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扶貧村工作調研報告多篇

扶貧村工作調研報告多篇

扶貧村工作調研報告篇1

一、老百姓對精準扶貧政策的看法

(一)扶貧攻堅戰,是黨中央在找準了我們社會發展的短板後,爲補齊短板消滅貧窮促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成和全面小康社會建成的有效手段,是全民拍手叫好的大好事。

(二)基層羣衆反映精準扶貧政策好但在識別過程中,沒有明確界限,家庭人均純收入的測算上沒有框定標準,導致在人均純收入的核算上主觀性多於客觀性,雖然也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評議,但由村社幹部憑主觀論斷可能性很大。比如外出務工人員工資性收入未通過覈實工資條等方式進行準確覈算。很多一般農戶與建卡貧困戶家庭人均年收入並沒有多大差距,甚至會出現一般農戶比建卡貧困戶更加貧窮的情況。導致一般農戶覺得被不公平對待,從而導致基層矛盾凸顯。

(三)基層羣衆還反映,在貧困戶精準識別過程中只計算家庭收入,對部分家庭的大筆非生活保障性的支出未進行剔除。比如一5口人家庭年人均收入爲5000元,即一家人一年除開正常的生活開支有25000元收入,但其中一人因患病要花去2.5萬甚至更多的錢,這種嚴重影響一家人的經濟狀況的情況在識別過程中未考慮。這就導致扶貧政策未覆蓋類似家庭,從而該部分羣衆不滿。

(四)政策覆蓋面過廣,讓那些家庭有壯勞力而自身發展動力不足導致家庭貧困的人進入了貧困戶序列,讓一句流傳坊間的笑談要懶懶到底,政府來幫你幾乎成爲現實,這不僅讓扶貧工作扶錯了對象,也讓一般農戶覺得很委屈,更造成了不好的社會導向。

(五)不同幫扶部門、幫扶責任人對貧困戶的幫扶力度相差甚遠,引起貧困戶之間的相互嫉妒和對幫扶部門的不解。

二、基層扶貧工作現狀

(一)基層扶貧工作人員長期在電腦上製作報表,多次調整、覈實系統數據,製作各類展板、宣傳資料等,絕大多數時間只能在辦公室做資料扶貧數據扶貧,很少有時間實地走訪貧困戶,不能有針對性地爲貧困戶當前面臨的困難出謀劃策導致貧困戶幫扶方案被鎖死在扶貧信息系統裏,不能隨貧困戶家庭情況改變而更新從而導致貧困戶不能按照幫扶方案實現脫貧。

(二)扶貧資金量不斷增大,對貧困戶的幫扶力度不斷加大,部分貧困戶以政府爲自身發展生產的主體。比如我鄉扶貧辦就曾爲了幫助一戶因懶惰致貧的貧困戶購買2頭生豬仔,併爲他購買餵豬用的玉米。又比如部分鄉村社幹部到戶動員貧困戶發展生產時,不乏聽到喊我餵豬,跟我買到家來的話,我還是可以喂。再比如村幹部也反映在制定某些項目實施方案前必須召集貧困戶開會以確保方案的可行性,部分貧困戶則抱怨到只曉得喊開會,又沒看到實質性的東西(意指人民幣)更有甚者言我們去開會簽字,村幹部倒是把錢整起去了。

以上例子足以見得隨着精準扶貧力度的加大,扶貧專項資金的大量增加,羣衆對幫扶的期望值不斷上升,部分原本就發展動力不足的貧困戶等、靠、要觀念更加深化,主動作爲、自主脫貧意識弱化,出現賴貧現象,基層工作難度大。

(三)基層專職扶貧工作人員不足、工作力量不強。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加之扶貧工作得到了全社會空前的關注,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而專職人員的缺乏、工作力量薄弱,導致工作人員心有餘力不足,工作質量無法盡如人意。

三、存在的問題

(一)、脫貧要求固化,貧困戶脫貧難。五個一批的第一批便是產業就業發展一批,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除低保兜底一批的貧困戶外,均要發展足夠數量的種、養殖產業才能通過驗收從而獲得國家的扶貧資金扶持。然而筆者所在鄉,貧困人口1408人,其中外出務工的有763人,佔貧困人口的54.27%。這種情況在純農業鄉鎮非常普遍。然而壯勞力外出務工,在家的只剩老弱病殘,要按照要求發展足夠數量的種、養殖項目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導致脫貧越來越難。

(二)、插花貧困戶脫貧和鞏固扶貧成果壓力大。經過精準識別、回頭看和動態管理後,最終鎖定貧困戶404戶,貧困人口1408人(其中未上戶的特殊羣體貧困人口12人),貧困村分別爲:農羣村38戶,130人;上洛村65戶,242人;黃柏村47戶,191人。貧困村貧困人口563人,約佔全鄉貧困人口40%,上級資金和項目大量向貧困村傾斜,而佔全鄉貧困人口60%的非貧困村貧困人口得到的支持力度明顯沒那麼大。如何破解脫貧容易,鞏固難這一難題帶來壓力。

(三)、資金和項目投入力度加大,爲資金和項目的監管增加了難度,資金安全和項目效益存在一定的風險。

(四)、產業培育難度大,自身造血功能的培育壓力大。產業的選取和培育有其客觀規律和成長規律,同時產業的培育有時間要求,如何做到產業選取長短結合難度大。

(五)、金融扶貧差異化突顯,總體覆蓋面較窄。受限額貸款、信譽不足等原因,金融的槓桿作用未充分發揮出來,貸款資金不足和有餘問題同時存在,貸款難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

(六)、整個扶貧攻堅工作缺乏從上而下地統籌,存在各幹各,各管各的情況。部門與部門之間沒能及時協調,甚至同一部門之間在安排任務時也存在缺乏統籌的情況,導致基層工作人員無所適從。政策制定與基層操作之間上下銜接不精準。政策制定以基層上報的數據爲依據,而基層上報的數據中部分不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已脫貧人口中無安全住房人數統計中,基層工作員據實統計,但這當中不乏因懶惰、因嫌補助少無論鄉、村、社幹部如何做思想工作就是不願意實施危房改造的。但住建部門危房改造任務的分配是依照基層所報的數據,這樣就直接導致任務無法完成。

(七)、扶貧項目先在擬摘帽貧困村實施,扶貧資金未能兼顧暫不摘帽的貧困村,引起羣衆不滿。未實施項目的貧困村,脫貧計劃寫在紙上、訂在牆上,羣衆反映強烈。在基層走訪中經常被問諸如我們這計劃栽板栗,說了那麼久怎麼還不幹哦?同樣是貧困村,爲啥xx村已經搞得那麼好了,我們這裏動都不動哦?的問題,這着實讓基層工作人員有苦難言。增收、脫貧本應是循序漸進的緩慢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項目工程,雖沒有打算摘帽,卻也該激發這些貧困村的貧困戶發展生產的動力,促使他們通過不斷髮展生產實現逐步脫貧。而不是爲了保證貧困發生率而沒有實施項目前的貧困村貧困戶不能脫貧。

(八)、政策宣傳不到位,羣衆知曉有盲區。扶貧政策宣傳未持續開展,部分外出歸來人員對情況不明,政策不清,造成對扶貧攻堅部分工作羣衆不理解,進一步激化爲羣衆矛盾和上訪事件。

四、幾點建議

(一)增加專職扶貧工作人員,增強扶貧工作力量。既要保證辦公室日常工作的正常開展,又要確保貧困戶的實地走訪、到戶幫扶工作卓有成效。讓扶貧人員有足夠的時間走到貧困戶家中爲他們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

(二)細化、簡化扶貧政策,並通過地方電視臺、鄉村廣播、報紙、知識讀本的方式加強扶貧政策的宣傳。讓老百姓理解扶貧工作是如何開展的,一些幫扶政策是如何實施的,提高老百姓對扶貧相關政策的知曉率。

(三)將扶貧工作系統所有成員進行網格鏈接,不能讓任何領導或者工作人員脫離網格。從上到下至少有一個人對所有扶貧工作,扶貧政策有清晰地認識、對各項工作之間的相互影響有動態、準確地掌握,防止在政策施行過程中本是牽一髮、動全身的要求只動了發,而其他都沒有動。

(四)將脫貧措施變活,讓貧困戶有更多的脫貧渠道。對屬於產業就業發展一批的貧困人口,如果外出務工不願回鄉發展產業的,憑外出務工有關證明材料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並由就業部門對這部分人建立臺賬,實行跟蹤服務,實時瞭解他們對技能培訓的需求,並提供相應培訓。

(五)分年度重點扶持擬摘帽貧困村的同時,爲其他貧困村安排小額產業幫扶資金,以獎勵的方式分等次給貧困戶以項目發展扶持資金,調動非擬摘帽貧困村的貧困戶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逐步實現脫貧,消除他們被遺忘的疑惑。

(六)建立健全項目進度、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公示制度,增加扶貧工作的透明度。既要讓項目、資金使用通過審計部門的審計,更要讓老百姓掌握扶貧資金使用情況,讓舉國矚目的扶貧工作能充分沐浴陽光,在讓老百姓增收脫貧的同時,打消老百姓對資金被佔用、挪用的顧慮,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

扶貧村工作調研報告篇2

一、基本情況及貧困分部狀況

xx村是省縣xx鎮最西南的一個偏僻小山村(行政村),南與,西與xx鄉連接,北與xx村近鄰;共有8個自然村,9個村小組,有農戶226戶,總人口1130人;勞動力388人,全村有耕地面積920畝,山地面積26000多畝,毛竹林面積6000餘畝。

全村共有黨員22名(其中女黨員2名)。20xx年,全村農民人均收入爲2350元。

二、致貧原因及表現

1.貧困戶缺乏勞動力,家庭成員年老或殘疾。缺勞力的導致貧困人口重要原因,加上貧困戶經濟基礎差、收入低、因病、因殘、因學致貧,需要政府扶持和社會人士對他們進行救助才能擺脫貧困。

2.貧困戶經濟來源單一,收入增長緩慢,受資源條件、資金、技術、觀念等因素制約,貧困戶以種植爲主,因管理不當,投資較小,加上有時受自然災害影響,造成經營能力低下,科技意識不強。貧困戶當中有些養殖業,沒有規模和特色,缺少資金或缺乏技術,造成心有餘而力不足,發展產業不少人“半途而廢”,有時生活難以維持,更談不上致富。

3.貧困人口居住環境條件差,生活難、用電難、用水難、行路難、就醫難、上學難得“六難”問題很突出。因爲這些貧困戶居住分散,靠山建房多,家境貧寒,生活環境差,開門見山,人口老齡化嚴重,勞力不足等造成貧困的原因。

4.貧困戶多數居住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的地方,生活環境惡劣,信息閉塞,思想落後,缺乏創新和競爭意識。只有通過移民搬遷,才能從根本上長遠解決貧困。目前,我村共有10戶40人需要移民搬遷。

5.項目申報上級部門在審批下達計劃時,個別項目下達的總投資比上報的總投資小好多,致使工程缺口資金過大,導致工程不能順利完工,發揮不了扶貧的作用。

三、扶貧的效益和成果

1.近年來,我村硬化了7.5公里的村組道,爲村民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的通道,農副產品運輸暢通,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得到廣大羣衆的好評。

2.推動扶貧攻堅行動,落實一戶一策。根據縣扶移辦的要求,在鄉政府和扶貧辦的指導下,我村認真履行扶貧攻堅行動,20xx年全村共有種植業46戶,養殖業46戶,享受了上級扶持,讓這些貧困戶得到實惠,基本擺脫貧困。

3.大力發展養殖業。利用我村山地資源,村委會鼓勵村民發展養蜂業。

四、今後的打算

1、持續做好“10864”結對幫扶工作,根據縣《關於村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幫扶貧困戶進行“10864:結對幫扶的通知》要求,切實抓好精準扶貧的工作,切實幫扶好貧困戶種,種植業和養殖業,儘量做到一戶一策,幫助貧困農戶早日脫貧,再通過三年的努力,使全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走上小康致富之路。

2、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養蜂,以養殖農場爲龍頭企業和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爲依託,大力發展以帶動貧困農民養牛、養羊爲主的特色產業,爲貧困農民找到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計劃在20xx年全年發展100頭以上養殖戶2戶。

3、加快移民搬遷扶貧力度,把移民搬遷扶貧作爲一項民生工程來抓。堅持“整體搬得出,長期穩得住,逐步富得起”的目標,結合生態移民,地質災害避災移民,鼓勵居住在生活環境差的貧困戶搬遷安居樂業。

4、爭取小額貸款和把握扶貧資金的使用。按照中央、省、市、縣的要求,爲了幫助農村貧困羣衆改變生產生活條件,落實一部份惠農幫扶資金,發放一定數額的小額貸款。堅持以上項目扶貧的載體,提供信息資源,充分尊重羣衆的意見,是扶貧資金和小額貸款落到實處,爲村民解決燃眉之急,做到好事好辦。

扶貧村工作調研報告篇3

按照中央、湖北省、襄陽市關於增強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的整體部署,棗陽市立足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總體思路,針對我市建檔立卡的77個貧困村,通過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精準選派第一書記,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強化黨組織建設基礎保障等,積極推進抓黨建促脫貧各項任務落實,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帶頭作用,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下一步,我市將繼續紮實推進基層黨建工作,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努力完成脫貧攻堅各項任務。

一、主要做法

(一)明確責任,抓好黨建制度落實。我市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和用責任制管責任人,以責任人帶一班人,以一班人活一盤棋的黨建工作理念,通過黨建知識過關考試、建立四級黨建責任區、落實兩述三評一考制度等方式,強化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第一責任人職責,並將各鄉鎮貧困村的脫貧攻堅任務納入基層黨建年度考覈和履職盡責考覈中,以此加強黨組織書記抓黨建促脫貧責任意識。同時,在換屆和幹部調配過程中,選優配強鄉鎮黨政正職,選拔一批優秀的本鄉本土老鄉鎮和鄉鎮專業技術幹部進班子。

(二)集中摸排,充分發揮第一書記作用。我市對7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黨組織書記情況進行集中摸排和選配,出臺了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工作方案,對既貧困又軟弱渙散的一村一策重點整頓,對不勝任現職的黨組織書記給予調換,並從縣級及以上機關單位選派了77名第一書記到貧困村任職。今年6月18日至20日,我市對77個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和選派的第一書記進行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知識培訓,讓他們找準發展思路,積極探索符合農村實際、適合本地發展的新路子,抓好基層組織建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打造本土特色產業,帶領羣衆拔窮根 破窮障,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同時,爲了切實負起工作責任,各鄉鎮與第一書記簽訂駐村工作目標責任狀,層層傳導壓力,使其肩上有任務,心中有責任,確保工作效能高,出典型。截至目前,有23名第一書記因工作實績突出而被提拔使用。

(三)黨員帶頭,創業致富做示範。我市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思路,以有一技之長的黨員羣衆爲主體,通過領辦、創辦、協辦示範基地、示範項目,引導廣大黨員爭做致富帶富幫扶先鋒。全面推行支部+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規模小的專業大戶和缺技術、缺信息的農戶做大產業,實現脫貧致富。引導駐村幫扶工作隊、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成員和農村發展能手與貧困村、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向他們傳授致富技術、提供信息服務。同時,整合農業、扶貧、林業等部門項目、資金和資源,爲後備幹部搭建好乾事創業的平臺,帶頭髮展特色種植業、養殖業、服務業,鼓勵支持領辦專業合作社,提升雙帶能力充分發揮好村級後備幹部隊伍作用。

(四)加大投入,強化黨組織建設基礎保障。我市堅決把重視基層、關心基層、支持基層的政策落到實處,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建設基層陣地、加強基層黨建上。通過出臺《農村黨組織書記專職化管理工作方案》,將村主職幹部的待遇提高到了鄉鎮副科級幹部的標準,副職幹部報酬也納入市財政保障,確保不低於當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要求。隨着扶貧工作的不斷深入,大量的扶貧資金也在向基層傾斜,市財政每年爲第一書記安排不低於1萬元工作經費,從扶貧資金中專項安排幫扶經費2600萬元,村級組織年均辦公經費不低於2萬元,77個貧困村均建有辦公活動場所。

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1、轉變幹部思想認識,是抓黨建促脫貧的力量源泉。在基層幹部隊伍中,部分鄉鎮領導幹部沒有認識到抓黨建促脫貧工作的重要性,思想上具有重計生、綜治,輕黨建、扶貧情況,幹部隊伍精力和幹部個人精力沒有傾斜到黨建扶貧工作中來。輕黨建扶貧思想已經不適應新時期的發展要求,不轉變過來,有礙於三農問題的解決,有礙於同步小康目標的實現。要轉變基層幹部隊伍思想,一是要進一步優化目標績效考覈制度,提高黨建扶貧在目標績效考覈中的比重;二是要使黨建扶貧宣傳工作向基層延伸,在基層形成大扶貧氛圍。

2、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是抓黨建促脫貧的力量基礎。抓黨建促脫貧工作開展的好壞,最終實踐還是在村級組織,但是在村級組織中,存在村幹部、黨員示範戶、致富帶頭人發展信心不足及村幹部年紀大、水平不夠用問題,制約了黨建扶貧工作的開展。要解決好這些問題,需要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強村幹部、黨員示範戶、致富帶頭人的思想引導和教育,幫他們找回發展信心,激發發展願望;二是要切實抓好示範帶頭工作,把一些想幹、能幹的農戶打造成示範戶,示範戶賺錢了,大家的顧慮也就打消了,也會跟着幹;三是要通過提高村幹部待遇,留住有能力、有水平的外出務工青年在家鄉挑起村幹部的重任,帶領羣衆發展致富。

3、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抓黨建促脫貧的根本途徑。在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的多種實現形式的同時,也要結合各地實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是積極發展股份合作制經濟,打破區域和所有制界限,把農民勞動合作與社會資本、技術、管理合作結合起來,把土地、山林資源優勢與商品開發結合起來,通過對傳統集體經濟進行股份制改造、新辦經濟實體,優化生產結構,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力。二是大力發展新型合作經濟,引導村集體與基層農技組織、基層供銷社、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戶等開展合作,努力創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和探索發展途徑。

到20xx年實現全面脫貧,是棗陽市委向全市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我們將以從嚴從實的態度,全力抓好扶貧開發與黨建雙推進工作,爲全市77個建檔立卡貧困村脫貧致富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

扶貧村工作調研報告篇4

一、定點扶貧村基本情況。

*村地處**縣**鄉,全村共有620人。耕地670畝,在實行國家退耕還林計劃後,人均土地不到7分,人均年收入3600元,其中五保戶2戶,低保戶38人,外出打工者200多人,舉家外遷者50多戶,現村裏常住人口主要爲是6老人和兒童,青壯年少,信息閉塞,羣衆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村級組織小,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低下,耕地少,資源缺乏,生產生活方式落後,各項經濟發展緩慢。

二、調研發現的問題。

1、當前扶貧工作以單位定點扶貧村的幫扶模式,由於扶貧單位專門職能、管轄範圍等因素導致的侷限性,使得扶貧村發展規劃缺乏科學性,發展缺乏實效性,扶貧單位資金能力有限,每年撥付扶貧的幾萬元遠不能滿足扶貧村的發展需求,而且易造成資金浪費,不利於可持續發展。

2、村集體經濟發展乏力。村內科學管理、人才、資源匱乏,導致村集體經濟發展乏力,土地產出過低,平均每畝地產值僅有300到400元,村組織缺乏能力組織村民合力發展,大量勞動力外流,經濟發展心有餘而力不足。

3、村民發展意願不強。我國貧困村居民普遍文化素質較低,思想封閉保守,部分百姓不滿足貧困現狀,靠外出打工增收,其餘百姓仍無法擺脫靠天吃飯的傳統思想,依靠僅有的土地和國家的扶助政策生活,新型農業技術推廣難度大。

4、基礎設施落後,村民生活水平低。教育、醫療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直接導致了人口外流和招商引資難,村內大多老弱病殘,孩子無法得到良好的教育,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三、扶貧工作的思路與對策。

1、轉變思路,改變發展模式是根本。改變一直以來的一個單位扶持一個貧困村的模式,以鄉鎮爲單位,成立黨建扶貧互助合作機構,整合各扶貧單位的資源與優勢,聯合鄉鎮政府以及所轄鄉鎮富裕村,緊密結合市委書記田喜榮同志提出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發展規劃,聯繫全縣產業發展規劃,組織專家充分考察論證,認真制定本鄉鎮的發展方向,走規模化經營的道路,共同發展,以此帶動貧困村發展。

2、充分利用整合資源,促進村集體經濟的高速發展。充分發揮我市農業特的優勢,特別是核桃、花椒、優質水果等特色,充分調動全鄉的人力資源,千方百計招商引資,建立鄉鎮互助合作社,爲農民提供充足的發展資金。充分研究利用各種物質條件、先進的科學技術、產業體系和經營形式,建設特色農業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增強競爭力。形成全鄉行政村都成爲一村一品的專業村,讓農民分享加工環節和流通環節的利潤,提高農業比較效益,使農民在農業功能拓展中獲得更多收益。

3、積極採用扶貧先扶智的方法,增強村民發展意願,提生農民農業技術水平。組織骨幹羣衆參觀周邊富裕村,讓他們瞭解到齊心發展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和生活質量,積極協調安排有強烈發展意願的人深入到富裕村去學習,汲取先富起來的經驗,進而帶動全村、全鄉的發展熱情,使更多的百姓加入到扶貧項目中來。此外,在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要採取多種形式,大力開展農村適用技術培訓,使項目區羣衆戶均有1人掌握1—2項農村適用技術。

4、加強鄉鎮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產業帶動城鎮化,吸引農村人口不斷向鄉鎮轉移。通過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帶來的經濟增長,加強鄉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鄉鎮服務功能,提供良好的教育、醫療、養老等與生活密不可分的物質條件,豐富百姓的文化生活,全面提升百姓生活水平,使農村人口不斷向鄉鎮轉移,第二、三產業不斷集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讓百姓享受舒適的高品質生活

5、加強村鄉鎮幹部隊伍建設,提高管理水平。加強鄉鎮扶貧考覈和改革幹部考評機制,進一步發揮政績評價的引領作用。實行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上級政府要建立督查制度,嚴格督查領導責任制的落實情況,對責任不落實、進度緩慢、項目管理、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要及時通報,限期整改。

扶貧工作時不我待,貧困的現狀不僅影響我廣大貧困村百姓的生活質量,更危機着貧困村的未來,大量年齡勞動力的流失爲只剩下老弱病殘的村子帶來的極大的社會隱患,守不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們只能重複上一代人的貧困。長治人民不甘落後,上黨百姓自強不息,作爲廣大百姓的服務者,必須轉變思路,理應有所作爲。讓我們以更高的熱情、更大的魄力、更實的作風,抓住長治大力實現跨越轉型發展的機遇,爲構建和諧長治,努力奮進!

扶貧村工作調研報告篇5

爲了解掌握各地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近期我室(辦)組織人員赴5個縣(區)、7個鄉鎮、13個“十三五”貧困村進行了調研。調研以問題爲導向,採取個別訪談的方式,共訪談鄉鎮黨委書記、村書記(主任)、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60餘人次,獲得了可供參考的第一手資料。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扶貧領域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村級扶貧項目實施存在多重隱患

一是審批時限偏長。村級扶貧項目審批大體按照“村民小組→村‘兩委’→鄉鎮人民政府→縣級審批單位→批覆”的流程進行。各地扶貧項目基本在年初3-4月申報,批覆一般在6-7月,部分交通、水利項目時間更後。調研發現,近90%的村反映今年項目還沒全部批下來或剛批下來不久。

二是趕工期現象普遍。扶貧項目大多是集中上報、集中審批、集中實施、集中驗收,特別是“十三五”貧困村,扶貧項目多、工期短,下半年趕工期現象比較普遍。另外,在審批、驗收過程中由第三方預審複覈,由於複覈驗收的項目多、時間緊,有的第三方公司存在應付了事、把關不嚴不細等問題。比如,有的村反映,第三方公司在項目預審複覈報告上出現與其他村張冠李戴的現象,而且一些項目6月批覆10月就要驗收,爲了趕工期容易出現質量問題。

三是監管力量薄弱。訪談對象普遍反映,扶貧項目監管力量略顯薄弱,村“兩委”幹部、第一書記、村民理事會缺乏資質、不懂技術,即便鄉鎮也是專業人員短缺,很難進行有效監管。市級層面要求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全程監督項目建設,緊盯整村推進項目建設質量,推動工程按時按質量完成”,但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的村卻把第一書記甩在一邊,僅象徵性參與監管,或只在驗收時籤個字,存在權責失衡現象。

四是資金配套不足。有的縣反映,通組公路硬化標準爲28萬元/公里,加上路基墊層、徵地拆遷等費用,資金缺口較大,特別是一些山區村,項目實施成本更高。多數村反映,扶貧項目資金“同城同價”,加上年初報預算,年中項目集中實施,沙石、水泥等相繼漲價,特別是邊遠鄉村運輸等成本普遍高於中心村,通組路項目經常出現流標現象。

(二)換屆後村幹部能力素質仍需加強

一是不善於做新時期羣衆工作。有的村幹部面對“空心房”拆除、“三沿六區”整治等工作束手無策、不知所措。比如,於都縣梓山鎮龍口村在“三沿六區”整治工作中,多名村幹部畏難退縮不敢擔當,相繼選擇辭職,目前僅剩一名村支書在崗在位,工作全靠鎮幹部助陣。

二是工作銜接不夠順暢。有的村換屆後幹部換動較大,一些新進幹部對扶貧政策不熟悉,工作開展不紮實。有的鄉鎮反映,換屆後村書記、主任換動超過57%(不含轉崗),一般村幹部換動超過67%(不含轉崗),有的新任幹部還未進入角色。

三是不適應信息化辦公需要。調研發現,大部分村換屆後村幹部年齡結構仍偏大,缺少年輕血液,業務性工作主要依賴駐村工作隊、鄉鎮駐村幹部或扶貧信息錄入員,現有村幹部習慣於“吃老本”,對提高信息化辦公能力興趣不大。

四是能力培訓範圍窄、力度小。村幹部普遍反映參加培訓機會不多。當前,市委組織部正在對全市村書記進行輪訓,但各地對村幹部的培訓範圍、力度不一,一般村幹部只是象徵性參加鄉鎮組織的培訓,有的縣只對新任村書記、主任進行培訓,時間僅爲1天,效果有限。

(三)資料臺賬仍然偏多

一是佔用大量時間、精力。爲減少基層負擔,目前國家省市評估檢查淡化了資料臺賬要求,督查頻率也相對降低,但普遍反映臺賬資料超出國檢規定、超過往年數量,甚至還提出更多“精美化”要求,縣級督查大量增加卻變相成爲“資料督查”,使扶貧的繡花功夫被“誤導”成了“紙上功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了應付檢查、填寫表格等內業資料上,較大程度增加了駐村工作隊負擔。有訪談對象反映,扶貧工作“50%時間填表+20%時間開會+15%時間趕路+15%時間抓落實”。

二是內容設計不夠合理。調研發現,有的表格資料縣與縣之間標準不統一,增加了市級層面工作量。訪談對象反映,很多要求填報的金融、光伏、健康扶貧等數據,行業部門數據更加精準,應當由行業部門提供;有的表格設計不合理,邏輯關係複雜,格式不統一,隨意性大,基礎信息反覆填報,重複性工作太多。

三是存在層層加碼現象。一些資料臺賬國檢、省檢沒有要求,市級層面也未部署,有的縣仍要基層填報。有訪談對象反映,幫扶幹部入戶與貧困戶的合影照片等佐證資料已經打印歸檔,但鄉鎮要求照片彩色打印,工作隊只好重新購買設備進行彩打,既浪費資金也耗費精力。

(四)駐村工作隊超職責工作

一是把駐村工作隊等幫扶力量當鄉村幹部使用。調研瞭解到,不少鄉鎮、村要求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參與村裏其他日常工作,比如森林防火、交通整治、“空心房”拆除、“三沿六區”整治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精準扶貧的精力,導致少數村的扶貧工作相對滯後,欠賬較大。

二是“包辦”扶貧工作。調研發現,第一書記往往“越權”成了村級扶貧第一責任人,各項工作言必第一書記負責、事必第一書記簽字,而村書記(主任)卻工作失位。駐村工作隊除了參與大量日常工作外,有的甚至“包辦”了村裏的扶貧資料臺賬工作,有的村幹部認爲駐村工作隊理應負責村裏扶貧工作,存在工作隊員埋頭苦幹、村幹部背手邊上看甚至“圍觀”指揮現象。

(五)幹部結對幫扶方式有待改進

一是要求“凡事留痕”。有的縣要求幫扶幹部一個月上戶走訪2次,每次要貧困戶在4處簽字,並與幫扶幹部拍照合影。農忙時節頻繁上戶容易引起羣衆反感,有的羣衆抱怨“沒什麼事就不要來,耽誤幹活”;不少幫扶幹部上戶走訪,只是找貧困戶簽字、照相、傳日誌證明“到此一訪”。有的創新第一書記簽到表、工作日誌、扶貧記事本、指紋簽到等監管手段,形式到是多樣了,扶貧幹部手腳也被綁死了。大家認爲,現在已經有了精準扶貧app,其實簽字與合影這兩個環節完全可以省略。

二是標準不夠統一。有的縣要求縣鄉幫扶幹部每月上戶幫扶不少於2次,最多的要求4次;有的縣要求市直單位每月不少於1次,而《贛州市市派單位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管理辦法(試行)》(贛市精扶字〔2016〕8號)文件要求每年不少於4次。另外,幫扶方式方面,總體上採用送錢送物的方式,實際效果欠佳,還容易引起攀比、滋生矛盾。

三是存在“一刀切”。許多行業部門隔三差五下文要求幫扶幹部上戶(許多工作可由鎮村幹部、工作隊承擔),甚至一個月七八個行業部門陸續來文,幫扶幹部苦不堪言,無奈逼出了不少“形式主義”。一些已經脫貧的村,也要求市直、縣直幫扶幹部一個月至少去1次,導致去後沒多少扶貧方面的工作,所聊話題也不多,僅停留在產業發展、生活收入開支等方面,有時雙方都感到尷尬。甚至貧困戶也認爲幫扶幹部沒必要經常過來,有事可以打電話,過年過節來走訪就以,以免影響其務工。

二、意見建議

(一)在項目申報、審批、實施上要提速提效保質

一是適當提前項目申報時間。建議在每年10月份啓動申報下一年度扶貧項目,力爭在次年3-4月份完成項目審批。

二是探索分期分批分時段申報、審批、驗收項目。爲確保項目預算精準度和驗收的工程質量,對具備實施條件的扶貧項目,成熟一批、批覆一批,實施一批、驗收一批,防止審批、驗收時間集中、程序扎堆。

三是提升項目監管實效。強化項目實施事前、事中、事後監管,市縣級層面統一聘請第三方監理公司,定期不定期抽查項目施工情況,加大對第三方監理公司監管力度,實行項目監管責任“終身制”,確保監管有力有效。同時加強對鄉村幹部業務能力培訓,解決扶貧項目現有監管力量不夠專業問題。

四是源頭髮力確保扶貧項目質量過關。堅持盡力而爲、量力而行,不宜盲目鋪攤子,做到規劃先行、有序實施。科學安排項目資金,進一步加大資金統籌整合力度,對偏遠山區扶貧項目適當上浮基數,緩解原材料和運輸成本過高,配套資金不足引發流標問題。加強對水泥、砂石等企業的管理,嚴厲打擊隨意漲價、惡意漲價等行爲。

(二)在村幹部能力素質提升上要突出精準性、實用性

一是進一步擴大參訓面。建議實施村幹部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由各縣(市、區)牽頭,用2-3年時間對轄區內所有村幹部輪訓一遍,培訓時間不少於5天,全面提升村幹部能力素質,打造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

二是課程設置突出需求導向。調研發現,多數村幹部認爲要加強扶貧政策、產業發展、項目建設、辦公自動化等方面的培訓,在今後培訓課程設置上應予以重點考慮。

三是注重抓好村主任培訓。可以考慮參照市委組織部輪訓村書記模式,由民政部門牽頭,通過舉辦市級示範培訓班的方式,加強對村主任的能力素質培訓。

(三)在資料臺賬上要繼續瘦身減負

一是堅持從簡從實。建議市級層面予以明確,在“一證兩冊”等基礎上,原則上不再新增與國檢、省檢無關的“表冊卡賬”。確需建立完善的,要做足前期論證設計工作,儘可能統一標準。現有臺賬資料要注重延續性,只要形式統一、邏輯正確,原則上只作完善,不再大面積調整,甚至推倒重來。與此同時,市縣督查也應淡化資料臺賬要求,更加聚焦考覈扶貧實效。

二是加大扶貧信息共享力度。探索建立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明確各部門數據共享範圍和使用方式,推進扶貧領域信息跨系統、跨區域共享,對可以直接調取的信息數據,避免要求鄉村重複上報,提高工作效率。

(四)在幹部結對幫扶上要堅持實事求是

app,允許幫扶幹部採用電話、短信、微信等方式聯繫,適當精簡簽字、照相等形式。

一是細化工作要求。針對“十三五”貧困村,建議市級層面明確市、縣、鄉幫扶幹部每月上戶走訪聯絡不少於1次,同時應當避免農忙時節頻繁、扎堆上戶;針對已脫貧村,按照贛市精扶字〔2016〕8號規定,幫扶幹部每年上戶聯繫走訪不少於4次即可。加強工作統籌,明確各時間節點幫扶工作重點和任務,讓幫扶幹部上戶有事可幹、有話題可聊。充分利用好精準扶貧

二是避免頻繁送錢送物的幫扶方式。結對幫扶應以解決實際問題、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爲重點,避免單純地送錢送物,防止因市縣之間、單位之間標準不統一,而引起羣衆攀比心理、製造不和諧因素。

三是進一步釐清駐村工作隊工作職責。建立健全扶貧責任主體責任機制和長效機制,嚴格按照職責清單抓落實,讓駐村工作隊長、第一書記集中精力協助村“兩委”抓精準扶貧工作,避免因職責不清影響駐村幫扶效果。

扶貧村工作調研報告篇6

按照中央和省、市關於精準扶貧的有關要求,近期,我就永昌縣焦家莊鄉南沿溝村精準扶貧工作進行了集中專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南沿溝村是金昌市列入甘肅省建檔立卡的15個重度貧困村之一,20xx年全村貧困面爲14%,目前下降到5.2%。該村屬祁連山冷涼灌區,耕地面積4726畝,人均耕地約2畝,有9個村民小組649戶2394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約佔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爲患病人羣和60歲以上的老年人。

南沿溝村主導產業爲種植、養殖和務工,以務工爲主業的約1000人,佔勞動力總數的90%以上。20xx年貧困人口收入中種植業收入佔8.69%、養殖業收入佔13.88%、務工收入佔73.22%、其他收入佔4.21%。

二、調研過程

這次調研,總體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集中調研。我先利用三天時間集中調研了南沿溝村精準扶貧工作,先後走訪30多典型貧困戶,之後又抽調6人組成工作組,利用7天時間駐村蹲點進行了專題調研,全面瞭解南沿溝村及97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等。第二階段,甄別確認。對照國家關於貧困戶的確認標準,對97戶貧困戶逐一進行了甄別確認。最後確定,南沿溝村20xx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97戶336人,20xx年脫貧64戶221人,現有貧困戶33戶124人。第三階段,制訂措施。針對該村確定了八項幫扶措施,逐項明確了幫扶的主要任務、工作目標、責任單位及責任領導、配合單位和完成時限;針對貧困戶逐一制定了幫扶措施,分別明確了脫貧時限、幫扶責任人。第四階段,集中交辦。現場召開面對面集中交辦會,屬於面上的幫扶措施由政府有關部門認領限期辦理,屬於貧困戶個體的由聯戶幹部認領限期辦理,並張貼上牆,掛圖作戰。

三、致貧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貧。長期以來,許多村民就近在螢石礦、煤礦務工,因工作環境、防塵條件比較差,患上了嚴重的塵肺、矽肺、內風溼等職業病,致使勞動能力喪失,就醫成本上升。目前,97戶貧困戶336人中因該類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貧的佔35.07%。

(二)因學致貧。受教育佈局調整影響,國中和高中學生全部在縣城或金昌市區就讀,家長租房陪讀現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經調查,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佔貧困戶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貧。一是南沿溝村水資源短缺,灌溉條件差,以大麥和小麥爲主的種植業收入有限。二是貧困人口中有近90%的勞動力年輕人習慣於首選背礦石、打隧道等傳統的苦力型工種,思想觀念陳舊,務工技能缺乏。三是貧困農戶貸款難問題比較突出,成爲制約貧困羣衆脫貧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規律致貧。村內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養老方式就是土地養老、社會保障養老,有的連生活自理都很困難,養老問題令人堪憂。由於務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養學生,不僅敬奉父母的生活費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經濟能力非常微弱,同時內心還承受着對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獨寂寞的煎熬。

四、精準扶貧計劃

(一)開展醫療服務。組織塵肺、矽肺及風溼類關節炎等職業病醫療組,開展職業病普查,提供醫療防控措施和治療建議,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

(二)開展科技幫扶。一是組織貧困羣衆參加務工技能培訓班,提高創業就業能力。二是組織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貧困農民的種養殖能力。三是組織開展電子商務知識培訓,適時建立電子商務平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三)建設完善農田水利設施。維修改造渠道6.4公里,修建蓄水池1個並配套其他設施,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000畝。

(四)發展富民產業。扶持以湖羊爲主的舍飼養殖業,新增30只以上養殖戶10戶以上,優質牧草種植1000畝,爲留守農民不離鄉不離業增加收入創造條件、打好基礎。

(五)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項目。整合農村危舊房改造、貧困戶建房等政策,建設40平方米左右居家養老型集中居住點1個,規模50戶以上。

(六)建設互助老人幸福院。利用閒置校舍或農宅建設互助老人幸福院,並將運行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每年安排運行經費3萬元,逐步探索建立長效運作機制。

(七)積極協調解決融資難題。一是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和農宅確權頒證工作,解決信貸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農貼息貸款政策,爲貧困羣衆提供金融支持。三是採取政府財政資金貼息的方式,爲貧困戶提供貸款支持。

(八)建立社會幫扶機制。一是引入工商資本進行結對幫扶,將非公企業納入幫扶單位範圍,壯大幫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級救助資金,提高救助能力。

五、幾點體會思考

精準扶貧必須緊扣重在聯、貴在爲、深在制要領,堅持扶真貧、真扶貧,不斷拓展內涵和層次,實現由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的實質性轉變。

(一)確保對象精準,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底數不夠清、指向不夠準、針對性不夠強是扶貧開發存在的突出問題,必須抓住真實識別貧困、規範建檔立卡、實施動態管理、推行掛圖作業四個關鍵環節,把好羣衆申請關、入戶調查關、民主評議關、公示監督關、確認審覈關五個關口,做到精確識別貧困戶、精確登記造冊、精確建檔立卡、精確實行動態管理四精確,建立戶有卡、村有冊、鄉鎮有簿、縣有檔、市有平臺的動態數據庫,實現底數清、問題清、對策清、責任清、任務清五清,從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區域政策代替到戶政策的現象,提高扶貧效果。

(二)確保內容精準,解決好扶什麼的問題。千篇一律、萬面一孔是扶貧開發的常見現象,必須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深入分析貧困村和貧困戶的致貧原因,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社會事業發展、易地搬遷、金融支持等扶貧措施,使建檔立卡工作與各項扶貧政策相銜接,扶貧措施與貧困現狀相對應,確保幫扶到最需要幫扶的羣衆、幫扶到羣衆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確保目標精準,解決好座標系的問題。緊緊圍繞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抓住突破基礎設施的短板、明確基準內容的對標、盯住完成時限的節點三件大事,對照全面小康統計監測指標體系,按照鞏固優勢指標、提高較好指標、攻堅弱項指標的要求,分層次推進,立體式幫扶,確保如期完成脫貧任務。

(四)確保措施精準,解決好怎麼扶的問題。緊緊抓住轉變方式、強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個關鍵,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戶量身定製幫扶措施,明確幫扶責任人、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號準病脈、開好處方、抓出良藥,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確保考評精準,解決好導向上的問題。嚴格落實幹部駐村、逢提必下等雙聯行動工作制度,把雙聯助推精準扶貧的成效作爲幹部年度業績考覈的重要內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專項督查、明察暗訪等督查考評制度,傳導壓力,強化擔當,引導幹部到扶貧攻堅主戰場錘鍊作風、增長才幹、建功立業。

扶貧村工作調研報告篇7

一、基本情況

樊馬家河村共有3個自然村,分別爲樊家河、馬家河、呼家老溝。全村共有461戶,1448人,黨員50人,(男47人,女3人),全村常駐人口77戶145人;總土地面積18500畝,川壩地1500畝,退耕還林4200畝,荒山1148畝,其中,蘋果3200畝;現有貧困戶104戶317人,其中產業戶93戶287人,兜底戶11戶30人;已脫貧戶(享受政策)48戶151人,其中產業戶47戶149人,兜底戶1戶2人;在冊貧困戶48戶154人,其中產業戶38戶126人,兜底戶10戶28人;已脫貧戶(不享受政策)共8戶12人,其中產業戶2戶2人,兜底戶6戶10人。移民搬遷44戶,危房改造5戶。本村村民主要靠發展種植產業、養殖業、外出務工爲主要經濟來源。

二、工作思路

(一)摸“準”扶貧對象,確保精準扶貧“靶向定位”。

按照國家和省、市、縣對貧困戶、貧困村進行識別和建檔立卡的工作要求,我們嚴格執行識別標準,把最貧困的戶納入幫扶範圍,科學合理制定幫扶計劃。並按照“規劃到村、幫扶到戶、責任到人”的總體思路,精心編制了村精準扶貧實施方案,確立了貧困戶主導產業,填寫發放了貧困戶登記表、扶貧手冊,制定了貧困戶脫貧計劃,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冊、有檔”,對貧困人口、貧困家庭實行信息化管理。並對識別出來的貧困戶制定幫扶措施,通過分析致貧原因,對扶貧對象逐戶確立幫扶項目,建立脫貧規劃明白卡、臺賬,明確幫扶責任單位、幫扶人員。

(二)創“優”工作機制,確保精準扶貧“陽光普照”。

深入開展大走訪、大調研,認真傾聽貧困羣衆訴求,耐心詢問每戶家庭情況,深挖致貧根源,逐戶走訪建檔,與貧困戶交心談心、算賬對比,制定幫扶計劃,謀劃佈局產業項目,推進精準扶貧。切實把村民組織起來,把致富能手培育起來,把大學生村官、駐村工作隊合理利用起來,摸清貧困底數,分析致貧原因,制定幫扶計劃,把產業培育起來,把土地流轉起來,把羣衆帶動起來,把醫療體系完善起來,把發展環境優化起來,把村社兩級幹部積極性調動起來,着力推動貧困戶的經濟和產業健康發展起來。深化拓展定點幫扶、社會幫扶等幫扶模式。同時加強扶貧項目和相關涉農項目資金的整合力度,統籌安排整合資金。集中向重點產業、重點項目、扶貧重點傾斜,激發羣衆發展活力,着力解決資金分散、重點不突出、效果不明顯的問題,使有限的資金、項目和政策能夠進村入戶精準實施。

三、加強領導

爲了抓好落實精準扶貧工作,村上成立了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由第一書記白寶山牽頭,四支隊伍積極配合,重點做好貧困戶的精準識別及貧困戶的產業建設,使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

1、根據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實施方案,認真按照貧困農戶建檔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驟,做好貧困農戶的統計工作。

2、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評議和初選出本村貧困農戶名單。並且通過村級公示初選貧困農戶名單。

3、做好精準扶貧工作

一是明晰“一條路徑”,即力量法。按照市委、縣的要求,增強減貧脫貧的內生力量;創新城鄉互動發展機制,增強減貧脫貧的拉動力量;創新基礎設施建設機制,增強減貧脫貧的支撐力量;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增強減貧脫貧的保障力量;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增強減貧脫貧的領導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統攬、開發扶貧、拔掉窮根爲總攻方向,以“五個機制撬動爲總攻路線,以脫貧致富奔小康爲總攻目標,以“往前衝”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氣、“一起上”的格局、“認真抓”的勁頭爲總攻要求來貫徹落實省委、市、縣的要求。

四、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勞動力大量流失。隨着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村莊空心化、農村老齡化趨勢加重,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增加了貧困識別、整村推進、產業扶貧等工作難度。

二是產業扶貧投入不足。目前,村上沒有形成優勢新型產業,而傳統種養殖產業勞動力需求大、風險高、經濟效益低,且缺少明確的獎補政策,依靠農戶自身發展,規模小、經營粗放,難以形成規模化、現代化產業發展格局,導致工作隊爲農戶制定的發展規劃中,涉及到種養殖業的落實程度都相對較差。

三是上級資金投入不足。上級財政資金有限,無法滿足貧困村扶持需求。儘管縣上整合了許多項目和資金,仍然沒有充足的資金投入貧困村參與基礎設施和產業開發。

四是殘障、慢性病佔比大。村共有五保戶1戶,殘疾、智障喪失勞動能力25人,對這類人,只能通過低保、五保、殘疾救助、社會救助等政府“兜底”政策幫助其維持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全村有82戶貧困戶中有長期慢性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高昂的醫療費用,導致一些農民債臺高築,甚至重新返貧。

五、20__年工作打算及建議

一是以“黨建促脫貧”爲主線,鞏固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成果,做好問題整改,全面清理組織建設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全面肅清黨員隊伍中存在的不良風氣,打造一支團結一心,風清氣正的黨員隊伍。

二是在注重物質扶貧的基礎上,更加大對精神上的鼓勵。扶貧先扶志,“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要實現的脫貧,不只是物質上的脫貧,更要擺脫意識和思路上的“脫貧”,因此扶貧我們應該首先從扶志和智方面着手,確保物質和精神雙脫貧。

三是進一步深化產業富民,推動產業更好更快更健康的發展,不斷擴大養殖、種植規模,繼續加大養殖扶貧力度,根據養殖實際需求,給予力度扶持,爭取每戶都有養殖業,全年組織開展養殖技術培訓8次,力爭年收入8000-10000元,達到種養結合的循環產業鏈。

四是要把項目帶動作爲加快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支撐。項目扶貧、項目拉動,是精準扶貧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要加大對貧困村的項目爭取力度,使他們通過項目的實施和拉動,增加收入,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五是繼續鞏固環境衛生整頓成果,提升村民愛護環境意識,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繼續做好村務、財務公開,不斷在村幹部腦海中樹立廉潔從政、光明從政的意識,繼續做好信訪安全工作,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定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完成好鎮黨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各項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