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尋訪大慶鐵人紀念館”調研報告

“尋訪大慶鐵人紀念館”調研報告

“尋訪大慶鐵人紀念館”調研報告

調研人:趙宇雷 學號:2019012319班級:2019級英語4班

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學習“四史”活動如火如荼。作爲新時代中國青年大學生中的一份子,應具有擔當時代使命,傳承歷史文化的責任。探索中國發展歷史,尋找共產黨人曾留下的紅色基因,銘記於心,代代相傳。

借返鄉契機,尋訪家鄉紅色基地——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開展調研,瞭解鐵人紀念館建設與宣傳現狀及傳承紅色基因進展,並作此報告。旨在向身邊人介紹鐵人王進喜,發揚家鄉紅色文化,對新時代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自2021年2月25日上午始,開展了爲期三日的調查探究。制定明確調研計劃與調研目的,與三位大學同學結伴開展。首先,我們通過乘坐公共汽車的方式瀏覽大慶鐵人紀念館周邊環境,大慶鐵人紀念館位於大慶市讓胡路區,與大慶鐵人廣場和大慶石油管理局總公司交相輝映。其次,進入紀念館院落,見鐵人王進喜石像矗立在館外中央場地,館區佔地面積11.6公頃,主體建築面積2.15萬平方米,展廳總面積4790平方米,展線總長度917延長米。主體建築外形爲“工人”二字組合,鳥瞰呈“工”字形,側看爲“人”字形,象徵這是一座工人紀念館。主體建築高度47米,正門臺階共47級,寓意爲鐵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歷程。建築頂部爲鑽頭造型,象徵大慶油田奮發向上,積極進取。鐵人王進喜同志紀念館是爲了紀念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鐵人王進喜而於1971年建成的。是鐵人精神、大慶精神的傳播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課堂。鐵人紀念館原址位於大慶市解放二街8號,是**年在“鐵人王進喜同志英雄事蹟陳列室”舊址上新建的。全館總佔地面積5.4萬平方米,其中綠地面積3萬平方米,主館建築面積1240平方米。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是我國第一座工人紀念館。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石油魂”爲主題,展出展品1780件,展館以鐵人王進喜生平事蹟爲主線,以大慶石油發展歷史爲副線,共分序廳《石油魂》、《不屈的童年》、《赤誠報國》、《艱苦創業》、《科學求實》、《無悔奉獻》、《鞠躬盡瘁》、《精神永存》和尾廳《永遠的鐵人》九部分。最後,講鐵人王進喜是中國工業化建設史中的重要人物。鐵人王進喜,甘肅玉門人,新中國第一批石油鑽探工人,全國著名的勞動模範。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率領1205鑽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並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他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幹勁,被譽爲油田鐵人。1959年,王進喜在全國“羣英會”上被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王進喜是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王鐵人爲發展祖國的石油事業日夜操勞,終致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於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僅47歲。

調研人員依次參觀館內陳列,其中包含王進喜及其團隊生活模擬場景、開採油田工具設施、王進喜語錄等。經過瀏覽陳列展示,可見王進喜當年建設祖國油田的艱辛,欽佩之心油然而生。

根據調查研究以及向館藏人員瞭解得知,由於疫情原因近日參觀紀念館人數劇減。曾經參觀人員多爲大慶本地單位、學校組織員工與學生參觀瀏覽普及當地紅色文化,少有主動參觀,主動了解。且詢問周邊不同年齡段本地或外地人對大慶鐵人精神的瞭解,其多數回答爲僅瞭解“大慶鐵人”名叫王進喜,或知道“工業學大慶”的歷史,但對鐵人紀念館瞭解較少。

據以上調查結果得出結論,城市文化傳播有待提高,應潛移默化發揚鐵人光輝事蹟,引導當代各個年齡段以及外地人員自覺參觀中國紅色基因所在地大慶。應在中國小以及企事業單位開展鐵人精神進課堂進單位活動,積極傳播城市文化,產生文化認同感以及城市凝聚力。城市要積極響應國家學習宣傳“四史”號召,與當地旅遊文化產業相結合,宣傳推廣城市紅色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