環境及環境教育現狀,發現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並寫出調查報告。

七、調查結果分析:

(一)總體評價

我校範圍廣,面積較大,達4xx平方米。綠化面積基本達標,森林覆蓋率在40%以上。道路已全部硬化,教學區、教師生活區、學生宿舍區依地形和功能佈局,各得其所,非常合理。整個校園

環境優雅,林木蔥蔥,草地、鮮花盆景遍佈。人文景點錯落有致。校園內潔淨優美,空氣清新,校園周邊環境較好,是個理想的育人場所,稱爲“花園式學校”。同時,我校環境教育初顯成效,爲校園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通過創建“綠色學校”活動,提高了學生科學探索能力,加深了對家鄉的瞭解,師生環境意識明顯提高,環境法律法規觀念得到了加強,學校同社區環境的聯繫更加緊密,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或義務活動,助人爲樂,保護環境蔚然成風,有效地促進了當地社會文化的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1、學校環境雖好,但也有一些問題,主要是人爲原因造成的。概括起來講有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噪聲污染和固體廢棄污染等。

2、我校環境教育儘管有了很大進步,但有些問題還不能令人樂觀,具體表現在:

⑴各學科滲透環境教育的理念還不夠完善,缺乏科學的統籌計劃,部分老師有應付心理。

⑵學生戶外、課外和校外環境教育活動不能持之以恆,有隨意性現象,沒有充分調動全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⑶教師環境教育培訓沒有全員到位,致使有的教師興趣不高,對“綠色學校”創建活動,缺乏深層次的瞭解。

⑷教師的環境教育科研經費投入不夠。

(三)解決方案

1、成立校園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組織教職工學習《環境保護法》,提高教職工環境保護意識。

2、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環境保護觀念的滲透,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增強學生愛我校園,保護校園環境的自覺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爲習慣。

3、以課堂教學爲主渠道,注重多學科滲透,挖掘教材中有關環境教育內容與環境教育的結合點,開展環境教育。

4、廣泛開展課外活動,以學校的櫥窗、廣播等宣傳工具,邀請環保方面的專家來校演講,開展環境教育。

5、利用讀書周並結合環保知識競賽,在學生中廣泛開展“綠色校園”“綠色生活”等主題活動。

6、結合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多層面、全方位地使環境教育深入家庭,進入社會,並建立環境教育長效機制。

7、加大校園管理力度,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校領導小組和保衛處、德育處齊抓共管。儘快清除衛生死角,徹底改變這種現狀,使校園潔、淨、美、亮起來。

8、向有關部門提合理建議。改變教育路行走路線,禁止校內職工燃放爆竹,禁止製造噪聲污染的廣告音像車等個體廣告在校前公路遊弋,改善校園周圍環境,確保校園教學環境的安靜。

【第6篇】2022關於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2xxx年x月

調查地點:鞍山市

調查內容:關於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現狀的調查

調查方式:走訪調查

潘友竹(團市委希望辦主任):在雙山某街道的樓羣裏,一片低矮的小房,推開已快散落的門,在陰暗的小屋裏見到了關世成母子。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擺設顯示出他們家的光景不是很好。這是我們第一個走訪對象。關世成,xx歲,五年級,他還有一個上八年級的姐姐。世成的父母從檯安農村過來已經xx多年了。平時,他的父母主要以賣水果爲生,去年父親因肺癌去世後,全家生活就靠母親賣水果維持。當我們尋問其家裏的情況時,她母親忍不住落了淚:唉!原來我們兩個人一起忙活,日子還可以。自從孩子他爹去世以後,這日子就緊巴巴的。我們沒有特困證,學費也不能少交。老大上國中時,還要交xxxx元的借讀費,後來學校知道我們家的情況,就給免了。一到交學費時,我就愁。可也不能不讓孩子上學啊。他媽媽說話期間,世成一直低頭沉默不語,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臨走時他告訴我們,他會幫媽媽賣水果,還想學會更多的本事,幫媽媽多做點事。

走進第二家時,在外面玩了半天,剛被姥姥找回來的xx歲關懷正趴在桌上無所事事。去年9月剛上國中不到兩個星期,就因爲交不起學費、校服費及其他費用,被迫退學。關懷全家從鳳城過來有好多年了。母親患有肺結核,姥姥有嚴重的風溼病。全家的生活就靠父親去勞務市場找點零活及姥姥和媽媽撿點破爛勉強度日,有時吃飯都成問題。關懷的媽媽說起孩子輟學的事,眼圈就紅了。關懷的姥姥在一旁也落了淚:這孩子天天想學校,總到學校去

田皓元(團市委希望辦工作人員):王麗麗的家在立山橋洞子附近。成片的小房,坑坑窪窪的土路,讓我們覺得彷彿到了農村。麗麗和弟弟在家,xx多平的小屋裏就是全家五口人的安身之地。窗戶很小,光線很暗,炕上的小桌上攤着書本,看得出姐弟倆正在學習。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出去做活了。這姐弟倆向我們介紹了一些情況。他們的父母是從浙江過來的,主要靠纖褲角維持生活,家裏有三個孩子。王麗麗,xx歲,排行老大,她和妹妹(王麗陽,xx歲)都讀四年級。(媽媽爲了方便,就讓麗麗晚一年和小妹一起上學。)弟弟王世傑今年xx歲,排行老三,讀二年級。麗麗雖然只有xx歲,卻非常懂事。有空就幫爸爸媽媽做些家務,照顧弟弟妹妹。她的學習成績不錯,曾是班級的學習委員。她喜歡演講,說起話來口齒清楚,表達流利。問及家裏的情況,她說爸爸媽媽挺不容易的。我們三個這學期的學費就是爸爸媽媽從外面借的。

唐堂,一個甜美的名字,是孟泰國小二年級的學生。xx歲的她,個頭不高,一雙聰穎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嘴角永遠掛着一絲笑意,甜甜的很討人喜歡。我們見到她時,她正在和哥哥、妹妹一起玩耍。她的老家在湖南省,爸爸、媽媽xx年前來鞍,現在全家靠彈棉花爲生,每月只有xxx元左右的收入,還要用xxx元租房子,餘下的錢用以一家5口的生活費及三個孩子的學費。她的父親告訴我,學校對他們挺照顧,但是三個孩子的學費是他們家的最大負擔,其他的孩子參加課後班輔導,他們想都不敢想。彈棉花攤就在山坡上,他們兄妹三個平時就在這個山坡上寫作業、做遊戲。家裏狹小、昏暗,只是晚上睡覺時纔回去。唐棠學習刻苦、老實內向,附近的鄰居說,苦了這三個孩子,學習都挺好,還那麼懂事。這幾年路費也貴,我們沒錢回家,這就是家。

宮彬(團市委宣傳部長):沿着彎彎曲曲的小路,在走訪對象楊俊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他的家鐵西開發區附近的一間陰暗的小房。他們全家是從安徽過來的。父親做些力工,母親幹刷漿等零活。我們問他們家裏的收入情況,楊俊的母親說去年賺了6xxx多元,扣除租房子(xxx元每月,不含水電),加上日常開銷和供孩子上學,所剩無幾。可是拮据的生活並沒有讓他們放棄讓孩子上學的念頭。他們兩個孩子也都非常體諒父母的不易。楊俊學習非常刻苦,成績在班裏名列前茅,年年被評爲三好學生。他的班主任向我們介紹說,雖然他家很困難,他還將自己攢下的2元錢捐給希望工程,他要幫助比他還困難的小朋友。同學把一些文具送給他,他不肯要,悄悄地把同學扔掉的鋼筆拆開,取零件自己組裝成筆他的妹妹也很懂事。她媽媽給了她5毛錢買冰果,孩子只是花了2毛錢,把剩下的錢攢起來,還對媽媽說:2毛錢的好吃。

在鐵西的山東村,我們見到了徐超,他是我們最後的一個走訪對象。徐超正趴在桌上寫作業。一進門我們就看到牆上掛了幾張獎狀,有幾張寫着校模範生的稱號。9歲的徐超念四年級。父親從山東到鞍山已經xx多年了。母親有病,全家靠父親推垃圾車掙點錢。唯一讓他們感到自豪的是兒子徐超。徐超書法作品獲得了全國少年兒童書畫競賽銀盃獎。她母親告訴我們:徐超的作文寫得很好,經常作爲班級裏的範文供大家學習。徐超告訴我們他最大的願望要考上清華大學,將來還要買幢別墅給爸媽住。

連日來,隨同幾位團幹部一同走訪了幾戶農民工家庭,既爲這些家庭的貧困嘆息,也爲他們的子女就學問題而感慨,但同時也爲些孩子的孜孜不倦而欣慰。

在農民工集居的山東村,記者與團市委的幾位團幹部試圖找到有能力,但不願供孩子上學的家庭,卻沒有發現,拮据的生活並沒有讓他們放棄讓孩子上學的念頭。雖然有時爲了方便,他們會讓大孩子和小孩子一起上學。一位母親更用她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她的心願:我自己苦點、累點都不怕,只要能行孩子唸到哪,我就想供到哪。

貧困是困擾農民工家庭子女就學的最大問題。農民工主要從事賣菜、力工、收廢品等工作,收入不穩定,平均年收入幾千元,甚至更低。扣除房費(每家平均xxx元),加上日常開銷和供孩子上學,所剩無幾。如果家裏有人生了大病,更是雪上加霜。一些農民工給孩子訂校服時,都願意訂大號的,以便一套衣服能從一年穿到六年。可以說,即使農民工的子女已經入學,也仍處於失學的邊緣。

農民工子女是一個遊離於體制之外的羣體,他們的父母沒有最低保障,有時上學還要交2xx到xxxx元的借讀費及校服費、外教費等雜費。這些農民工子女從小在城市長大,卻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在他們學知識、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其保護和教育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可能會在他們的心裏埋下仇恨的種子,長大後融入社會,因爲沒有知識和技能,只能到處遊蕩,也會影響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今年,希望辦將啓動希望工程助學進城計劃,將把救助範圍擴大到進城務工農民的子女。計劃在五四期間救助xxxx名貧困農民工子女。同時籌建一個基金會,專門用於農民工子女的救助。

但希望辦的現有資金只是杯水車薪。在走訪中,我們不只一次地問一些貧困家庭,也問自己,給失學的孩子解決了學費問題,他們會上學嗎?可正像關懷的媽媽所說,除了學費還有書費、校服費及其他一些費用,他們還是交不起。因此,幫助這些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個部門的事。全社會都應該關注農民工子女的就學問題,力所能及地爲他們盡些心力。最終能體現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和人們的關愛之情。雖然得到捐助的只是少數人,但是通過捐助活動,會影響這一羣體,讓他們感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第7篇】鎮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爲全面瞭解**縣**鎮留守兒童教育狀況,推進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近年來,鎮婦聯聯合鎮中心國小對我校施教區內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缺失狀況做了調查,現將調查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不容樂觀

由於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單親監護或是隔代監護。在被調查的留守兒童中,75%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務工,一方在家。其中85%以上是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在家務農,及撫養孩子;有65%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地打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5%被託付給親友。因家長長期在外務工,留在家中的單親也忙於家務與農活,與孩子溝通、交流較少,疏於對孩子的關愛,更談不上對子女進行應有的家庭教育。因此,造成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有所缺失。

1. 隔代教育力不從心。從調查情況看,留守兒童家庭隔代教育佔半數以上,由於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6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幹農活維持生活沒有時間教育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教育乃至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沒有精力教育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導,甚至嬌生慣養、放任自流。

2. 性格發展不健全。臨時監護人一般只管吃穿,不願管理教育或者不善於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兒童長期缺少親情和家庭教育,養成任性、放縱、隨意的性格。國小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與認識,與此相關的也帶來了一些煩惱與衝突。由於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靈孤獨、情感淡漠,親子關係發生了消極變化,這對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

3. 學習成績一般。由於臨時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或沒有這個意識,重養輕教,致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特別是父母雙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親人照看,大部分重監護輕教育,甚至對留守兒童嬌生慣養、放任自流;加之兒童本身自控能力較差,無法抵制現代社會中不良誘惑,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的現象時有發生。

4. 留守兒童行爲習慣欠佳。在受調查的留守兒童中,行爲習慣好的佔25%,中等佔45%,其中,說謊、打架、好吃懶做、沉迷於看電視、遊戲、網絡等不良現象的約佔30%。

二、留守兒童教育缺失的原因

1.監護人素質普遍偏低及留守兒童增多

隨着時間的推移,外出打工的人一年比一年多,留守兒童也是一年比一年多,在教育上,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孩子都由爺爺奶奶照顧,由於爺爺奶奶等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學習的問題一般都不能給予幫助,另一方面,父母只有一方在家的,由於每天所要承擔的家務很多,也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導致家庭教育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對兒童的成長有着嚴重的影響。調查顯示,**鎮中心校1000人在校學生中,就有210多個留守兒童,佔全校學生的21%,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從國小各級留守兒童百分比是呈逐級遞增現象(如下圖)。

表格略

2.家長教育觀念的缺失

留守兒童監護人在留守兒童教育上存在誤區,認爲學校應該承擔留守兒童的一切教育責任,從而導致部分監護人對留守兒童教育的缺失。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監護人把孩子出現問題的責任歸咎於學校教育的不力。一位家長講,老師拿的工資是國家的,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理應把孩子教育好,如果孩子出了什麼事情,一切責任應該由學校和老師承擔。正是這種思想上的誤區,使得部分留守兒童監護人家庭教育的失職,導致孩子們在社會化過程中產生一系列問題。

3.隔代教育存在不足

留守兒童監護人在平時的生活中,由於年齡上的差距以及思想認識上的差異。監護人很少與孩子溝通,造成了兩代人之間的隔膜,給自己的監管造成很大壓力。在調查中發現父母外出打工,大約有65%的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照顧,有5%的留守兒童是由其它親戚照顧。這樣的隔代教育存在很多不足,對兒童成長有很大影響。

4.學校和老師對留守兒童的特殊關注不夠

由於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祖輩(或親戚)又很難承擔起對他們的教育責任,所以留守兒童應該受到學校的特別關愛。另外,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髮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老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從調查中瞭解到,69%的監護人希望由學校主辦培訓班或家長學校;64%的監護人希望老師和學校要經常與監護人聯繫;57%的監護人希望老師要加強孩子的心理輔導工作,50%的監護人希望學校要多組織孩子們一起活動。由於一些學校偏重於學生的學習成績,對留守兒童缺乏特別的關愛,不能主動和監護人聯繫。從對留守兒童監護人的調查看,學校老師經常家訪的爲5%,有時候家訪的佔24%,很少家訪的佔69%,從來不家訪的佔2%,這與監護人的需求相比有較大差距。由於老師極少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沒法向監護人瞭解他們在家庭中的真實情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實現有效對接,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學習和其它方面的教育。

5.留守兒童問題還未受到社會的足夠重視

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明顯滯後於對城市流動兒童的研究,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政府及有關部門對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研究匱乏,由此導致社會輿論關注不夠,相應地也就阻礙了相關政策的出臺,未能有效推動社會各界力量及早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

三、留守兒童教育缺失的對策與措施

農村孩子是未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其中“留守兒童”佔了相當大的比重,關注“留守兒童”就是關注農村的未來,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爲他們創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長的環境和空間,有利於促進學校教育和農村社會的良性發展。爲了保證屬於“留守兒童”的學生的健康成長,**鎮教育辦公室協同鎮黨委政府採取了一些應對措施:

1、加大支持力度,優化留守兒童學習成長環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留守兒童監護體系。加大學校義務教育投入,管理好寄宿學校,對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兒童,可到寄宿學校讀書,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鎮黨委加大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力度,儘量從各種渠道對貧困家庭在經濟上給予幫助,使一些家長多有些時間來照顧自己的子女。

2.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鎮婦聯充分發揮協調、維護、教育和服務的職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優勢,大力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行動宣傳教育,不斷優化農村留守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的社會環境。

3.學校加強教學管理,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學校對“留守兒童”產生了一定的吸引力。

4.學校各科老師,主要行政人員和班主任對學生加強心理教育,及時對“留守兒童”進行疏導教育,達到減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目的。

5.大力開展校園活動。學校每年都要開展大規模的校運會、廣播體操比賽、慶祝六?一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加了校園生活樂趣,對“留守兒童”也是有吸引力的,緩解了他們的厭學情緒。

6、實施制度化的家訪,逐步建立起了學校與“留守兒童”照管者共同支持的教育模式。

通過上述措施,學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留守兒童”常見的問題得到有效制約,已經沒有“留守兒童”輟學的現象。總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其實是“三農”問題的衍生物,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的時代要求。留守兒童問題的妥善解決,不僅有利於義務教育在農村的落實,提高農村的教育質量,還有利於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更關係到廣大農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第8篇】教育實習調查報告——當前教育體制下的教育現狀

調查報告

——當前教育體制下的教育現狀

一個半月的實習生活即將結束。挑燈伏案,且將這些日子的收穫、思考、感悟理它個清楚明白。

以往對中學校園的印象,就在這學生與教師角色的轉換中變了模樣。中學時代,總以爲做學生好苦好累,學生簡直是天底下最最倒黴的可憐蟲。而這些日子以來,才發現學生在中學的校園裏只爲學習思考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看到了老師辦公室裏始終如一的快節奏

——上課、下課、改作業,遇到不懂事的孩子,還要挖空心思,苦口婆心地教導。他們的敬業精神讓我深感敬佩,他們的壓力和辛苦更是學生不能比也不容易真正理解的。作爲大學聯考這根指揮棒的最直接受動者,中學教師無疑是最辛苦最尷尬的“素質”教育者。這一個半月的親身經歷,讓我能夠有機會同時接觸到最真實的學生,最真誠的教師,以及學生眼中最真切的希望,可謂幾多歡喜幾多愁……

由於九年義務教育的基本普及,使更多的孩子(包括農村)可以走進課堂,享受被教育的權利。他們在接受科學知識、人文教育的同時,也享受着德育、美育、體育的薰陶。九年義務教育的優勢及其帶來的積極影響是值得肯定的,但我所見到的一些教育現象,卻讓我產生了些許擔憂。

一、中國小教材的設計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牴觸,使其產生厭學情緒。我國的教材普遍偏難,且有些內容與現實生活相脫離,讓學生只能一味的接受抽象的理論而得不到真切的感性認識。對於童心未泯,好奇心極強的孩子們來說,這無疑會使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因爲不感興趣,才學不好,因爲學不好,就更不感興趣。這種惡性循環,是相當可怕的。

二、由於一些社會因素——離婚率快速增長,導致單親家庭成爲社會中不可小視的一分子。一個殘缺的家庭很難造就一個孩子健康完整的性格。這些孩子缺少關愛,性格怪異不合羣,自卑自閉,有些甚至仇視社會和他人。所以,他們將心裏的需要寄於網絡,寄於虛擬世界,迷戀其中,不能自拔,從而導致逃學,甚至小偷小摸。我帶的那個班裏,就有一名出自單親家庭的學生,沉迷網絡遊戲,屢教不改。對於這樣的學生,老師的權力顯得那麼蒼白無力,只能惋惜與無奈。他們是需要關愛的,尤其是來自父母的。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家庭、學校乃至社會的共同關注與參與,而不是一味地對這些孩子指責甚至放棄。

三、多年以來形成的以分數衡量學生的現象仍然大行其道。雖然很多學校已經取消了排名制度,但在很多教師心中自有一本帳。而這個帳本潛移默化地支配着他們對待不同學生的態度。對成績好的學生,百般寵愛,甚至到了溢於言表的程度;對成績差的學生,橫挑鼻子豎挑眼,甚至棍棒相加。這樣的“因材施教”將學生不可挽回地推向了兩極。所謂的好學生得到寵愛,更加奮蹄;所謂的差學生受到傷害,愈加自棄。這樣的育人方法,難道不值得反省嗎?!

四、我國的中國小都存在編班人數過多的現象。有時一個班能達到六七十人。這樣一個龐大的班級怎麼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而言,幾十個人擠在一間小教室裏,難免互相影響,聽課質量不能保證;對教師而言,一個人要把精力分散在幾十個人身上是不現實的,勢必有偏有倚,對學生來講是不公平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向國外學習,實行小班制,給學生營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教師教得專注,學生聽得認真。這就需要國家加大對教育的投資。關愛學生,關愛教師,就是關愛祖國的明天。

五、在學制的安排上也存在一些問題。目前,絕大多數學校基本取消了留級制度,將九年義務教育一貫到底。對於一些基礎薄弱,接受能力差的學生而言,舊知識還沒真正消化又要接受新知識,新壓陳,陳壓新,痛苦不堪。而且,這樣的制度不利於學生的自我加壓,從而產生前進的動力。我認爲,客觀面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決定留級還是升級,是完全必要的。這也正是我黨堅持的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在傾全國之力搞教育的大環境下,忽視學生的客觀情況和感受,而只是把眼光盯在升學率的浮華表面上,還一路高唱“一切爲了學生”,難道不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嗎?!

以上若干問題是我實習期間觀察、思考、關注的問題。正因爲這些問題的存在,我才愈發感到教師這個職業的重要性和可塑性。你可以通過它改變許多孩子一生的命運,也可能會因爲一個不慎毀了一個孩子的前途。然而,無論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方法,還是國家的教育體制,都存在很大的超越空間。至於能否超越,如何超越,應是國家和教育工作者都應潛心鑽研和追求的目標。國家應針對我國的教育現狀,吸取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甩開歷史的包袱,勇於和善於改革目前尚不完善的教育體制,同時還要在教育經費上加大投入。而作爲教育工作者本人,這個戰鬥在教育事業第一線的靈魂人物,則應儘自己最大努力改善周圍的不良教育現象,用一顆真誠、寬容的心關愛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學生。這也正是我的願望以及我的目標。

【第9篇】2022年關於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調查時間:2xxx年x月 調查地點:鞍山市 調查內容:關於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現狀的調查 調查方式:走訪調查 潘友竹(團市委希望辦主任):在雙山某街道的樓羣裏,一片低矮的小房,推開已快散落的門,在陰暗的小屋裏見到了關世成母子。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擺設顯示出他們家的光景不是很好。這是我們第一個走訪對象。關世成,xx歲,五年級,他還有一個上八年級的姐姐。世成的父母從檯安農村過來已經xx多年了。平時,他的父母主要以賣水果爲生,去年父親因肺癌去世後,全家生活就靠母親賣水果維持。當我們尋問其家裏的情況時,她母親忍不住落了淚:“唉!原來我們兩個人一起忙活,日子還可以。自從孩子他爹去世以後,這日子就緊巴巴的。我們沒有特困證,學費也不能少交。老大上國中時,還要交xxxx元的借讀費,後來學校知道我們家的情況,就給免了。一到交學費時,我就愁。可也不能不讓孩子上學啊。”他媽媽說話期間,世成一直低頭沉默不語,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臨走時他告訴我們,他會幫媽媽賣水果,還想學會更多的本事,幫媽媽多做點事。 走進第二家時,在外面玩了半天,剛被姥姥找回來的xx歲關懷正趴在桌上無所事事。去年9月剛上國中不到兩個星期,就因爲交不起學費、校服費及其他費用,被迫退學。關懷全家從鳳城過來有好多年了。母親患有肺結核,姥姥有嚴重的風溼病。全家的生活就靠父親去勞務市場找點零活及姥姥和媽媽撿點破爛勉強度日,有時吃飯都成問題。關懷的媽媽說起孩子輟學的事,眼圈就紅了。關懷的姥姥在一旁也落了淚:“這孩子天天想學校,總到學校去……” 田皓元(團市委希望辦工作人員):王麗麗的家在立山橋洞子附近。成片的小房,坑坑窪窪的土路,讓我們覺得彷彿到了農村。麗麗和弟弟在家,xx多平的小屋裏就是全家五口人的安身之地。窗戶很小,光線很暗,炕上的小桌上攤着書本,看得出姐弟倆正在學習。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出去做活了。這姐弟倆向我們介紹了一些情況。他們的父母是從浙江過來的,主要靠纖褲角維持生活,家裏有三個孩子。王麗麗,xx歲,排行老大,她和妹妹(王麗陽,xx歲)都讀四年級。(媽媽爲了方便,就讓麗麗晚一年和小妹一起上學。)弟弟王世傑今年xx歲,排行老三,讀二年級。麗麗雖然只有xx歲,卻非常懂事。有空就幫爸爸媽媽做些家務,照顧弟弟妹妹。她的學習成績不錯,曾是班級的學習委員。她喜歡演講,說起話來口齒清楚,表達流利。問及家裏的情況,她說“爸爸媽媽挺不容易的。我們三個這學期的學費就是爸爸媽媽從外面借的。 唐堂,一個甜美的名字,是孟泰國小二年級的學生。xx歲的她,個頭不高,一雙聰穎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嘴角永遠掛着一絲笑意,甜甜的很討人喜歡。我們見到她時,她正在和哥哥、妹妹一起玩耍。她的老家在湖南省,爸爸、媽媽xx年前來鞍,現在全家靠彈棉花爲生,每月只有xxx元左右的收入,還要用xxx元租房子,餘下的錢用以一家5口的生活費及三個孩子的學費。她的父親告訴我,學校對他們挺照顧,但是三個孩子的學費是他們家的最大負擔,其他的孩子參加課後班輔導,他們想都不敢想。彈棉花攤就在山坡上,他們兄妹三個平時就在這個山坡上寫作業、做遊戲。家裏狹小、昏暗,只是晚上睡覺時纔回去。唐棠學習刻苦、老實內向,附近的鄰居說,苦了這三個孩子,學習都挺好,還那麼懂事。“這幾年路費也貴,我們沒錢回家,這就是家。” 宮彬(團市委宣傳部長):沿着彎彎曲曲的小路,在走訪對象楊俊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他的家———鐵西開發區附近的一間陰暗的小房。他們全家是從安徽過來的。父親做些力工,母親幹刷漿等零活。我們問他們家裏的收入情況,楊俊的母親說去年賺了6xxx多元,扣除租房子(xxx元每月,不含水電),加上日常開銷和供孩子上學,所剩無幾。可是拮据的生活並沒有讓他們放棄讓孩子上學的念頭。他們兩個孩子也都非常體諒父母的不易。楊俊學習非常刻苦,成績在班裏名列前茅,年年被評爲三好學生。他的班主任向我們介紹說,雖然他家很困難,他還將自己攢下的2元錢捐給希望工程,他要幫助比他還困難的小朋友。同學把一些文具送給他,他不肯要,悄悄地把同學扔掉的鋼筆拆開,取零件自己組裝成筆……他的妹妹也很懂事。她媽媽給了她5毛錢買冰果,孩子只是花了2毛錢,把剩下的錢攢起來,還對媽媽說:“2毛錢的好吃”。

在鐵西的山東村,我們見到了徐超,他是我們最後的一個走訪對象。徐超正趴在桌上寫作業。一進門我們就看到牆上掛了幾張獎狀,有幾張寫着校模範生的稱號。9歲的徐超念四年級。父親從山東到鞍山已經xx多年了。母親有病,全家靠父親推垃圾車掙點錢。唯一讓他們感到自豪的是兒子徐超。徐超書法作品獲得了全國少年兒童書畫競賽銀盃獎。她母親告訴我們:“徐超的作文寫得很好,經常作爲班級裏的範文供大家學習。”徐超告訴我們他最大的願望要考上清華大學,將來還要買幢別墅給爸媽住。 連日來,隨同幾位團幹部一同走訪了幾戶農民工家庭,既爲這些家庭的貧困嘆息,也爲他們的子女就學問題而感慨,但同時也爲些孩子的孜孜不倦而欣慰。 在農民工集居的山東村,記者與團市委的幾位團幹部試圖找到有能力,但不願供孩子上學的家庭,卻沒有發現,拮据的生活並沒有讓他們放棄讓孩子上學的念頭。雖然有時爲了方便,他們會讓大孩子和小孩子一起上學。一位母親更用她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她的心願:“我自己苦點、累點都不怕,只要能行孩子唸到哪,我就想供到哪。

貧困是困擾農民工家庭子女就學的最大問題。農民工主要從事賣菜、力工、收廢品等工作,收入不穩定,平均年收入幾千元,甚至更低。扣除房費(每家平均xxx元),加上日常開銷和供孩子上學,所剩無幾。如果家裏有人生了大病,更是雪上加霜。一些農民工給孩子訂校服時,都願意訂大號的,以便一套衣服能從一年穿到六年。可以說,即使農民工的子女已經入學,也仍處於失學的邊緣。 農民工子女是一個遊離於體制之外的羣體,他們的父母沒有最低保障,有時上學還要交2xx到xxxx元的借讀費及校服費、外教費等雜費。這些農民工子女從小在城市長大,卻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在他們學知識、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其保護和教育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可能會在他們的心裏埋下仇恨的種子,長大後融入社會,因爲沒有知識和技能,只能到處遊蕩,也會影響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今年,希望辦將啓動“希望工程助學進城計劃”,將把救助範圍擴大到進城務工農民的子女。計劃在“五四”期間救助xxxx名貧困農民工子女。同時籌建一個基金會,專門用於農民工子女的救助。

但希望辦的現有資金只是杯水車薪。在走訪中,我們不只一次地問一些貧困家庭,也問自己,給失學的孩子解決了學費問題,他們會上學嗎?可正像關懷的媽媽所說,除了學費還有書費、校服費及其他一些費用,他們還是交不起。因此,幫助這些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個部門的事。全社會都應該關注農民工子女的就學問題,力所能及地爲他們盡些心力。最終能體現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和人們的關愛之情。雖然得到捐助的只是少數人,但是通過捐助活動,會影響這一羣體,讓他們感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第10篇】茶陵農村的教育現狀調查報告格式

一、生源降低。

例如:茶陵某所農村中學在2003年秋季入學的七年級只有六個班。在2022年秋季報到五個班。今秋入學減到四個班,人數上有很大下滑。不僅低年級生源滑坡,對於八年級、九年級學生也出現中途綴學或轉學的現象。

主要原因在於:(1)計劃生育政策使農村人口降低,該年齡段的學生基數低。(2)隨着農村打工熱的急劇加溫,許多家長考慮家庭生活經濟狀況由子女的將來定位,早早將子女推入打工熱潮或學藝行業中。(3)農村因打工經濟的推動加速了發展的腳步,富裕的家庭越來越多, 許多家長帶上了子女上外地求學或送孩子上教學質量高級點的學校。(4)因農村中學在近幾年會考成績不甚理想,重點中學升學率大幅降低,導致許多學生遷至交通便利的縣城中學。

二、經費緊張。

茶陵某些中學比較大的開支在於學校基建、日常辦公、教師獎勵補貼、學生生活常備。這兩年,這些學校常常資不抵債,虧空甚大。學校的基礎設施停滯不前,辦公費用拖欠現象嚴重,教師獎勵遲遲不能兌現且數額偏小,學生生活條件差。

主要原因在於:(1)國家將在校學生的學雜費的標準定的很低,雖給學生家長減輕了不少負擔,但對於學校來說經費上主要收入也相應減少,教師工資由財政直髮,使得資金沒有到學校,資金流動也給學校的經營造成影響。(2)生源的降低也大大的降低了學校的收入,學校承包給私人的幾家小賣部經營滑坡從而上交給學校的利潤也相應降低。(3)校方的經營管理不善也是造成學校經費緊張的重要因素,據羣衆反映,校方的個別領導不以學校發展爲大計,坐待時日流逝,錯過許多發展機遇,碌碌無爲、自私保守,使得學校沒有往昔的生機勃勃之景象。

三、教學質量滑坡。

還是以那所學校爲例,該所中學每年會考升高中率逐年下滑,03年有56%,04年只有47%,重點中學升學率人數04年度加上指標後只有6人,在每次與縣城中學的教學比賽中,該中學總是略顯下風。

原因分析:

(1)因學校各方面綜合因素,生源質量總體下滑,據查,04年向該鄉小考的前20名學生大部分去了縣城的中學,優考生生源不足。

(2)師資力量整體滑坡:因學校經營不景氣等學校因素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整體趨勢,許多學校的骨幹教師選擇另擇良巢,如今留下的老師或年高事繁或年小稚嫩,導致教學質量滑坡。

整體看來,該所中學的狀況是令人擔憂的。與學校的低迷不同的是,打工回來的家長們對子女的教育愈加重視,捨得花錢與精力。可見,這正是該中學重振旗鼓的大好機會,我們建議:

(1)重視七年級、八年級年級的基礎教育工作,這是全校教師的工作重點,集中集體智慧和人力物力打好九年級年級會考一役,尤其是九年級年級實驗班的工作更是重中之重,重點中學的升學人數與升學率將是決定學校是否回有轉機的一個重要參數。

(2)形成對學校生活、工作各方面經費的統一管理,科學規劃學校的發展大計,開發寬、大、細的學校商業,自主的掌控學校的生存與發展。

(3)給予教師更寬和和優厚的待遇條件,招凰引鳳,吸引優秀人才,加大從嚴的抓好教師工作評比,優獎劣批,整合師資,重振學風校風與教風。

(4)更好的定位自己,重視與當地經濟發展的作用與貢獻,發揮文化主導作用,推動當地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從而爲學校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

我們相信,只要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實事求是,開拓思維,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通過當地人民的努力,該中學一定會走出困境,迎接一個嶄新而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未來。

【第11篇】2022年農村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

由此可見,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有着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我們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而國小階段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打好國小教育的基礎,對今後中學、大學的學習將起到極大的作用。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於城鎮國小,因此,農村的義務教育尤其是國小教育顯得很重要。而從幾年來的情況看,政府對義務教育較爲重視,投入也是越來越多,農村國小的整體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其次是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爲目前農村的國小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農村國小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過一些沿海地區,跟人家比,我們真是差距太大啦,我們做農村國小的領導者每天在考慮的是到哪兒能弄到辦學經費改善辦學條件,而人家的領導者每天在考慮的是到哪兒能花掉手裏的辦學經費;真乃是天壤之別呀!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國小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因經常缺乏資金無法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教師負擔重。在我們農村國小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爲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2、教師思想觀念落後。部分老教師受固有傳統教學思想影響嚴重,習慣於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存在思想守舊、觀念落後、改革創新意識不強、有畏難情緒的現象,缺乏實施課程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中很自然地還走傳統教學的老路,影響着教育質量的提高。

3、教師培訓落後。做好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教師觀念的更新,教材和課程標準的把握,更多要依賴於教師培訓工作。可是,目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選送培訓和校本培訓不到位的現象。很多學校的教師外出就會影響校內教學。其次在於學校辦學經費緊張,缺少培訓經費。校本培訓不到位,主要原因在於學校學科教師數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訓的師資和條件,開展專業培訓和教學研究很難形成氛圍並保證質量。

4、教師自學自研落後。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自學自研,不斷“充電”,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加強自學自研作爲職業發展的需要來對待。可是,農村學校由於受地域、經濟、硬件等條件限制,可供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資源極爲有限。許多學校沒有網絡,缺少圖書。有限的圖書得不到及時更新,多數已經過時。教師自學苦於沒有資料可學,自研苦於沒有資料可查,蒐集資料,完善知識結構,改進教學策略受到影響,解決教學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缺少輔助資料。另外,由於學校學習資源的限制,教師外出培訓成果在校內得不到鞏固練習和及時消化理解,不能內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現培訓成果的流失。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後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三、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裏。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爲自己的一個重要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爲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依據,甚至是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後。

新課程專業引領落後。特別是新課改後,農村教師由於習慣於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對新課程的組織實施感到困惑,有畏難情緒,所以,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引領,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農村學校普遍感到新課程實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雖然部分教師參加了一定級別的培訓,但是由於受自身素質和羣體環境的影響,新課程的轉化率不高,不能較好地將培訓所得轉化爲教學實踐,很難成爲學校實施新課程的骨幹和帶頭人。

四、村級國小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一些村級國小,由於教學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後等因素,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外出打工,隨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加之計劃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減少,許多學校合併成一所,合村並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集中教育資源,節省教育開支,實際上並校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學生上學路途遙遠,傷害部分村民感情等問題。但目前農村國小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國小生年齡小,每天來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學校又無宿舍。

五、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在教學水平上,農村國小是無法與城鎮國小相提並論的,而且差距越來越大,歸結原因大致有5點:

1、硬件方面,即教學設備簡陋,無法爲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2、軟件方面即師資力量薄弱,農村各方面條件都差,年輕的畢業生大都不願到農村任教,教師平均年齡較大,知識結構相對陳舊,工作也缺乏年輕人的激情與活力。每年,都有一批優秀骨幹教師被選考到城鎮學校,這也大大減弱了農村教學教研的信心和力量。

3、家長素質較低,督促孩子讀書的意識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讓小孩呆在學校省得他在身邊鬧或四外亂跑的想法把孩子送進學校的。

4、孩子天性愛玩,在缺乏適當的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不會自發地產生學習的興趣。

5、現在社會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大專院校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現象很普遍,而這時許多同齡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維持自己的生活了,許多農民就會認爲“讀書無用”、“多培養一個大學生,就多出一個貧困戶”,這種認識和環境的存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慢慢減弱。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農村教育的發展舉步維艱,令人難以樂觀。農村國小教育佔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須高度重視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不紮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爲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於丟掉了國小階段的大多數,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農村教育必須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更不應該成爲被社會遺忘的角落。“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難也!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國小走出困境,爲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鄧小平同志有兩段膾灸人口的名言,“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於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基礎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今天的學生到了將來就是建設現代化的中堅力量。不要“偏心”,抓好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刻不容緩!

茶陵農村教育現狀調查分析

【第12篇】市中學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教育問題歷來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教育事業是歷朝歷代興國安邦的大業,它關係着一個國家的發展大計,關係着一個民族的興衰存亡。

基礎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及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綜合素質的關鍵。而中學教育又是構成基礎教育的核心部分。作爲個體,它承擔着一個青少年成長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識和道德觀念及人生素養的培養;而作爲整體,它則承擔着一代代國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會公德及國民素質的塑造。

爲了更全面、科學地瞭解中學教育的現狀,外在假期間通過走訪和查閱資料,對##市的中學教育情況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發現本市的中學教育在建國後歷經不斷改革,不斷髮展,既有顯著的成就,又有存在的問題。現就中學教育現狀作如下分析:

一、中學教育投資規模擴大,佈局趨向合理

新中國建立以來我市的中學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基礎教育落後的狀況。政府逐年加大對文教衛生廣電事業的投資力度,xx年全市爲發展文教衛生廣電事業的財政支出爲111060萬元,佔財政總支出的23%,其中有相當部分是用來發展中學教育的。在學校的興建方面,建國後也有了飛躍的發展。到xx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學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學27所,高級中學7所,初級中學220多所,九年一貫制中學21所。基本上滿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學教育的需求。

中學教育佈局也日趨合理。幾十年來,黨和政府努力改變舊中國學校分佈極不合理的狀況,採取措施,大力發展鄉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個縣區出吳堡外,都有一定數量的普通中學,各個人口衆多的鄉鎮大都建有初級中學,在交通樞紐和經濟活躍的鄉鎮還建有完全中學,而每個縣城都有完全中學1到4所。榆陽區,橫山,府谷,神木還建有高級中學5所。從而使學校的佈局和城鄉人口分佈相適應。

二、中學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城鄉差距拉大

中學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勻,在調查中隨處可見。首先從國家財政支出的分配上,教育經費的增長幅度遠低於財政收入的增長。本市xx年財政收入計劃增長30.7%,總支出增長36.6%,而文教衛生廣電支出的增長額只有29.7%,其中用於教育經費的飲很少。其次在各部門之間,那些如政府,電力,交通等有資源支配權利的部門,在辦公室和職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遠遠優於學校。

中學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勻還表現在城鄉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資源則非常有限。城裏中學有漂亮的教學大樓,花園式的休閒校園,完善的體育設施和教學設備。富裕的學校校長出門還有高檔的公車。而在農村中學,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中現象:籃球場是黃泥地,足球場是一片荒田,實驗室的門上結滿了蜘蛛網,室內的器材更是十分陳舊。如此的環境,鄉村中學的學生怎能得到良好的前面教育。這種城鄉差距嚴重阻礙了中學教育的發展。

三、中學教育收費逐年上升,家長難承重擔

建國初的中國中學教育是一種國家補貼式教育。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中學教育事業逐步走向市場化、產業化,幾乎成了一中自費教育。以本市xx年城市普通中學收費標準爲例,國中學費75元/學期,借讀費500/元學期,課本作業本費140元,代辦費95元。高中學費350元/學期,借讀費800元/學期,擇校費8000元,課本作業本費150元,代辦費80元。此外還有個別地方和學校收什麼所謂的贊助費,建校費等。而補課費,考試費,資料費則是每一所中學必收的一筆費用。

教育收費的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長的負擔,特別是農民家長的負擔。在中國二元經濟體制長期存在的情況下,農民家庭普遍是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筆的中學教育收費就成了農民家庭的主要消費,且力不從心。如果一個家有兩個孩子上中學,就可以花去一個農民或工人家庭一年的收入。如果再多一個或幾個,這個家庭就難以再承受。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輟學率居高不下的狀況。教育收費高的問題,不僅影響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他們對新知識的接收及民主與法治的貫徹實行造成障礙。

四、中學教育師資隊伍壯大,素質有待提高

新中國成立50年來,本市的中學教師隊伍有了很大的發展,教師隊伍的數量不斷提高。全市有教職工近14000人,僅榆陽區就有2203名,其中國中中專任教率達79.5%,高中達93%。這些人中涌現出大量的省市級教學能手,特級教師,在教學和科研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同時,我市已形成同中學教育事業發展相適應,包括培養新教師和培訓在職教師兩大類的師範教育體系,努力提高師資水平和壯大師資隊伍。

近年來師資水平雖然有了不斷的提高,但整體素質上還是有些偏低,既表現在知識的積累上,有表現在師德的修養上。本市的中學教師特別是國中教師,整體上存在和學歷不高,專業技能偏低的問題。而且各縣區普遍缺少美術、音樂等方面的專業教師。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支教師對的素質水平,直接影響着祖國的幾代人。所以必須大力發展師資隊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

五、中學教育課改步伐緩慢,教學考模式化

中國中學教育課程改革的口號叫得很響,但課程改革的步伐總是蹣跚不前。中學教育其實一直遵循一種模式,在學習上表現爲一種被動性接受和強迫性記憶。典型的形式就是老師在講臺上拼命地講課本內容,學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書筆記。“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現實工作中演變爲一個萬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的要求,就必定是差生。她不要求張揚個性,更不贊成渡船過河,因爲獨木橋是教育公式的唯一解。所以老師用教鞭規範學生,學生用分數應付老師。這就是所謂的“傳道受業解惑矣1

隨着大學聯考試卷標準化的不斷加強,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及考試越來越趨向標準化、模式化。大學聯考的電腦閱卷使試卷變得機械化、

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閱卷也走上了標準化,評卷標準化體現在按某種模式來進行閱卷,即開頭、中間部分、結尾“三段論”模式。有人戲稱其爲“三股文”,其慘狀可想而知。大學聯考的“標準化、統一化”,呆滯了中學教育改革的南轅北轍,形成僵化的、模式化、程式化的教育和學習,磨滅了教師和學生們的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十多天的調查研究中,我越來越認識到如何開發和培養學生的新能力,已應成爲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大問題。

創新教育要求把學生看作具有創新潛能的創新主體。教育的結果,不僅是學生對人類已有思想文化成果的接受,更重要的是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創新個性傾向的形成,亦即創新能力得到開發,發展。創新教育的過程不是學生消極被動地被改造,而是充分發揮其主動性,使教育過程成爲學生不斷認識、追求、探索、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亦即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自我發展的能動過程。

在中學大力實施創新教育,我們必須從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課程模式,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保守的教育觀念

我們要以實施創新教育爲突破口,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形成有利於創新的教育環境。特別是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形成新的教育觀、學生觀、學習觀、人才觀,在教育思想上來一次徹底的革新,使全民族樹立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2、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現行的課程結構

課程改革要趨向教科書多樣性,多元化,課程結構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還學生一片自由創造發揮才能的天地。教師要樹立較強的課程意識,改變過去那種“重教學,輕課程”的現象,從而推進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陳舊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從整體上要真正構建“三主”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發展爲主線。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教師要積極改變自己的教風,拋棄自我權威中心意識,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4、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改革一貫的教育體制

改革教育體制,首先是完善考試製度,招生制度,特別是大學聯考制度和模式,使大學聯考和招生制度朝着真正有利於選拔品學兼優,有創新才能的優秀學生的方向轉變,建立創新激勵機制。其次要形成以促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評價機制,以形成有利於創新的教育環境。

5、實施中學創新教育,必須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

全社會提倡創新精神,營造濃厚的社會環境和氛圍。鼓勵人人創新,形成有利於創新的家庭教育環境。注意培養學生觀察的敏捷性和思維的獨立性,注意引導孩子提出問題,並自己去解決問題。鼓勵其動手能力,培養孩子創新意識的形成。

總之,在中學裏大力提倡和推行創新教育是促進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途徑和條件,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迎接21世紀知識經濟挑戰的需求,是培養大批世界性一流創新型人才和科學家的需求,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素質及至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需要。

【第13篇】2022農村國小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小編給大家介紹2022農村國小教育現狀調查報告,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農村國小教育現狀調查報告(1)

教育改革的春風已吹遍中國大地,基礎教育工程已經被列入國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輪課程改革已付諸實施,素質教育的號角早已奏響,可是,當前農村國小的教育現狀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時間來到農村進行社會實踐,瞭解目前農村國小教育的現狀。

農村國小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來簡陋的土坯房子改建爲磚瓦房,寬敞明亮,爲學生提供了更爲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件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爲目前農村的國小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 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農村國小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國小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

二 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在農村中學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爲生活所迫紛紛外出務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三 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裏。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爲自己的唯一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爲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後。

四 村級國小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去的陳莊鎮的愛林二村原來有一所村級國小,但由於教學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後,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因此生源逐年減少,最後學校廢止,目前大多數學生就讀於一所鄉級國小。撤併村級國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集中教育資源,節省教育開支,但目前農村國小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國小生年齡小,每天老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的國小教育情況實在是不容樂觀,農村國小教育佔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須高度重視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部紮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爲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於丟掉了國小階段的大多數,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國小走出困境,爲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一 改善農村國小辦學條件

改善農村國小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爲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儘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國小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乃至校舍,提高質量只能是一名空話。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鄉的九年一貫制鄉村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箇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要注重改造國小的危房,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村辦國小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

二 加強農村國小師資隊伍建設

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小師資隊伍穩定和擴充。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農村國小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因爲教師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個人素質、職業前景和工作動力的情況下,才能滿足人們對他們的期望。在提高農村國小教師的整體素質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國小教師能夠參加繼續教育。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採用啓發式教學,發展農村國小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由於所處生活環境和學習條件的限制,農村國小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儘可能對每個學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瞭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爲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爲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三 更新教育觀念,開展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活動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爲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

四 實行寄宿制的管理方式

國小生由於年齡太小,每天上學需來回四趟,每天來回跑很不方便。而且學生路上安全也得不到保證。如果農村國小實行寄宿制,那麼學校也便於管理,尤其是留守兒童,可以填補家庭教育的空缺,同時學生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保證。對已撤銷的學校校舍要合理利用,不能使之閒置。

這次的社會實踐使我受益匪淺,看到了農村發展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同時,也瞭解到了農村國小教育的現狀。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重點,而農村的國小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視農村國小教育,改善農村國小教育現狀,是農村義務教育能否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加強農村國小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路漫漫其修遠兮,農村國小教育需要國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視和不斷的探索。

2022農村國小教育現狀調查報告(2)

按照《關於開展_____活動的通知》,我採取個別走訪、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作了深入細緻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各國小課程開設齊全,執行從簡。

各學校雖然都能按照國際教育部及省、市、區級要求開齊,開足科目,但是能夠真正貫徹落實的除語數英以外的課程微乎其微。體育、音樂、美術、科學、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班會等等,很多課程既缺乏專職的教師也沒有專門的教室,沒有落到實處的必要條件。如信息技術,各學校微機室的電腦早已廢棄、淘汰,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微機室,怎樣將信息技術課上好?科學課,雖然有些學校實驗室的設備異常齊全,但是根本沒有能夠領着孩子們去做實驗的老師,每一次科學課都在教室進行,在這樣的教育中,孩子們的科學素養能夠得到多大程度的提高?音樂、美術既無專職教師也無獨立的教室,樂器、素材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會被長期束之高閣。

二、學校道德教育虛浮,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輕視道德教育。

各學校的德育時間僅停留在週一升旗儀式、思想品德課及班會課中,還常常要除去被代課教師佔用的課時,而且即使是上課,也僅停留在說教、灌輸層面。沒有學生自己的活動,沒有道德教育的陣地,沒有保證活動開展的必要措施。學校、班級幾乎不組織德育活動,更談不上持課內外結合,形式要靈活多樣。這種缺乏體驗,閉門造車的道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三、撤點並校,安全隱患增多。

學生上放學路途遙遠,學校沒有校車,很多國小生因無人接送,自己騎自行車上學;更有甚者,路上攔車上學;還有一部分由老年人負責接送,這部分人羣的安全問題不容小覷。

另外,上放學期間道路擁堵,汽車、電動車、自行車,老人、年輕人、國小生瞬間擠滿街道,同樣存在安全隱患。

四、留守子女問題突出。

農村各國小留守兒童所佔比例逐年攀升。因爲產業結構的調整,家長們紛紛出外打工,將孩子留給家中老人照顧。因爲觀念和意識的侷限,老人一方面存在溺愛心理,另一方面只關注孩子是否吃飽穿暖,對於孩子的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培養着實有限。留守兒童在校打架、上網、違反紀律、不完成作業現象極爲普遍。

五、校長素質堪憂。

校長是一方教育的引路人,很多校長沒有自己的辦學方向,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理念,眉毛鬍子一把抓,漫無目的。如此辦學,貽誤子孫後代。

六、教師工作缺乏激情。

這是長久以來的痼疾因爲地理位置的關係,農村學校條件艱苦,待遇缺乏優勢,要求不斷提高。長久以來,到相橋的教師有條件的選擇機會進城,沒條件的尋找機會進城,留下來的教師工作積極性不高。

七、學校教育與社會脫節。

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育人網絡的構成僅限於最多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學校教育脫離時代,脫離社會,閉門造車。

綜上所述,隨着時間的推移,因爲社會、家庭、學校、教師等各方面的原因,相橋教育將不僅僅輸在文化課上,學生的道德品質、創新能力、動手及社會實踐能力的缺憾也會日益增多,如不及時改良現狀,相橋將有更多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第14篇】關於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關於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一

調查時間:2xxx年x月

調查地點:鞍山市

調查內容:關於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現狀的調查

調查方式:走訪調查

潘友竹(團市委希望辦主任):在雙山某街道的樓羣裏,一片低矮的小房,推開已快散落的門,在陰暗的小屋裏見到了關世成母子。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擺設顯示出他們家的光景不是很好。這是我們第一個走訪對象。關世成,xx歲,五年級,他還有一個上八年級的姐姐。世成的父母從檯安農村過來已經xx多年了。平時,他的父母主要以賣水果爲生,去年父親因肺癌去世後,全家生活就靠母親賣水果維持。當我們尋問其家裏的情況時,她母親忍不住落了淚:“唉!原來我們兩個人一起忙活,日子還可以。自從孩子他爹去世以後,這日子就緊巴巴的。我們沒有特困證,學費也不能少交。老大上國中時,還要交xxxx元的借讀費,後來學校知道我們家的情況,就給免了。一到交學費時,我就愁。可也不能不讓孩子上學啊。”他媽媽說話期間,世成一直低頭沉默不語,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臨走時他告訴我們,他會幫媽媽賣水果,還想學會更多的本事,幫媽媽多做點事。

走進第二家時,在外面玩了半天,剛被姥姥找回來的xx歲關懷正趴在桌上無所事事。去年9月剛上國中不到兩個星期,就因爲交不起學費、校服費及其他費用,被迫退學。關懷全家從鳳城過來有好多年了。母親患有肺結核,姥姥有嚴重的風溼病。全家的生活就靠父親去勞務市場找點零活及姥姥和媽媽撿點破爛勉強度日,有時吃飯都成問題。關懷的媽媽說起孩子輟學的事,眼圈就紅了。關懷的姥姥在一旁也落了淚:“這孩子天天想學校,總到學校去……”

田皓元(團市委希望辦工作人員):王麗麗的家在立山橋洞子附近。成片的小房,坑坑窪窪的土路,讓我們覺得彷彿到了農村。麗麗和弟弟在家,xx多平的小屋裏就是全家五口人的安身之地。窗戶很小,光線很暗,炕上的小桌上攤着書本,看得出姐弟倆正在學習。他們的爸爸媽媽都出去做活了。這姐弟倆向我們介紹了一些情況。他們的父母是從浙江過來的,主要靠纖褲角維持生活,家裏有三個孩子。王麗麗,xx歲,排行老大,她和妹妹(王麗陽,xx歲)都讀四年級。(媽媽爲了方便,就讓麗麗晚一年和小妹一起上學。)弟弟王世傑今年xx歲,排行老三,讀二年級。麗麗雖然只有xx歲,卻非常懂事。有空就幫爸爸媽媽做些家務,照顧弟弟妹妹。她的學習成績不錯,曾是班級的學習委員。她喜歡演講,說起話來口齒清楚,表達流利。問及家裏的情況,她說“爸爸媽媽挺不容易的。我們三個這學期的學費就是爸爸媽媽從外面借的。

唐堂,一個甜美的名字,是孟泰國小二年級的學生。xx歲的她,個頭不高,一雙聰穎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嘴角永遠掛着一絲笑意,甜甜的很討人喜歡。我們見到她時,她正在和哥哥、妹妹一起玩耍。她的老家在湖南省,爸爸、媽媽xx年前來鞍,現在全家靠彈棉花爲生,每月只有xxx元左右的收入,還要用xxx元租房子,餘下的錢用以一家5口的生活費及三個孩子的學費。她的父親告訴我,學校對他們挺照顧,但是三個孩子的學費是他們家的最大負擔,其他的孩子參加課後班輔導,他們想都不敢想。彈棉花攤就在山坡上,他們兄妹三個平時就在這個山坡上寫作業、做遊戲。家裏狹小、昏暗,只是晚上睡覺時纔回去。唐棠學習刻苦、老實內向,附近的鄰居說,苦了這三個孩子,學習都挺好,還那麼懂事。“這幾年路費也貴,我們沒錢回家,這就是家。”

宮彬(團市委宣傳部長):沿着彎彎曲曲的小路,在走訪對象楊俊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他的家———鐵西開發區附近的一間陰暗的小房。他們全家是從安徽過來的。父親做些力工,母親幹刷漿等零活。我們問他們家裏的收入情況,楊俊的母親說去年賺了6xxx多元,扣除租房子(xxx元每月,不含水電),加上日常開銷和供孩子上學,所剩無幾。可是拮据的生活並沒有讓他們放棄讓孩子上學的念頭。他們兩個孩子也都非常體諒父母的不易。楊俊學習非常刻苦,成績在班裏名列前茅,年年被評爲三好學生。他的班主任向我們介紹說,雖然他家很困難,他還將自己攢下的2元錢捐給希望工程,他要幫助比他還困難的小朋友。同學把一些文具送給他,他不肯要,悄悄地把同學扔掉的鋼筆拆開,取零件自己組裝成筆……他的妹妹也很懂事。她媽媽給了她5毛錢買冰果,孩子只是花了2毛錢,把剩下的錢攢起來,還對媽媽說:“2毛錢的好吃”。

在鐵西的山東村,我們見到了徐超,他是我們最後的一個走訪對象。徐超正趴在桌上寫作業。一進門我們就看到牆上掛了幾張獎狀,有幾張寫着校模範生的稱號。9歲的徐超念四年級。父親從山東到鞍山已經xx多年了。母親有病,全家靠父親推垃圾車掙點錢。唯一讓他們感到自豪的是兒子徐超。徐超書法作品獲得了全國少年兒童書畫競賽銀盃獎。她母親告訴我們:“徐超的作文寫得很好,經常作爲班級裏的範文供大家學習。”徐超告訴我們他最大的願望要考上清華大學,將來還要買幢別墅給爸媽住。

連日來,隨同幾位團幹部一同走訪了幾戶農民工家庭,既爲這些家庭的貧困嘆息,也爲他們的子女就學問題而感慨,但同時也爲些孩子的孜孜不倦而欣慰。

在農民工集居的山東村,記者與團市委的幾位團幹部試圖找到有能力,但不願供孩子上學的家庭,卻沒有發現,拮据的生活並沒有讓他們放棄讓孩子上學的念頭。雖然有時爲了方便,他們會讓大孩子和小孩子一起上學。一位母親更用她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她的心願:“我自己苦點、累點都不怕,只要能行孩子唸到哪,我就想供到哪。

貧困是困擾農民工家庭子女就學的最大問題。農民工主要從事賣菜、力工、收廢品等工作,收入不穩定,平均年收入幾千元,甚至更低。扣除房費(每家平均xxx元),加上日常開銷和供孩子上學,所剩無幾。如果家裏有人生了大病,更是雪上加霜。一些農民工給孩子訂校服時,都願意訂大號的,以便一套衣服能從一年穿到六年。可以說,即使農民工的子女已經入學,也仍處於失學的邊緣。

農民工子女是一個遊離於體制之外的羣體,他們的父母沒有最低保障,有時上學還要交2xx到xxxx元的借讀費及校服費、外教費等雜費。這些農民工子女從小在城市長大,卻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在他們學知識、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其保護和教育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可能會在他們的心裏埋下仇恨的種子,長大後融入社會,因爲沒有知識和技能,只能到處遊蕩,也會影響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今年,希望辦將啓動“希望工程助學進城計劃”,將把救助範圍擴大到進城務工農民的子女。計劃在“五四”期間救助xxxx名貧困農民工子女。同時籌建一個基金會,專門用於農民工子女的救助。

但希望辦的現有資金只是杯水車薪。在走訪中,我們不只一次地問一些貧困家庭,也問自己,給失學的孩子解決了學費問題,他們會上學嗎?可正像關懷的媽媽所說,除了學費還有書費、校服費及其他一些費用,他們還是交不起。因此,幫助這些農民工子女就學問題,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個部門的事。全社會都應該關注農民工子女的就學問題,力所能及地爲他們盡些心力。最終能體現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和人們的關愛之情。雖然得到捐助的只是少數人,但是通過捐助活動,會影響這一羣體,讓他們感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關於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二

經過一週多緊張有序的走訪、調查以及宣傳,迎來了我們暑期社會實踐的圓滿結束,我們按計劃完成了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並且受到了理想效果,主要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首先,是對政策的瞭解。我們走訪了勞動局、就業保障局,在xx局長等的交談下了解到了xx區農民工的基本情況,並且瞭解到與農民工相關的政策:小額擔保貸款的條件以及貸款金額,就業培訓的相關部門及政策,農民工個人保險燈政策。而且我們拿到了xx區勞動局根據自身情況編目的關於農民工的政策與指導,因還未出版,沒有具體的書名,只是一份稿件。

其次,我們走訪了陽光電腦培訓中心、黃陂技術學校等培訓機構,瞭解到了機構培訓的對象與內容,更重要的是農民工參加培訓的基本情況。

再次,我們通過xx區勞動局的介紹,走訪了xx養豬場景其附近的涼亭村、晨龍電子公司及其所在的油崗村、同建電子公司及同建村,從城市來到邊遠地區,再回到城市邊緣相對發展較快的地區。通過與村長交談了解本村的政策、農民工就業等基本情況,通過與農民工及其家屬的交談更直接的瞭解了他們的現狀與需求,並介紹了政府的相關政策。另外,我們還大範圍的做了問卷調查,通過具體數據來科學的分析農民工的現狀與需求,更具有科學性、真實性。

另外,我們進行了宣傳工作,得到了廣大農民工的關注與支持,有很多農民工主動上來諮詢,我們耐心的回答他們的問題,並宣傳了相關政策,還發放了與他們相關的政策文件指南,例如:小額擔保貸款辦事指南、創業培訓辦事指南等。

最後,我們回訪了勞動局,向他們反饋了我們的調查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而且,我們諮詢了關於農民工政策的更加詳細的內容,使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達到預期效果。

在整個實踐過程中,我們鍛鍊了自己,包括自己的交際能力等,並且初步關注社會、近距離接觸社會、深入瞭解社會,這使得我們大學生受益匪淺,對於我們未來踏入社會時有很大幫助。

另外我們也真正收穫了具體的事情。從偏遠地區涼亭村與近郊區油崗村的走訪中發現:在近郊區農民工的年齡範圍廣,人數多,而且參加過培訓機構,技術含量高,總體來說是思想覺悟高,在此基礎上,在經濟危機下就業情況收影響較小;然而在偏遠地區,農民工集中是青壯年,但是他們的思想較爲保守,他們寧願投親靠友也不相信培訓機構,儘管政府出資每天10元的補助費。

針對上述情況,我認爲改善農民工的基本情況應該首抓偏遠地區,而且應該從思想覺悟上開始着手,大量宣傳開放的思想,鼓勵創新的思想等。所以我們應該“開放思想,實事求是”。

【第15篇】2022年中國義務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中國教育改革實施多年來,中國的教育情況到底如何呢?

學 校 篇

一、巧立名目亂收費

國務院已經明令禁止不再向農村中國小生收取書本費,課桌費等費用,而學校則巧立名目實施亂收費,有的學校將練習冊,英語磁帶等學生必備的教輔資料在開學初收取費用,但不告知學生家長,到了學期過半或學期將要結束時,再將這些項目重新向學生收取,造成重複收費。

有的學校在剛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課桌凳費用,並且不開具任何的票據,班主任將學生的姓名記錄下來交給學校領導就行了,在收費時承諾學生在離校時可以將課桌凳帶走,或者按使用情況退還費用,可到了學生畢業時卻隻字不提,造成家長不滿,甚至有的學生在畢業時,明知向學校要錢無門,索性將課桌凳砸爛,以泄憤,造成公物損壞現象嚴重。

二、教研經費投入不足

國家這幾年在義務教育階段投入了大量的義務保障經費,但是一些學校將這批義務保障經費私自挪用,用來美化校園,添置一些並不實用的教學教學設備、辦公用品,但是,真正用在一線教師身上的教育教研經費卻少的可憐。有的學校一學期也見不到上一節公開課,有的學校的教師甚至幾年沒有聽一節課,至於教育教研,更是無從談起。

有的學校的教學設備嚴重老化,在許多國小,科學實驗課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課上,找不到一張完整的中國地圖,即使有的學校有,也是緊鎖於實驗室、圖書室,甚至連實驗室的管理員也不能很快將它們找出來,有的學校雖然教學設備添置了,但大多一買了之,一把鎖就將先進的教學設備與一線的教師隔絕,造成了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

三、學校管理不到位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有的學校的校長,經驗不足,思想老化,墨守成規,沒有新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新的教育形式,新的教育教學經驗到了學校就被用老壺裝了進去,不能滿足新形式的教育需求。一些學校校長家長作風太濃,引起教師的不滿,教育教學情緒不高,甚至有牴觸情緒,形成矛盾,這樣的學校,留不住好的教師,更不能形成良性循環,導致教育教學質量低下,留不住學生,造成學區內的學生擇校。

有的學校的領導拉幫結派,明爭暗鬥,有些事情沒人管,有的事情一起管,形成內耗,不利於教育的良性發展。

教 師 篇

一、工資待遇低,無心教學。

教師的工資待遇低,使得許多教師不能專心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雖然這些年教師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但是工資待遇相對而言卻很低,尤其對於年輕教師。他們面臨的壓力大,待遇低,而教育行業又是一個“論資排輩”嚴重的行業。年輕教師的工作量大,任務重,而待遇卻相對老教師來說相去甚遠,嚴重影響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教師的社會地位提高了,社會應酬也相對增多了,而當今的消費水平對於年輕教師來說壓力過大。拿一個三十幾歲的教師來說,他們的工資水平在一千五百元左右。除去家庭開支,一個月所剩無幾,再除去人情往來,社會應酬,房貸等,更是拙襟見肘,再看看與自己同齡的人,要麼在生意場上是如魚得水,要麼在機關單位迎來送往,好不風光,就連在工廠裏的工人,他們有時也不能比。所以他們大多搞一些第二職業,無心教育。而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往往年輕人最能接受,年輕教師的此種心態大大減緩了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使得許多教育教學的好經驗得不到推廣利用。

二、工作壓力大,心理疾病多。

教師的工作壓力較大,雖然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地強調不搞排名,而有些地方部門還是搞一些排名。更多的是,學校將教師的教學成績與教師考覈掛鉤,使得教師整天忙於提高教學質量(僅提大學聯考試成績),忙於備課,上課,改作業。整天鑽在學生堆裏。成績提高了則沾沾自喜,在領導,家長面前炫耀,吹噓;成績下降了則怨天尤人,找各種理由爲自己開脫,而很少有人從自身處找原因,尋找一些更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三、態度不端正,工作消極。

現在有不少教師工作態度不端正,方式簡單,方法粗暴。其中年輕教師居多。他們往往教學方法單一,工作缺乏耐心。很少和學生談心,加上他們社會閱歷淺,無法和家長取得較好的聯繫與溝通。使得學生的情況不能較全面的掌握。無法從源頭解決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導致“問題學生”身上的“問題”不斷出現,教師往往會對這部分學生失去信心。有的教師乾脆放棄對他們的引導、教育。從而出現了學校裏有真正意義上的“問題學生”,等他們走入社會後出現了“問題青年”。

四、吃拿卡要多,反映強烈。

學校現在也不是一塊淨土,現在許多教師在社會上耳濡目染,採用多種方式向學生家長索要錢財,如:現在許多班級班額過大,有的班級七八十個學生擠在一間教室裏,使得座位問題就成了焦點,最後排的學生往往被前排的學生擋住視線,無法看見黑板上老師的板書。而教師也看到這一點,暗示學生,甚至直接向家長索取好處,從而讓學生有一個較理想的座位。

再比如,有的教師自己在家中搞有償家教。他就會將測試試卷的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暗示,甚至直接泄漏給學生。而對待沒有輔導有沒考好的學生,進行嚴厲批評,並找其父母談話,施加壓力,迫於無奈。學生只好“自願”地到老師家輔導功課。以上種種使得教師與家長之間關係僵化,有的家長在學生的面前指責教師,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從而使得教師教師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利於教育事業的良性循環。

學 生篇

一、讀書無用,厭學情緒重。

現代社會,人才多,每年的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加上一些新聞媒體將大學生找工作拿來熱炒。使得家長與學生都產生了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非得靠學校、政府出面搞什麼招聘會,大學生才能找到工作這一錯覺,尤其對於農村學生,他們一方面無力承擔學生高額的學習負擔,一方面考慮到自己無後臺、背景,將來也未必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乾脆不讀了,一些沒有考上大學的學生,通過自己的打拼也幹出了一番事業,正反一比,厭學情緒更重,“讀書苦、讀書累、讀書就是活受罪,不如參加黑社會,有吃有喝有地位”這類順口溜充斥校園。教師、家長沒有及時地加以引導,使得一些地方輟學現象仍然時有發生。

二、社會干擾,不良現象多

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型社會。各方面信息魚龍混雜,學生也難免受其影響,學生往往年齡小,缺乏辨別能力,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現象所俘虜。一些學生沉迷於網絡,網絡上各種暴力、兇殺、色情遊戲,成了一些學生的狐朋狗友,他們有時會將虛擬的網絡遊戲搬到現實生活中,使得青少年犯罪時有發生,往往會形成團伙犯罪,給社會製造不安定因素。

另外,現在的家庭的不良現象嚴重:賭博等不良現象不避學生;一些單親家庭,家庭暴力給學生的心理留下陰影;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呵護,也易造成心理傷害。社會對學生的關愛不夠,對教育關注不夠,也是教育不良現象滋生的原因之一。希望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團結起來,給教育製造一個寬鬆、潔淨、安寧的環境,讓學生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