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心讀後感(精選9篇)

讀後感1.91W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9篇《心讀後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心讀後感》相關的範文。

心讀後感(精選9篇)

篇1:心讀後感

工程學院2016級 帥青照

《心》作者夏目漱石,日本作家。

在這篇書評之前,我想先問一個問題,你是否因爲內心的自私而造成過永生難以釋懷的過錯?我一向不喜歡看外國的書,我的記憶力不好,那些直譯過來奇怪的名字,我記不下來。每次閱讀外國書籍,我總是翻回去好幾次查看人物名稱及關係。但在看到這本書的一瞬間,我便知道,這本書,我非看不可。或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又或許是最近心裏無法排去的鬱悶,這本關於矛盾,惆悵,無助的書,拿起以後,我就再也沒有放下。

這本書不同於其他書的地方是它沒有難記的名字,它的主要人物不過三個人,作者,先生,k,而其他人物都只是這三個人的附屬品。簡單明瞭的人物關係,徐緩沉靜而撼人心魄的筆致,幽微的人心,這本書展現了近代知識分子矛盾,惆悵,無助的精神世界。(此話改編於《心》這本書的簡歷)

文章的前兩部分,都在寫作者和先生之間的接觸,從認識到熟知,從作者的角度展現了先生的性格。先生沒有出門工作,性格孤僻,鮮少與他人有往來。在往來之中,作者對先生的敬佩程度一步步加深,卻發現了先生身上許多的疑點。或許是先生曾經受過傷,所以對很多人的接近持牴觸狀態,起先對作者也是若即若離,對作者並沒有任何熱情的表示。在某次散步中,先生突然問起來作者家庭狀況,並多次強調作者要在父親死前就把遺產拿到手,引發了作者和先生的一次最大的衝突。先生說,大多數的人平時都是好人,但在某一個牽扯利益的時候,便變成了壞人。先生每月都會去墓地拜訪一個早逝的摯友,卻不曾帶過任何人,包括先生摯愛的夫人。而每次在這個墓地碰到作者時,先生的眼裏都盛滿了厭惡,遲疑等各種情緒。這一切的一切,都顯示了先生有段不願提起的過往。先生和夫人是極其恩愛的一對,因此作者曾想從夫人口中得知先生爲何變成這樣,夫人只是說,我不知是他因爲厭惡這世人而厭惡我,還是厭惡我和這世人。先生的過往越來越撲朔迷離,作者卻因爲父親的病重無法再和先生繼續交談。

作者的父親臨終的最後一晚,作者收到了來自於先生厚厚的一封信,先生一向不回覆作者任何書信,作者訝異之餘,匆匆打開了這封信,卻看到了先生已離世的消息。在火車上,作者仔細的讀這封書信,寫的正是先生不願提起的過往。

先生的父親和母親由於可感染的傷風,前後幾天離世,留下了不到二十歲的先生和一筆可觀的財富。先生的父親很喜歡和相信先生的叔叔,所以在父親死後,先生便把一切家產交給了叔叔管理。在拒絕叔叔想要把堂妹嫁給先生之後,先生髮現,那些家產逐漸被叔叔盜走。這一打擊讓先生對身邊一切的人都充滿了懷疑,連其他人眼裏完美的叔叔,都做出了這樣卑鄙的事,先生怎麼能再相信別人。變賣了一切家產,先生搬出了宿舍,租住在一位美麗的小姐家(即後來的夫人),在小姐與其母親的照料下,先生逐漸走出心裏陰影,同時也對這位美麗的小姐偷偷動了情。爲了幫助沉迷於佛學和相信那些苦修的摯友k走出心理,先生把k帶入了小姐的家。在點滴接觸中,k逐漸改變,先生卻越來越忐忑,沒有k帥氣的外貌,沒有k優異的成績,先生害怕小姐傾心於k。在各種猜測中,先生髮現小姐經常與k單獨相處,先生的猜疑之心越來越嚴重。在某個夜晚,先生糾結了很久要不要告訴k自己喜歡小姐這件事時,k先行一步告訴先生他也喜歡小姐。先生在巨大的震驚中,先是利用k的弱點讓他放棄了小姐,又偷着告訴夫人(小姐的母親)自己喜歡小姐,請求夫人將小姐嫁於他。當小姐和先生定下婚約後,k也從夫人那裏得知了這件事,前兩天並沒有特殊的表現,卻在某個深夜切開了脖子的大動脈自殺了。先生無比愧疚,將k埋在離家比較近的墳墓中,每個月都會去祭祀k。先生無法將自己內心的愧疚告訴小姐,也無法面對間接殺死k的自己,終日閒職在家,也不願與人接觸,甚至也無法與小姐正常交流。最後,在巨大的壓力之中,先生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得不說,這是一場悲劇,由於年少的妒忌和猜疑,毀掉了兩條人命,毀掉了三個人的幸福。其實在現實中,很多人都因爲身邊的人比自己優秀,而產生妒忌等負面情緒,大部分的人都能夠壓抑住自己內心的想法,然而也有少數人做出了無法挽回的事。其實,我們沒必要妒忌別人,反而在這些人身上我們能學到很多。我們應該正視自己的內心,不要因爲一時的衝動做出讓自己後悔一輩子的事。

篇2:心讀後感

在老師的推薦下捧起了夏目漱石的《心》開始品讀。在看完了中文翻譯的版本後竟瘋狂的想看看日文原著。最終,在網上找到了日文的版本。在兩個版本對照着的閱讀下,我完成了對這篇鉅著的閱讀,雖然仍然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但還是寫下了自己對於它的一點感悟。總體來說,雖然我並沒有看過太多的日語著作,但是對於日作,我並不喜歡。太多的無病呻吟,太可怕的委婉措辭,而對於日本文化的不瞭解,讓我無法理解作者著作的目的與意義。反而讓我感覺這平平淡淡的敘事裏面到底表達了什麼樣的真理。

小說的主人公是“我”以及被成爲“先生”的另一個角色。從一開始作者便把“我”與“先生”緊密的聯繫在一起了,大學生的“我”對於“先生”獨到的思想,獨到的行爲方式不僅讚賞且佩服,並常常到“先生家”與其產生思想上的碰撞,而在這一過程中“我”經歷了父親的死,“先生”的自殺,並瞭解了“先生”的過去。“先生”在被自己的叔叔騙走了父母的遺產之後對人產生了強烈的不信任,並遠走他鄉獨自在東京生活。在這期間喜歡上了房東的女兒,但卻因過去的陰影,()讓“先生”不敢肯定自己對她的喜愛。而當出現了同樣喜歡小姐的“K先生”後“先生”感覺到了危機,他抓住了“K先生”的弱點搶先向房東提親了,雖然最後他與小姐結爲夫婦,但“K先生”卻自殺了。從此“先生”把自己封閉在狹窄的空間裏,並且不怎麼與人交流。他活在寂寞與孤獨中,對於“K先生”的死他很自責,最後他也選擇了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是一部非常完美的心理小說,在這裏我看到了人性的醜陋與世故,在巨大利益的面前所有的親情、友情、愛情都有可能化爲烏有,而更可怕的是你卻不知道這樣的人什麼時候會從好人變成壞人。小說向我們展示的是一種壓抑苦澀、厭世悲觀等灰色基調的畫卷。

小說一開始“先生”便常常與“我”談論到人性的問題。“我”雖然覺得“先生”有滿腦的偉大的思想,但他卻不想把這些公諸於世,並且常會在不經意間說出一些讓“我”覺得無法理解的結論,我認爲這是與先生的過往有關的。“先生”曾經說過“我被人欺騙過,而且是骨肉至親欺騙的。我決不會忘記。他們在我父親面前裝作好人,父親剛閉眼就變成了不可饒恕的沒有良心的壞蛋。他們家給我的屈辱與損害,我從孩子時起一直揹負到今天,大概要揹負到死吧。這時我至死也不會忘記的。但是我又不能去報仇,說起來,我現在要做的是超出個人的仇恨。我不僅憎惡他們,而且憎惡一切他們所代表的人,這樣的人太多了。”人性本善,但是金錢卻經常矇蔽我們的雙眼,就像先生這樣被自己的骨肉至親欺騙也是常有的。人都是虛僞的動物,在社會這個大熔爐裏每個人都把自己僞裝起來了,在利益面前每個人都想伸出自己的魔爪,於是在美麗的微笑背後或許隱藏着一個天大的陰謀,但是在這糖衣炮彈下你卻無法分辨這到底是真是假,就像“先生”所說你永遠不知道他們會在什麼時候從好人變成壞人。而在經歷了巨大變故之後人往往會變得沉默和不信任,就像“先生”那樣。每看到一個笑臉都要懷疑這背後的真實性,讓自己寧願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裏也不願意與人過多的接觸,並且再也沒有辦法真誠的接受所謂的關心與愛護,或者就必須在即將失去的時候纔會幡然醒悟,更有可能會做出另自己終身遺憾的事情。人或許都是脆弱的,我們都太容易受傷,我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懷,但有的時候當這奢求已久的關懷到來時你已經失去了接受它的能力了。

小說中“K先生”和“先生”最後是以自殺收場。他們同時愛上了房東的女兒,但卻是“先生”使詐先行一步向房東提親了。得知真相的“K先生”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實於是選擇了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從此“先生”活在了永遠的自責裏,雖然他成功迎娶了小姐,但他卻永遠覺得自己是卑鄙的、可惡的。當初是的他是如此的憎恨欺騙,是欺騙讓他一無所有並且必須得遠走他鄉,但現在的自己卻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朋友,這讓他對人、對社會產生了厭惡,他把自己封閉了,他的性情大變,他的內心除了自責就是孤獨。他每個月去給“K先生”掃墓,但這卻仍然無法讓他擺脫心裏的陰影,並且這些事情又都是無法跟妻子啓齒的,最後“先生”也自殺了。這是深受明治精神影響的知識分子的悲哀。

小說發表在1914年,作者以強烈的批判的筆觸直指專制時代知識分子中利己主義者可惡、可悲、可嘆的孤獨內心世界。作者在書中巧妙的安排了五個死亡事件,沉重的死亡背後都暗示着些什麼。明治天皇的死暗示着明治社會的結束,乃木大將的死暗示着武士道軍國主義思想對後世的影響,父親的死暗示着一部分國民崇尚天皇,把自己與天皇政體一體化的愚忠,先生的死暗示着深受明治精神影響的知識分子的悲哀。而“我”是書中唯一一個代表着日本的未來和希望的人物,“我”是一個年輕、不諳世事、正直求知的人。在與“先生”的思想碰撞中,我會堅持自己的看法,而在對於“先生”思想不理解的時候“我”會一步步地向先生求證直至得到答案爲止。雖然“我”代表着先進的思想,但是“我”也有苦惱的時候,貴爲大學生卻只能空有一身的學識,畢業之後卻也只是爲自己的工作而發愁,大學時代的激進,大學時代所有的思想大多也只能成爲泡影了。畢竟在前途迷茫的時候活下去纔是至關重要。

反覆的閱讀才明白爲什麼本書會取名爲“心”被欺騙之後的苦悶和無所適從,而欺騙別人之後的自責和孤獨,還有那看不見的未來,都在心裏形成了強大的衝擊。“先生”在遺書中講述到自己的孤獨與絕望:“我是孤寂的,我常常感到好像跟任何方面的聯繫都被切斷了,在這世界上只有我一個人住着似的。”作者在此也寫出了人性深處的原始悲愴,令人沉思和震撼。

2012年2月3日

篇3:《心》讀後感

《勇敢的心》影評《勇敢的心》又名《情世未了緣》,它以13-14世紀英格蘭的宮廷政治爲背景,以戰爭爲核心,講述了蘇格蘭起義領袖威廉華萊士與英格蘭統治者不屈不撓鬥爭的故事。本片是由好萊塢著名影人梅爾吉布森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在爲人們展開一幅氣勢恢宏、動人心魄、催人淚下的歷史畫卷的同時,也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創造電影奇蹟的英雄。《勇敢的心》一直被視爲一部悲壯的、融合血淚傳奇的史詩片,在影片中,人們常常爲蘇格蘭那絲手帕延的山脈、悽婉的風笛和蘇格蘭人民在貧困痛苦中發出的淒厲呼號所感動,也爲華萊士一往無前的精神所鼓舞。威廉華萊士的精神就如同一面旗幟,指引着蘇格蘭人民爭取到了最後的自由。1995年的影壇幾乎完全被《勇敢的心》所佔領,梅爾吉布森成爲該年度的最大贏家。《勇敢的心》一興起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5項大獎,並席捲全球,所向披靡。在當今影壇娛樂片盛興,技術電影一味追求消遺、刺激和高票房的同時,《勇敢的心》大膽創新,起用了沉重壓抑、憂鬱憤悶的歷史題材,將公元13世紀的蘇格蘭人民大起義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搬上銀幕,以宏偉壯闊的氣勢爲影片贏得了史詩巨片的稱號。不僅讓人們感受到了真實的生活和歷史,同時也爲古裝歷史片贏得了更大的市場。英語系07級21班2007311597牛春香《勇敢的心》影評《勇敢的心》是一部充滿了激情、政治、浪漫、道德的古裝史詩巨片,是一部具有深刻民族主義和政治內涵的影片,是一部悲壯的、融合血淚傳奇的史詩巨片,也是蘇格蘭人民的追求自由之路。在刀光劍影的殘酷爭戰中,纏綿着蕩氣迴腸的鐵血以柔情。700年前的一位英雄,700年後的一部電影,激勵着自人類有思想以來,每一位爲了自由而戰的英雄以及凡人。《勇敢的心》不愧爲一部優秀的電影,看過的人都這麼說,認爲它是從小到大看過的最好的、最有人情味的愛國主義影片。影片一改正義者總是勝利和一貫定律,在結尾處是一個悲劇,一聲催人淚下但又振奮人心的“自由”給整個影片畫上了個圓滿的句號。他的精神就如同旗幟一般,影響深遠。華萊士捨生取義的故事傳遍了整個蘇格蘭,他臨死前所表現的勇氣更令他的同胞引以爲榮。他的死在蘇格蘭人的胸中燃起了一把熊熊的烈火。他們都投效在剩下的惟一能領導蘇格蘭的人――羅伯特布魯斯旗下。羅伯特接收了華萊士剩餘的軍隊,並且宣稱他要向英格蘭人求和,這令許多蘇格蘭人迷惑不解。在臣服儀式上,許多和華萊士並肩作戰的戰士,以及一些

蘇格蘭的貴族都在場。羅伯特在山頭望向英格蘭的將領們、他們的旗幟,以及他們的軍隊。然後他往後看了看自己的部隊,他看到他的戰士們,他審視着士兵們。一個蘇格蘭貴族騎着馬靠近他,神情有點耐煩。“來吧!”他說道,“我們的典禮可以開始了。”羅伯特將手帕小心地放入他的胸甲裏,然後轉向站在山頭上的蘇格蘭高地人。他深深地吸一口氣,喊道:“你們曾經和華萊士一起流血!”他抽出長劍來,“現在,請你們跟我一起流血吧!”蘇格蘭高地人振奮了,他們發出了震天動地的叫喊聲:“華――萊士!華――萊士!華――萊士!”聲音淹沒了整個山谷。他們吶喊着,不顧一切地向嚇呆了英格蘭人衝去……公元1314年,又飢又餓,人數又少的蘇格蘭軍隊在白納克班的原野上攻擊了英格蘭的軍隊。他們打得如詩一般地美,他們爲自己贏得了最終的自由和勝利。英語系07級21班2007311583錢歡歡

篇4:《心》讀後感

認真地拜讀了北京師範大學張曉龍博士編著的《關愛教師從心開始――教師心理保健》一書。該書較有創建性地將健康心理學及職業健康心理學理念結合起來,不僅對教師的心理保健問題進行了全面而深刻地分析,而且能夠從“心”開始,對教師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如此在書中直視自我還是第一次,頗受觸動。

回味思考,體會如下:

一、“壓力山大”

第一線的中國小教師,除了要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兼顧學生的學業成績以外,還要組織學樣安排的各類活動、家訪、應付上級檢查、搞教學科研等,長期超負荷工作,易導致其身心疲憊。教研員即使學生的老師也是老師的老師,工作的的心裏壓力就更大。聽完課後的每一次評課交流,都是一篇不許出錯的即興作文,必須是最先進的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科學結合。每次教研會的講座,雖然只是一兩個小時,但爲了讓教師們學有所獲,在準備期間,不知要查找多少資料,需要多少個“白加黑”“五加二”……

二、社交閉塞

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場所的“兩點一線”和時間的無暇它顧。特別是那些態度認真努力工作的教師,只知道埋頭苦幹教書育人,頭腦裏就是學校、學生、教室、書本。很少和校外的社會溝通、也不願意和同行溝通、甚至難於和家庭成員溝通。沒有溝通就沒有疏沒有導,就會在心理上形成自閉,就會在某種程度上否定人的社會性。勢必因爲社交閉塞而影響心理健康。

三、殃及魚池

教師是學生最信任、最崇拜的人,是教室裏的太陽。如果教師的心理不健康、不陽光,教室裏就不會那麼明亮。因爲一個人的心理狀況總是能夠在他的言談舉止中自覺不自覺地表現出來。特別是自我閉塞、抑鬱寡歡的老師,很難保持良好的工作熱情、很難再教學中生動感人、很難完成好自己的神聖職責。如此工作一定會殃及魚池而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禍及自身

作爲一名教師、作爲一名現代的社會人,如果長期的處於一種心理的不陽光、不樂觀、不幸福、不放鬆甚至是高壓緊張的狀態,必然會導致自己一直都處於亞健康狀態,也一定會給自己的身體健康埋下生病的種子而禍及自身。中醫講“心鬱氣滯血不通”,如此糟蹋自己何必呢?

五、積極向上

健康是人類幸福生活的基礎,健康生活已成爲現代人日益關注的話題。職業本是人們維持健康生活、發揮個性才能的社會活動。教師這個職業給了我們在社會上的一個位置、給了我們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平臺,當我們上了一節好課、當我們看到學生的進步和成長,那是何等的幸福啊!喚醒自己的愛、激發自己的愛、奉獻自己的愛,愛學生、愛學校、愛知識、愛工作、愛這個時代。用愛滋潤學生、用愛快樂他人、用愛幸福自己。打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我。

六、無怨無悔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而從事藝術教育的音樂老師,是在學生心靈深處播撒沒得使者。每當組織學生聆聽一首首動聽的樂曲、每當用自己優美的琴聲爲學生伴奏、每當帶領學生表演一個個優美的舞蹈,我們就把學生帶帶進了最美好的世界!做上教研員之後,在研討教學的過程中、在一次次講座過程中、在聲樂、舞蹈、鋼伴等專業技能的培訓過程中,看到一個個問題被化解、看到老師們的進步,那就是我無比的幸福!做教師我無怨無悔。

篇5:《心》讀後感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在我們父母給了孩子生命後,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這是每個父母都該思考的吧,因爲生下孩子,這只是個開始,以後還有漫長的路等着我們,該如何走好以後的路,這條路上有你有我,有孩子,但這條路上,父母只能陪伴孩子一段,以後的路還得孩子自己去走.那我們從他出生後,該怎樣做,該怎樣去教會他一個人如何自己去走呢?有了孩子和即將準備要孩子的父母,你們思考過嗎?你們有信心帶給孩子足夠的能力嗎?我想,想過這些問題的父母並不多.那如果我們沒想過,從現在開始,我們是否要想想了呢?

孩子自出生,我們最先要給予孩子的就是哺育,這一點,相信誰都知道,誰也都會這麼做,因爲吃喝,是人動物的本能,不是嗎?所以我們很多人在爲生存而奔波,就是不喜歡的工作還是要做,因爲我們只要活着,就需要解決這個吃喝的問題.那之後,孩子會漸漸的長大,也會一天天的長大,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一樣純潔,那我們在這張白紙上,我們該畫些什麼呢?我們要教給孩子的東西很多,就像動物,長大一點,父母會教它們捕食,讓它們能夠生存下去.可我們人不一樣,他不像動物那樣簡單,因爲人是高級動物,當然需求不一樣,要求要高的多,在解決了吃喝的問題,還要學會人際交往,這是人活着必須學會的技巧,否則你就很難生存,或者說你會因爲人際關係而活得很累,學會了這些,你還會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在身心靈都滿足的前提下,你才能說,你無憾了,否則,你永遠都不會滿足.

真的就這麼簡單嗎?絕對不是,如果能像上面講的這樣活,那人是多麼幸福的啊!可是,我們的父母,從小給我們灌輸的思想,往往都是出人頭第,有句最形象的話,是我們語文老師講的:物種競擇,適者生存.從小孩子們就揹負了太多的壓力,爲了將來更好的生活,從小開始,孩子們就很少有玩的時間,就在學習中度過,另外還要學其它很多東西,諸如:跳舞,畫畫,圍棋,英語等等,如果是孩子是孩子的興趣,那這個孩子很幸運,有多少孩子是爲將來能考個好的學校作準備的呢?在分數相同的情況下,有幾技之長的孩子不是可以先被錄取嗎?於是爲了這一天,父母真是良苦用心,就是不知道父母,有沒有看到孩子小小的身軀中無奈的嘆息聲呢?能怪父母嗎,這個現象是誰造成的呢?這種現象剝奪了孩子多少的歡笑啊!也爲此,孩子除了學習之外,他們已不懂得做家務,已不懂得體貼父母,心疼父母,他們覺得父母的付出都是應該的,他們已不懂得感恩.甚至有報道說,一個上大學的”孩子”在學校,不知道回家的路,最後打電話報警,讓警察送其回家.這種報道,我們是該笑還是哭呢?

有句話說: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相聚爲目的的,只有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爲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對兒女的愛 ,而且越早從父母身邊分離越好.它所要表達的就是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漁,道理有相通之處.

我們希望孩子的未來是活在富貴而有權利的追逐中呢?還是擁有一個快樂健康的心態,還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別,你怎麼選呢?我想我會選擇後者,我雖然給了她生命,但我希望,她能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我能做的就是教給她積極的心態,做人的原則,並默默陪在她身邊,傷心的時候給她安慰,受挫的時候給她鼓勵和加油,永遠相信她!告訴她,跌到了要爬起來!

孩子是父母手心中的風箏,不管他飛的多高,線永遠握在你的手中,給他們足夠的力量去飛吧,不管何時何地,家永遠是他們停泊的港灣!不離不棄!

篇6:《心》讀後感

或許花的本質就是大紅大紫,美麗耀眼,但有種花受時光雕琢,卻不被時間腐蝕,這種花纔是真正的美,獨一無二的美,舉世無雙的美。可惜世人都不能理解這種不同尋常的美。這種花正是木槿花。

木槿花,花木槿。單薄的花,單薄的人兒;憂鬱的花,憂鬱的人兒。寂靜的`早晨,木槿花紛亂淒涼跌落滿地;平靜的上午,花木槿如同一隻大鳥,飛了起來,離開了這座城市。

巧妙的構思,但僅此而已嗎?遠遠不止如此。這本書是需要一邊讀一邊品的,就像咖啡,越品越苦澀,越品越回味。直到最後你的眼淚大滴大滴的滑落,使咖啡與它渾然一體,有了濃重的鹹味,不待喝完,又已淚如雨下。它便有這樣一種魔力,一種使人心碎的穿透力,使你每每想起這個情景,就覺得有莫大的傷痛席捲而來。似乎每一句話都蘊藏着殘酷的真理。

花木槿,我最愛最愛的木槿表姐。她是一個熱愛藝術,熱愛自由的人,熱愛就是她的生命,自由就是她的呼吸。她原本在羣藝館有固定的工作,卻突然辭職,她認爲這樣的生活簡直是浪費生命,是腐爛,她寧願肢體餓死,也不要精神的死亡。於是,她一個人去了麗江,每天按照自己的想法,繪畫,攝影,插花,旅行。

她只畫水墨畫,而且只畫花,清淡素雅的花,單調寂寞的花,在宣紙上飄飄欲飛,很出世,很空靈。但卻爲了生活,給一家酒店畫大紅大紫,千姿百態的花兒,她的表妹不解問“不是自己的寫意,不是內心開出的花朵,還是藝術麼?”木槿自嘲地說“藝術也是爲人民服務的嘛,姐姐也是人,也要穿衣吃飯,要活命嘛!” 若平常,聽到這話,我一定會諷刺,譏笑。而今,我的笑凝固在嘴角邊了,呵,木槿不是貪圖名利的人,否則,憑着她的畫功,相信多接幾筆生意,就可以過上優越富裕的生活,高枕無憂了。可她沒有,她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做違心的事。總而言之,一切罪在這個殘酷,犀利的現實社會,這個不給人留太多幻想的,將人的棱角一層層磨平的現實社會,磨滅了心中的夢想。

她說,自己的前世是一隻神鳥,一隻要衝破束縛,飛上雲霄的鳥,所以她選擇從高樓墜落,在今生用前世結束自己的生命,然後再回到自己的前世。把滯重的肉體拋在地上,靈魂高高飛向天空。再也不被這世俗羈絆所困擾,勇敢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畫遍所有素淡的花兒,走遍左右的古城!她的一生都在畫花,到最後,她用生命畫自己。現實和藝術混淆了,沒有了界限,她成爲自己畫裏的花,絕望的花,凋零的花。她終於,盛開在自己的世界裏,飛翔在自己的世界裏了!

其實,《前世》系列國畫的創作,似乎就是一種預言,一個徵兆,那些夢境,那麼幻覺,美好的背影,古老的事物,神祕,詭異,幽深,暗蘊一種憂傷而神聖的歸屬感,顯露出悲劇的端倪。前世情結一直深深潛伏在木槿的靈魂裏,從而矇蔽了她的眼睛和心靈,讓她忽略了今生的苦樂,更切斷了對來世的期盼。她說,我想回去。回到哪裏去呢?一定是那美好純淨的前世吧?

木槿香消玉殞了,她留給世界的震撼與思考卻再也抹不去了,她留給我們的一顆晶瑩剔透的心再也忘不了了。不必哀傷,親愛的木槿表姐一定得到重生了。她已經來到一個完美的世界,不用爲生活煩惱,不用被一切困擾,盡情地潑墨丹青了。

那麼,祝你快樂,木槿。

篇7:《心》讀後感

剛看這完李燕玲的《我的心留在普羅旺斯》。裏面的普羅旺斯,世界上惟一不用做任何事情,就可以玩得非常開心,它的風景與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遊歷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遊歷。沒有人能生活在這裏毫不動容。而所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到了這裏,都要放棄城市人喧囂與騷動的特性,放慢自己慣有的匆忙腳步,而去慢慢品味每一條蜿蜒曲折的羊腸小道,品味陽光下搖曳的樹葉,品味石牆上見人不驚的小鳥,品味空氣中瀰漫的薰衣草香……

在這本書中,作者不是單純地在陳述自己的感傷,其中牽扯了很多人。我很喜歡這種文風,一邊讀小說,一邊感受不同的情感世界,一邊領略普羅旺斯的美。我也很喜歡書裏面所描述的情感世界,感覺很真,很美好,但結局卻是出人意料的,有點模棱兩可,讓人有想像的空間。真有點不明白,最想不到的是聶小衛競和夏子平又走在一起了,真有點不可思義。或許真像徐悅函說的,或許他們倆的事並不是聶小衛個人說的那樣,女主角全相信了聶小衛說的,單方面認爲是夏子平負了聶小衛.但事實又有誰才知道呢?故事到了最後,我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可以說,故事從頭到尾都有很多玄念,而且一個個到了最後都沒有說明白.或許是我沒看明白吧.太深奧了,看不明白.女主角愛的究竟是誰呢?是她上司鍾鄴?還是他沒有親屬關係的表哥徐悅函?真想不透,故事的開始,是女主角到普羅旺斯療傷,去忘記過去的一切,或許說是逃避更貼切,文中多次說到她是爲了逃避纔去普羅旺斯的,爲了忘記,不再想起過去的一切.而過去又發生了那些可怕的事呢?競令她這樣的難受,寧願捨棄深愛着的徐悅函?而她又是在逃避那一些呢?是對鍾鄴的愛戀帶來的傷痛?還是爲了很久以前和徐悅函發生的一切?兩者都有是吧,我想.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情況,看到鍾鄴會傷心,看到悅函也會傷心,既說愛鍾鄴,也說一直愛着徐悅函,難道一個人真的能同時愛着兩個人嗎?

在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中,看到了,愛也並不像想像中偉大,她依然不能接受悅函,不能承受和他一起的那種壓力,無法無視他的冷淡、冷峻、銳利。這種愛對於女主角來說有很大的壓力,縱使她很愛他,也知道他很愛她,但,這還不夠。她清楚明白,自己要的愛情並不是這樣,若果她和億這樣生活下去,她會窒息,越來越沒有生氣,所以最後她還是選擇了離開。原來有一種愛是這樣的無可奈何。但同時我又覺得書中的主人公是極沒安全感的人,她的懷疑,她的不相信,最終都會讓她遺失幸福。但,我仍然憧憬着,她後來會跟徐悅涵在一起。

在書裏看到普羅旺斯的美麗景色,美好生活,寧靜、安逸,一種慢生活,與世無爭的感覺。真讓人嚮往。還有那童話般的房子、人們、景物,最吸引人的大片大片的薰衣草,大片大片的鳶尾草,真想住在那裏一輩子。書裏有一句,法國之所以浪漫,是因爲有普羅旺斯。還有那裏的葡萄園、葡萄酒,以之於普羅旺斯的天空、陽光、空氣,都被描述得特別藍,特別溫暖,特別的清新,美好到令女主角吸入一口空氣,就想它永遠不會變成濁氣排掉,這樣就可以把普羅旺斯空氣的味道永遠留在體內,就連空氣都讓她有這樣的眷戀,更何況其他更美好 的?真想能去一次普羅旺斯啊,但這是一個太遙遠的夢了,不能觸摸,只能幻想。幻想的自然最美好 ,最完美,沒有一點瑕疵,只是到了現實中,難道真的是這樣嗎?也許是我的想法太天真了吧?

篇8:《心》讀後感

《心》這本書是稻盛和夫老爺子三法當中的一個。最喜歡這本書,認爲所有萬事萬物皆從心起。

稻盛和夫老爺子說,他的人生觀就是人生的目的在於提高心性,磨練靈魂。人生中的成功也好,失敗也好,所有一切歸根結底要看我們能不能提高自己的心性。讓他變得更純粹,更美好,換句話說,要看我們能不能把自己的利他之心發揮出來。

以前我們經常會聽人說無商不奸,而最近兩三年經常會聽到,如果你想要把生意做好,就要有利他心,你幫助別人越多,你的生意就會越大。

而且生意也要努力的做好,因爲把企業做好的時候,你能幫助到更多的人。不僅可以幫助自己的員工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同時還能夠幫助自己的員工能力有所提升。

你也能幫助你的客戶,買到更適合他們的產品。也能幫助到社會,因爲你正常的納稅,會有很多稅收去,進入基礎建設當中。你也能幫助自己的小家,讓家裏人過上更適合更舒適的生活。

稻盛和夫老爺的書,讓人看着非常的舒服。書裏的東西都非常的淺顯易懂,沒有複雜的詞彙或者很難做成的公式,就是那些簡簡單單的道理,只要你去做,就可以做成。

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那句:“南曼,南曼,謝謝”。持有一個謙卑的心,一個向善的心,感謝身邊的一切。感謝別人帶給我們的好與壞。

因爲有了這顆敬畏的心,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也都是盡力去做好,做好當下的事情,就是我們最大的修行。

第二:我們要做到,心存善念。利他、利家人,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這個力所能及裏,就包括:不與心術不正的人交往,既不聽他們所講的,不把他們所講的那些惡言惡語的聲音當做一回事,同時也不去傳播。

不要用這些不實、不適言語去傷害別人。而他們所說的那些惡言惡語,最終會落在他們自己的頭上。我們不去附和、也不去反抗,他們就會靜靜的離開了。我覺得這是家長應該教會給孩子們的爲人處世之道。

向大自然學,知足,這是給我的第三個感受。

自然界的所有的動物都不會再吃飽了之後還去殺戮,他們只取自己所需的,不會過度。

同樣的感受,也是像我們一樣。如果過度的去強調、去汲取一些高消費,也是沒有必要的。幾萬塊錢的包,也是包,甚至還不如幾十塊錢的包使用。

也不會因爲你穿的名牌,就完完全全把你的能力和你的外貌劃等號。只要你穿的得體,、舒適,小衆品牌也是可以選擇的。

也喜歡稻盛和夫講述他妻子的故事,有一天,稻盛和夫回家,發現家裏有一個房間,從來都沒去過,就好奇地打開那個房間門去看了看,發現房間裏一部分放了他穿過的衣服,他很好奇問自己的妻子,爲什麼不把這些衣服處理掉。

他妻子說這些衣服裏面有你辛勞過的痕跡,這些衣服又都穿過了,都有磨損了不好給人的,覺得非常有紀念,就都收了下來。這個小老頭名下可有三個非常神奇的公司,他買多少衣服都可以,經常換不節儉也不會穿到磨損的程度。而且這些舊衣服,隨手處理掉也都可以,可是這夫妻二人,沒有佔過多的社會資源,只取自己所需。

勤儉的美德就是對自然界最大的慰藉和感恩,反觀自己,有很多需要按照稻盛和夫老爺子所講的,去修正的地方。

這本書不厚,文字也非常的通俗易懂,傳遞的信息也非常的淺顯易懂,並不高深晦澀,值得讀讀。

讀名人的書,就相當於和名人做一對一交流,通過讀稻盛和夫老爺子的書,就能感覺到那是一個對自己要求非常嚴,對工作充滿熱情,對周圍人很平易近人的智慧老者。

篇9:《心》讀後感

乍暖還寒,梅花點點於枝頭。捧一壺香茗坐在樹下,遠處墨香傳來,跨越千年時光。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這是詩經的開篇,是華夏文化的開篇。對於中學時代的我而言,它是我對詩經產生興趣的源頭――那些音韻的美好和文字的動人,我好像能真切感受到那些未曾經歷過的情感。

泱泱華夏五千年文化,孕育出無數璀璨文化。唐宋盛世,詩人醉心於祖國山水,將豪情萬丈揉進了每行詩中。在文字中,我們與千年前的古人把酒對月,快意恩仇。嘆將軍勇士們慷慨赴死的忠肝義膽。站在千古一樓上賞山光水色,停在江南烏巷中悲悽悽愛情。大地與日月似乎亙古不變,卻在滄海桑田中早已煥然一新。口傳口,心傳心,代代相傳至今,追其源,是《詩經》。兩千多年前,周代人民把音韻化成文字寫在紙上,傳承於後世。

孔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詩經》美――彼岸佳人,隔着厚厚的葦柳,藏在氤氳的霧氣中,若隱若現,模糊且遙遠。想要走進窺探她的面容,美人卻神祕地走開了,只留下一地香氣。隔着千萬年,後人卻依舊能感受到她身上的朦朧美。“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的畫卷彷彿就在眼前展開。

《詩經》美――遠處桃林,在夕陽的映襯下流光溢彩。碩果累累於枝頭,在枝葉間調皮地擠來擠去,鬧着、笑着。晚風吹過,樹葉也跳起了鳴奏曲。春天好像突然變的活潑而又靈動。待嫁女子在樓閣靜坐,紅蓋頭下的是乾淨的臉龐,頰上微紅,不知是嬌羞還是腮紅的痕跡。桃花灼灼而開,美好的姑娘也終於將嫁作他人,成爲賢良的妻子。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正如餘先生在《詩經選》序言中說道的那樣:“詩經的解說向來是分歧百出的”,確實,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可能不同的讀者讀詩經的感受是不一樣的,甚至同一個讀者在不同的心境下,看法也是不一樣的。許多人可能會覺得詩經中的那些愛情很遙遠,是祖祖輩輩的事情,實則不然。“月出姣兮,佼人僚兮”,月亮裏面藏着的是少年時代心中的絲絲愛意,剪不斷,理還亂。“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是青春時代遠遠的一眼,是隻那一眼心裏就有的青春的單純的、乾淨的萌動,後來又有“既見君子,雲胡不喜”,是陷入愛情後的小情侶們對彼此一日不見便如隔三秋般的思念,相思成疾,眼裏心裏都只是對方。詩經裏的那麼多故事,有人會覺得全都是纏綿的愛情,也有人猜測是在通過寫愛情暗諷當朝政事。但無論是哪種情況,把那些男女之事寫成歌藏在書裏,千百年後的今天,當少男少女們遇到了喜歡的對方,卻又不好意思直接開口表明直諱愛意,一首詩經的詞,道出心中所想,浪漫又純真,感性又理性。

小時候會嚮往童話裏的愛情,羨慕王子公主最後能夠擁有幸福結局。長大後又認識了許多種愛情,於是不想做卑微到塵埃裏的花瓣,卻想有朝一日能夠成爲不依附他人的凌霄花。詩經裏的愛情有好有壞,卻從不避諱提及美好愛情。愛情是值得放在陽光下被世人所看到,而不是被放在陰鬱的角落裏獨自發酵。總歸是,愛情永遠不需要那些華麗的詞藻,一枝一葉總關情。千百年以後,花草樹木經歷了滄海桑田,但天地間,唯愛永恆。

標籤:讀後感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