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地質兌工作總結多篇

地質兌工作總結多篇

地質兌工作總結篇1

爲進一步加強20xx年度全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到早安排、早部署,確保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3月2日至3月6日,我局聯合技術協作單位——地礦眉山工程勘察院開展了爲期一週的防治工作落實情況大檢查。檢查組分爲2個小組、總計出動36人次,對全區所有鄉鎮街道辦事處開展檢查督導。此次檢查內容主要包括:各鄉鎮地質災害點統計情況及地質災害隱患點排(巡)查、“兩卡一表”編制落實情況;應急演練開展情況;各地質災害隱患點警示標識設置、專職監測設備維護及運行情況;各地質災害隱患點專職監測員巡查、檢查履職情況。具體檢查情況如下:

一、各鄉鎮地質災害點統計情況及地質災害隱患點排(巡)查

在此次檢查中全區無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既有地質災害隱患點無變形加劇情況,全區地質災害隱患點總計189個,威脅戶數共計1584戶,威脅人數共計6037人。

在對已有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排(巡)查的同時,還對各鄉鎮村民新報的疑似災點進行逐點踏勘、確認(照片2),並向村民講解了地災識別的基礎知識。經過對疑似災點的逐各踏勘、確認後,未發現有新增災點。

二、“兩卡一表”編制落實情況

區19個鄉鎮中,望魚鄉已完成地質災害工作明白卡、避險明白卡及防災預案的編制,並已完成全部發放(照片3);觀化鄉、對巖鎮“兩卡一表”已編制完成,確保3月10日發放;沙坪鎮、合江鎮、南郊鄉“兩卡一表”已編制完成,確保3月15日發放;其餘鄉鎮及街道辦事處兩卡一表均在編制過程中,並承諾將在3月27日之前完成編制併發放。檢查組成員要求在“兩卡一表”編制完成後,要組織專人將其發放到災害點上的每家每戶,並現場監督,確保“兩卡一表”張貼在每家門口醒目位置。

三、各地質災害隱患點警示標識設置、專職監測設備維護及運行情況

檢查組對各鄉鎮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警示標識設置、專職監測設備維護及運行情況進行了隨機抽查,部分點存在標識牌放置不當,如鳳鳴鄉順河山莊對面滑坡;標識牌固定裝置已損壞,如對巖鎮攏陽村4組陳家邊滑坡;受雨水沖刷,警示牌上字跡不清晰,如觀化鄉上橫村3組水晶坎不穩定斜坡。20xx年新的警示標識設置即將發放,各鄉鎮府、街道辦事處應高度重視併合理規範地將警示標識放置於每個地質災害隱患點。檢查組對所到的每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發放的對講機、警報器等裝置進行了檢查,確保對講機能夠保持通訊,警報器能及時報警疏散人羣。

四、下一步安排

1、高度重視、落實措施。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務必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災預警工作,一定要將地質災害防治作爲當前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來抓。做到早安排、早部署,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倖心理。

2、加強值守、迅速反應。認真做好值班、值守工作,保障24小時通訊暢通,督促值班人員按要求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做好防災預警信息的上傳下達、突發災情的信息收集和彙報工作。

3、強化防災、力保安全。加強監測人員的日常管理和督促,要求監測員做好“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複查”的日常監測預警工作。繼續加大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力度,做到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受威脅羣衆全面瞭解地質災害隱患點情況及報警方式、撤離路線、安置地點等。

地質兌工作總結篇2

我市屬××省地質災害易發區、多發區之一。全市現有各類地質災害危險點3600餘處,其中列入省、市、縣三級監控的重要災害危險點714處。地質災害以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大中型地面塌陷爲主,具有點多面廣、危險性大的特徵。近年來,我市堅持“以防爲主,防治結合”的方針,科學制定防治方案,嚴格落實防災責任,不斷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確保了人民羣衆生命和財產安全,連續七年實現地質災害“零傷亡”。

一、主要做法

1、健全管理機構。市、縣、鄉三級政府都成立了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政府辦、國土資源局領導任副組長,財政、民政、氣象等18個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爲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負責轄區內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指揮、部署協調和巡查指導,並將職責任務分配到成員單位,實行防災減災領導責任制。

2、編制防災預案。市、縣兩級每年在汛前都認真組織編制了《防災預案》,經同級政府批准後,下發到有關單位、鄉鎮執行。對全市已發現的各類地質災害危險點,填制“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發放到防災責任單位和負責人,填制“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明白卡”,發放到受災害威脅的羣衆手中,讓他們明白麪對險情應採取的緊急措施和撤離轉移路線。

3、開展科普宣傳。每年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日”宣傳,通過組織諮詢服務隊伍上街提供諮詢服務,到鄉村農戶家中發送科普資料,出動宣傳車到鄉鎮、村組進行巡迴宣傳,懸掛、張貼、刷寫大型宣傳標語和宣傳圖畫等,向廣大羣衆宣傳、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讓羣衆掌握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減少人爲誘發地質災害的機率。

4、加強業務培訓。市、縣兩級國土資源部門每年都分別舉辦兩次以上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學習班。市國土資源局以召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會議形式,側重培訓縣、鄉政府分管領導,縣、鄉國土資源部門分管負責人和業務骨幹;縣國土資源局以舉辦學習班形式,側重培訓縣、鄉地質災害領導小組成員和地質災害危險點監測人員。

5、構建羣防體系。以國土資源系統工作人員爲骨幹、基層黨員幹部爲主體,按照市設中心、縣設總站、鄉設站、村設組的組織機構格局,建立市、縣、鄉、村四級監測網絡,具體負責轄區內地質災害監測預防工作。全市已建立羣測羣防監測網1529處,設立基層地質災害監測點135處,在市、縣兩級國土資源部門備案的監測人員達539人。

6、加強巡查排查。每年汛前,組織工作人員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巡查排查。對發現的災害危險點加強監控,聘請專家到現場勘察,提出隱患點的防治措施和建議,並根據地質災害的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進入汛期後,市、縣、鄉監測點24小時有人值班,並組織地質災害巡查組和應急搶險小組,對轄區內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排查、防治指導和搶險救災。

7、健全規章制度。先後擬製定實施八項制度,即:地質災害防治汛期值班制度、地質災害險情速報制度、汛期危險點巡查制度、異變危險點應急調查制度、監測人員崗位責任制度、監測資料彙編上報制度、地質災害預防預報、預警告示制度,地質災害防治獎罰制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職責明確、獎罰分明。

二、存在問題

1、地質災害防治認識不足。地質災害防治時間較長,即使是汛期結束,山體內還涵養着大量水分,容易造成已經開裂失穩的山體繼續下滑的可能。由於一般羣衆主觀上認爲,汛期過後不會發生什麼地質災害。正是這種僥倖心理和麻痹思想,容易造成嚴重後果。

2、農民建房缺乏科學知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一些農民認爲建房背靠“大山”是有靠山之說。加上國家嚴格土地管理,爲了減少宅基地佔用耕地,一些農民便往山邊建房,而在清基時處理不當,切坡角度過大,留下了地質災害隱患。

3、地質災害治理資金不足。我市地質災害隱患點涉及範圍大,所需投入的治理資金比較多。一方面我市地質災害以小型規模爲主,很難爭取到國家立項治理防治資金。另一方面由於地方財力有限,難於籌集治理資金。造成全面預防和治理地質災害資金嚴重不足。

4、人爲因素誘發地質災害。從已發生的地質災害來看,許多與人爲因素有關。如有的些方隨着採礦的延伸,長期抽排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容易發生大面積的塌陷。有的地方因公路建設的大面積開挖,很容易形成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

三、防治對策

1、普及地災防治知識。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大衆傳媒,採取板報標語、櫥窗專欄、宣傳圖冊等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努力提高羣衆的防災治災意識。

2、引導農民科學建房。在農村民居選址時,國土資源部門要把好用地審批關,充分考慮綜合防災和應急疏散的要求,使農民建房避開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對農民切坡建房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

3、建立地災防治基金。資金來源可採取從礦山企業按年度礦產品銷售額比例提存地質災害防治基金,從礦業權市場收益中按比例適度提留,發動社會贊助等方法籌措,力求多方籌集資金,把地質災害治理工作落到實處。

4、規範工程建設活動。嚴格遵循“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對在工程建設中違反了客觀規律,如打石、取土、切坡、過量抽取地下水、大量砍伐林木等,破壞山體的自然平衡,引發地質災害險情的行爲,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從嚴從重處理,防止盲目施工而引發人爲造成的地質災害。

地質兌工作總結篇3

市規自局:

根據簡自然資函文件要求,爲做好主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降低地質災害風險,保障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我鎮立即組織人員,再次對隱患點進行覈查,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強化責任意識,加強組織領導

受強降雨影響,爲進一步切實做好雨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避免因降雨次生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我鎮成立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

二、徹底摸清災害地點,明確工作任務

(一)嚴格汛期值守,確保防災信息暢通

各村(居)嚴格執行汛期xx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和災(險)情報告制度。指定專人負責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村(居)防災責任人、監測責任人、專職監測人員保持xx小時通訊暢通,確保防災信息及時傳達到位,隨時應對突發事件。

(二)強化宣傳培訓應急演練

要充分利用災害隱患點排查、宣傳月活動以及採取廣播、宣傳欄、宣傳冊等多種宣傳方式,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基礎知識宣傳和講解工作,各村(居)及派出所、衛生院等相關部門組織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提高全民識災、防災、避災、減災的意識和能力。

(三)加強動態巡查,完善羣測羣防體系

“羣測羣防、羣專結合”是防禦地質災害的根本方針。加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覈查工作力度,落實專職監測人員、監測責任人、防災責任人,將“避險明白卡”發放到受威脅羣衆手中,明確避險場所,疏散路線,建立搶險救災應急隊伍,並及時將地質災害隱患點基本信息和防災措施向老百姓進行公示,使羣衆心中有數,全面提高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能力。

我鎮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高度重視,加強巡查,確保不讓雨後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安全和財產損失。

地質兌工作總結篇4

一、本年度工作總結

1、統籌安排,制定全年防治計劃。召開區地質災害和危險邊坡防治工作會議,討論和審議由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起草的《深圳市鹽田區20xx年地質災害和危險邊坡防治工作方案》,並經區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印發實施。

2、完善防控體系,落實崗位責任。完善區政府、街道、社區及責任單位“3+1”的網絡防控體系,明確區政府的領導監督職責,街道辦的組織協調職責,社區工作站的管理指導職責,以及責任單位的巡查維護職責,各負其責,層層把控,全面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區政府與各街道辦簽訂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

3、繼續“羣專結合”的巡查模式。一是堅持“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後覈查”羣測羣防“三查”制度。二是繼續引進專業技術單位對我區地質災害防治進行諮詢服務,增強專業力量。三是加強對街道辦、各責任單位的聯動,以此達到各部門間的交流學習。

4、加大應急能力建設,及時處置隱患。一是加快完善制度建設,根據《鹽田區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規範性文件,對《鹽田區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進行修訂。二是加快應急隊伍建設,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水平。入汛歷來,我區經歷“4〃30”“5〃11”兩次暴雨襲擊,造成多處山體崩塌滑坡,共出動應急隊伍進行搶險處理3處次,清理土石方達600多方。

5、加快治理進度,及早消除隱患。地質災害治理項目是深圳市民生實事項目,也是我區“公共服務白皮書”督辦項目,20xx年我區計劃治理項目7個,其中6個有我區負責治理,1個由外國語學校負責治理。目前這7個項目開展順利,都已經完成勘察設計等前期工作,現已移交區工務局進行實施,估計在明年汛期前能完成施工。

6、加強技術更新,建立新型羣測羣防體系。貫徹落實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提出的構建“人工巡查全覆蓋、人工監測佔主導、智能監測爲補充”的鹽田區地質災害防治模式。我局積極行動,一是繼續完成危險邊坡和建築擋牆人工監測項目,在4、5月的暴雨中,通過人工監測發現變動較大邊坡3處,其中海山中英文幼兒園擋牆危險性和危害性較大,經報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和國土部門同意,現已經加固完成。二是加快實施危險邊坡及建築擋牆遠程監測與預警系統試點工作,現已完成系統的集成,正在試運行,年底進行竣工結算。

二、存在問題及措施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有兩個特點:一是季節性,多發生汛期第暴雨時期;二是突發性,我區較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已得到治理,但偶有小型崩塌和滑坡。由於以上兩個特點,地質災害應急清理不可或缺,根據近幾年的經驗,應急隊伍的除險工作很及時,但應急清理資金申請時間較長,出現活幹完了,錢遲遲下不來的情況。爲化解這一問題,我科將完善應急流程,採取資金申請和應急清理同時進行的做法,同時擬引進監理參與應急工程的監督。

三、下一年計劃

一是實施區地質災害和危險邊坡遠程監測預警系統二期項目的申報和實施,並繼續進行實施人工監測;二是積極推進深圳市地質災害和危險邊坡防治計劃項目的申報,今年申報15處隱患點,爭取列入計劃5-8處。並積極實施。三是繼續做好突發地質災害應急工作,及時安全的處置滑坡和崩塌情況。

地質兌工作總結篇5

20xx年,在市國土資源局領導下,按照省、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要求發佈兩案,完善網絡,強化重點,明確責任,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下面,就汛期防治工作總結如下:

一、工作佈置

1、編制了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應急預案。

今年汛期來臨之前,興城市政府及時發佈了《興城市20xx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興城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制定了防治方案、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包括險情發生時受威脅羣衆的撤離信號、路線和安置場所。在方案和預案中,明確了各級防災責任人以及各重點隱患點的監測責任人,進一步完善了羣測羣防監測網絡。簽定崩塌滑坡防災明白卡12份,崩塌滑坡防災避險明白卡2份。

今年的突出特點是:及早動手,精心安排,保證了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全面開展。

2、明確目標責任,完善監測網絡

6月3日,興城市政府召開了專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副市長劉希傑親自講話佈置,與林業局及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簽訂了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12份。強化了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明確了地質災害防治的責任和任務;今年從兩個方面着手進行:一是繼續完善了市、鄉、村三級監測網絡,及時調整人員,明確責任,對於全市承擔地質災害防治任務的村級幹部進行了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二是鞏固鄉鎮(街道辦事處)地質災害防治的.監測網絡,明確了重點任務。通過這些措施,全市汛期的地質災害防治做到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杜絕了防治死角。

3、開展多種形式巡查

汛期前,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了全面巡查。另外,在節假日前及每次降雨活動前有針對性的對學校、礦山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了巡查。進行地質災害巡查80餘人次。汛期中,12個重要地質災害點全部檢查到位,一般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了不間斷巡查,其他區域也進行了拉網式檢查。汛期防治工作進入重點防治期中,嚴格實行速報制度,提高了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水平。及時發放“兩卡”,全市共計發放了明白卡12份,避險卡2份,重點防治區域均發放到位。八月初,在特大暴雨來臨之前,我局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當成首要工作來抓,牢固樹立防大汛、救大災思想,領導親自到位。8月3日,局長親自到地質災害易發點華山街道辦事處綠化村郭成偉家做搬遷思想工作,使其轉移到安全地帶。8月4日晚,我局接到省地質災害預報預警信息,我市普降大到暴雨、特大暴雨,發生地質災害可能性較大,局長親臨一線,並對易引發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質災害點的各鄉鎮政府發出緊急通知,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和監測,對危險區域要指定專人進行監測和預警,發現險情立即報告,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範工作。使這場罕見的特大暴雨未造成人員傷亡。8月7日,局長又帶領監測人員到興西公路三道溝界碑處崩塌點查看,發現該處存在很大安全隱患,立即向市政府報告,並提出具體的治理建議。

4、落實防災制度

認真執行值班制度。在汛期,實行了嚴格的幹部值班制度。每天有專人值班,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保證了地質災害各類防治信息的上傳下達。

二、問題和建議

1、目前,鄉級公路均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隱患。今後應當強化公路建設中對沿線邊坡的治理力度,地質災害防治部門應當參與驗收。

2、要繼續完善“兩卡”發放的制度,從汛期的工作中可以發現,發放“兩卡”的地方警惕性高,羣衆重視,沒有發放的地方則有一定的差距。

3、要加強地質災害覈查檢查工作,從近年的工作中發現,災害隱患點逐年增加,特別是今年汛期雨水多,新出現的隱患點隨之增多,超出覈查的數量。所以,覈查應當每年進行一次。

地質兌工作總結篇6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省、市20xx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要求,我鎮深入紮實地開展了20xx年度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堅持“以防爲主,防治結合”的方針,科學制定防治方案,嚴格落實防災責任,不斷完善防治措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確保了人民羣衆生命和財產安全。

一、地質災害防治基本情況

我鎮地處黃土高原,是地質災害多發地,每年5—10月雨季屬重點檢測和防範期。我鎮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4餘處,主要分佈於石井村,威脅農戶2戶、12人,型主要爲滑坡、不穩定斜坡、泥石流、崩塌。我鎮未發生一起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地質災害。

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展情況

針對我鎮地災的基本情況,我鎮認真貫徹執行“以防爲主,防治結合,羣策羣防”的防禦工作方針,市鎮村三級密切配合,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認真貫徹省、市會議精神和各項工作要求,將我鎮地災防治工作落到實處。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我鎮歷來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了由一把手爲組長,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並根據人事變動及時調整充實了領導機構,確保地災防治工作高效開展。各村也相應成立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組。同時,在今年初,我鎮與市政府、各村簽訂了地災防治責任書,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格局。

(二)制定各項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有效防範地質災害。

爲提高對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反應能力,結合我鎮實際,制定下發了《20xx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修改完善了《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並召開工作會議,對全鎮地災防治工作進行早安排早部署,下發了防治方案和預案,充分做好動員工作。各村也結合排查、巡查工作成果,制定了村級年度防治方案,羣衆轉移方案。

(三)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範警示工作,提高羣衆防災意識。

爲使地災防治宣傳人人皆知、家喻戶曉,切實增強廣大羣衆防災、避災、減災的意識。一是積極組織監測責任人、監測人員參加培訓,一方面多次組織監測責任人、監測人員到市國土局參加相關的培訓,另一方面我鎮也召開了全鎮地質災害責任人的培訓會,現場會及具體工作安排會等。通過培訓監測責任人、監測人掌握了監測方法和臨災預警方法,增強了羣衆防災意識和識別地災的能力。二是發放各種宣傳資料到各村各戶。在汛期來臨之前,各村將兩種明白卡迅速發放到每戶羣衆家中,並張貼在牆上,將宣傳畫張貼到地質災害易發區等地方,將包括地質災害基本情況、預警信號、轉移路線、避險地點等內容的地質災害防災責任卡和防災明白卡發放到所有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單位和羣衆手中,同時對所有地質災害隱患點設置了警示宣傳牌,劃定了危險區。發放了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手冊和張貼畫300餘張;發放了地質災害監測記錄本40本,防災工作明白卡10份,防災避險明白卡5份。三是爲了增強村民避災實戰能力,提高廣大羣衆的防災避災意識,我鎮按照全市地質災害應急要求認真貫徹和落實。

(四)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增強應急反應能力。

1、建立完善地質災害防治的監管網絡。結合實際,鎮上成立地質災害防災避險巡查組,在雨季進行流動巡查。鎮上還設立了專門值班電話,並已上報縣安監局,值班人員認真做好了每日值班記錄和按時零彙報制度。各村根據本村的具體情況,落實地質災害防災責任人和監測人,確定了14名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對監測點每天進行監管巡查,根據地質災害發生類型設立警示牌,做好監測記錄。同時,保持信息暢通,及時將上級新的方法、措施傳達給一線工作人員,將一線工作人員的經驗傳播出去。

2、做好汛期災害應急調查準備,建立健全災情速報制,確保災情及時準確上報。村巡查人員定期和不定期進行隱患排查和危險區域巡查,發現險情及時上報。各監測點經監測有重大險情發生時,5分鐘內上報鎮政府,鎮政府立即採取應急防災減災措施,同時立即上報縣安監局。鎮應急指揮長及時趕赴現場,視情況啓動應急預案。

3、建立地質災害氣象預報制度。整個汛期,我鎮還建立了手機短信平臺,及時將氣象信息通過短消息的方式發送到各村監測人手機中,確保信息及時暢通,牢牢的把握地質災害預防的主動權。當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爲3-5級時,通過電話、短信等多種途徑告知各村監測責任人和監測人。

(五)認真做好地質災害再排查工作。

根據質災害《關於切實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緊急通知》,我鎮於及時召開全鎮地質隱患再排查工作會,傳達了縣的會議精神,對排查工作進行了部署安排,要求全鎮各村、企業迅速行動起來,採取有效措施,紮實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後,我鎮各村、企業等立即對全鎮範圍所有可能存在地質災害隱患地區進行了拉網式排查,重點是地質災害隱患點(2個)、地質災害危險區(房前屋後、溝口、低窪地帶)、施工工程(水、電、礦山)的排查,發放了《汛期地質災害再排查統計表》,及時做好再排查工作。通過再排查,截止目前,各村,企業已將再排查情況反饋給我鎮,再排查出中壩村和大楠村新增的隱患點,共兩處,已將隱患點上報縣安監局。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目前,地質防治工作還在進行當中,我鎮將繼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地質兌工作總結篇7

科研部自20xx年成立以來,在校區(學院)“兩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廣大教師和科技人員的大力支持下,圍繞學校總體戰略、校區發展定位和工作部署,按照“一二三”工作思路要求,熱情服務,提高辦事效率;加強外聯,積極尋求合作;創新工作,加強科研資源整合;規範管理,充實工作,使校區(學院)的科研工作在基礎比較薄弱、實力相對落後的條件下取得了長足發展和明顯提升,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爲增強校區(學院)辦學實力和提高教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支柱和亮點之一。

一、積極營造科研氛圍加強政策引導管理服務到位

(一)教學和科研是高等學校兩個最基本、最重要的職能,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沒有較高水平的科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就會面臨嚴重的瓶徑制約,學科建設和名校建設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基礎和最基本的條件。然而,校區(學院)成立及之後的幾年中,科研工作所面臨的現實是基礎薄弱,實力相對落後,與建設高水平科技大學的要求存在着較大的反差。面對這一現實,科研部成立伊始,按照校區(學院)領導的具體部署和要求,對校區(學院)的科研狀況進行了全面調研,通過排查分析,進一步摸清了家底,認清了現狀,找準了差距。一致認爲,的差距是教職員工科研意識的差距,的不足是教師們、特別是青年教師的科研動力的不足。爲此,科研部及時採取了一系列旨在營造科研氛圍、調動和激發科研工作積極性的措施和做法,主要有:(1)通過印發並組織學習學校的科研管理文件,使廣大教師瞭解掌握有關政策要求和制度辦法的規定;(2)通過對教師職稱任職業務條件的學習宣傳,使廣大教師進一步明確科研目標和任務;(3)通過科研例會及其他會議形式,積極進行動員引導,使廣大教師不斷強化科研意識,增強開展科研活動的緊迫感;(4)通過多次邀請在科研管理、項目申報等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作專題講座,使廣大教師逐步瞭解和掌握了各類縱向科研項目的申報渠道、申報時間、申報材料要求以及申報技巧,調動了教師開展縱向科研的積極性,等等。採取這些措施和做法,有效地營造了校區(學院)的科研氛圍,強化了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科研意識,調動了科研積極性,激發了開展科研活動的動力。

(二)科研部在全面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密切結合校區(學院)的實際,及時起草制定了適合校區(學院)實際狀況的科研管理制度辦法,先後出臺“山東科技大學泰安校區科研發展基金使用管理辦法”、“山東科技大學泰安校區科研發展基金使用管理(補充)辦法”、“科研工作量補貼辦法”等相應政策,建立了校區科研發展基金,對有重要學術價值或良好應用前景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預研後可能申報縱向項目或爭取較大橫向科研項目的前期研究進行扶持,校區成立以來已立項資助校區自選課題13項,資助學校“春蕾計劃”指導性項目40項,扶持青年教師進行研究工作;對上級立項的無資或小額縱向項目及自選課題的成果鑑定給予資助,扶植成果鑑定工作;資助教師外出參加重要學術會議;對發表的重要論文給予適量的版面費補貼;對獲獎成果、授權專利和被國際、國內收錄的高水平文章給予獎勵,引導教師出高水平的成果;實行按縱向科研項目到賬經費計算工作量,引導教師申報縱向課題等。一系列的扶持激勵政策,引導、支持和鼓勵教師重視科研,積極開展科研活動。

(三)按照“熱情服務,加強外聯,創新工作,充實”的基本思路和工作宗旨,科研部在人員分工清楚,職責明確到位的前提下,明確了一個共同的首要職責就是竭誠爲教職員工的科研活動服務。五年來,科研部全體人員牢固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不斷強化服務意識,端正服務態度,提高辦事效率,科研部的同志經常犧牲休息時間,加班加點爲老師們提供方便、排憂解難的事例不勝枚舉,贏得了廣大教職員工的一致讚許和好評;在熱情做好服務的同時,科研部對內着力加強科研規範化管理,不斷夯實基礎工作,健全和完善了各項管理辦法,對外充分利用毗鄰各礦區、周邊企業多的區位優勢,主動出擊,下廠礦、跑現場,瞭解企業技術需求,尋找科研課題,爲教師科研立項鋪路搭橋;科研部主動協調相關部門和單位不斷改善資料查詢和信息收集等方面的條件,創新了服務方式和方法,爲廣大教師和科技人員開展科研活動給予了全力支持,提供了良好的服務。

二、科研立項逐年增加科研經費連年攀升科研規模跨越發展

科研部緊緊圍繞“科研上水平、開發上規模、學科建設上臺階、科研管理上檔次”的工作目標和指導思想,積極探索校企科技合作的新形式,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科技對接活動,全方位、多渠道宣傳和推介學校的科技成果,通過多形式的產學研結合,搭建了學校科技服務於地方經濟發展和煤炭企業科技進步的平臺,科技開發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了科研立項逐年增加,科研規模快速增長,科研經費連年攀升。

(一)縱向立項項目數量和科研經費逐年增加。校區(學院)成立初,縱向科研基礎相對薄弱。通過加強政策引導,調動了教師開展縱向科研的積極性;適時進行業務指導,有效挖掘教師潛能,使教師瞭解如何選題,如何準備材料,儘快掌握了申報流程和申報技巧,申報縱向項目的成功率逐年提高。

(二)橫向科研實現跨越式發展。20xx年,校區(學院)橫向立項總數僅有67項,合同總經費499.7萬元。面對橫向科研基礎薄弱的現實,科研部及時組織有關人員到有關廳局主管部門和廠礦企業走訪,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方位的溝通交流,着力組建工程研究中心、研究所等科研團隊或科研平臺,加強與企業和地方政府間的科技合作等。經過幾年的努力,橫向科研立項數、合同經費數、到賬經費數等指標實現了跨越式增長。

橫向科研呈現如下幾個特點:

(1)增長速度快,立項數年均增長17.7%,總經費年均增長55%;

(2)承擔大項目的能力逐年增強;

(3)服務的行業面逐年加寬,除煤炭行業外,還涉及到了機械、電力、建築、交通、信息、金融等;

(4)涉及地域廣,除山東外,還拓展到了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安徽、四川、寧夏、內蒙、陝西等。

三、廣泛開展科技合作交流活動日益活躍

推動校區(學院)科研的發展,離不開與地方政府、企業間的科技合作與交流。科研部積極整合資源,促進產學研結合,積極有效地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合作與交流。與泰安市高新區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啓動服務泰安行動方案和全面合作計劃;組織近300位師生參加山東省科技活動周暨中科院院士泰安科技諮詢活動,我校師生的良好表現得到泰安市政府的好評,樹立了科大良好形象;組織學生積極申報“泰安市大學生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申報項目數量逐年增加,質量顯著提高,受到泰安市科技局良好好評價和高度讚揚;與山鋼集團簽訂產學研全面合作協議,設立產學研基地;與泰安市岱嶽區人民政府簽署了科技合作協議,校區(學院)常務副主任蔣金泉同志擔任“泰安市泰山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副會長,加快了與岱嶽區政府、企業間科技交流與合作的步伐,推進了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的轉化,組織近20多位專業教師參加了泰安市岱嶽區“礦產資源集約利用、深度開發研討會”,考察了大汶口石膏科技創業園區,並全面介紹了校區(學院)的科研概況、科研實力、科研優勢、成熟的技術成果等;與濟寧高新區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爲將來與高新園區在人才培養、科技合作、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對接與合作奠定了基礎;與肥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簽訂科技合作協議,合作的主要內容包括加強產業項目合作,開展產業技術聯合攻關,加強產學研合作,推動產業發展,加強技術轉移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開展重大決策諮詢,教育合作與人才培養等。

以上合作交流大多是圍繞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進行的,合作項目的最終成果必將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並與地方政府、企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校企雙贏。

四、科技產出碩果累累成果質量明顯提高

在科研規模實現量的突破的同時,科技產出、科技獎勵和科研成果等也實現了質的提高。近五年的科技產出和科研成果統計結果顯示,科技成果的質量和水平不斷上升。五年來,出版專著5部。發表論文75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260餘篇,sci收錄7篇,ei收錄64篇,cssci收錄12篇,istp收錄7篇,scd收錄6篇。鑑定成果30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項,獲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33項。獲各類科技獎勵94項,其中,省部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2項;廳局級一等獎9項,二等獎28項,三等獎41項。

以20xx年爲例,組織申報各類科技獎勵15項,獲獎10項,其中,省部級獎2項。鑑定成果16項,授權專利6件,其中發明專利2件,登記批准計算機軟件著作權1項,出版科技專著3部。發表學術論文195篇,其中,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發表50篇,被sci收錄4篇、ei收錄55篇、istp收錄2篇、cssci收錄8篇、scd收錄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