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工作總結及績效評價報告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工作總結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工作總結及績效評價報告

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2018年實施33項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8〕26號)和省農委、省財政廳《安徽省技工大省技能培訓工程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施辦法》和《阜陽市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實施方案》(阜農〔2018〕83號)精神,界首市農委緊緊圍繞2018年度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施目標,認真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工作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

(一)市農委會同財政局制定了項目實施方案,並及時上報省、阜陽市農委備案。

根據省、阜陽市農委印發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施方案,市農委緊緊圍繞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結合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及時召開會議,會同市財政局研究制定了《界首市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實施方案》界農〔2018〕56號,確定了工作目標任務,並及時上報阜陽農委和省農委備案。

(二)市農委制定了分專業培訓方案,並及時上報省、阜陽市農委備案。

結合我市實際,認真制定分專業培訓方案《界首市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專業培訓方案》(界農〔2018〕67號),明確目標任務、培訓課程、培訓方式、教材教師、組織管理、考試考覈和保障措施。

二、對象遴選

(一)培訓對象的遴選,符合規定條件要求。

市農委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培訓對象遴選上報工作的通知》(界農〔2018〕58號)文件。嚴格按照方案要求,通過組織各鄉鎮農綜站,深入農業企業、村、組進行新型職業農民情況調查摸底,逐級遴選。美麗鄉村中心村、貧困村中符合新型職業農民遴選條件的,優先確定爲培訓對象。

(二)市農委對培訓機構教學計劃進行了審覈。

對培訓機構制定的教學計劃,逐一審覈、分別指導,確保培訓工作順利進行。

三、信息宣傳

(一)運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不同形式宣傳培訓政策,通過培訓班“第一堂課”宣講培訓政策。

通過網絡和現場相結合的方式宣傳報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政策和扶持政策。通過界首市政府門戶網站發佈《界首市農業委員會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政策解讀》、《界首市農業委員會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扶持政策》。在邴集鄉桃花節、靳寨鄉草莓節等節日活動中,爲羣衆發放相關政策資料2000餘份,接受現場諮詢5000人次。市農委安排科教股工作人員爲每期培訓班上“第一堂課”宣講培訓政策。

(二)在市級以上主要媒體刊播綜合信息4篇以上。

通過網絡、新聞媒體等多種方式,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宣傳力度,加強農民教育培訓重大戰略意義的宣傳,加強典型經驗宣傳,加強教育培訓特色優勢和辦學成果宣傳,被國家級媒體採納宣傳信息3篇、省級媒體2篇、阜陽市級媒體4篇。

四、體系建設

(一)以市政府名義出臺了專門文件。

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長爲組長,農委主任、財政局長、教育局長爲副組長,農機、水產、畜牧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爲成員的界首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以市政辦名義出臺了《界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政辦【2016】98號)、《界首市新型職業農民認定與管理辦法》(政辦【2016】99號)。

(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納入界首市“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及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納入界首市“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強化技術與人才支撐。界首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長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意見》(界發【2018】9號)強調大力發展合作經濟,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三)建立“教育培訓、規範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制度體系。

制定了《界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政辦【2016】98號)文件,建立“教育培訓、規範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制度體系。

(四)召開專題會議部署相關工作、細化工作要求。

市農委2018年5月4日組織召開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工作部署會,安排部署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各項工作。8月16日召開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工作推進會,通報培訓進度,交流經驗做法,查擺存在問題,安排部署中期自查工作。8月24日召開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中期自查通報會,就自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通報,要求限期整改。11月6日組織召開了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工作會議,會議聽取了專家組工作彙報,對申報的100名認定對象通過投票方式確認98人通過認定,認定爲初級新型職業農民。11月9日,聯合財政局按照《界首市2018年民生工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驗收管理辦法》開展了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驗收工作,5個培訓機構全部通過驗收。市明察暗訪領導小組對全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不定時開展專項檢查。

五、遴選管理

(一)採取規範的方式遴選培訓機構。

市農委2018年4月27日在界首市農業信息網發佈《界首市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培訓機構遴選公告》,5月3日聯合市財政局按照遴選培訓機構資格條件,遴選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界首市分校、阜陽科技工程學校、界首市國有林場、界首市種子管理站 、界首市農業綜合執法辦公室五個培訓機構,並將遴選培訓機構和承擔培訓任務數在界首市農業信息網予以公示。

(二)市農委與培訓機構簽訂合同,並將培訓機構承擔培訓任務情況報阜陽市農委備案。

市農委與財政局聯合遴選培訓機構,市農委分別與培訓機構簽訂合同,根據培訓機構師資條件等分配培訓任務,並將任務分配表報市農委備案。

六、監督檢查

(一)認真開展專項檢查,並建立學員培訓質量隨機抽檢機制。

市農委根據《關於開展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中期檢查的通知》(阜農明電〔2018〕98號)要求,組織召開了界首市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工作推進會,會上就中期檢查工作做了安排部署,要求培訓機構按照文件要求報送培訓資料。8月22日市農委和財政局農業股工作人員,在農委六樓會議室統一查看了培訓機構培訓資料,包括培訓合同、培訓方案、教師授課表、五項制度、宣傳材料、報送的信息、開班申請和批覆、教學計劃、培訓教材、培訓臺賬、簽到薄、學員登記表、開班培訓過程影像資料等。8月24日市農委就培訓機構存在問題進行了集中反饋,要求培訓機構限期整改。

根據阜陽市農委要求,市農委成立市新型職業農民明查暗訪工作領導小組,不定時通過電話抽查和現場查看相結合方式,查看培訓進度、培訓教師授課、學員聽課率、學員對培訓內容的掌握情況、培訓機構是否按培訓計劃組織培訓等。市明察暗訪領導小組對全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開展專項檢查。制定明察暗訪制度《關於印發界首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民生工程隨機抽查工作制度的通知》(界農〔2018〕63號)。

(二)針對檢查中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落實。

8月24日,市農委組織召開界首市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中期自查通報會,會上通報了檢查中存在的問題,並要求及時整改,印發了《關於對界首市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中期檢查中發現問題進行整改的通知》(界農〔2018〕86號),要求培訓機構限期整改並提交書面整改報告。

(三)及時報送相關資料,且報送的資料齊全、真實、準確。

按照阜陽市農委和省農委要求,及時準確上報各種資料。

七、突破創新

(一)在培育機制模式、信息化建設、跟蹤服務、政策扶持、搭建交流平臺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和創新

市農委高度重視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創新工作,在培育機制模式、信息化建設、跟蹤服務、政策扶持、搭建交流平臺等方面均有突破和創新。

1、培育機制模式方面

創新培訓方法,紮實落實培訓環節。聘請專家型人才和鄉土專業技術教師組成培訓團隊,進行雙師配合式培訓;借鑑SYB創業培訓模式和參與式教學理念,創新參與式、互動式、激勵式培訓模式;通過集中和分組等形式組織學員崗位實訓,提升學員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的實踐能力;組織學員外出實地考察學習,聽取發展現代農業經驗介紹,深切感受農業發展先進地區農民積極的現代農業發展意識、超前的創業思維和紮實的創業能力,進一步激發學員的創業潛能。

2、信息化建設方面

通過網絡、新聞媒體等多種方式,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宣傳力度,加強農民教育培訓重大戰略意義的宣傳,加強典型經驗宣傳,加強教育培訓特色優勢和辦學成果宣傳,被阜陽市級媒體採納宣傳4篇,省級媒體2篇,國家級媒體3篇。

3、跟蹤服務方面

充分發揮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的優勢,融合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加強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指導服務,生產經營型學員技術指導服務3年以上;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學員技術指導服務1年以上。藉助移動互聯網平臺、微信羣、公衆號、短信等平臺爲學員搭建一條快捷服務通道,及時發佈農情農事信息,天氣狀態和農業科技技術資料,爲學員答疑解惑,跟蹤服務。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工作總結

2017年,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省農委的大力指導下,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爲指導,以鄉村振興戰略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新要求爲導向,以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爲目標,整合資源,着力提高培訓的針對性、規範性和實效性,爲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推進我市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現總結如下:

一、任務完成情況

2017年,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共2340人(含廣德)。其中,宣州區完成培訓400人,郎溪縣完成培訓280人,寧國市完成培訓350人,涇縣完成培訓350人,旌德縣完成培訓360人,績溪縣完成培訓300人,廣德縣完成培訓300人。按照省農委及市民生辦統一部署,我市8月底全面完成了培訓任務,並按時序要求對各項目縣進行了考覈驗收和績效評價。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領導,落實培訓工作責任制。我市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作爲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重要舉措,建立職責明確、分級負責的管理機制。市農委、市財政及委屬農技、畜牧、水產等部門建立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會商協作體制。各縣市區高度重視,各地都成立了高規格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評審組。領導組由分管縣長任組長,農委、財政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爲成員,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新型職業農民的資格審查、認定和管理工作,確保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公正、規範、有序。

(二)加強調研,探索培育工作的新模式。爲了使新型農民培育民生工程工作更好的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進一步提高培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遴選好生產經營型培育對象和電商人才的培育對象,市農委年初到各縣市區開展多種形式的調研和座談,以確保培育對象選準選對,培訓課程安排符合農事農情,培訓模式與生產實際密切結合。我們在總結旌德縣“精準定位”靶向式培訓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各縣大膽的嘗試和探索適合本地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以提高培訓效能。

(三)加強管理,紮實做好培訓基礎工作。一是對各縣的整體培訓方案和分專業培訓計劃嚴格把關,整體方案要求目標任務、工作進度和保障措施明確,分專業的培訓計劃要求圍繞各地生產經營需要,明確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階段要求。二是嚴把培訓時間和質量關,各培訓機構均嚴格按照農業部發布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規範》,結合本地職業農民特點、學習規律和生產經營需要,科學設置培訓專業課程,精心安排培訓內容,實行模塊化教學。三是規範實施培訓進度月報制。實行項目進展月度報告制度,要求項目縣每月都需報送月報表和分析報告,對培訓進度進行嚴格把關。四是嚴格組織項目驗收。各地培訓機構在完成培訓任務後,提出驗收申請,各縣(市、區)農委、縣財政等組成專人的驗收組進行驗收,按照省農委及市民生辦下發驗收標準進行綜合評定。五是實行培訓評價機制。實行日常月度評價、中期階段性評價和通過全國農業科教雲平臺、雲上智農APP在線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督促各項目縣將工作抓小落實,分階推進。六是加強培訓效果回訪制度。項目縣民生辦對受訓學員實行百分之百回訪,市農委在項目實施中期和年終,以電話抽查的方式瞭解學員參訓情況及效果。

(四)突出重點,着力提高培訓質量。一是立足產業培育,根據我市各地產業發展水平和培育對象特點,分類別分產業分層次開展培育,強化培育針對性和扶貧帶動型。二是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爲重點培育對象,科學安排培訓內容和課程,採取“點單式”培訓,課程安排力求綜合性、專業性結合,重點安排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專題課程,以滿足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知識需求。三是遴選專業理論水平高、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強,深受農民歡迎的專家、教授以及優秀的農村實用人才聘爲授課教師,每個班級至少聘請2名以上省級專家,1名專業行業內領軍人物。我市各項目縣結合各地產業發展,廣泛與安徽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安徽科技學院等高校加強聯繫,邀請了一批技術行業專家擔任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兼職教師。四是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的作用,每個培訓專業建立一個實訓基地,採取分片、分班、分期和農學結合的方式,採用田間學校教學理念,授課過程着重操作技能的演示和答疑,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加強宣傳,營造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良好的社會氛圍。我市除了利用第一堂課、發放明白紙、設置宣傳橫幅、展板等常規的方式進行宣傳外,重點宣傳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典型經驗和有效做法,按照省農委的部署,深入挖掘了14個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興業的典型進行宣傳,在當地政府門戶網、農業信息網對他們在培育前後的產業發展對比,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利用以及帶動周邊農民致富情況進行深度報道,既激發了廣大農民學科技創業致富的熱情,也擴大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的影響力。

(六)加強監管,認真把控項目實施的關口。我市在工作中嚴把培訓對象的遴選關,培訓機構由項目縣農委會同縣財政局採取政府採購的方式遴選,並報省農委備案;嚴把培訓實效督導關,在工作督查中,我們堅持做到既督事,也督人,更督效。課前盯教案,對培訓機構上報的教案反覆研究,在課程設置、師資遴選上嚴格把關,課堂盯教學,堅持實行第一堂課、班主任隨堂聽課、課後學員評價等多方面的教學制度,課後盯運用,理論課與實踐課同步開展,着力提高學員學以致用的操作水平。嚴把培育方式創新突破關,堅持分類分級分層次開展培訓,在培訓中重實訓、強服務,做到系統知識培訓與跟蹤指導服務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傳統培訓方法與現代化手段相結合。

(七)加強督導,做好項目的驗收考評工作。一是按照省農委制定下發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施辦法,我們對各縣市區農委日常基礎性工作提出了要求,將月報表等常規工作報送的及時性和正確率,臨時性工作完成情況做爲年度對縣考覈的參考依據。二是組織開展了中期檢查,通過查看資料、實地查驗等形式對各縣市區民生工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瞭解培訓工作進展,推進工作實施。三是組織開展了民生工程項目年終績效評價,重點通過查看自評資料、到培訓機構實地查驗、電話抽查受訓學員、召開部分培訓對象座談調查等形式,瞭解培訓效果,並對各縣市區農委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進行了認真評價排序,促進工作更好開展。

三、取得培訓成效

一是培訓內容緊密結合當前農業生產,爲受訓學員解決了生產實際問題,學員的種養水平均有了較大的提高,能夠較好地掌握先進的種養技術,做到綠色增效。如:宣州區鍾道遠的夢辰草莓種植家庭農場臨近城市近郊,通過學習和參觀,今年草莓定植後長勢良好,預計畝產值達3萬元。該農場註冊了微信公衆號和微信羣,對種植的綠色有機生態草莓進行了廣泛宣傳。培訓學員胡曉明所在的雙東茭白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推廣茭白3800畝,畝產達3000kg,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着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是加強了培訓學員與技術指導員的聯繫。通過培訓,每位學員都有一名技術指導員跟蹤指導服務,在以後的生產中遇到問題隨時都可以與指導員聯繫,既幫助農戶解決了問題,也有利於區農委各業務單位農技推廣工作的開展。如宣州區學員張炎山通過培訓後,在區菜辦技術員的指導下進行“一稻一菜”試驗示範,目前已完成測產工作,測產結果表明增產顯著,畝產鮮食大豆達500kg,效益增加明顯。其種植模式今後有望在宣州區大面積推廣。

三是增加了學員之間的交流。通過培訓學員之間互相交流,相互取經。在職業農民羅念念帶動下,區農委在洪林農業示範園建成了兩萬畝的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成立了南宣稻漁綜合種養合作聯社。7月31日至8月1日,省農委在宣城市宣州區召開全省稻漁綜合種養現場會,並參觀了洪林萬畝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基地、小龍蝦交易市場、稻蝦輪作示範點、稻蝦鰍綜合養殖示範點等現場,向全省推廣稻漁種養新模式。11月26日,念念合作社在全國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創新大賽獲得銀獎、綠色生態獎。

四是增強了農民產業發展的信心。學員們普遍認爲培訓內容針對性強、教師講課水平高、方式方法靈活多樣、管理規範、服務到位。通過三農問題、現代農業發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體驗式的農耕文化、社會責任等培訓,把握了宏觀形勢。培訓中還融入支農惠農政策、農業項目申報、合作社法規、財務管理、合同法、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認定、農業金融等內容,提升了經營管理能力。通過網絡營銷、市場營銷、品牌建設等培訓,建立了對農產品生鮮電商、渠道建立、品牌塑造等問題的深層次認識。讓學員對從事農業充滿了希望。如績溪縣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參訓學員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8家,創辦家庭農場21家,開辦農家樂9家,開展農產品網上銷售和電商服務32人,學有所用,極大發揮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社會效益。同時36名培訓學員通過銀企聯合,獲得銀行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政策資金扶持,據不完全統計,有7名學員分別在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獲得354萬貸款資金,增強他們發展產業的動力。

四、存在問題

在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過程中,各項目縣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一是優質師資緊缺。二、培訓規範過於細化與專業設置存在一定衝突。農業部的培訓規範太過細化,而在一個農業小縣,有些特色種養業的家庭農場或者專業合作社數量有限,而現實中又確實需要培訓。如果按照培訓規範操作,有些人就不便納入培訓對象,如果納入培訓,培訓資源浪費較大等。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認真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後續跟蹤服務工作

根據農技人員聯繫服務制度要求,農技人員對結對指導的新型職業農民全方位系統化的跟蹤服務,推廣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科學種養水平,做好新型職業農民的扶持工作。

(二)通過科技示範帶動農民整體科技水平的提升。

將新型職業農民納入科技示範戶範疇,發揮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通過開展農業科技示範,帶動周邊農民應用新技術,影響和帶動大家共同富裕,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和農技推廣補助項目實施疊加效果。

(三)通過現場指導,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

在農村田間地頭對農民進行講解、示範、操作和解答,直接面對農民,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作爲培訓對象,指導人員與農民零距離交流,以現場會的形式開展培訓,有針對性地重點解決當前生產與推廣運用的新技術,培訓內容緊密圍繞種植、養殖、追肥、滅草、防蟲、治病等知識,有針對性地答農所問、釋農所疑、解農所惑,通過現場培訓指導提高農民的種養殖水平。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工作總結

按照省市農委實施方案要求,我區開展了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總結工作,具體情況如下:

一、2018年度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基本情況

1、實施範圍:根據省市農委的培訓計劃,我區今年培訓任務100人,生產經營型蔬菜種植班1個,培訓學員50人;專業服務型休閒農業服務員培訓班1個,培訓學員50人。

2、經費投入:項目總投資20.5萬元,截至目前共支出19.7436萬元,具體包括:教師授課費7500元,會議使用場地費13300元,培訓餐費44000元,教材費15239元,辦公耗材費2101元,外出考察學習費75820元,實訓基地補助20000元,物化補貼11700元,宣傳資料證書教材等印刷費3281元,省級青年農場主交通報銷4495元。計劃支出審計費2000元后,資金支出率爲97.3%;剩餘5564元作爲後續跟蹤服務費用。

3、培育任務完成情況:生產經營型培訓從7月19日-10月12日,培訓時間15天,其中,理論課培訓時間8天,實踐課培訓時間7天,組織學員參觀種植大戶(實踐基地)、蕪湖市南陵大浦、合肥農展現場培訓。專業服務培訓從8月9日-10月19日,累計培訓時間6天,其中,理論課培訓時間3天,實踐課培訓時間3天,組織學員赴徽州區西溪南、巢湖三瓜公社、蕪湖市南陵大浦參觀學習。培訓按照分類、分級、分層組織開展。

二、主要措施

1、嚴格程序開展工作。我委按照省實施方案,制定了《屯溪區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施方案》、《屯溪區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2期培訓班專業培訓方案》。按照省實施方案的要求,聯合財政局遴選培訓機構,確認培訓機構爲屯溪區農廣校,簽訂培訓合同。嚴格篩選培訓學員,上好第一堂課,並於每一階段最後一堂課到堂督察。課程全部結束後,開展學員滿意度評價,並要求學員通過雲上智農APP開展網上評價。

2、精心組織實施。培訓任務下達後,屯溪區農委相關科室及各鎮農技站分工合作,爲辦好此次培訓做好準備。一是開展學員遴選。堅持從有利於我區主導產業發展的角度,認真遴選一批學員,通過屯溪區各鎮農技站的配合,選擇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蔬菜大戶、家庭農場主和農民合作社骨幹作爲培訓學員。二是聘請了省級專家和長期在一線工作、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市級專家作爲授課老師。三是設立了二個實訓基地,用以集中實踐學習。分別是:黃山市屯溪區綠野家庭農場、黃山市屯溪區天禾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作爲我校的實訓基地。四是注重規範培訓。這次培訓班爲每位受訓學員發放了中央校、省農廣校統一編印的教材和教師課件,每套10餘本,方便學員學習。爲每位學員印製帶有農廣校標識的資料袋,併爲學員制作學員證、培訓證書。

3、創新培訓方式。爲了取得培訓的實際效果,提升學員的能力。在培訓過程中,我們創新培訓方式,重實訓、強服務。一是注重學員間的交流。在集中授課的同時,分階段組織學員在我校實訓基地開展實踐操作,互相交流蔬菜種植、病蟲害防治、銷售渠道等知識,共同進步。二是注重提高學員視野。有意識地在政策、銷售等方面選擇一些內容授課,拓寬學員的知識面。組織、帶領學員去安徽合肥參加農展、去南陵大浦等地參觀、學習和交流,開闊眼界,提升觀念。三是注重現場指導。集中培訓之後,在7至10月份我校聘請專家和鎮技幹,直接到學員處給予現場指導,解答問題。

4、強化後期服務。一是設立專項扶持政策。從今年的項目經費裏提取了專項資金2萬元,給與這2個基地作爲學員去實訓基地學習和使用的費用;二是建立跟蹤服務制度。聘請10名專家和農技人員進行連續3年的後續指導和跟蹤服務。三是做好後期服務和管理。建立新型職業農民的檔案和信息管理系統,做好各項後續跟蹤服務。

三、主要成效

一是職業培訓深入農村,得到村委會大力支持。2017年我區首次開展休閒農業培訓班,得到3個美麗鄉村村委會大力支持,其中省級美好鄉村三充村、雲村村兩委班子成員齊上陣,由村書記帶頭參加培訓,反響很好。今年我區繼續開展一期休閒農業服務員培訓班,得到雲村、三充村的大力支持,積極推薦學員參加培訓。此次外出考察,我區選取了本地徽州區西溪南村和合肥巢湖三瓜公社,一近一遠2個別具特色不同發展模式的村落,對學員啓發很大。

二是促進了當地產業的發展。2014年我區舉辦蔬菜專業培訓班,三年跟蹤服務以來,奕棋鎮蔬菜產業發展迅速,現有1個國家級一村一品蔬菜專業示範村徐村、1個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江村、2個市級一村一品示範村查塘村和奕琪村。2017年徐村新認定無公害蔬菜基地350畝,江村新認定蔬菜基地400畝。蔬菜產業質量和產量都得到很大提升。

三是培養了一批創業帶頭人。近幾年,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涌現出一批農民致富帶頭人,在蔬菜、水果和養殖等產業大放異彩。陳志斌發展蔬菜基地200畝、程年紅種植蔬菜大棚40畝,全部都認定爲無公害基地;胡泉流轉土地,發展200畝大棚草莓基地,2017年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汪來積養殖土雞10000只,生產的土雞蛋2018年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水產養殖戶程鴻飛在原有水產養殖基礎上,2018年新建果園100餘畝,生產葡萄、獼猴桃和覆盆子,向休閒農業轉型。

四、督查自查發現問題整改情況

1、項目進展較慢,今年項目半年督查時還沒有開班,在三區四縣排名倒數,被區民生辦通報批評。要求區農廣校加快進度,克服困難儘快開班。蔬菜培訓班於7月19日開班,休閒農業服務員培訓班於8月9日也及時開班,並及時完成了所有培訓。

2、在市農委組織督查中發現檔案材料有確失,我委科教科與培訓基地農廣校已按要求補缺補差,補充完整。

3、存在雲上智農APP使用率低的問題,也已經在督查過後及時聯繫學員,下載安裝並開展評價。目前,我區APP評價2個班都達到90%。

五、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是受資源限制,適度規模化種養大戶較少。按照省裏遴選的標準,職業農民的培訓難以爲繼。

二是受年齡限制,培訓工作成效不突顯。在家務農的多數勞動力年紀偏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知識更新的願望都不足。

三是職業農民管理工作長效機制尚未建立,一些農民參加了職業培訓,並予以認定職業農民,但由於農業的不穩定性,常常會促使這些人轉行從事其它行業。

六、2019年計劃

2018年-2020年我區開展農村信息入戶工程,在全區36個村建設益農信息社,每個信息社至少配置1名信息員。爲配合農村信息入戶工程建設,2019年,我區計劃申報一期農村信息員培訓。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績效評價報告

根據《安徽省農業委員會 安徽省財政廳關於印發安徽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績效評價辦法的通知》皖農科[2018]128號文件精神,對照我縣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的實施情況,現將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績效自評情況彙報如下。

一、年度項目實施情況

2018年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300人,其中培訓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150人(茶葉產業50人、菊花產業50人、休閒農業經營管理人員50人)、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150人(電商人才50人、農村信息員50人、動物防疫員50人),項目補助資金總額爲61.5萬元。

2018年,在全縣範圍內開始實施培訓,縣農委和財政局協商後,遴選了5個培訓機構,創建了6 個培訓班,於6月開班培訓,10月結束全部培訓工作,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訓300人,培訓任務完成率達100%,培訓合格率達100%。通過培訓,培養了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促進了農業產業發展,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有效推進人才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

2018年12月23日,縣農委對我縣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開展自評工作,年度績效自評得分100分。

二、績效評價

A 項目投入(設置25分,自評得分25分)

(一)組織保障(設置15分,自評得分25分)

1、目標管理(設置5分,自評得分5分)

1.1 根據《安徽省農業委員會關於做好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皖農科〔2018〕61號)和《關於印發宣城市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宣農〔2018〕33號)文件精神,縣農委會同縣財政局制定了《績溪縣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施方案》(績農〔2018〕113號),並及時上報省農委備案。

1.2 縣農委根據我縣農業產業現狀和農民的培訓需求,分別制定了茶葉產業、電商、菊花產業、休閒農業、農村信息員和動物防疫員等分產業、分專業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施方案,並上報省農委備案。

1.3 在每個分專業方案中,按照時序進度逐月明確細化設置了產出目標(培訓任務完成程度)進度百分比,每個培訓班都在6月開班培訓,9月底之前完成任務100%。

1.4 在縣培訓項目總方案和各分方案中都設置了項目的質量目標,按照時序進度,每個階段完成質量目標均爲100%,全年項目實施目標是培訓任務完成率達100%,培訓合格率達100%。

2、申報審覈(設置3分,自評得分3分)

2.1  2017年底,根據我縣實際情況,向市農委遞交了《關於申報績溪縣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需求的申請》,市農委彙總縣申報任務後上報省農委。編印《關於2018年績溪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遴選的通知》,按自願申請-村推薦-鄉鎮初審-縣農委擇優選定的原則,確認符合項目要求的培訓對象。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執行個人申請、村委推薦、鄉鎮初審、縣農委擇優選擇的程序,每個學員一張學員遴選登記表。

2.2縣農委對個培訓機構上報的培訓實施方案進行了審覈批覆,並報市農委。

2.3培訓班開班之前,培訓機構向縣農委提交開班申請和培訓機構教學計劃,縣農委依據項目實施要求,明確培訓班人數、培訓內容和培訓時間,對培訓教學計劃進行審覈,符合要求給予開班批覆。

3、宣傳工作(設置4分,自評得分4分)

3.1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過程中,運用《今日績溪》、績溪縣電視臺、績溪縣人民政府網、宣城財政民生工程專題網、宣城市農委網、安徽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網等新聞媒體以不同的形式,宣傳培訓政策、培訓效果。在績溪縣人民政府網發佈《績溪縣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施方案》,在民生工程專欄進行政策解讀;採取現場會和上門宣傳等方式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政策宣傳,發放《致全縣新型職業農民的一封信》。堅持開班“第一堂課”制度,宣講民生工程培訓政策,每期開班都有農委監管人員到場宣講培訓政策。

3.2運用媒體,積極宣傳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好的做法和典型,2018年共發表縣市省級報道35篇,其中在市級媒體網站上發表綜合性報道9篇,在安徽農業科技教育培訓網發表培訓報道2篇。

4、工作部署推動(設置3分,自評得分3分)

4.1績溪縣政府辦於2016年出臺了《關於印發績溪縣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績政辦〔2016〕2號)、2017年出臺了《關於印發績溪縣新職業農民扶持政策的通知》(績政辦〔2017〕43號)兩份專門針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文件,此外,在《關於發展衆創空間推進大衆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績溪縣鄉村振興“百名能人帶動增收”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中共績溪縣委 績溪縣人民政府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均提及了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提出了具體要求,提出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規劃,到2020年全縣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00人。

4.2縣政府出臺了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和各項扶持政策,已建立“教育培訓、規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制度體系。

4.3縣農委分別在5月23日、5月28日、6月4日、6月21日、11月2日等時間召開了項目專家評審會、項目推進會、項目進度督查通報會等項目專題會議部署相關工作、細化工作要求、量化工作進度。

(二)資金落實(設置10分,自評得分10分)

5、資金撥付(設置3分,自評得分3分)

5.1  2018年我縣培訓項目資金61.5萬元,分兩批下達我縣,第一批16萬元,預撥培訓機構10萬元,撥付率達62.5%,第二批項目資金下達較晚,我縣已開始了項目驗收,沒有分批撥付的時間。

5.2項目餘款目前已經全部撥付到位,項目資金撥付率達100%。

6、資金到位率(設置4分,自評得分4分)

2018年我縣培訓項目資金61.5萬元,實際撥付到培訓機構的資金61.5萬元,資金到位率100%。

7、資金到位及時率(設置3分,自評得分3分)

項目資金到位及時率100%。

B項目過程(設置15分,自評得分15分)

(一)項目管理(設置12分,自評得分12分)

8、政府採購執行情況(設置3分,自評得分3分)

8.1根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相關的文件精神要求,我縣農委與縣財政局經過民主協商,並經縣農委主任辦公會討論決定,以公開招聘方式確定我縣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構,按招聘條件任務等網上公示、機構提出申請、專家評審、縣農委主任辦公會討論決定、招聘結果網上公示、確認、簽訂培訓合同的程序。今年確定的培訓機構分別爲:績溪縣上莊茶葉專業合作社、安徽徽廚技師學院、績溪縣種植業局、績溪縣畜牧水產局和績溪縣來蘇職業培訓學校。

8.2培訓機構明確後,績溪縣農委分別與五個培訓機構簽訂培訓合同,並將培訓機構承擔培訓任務情況報省農委備案。

9、監督檢查(設置3分,自評得分3分)

9.1縣農委按照項目相關要求,印發了《關於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學員培訓質量隨機抽查制度的通知》,對培訓機構教學管理和培訓質量,進行監督檢查。培訓期間,會同縣農委項目辦對每個培訓班進行現場督查,發現問題,限期整改,且整改到位;項目驗收前期,會同駐農委紀檢組對每個培訓班進行進度督查,促進培訓完成進度。

9.2按項目及省、市主管部門的要求,及時報送項目相關資料(任務需求、培訓實施方案、月報表、工作總結和績效考評報告等),並且做到報送材料準確、真實、齊全。

10、工作創新(設置3分,自評得分3分)

一是創新培育機制。與省人社廳專家服務團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每年聘請省人社廳專家服務團成員來我縣授課和現場指導,建立“省人社廳專家服務團+培訓班”的培育模式。今年聘請了三名專家針對我縣的三個培訓班進行培訓和指導。

二是創新跟蹤服務。聘用當地特色種養業農業技術專家爲農業特聘計劃技術服務人員,把對新型職業農民的跟蹤服務技術指導納入特聘農技人員工作範疇,每位特聘技術人員跟蹤服務5名從事特色種養業生產的新型職業農民。

三是創新信息化建設。績溪縣政府辦出臺了《關於印發績溪縣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利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培訓資源對信息員進行崗前培訓,爲紮實做好信息員培訓,縣農委出臺了《關於遴選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村級信息員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通知》,遴選出一批信息員參加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四是創新搭建交流平臺。①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示範基地績溪縣上莊茶葉專業合作社與安徽農業大學建立產學研聯盟,搭建交流平臺,邀請安農大老師培訓、指導新型職業農民。2018年,邀請安農大胡紹德、楊雲秋老師前來授課指導。②每個培訓班都建立了學員、培訓教授、管理人員的微信羣,搭建了學員+培訓教授+管理人員信息交流平臺。

11、信息化管理(設置3分,自評得分3分)

績溪縣6個培訓班,共有兩種培訓類型,分別在系統建立班級,通過全國農業科教雲平臺、雲上智農APP可以在線查詢授課教師、課程設置、選用基地、學員滿意度評價等。庫內有師資40名,其中正高1名,副高13名,中級9名,初級1名,此外還有電商等專業經驗豐富老師16名。每個培訓班課程設置合理,兼顧了綜合課程和專題課程。每個培訓班均有1-2個實訓基地。大部分的學員都參與學員滿意度評價。

(二)財務管理(設置3分,自評得分3分)

12、資金使用合規性(設置3分,自評得分3分)

12.1制定了新型職業農民資金管理,印發《績溪縣新型職業農民民生工程獎補資金管理細則》,每個培訓機構均設置了項目獎補資金專賬,規範使用項目資金。

12.2項目資金使用都通過了審計,資金使用符合項目規定。

12.3依託縣審計局開展了項目資金審計,出具了《關於對績溪縣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實施管理情況的審計建議函》,審計報告規範、審計結論明確。無資金存在截留、擠佔、挪用、虛報套取等現象。

C 產出(設置30分,自評得分30分)

(一)項目產出(設置30分,自評得分30分)

13、年度培訓任務完成程度(設置5分,自評得分5分)

2018年我縣培訓任務300人,實際完成培訓300人,培訓完成率100%。

14、質量達標率(設置10分,自評得分10分)

2018年培訓新型職業農民300人,培訓合格率100%。各培訓機構安排的每期培訓班都實行分段式培訓、課程安排都符合項目的要求。

15、培訓質量(設置8分,自評得分8分)

15.1爲規範培訓管理,確保培訓質量,每期培訓班均建立了五項制度:即班主任制度(每班確定一名班主任,負責日常管理工作);第一堂課制度(每期培訓班縣農委科教信息中心安排人員上第一堂課,宣講政策,並瞭解培訓機構培訓工作安排和學員需求等情況);培訓考勤制度(實行學員每天簽到);滿意度調查制度(每期培訓班最後一堂課,縣農委安排人員對培訓學員開展滿意度評價,瞭解培訓實施效果),培訓臺賬制度(建立培訓臺賬、培訓過程影像資料等培訓檔案)。並紮實按照五項制度要求開展培訓。

15.2爲規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檢查驗收工作,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領導組辦公室出臺了《關於開展績溪縣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驗收的通知》文件,確定了項目驗收時間、項目驗收人員(縣農委、縣財政局相關人員)、規範了項目驗收辦法,並開展了學員滿意度抽查,驗收合格,項目驗收領導小組出具培訓項目驗收報告。

15.3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縣農委通過認真遴選,組建了由省市縣農業、教育、科研及推廣單位人才組成的44人的績溪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講師團,出臺了《關於成立績溪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講師團的通知》。並開展師資登記入庫工作,將所遴選的講師全部輸入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師資庫中。各培訓機構積極從師資庫中遴選,組建了省、市、縣三級的師資隊伍。並聘請了23名省級培訓教師參與授課,做到每個培訓班至少有兩名以上的省級培訓教師。

15.4規範教材使用,選用部省規範教材。每位學員擁有一套部省規範教材。各培訓機構共訂購省規劃教材3335本,自編教材2套,有力地推動了培訓工作的開展,確保培訓的質量。(見517-541頁)

15.5每期培訓班都按項目要求制定培訓教學計劃,分段開展培訓,每階段培訓培訓時間不超過3天,培訓班人數符合要求,全部爲50人一個班,參加培訓的學員人數也符合培訓要求。

15.6今年成功申報一個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推薦申報一個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成功申報兩所農民田間學校。每個培訓班均建立1-2個實訓基地,並全部都登記入庫。

16、完成時限符合率(設置2分,自評得分2分)

2018年我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任務300人,在規定培訓時間內,實施完成培訓任務,按時進行項目驗收,及時出具審計報告,準時撥付項目資金。完成時限符合率達100%。

17、資金使用(設置5分,自評得分5分)

2018年我縣培訓項目資金61.5萬元,分兩批下達我縣,第一批16萬元,撥付培訓機構10萬元,撥付率達62.5%,第二批項目資金下達較晚,我縣已開始了項目驗收,目前全部項目資金已經全部撥付到位,項目資金撥付率達100%。

D 效果(設置30分,自評得分30分)

(一)項目效益(設置30分,自評得分30分)

18、社會效益(設置12分,自評得分12分)

18.1通過項目實施,爲我縣培育了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爲我縣的農村振興提供了人才支撐。

18.2全面加強了項目的督查監管,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沒有資金截留、擠佔、挪用、虛報套取等違法違紀現象,項目實施也沒有被舉報和被新聞媒體曝光。

19、可持續影響(設置6分,自評得分6分)

19.1縣農委根據我縣農業產業發展的需求,聘請安徽農業大學教授、省、市農業科研人員、縣農委系統中高職稱技術人員、徽廚技師學院教師等組建績溪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講師團,負責我縣新型職業農民的教學授課和實習指導。

19.2  2016年績溪縣人民政府出臺了績溪縣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績政[2016]2號)文件。11月12日,縣農委組織相關人員,對2018年15名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進行等級認定,11月16日,在縣政府網站進行了公示,公示期結束後,所有認定學員全部入庫管理,並對學員頒發了培訓證書。

19.3  2018年縣農委根據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有關文件要求,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實施出臺了《2018年績溪縣農業技術人員跟蹤服務新型職業農民的通知》,明確了農技人員跟蹤服務的對象,量化了工作內容,延伸培訓的鏈條,細化了績效考覈指標,今年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過程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20、社會滿意度(12分)

通過全國農業科教雲平臺、雲上智農APP完成評價的學員總數爲271人,達到90.3%,綜合滿意度爲100%。其中茶葉培訓班參加評價學員88%、綜合滿意度爲99.9%,菊花產業培訓班參加評價學員88%、綜合滿意度爲100%,休閒農業經營管理培訓班參加評價學員96%、綜合滿意度100%,動物防疫員培訓班參加評價學員80%、綜合滿意度100%,電商人才培訓班參加評價學員90%、綜合滿意度99.9%,信息員培訓班參加評價學員100%、綜合滿意度100%。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績效評價自評報告

依據皖農科〔2018〕128號文件《安徽省農業委員會 安徽省財政廳關於印發安徽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績效評價辦法的通知》精神,縣成立了由農委、財政等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組成的舒城縣2018年度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檢查驗收組,詳細制定《舒城縣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檢查驗收辦法》,於2018年11月對承擔我縣2018年度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任務的6個培訓機構開展了全面的檢查驗收。檢查組對照檢查驗收方案,認真查找問題;公正評價每個培訓機構;對培訓合格的培訓班及時予以驗收;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並限期整改,合格後再予驗收。與此同時,對照皖農科〔2018〕128號文件中的績效管理指標體系對全縣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的實施情況逐項進行績效評價。  

一、年度項目實施情況     

按照皖農科〔2018〕61號文件《安徽省農業委員會關於做好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我縣繼續實施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省、市農委年初下達我縣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任務700人,其中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400人,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300人。我們嚴格按照省、市實施方案的要求,依程序認真遴選培訓機構和培育對象,選定縣農科所、縣水產站、縣農技推廣中心、縣農機推廣站、縣茶葉協會、縣農業行政執法大隊等六個單位共同承擔全縣2018年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詳細制定了《舒城縣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施方案》,同時,根據不同的主導產業分別制定了更爲詳細的《舒城縣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分專業實施方案》,並分別辦班。截止到10月,全縣共舉辦14個培訓班,每班50人,累計培訓學員700人,全面完成了2018年度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的教育培訓任務,培訓合格率100%;培訓工作結束後,及時開展了參訓學員的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認定和政策扶持等相關工作。全縣共認定新型職業農民(初級)501名(包括1名省級青年農場主及後期追加的100名生產經營型學員),佔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的100%。對合格的學員分別頒發《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證書》及《新型職業農民證書》。  

今年我縣培育資金上級投入153萬元。我們按照舒農〔2017〕59號《舒城縣農業委員會  舒城縣財政局關於印發舒城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獎補資金管理細則的通知》的要求,嚴格管理、規範使用項目資金,實行專帳管理、專款專用。在上級補助資金53萬元下撥後,我們根據各培訓機構承擔的培訓任務數及時預撥資金用於先期的培訓工作,餘下的資金也於培訓結束驗收合格後全部撥付到相關的培訓機構。  

    依據皖農科〔2018〕128號文件《安徽省農業委員會 安徽省財政廳關於印發安徽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績效評價辦法的通知》的評價內容及評分標準,在中期自查、年終驗收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全縣今年以來開展的各項工作進行認真梳理,對全縣2018年度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逐一開展績效評價、自評得分。  

    二、年終績效評價自評情況。  

    共計4個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20個三級指標,滿分100分。年終項目績效評估的結果是:全縣2018年度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完全按照項目實施方案和民生工程獎補資金管理細則的要求規範實施,按時、按質完成項目任務,實施效果很好,自評得分爲100分(詳見《舒城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績效評價表》)。具體情況是: 

(一)投入(得25分)  

1、組織保障(得15分)。(1)目標管理(得5分)縣農委會同財政局印發了舒農【2018】61號文件制定培訓實施方案並及時上報市農委(得2分),縣印發【2018】62號文件制定分專業實施方案並及時上報市農委(得1分)。舒農【2018】61號文件對培訓任務完成時間段和培訓合格率作出要求(得2分)。(2)申報審覈(得3分)。縣印發舒農【2018】50號文件規範要求遴選標準、程序,培訓對象的遴選,符合規定條件要求,執行個人申請、村委推薦、鄉鎮初審、縣農委擇優選擇的程序(得2分)。市農委對所轄縣申報的培訓任務進行審覈後上報省農委(得0.5分)。縣農委對各班教學計劃教學進行審覈(得0.5分)。(3)政策宣傳(得4分)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報道14篇、省級媒體報道6篇、市級媒體報道11篇、縣級媒體報道12篇(得3分)。建立第一堂課制度宣講政策並有第一堂課登記表(得1分)(4)工作部署(得3分)。縣委縣政府出臺《舒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舒城縣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舒政辦〔2015〕1號)建立“教育培訓、規範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制度體系,《關於調整縣有關工作議事協調機構負責同志的通知》(辦〔2015〕19號)(得2分)縣農委多次召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專題會議(得1分)。 

2、資金落實(得10分)。(1)資金撥付(得3分)。首先預拔53萬元資金到培訓機構(得1分),11月依據驗收結果再撥付餘款(得2分)。(2)資金到位率(得4分)。實際撥付資金153萬元,資金到位率100%。(3)到位及時率(得3分)。按程序、按時間節點及時撥付資金,到位及時率100%。      

(二)過程(得15分)  

1、項目管理(得12分)。(1)政府採購情況(得3分)。縣政府網站發佈公開遴選舒城縣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構的公告,培訓機構遴選實行培訓機構投標,政府購買服務並公示的方式(得2分),縣農委與培訓機構簽訂合同並於5月將培訓機構任務分解表上報市、省農委(得1分)。(2)監督檢查(得3分)。印發了縣舒職農培辦【2018】6號中期檢查文件,印發了縣舒職農培辦【2018】8號文件對檢查情況進行通報。(得1分)縣詳細制定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檢查驗收辦法,並對每個培訓班規範開展驗收,對驗收合格的培訓班及時出具《驗收報告單》;驗收結束後撰寫全縣驗收工作總結。對照有關文件精神認真組織開展年度績效評價和年終績效評估工作,撰寫《舒城縣2018年度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績效評價自評報告》,收集績效評估支撐材料(得1分)。各培訓機構及時向縣農委報送階段報告表、培訓動態信息等,資料準確、真實、齊全。縣對市農委及時報送培訓方案、分專業方案,每月報表,資料準確、真實、齊全(得1分)。(3)工作創新(得3分)。在培育機制模式上一改以前“走出去”的培訓模式,而是在兩個蔬菜種植班率先試點“請進來”的模式解決培訓場所選用問題,因此學員在理論課上遇到不懂的老師可以馬上現場實踐教學。在信息化建設上,每個班級建立微信羣讓學員和老師能夠及時溝通,解決生產方面問題並相互學習。在政策扶持上,制定政策向培訓學員傾斜,鼓勵、促進其農業生產,帶動周邊人羣。(4)信息化管理(得3分)。縣及時將培育對象、培訓機構、培訓教師、實訓基地、培訓教材、認定信息、項目管理等培育信息錄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信息管理系統(見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全國農業科教雲平臺、雲上智農APP可查詢在線組班、授課教師、課程設置、選用的基地及學員評價情況。  

2、財務管理(得3分)。(1)按照省財政廳財農[2016]609號文件要求詳細制定了《舒城縣農業委員會  舒城縣財政局關於印發舒城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獎補資金管理細則的通知》,規範資金撥付、嚴格管理使用項目資金,實行專帳管理、專款專用(得1分)。(2)資金支付給各培訓機構依照程序填寫資金撥付申請、申請表、驗收表,財政部門撥款並留存銀行回單(得1分)(3)項目工程結束後,及時聘請具有審計資質的合肥中潤國元會計師事務所對承擔培訓任務的所有培訓機構開展項目審計;項目承辦單位項目資金使用合理、規範,符合資金管理辦法要求,項目資金使用率100%(得1分)。  

(三)產出(得30分)  

項目產出(得30分)。(1)年度培訓任務完成程度(得5分)。今年省、市農委下達我縣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任務700人,截止到11月初,全縣共舉辦14個培訓班,每班50人,累計培訓學員700人,全面完成培訓任務完成率100%。(2)質量達標率(得10分)。經考試考覈,我縣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學員合格率達100%(得5分)。學員參訓時間具體爲:生產經營型學員培訓時間15天,其中理論學習5天,實踐學習10天;專業服務型培訓時間5天,其中理論學習2天,實踐學習3天。各班培訓課程設置分爲公共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兩大模塊,嚴格按照農業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規範設立各項課程(得5分)。(3)培訓質量(得8分)。每期培訓班均建立五項制度即班主任制度、第一堂課制度、學員培訓考勤制度、滿意度調查制度、培訓臺賬制度(得2分)。縣農業和財政部門制定《舒城縣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檢查驗收辦法》,於2018年11月對承擔我縣2018年度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任務的六個培訓機構開展了全面的檢查驗收,對驗收合格的培訓機構及班級出具《年終驗收機構評價表》、《班級驗收報告單》,驗收結束後撰寫全縣工作總結(得2分)。舒職農培辦印發【2018】3號《關於成立舒城縣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講師團的通知》並錄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信息管理系統,每班按照要求邀請了至少一名省級專家授課(得1分)。各培訓機構按照皖農辦科函【2018】73號文件規定訂購了中央教材及省編教材,每位學員人手一套(得1分)。每班按照一班一計劃要求制定了教學計劃,分段實施,培訓班人數符合要求(得1分)。印發了舒職農培辦【2018】2號《關於建立舒城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實訓基地的通知》並登記入庫(得1分)。(4)完成時限符合率(得2分)。縣於11月初完成培訓工作,認定驗收等工作按照培訓方案要求適時完成。(5)資金使用(得5分)。縣在對培訓機構和班級驗收合格後,按文件要求拔付下剩資金,無資金結餘。  

(四)效果(得30分)  

項目效益(得30分)。1、社會效益(得12分)。今年我縣實施的新型農民培訓項目向貧困村傾斜,帶動貧困戶發展,特別注重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的有機結合,要求學員切實做到“學以致用”,在實踐中發揮作用,學員收穫很大。通過對參訓學員電話抽查,100%學員都能將培訓知識靈活運用到生產、生活中,農業生產的效益達到明顯提升。2、可持續影響(得6分)。(1)縣舒職農培辦印發【2018】3號文件,統籌各類教育培訓資源,建立了建立了由農業、教育、科研以及推廣等單位人才組成的舒城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講師團(得1分)。(2)縣政府出臺新型職業農民認定文件(舒政辦〔2015〕1 號《舒城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舒城縣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得1分)。今年參加培訓的500名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及1名2017年省青年農場主培訓學員經縣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專家評審組研究、評審,全部予以認定,及時頒發新型職業農民(初級)證書並登記入庫。(得2分)。(3)印發了舒職農培辦【2018】4號《關於加強農技人員聯繫學員指導服務制度的通知》並附農技人員跟蹤聯繫服務學員情況彙總表(得1分)3、社會滿意率(得12分)。通過全國農業科教雲平臺、雲上智農APP完成在線評價的學員比例在90%(得4分)。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信息管理系統查看學員綜合滿意度(學員對培訓效果、組織管理、師資、基地等評價打分的均值)在80%以上。(得8分)。  

2018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