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九年級級地理複習工作總結

九年級級地理複習工作總結

九年級級地理複習工作總結(一)

20XX年下學期我擔任了xxx學校六個班的地理教學工作(八年級兩個文科班、兩個理科班和九年級兩個班的),並擔任七年級地理備課組長的工作,任務艱鉅,在與諸位地理教師的協同合作下,明確職責,腳踏實地的工作,各項教學活動開展的井井有條,現將一學期的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參加課改培訓,加強理論學習、促進觀念轉變

根據學校的統一安排,我與備課組其他老師頂高溫冒酷暑在暑期7月31日至8月2日奔赴泉州市泰和大酒店參加了九年級地理學科新課改培訓。三天培訓期間,通識培訓,對《普通國中課程方案(實驗)》進行了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的專家從教材編寫方面對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地理2》、《海洋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的設計思想和教材內容作了介紹;廣東省的一線教師介紹了課改實驗區的教學經驗和教訓;省地理教研員對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地理學科的開設時間、方式、課時安排、教學和教研等提出了指導意見;科學的培訓使我們對國家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的背景、理論、目標、策略、步驟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認識,理論學習的加強是走進新課程的第一重要關口。

二、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及高一地理備課組長的工作

本學期切切實實做好高中地理會考工作,力爭全部學生達標,重點做學習困難學生的工作。注重對高二文科班打好基礎及培優,組織高一備課組成員做好下列工作:

1、學習地理課程標準,做好新課程培訓工作認真學習和鑽研學科課程標準新教材,對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反思與調整,力求實現突破課改中的重點和難點。

2、安排每一個星期的教學進度、課時安排,每堂課的大致上法,從而保證十個班級的教學進度一致。高一備課組內,每位科任老師上倆次公開課,取長補短,教學相長。

3、做好期中、期末複習工作、認真學習考試說明,探討複習教學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試的組織、閱卷、分數統計和閱卷分析等有關工作。

4、抓教學常規 組織有關學習活動,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斷提高課堂效益,研究學法,將如何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促進學習方式多元化,爲研究重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主要措施:培養良好的道德規範和學習習慣,在教學中多采用啓發式創造性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大膽想象、主動參與。課堂上精心設計各種豐富多彩 “任務性”活動,設計各種真實的活動,通過各種實踐,達到有利於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單元備課活動,研究新課標、把握新教材

爲了更快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訓期間高一地理備課組就擬訂了針對必修《地理1》的備課暢想,開學後及時制定了周密詳細的計劃並已把任務落實。安排我承擔第一章三、四兩節與第五章的集體備課主講任務。備課組採用“個人精備-集體研討-個人修改”的備課新模式,發揮了個人的優勢和特色,整體提高了備課效率。通過舉辦組內備課活動,老師之間的交流、研討、相互借鑑的機會增多,對更好的把握、駕馭新教材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幾次集體備課活動不僅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教師的研究視野也開闊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課程的能力增強了。此外還積累蒐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課程資源。四、尋求理念與課堂的最佳契合,發現問題、找出困惑新課改實施各種各樣的問題不斷涌現,經過多次認真分析總結,本學期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明顯問題:

1、課時緊張與教學任務繁重的矛盾

2、理念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較大,“一言堂”“滿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銜接問題和矛盾突出4、配套習題難度較大,與教學進度不統一問題

回首這即將過去的一學期,各項工作紮紮實實、井井有條,這讓我略感欣慰。

九年級級地理複習工作總結(二)

光陰飛逝,轉眼間,又一個學期了,回顧20**年的地理教學工作,本人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使自己在教學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現將一年來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提高教學質量,重點抓好四個環節。

1、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2、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3、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4、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地理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

二、提高學生素質,力抓課後輔導工作。

現在的中學生還是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我在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首先是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從讚美着手,激發學生對中國的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等認識、理解。故此,還進一步抓住學生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及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和現象,並自行設計或補充一些學生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課內容的豐富多彩和智力價值,增強學生的求知慾。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出成績。

在自己總結教育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衆長,提高教學水平。

首先,在我帶的地理課上,將“人地關係”作爲學習地理知識的主要線索,注重列舉的問題和地理事物,儘可能啓發學生運用身邊的“人地關係”材料,使學生實實在在認識掌握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另外,還從地理學科中與其它學科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的角度舉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掌握地理基礎知識與學好其它學科的關係,從而改進了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分析歸納出“看書、聽講、用圖、動手、動腦”等方法和要求,並可利用“地理學習”圖向學生介紹地理學習的形式。針對國中學生的特點,要求應簡明具體而又切實可行。並經常督促檢查,養成學生很好的學習習慣。

再次,認真組織開展複習、測驗、考試組織課外活動等。側重於教會學生了解地理知識在生產建設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農業、工業及其聯繫紐帶——交通輸業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識的同時,將地理知識與通信、郵電、貿易、旅遊等第三產業聯繫起來進行學習,如:培養學生多種興趣愛好,多閱讀課外書籍,多關注身邊的地理知識,不斷擴寬知識面,爲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儘管在一年的教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現代教學質量的要求還有不小的距離,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學工作中課堂語言尚存在平緩,平時考試較少,語言不夠生動等問題,這些問題尚需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九年級級地理複習工作總結(三)

時常飛逝,緊張而又繁忙的一學期即將結束,回首這一學期的工作,忙中有樂,忙中有得。本學期我主要承擔九年級六個班的地理教學工作。在這裏我要感謝各位領導一學期來給我的幫助和關懷,感謝各位班主任老師和各位同仁給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鼓勵。下面,我就從以下三個方面總結這一學期我的工作情況。

一、認認真真付出,踏踏實實工作

對於我們一線教師來說,教學工作是本學期工作中的重點,因此我本學期的一切工作都是爲了教學工作這一中心工作服務的。 我作到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認真鑽研新教材的體系、知識結構,針對學生的特點,備課時便想好每一個環節用什麼方法去創設情境,如何利用多媒體課件去激發學生興趣。因此我本學期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製作課件,我力求每一節課的課件都能用Flash製作成動態,這樣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雖然在進行課件的思路創作和具體制作時,花費了我大量的課後時間,有時很累,但是當我在課堂上看到因爲我的課件而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情緒空前高漲時,我覺得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再苦再累都值得。我的課件不但得到了學生的喜愛,也得到了教研員和區內同行的認可。其實我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方面纔剛剛起步,今後我會在這方面繼續努力鑽研,爲了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堅持教學策略,向課堂要質量

本學期我們組主要研究的問題是如何提高課堂達成率,在這方面,我們曾經在組裏討論過,聽了同行的做法,有很大啓示,可以說每一節課我都在注重這個問題的研究與落實。比如:課前提問,有時以大屏幕的方式出題讓學生口答,有時讓學生拿出小條來答。上課時注重分層次教學和多媒體的使用,激發學生興趣,第一節新課下課前5分鐘左右都要對本節課進行復習鞏固和測查。尤其是尖子學生做到課前提問,鞏固練習時還要提問。在上課過程中還注意兼顧中等學生和較差的學生,有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就讓那些學習較差的學生來回答,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我教的班級分爲兩種,普通班和實驗班,這就給我的教學帶來一個問題,如果同樣備課快班學生覺得吃不飽,而普班學生又覺得吃不了,因此我發現這個問題後從開學初第一週的第二課時開始便作調整,同樣的課我要備兩套教案,快班學生注重知識的擴展和加深,普班學生注重基礎知識的夯實。在普班,有一部分學生不愛學習,我就將學習好的學生與學習差的學生結成對子,尤其是在期中期末複習時,讓學生好的學生對自己結對的夥伴實行監督、考覈,然後我在上課時抽查。這種方法很適用,並取得了可喜成績,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我感覺到我所教的班級課堂達成率有所提高。但還需要繼續學習與研究,因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說,有時新課內容較多時,便沒有時間檢測課堂達成率。

三、精心組織,提高教學質量

本學期在班主任老師的大力支持下,我的教學成績取得了很大進步,在期末質量臨測中成績比較突出。

我在下學期的工作中,計劃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教學質量:

1.在課堂上多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豐富課堂內容,改變知識呈現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精選單元練習題,進行階段性同步練習。

3.多聽楊老師和其他地理教師的課,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總之,在下學期的教學中,我還要堅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調整,不斷提高的原則,以嶄新的姿態去迎接新學年的到來。

>>>下一頁更多“九年級級地理複習工作總結”

九年級地理複習工作總結(四)

一、教學方面

1.九年級複習時安排怎樣更合理

1)第一輪複習側重夯實基礎

(1)定好複習計劃

(2)課本基礎知識要過關

(3)區域位置要記準

(4)自然地理多歸納

(5)人文地理抓案例

(6)注意能力訓練

2)第二輪複習側重培養能力

(1)強化讀圖、培養能力

(2)加強訓練、注重實效

(3)關心熱點、綜合滲透 3)第三輪複習側重挖掘潛力

(1)依據考綱、迴歸教材

(2)回顧反思、鞏固提高

(3)強化能力、規範答題

2、九年級教學重難點是什麼?怎樣突破?

(1)自然地理部分要偏重原理、規律的運用,教學時應注重聯繫實際,分析解決問題;

(2)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觀點、方法的運用,教學時要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3)區域地理部分在教學時應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間定位、圖象圖表的判讀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運用。

3、九年級作業安排怎樣更高效?

每天檢查作業固然重要,但易出現抄襲現象。所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按時完成更加重要。

二、大學聯考試題評價

1、試題總的來說不難,因爲較難的自然地理部分佔的比重很小,特別是最難的地球部分沒有出現。但是試題比較靈活。

2、答案在題幹中,答案在材料裏。所以學生只要“清醒”一點,正確答案和正確思路很容易找到。

這次的教訓是平時的教學中給予學生的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時間可能少了點,也有一些部分訓練不到位的現象。這些都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改變的部分。

三、學生培養

1、一批本生培養

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後進生管理

1)先弄清差生爲什麼對學習沒有積極性,然後“對症下藥”

2)改變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使學生感興趣

3)班主任的作用很重要

3、尖子生培養

1)真正改變文科的“學苗”,合理安排文科時間

2)若組建尖子班,就應組建“真正”的尖子班

四、年部管理 學校應嚴格管理教師教學時間,提倡教師以提高課堂效率爲主,以便學生有更多

九年級地理複習工作總結(五)

臨近期末,爲幫助學生理順知識,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特作複習計劃如下:

一、複習目的:

1、現在試題的一大特點是靈活、聯繫實際,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必須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識圖、析圖、解圖能力。地圖是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工具,在複習過程中,要使學生真正做到能識圖、會用圖、能根據圖示思考、解決相關問題。

2、使學生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讓學生學習到對他們終生髮展有用的地理知識。

3、通過複習彌補知識的缺漏,強化重點,解決難點,真正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

4、使學生通過複習既在知識上有所收穫,又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二、學生現狀分析及對策

1、現狀:A、複習時間較短,不能進行全面系統的複習。

B、一部分學生仍不太會讀圖,個別學生,地理成績不理想,班級之間差距較大。

C、不過學生有信心繼續學好地理知識,各班學風濃厚,爭取取得好成績。

2、對策:

①一方面:發放複習資料,強調複習方法,複習要做到“四到”:眼到、心到、嘴到、手到。也就是要用心,對於易錯難寫字要動手寫寫,爲防止走神,邊記邊念。對照課本內容認真複習一遍,對一些概念性的內容,要強調理解記憶,佈置到位,

目的要明確。教師每堂課先點一下重點難點,梳理知識脈絡,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各班分組進行基礎知識過關,課代表每天公佈當天複習內容,要求組員到組長處過關,並簽名。

②第二方面:精講多練,以練爲主,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加強運用及識圖能力的練習和提高。並查漏補缺,以及綜合運用練習。主講全品上的課時練習。

③第三方面:落實。每天抽查幾個學生的基礎知識過關情況,及時督促。 ④第四方面:指出重要地圖:南亞、東南亞、西亞、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等地圖

九年級地理複習工作總結(六)

一、地球與地圖 (一)地球和地球儀

1. 地球的平均半徑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2. 地球是球體的證據:⑴麥哲倫環球航行⑵月食⑶輪船由遠駛近,先見船杆後見船身⑷地

球衛星照片

4. 地球儀

上的經緯線和經緯度的劃分:

(二)地球的運動

注意:①地球的自轉方向爲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俯視地球的自轉爲逆時針旋轉,在南極上

空仰視地球的自轉爲順時針旋轉,即北逆南順。②地球在公轉時,地軸是傾斜的,而且它的空間指向保持不變,始終指向北極星

五帶分別爲: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由北到南的順序)

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佈情況,根據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劃分爲五帶:北寒帶(66.5°N--90°N,北極圈以北)、北溫帶(23.5°N--66.5°N,北迴歸線與北極圈之間)、熱帶(23.5°N--23.5°S,南北迴歸線之間)、南溫帶(23.5°S--66.5°S南迴歸線與南極圈之間)、南寒帶(66.5°S--90°S南極圈以南) 我國大部分處於北溫帶。五帶特點:(1)寒帶:終年嚴寒,有極晝極夜現象,無陽光直射現象;

(2)溫帶:四季變化明顯,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

(3)熱帶:終年炎熱,有陽光直射現象,無極晝極夜現象

(三)地圖的閱讀

1、地圖上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圖例。三要素又稱地圖的“語言”(1)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縮小程度 ①例尺的計算: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比例尺是個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類型:數字式、線段式、文字式

②比較比例尺的大小與範圍大小和內容詳略之間的關係: 同樣大小的地圖:比例尺小 → 表示範圍大 → 內容簡單

比例尺大 → 表示範圍小 → 內容詳細

(2)方向:①一般方法:沒有指向標和經緯網的地圖,通常採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確定方向②指向標法: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③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圖例:對地圖上各種符號和註記的說明,地圖上能夠通過圖例辨別地理事物(參照教材18頁瞭解常見圖例)

2、地圖的選用:根據使用目的選擇不同地圖。 (四)地形圖的判讀

1.等高線地形圖::用等高線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

海拔:地面某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點高出另一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地的海拔差。(求兩點相對高度,同在海平面上,海拔相減;如果一個點在海平面以下,則海拔絕對值相加)

海拔高度相等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用等高線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同一條等高線個點海拔相等:相鄰等高線數值差相等 ,這個數值差叫等高距 等高線地形圖上不同的山體部位

山頂 山脊 山谷 陡崖 a., b. c.山谷: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出凸出(凸高爲低) d.陡崖:等高線重合(重疊)處

2.分層設色地形圖:在繪有等高線和等深線的地圖上,把不同的海拔和深度範圍着上不同的顏色,能一目瞭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態和海底起伏狀況 在分層設色地形圖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

陸地表面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 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200米,地面平坦;等高線稀疏而且數值很低 高原:海拔較高,>500米,面積較大,外圍陡峭、內部起伏較爲和緩 山地:海拔較高,>500米,峯巒起伏,坡度陡峻;等高線密而數值較高 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緩;與山地相似但等線數值較低 盆地:海拔沒有一定標準,四周高,中間低。等高線呈封閉曲線而數值與山頂相反

3.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二、陸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海洋。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

2. 海陸分佈:世界海陸分佈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佈在北半球,但北極卻是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分佈在南半球,但南極卻是陸地(南極洲)。 海峽:溝通兩個海洋的狹窄水道 半島:陸地伸入海洋的凸出部分(三面環海) 島嶼:四面環海 大陸與它周圍的島嶼合起來稱大洲 世界最大半島:阿拉伯半島 2.七大洲和四大洋(如圖1-3):大洲名稱:① ② 洲 ⑥大洋洲 ⑦南極洲。

大洋名稱:A、北冰洋B、大西洋C、太平洋D、印度洋。

(1) 七大洲面積由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亞

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2) 七個大洲的分佈

(3) ①主要位於東半球的大洲有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

全部位於東半球的大洲有非洲,主要位於西半球的有北美洲和南美洲。全部位於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

②主要位於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亞洲、歐洲、非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歐洲,全部位於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極洲;

③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洲都是南極洲;

④穿過赤道的大洲----南美洲、非洲、亞洲、大洋洲

⑤跨東西南北四個半球的大洲----大洋洲和亞洲。

⑥被三大洋包圍的大洲是南極洲

(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大印北)。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海洋;南極洲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洲;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多的大洋。嶼格陵蘭島是世界面積最大的島;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4)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和土耳其海峽

(5)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6)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7)亞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溝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二)海陸的變遷

1.海陸變遷(滄海桑田)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人類活動。

2.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認爲在兩億前年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連接的一塊大陸(泛大陸),周圍是一片海洋,6500年前開始分裂,到現在形成現在的海陸分佈。 3.板塊構造學說:全球分成六個板塊,各個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地殼穩定,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佈在板塊交界地帶。六大板塊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參照42頁教材圖記憶)

4.在板塊交界處,兩個板塊發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兩個板塊發生碰撞,常形成山脈。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佈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上。

5.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佈與板塊運動的關係。

三、天氣和氣候 (一)多變的天氣

1.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天氣: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風雨、冷熱、陰晴等),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

4

的。 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比較穩定的。 2.衛星雲圖上白色代表雲區,藍色代表海洋,綠色代表陸地。

3.風向及風力參見課本第48頁。熟記常用的天氣符號(教材49頁圖3.5)

4. 根據空氣污染指數來判斷一個城市空氣質量的狀況:污染指數小,空氣清新,對人體健康有利;空氣污染指數越大,空氣污染越大。(污染指數0~50優,51~100良,污染指數

(二)氣溫的變化與分佈

1. 氣溫的測定:用放在百葉箱裏的溫度計測得的,氣溫的表示符號℃,讀法“攝氏度”, 日平均氣溫一般取8時、14時、20時、2時四個時刻的氣溫均值(一天觀測4次) 2.氣溫變化:

(1)氣溫日變化指以一天爲週期的氣溫變化。氣溫的日較差=(該天)最高氣溫-(該天)最低氣溫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後2點,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南北半球一樣) (2)氣溫年變化指以一年爲週期的氣溫變化。 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一年中南半球氣溫,大陸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3.氣溫的分佈

(1)等溫線:同一時間氣溫相同的點連在一起組成的線。在等溫線圖中,同一條等溫線各點的氣溫相等;等溫線密集的地區,氣溫差異大,等溫線稀疏的地方,氣溫差異小;等溫線大致沿東西方向延伸,說明南北方向上存在氣溫差異;

世界氣溫的分佈規律:

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③ 在山地,氣溫隨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4.氣溫曲線圖的的閱讀方法:一是找極值,即找氣溫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二是看彎曲,即看氣溫曲線的彎曲程度的大小;三是分析變化,即分析氣溫的變化。(同時要學會繪製)

(2)(三)降水的變化與分佈

1.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爲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霧、露不是降水。

2.降水量的測量:測量的基本儀器是雨量器,單位:mm(毫米);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狀圖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變化;用等降水量線圖來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分佈情況

3.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佈圖。世界降水分佈的差異:

① 地區降水少,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 在南北迴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 在中緯度內陸地區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世界“雨極”);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世界“幹極”)。

(四)世界的氣候

1.氣候的兩個要素:氣溫和降水

2.氣候的分佈:熱帶的氣候大致分佈在南北迴歸線之間,寒帶的氣候大致分佈在南北極圈內,亞熱帶和溫帶的氣候大致分佈在南北迴歸線到南北極圈之間。

(一)人口與人種

1.世界人口增長特點:18世紀前緩慢之後迅速,特別是人口越來越多。

2.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A、一般來說,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低,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高。B、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

3.人口的分佈:人口密度 = 總人口/總面積(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內居住的人口數。人口分佈特點:人口集中分佈在中低緯地區、近海地區、平原地區。

(1)人口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原因:①社會經濟條件:亞洲的東部和南部地區都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人類在這裏聚居的歷史悠久,農業發展較早;歐洲和北美洲這兩個地區都是工業發展較早的地區,經濟發達。②自然條件:這四個地區都分佈在中低緯度近海地區,氣候較爲適宜;同時,都在平原地區,所以自然條件都比較優越。)

(2)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溼的雨林地區、終年寒冷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原因:極端乾旱;過於溼熱;終年嚴寒等。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合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4.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①人口增長過多過快帶來問題:交通堵塞、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生活貧困、環境污染、資源減少等。

②人口不斷減少停止增長,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國家用於老年人的社會養老等費用增加等問題。

③採取措施: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工作語言的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比利時、瑞士爲法語國家;

____: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分佈在歐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其教徒被稱爲穆斯林,分佈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宗教建築:____——教堂;伊斯蘭教——清真寺; 佛教——寺廟,佛塔。)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1. 、人們的集中居住地叫做聚落。聚落不僅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聚落包括鄉村和城市。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後有城市聚落。鄉村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生產活動。城市聚落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佈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

2.聚落的形成與發展的環境因素主要有:地形、資源、土壤、水文、交通因素等。

① 聚落的區位(位置)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例如我國南方的許多聚落位於河湖兩岸,山區的聚落位於山間盆地或谷地;

② 聚落的分佈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例如溫帶的平原地區聚落密集,熱帶叢林、荒漠地區、山地區聚落稀疏(與人口分佈相同);

③ 聚落形態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例如我國北方平原地區的村落成團塊狀,而南方村落多沿河呈條帶狀;

④ 聚落的建築與環境的關係:例如屋頂坡度與降水的關係,牆壁的厚度和窗子的大小與氣溫的關係,建築材料與當地資源的關係(像竹樓、窯洞、冰屋等)。如下表: 建築風格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3.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

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人類的無價之寶。如不加以保護,導致無法挽回額損失。 五、地區發展差異

1.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差異——主要是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分佈特點:發展中國家主要分佈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發達國家主要分佈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2.聯合國是世界最大的國際組織,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和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

3.從陸地面積看,最大的是俄羅斯,中國位居世界第三位。 (第二位是加拿大)從人口來看,最多的是中國,印度居世界第二。

4.在國際上,習慣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商談稱爲“南北對話”;把發展中國家的互助合作稱爲“南南合作”。

“南”——發展中國家主要分佈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發達國家主要分佈在北半球,也有少數分佈在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