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7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通用多篇】

7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通用多篇】

新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一

北宋的統治

1.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他的部下擁立他當皇帝。

2、宋太祖和他的後繼者依照先南後北的統一方針,陸續消滅了南方割據政權,結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據局面。

3、宋太祖還加強中央集權,首先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還控制對軍隊的調動,割斷將領與士兵和地方的聯繫。

4、在中央,宋太祖採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後來又陸續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

知識點二 重文輕武的政策

5、爲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櫃跋扈的弊端重現,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後繼的宋太宗繼續採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6、當時的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地位和待遇高於武將。

7、宋朝注重發展文教事業,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制。在全國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 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 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

8、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於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的安定。

“黃袍加身”

1、這個故事在歷史上還有一個名稱是什麼?

陳橋兵變。

2、有人認爲趙匡胤黃袍加身是早有預謀的,你覺得是這樣嗎?

是這樣的。客觀地講在當時的時代,誰兵強馬壯誰就能當皇帝,歷史恰恰給了他這個機會,黃袍加身只不過是個藉口而已。

“杯酒釋兵權”

材料 (太祖)召趙普問曰:“自唐季以來數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戰鬥不息,生民塗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爲國家長久計,其道何如?”普曰:“陛下言極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欲治之,惟削奪其權,制其錢糧,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3、“帝王凡易八姓,戰鬥不息……”指的是怎樣的一種歷史現象?

五代十國時期軍閥間混戰不休,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4、趙普認爲“戰鬥不息”的原因是什麼?

藩鎮割據,地方將領權力過大。

5、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目的何在?

將兵權收歸中央,加強中央集權。

七年級歷史期末複習計劃 篇二

一、複習時間

大約有四周的複習時間。第一週每班每週2節課,後三週每班每週3節課,這樣算下來,每班大約能有11節課的複習時間。

二、複習任務

七年級第一學期歷史共有四個單元,24課。

三、複習措施

我們把短暫的複習時間分爲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鞏固基礎知識。計劃用8節課,課堂上老師領着複習,把基礎知識再強調一遍,照顧那些學困生,至少讓他們也知道基礎知識“是什麼”,使那些好學生再加深印象,達到熟練的程度。然後跟配套練習題,課堂上限時限量閉卷完成,再自己動手校正答案,題型包括填空、選擇和連線。最後,對於那些沒有現成答案,側重於理解的問題,教師再引導學生分析共同解決。

通過這一階段的複習,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基礎知識,拿到佔六成以上的基礎知識分。

第二階段,主要是解決重點難點。計劃用3課時,這一階段需要老師一專題的形式,引領學生把相關聯的知識點有機的聯繫起來,強化記憶和理解;然後再配相關練習題加以鞏固應用。

通過這一階段的複習,學生更夠更好的應對材料解析題的考察,能力會大有提高。

四、複習目標

通過這一階段的複習,我們的目標是使學生的優秀生人數在期末考試中升至平均數以上。雖然難度很大,但是我們會盡力、會盡最大的努力。並相信我們的努力會有相應的收穫!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歸納 篇三

第一單元

第一課 繁盛一時的隋朝(P2-5)

隋文帝:楊堅(北周外戚)

1、建立隋朝(581年,都城長安)

2、滅陳,南北重歸統一(589年)

3、勵精圖治

隋煬帝:楊廣

1、開通大運河(605年開始)

一。 南北重歸統一

1、國家出現統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負擔較輕,社會經濟繁榮,人口有大幅度增長,據史書記載大倉庫的糧食、布匹,可以供應政府五六十年的開銷。

二。 大運河的開通

目的:爲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意義: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1、大運河以洛陽爲中心,北達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浙江杭州),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隋朝大運河)

隋統一條件:

客觀上:

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經濟的發展

②長期分裂割據,人民渴望統一

③南京陳政權的腐敗

主觀上:

①隋建立後,勵精圖治,政治穩定,經濟繁榮

②隋滅陳作了充分準備,戰略戰術得當

2、大運河:

三個點:洛陽、涿郡、餘杭

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第二課 貞觀之治(P7-10)

一。李淵(唐高祖)建唐(618年 長安)

二。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

1、關於貞觀之治:一是貞觀、太宗年號是唐太宗時期,二是“貞觀之治”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強盛。

1、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羣衆力量的偉大,吸取隋亡的教訓,明白統治者不可過分壓榨農民。

措施:

1、吸取隋亡的教訓(政治)

2、輕徭薄稅,發展農業(經濟)

3、勤於政事,善聽正確意見(政治)

4、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經濟)

5、同時注意“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經濟)

6、他還下令合併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於減輕人民的負擔(政治)

7、唐太宗注意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政治)

善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人稱:房謀杜斷)

敢於直言的魏徵(著名的諫臣)

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1.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上

2、晚年稱帝,改國號爲周

3、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

4、政啓開元,治宏貞觀

第三課 “開元盛世”(P12-15)

開元之治

1、任用賢才,勵精爲治。

2、整頓地方吏治。

3、提倡節儉。

(書P12)

盛世(經濟繁榮)

1、農業:曲轅犁、筒車、

2、手工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

3、商業:長安

盛世經濟的繁榮

1、唐玄宗時期,共建了四十多處大型水利工程,南方水稻廣泛採用育秧移植栽培,茶葉在江南農業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2、唐朝的農民還改進犁的構造,製成曲轅犁,還創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車。

3、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4、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5、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爲“開元盛世”

6、907年,唐朝滅亡。

第四課 科舉制的創立

一。 科舉制的誕生

1、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

2、隋煬帝:正式設置進士科(考覈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二。科舉制的完善(唐)

1、唐太宗: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擴大國學的規模

2、武則天:創設殿試和武舉

3、唐太宗:詩賦成爲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

1、唐朝科舉制的逐漸完善,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明經兩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

三。科舉制的影響

科舉制的影響科舉制改善了用人的制度,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文學藝術的發展。

1、科舉制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犁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1905)

第五課 “和同一家人”(P22-26)

民族關係

一。 民族政策

1、唐太宗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

二。唐與突厥(新疆)

1、(唐太宗)安西都護府

唐朝政府在邊疆地區設置機構,加強管轄。

安西都護府:唐太宗

北亭都護府:武則天

三。 唐與吐蕃(西藏)

1、七世紀(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

2、八世紀(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

1、吐蕃人是藏族的先祖,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帶。有的以遊牧爲業,有的以農耕爲生。他們的紡織業和冶鑄業的水平也很高。

2、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贊普乾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羅些。

3、文成公主入藏的影響: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係。

四。 回紇的勃興

1、回紇是維吾爾族的祖先,遊牧於色楞格河流域。八世紀中期,回紇建立汗國,唐玄宗封其首領爲懷仁可汗,雙方關係友好,後來,回紇改名爲回鶻。

五。“車書本一家”

1、隋唐時期,我國東北松花江、黑龍江流域,生活着靺鞨族,有“海東盛國”之稱。

2、隋唐之際,雲南洱海間一帶發佈着六詔。六詔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後來,在唐朝的支持下,最南邊的南詔統一了六詔,唐玄宗封其首領爲雲南王。

第六課 對外友好往來

兼收幷蓄

一。 遣唐使

1、貞觀年間開始,日本來中國的遣唐使有是多批,同來的還有留學生和留學僧等。

2、使團規模龐大,少則二百多人,多至五六百人。

3、遣唐使會過後,很受重視。他們一唐朝的制度爲模式,進行政治改革,他們還參照漢字創制了日本文字。

二。鑑真東渡

1、唐玄宗是,鑑真應日本僧人的邀請,東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傳播唐朝的文化。他精心設計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樣優美,至今猶存,被日本視爲藝術明珠。

三。唐與新羅的關係

1、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

2、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3、新羅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採用科舉制選拔官吏,還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

4、朝鮮的音樂也傳入中國

四。玄奘西遊

1、貞觀年間,玄奘從長安出發,歷經艱險,前往天竺。

2、還以親身寫成《大唐西域記》,這本書,成爲研究中亞、印度半島以及我國新疆地區歷史和佛學的重要典籍。

第七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一)

一 高超的建築水平

1、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七百多年以後,歐洲人才建成類似的橋。

2、唐都長安規劃整齊,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宮含元殿,氣勢宏偉,富麗堂皇。

二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1、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

2、隋唐時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曆和詩集等。

3、唐朝印刷的《金剛經》(印於868年),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術品

三 光耀千古的詩壇

1、唐朝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詩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李白:性格豪放

《早發白帝城》《蜀道難》

他的詩,既豪邁奔放,有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

詩仙

3、杜甫:生活在唐朝有盛轉衰的時代

他的詩,深刻地反映了那個複雜、動盪的歷史年代

三吏、三別 詩聖

4、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

《秦中吟》《新樂府》

他提倡詩歌要更多的反映現實生活,達到教育目的。

他的詩:諷刺社會,同情人民,直白如話,通俗易懂

第七課 輝煌的隋唐文化(二)

一 燦爛奪目得到書法和繪畫

1、顏真卿:創立了雄渾敦厚的新書體,人稱“顏體”

他是繼王羲之之後,我國書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書法家

2、柳公權:自成“柳體”

他的字方折峻麗,骨力勁健

在書史上留下“筆諫”的美名

3、後人把柳書和顏書併成爲“顏筋柳骨”

4、閻立本:擅長人物故事畫

《歷代帝王像》《布輦圖》

5、吳道子:畫技高超,後世稱他爲“畫聖”

《松子天王圖》

二 世界藝術寶庫莫高窟

1、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2、莫高窟堪稱世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

三 盛大歡騰的樂舞

1、唐太宗:《親王破陣樂》《霓裳羽衣曲》

第二單元 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

第九課 民族政權並立的時代

一 契丹族的興起和陳橋兵變

1.10世紀初,契丹傑出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阿保機就是遼太祖。

2、那時候,唐朝已經滅亡,出現犁割據混戰的局面。黃河流域相繼由五個朝代統治,合稱“五代”(五個朝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3.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手下的將士把一件黃袍披在他的身上,高呼“萬歲”

4、趙匡胤建立了宋朝,取代後周,以開封爲東京,作爲都城,史稱北宋。

5、趙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後,陸續消滅割據政權,結束了分割局面。

二 遼、宋、夏的和戰。

1、雙方在邊境地區開展貿易,宋用絲織品、稻米、茶葉等,換取遼的羊、馬、駱駝。

2、遼朝撤兵,宋朝給遼歲幣,史稱“澶淵之盟”,此後很長時間,遼宋保持和平局面。

3、那時候,西北地區的党項族勢力崛起。11世紀前期,党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元昊向宋陳稱臣,送給西夏歲幣。

4、西夏設太學,譯漢文書,積極吸取中原文化。

5.12世紀初期,女真的傑出首領阿骨打,起兵抗遼,接着在會寧稱帝,國號金。他就是金太祖。

6、金先滅了遼,又於1127年滅亡北宋。北宋皇帝欽宗的弟弟趙構,於同年登上皇位,後來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7、岳飛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了許多失地。宋高祖和權臣秦檜害怕抗金力量壯大,威脅他們的統治,就向金求和,並令岳飛等人班師,解除他們的兵權。秦檜還以所謂的“謀反”罪殺害了岳飛。

8、岳飛班師以後,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稱臣,並給金歲幣,雙方以淮水至大散關一線劃定分界線。宋金對峙局面形成。後來,金遷都燕京,改名爲中都。

第十課 經濟重心的南移

一 南方農業的發展

1、從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戰亂較少,許多中原人南遷,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增加了那裏的勞動人手

2、加上自然條件的變化,江南地區的農業發展較快,逐步超過北方。

3、爲了提高糧食產量,從越南引進新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

4、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成爲重要的糧倉,民間流傳着“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5、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

6、棉花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擴展到長江流域。

7、茶樹的栽培也有很大發展,江南的丘陵地區,新闢了許多茶園。

8、重要原因:北人南遷

二 南方手工業的興旺

1、蜀地的絲織品“號爲冠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朝廷用的絲綢,有很多來自江浙。從海南興起的棉織品,南宋是已發展到東南沿海地區。

2、宋代是中國瓷器史上的輝煌時代,浙江哥窯燒製的冰裂紋瓷器(南宋)。

3、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著名的瓷都。

4、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三 南方商業的繁榮

1、那時候商業都市很多,最大的是開封和杭州,杭州改爲都城臨安後,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臨安人口多達百萬,大街小巷店鋪林立,早市、夜市 “買賣晝夜不絕”。

2、宋朝的海外貿易超過了前代,成爲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3、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強管理,南宋的外貿所得,在財政收入中佔重要地位。

4、那時候,市場上流通的仍是金屬貨幣,人們攜帶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5、南宋時,紙幣發展成與銅錢並行的貨幣。

6、從唐朝後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後完成。

7、那時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也是“國家根本,仰給東南”的解釋)

8、六朝時江南地區的開發爲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第十一課 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

一 衣食住行等習俗的變化

1、北宋初年,崇尚節儉,衣帽上不得綴飾珠玉,對各級官員的服色都有嚴格的規定,普通老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到後來,奢侈之風盛行,統治者的衣服精美華麗。受北方人的影響,勞動者多穿小袖狹身的短衣。南宋有的學者認爲: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

2、由於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腳的陋習也逐漸傳開。這反映婦女受到的封建束縛越來越嚴重。

3、那時的飲食相當豐富,東京城裏的食品有兩百多種,夜市上的小吃很多,夏季還有冷飲。

4、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爲多,南宋的羊肉價格較高,一般人吃不起,南方人吃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