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可持續調研報告多篇

可持續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推進林業可持續發展調研報告

多年來,經過全縣上下的不懈努力,我縣林業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造林綠化成效顯著,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進一步加強,全縣生態林業建設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但是一些地方破壞森林資源的歪風又有所擡頭,主要表現爲:有些地方林政管理工作重視不夠,管理放鬆,偷砍濫伐、批少砍多、批小砍大問題比較突出;非法徵佔用林地和擅自改變林地用途屢禁不

止;亂採濫挖野生植物和亂捕濫獵野生動物時有發生,個別地方木材流通秩序比較混亂,違法運輸,非法經營加工木材活動猖獗。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勢必嚴重影響我縣林業建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爲進一步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鞏固我縣的生態建設成果,必須採取“六強化”舉措,推進我縣林業可持續發展。

一、強化森林資源管理意識

一要深刻認識林業的地位和作用,切實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林業不僅是一項基礎產業,更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承擔着生態建設和林產品供給的雙重任務。目前,我國林業正在由以木材生產爲主向以生態建設爲主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走發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文明發展之路,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我縣有林地面積241萬畝,森林資源的總量仍顯不足,整體綠化水平不高,林分質量較差,森林生態系統還比較脆弱,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任務依然十分艱鉅。因此,各級鄉鎮和有關單位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工作,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的關係,強化資源保護和生態建設意識。要綜合運用行政、經濟和法律手段,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狠抓亂砍濫伐林木、亂徵濫佔林地、亂捕濫獵野生動物、亂採濫挖野生植物等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爲,切實把我縣森林資源管理好、保護好。

二、強化林木採伐管理

嚴格執行採伐限額、憑證採伐制度,切實加強林木採伐管理限額採伐、憑證採伐是森林規定的一項重要制度,是切實控制森林資源消耗,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爲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按照分類經營的原則,我們必須實行天然森禁伐,禁止木炭生產。除修建公路、架設電力線路等重點項目建設必須採伐天然林以外,禁止天然林商品性採伐。爲鼓勵非公有制林業發展,調動全社會植樹造林的積極性,可根據實際情況,對人工造林進行撫育採伐、適當間伐和主伐更新,但人工林的採伐總量不得突破森林採伐限額和市下達的年度木材生產計劃。任何單位和個人採伐林木,都必須按程序到縣林業主管部門申請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即:採伐單位或個人提出申請,村委會、鄉政府同意並簽署意見後,報縣林業主管部門。由縣林業主管部門組織林政人員現場調查設計,提出採伐意見,報經批准後,才能簽發林木採伐許可證,經公示後方可採伐。各鄉鎮、縣直有關部門要加強採伐監督管理,簽發林木採伐許可證時,鄉鎮林業工作部門和有關責任人要與縣林業主管部門簽訂監督責任書,明確監督責任,強化採伐監督。林木採伐結束,縣林業部門組織專人進行全面檢查驗收。真正做到伐前有調查,伐中有監督,伐後有驗收。對無證採伐、超證採伐或採伐後不按時更新新造林的,要按照《森林法》有關規定堅決一查到底,嚴厲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三、強化木材流通管理

規範木材流通秩序實行木材憑證經營(加工)、憑證運輸是森林法規定的又一重要制度,是控制森林採伐總量、監督木材生產計劃執行的有效措施,是防止亂砍濫伐、制止非法來源木材進入流通的重要手段森,要堅持杜絕無證經營加工木材。凡在我縣境內經營、銷售、加工木材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規定到縣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發木材經營加工許可證,要嚴格控制林區經營加工場點設置,按照各林區森林資源的數量和分佈狀況合理批准設置經營加工場點。嚴禁經營單位和個人收購加工沒有木材採伐許可證或者其它無合法來源證明的木材,要認真開展經營加工場點清理。林政執法人員要搞好木材集散地、木材市場、木材經營加工單位、建築工地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和打擊無證採伐、收購、運輸銷售木材的違法犯罪活動。要把好木材運輸關口,嚴禁無證運輸木材。凡在我縣境內運出或運入非國家統一調撥木材的,必須持有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木材運輸證。木材檢查站、林政稽查隊要認真履行木材運輸監督檢查職責,依法行政,秉公辦事,文明執勤,對違法運輸木材、野生動植物、松香等林產品依法嚴肅處理,做出的行政處罰不得避重就輕,以言代法,不得只顧部門利益而放鬆管理。對違法買賣、僞造塗改木材運輸證的一經發現,一查到底,並移交司法機關。

四、強化徵佔用林地管理

踞決制止隨意侵佔,破壞林地行爲林地是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快林業發展、加強生態建設的根本和基礎。實行更加嚴格的林地管理制度,是由我縣的縣情和林地管理現狀決定的。要採取各種措施,防止林地非法流失,杜絕亂開濫墾,亂侵濫佔林地 的現象的發生。確保我縣林地面積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實行嚴格的林地審覈和補償制度,是依法保護林地資源,嚴格林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措施。按照森林法等法律的規定,因勘查、建設、開採礦藏和修建道路、水利、電力、通訊等工程,需要佔用或者徵用林地的,用地單位必須向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提出用地申請,經審覈同意後,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預交森林植被恢復費,

領取使用林地審覈同意書,用地單位憑使用林地審覈同意書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佔用或者徵用林地未經林業主管部門審覈同意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得受理建設用地申請。有關部門要組織力量開展一次徵佔用林地全面清理,對非法進行林地出讓,造成林地流失的要依法從嚴查處。

五、強化樹木採挖管理

奎年來,一些單位或個人受高額利潤的驅使,偷採盜挖奇花異草,亂收亂購野生動物的現象屢禁不止,如任其氾濫,勢必造成我縣森林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嚴重破壞。爲此,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有關部門要從保護我縣生態資源、維護生態平衡的角度,以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高度重視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加強對樹木採挖的管理,對林區的大樹和古樹名木實行掛牌保護,編號拍照建檔。對確需採挖野生樹木,要按照《國家林業局關於規範樹木採挖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嚴格林木採伐申報程序,上報縣林業主管部門審批,實行憑證採挖。對不經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批准,擅自採挖,經營(加工)運輸的,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由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進行查處。要組織力量對全縣大樹移栽和經營圃地進行一次全面清理。堅決打擊亂採濫挖野生樹木和各種野生花草的行爲,積極保護和改善動物棲息地,禁止破壞野生動物繁衍場所和生存條件,禁止捕獵食用野生動物,禁止用野生動物作菜譜招徠顧客,禁止出售收購偷盜野生動物。

六、強化森林管理責任

卡立森林資源保護長效機制打造綠色生態上饒縣,鞏固生態林業建設成果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各鄉鎮黨委政府要把森林資源保護工作作爲一項重要工作,切實擺上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要不斷完善各種保障措施,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層層分解,把責任落實到鄉鎮、村、組、農戶、山頭地塊。要把森林資源的消長納入縣委、縣政府目標管理體系,年終進行嚴格考覈,將考覈結果排序通報,並作爲評價領導政績的重要依據。要建立各個層面的羣防羣治的護林網絡,林政管理要自覺接受羣衆監督,建立林業違法案件的舉報制度,有關部門要對人民羣衆的舉報要認真調查覈實,有報必查,有查必果。縣紀檢監察、檢察院、法院、公安、工商、林業等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互相溝通,加強協調,形成保護森林資源安全、打擊各種涉林違法犯罪案件的合力。縣林業主管部門對所有受理的破壞資源案件進行認真調查覈實,該作出行政處罰的依法從快作出處罰,夠刑事案件立案標準的及時移交公安機關,對一些重大刑事案件要以案說法,堅決予以曝光。加強林業執法隊伍建設,充實執法力量,穩定基層林政管理隊伍,切實落實林站工作人員的待遇,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給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進一步提高執法人員的業務素質,林業部門要定期不定期地舉辦林業執法培訓班,提高林政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執法素質。把林業法律法規的宣傳作爲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宣傳標語等各種方式,大張旗鼓地宣傳保護森林資源方面的好舉措、好經驗和好典型,宣傳國家保護森林資源和政策和法規,宣傳各級政府在保護林林資源野生動植物等方面的成績,形成濃厚的輿論氛圍,努力在全社會營造保護森林資源的良好環境。

【第2篇】某市水利可持續發展調研報告

某市水利可持續發展調研報告

在新的歷史時期,水利如何堅持科學發展觀,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才能在全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進程中發揮支撐和保障作用?最近一段時間,我帶着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在調研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當前廣大羣衆對水利工作總體上比較認可,對水利長期以來保障、改善和服務民生所做的工作比較滿意。但同時,也對水利事業發展提出了許多建議和意見。通過廣泛調研和認真學習,我對破解水利發展難題,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思考。

一、現階段水利發展取得的明顯成效

近年來,全市各級水利部門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積極發揮水利的支撐和保障作用,全市水利事業呈現出思路不斷完善、發展速度加快、地位不斷提升的良好局面。20xx年以來的5年間,全市累計爭取重點水利工程59項,爭取項目資金近11億元。一大批利民惠民的水利基礎設施建成並投入使用。工業水利方面,建成太陽山劉家溝水庫、金積供水工程、小河防洪工程,惠漢、唐西乾渠“兩兩合併”工程,支持了工業發展。城市水利方面,開挖城市防洪排澇河道20.5公里,整治湖面水系21個,城市水面累計達到1.5萬畝,建成黃河標準化堤防52公里。農村水利方面,近五年來灌區累計砌護渠道800多公里,各類渠道砌護率達29%,渠系水利用係數提高到0.5。全市中部乾旱帶110萬畝節水補灌規劃被國家發改委和水利部批覆、逐步實施。民生水利方面,建成郝家臺水庫等8項防洪工程,治理河道156公里。累計建成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和人畜飲水工程107處,55萬羣衆告別了吃水難的歷史。2.5萬水庫移民得到國家水庫移民後期扶持項目扶持。生態水利方面,累計建成各類水保骨幹工程95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340平方公里,境內生態移民項目啓動實施。

二、影響水利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

雖然近年來水利取得了顯著成就,但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理論重新審示市情、水情,當前水利發展還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第一,水利基礎設施薄弱造成的山川資源型、工程型、管理型缺水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是現階段全市突出水情。全市水資源量少質差,年內分佈不均。全市地表水資源總量爲1.004億立方米,人均佔有量爲77立方米,約爲寧夏平均值的1/3,黃河流域的1/8,不足全國的1/28,耕地畝均佔有地表水資源量爲20立方米,不足黃河流域的1/16,僅相當於全國平均值的1%。年內降水量80%以上集中在6-9月,而且以暴雨形式出現,利用率較低。南部山區地下水礦化度高,開發利用難度大。受揚水工程限制全市相當一部分土地不能開發利用。黃河上游來水已經連續6年比多年平均來水量減少20%以上。灌區灌溉方式落後,縱水入溝、大水漫灌等浪費現象比較突出。因此,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造成的資源型缺水、水利建設投資不足造成的工程型缺水、水利工程管理機制滯後造成的管理型缺水是影響全市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瓶頸性制約因素。

第二,乾旱缺水、洪澇災害、水土流失、水體污染等問題是制約全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矛盾。_____市是寧夏中部乾旱帶的核心地區,乾旱帶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2%,國土面積佔全市國土面積的80%。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爲193毫米,爲寧夏多年平均值的63%,全國平均值的1/3。多年平均蒸發量爲2022毫米,是降水量的10倍。全市水土流失面積1.29萬平方公里,佔土地總面積的64%。脆弱的生態環境致使山區、川區頻頻遭受洪澇災害襲擊。20xx年以來,全市共發生各種局部洪澇災害26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4億元。同時,由於工業經濟和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水污染日益嚴重,南乾溝、清水溝等流域受到污染,部分地方抽取污水灌溉,糧食產量持續偏低而且直接威脅着羣衆生活環境和身心健康。

第三,水利防災減災、羣衆飲水安全、農田水利建設、城鄉環境改善等涉及民生的水利建設滯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突出障礙。黃河、苦水河、清水河等重點流域治理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差距較大。尤其是苦水河基本上仍屬於遊蕩性河牀,目前仍沒有得到有效治理。農田水利建設方面,目前灌區各類乾渠砌護率僅爲12%,農渠砌護率僅爲2%。大部分水利工程運行時間很長,老化失修嚴重,骨幹工程完好率不足50%,有20%的工程已報廢、失效,效益嚴重衰退。農村安全飲水方面,全市仍有35萬農村人口存在水質性或缺水性飲水不安全問題,其中27萬人屬於水質性飲水不安全,8萬人屬於缺水性飲水不安全。水利建設滯後制約着小康社會建設。

第四,水利幹部職工思想解放不徹底、改革創新精神不夠,水資源管理體制不順和水利發展機制不活等問題是影響水利跨越式發展的突出因素。在水利發展進程中,部分幹部仍然存在“按部就班、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思想,發展意識不濃,責任意識不強,服務理念不新,創新觀念滯後,工作中瞻前顧後、怕擔責任,一定 程度上束縛着水利事業的發展。同時,全市水利工程政企不分、事企不分、權責不明、機制不活等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工程運行管護經費嚴重短缺,導致水資源利用效率較低、水管單位活力不足。這些問題直接影響着水利的可持續發展。

三、實現水利科學發展的思路目標

新時期,破解水利突出問題、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要緊緊圍繞市委、政府關於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戰略,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指導水利發展,在解決矛盾最爲集中、問題最爲突出、羣衆最爲需要的水利問題上下功夫,堅持六個圍繞、實現六個突破,努力形成保障工業發展、支撐現代農業、服務城市建設、加強生態治理、解決民生問題的水利發展格局。

(一)工業水利要圍繞“兩城五園”,在供水服務和保障安全方面實現新突破。圍繞“兩城五園”擴容升級,爲工業發展提供水利服務。進一步完善太陽山供水工程、金積供水工程,提高供水保證率,確保工業項目建設用水。協調做好太陽山開發區、金積工業園區生態工程的蓄水。儘快完善太陽山開發區防洪體系,保障太陽山能源化工基地防洪安全。

(二)農村水利要圍繞“兩個率先”、“十大基地”,在發展現代農業方面實現新突破。實行分區治水思路,引黃灌區堅持“節水、挖潛”,加快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建設,保障川區率先建成現代農業示範區。揚黃灌區圍繞“調整、高效”,合理佈局產業結構、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實施扁擔溝揚水泵站改造工程、中部乾旱帶節水補灌工程。中部乾旱帶圍繞“水源、特色”,增加補灌面積、改革灌溉模式、發展特色農業、加快生態移民,在山區率先建成節水旱作高效農業示範區。

(三)城市水利要圍繞濱河生態水韻城市建設,在推進城市建設進程方面實現新突破。圍繞濱河生態水韻城市建設,做好“水系活城”大文章。黃河東岸充分挖掘現有湖泊和溼地資源,完善城市水系,形成“一環五湖”(即環城水系、東、西、南、北、中五湖)城市水系新格局。黃河西岸依託標準化堤防建設和羅家河等水系整治,巧借河渠水面的自然風光,力求將各條水系和標準化堤防兩側建成觀光風景帶。把黃河_____段兩岸69公里河堤建設成爲防洪保障線、搶險交通線、經濟命脈線、生態景觀線、特色城市線、黃河文化展示線,全力打造黃河金岸。

(四)生態水利要圍繞水土流失治理,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實現新突破。山區水土流失嚴重地區全力實施淤地壩壩系工程,加大小流域綜合治理、水保骨幹工程建設力度。引黃灌區和揚黃灌區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實施農田防護林網建設,加大重點山洪溝道水土流失治理。實現全市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0平方公里的目標。同時,以鹽環定揚水、紅寺堡揚水等爲水源,實施境內生態移民,破解貧困和發展困局,使中部乾旱帶羣衆徹底擺脫貧困、實現小康。

(五)民生水利要圍繞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在確保羣衆生命安全、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等方面實現新突破。目前全市仍有39%的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加大力度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計劃到20xx年,基本上解決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同時,下大力氣整治黃河、苦水河等流域,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落實好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保障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和羣衆切身利益。

(六)水利建設要圍繞實施兩大任務,在爭取項目、招商引資方面實現新突破。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政府“突出抓項目”的年度工作主題,堅持把“兩大任務”貫穿於五大水利建設之中,抓好已申報項目的批覆工作、新增項目的編報工作和已立項工程的建設管理工作。第一季度市水務局共爭取項目資金1.72億,開工建設項目6個。要進一步提高項目前期工作質量,充實項目儲備庫,爭取更多的項目落戶_____。

四、實現水利科學發展的保障措施

當前,實現水利的科學發展,必須要堅持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創新思維、科學發展,大興水利、惠及民生,進一步創新治水實踐,凝聚發展力量,狠抓工作落實,做到六個進一步。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搶抓機遇。認真審示全市水利建設與兄弟市縣、周邊省區的差距,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全力圍繞市委、政府確定的新的發展思路和目標爭先服務,率先發展。同時,要牢固樹立項目帶動意識,抓住國家新一輪水利建設的機遇,在解放思想中創造機遇,在搶抓機遇中加快發展,引導全體幹部職工以時不我待、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人人思發展,個個比貢獻,全面服務於_____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第3篇】縣烤煙生產經營可持續發展的思考調研報告範文

烤煙是xx縣的黃金產業和富民產業,烤煙生產是xx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20xx年,xx縣種植烤煙20.3萬畝,實現菸葉收購總量59.56萬擔,收購總值2.45億元,稅收總量實現6101.73萬元,再創產量、質量、效益三大歷史新高,有力地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一、烤煙生產環境得天獨厚

xx縣海拔高度在839-3919米之間,境內屬中亞熱帶半溼潤氣候;全縣地勢北高南低,氣溫、日照、降雨等自然條件有利於烤煙生長。全縣烤煙大田菸葉成熟期平均氣溫在20℃以上,除海拔超過20xx米的少數地區外,其餘地區氣溫均屬烤煙生長最適宜區。全年降雨量960-1130毫米,年均日照2388小時。1986年,《全國菸草種植規劃研究報告》稱:“xx屬(vi)西南部煙區,(vii)滇西山地烤煙曬菸區”;《四川省烤煙種植區劃研究報告》指出:“xx屬西南橫斷山(涼山)亞熱帶烤煙最適宜區”。1987年,世界著名菸草專家、美籍華人左天覺博士到xx考察,確定了xx屬於雲南清香型優質煙區。1987年,中國菸草學會以洪琪琨教授爲團長的專家考察團,對xx的土壤和氣候進行考察後,論證了xx屬雲南型優質煙區。

二、烤煙生產經驗系統豐富

xx縣烤煙生產歷史悠久,民國36年(1947年),已有人種植烤煙,並開辦了華康菸草股份有限公司,收購烤煙銷往雲南昆明。1997年,全縣種植烤煙20萬畝,總產菸葉53.65萬擔,總產值達2.53億元,地方特產稅收入達6893萬元,出現了種煙以來的第一個高峯年。20xx年,全縣種植烤煙15.58萬畝,菸葉收購46.7萬擔,各項稅收8000萬元以上,收益創歷史新高。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xx縣總結出了一整套烤煙種植生產技術。選種方面,根據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土壤性質,全縣選用紅花大金元、雲煙85和雲煙87作爲基本品種,並統一由廠家消毒包衣加工和供種。育苗方面,根據不同的區域氣候採用不同的育苗時間;育苗方法上由一般播撒發展到營養袋育苗、工廠化育苗和漂浮育苗。移栽方面,總結出了不同地區移栽的具體時間、完成時限,移栽的深淺、定根水澆灌要求及地膜覆蓋等。施肥方面,總結出煙苗生長過程中施肥的原則、要求和方法。田間管理方面,提出了科學可行的管理要求、方法和標準留葉數,規範了常見病防治方法。採收和烘烤方面,提出最佳成熟度和採摘時期、標準化烤房建造和“三段式”烘烤技術。

三、烤煙生產基礎堅實牢固

煙水配套工程日趨完善。全縣現有水利工程2880處,總引蓄水1.48億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8.13萬畝,其中田14.85萬畝。1988年以來,爲了解決烤煙移栽期少雨抗旱問題,煙區開展了水澆地地下微水池工程建設,到20xx年,共建成微水池15.2萬口,可蓄水365萬立方米,基本上保證了烤煙小苗的抗旱問題。烤煙基地建設取得突破。按照提升菸葉質量的總要求,嚴格執行國家“雙控”政策,建設優質菸葉基地15萬畝、國家替代進口菸葉和精細化科技示範園地5000畝、省“金攀西”優質菸葉項目50000畝。形成烤煙生產配套體系。全縣現有烤房42500座,其中標準化烤房320xx座;有菸葉收購站6個,點73個,其標準化煙站1個,標準化煙點30個;防雹點37個,“37”高炮17門。

四、烤煙生產形成產業規模

xx縣種煙區域已遍及全縣43個鄉鎮,年種煙面積穩定在13-15萬畝,年產菸葉38-45萬擔,菸農年收入1.5-2億元,年稅收達6000-8000萬元,烤煙生產已經成爲xx主要經濟支柱。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揮着重要的帶動作用。已建成的四川省三益有限責任公司,總投資1.69億元,年加工菸葉60萬擔,公司的生產主要以xx菸葉爲加工原料,有效地解決了xx菸葉的存儲和銷售問題。在菸農隊伍、煙技員隊伍、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上,已具有一定數量、規模並基本上掌握了優質菸葉生產經營的方法。全縣種煙區有勞動力19.5萬人,種煙積極性高,並有較豐富的生產經驗;全縣有煙技員444人,有農技員近200人;縣菸草專賣局設置有烤煙生產技術科,各煙站下設烤煙技術推廣站,並配備有較充足的技術人員;縣菸草學會有會員300人,有鄉村級菸草協會45個,會員2500人。

五、菸葉經營市場優勢明顯

xx菸葉的需求定位爲主料煙,評吸認爲:“香氣質爲較好-好,以清香型爲主,香氣量較足,刺激性較小,雜氣較輕,餘味舒適,煙氣濃度和勁頭適中,菸葉燃燒性較好,灰色灰白-白”。xx是全省優質菸葉生產第一大縣,被國家列爲“全國優質煙基地”、“全國優質菸葉儲備基地”、“全國十大烤煙標準化生產示範縣”,還被確立爲“金攀西”優質菸葉開發項目的主產縣。20xx年,在全國菸葉樣品檢測中,評吸得分在85分以上的有5個樣品,其中xx佔3個,得分最高的爲xx樣品(87分);80-85的有39個樣品,其中xx佔22個;唯一一個達到清香型偏中間型菸葉標準的樣品就是xx菸葉。近年來,憑着優良的質量和良好的服務,xx菸葉已進入上海、武漢、常德、蘭州、青島、石家莊、成都、什仿等國內大中型菸廠,打通了市場銷售渠道,現在能做到當年菸葉當年銷售完畢,實現零庫存。

六、突破產業發展臨界點,爭創全國烤煙第一縣

xx烤煙生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應清醒地看到,xx烤煙生產的硬件設施還比較薄弱,抗災能力差,加之受生產技術水平的制約,菸葉質量與發達國家乃至國內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着差距。爲此,xx菸草生產經營必須在質量上下功夫,在科技上求突破,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突破產業發展臨界點,爭創全國烤煙第一縣。

(一)調整生產佈局,改善烤煙發展環境

一是因地制宜發展烤煙。根據氣溫和土壤特性,把烤煙種植生產向最適宜區、向好田好地、向大戶能手轉移;在分配生產計劃時,重點向產量高、質量優、效益好的地區轉移。二是堅持煙田和煙地輪作。採取對煙田和煙地進行輪作或者休耕的措施,以保護土壤和減少病蟲害。輪作要做到:旱地隔兩年才能種一季煙,水田一年種一季煙,輪作時要種植不同的農作物。至於部分地區由於耕地較少,不具備輪作條件的,則應採取客土、小春作物輪換、水旱輪作等措施。三是加強土壤改良。對酸性土壤,採用石灰和秸稈還田(地)來調整土壤酸鹼度;合理施用油枯、圈肥和豬牛羊糞等有機肥;通過換土來改變土壤質地;對坡地進行“坡改梯”和“薄改厚”。四是加強水利建設。要因地制宜修建小型水庫或“山灣塘”;對集中成片的煙田和煙地則修較大的蓄水池,抽水蓄水以備澆灌用;坡煙地則修地下“微水池”,使之達到一畝多池。

(二)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菸葉科技含量

一是提高菸農文化素質。編一些有關菸葉生產經營的科技書籍無償地發給菸農;辦一些有關烤煙生產種植、烘烤知識的培訓班;組織部分菸農到外地或者本地搞得好的地方參觀學習;特別要向菸農傳授有關施肥配方、病蟲害防治、烘烤技術等知識。二是提高現有煙技員的水平和增加煙技員的數量。就煙技員的數量來說,菸草部門所配備的煙技員與種煙的面積不成比例,應增大投入,按一定比例配備。另外,應強化現有煙技員的專業技能培訓,着力解決知識不夠全面和專業知識缺乏的問題。三是加大科研投入,加強技術革新。要積極研究烤煙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研究製造適宜當地生產種植的種子、研究適宜當地生產種植的生產方式、研究土壤的改良措施、研究病蟲害的產生原因和防治方法,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運用,推進烤煙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三)革新烘烤技術,提高菸葉產出質量

一是要解決“種出了好煙,烤不出好煙”問題。要加快烤房建設力度,逐步完善標準化烤房建設和對原有舊烤房的的改造;要積極開展對堆積式烤房、散葉式烤房建造的試驗、示範和推廣工作;要制定配套的烘烤工藝技術,徹底改變落後的烘烤觀念和陳舊的烘烤技術。要建立一支高素質菸葉烘烤專業技術隊伍,在菸葉烘烤期間,技術人員要逐戶對菸葉烘烤的各個環節進行指導,使菸農烤出好煙。二是要妥善處理好購銷矛盾。要突出解決“種、烤出了好煙,賣不到好價錢”的老大難問題。要充分發揮菸草協會的指導和協調作用,協會負責組織會員生產烤煙,重點解決生產技術服務問題,並負責指導菸農分級扎把,實施菸葉預檢,帶領菸農交煙。要招聘以村社幹部爲主的菸葉預檢員,實行入戶指導菸農分級扎把、預檢菸葉。菸草收購部門要規範收購程序,嚴肅收購紀律,杜絕違規收購現象發生。

(四)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實現經營收益最大化

烤煙生產經營是市場經濟行爲,必須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要正確處理企業與菸農、政府與菸農、政府與企業三者之間的關係,一是要建立好企業與菸農之間的合同關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菸草公司與菸農採用意向性合同式進行種植與收購。合同規定一定的數量、質量和價格,保證菸農能種“放心煙”。菸草公司與菸廠也應簽訂意向性合同,解決“種出了煙買不出去”和“種出了好煙買不到好價錢”的問題。二是菸草公司要加大投入,合理增設收購站(點),方便菸農賣煙;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基礎上,以合理的價格進行收購;同時大力開展生產資料的反哺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護好菸農的生產積極性。三是要發揮好政府的服務、指導和監督作用。要充分發揮黨政幹部,特別是科技副鄉長和鄉農技員的作用,指導菸農抓好烤煙生產;要按照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的要求,搞好水利和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要協調好公司與菸農在收購上的矛盾,協調處理好菸農、企業和政府三者的利益關係,抓好烤煙平穩收購,實現烤煙生產收益最大化。

【第4篇】美麗鄉村建設可持續路徑的調研報告

_____*街道由原東溝、_____兩鎮於2022年8月合併設立,總面積125.5平方公里,轄6個社區、5個村,總人口5.8萬人。街道有市級農業園1個、集體林場1家,還有華東唯一的江灘溼地。_____四橋、沿江高等級公路、東部幹線穿境而過。規劃中的_____新城是南京江北新區兩個新城之一。2022年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630萬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88元(全區平均42591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62元(全區平均19008元)。_____社區地處_____的南部,三面臨江,地域面積約10平方公里,轄6個居民小組,有居民746戶、近2800人,境內有12公里_____岸線和萬畝蘆葦蕩,自然生態和傳統文化資源獨特。_____社區是南京市首批命名的“美麗鄉村示範村”。

一、基本情況及特點

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但發展基礎仍然不牢。_____長期是全市幫扶街鎮之一,經濟一向比較薄弱。全街道自有公共財政收入約2800萬元,僅夠發放機關人員工資。範文寫作政府各項剛性支出不斷增加,歷史形成的債務、民生建設的資金投入較大,近幾年每年資金缺口近2600萬元。街道下轄的11個村居,其中9個爲經濟薄弱村和欠發達村。

綠色發展成效初顯,但新城建設規劃亟待完善。_____一直是江北待建設的重點區域,從2022年提出_____新城以來,_____的功能定位和發展定位一直搖擺不定,規劃做了3輪,但因各種原因,做一輪廢一輪,導致規劃遲遲不能確定,因缺乏規劃出臺,所有項目都處於停擺狀態。

民生保障改善明顯,但交通基礎設施仍不能滿足羣衆需求。近年來,街道對交通道路、農田水利、教育衛生等民生工程投入很大,但民生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長,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無法滿足羣衆日常出行需要。目前路網還只是“70年代”的規模和設計。街道內共36公里縣道,僅爲7米寬的水泥路,鄉村道路240公里,最好的爲3.5米寬的水泥路,還有約70公里的砂石路面急待灰色化。

廣大幹部想幹事能幹事,但目前精神狀態急需提升。由於_____新城規劃未定,幾年來沒有開工任何發展項目,歷史矛盾、債務遺留問題牽扯大量精力,久而久之精神比較疲憊,導致部分幹羣對_____建設發展信心不足、精神不振。

二、美麗鄉村建設的路徑探索

_____街道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其_____社區被南京市首批命名爲“美麗鄉村示範村”。過去社區美麗鄉村建設主要靠財政的不間斷“輸血”,資金投入大、維護成本高,與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致富增收聯繫不緊,最全面的範文參考寫作網站面臨着難以爲續的困境。近年來,_____把發展農家樂合作社,作爲深化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着力整合資源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帶動社區居民創業就業,探索出一條“發展保護兩相宜、經濟生態雙提升”的美麗鄉村建設可持續路徑。

(一)合作社組建的總體思路

_____社區農家樂合作社的組建堅持“民辦、民管、民享”導向,通過“街村引導、社員主體、市場運作”,合理構建村集體、合作社、居民三者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社區分散資源有效集聚、生產要素高效配置。

堅持“大農業、大旅遊”的發展理念,依託_____街道“中國美食之鄉”、_____溼地公園等地方特色文化生態資源,以“帶領村民致富、建設美好家園”爲目標,以促進農業、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爲主攻方向,着力瞄準旅遊消費市場生態觀光、休閒體驗、健康生活的“三類需求”,推動農村發展形態農田變公園、農房變旅館、農民變股東、農村變景區、農產品變商品的“五個轉變”,構建了“吃住在農家、遊樂在田園、休憩在社區”的鄉村旅遊格局,打響以生態文化休閒旅遊爲特色的美麗鄉村品牌。

【第5篇】企業尋求可持續發展投資調研報告

企業尋求可持續發展投資調研報告

非洲幅員遼闊,人口衆多,但是社會經濟發展滯後,基礎設施差,貧窮、疾病、社會動盪。這些負面因素使得大多數人不看好非洲,甚至到了談“非”色變的地步,更別說去發展了,也因此非洲變成了全球最後被開發的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後發的經濟優勢,物資的短缺,市場競爭還沒有達到很高的水平,使得這裏發展空間巨大,是我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理想投資目的地。我們應抓住這難得機遇大膽走進非洲,踐行“走出去”戰略,爲企業乃至國家可持續發展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推動力。

通過在非洲一段時間的工作生活,我對非洲有了一些基礎的認識,我希望就我的感受和思考與大家一起分享,以下爲我對非洲投資的利弊分析,僅供參考與交流。

一方面,對非洲投資發展的有利因素。

國家鼓勵“走出去”的政策及中國與非洲衆多國家的傳統友誼是我們走進非洲極其重要的前提。非洲因經濟發展滯後,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需要進行大量的投資建設。這裏自主研發生產能力弱,因而生產生活物資嚴重短缺,除了少數幾個非洲國家外,其餘國家基本上需要靠進口來滿足。市場空間和潛力巨大,價格也只能掌握在別人手裏,如果我們能利用我國的產業優勢和充足的產品來源綜合對非洲市場進行開發,優勢顯而易見。另外,非洲豐富的自然資源如石油、貴金屬、稀有金屬、有色金屬、木材、珍稀動植物,大面積的海洋和漁業資源,豐富的旅遊資源,大面積適宜種植的土地,充足的勞動力,大量的國際援助等等都爲我們走進非洲發展的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我國企業走進非洲不但發展了事業,還把先進的中國產品、技術、文化等傳播到非洲,這是一件有着積極意義的事。中興和華爲等衆多中國公司在非洲發展都取得了輝煌的業績就是很好的例證。

當然,來非洲發展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非洲的安全、疾病、貧窮、落後、差的基礎設施、沒有支持產業發展的供應鏈、社會腐敗、相對低的人品素質、局部地區社會**、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路途遙遠等等是我們走進非洲的不利因素。前不久英國外交部一家安全評估機構評估了世界上最不安全的20個國家和地區,非洲就有南非、蘇丹、剛果金、利比里亞、布隆迪、尼日利亞、津巴布韋7個國家。這些國家目前對外來人員威脅較大,儘管如此,還是吸引了衆多來發展的人羣,我國也有衆多企業和個人在這些國家發展,而且發展的很好,關鍵是要深入調研和評估,加強安全防範。

所以我們走進非洲要看到的是非洲有幾十個國家,人口超過十億。國與國之間存在着較大的差異,我們不能因這些不利因素而影響我們的發展戰略,錯失發展良機。我認爲非洲的發展機遇期也就是5-8年,我曾經與在非洲工作了幾十年的老華僑華人交談,他們言談中流露着對非洲的讚美。在非洲收穫成功事業的同時他們還實現了人生價值。他們中有人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工作生活過,但最終還是選擇了非洲,因爲他們都認爲非洲因落後而充滿機遇,競爭沒有西方國家那麼激烈,非洲天藍、水清、沒有污染,生活悠閒簡單,沒有太大的壓力,在非洲人面前能普遍得到尊重等等。

我寫這些東西是想向大家傳遞一種信息,非洲是一片投資的熱土,這裏百廢待興,我們走進非洲會覺得眼前一亮,看到的是衆多的機遇,雖然到這裏發展需要克服很多困難,但這裏廣闊的市場需求和寶貴的自然資源足以吸引我們。爲了發展,我就依託國內公司在西非加納成立了愛華加納有限公司,之所以能義無反顧的來到這裏,並立志到非洲打拼一片天地,建一座中國產品展示展覽中心,把衆多的優質有競爭力的中國產品在非洲展示並推薦給非洲朋友,是因爲看好非洲同時得益於我國鼓勵“走出去”的政策和祖國國力的日益強大,得益於中國與非洲各家的良好關係,得益於商務等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得益於我國豐富的產品來源,還得益於非洲相對落後的社會環境。有那麼多得天獨厚的條件,如果我們不加以利用,實在是暴殄天物。我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非洲,走進非洲。

【第6篇】稅務系統國稅稅收可持續增長調研報告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縣稅收持續增長,國稅收入連續五年保持20%以上的高增幅,更是高位運行,完成各稅收入8689萬元,同比增收2322萬元,增幅高達36.5%,創下超歷史、超同期、超計劃的喜人業績,並實現了稅收總量三年翻一番的巨大突破。

然而,從我縣稅源的結構特點及發展趨勢來看,我縣國稅收入在達到一定規模之後,要實現持續增長,尚存在許多有待調整與改進的問題。

一是缺少一批具有相當影響力的納稅大戶。市60強企業中,我縣僅4家入圍,所佔企業份額在7縣市(含市直)中位居末位,這與當年縣市稅收總量排名基本一致。缺少一批分量足、影響大的重點稅源,是我縣稅收在全市排位中遲遲難有增進的重要原因。

二是行業稅收增長仍以粗放型爲主導方式。我縣冶金、非金屬礦物製品和非金屬礦採選三個行業合計納稅佔生產、製造類行業稅收總額92%,這意味着我縣稅收增長主要依靠能源高耗型和資源依賴型行業,耗能高,污染重,粗加工,附加值低,利潤空間小,嚴重依賴自然資源,抗市場風險能力差,粗放型增長方式與科學發展要求存在差距。

三是特色產業尚未形成稅收增長集聚效應。目前我縣形成一定稅收規模的產業羣僅旅遊與硅鐵兩大產業,而具有本地資源優勢的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生產加工企業雖然在數量上已形成規模,但由於產品多爲淺加工,附加值低,且生產經營分散,因此稅收規模與企業數量不相匹配,以石材行業爲例,全縣石材行業近150家企業共計實現國稅收入332.55萬元,尚不及硅鐵產業三家企業納稅總額的十分之一,石灰石、石英石生產加工企業所納稅收則更少。

四是區域經濟發展失衡制約全縣稅收增長。從各鄉鎮稅收完成比例情況來看,全縣14個鄉鎮(含縣直)中,縣直、通羊兩家單位完成稅收佔全縣國稅總額83.1%,其他12個鄉鎮稅收所佔比例均不到5%,其中有8個鄉鎮不到1%,慈口、楊芳兩鄉鎮全年完成國稅不足10萬元,廈鋪、燕廈出現較大幅度減收。鄉鎮經濟發展失衡已成爲制約我縣稅收快速增長的另一重要因素。

要實現我縣國稅收入快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增長,就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從以下五個方面做文章:

第一,做足企業分量。我縣稅收總量要上級次,就必須不斷提高企業份量,通過引進、培植、組建、整合等形式,力爭培養出更多規模企業,樹立起更多品牌,特別是我國增值稅由生產型轉爲消費型之後,有利於企業增加固定資產投入,購進機器設備,擴大生產規模,政府部門可以在徵地擴產和資金週轉等方面給予企業政策上的支持。

第二,做優行業結構。“一核三高”建成後,我縣我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將大大提高,招商引資環境將更加有利,但在引進客商和利用外資上,應當有所爲,有所不爲,加大低耗能、低污染、技術密集型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大力發展風電、水電、食品加工等行業,從源頭上對行業結構進行優化。同時,藉助增值稅轉型機會,政府部門應當鼓勵、引導企業更新機器設備,改良生產技術,增加產品附加值與科技含量。通過以上兩條途徑,標本兼治,努力實現我縣行業稅收增長由粗放型爲主轉爲集約型爲主,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加大資源利用深度,有效優化行業結構。

第三,做大產業規模。首先要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加快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等礦產資源的產業化開發利用;其次要實現量與質的統一,既要企業規模,更要資源利用的深度和廣度,逐步改變過去氾濫開發,簡單加工,自由銷售的混亂局面,努力向規模化開發,板塊化生產,品牌化經營模式看齊;此外還要進一步鞏固硅鐵產業在我縣國稅收入中的支柱性地位,進一步拓展旅遊產業相關產業發展,進一步壯大風電、水電、食品加工等綠色產業在國稅稅源中的補充力量。

第四,做齊鄉鎮經濟。不求各鄉鎮稅收收入平分秋色,力求各鄉鎮經濟發展齊頭並進,一是要對經濟發展緩慢鄉鎮進行重點扶持,加大人、財、物力傾斜力度,特別是要加大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同時既要向上級爭取相關扶持項目,又要引導投資向這些鄉鎮傾向。二是要鼓勵各鄉鎮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合理開發優勢資源,做強做大特色經濟,如洪港的楠竹,燕廈的石材,慈口的柑橘,大畈的水產等等,努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

第五,做好稅收徵管。促進稅收增長,投資是前提,消費是重點,徵管是關鍵。稅務部門要不斷加強隊伍素質建設,提高稅收徵管水平,加大稅務稽查力度,依靠稅收徵管的科學化、精細化、專業化,穩抓基礎稅源,保證基礎稅源有所增長;狠抓重點稅源,確保重點稅源有所突破;緊抓潛力稅源,實現潛力稅源有所作爲,實現學、管、徵、查四位一體,共同促進全縣稅收快速發展。

【第7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調研報告範文

建設生態潘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續利用已成爲困擾潘集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雖然潘集區境內有淮河、茨淮新河、泥河、黑河等主要河流,在今後一段時間內能夠延緩潘集區水資源供給的壓力。但是,水資源並非可無限制地使用下去,如何在已有的基礎上科學地開發利用好現有的水資源不失爲一條重要途徑,應把它提高到戰略高度上來。潘集區水資源應走“以水定糧,以水定產,以水定草,以水定林,以水定發展”之路,這是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和“開發面向生態水資源”、“建設節水型社會”、創造良好生存空間的長遠之計,任務緊迫,勢在必行。

一、潘集區水資源及利用現狀

1、水資源概況。潘集區是一個旱澇災害頻繁的農業大區。全區降水特徵是時空分佈極不均勻,年內分配不均,年際差異大。一年之內,夏季降水最多,平均佔年降水量的49。8%,春秋雨季次多,分別佔年降水量的22。7%和19。8%,冬季降水最少,平均只佔年降水的7。7%。全區多年平均降水量926。0mm,年最大降水量1428。0mm,年最小降水量471。9mm。這種降水特徵,導致潘集區旱澇災害頻繁,最近幾年旱災較爲突出。特別是20xx年6-7月份,連續乾旱無雨,淮河水位低,泥河、黑河引不進水而乾涸。

目前,潘集區境內地表水資源有淮河、茨淮新河、泥河、黑河等主要河流。平均年徑流總量1。44億立方米,由於年內降雨量不均,其徑流量、年內分配大多集中在汛期(6-9月),佔年經流量的70%以上,據估算僅佔年總徑流量的10%左右,大部分徑流量在汛期被排泄掉。潘集區地下水資源量,現狀上的多年平均爲1。25億立方米,可採量爲0。95億立方米。

2、水資源利用現狀。潘集區屬於平原地帶,提水型灌區。其境內的攔蓄工程少,地面水的利用率低。僅有的四條河流,其中泥河、黑河這兩條淮河的支流,由於淤積嚴重,河底較淺,蓄水、引水的能力較差,乾旱季節經常乾涸,而且污染嚴重,水質較差。

潘集區轄有11個鄉鎮(街道),共有166個行政村,境內有淮南礦業集團的潘一、潘三、潘東三座大型煤礦和平圩發電公司,平電二期工程、潘北礦和田集發電廠正在建設之中,一批招商引資項目也已駐進或將陸續駐進潘集區,潘集區不僅是農業大區,同時成爲能源新區。隨着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工業企業的迅速發展,潘集區的水資源將面臨水量短缺和水質污染日趨嚴重的問題。淮河上游企業污染及沿境內河流的生活污水直接威脅着潘集區提灌水質,威脅着潘集區城區用水的水質。

目前,潘集區私營企業不斷髮展,城鎮化建設不斷加速,城區面積和人口不斷擴大和增加,更加重了潘集區水資源的壓力,水資源將會阻礙潘集區實現崛起的進程。

二、潘集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利條件

1、外來水資源豐富

潘集區區域狹長,全境毗鄰淮河,外來水資源豐富,有便利的開發利用條件。可在淮河畔建一水處理中心,將淮河年過境流量納入飲用水體系,做城區飲用水源,若加以適當深度處理,將成爲很好的市政水源。

2、基礎條件好

潘集區屬於農業大區,現有人工開挖灌溉水渠多,並建有一大批機電排灌站等水利設施。隨着村與村、村與鄉鎮和鄉鎮與鄉鎮之間不斷髮展的渠網建設,將會進一步調節水資源在空間上的合理配置。

3、水資源目標用戶多

一是城區不斷髮展,其道路、環境綠化帶、城區居民、城鎮等需要大量用水。二是在旱季,用於44。8萬畝耕地中乾旱地的澆灌,挽回因乾旱而帶來的農業損失。三是城區基建工程不斷擴大,建築施工單位用水也是重要組成部分。四是可用於回灌,減少因採煤形成地下漏斗區造成地表下沉的威脅,具有一定的生態價值意義。

4、有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

一是表現在潘集區境內有四個國有大型煤礦企業和兩大發電公司,隨着市、區利稅分成比例的調整,這兩項稅收將爲潘集區各項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表現在潘集區的招商引資項目、商品零售業和鄉鎮企業發展勢頭良好。萬泰電子、龍強公司、袁莊百貨和豆製品製作等企業日益發展壯大,成爲潘集區又一支經濟支柱。

三是表現在近年來潘集區勞務輸出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外出務工者,不僅帶回來了資金,也帶回來了技術。現在,農村的經濟結構開始有所變化,水產養殖業、大蓬蔬菜業、家禽飼養業產品已經邁向省內外市場。

同時,隨着經濟的發展,服務行業也異軍突起。經濟的發展爲潘集區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極爲有力的經濟條件。

三、潘集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制約因素

1、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

潘集區屬於暖溫帶半溼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具有典型的南北海陸過度性特徵,降水的季節變化明顯,導致年內水資源分配不均。其境內河流因攔蓄工程少,調蓄困難,水儲量季節性變化大,使城區和廣大農村、農業供水量得不到保證。

2、面積大,人口多,城鎮分散

潘集區總面積爲660平方公里,42。75萬人,面積大,人口多,所轄鄉鎮多分散,且目前城區人口不到7萬。潘集區的地理特徵,造成了引資企業、鄉鎮和私營企業相對分散,加上國有大型企業的分散規劃性建設,雖然區域需水量極大,但集中供水困難,提高了供水成本。同時,潘集區的地理特徵也造成了管理上的分散。如此種種使得利益衝突難以協調和解決,這是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不利因素。

3、現有農村水利基礎設施薄弱

潘集區灌區大部分提水排灌站建成年久,輸水溝渠主體損壞居多,淤塞不暢。

四、潘集區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建議

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污染將在較長的時期內製約我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要滿足我區的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對水資源的要求,實現潘集奮力崛起,必須全方位、多措施、大力度地解決水資源供求矛盾問題。重點應構築四大制度體系,確保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第一,應樹立資源水利的觀點。未來的水資源開發利用不能單純修建水利工程、調節水量,而要從經濟、環境和社會等多方面考慮,從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的轉變是治水經驗的科學總結,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目前,潘集區建設了一批電灌站以適應提灌區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力地促進了工農業生產和地區經濟發展,但是,水的問題並未得到徹底解決,“水多、水少、水質”三大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成爲潘集經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這些問題單靠工程措施無法根本解決,必須樹立資源水利觀念,對水資源進行綜合開發,科學管理,統籌考慮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和保護問題。

第二,要對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一方面在水資源開發上要統籌考慮天上水、地下水和地表水,另一方面利用上,要對工業、農業、生活和生態用水區別對待。具體講就是開源和節流要並重。

一是完善水資源的供給網絡從空間上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如果能夠加快現有水渠的深挖和配套(渠網)建設,不斷提高水資源的攔蓄能力,就能夠解決因漫灌或田間建築物不配套而造成的跑水、漏水等浪費水的現象。

二是大力推廣農業節水新技術,並促進農業節水灌溉的普及。要把現有的條件充分利用起來,並逐步完善,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三是地下水和地表水統一開發、聯合調度,一方面要加強地下水水源地開採和儲備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利用價格槓桿,合理利用水資源。

第三,積極推廣節約用水,建立節水型社會體系。建立節水型社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要從提高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管理,建設節水型農業、節水型城市,生態用水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綜合考慮,統籌安排,需要全社會和全體公民的支持和積極參與。潘集區要重點節約地下水,由於城區無自來水廠,造成工業和生活用水大量開採地下水。開採成本低,必然造成浪費嚴重,破壞地層結構,影響飲水安全。當務之急必須建立地下水開採使用的高成本管理體制,通過提高開採成本,推進節約使用地下水的機制形成。

一是根據《水法》建立節水制度,增強可操作性,便於執法,避免水資源的不必要的浪費。

二是根據《全國節水規劃綱要》、《全國節水農業發展規劃》和《工業節水規劃》制定區域性節水規劃,明確節水目標和任務,使建設節水型社會成爲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

三是利用價格槓桿,引導人們自覺調整用水數量和用水結構,提高用水效率,減少浪費。

四是建立節水的投入機制,採取“國家、地方和用戶”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所有”的原則確定節水投資主體,並採取多種形式鼓勵節水單位和個人。

五是加強水資源管理和開發的宣傳教育。水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不斷增強節水意識,建立節水型社會。

第四,通過經濟結構調整,建設生態性水資源。結構調整是經濟發展的主線,也是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措施。潘集區獨特的地理結構,更需要加強經濟結構調整,要“以水定發展格局”,根據水資源條件確定發展重點,以提高用水效率,保障發展目標的實現。

一是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調整經濟空間結構。在水資源短缺和豐富地區合理部署高耗水和低耗水經濟項目。

二是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調整城鎮體系。建立起“以水定城市發展合理規模,以水定城鎮產業發展”的宏觀調控機制。嚴格實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和行業用水定額取水管理,真正做到以供定需,以水定發展。

三是重視水資源條件,調整農業種植業佈局和結構。調整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節水型農業,促進種植業由傳統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的二元結構向多元結構轉變,發展雨熱同期或積極培育耐旱的優質高效農業品種。

同時,建立和完善水污染的監督、控制和治理制度,加大治污力度,建立生態型水資源

第五,建立水市場體系,實行水資源統一管理。對稀缺資源實行統一管理是國際社會的普遍作法,水資源作爲一種稀缺資源,必須實行有效管理。建國幾十年來的治水經驗證明,將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的統一屬性人爲地分割、支解,不僅違背了自然規律,而且違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是盲目、無效或者說低效的管理模式。因此,我們應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保障潘集區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進而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一是加強宏觀調控。對水資源使用權和用水指標進行分配;對流域和區域水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引導利用市場機制對水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制訂水資源總量控制和用水定額的指標體系;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等。

二是重視用水戶參與。通過提高用水戶的參與程度,由用水戶代表來協商決定水資源分配、水市場價格等,實行民主決策管理,接受用水戶的監督,提高透明度。調動用水戶參與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促進高效用水。

標籤:多篇 調研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