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在學校調研報告多篇

在學校調研報告多篇

在學校調研報告篇1

學校食堂是學生用餐的聚集地,食堂及飲食衛生狀況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生的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及社會穩定,近年來我區各級政府及衛生、教育行政部門在學校食堂建設及食堂飲食衛生安全方面下了較大的力氣,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生的生活質量,有效地防止了學生羣體食物中毒等事故的發生。但是,學校食堂由於基礎條件差,資金投入不足,加上經營體制等方面的原因,仍存在一些衛生安全隱患。近段時間,寶峯鎮的人大代表對學校“辦食堂”的現狀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存在問題:

一是學校存在“兩輕”現象。由於思想認識的不足,學校辦食堂存在輕衛生管理、輕衛生基礎設施投入等問題,具體表現是:有的學校食堂面積狹小、功能佈局不合理、缺間少室,設施簡陋、生熟切板不分、交叉污染現象嚴重,難於保證飲食衛生安全。

二是衛生法律意識淡薄。食品監管點多面廣,監管到不了位。學校食堂未取得有效衛生許可證違法從事飲食經營活動,從業人員未取得健康證上崗。

三是選址不盡合理、功能不分區。學校在新建、擴建、改建食堂的選址不盡合理、設計不合理、功能區分不明確,導致一些新建的食堂不符合衛生要求。

四是食品採購把關不嚴,採購大宗食品時,未向生產廠家或批發商索取檢驗合格證等相關證件,未按要求建立食品購銷臺賬,未與食品供應商簽定安全責任協議書,有的採購、使用“三無”產品及其他不符合衛生要求或標準的食品及原材料。

五是學校食堂沒有統一的檢驗設備和檢驗措施,當出現疑問時,無從就近就地檢驗,食品安全難以有效保證。

六是缺乏專業知識,缺乏良好衛生習慣,不會營養搭配。學生正處於長身體,發育成長的階段,營養需求較高,食堂員工的素質對於孩子們的飲食健康起着關鍵作用。但從學校食堂員工結構上看,工作人員一般是50-60歲人員,大多來自農村,文化水平較低,在上崗前並沒有接受正規的技術培訓和基礎知識培訓,對於菜品營養搭配知之甚少,同時存在個人衛生習慣欠佳,操作不規範的問題。

七是學校食堂臨聘人員勞動關係管理不規範留隱患。學校食堂員工基本屬於臨聘人員,屬於合同短期化管理,且工資待遇相對較低,沒有按《勞動法》繳納五險一金現象普遍,並且因爲經濟利益、自身需要等方面緣故,存在較大的流動性。由於其臨時性,時間久了,要求解決退職費等問題又會接踵而至。

八是財政補貼餐費有“暗箱操作”的嫌疑。學生的“營養餐”、“貧困餐”都有上級財政補貼的項目經費和本級補貼的經費。有項目經費,就必須進行審計,就應公開、公平、接受社會的監督。部分學校食堂缺乏有效的監控機制,賬目不規範,收支不公開,財務管理混亂。難免存在“暗箱操作”的嫌疑。

九是存在職責不清的問題。學校是學生充實內在,提升素養的地方,教育事業屬於社會公益事業,學校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而不是盈利。因此,一切以盈利爲目的的活動應當遠離校園。辦食堂、開商店都是屬於社會服務,不應由學校來承擔,而應購買社會服務。但是現實是,一些以盈利爲目的的餐飲、商店(超市)開在學校內,甚至有的學校以封閉式管理和安全衛生爲名,禁止學生在校外購買,形成實質上的壟斷。

十是環境污染不可避免。由於學校食堂離教室很近,上午11時左右開始炒菜,油煙對學生的學習有影響;食堂的廢棄物處理也很困難,沒有集中統一的處理,很難保證環境不受污染。

歸結起來,是衛生安全意識不足、衛生法制觀念淡薄、衛生管理措施有限等問題。爲此,我們建議:

一是對學校學生用餐實行公開競標。統一向社會購買服務,集聚監管的優勢,確保食品安全。成立由教委、發改委、衛計委、工商局、食藥監局參加的學生食品供應監管領導小組,負責學校學生食品供應的統一組織領導、審批檢查工作。必要時,引進有資質的社會餐飲企業參與經營。餐飲企業進入學校學生用餐經營實行公開招標。接受社會的監督。能解決目前出現的諸多問題。

二是便於從源頭和產品兩個方面對食品進行監管。如果對學生用餐引進企業提供服務,那麼食藥監局只要對企業活動進行監管就能免除食品安全的危害。採用互聯網+、企業聯農戶等優質優選方案:農戶在田間地頭的種植到提供給餐桌上學生的蔬菜、食品都會一一記錄在案。通過企業的訂單供應,同時可以解決如:農業園區建設的訂單、飲水源保護區農戶的收益等問題。

三是學生用餐的企業化管理,可以解決目前學校辦食堂帶來的很多問題。對學校教育事業經費有一定的補充(招投標後獲得的利益)。對政府能夠產生一定的稅收。同時能夠減少環境污染,防止食品安全追責,更重要的是還可以防止腐敗現象的發生。

在學校調研報告篇2

一、基本情況

1.教職工隊伍基本情況

截止20xx年12月,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共330人,其中男200名,女100名;在編人員250名,長聘人員80名;本科及以上學歷311人。

2.機構設置現狀

目前,學校校級領導4名,其中:校長1名,書記1名,副校長2名。編制科級機構有:行政(黨總支部)辦公室、教務科、學生科、總務科、安全保衛科和招生就業辦公室等6個部門。黨羣組織有:團委、工會2個,其中團委書記1名(專職),工會主席、副主席各1名(兼職)。另外根據學校實際需要設立了培訓中心、大專部2個校內自設機構。

3.人員配備情況

根據《省教育廳關於報送機構編制方案的通知》(xx)號精神,按照《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報送xxx通知》xx號文件要求,近三年我校在校學生平均數8500人,編制按“員生比”1:12確定,我校應配備財政預算管理事業編制人員650名,而目前學校編制數260人,實際在編教職工250人,與學校規模和現狀需求相距甚遠,特別是在汽車維修、酒店服務與管理、會計電算化、計算機應用等一些生源較好的專業上,教師的空缺較大。因缺編制,也難以招到專

業水平能力較高的優秀教師。編制數及教學、管理人員的配備不足給學校的教學改革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同時也給學校的班級和學生管理帶來較大的壓力,特別是學校目前分兩校區進行管理的情況下,主要體現在:個別教師超負荷上課;有大部分教師雙肩挑甚至三肩挑,需要同時負責上課、擔任班主任和行政工作;教職工參與綜合值班或班主任值班的頻率與次數較大。

二、經驗做法

20xx年在省教育工會、學校黨委的領導下,在學校領導班子的大力支持下,學校工會以三中全會精神爲指導,在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以積極配合學校各項工作,緊緊圍繞學校的發展建設爲主線,團結動員廣大教職工,以奮力開拓的精神,以豐富的活動和爲教職工多做實事爲目標開展工會的工作。

1.做好工會四項基本職能。

一是參與職能。組織教職工參與學校的發展和建設,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實施民主監督,是工會代表職工權益,依法維護職工利益的重要渠道、途徑和形式。特別是在學校近幾年快速發展和國家示範性建設的過程中,工會履行參與職能更具迫切性和必要性。因此工會組織的一些活動項目其目的就是加強教職工的團結和凝聚力,充分體現教職工的團隊精神和合力。以此在學校的發展建設工作中發揮出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工作幹勁,就像教工男子籃球隊一樣,頑強拼搏精神。

二是維護職能。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維護了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就是維護了黨與羣衆的血肉聯繫。

學校近幾年的快速發展,進了許多新老師,由於學校編制有限,這些教師中大部分是長聘人員,在編人員工資每年可以正常晉升,而長聘人員的工資一直缺乏晉升機制。工會在開展爲教職工做實事活動中,對教職工採取調研、談心的方式,瞭解他們的想法和心願後,積極向學校領導提出長聘人員工資改革建議。學校領導非常重視,由學校辦公室負責起草長聘人員工資晉升制度方案,經過學校黨政聯席會議討論通過後,長聘人員從20xx年起根據不同的校齡做晉升調整,工作表現優秀的長聘人員也可以當選學校中層幹部。通過學校管理體制的改革,調動長聘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更加體現出長聘教職工也是學校主人的意識。

三是建設職能。學校工會引導廣大教職工以主人翁精神積極參加學校的建設和改革。四是教育職能。工會教育職能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術教育。在當前時期,教職工在學校的地位、利益完全取決於個人的素質和能力,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要有效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就必須有較高的師德素質、教學水平和積極的工作態度。這就需要學習,接受教育。因此,學校工會一直協助教務科做好教職工的師德教育活動,由工會主席、副校長林副校長給全體教師就師德和專業技能方面做師德教育報告併發學習資料,對教師提出要求,此外還選派教師參加省內各項培訓、比賽,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2.繼續開展“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爲學校穩定安寧保駕護航。

與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繼續開展去年“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服務職工在基層”活動,爲教職工做實事,謀福利。一是每月給生日的教職工送上生日

蛋糕和生日禮物,使教職工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和校領導的關懷,20xx年共給全體教職工送去280人次的祝福。二是積極關心教職工的生活,組織慰問困難和生病教工,爲教職工多做好事和實事。始終堅持“五必訪”制度,不管是教師生病住院、喪事,還是喜事、生小孩,學校工會都會安排工會幹部會同校黨政領導在第一時間上門慰問或祝賀,把學校的關心送到每個教職工的心坎上,真摯的關懷爲廣大教職工解除了後顧之憂,使他們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中。20xx年,學校工會慰問生育、結婚以及生病住院、困難教職工的退休、在職教師達50人次。

3.廣泛開展校園文化體育活動,不斷增強教職工的凝聚力,提高工作積極性。

一是每年組織男子籃球隊對抗賽20次;二是開展多種形式的趣味體育活動,以活動爲載體,以各工會小組爲單位促進教職工凝聚力的進一步增強;三是組織教職工在元旦 “師生情、中國夢” 文藝晚會上與學生同樂;四是精心組織學校男子籃球隊參加今年省教育工會組織的籃球比賽,經過全體隊員的拼搏,獲得中職中學組冠軍的好成績,不僅展現了我校教職工朝氣蓬勃、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更體現了他們團結合一、頑強拼搏的團隊精神,爲我們構建和諧校園樹立榜樣。

4.積極推進校務公開,實現學校民主管理,創造和諧、透明工作環境。

學校工會按照省教育工會和學校黨委的要求,加強校務公開的力度,使校務公開工作制度化、經常化。公開的形式有:一是在教職工大會上公開校務,向全校教職工彙報財務

收支、人事等情況;二是在學校辦公室定期公開教職工的工資等資料;三是每年一次在三個校區張貼綜合性的校務公開資料,接受羣衆監督。

不足之處:一是工會5個委員都是身兼多職,平時的工作量較大,在工會工作中會出現工作不細,或遺漏的現象;二是工會工作如何在新形勢下配合學校做好教職工的思想工作有待於進一步探討和思考;三是工會如何進一步爲廣大教職工辦更多的實事好事還有待我們去改進;四是如何破解三個校區6個工會小組開展活動難的問題。

在學校調研報告篇3

一、調研背景及目的

校園文化是校園內一切行爲和關係的總和,其核心就是文化。學校是專門培養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僅僅是一個教室,一個操場的概念,它是一種環境,也是一種氛圍,是一種需要長期培育,苦心經營的教育氛圍。它包括硬件建設的物的因素,包括教師、學生的人的因素,包括人與物、教師與學生等的相互關係等。校園文化所營造的育人氛圍無時無刻不在發揮着作用,它在潛移默化中發揮着環境育人的功能。校園文化則是一個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的人生觀產生着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

二、目前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

新民路國小是一所具有48年曆史的學校,多年來學校對校園文化建設一刻也沒有放鬆。歷屆領導班子都很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積澱,學校形成了 “爲學生健康成長奠基、爲教師持續發展鋪路”的辦學宗旨,本着“教師爲本、班子爲魂,德育首位、教學中心,依法治校、以情理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的辦學思路,不斷深化教育教學管理,積極開展教育科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辦學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健體、養習、尚德、增智”的校訓,“準時、勤奮、誠信、文明”的校風,“團結、求實、自律、創新”的領導作風,“嚴謹、博學、精業、創新”的教風和“樂學、善思、自主、向

上”的學風,“凝心聚力、奮發向上、敬業奉獻、追求卓越”已成爲全校師生的共同精神。

三、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工作亟待加強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的一項戰略性任務,校園文化建設規劃應與學校的總體發展戰略緊密結合,以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和發展目標爲基礎,確立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和原則,前瞻性地提出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制定可操作的實施方案,並明確責任與分工,落實相應的工作機制。

實際調研結果表明,我校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規劃工作重視不夠,缺乏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前瞻性和系統性研究,缺乏明確的總體建設目標和總體實施方案,沒有將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充分納入到學校的總體發展規劃中,校園文化建設的各項任務統籌協調不夠,校園文化建設聽取廣大師生員工的意見建議還不充分。

(二)以學校精神爲核心的學校文化凝聚、培育與弘揚不夠

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共同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價值取向,也就是學校的辦學理念、教育理念和精神文化。辦學理念主要反映學校建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和如何建設這樣的學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和如何培養這樣的人的認識、觀念和態度。我校正處於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如何形成爲全校師生員工共同認可的辦學指導思想、辦學理念與辦學定位,形成全校師生員工共同的價值追求,既是推進學校新時期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目前學校精

神在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建設中彰顯不夠,體現學校精神、辦學理念的制度建設還不夠健全,精神文化在學校發展中的引領和激勵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

(三)教師與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校園文化是以教師、學生和管理服務人員爲主體的人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澱和創造的。學校文化以教授學生知識爲基礎,以育人活動爲主要功能,這是學校文化區別於其他社會組織文化的一個根本特徵,由教師羣體和學生羣體之間的互動而形成和創制的文化構成了學校文化的主要內容,這就決定了教師與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教師對學生文化活動的深入指導和共同建設不夠,具有學校特色的師德師風建設還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優秀教師風範的引導、培育、宣傳不夠,教師在校園文化的傳播、示範、引領、感染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四)學校文化特色不夠鮮明

校園文化特色是影響學校成長與發展的重要因素,追求個性、鑄造品牌、彰顯特色是校園文化的內在要求,以特色求創新,以特色促發展,是一所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目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特色不夠鮮明,主要表現在:學校的文化特色研究不夠、定位不明確,校園環境中缺乏反映學校歷史與傳統的元素,校園文化的移植和對接比較薄弱;校史校情研究不夠,導致學校文脈的傳承、宣傳不足;學校文化建設與學科文化的結合不夠,

具有學校特色的學術文化活動培育不足,缺少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在區內有較大影響力與競爭力的文化項目;學校的形象識別系統尚未完全建立;學校文化建設和地域文化的結合也比較欠缺。

(五)校園環境建設缺乏文化內涵的矛盾比較突出

校園環境是校園物質文化最主要的內容,傳遞和表現着校園文化精神的內涵與韻律,是校園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態。優秀的校園環境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有機結合,有發揮着催人奮進的激勵作用和潛移默化的感染、啓迪和薰陶的育人功能。目前學校校園環境建設中的主要問題是:由於校園佈局的調整和二期教學樓建設迫在眉睫,自然景觀還比較單薄,缺少體現校園文化特徵的文化景觀和文化氣息,校園視覺識別系統尚未按照校園文化特點完全建立,缺少文化意蘊,校園建築物內缺少人文內容和具有學校特色的文化表現。

四、校園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成因分析

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涉及學校整體發展戰略和各方面工作的系統工程,具有全局性、複雜性、長期性和艱鉅性的特點。學校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與不足,有着多方面的主客觀原因,主要表現爲:

(一)校園文化問題研究不深入,思想認識不統一,科學的校園文化建設理念尚未真正確立

我們對校園文化問題研究還不夠深入,對校園文化的內涵、特點、地位、作用以及發生發展規律認識還不深刻,科學的校園文化建設理念還沒有真正確立。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就不能真正做到將校園文化

建設放在整體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的大背景下來思考和實施,就難以真正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學校長遠規劃,從而導致了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工作較爲薄弱,也使校園文化難以體現學校特色,難以鑄造特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此外,校園文化建設也比較難以融入學校的中心工作,常常被當作宣傳、工會等羣衆組織的事情,教師、學生的主體作用難以真正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合力不易形成,完善的工作機制的就難以真正建立起來。

(二)過於注重外顯形式,忽視了文化本質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它是整個校園文化的外在標誌,其核心內涵是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目的應該是使它成爲承擔精神文化的載體,建設物質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往往注重了建設物化的環境文化,對精神文化的引導和培育不足。這就給人以一種誤解,似乎校園文化就是學校的各種文化設施、開展的文化活動或學校形象設計等。實際上,學校文化的核心是觀念文化,其次是行爲規範和行爲方式層面,最表層的是學校文化的各種表現方式。學校的各種文化設施、文化活動和學校形象設計都是學校文化表層的表現方式。

(三)文化創新精神不夠

新的歷史條件下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着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需要以創新的精神、創新的方法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新發展。學校文化建設工作中,我們的創新意識還不強,創新精神不夠,缺少對校園文化生活,特別是國小生文化生活新特點、新需求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學校調研報告篇4

20xx年,我率領教研中心主任肖賢、副主任李立強等一行5人對區屬各校(園)的教育科研發展狀況進行了專項調研。調研組聽取了學校的專項彙報,組織了教師的問卷調查,瞭解基層教師的心聲。調研中我們分別針對每所學校教育科研發展情況進行了認真地分析並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中肯、專業性的建議,給學校指明瞭方向,拓寬了科研工作的思路。

一、調查目的

進入新世紀,教育現代化建設已進入內涵發展階段,在一個區域內推進教育內涵發展,有許多問題需要探索,需要研究,大到教育發展戰略,小到課堂教學的改革,都要在調查研究、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區域教育科研建設已成爲推進區域教育發展的關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對東湖區的教育科研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爲充分了解本區中國小(幼兒園)教育科研工作的現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科研工作的研究、培訓和管理模式,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加務實,總結其成功的經驗,發現其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爲整體推進全區教育科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客觀的依據。

本次調研,普選了全區20所學校(園)(九年義務教育學校6所、國小1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2所)爲對象,採用材料彙報和問卷調查結合的方法。圍繞對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認識、對教育科研工作的看法、“九五——十五”期間開展教育科研的情況及“十一五”期間承擔課題研究的現狀、學校如何開展課題研究等問題與各校(園)領導進行了座談彙報;就個人教科研的體驗、開展課題研究的經歷和參加教育科研培訓情況在教師中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研內容

此次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

1.瞭解目前全區教育科研現狀(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2.對學校教育科研所涉及的體制、機構、運行機制、研究方法、現代技術、專業引領、制度建設、文化建設、知識管理和生態環境、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的評選與獎勵方法等作較全面的調研。

三、學校教科研隊伍現狀

對教師基本情況的調查包括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執教年級及所教學科情況。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

1.科研骨幹隊伍年輕化。

通過調研數據,我們發現:

從學校教師隊伍的構成來看,所調研學校的科研骨幹隊伍偏於年輕化,平均年齡不到31歲,各個年齡層教師呈現梯狀分佈,也相對比較均衡。這樣的隊伍結構,對於老、中、青教師間的教學經驗的傳遞、對於保持教師隊伍的活力有積極的意義。年輕教師的比例高一些,對於推動教育科研進程是有利的。因爲他們顧慮少,接受信息快,年富力強,是東湖教育科研的新生力量。

2.職稱水平良好,教師富有教育教學經驗。參加問卷的教師中,有高級職稱(中學高級)的4人,佔總人數的2%;中級職稱中一2人,小高86人,佔總人數的46%;初級職稱中二7人,小一63人,小二10人,佔總人數的42%;無職稱青年教師20人,約佔總人數的10%。教師隊伍職稱結構基本合理,但職評與教師教育科研水平的相關性不高。

3.從所教學科來看,語文教師97人,佔總人數的50.5%;由此可見,在教育科研隊伍中,語文教師居多。數學教師44人,佔總人數的22.4%;綜合學科教師佔總人數的27.1%。在綜合學科中,又以英語學科教師居多,說明在綜合學科中,英語教師還是具備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的。

4.從任教的年段情況來看,國小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積極性明顯高於國中教師,在國小中,以四、五年級教師爲多。希望在教育科研方面要誘發國中教師的參與積極性。

四、學校教科研情況分析

1.尋求合作。

要把一種理念、一種方案付諸於實踐,並且在這個基礎上總結、提煉、推廣,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既要有學校管理部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以創造一個良好的研究環境,還需要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的共同參與,分工合作,建立合作的研究羣體,保證學校教科研的健康發展。東湖區教育科研的多年實踐表明,尋求三個結合,是建立樂於合作研究羣體的有效載體:一是基層學校與教研、科研機構的結合;二是基層學校教師(實踐)與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學者(理論)結合;三是學術因素與非學術因素(特別是利用當地人力資源)的結合。通過這三個結合,既發揮了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和教研、教科研機構的教研員、科研員所具有的理論和信息優勢,也發揮了基層學校、特別是一線教師所具有的實踐方面的特長。

尤其是充分調動和利用好江西本土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方面的專家和學者資源,博採衆家之長,獲取更多的有效信息,避免走歪路,是合作研究羣體有效運作的關鍵。東湖區近幾年來所取得的比較重大的科研成果,均是這三者有機結合、有效運作的結果。

2.明確意識。

把科研工作擺在“先導”的位置,是大部分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的共識。各校領導都明確地認識到了教育科研是區域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全體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在座談會上,不少校長都談到要依靠教育科研更新觀念、提升專業水平。如,育新學校向科研要質量,不僅是學校的觀念,更成爲全校教師的共識。學校形成了以《新課程標準》爲指導,以科研爲主線、以課題爲依託、以課堂教學爲主陣地,立足課堂教學帶動全校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郵政路國小一直堅持以“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特色顯校”爲治校方略。百花州國小以創建科研教師隊伍、學習型校園文化爲目標,推動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績效顯著。豫章路國小作爲名校,始終堅持科研興校,積極打造科研型、學者型、管理型三類骨幹教師羣體。

3.保障經費。

多數學校能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對於開展教科研工作所需的財力、物力,給予有力的支持。如,對人員培訓方面捨得投入,在教科研活動中分批派實驗教師外出學習。使立項課題能按期保質完成,同時也促成了課題管理的規範。

在192位接受問卷調查的教師中,有65位實驗教師參加過1-2次的課題專項培訓,25位實驗教師參加過3-4次的課題專項培訓,83位老師參加過6次以上的培訓。只有19位老師沒有參加過課題專項培訓。

4.夯實校本。

在與各校的座談中瞭解到,學校普遍認爲培訓教育科研人員是至關重要的一部。據座談與問卷得知,教科研教師參加課題專項培訓情況,其中國家級27人次,省級50人次,市級57人次,區級53人次,校級65人次。其中國家級培訓中有部分屬民間團體,校級培訓佔多數。

5.落實制度。

爲確保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在制度建設方面,不少學校力求從學校發展的需求出發、逐步完善,將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教育科研管理條例、教育科研課題管理辦法、教育科研成果推廣制度等一一列入學校章程。爲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的積極性,使課題有序規範地開展,有些學校還制定了一些相關制度和措施。如,育新學校在課題研究中力求做到“一個建立(課題組)、一個嚴格(考覈與獎勵制度)、一個確保(資金)、三個突出(科學性、規範性、羣衆性)”。百花洲國小的“兩評兩選一獎勵一評價”激勵制度使課題發展得到有力保障。郵政路國小制定了《課題研究成果獎勵制度》。豫章路國小制定了內容詳細的課題《同伴互助》活動考評條例。城北學校制定了《課題組考覈激勵制度》,將課題研究與職務聘任掛鉤。右營街國小的“課題實驗工作獎勵條例”明確規定:課題組優秀實驗教師在學校評優、評先、晉級、聘任等方面享受優先待遇。課題管理人性化,激勵機制的健全,大大推動了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和可持續發展。

6.紮實工作。

(1)從調研資料顯示,目前,全區各校(園)都開展教育科研工作,校校有課題。如育新、郵政路、豫章路、百花洲、濱江等學校在原有諸多的“十五”教育科研課題順利結題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十一五”教育科研課題。而百花洲國小由一個大課題輻射出十個子課題,課題涉及的面廣,參與的教師多,使科研深入到年級組、深入到普通教師當中,在全校營造了濃郁的科研氛圍,衆多教師在科研中專業素養得到了發展。

(2)各校對教育科研工作有整體規劃,大部分學校的課題組在學期初能認真制定計劃,科學安排活動內容,紮實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做好階段性總結,如育新、豫章、郵政路、百花洲、濱江、向榮、鳳凰坡、東幼、青橋等。有的學校注重了對資料的規範管理,分門別類歸檔。濱江學校在開展課題研究中不僅能紮實地去做,更重要的是能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去做研究,重數據、重過程、重提煉,顯示了實驗教師較高的科研能力。

(3)大部分學校能定期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教科研活動堅持以校本研訓、校本研究爲導向,重在日常教育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的個案研究、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研究,將課題研究與課改實驗結合起來,活動形式有專題研討、觀課評議、科研講座、成果交流、教育科研工作會議等。調研中發現不少學校科研特色鮮明,形成了良好態勢。如豫章路、鳳凰坡、培智、向榮等學校在實驗中能結合本校特點,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鳳凰坡國小能根據學校生源狀況,開展了《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課題研究,被評爲省級重點課題,課題進展紮實有序,有效實現育人與辦學雙贏。有些學校能結合課題開發校本課程,彰顯了各自的辦學特色。如向榮國小結合校本課程《詩歌教學》,開展了學校詩歌教學文化特色展示活動,在全區乃至全市產生了轟動效益。

五、東湖區教育科研面臨的主要問題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師素質的熔爐,是使教師從“教書匠”走向名師和專家學者的必經之路。但由於各種原因,我區教育科研發展不均衡,現狀令人擔憂。究其原因:

1.人員層面:

(1)科研培訓措施有待於加強。

從調研情況來看,學校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均有待於提高。學校要搞好教育科研,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顯得尤爲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校要根據承擔的課題情況,積極開展科研培訓,採取“分批培訓”的辦法,開展“青藍工程”的科研培訓方法。把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作爲重點,以提高創新型教師綜合素質爲目標,以點帶面,以面輻射全校教師,讓老師儘快具備相應的科研能力。

(2)領導認識不夠到位。

由於領導重視程度不同,學校教育科研發展不同。一些教育科研氛圍濃厚的學校,發展勢頭猛,工作水平提升也很快。如南昌市育新學校在校長的帶領下,主動聯繫專家,根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學校的實際,從“八五”期間就開始確立了研究課題,通過教育理論和科研方法的學習,老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開展研究,使課題研究的過程同時成爲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在實踐中提高了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成果被評爲中央電教館、中央教科所、省市電教館、教科所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學校的知名度也大幅提升。但也有部分學校領導表面重視科研,卻沒有切實深入到教育科研一線,沒有主動尋找專家支持,難以找到切合學校實際的研究課題,搞教育科研或流於口頭或只是教育科研專幹的事,因此,教師積極性不高,學校教育科研工作開展舉步維艱。

(3)教師缺乏科研意識。

通過調查問卷得出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教師缺乏一定的科研意識。

據數據分析,40%的教師曾參與課題研究。60%的教師沒有搞過課題研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麼研究”,對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識瞭解不多,操作層面的科研方法、技能更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片空白”;絕大部分教師不瞭解“課題研究方案一般由哪幾部分組成”。可見,廣大教師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也有參與教育科研的熱情,但是由於缺乏開展教育科研的知識和方法,使他們想投身於教育科研,卻難以進入。

2.操作層面

(1)課題多雜氾濫,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各校課題很多,但雜,哪類都有。有的課題的選擇缺乏科學、規範、有效的論證,選擇的課題往往過大,超出了學校的能力範圍,也與學校的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差距,影響了實驗的深入開展和實效的取得。有的定位不明;有的選題太廣,研究範圍太廣;有的思路狹窄、內涵有待拓展;還有的課題研究內容籠統,目標不明確,面面俱到,往往沒有重點,實驗成果出不來。有些學校在某項課題研究中,完全充當了“替人打工”角色。如有不少學校承擔了《同步教學》課題,實驗教師只是爲完成輸送資源的任務,並未做其它研究和思考,沒有達到該課題總課題組的研究目標,失去了進一步昇華的機會,很可惜。其實利用網絡共享、交互的大量資源,是有許多文章可作的。

(2)科研機制不全,制度不完善是影響教師科研自覺性的客觀因素之一。由於科研管理的力度不同,學校教育科研發展不同。教育科研發展迅速的學校,教育科研分工明確,參加課題的領導、老師都知道自己的項目任務,如百花洲國小。而有些學校由於分工不明確,或分管教育科研的領導人事變動,科研管理有些混亂。似乎大家都在做,但沒有人主管,所以造成問啥似乎都知道,卻說不明白;材料都說有,就是拿不出手。還有些課題研究隊伍不夠穩定,研究人員的結構不夠合理,專業人員培訓未跟上,致使實驗效果受到影響。

(3)缺乏嚴謹的科研態度,科研氛圍不濃,影響了教師科研的自覺性。許多教師缺乏教育科研相關理論知識,不能規範地、科學地進行教育科研。如大部分課題實驗缺少調查問卷數據分析,使課題的信服力減弱,而這是典型例子替代不了的。而有的有調查問卷,但沒有進行分析;有的'設計不科學,分析不深刻,思考的對策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特點;有些學校在課題進展中,過程性資料歸檔不規範,不齊全;還有的學校在實驗中存在浮躁心理,急於結題,取得所謂的成果,至於實驗任務是否完成的有效等問題考慮不夠。調研中,我們對20所學校的192位教師進行了有關教育科研方面的問卷調查,參與問卷調查的老師大部分對學校原有課題了解不夠。有的學校的老師對學校原有課題名稱的填寫不正確正確。大部分參與了“十一五”課題研究的教師對課題名稱、級別選擇正確,但部分學校參與問卷的個別老師因爲沒有加入“十一五”期間課題研究,沒有填寫。

(4)科研能力急待提高,缺乏專家引領和技術支持。教師的科研能力不強,科研培訓缺乏,理論與專家的指導不夠,制約了教師科研水平的發揮。實驗老師文科佔多數,所以課題的質性分析較強,量化分析欠缺。

六、今後教科研工作的幾點思考及對策建議

根據此次調研,對今後科研工作的開展有以下幾點思考:

1.促均衡,謀發展

一個區域範圍內的教育科研均衡發展並不是要求同步發展,而是承認差異,允許差異,在此基礎上形成多樣性的發展,這纔是真正的均衡發展。就東湖區而言,要實現教育科研的均衡發展,當前應着重解決好三個問題:

一是更新觀念。觀念是行爲的先導,在正確的科研觀念指導下,纔會有正確的教育科研行爲。必須強調,中國小搞教育科研一定要有課題,因爲課題是教育科研最基本的“細胞”,特別是開展科研活動的起步階段,學校應該挖掘影響本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核心問題,提出問題,逐步形成學校的“龍頭課題”,通過“龍頭課題”的研究,全面帶動學校的教科研工作,進而形成學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圍。

但是,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決不能僅僅停留於此,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要逐步拓展到教師培訓、教學資源開發、學校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使教育科研真正成爲“興校”、“興教”、“興師”的助推器。

二是穩定隊伍。區教研中心作爲一級科研機構,不僅應該擁有專職的教育科研人員,指導基層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組織科研培訓、完成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任務等等,而且應該逐步形成高學歷、專業化發展的教研隊伍。以促進教育科研向縱深發展。

學校教科研負責人是學校教育科研的帶頭人,是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的實際組織者和操作者,頻繁更替,尤其在課題研究週期內的頻繁更替,會影響、甚至終止課題研究的進程,不利於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因此,在教育科研管理條例中,是否可以增加相應的條款,如:學校教科研主任最短任期爲3年,保證學校教科研主任隊伍的穩定和水平提升。

三是加大投入。開展教育科研需要經費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門除了繼續爭取外聯相關部門的支持,將課題納入當地有關部門計劃項目之中,爭取項目和經費支持外,自身也應該有專項科研經費。

2.提高認識,強管理

領導對教科研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發展。領導不能迴避教育科研,要從推動學校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來考慮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發展,這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各校領導要靜下心來思考,因校制宜,推進“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調動更多教師及學校管理人員參與課題的積極性,不要使老師們都跟着校長的思路轉,要讓老師們更多地承擔責任,自主思考,自選路走。

3.區域培訓,帶骨幹

區進修學校和各校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通過請進來、走出去,重視專家的引領和理論建構,切實加大對教師教育科研培訓力度。學校要充分認識到越是在關鍵時期、轉型時期,越要積極通過科研之路把教師引向幸福之路,消除倦怠感。要通過加強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其科研素質,爲教師的終身發展謀算。

4.紮實研究,重實效

課題研究要嚴格按照科學性、系統性,規範化進行操作,要注重定性與定量的結合,數據的蒐集、分析,實驗班與非實驗班的對比等。申報課題時要力求突出權威性、學術性,要加強與教育科研專門機構的掛鉤。我們還要充分意識到,開展教育科研不在於學校大小,只要選準富有時代性,針對性的課題,國小校同樣可以在教育方面走出成功的路子,(鳳凰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爲自身找到發展的機會。

5.建激勵機制,促持續發展

在政策措施上,把教科研與學校評估督導結合,把教育科研列入評比、評職稱、考覈的內容,提高學校教育科研的熱情。只有這樣,才能調動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才能促進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6.可持續發展

在區域範圍內如何使教育科研保持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從方法論的角度看,要實現區域教育科研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可採取以點帶面、區域推進的策略。

首先,東湖區今後應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各種層次的課題研究,鼓勵校際合作研究,在豐富多彩的學校教育科研基礎上,整合區域優勢,注重區域推進解決全區教育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其次,加大優秀成果推廣的力度。目前,各級領導都十分重視優秀科研成果的推廣,但實際情況並不理想。近年來,東湖區取得了一批在省內外有影響的優秀成果,對這些成果推廣、深化研究,可以發揮更大的效益。因此,建議在成果推廣這一課題上進行探索,包括成果推廣的模式、機制、策略等等。有必要強調,從一定意義上說,優秀成果的推廣,是一種行政行爲,需要行政領導牽頭,才能順利推進。可以建立“教體局——教研機構——學校”三級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網絡,教育局主要抓好領導、決策、調控;教研機構抓好宣傳、指導和評價;學校則着力抓好優秀成果的應用和反饋。多方力量的有機整合,確保優秀成果的推廣應用落到實處。

第三,學校在開展教育科研時,必須擺脫狹隘功利主義的羈絆,克服科研爲獲獎的錯誤傾向。必須從本校教育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中選題,致力於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要根據學校教育科研的原有基礎,採用不同的策略,科研基礎好、氛圍濃的學校,可以在原有優勢研究項目上挖掘、創新,尋找新的研究點;科研基礎薄弱的學校,先找影響學校全局的問題,逐漸轉化爲學校的研究課題。在學校教育科研過程中,還必須建立有專家和教師組成的合作研究羣體,重視專家的引領和理論建構,但同時也不能走入誤區,完全依賴專家,畢竟學校教科研的主體還是教師。

東湖區的教育科研已經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居危思安,通過尋找問題,以促進今後更大的發展,這也是我們本次調研的目的所在。我們相信,東湖區的教育科研工作在後續的“十一五”末期乃至“十二五”期間將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在學校調研報告篇5

爲了促進領導班子成員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衆,爲科學決策提供準確、詳實、可靠的依據,保障全校中心工作、重點工作順利完成,促進學校健康可持續發展,現結合單位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要求

校領導班子成員要經常深入基層一線和幹部羣衆,廣泛開展調查研究活動,拓寬工作思路,解決問題矛盾。

二、調研內容

調查研究主要圍繞以下工作內容展開:

1、本單位黨的建設工作;

2、本單位發展規劃及重點領域發展計劃;

3、本單位決策的中心工作和重點工作;

4、加強德育工作,轉化後進生和學困生問題;

5、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問題;

6、本單位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7、上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下達的調研工作任務;

8、促進本單位科學發展的思路及措施。

三、調研類型

1、工作調研。領導班子成員結合分管工作,經常到管理處室及生產教學一線和羣衆中調研,及時掌握工作動態,解決具體問題,化解各類矛盾,推動工作進展。

2、命題調研。圍繞單位中心工作和重點工作,擬定調 研選題,明確調研方向,有針對性地開展調研工作。

四、調研計劃

校辦公室負責在年初收集制定調研計劃,確定調研選題,明確責任領導,經校黨總支會或行政辦公會研究通過後正式實施。

五、調研課題的選題確定

1、上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下達的調研課題;

2、校黨總支會圍繞單位中心工作、重點工作議定的調研選題;

3、領導班子成員結合分管工作,充分醞釀思考後擬定的選題;

4、召開全校調研工作會議,從各處室及年租收集調研價值較高的選題。

六、調研方式

1、走訪調研。結合調研選題,深入基層、走訪羣衆,瞭解相關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

2、座談調研。召開一定層次規模的座談會,廣泛聽取各類人員的意見建議,啓發思路,明確方向;

3、延伸調研。結合調研選題內容,到外地、外單位瞭解相關情況;

4、文字調研。通過網絡、書籍等渠道查閱資料,做深度調研思考;

5、其他各種有利於瞭解情況、拓寬思路、改進工作的方式方法。

七、調研要求

1、領導班子成員每月到基層處室及學年租開展工作調研次數原則上不得少於1次,每年命題調研選題原則上不得少於2個,命題調研次數視調研進展情況確定。

2、領導班子成員要結合調研計劃,積極開展工作調研和命題調研,按期形成專題調研報告交黨總支備案。專題調研報告要主題鮮明、內容詳實,數據準確、有事實、有分析、有觀點、有對策、有創新、有深度、有前瞻,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

八、工作考覈

把調查研究工作作爲領導班子成員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年度綜合考評範圍。同時,對調研工作實行單項獎勵,調研成果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肯定和運用,或調研報告 獲得上級表彰的,對領導班子成員給予獎勵。

在學校調研報告篇6

一、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現在大部分大學生認爲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並隆重舉行的,比如說“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爲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瞭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說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

二、當代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節日的瞭解及重視程度

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爲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於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說完全摒棄,也不能說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並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於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三、大學生熱衷外國節日的主要原因

因爲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衆崇洋媚外的心理導致部分大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大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爲爲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鑽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瞭解,錯誤的認爲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於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媚外,熱衷於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爲他們青睞的對象。

四、調查中出現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其實在調查時與部分大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大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1、建議給中國傳統節日重新“易名”

極少部分

大學生由於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加上一個類似於西方節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國情人節”,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改名爲“中國鬼節”。

2、部分人表示“不承認”中國有些傳統節日

部分人認爲當“節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後,是節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節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願接受。

五、保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在調查中,少量大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爲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爲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於xx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爲他們的節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於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六、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爲欠缺,這是由於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當代在校大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瞭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七、附錄 由於我的調查時口頭形式的,所以沒有統計初詳細的數據,該報告只是反映了調查中出現的顯著問題,故不能作爲有力的論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