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一物理必修1知識點難點總結(新版多篇)

高一物理必修1知識點難點總結(新版多篇)

高一物理必修1知識點 篇一

1、參考系: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選來作爲標準的的另外的物體。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都是相對於參考系在而言的。

參考系的選擇是任意的,被選爲參考系的物體,我們假定它是靜止的。選擇不同的物體作爲參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但選擇時要使運動的描述儘量的簡單。

通常以地面爲參考系。

2、質點:

①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質點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學的抽象。

②物體可看做質點的條件:研究物體的運動時,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可以忽略。且物體能否看成質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③物體可被看做質點的幾種情況:

(1)平動的物體通常可視爲質點。

(2)有轉動但相對平動而言可以忽略時,也可以把物體視爲質點。

(3)同一物體,有時可看成質點,有時不能。當物體本身的大小對所研究問題的影響不能忽略時,不能把物體看做質點,反之,則可以。

注(1)不能以物體的大小和形狀爲標準來判斷物體是否可以看做質點,關鍵要看所研究問題的性質。當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時,物體可視爲質點。

(2)質點並不是質量很小的點,要區別於幾何學中的“點”。

3、時間和時刻:

時刻是指某一瞬間,用時間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它與狀態量相對應;時間是指起始時刻到終止時刻之間的間隔,用時間軸上的一段線段來表示,它與過程量相對應。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來描述質點位置的變化,是質點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

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5、速度:

用來描述質點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與通過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其定義式爲 ,方向與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對變速運動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時速度:是質點在某一時刻或通過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時速度簡稱速度,它可以精確變速運動。瞬時速度的大小簡稱速率,它是一個標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與速度的變化量方向相同(注意與速度的方向沒有關係),大小由兩個因素決定。

高一物理必修1知識點 篇二

物理公式總結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 (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 –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爲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爲相鄰連續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時間(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

2) 自由落體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爲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動規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 豎直上拋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論Vt^2 –Vo^2=-2gS 4.上升高度Hm=Vo^2/2g (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爲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2)分段處理:向上爲勻減速運動,向下爲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物理必修1知識點 篇三

重力加速度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體因受重力產生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也叫自由落體加速度,用g表示。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在同一地區的同一高度,任何物體的重力加速度都是相同的。重力加速度的數值隨海拔高度增大而減小。當物體距地面高度遠遠小於地球半徑時,g變化不大。而離地面高度較大時,重力加速度g數值顯着減小,此時不能認爲g爲常數

距離面同一高度的重力加速度,也會隨着緯度的升高而變大。由於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萬有引力的另一個分力提供了物體繞地軸作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物體所處的地理位置緯度越高,圓周運動軌道半徑越小,需要的向心力也越小,重力將隨之增大,重力加速度也變大。地理南北兩極處的圓周運動軌道半徑爲0,需要的向心力也爲0,重力等於萬有引力,此時的重力加速度也達到。

由於g隨緯度變化不大,因此國際上將在緯度45°的海平面精確測得物體的重力加速度g=9.80665m/s^2;作爲重力加速度的標準值。在解決地球表面附近的問題中,通常將g作爲常數,在一般計算中可以取g=9.80m/s^2。理論分析及精確實驗都表明,隨緯度增大,重力加速度g的數值逐漸增大。如:

赤道g=9.780m/s^2

廣州g=9.788m/s^2

武漢g=9.794m/s^2

上海g=9.794m/s^2

東京g=9.798m/s^2

北京g=9.801m/s^2

紐約g=9.803m/s^2

莫斯科g=9.816m/s^2

北極地區g=9.832m/s^2

注:月球面的重力加速度約爲1.62m/s^2,約爲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

高一物理必修1知識點 篇四

1、力: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不同,可以把力分爲

①按性質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變;②改變運動狀態。

2、重力:

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量分佈和形狀有關。質量均勻分佈,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處。薄板類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注意: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在兩極處重力等於萬有引力。由於重力遠大於向心力,一般情況下近似認爲重力等於萬有引力。

3、彈力:

(1)內容:發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且使其發生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條件:①接觸;②形變。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彈力的方向和產生彈力的那個形變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接觸面;曲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過研究點的曲面的切面;點面接觸處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面、繩子產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大小:

①彈簧的彈力大小由F=kx計算,

②一般情況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應結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有彈力作用、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還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說明:a、FN爲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於G;也可以等於G;也可以小於G

b、爲滑動摩擦係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

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

②靜摩擦: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

大小範圍0

(fm爲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

靜摩擦力的具體數值可用以下方法來計算:一是根據平衡條件,二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後通過受力分析確定。

(4)注意事項:

a、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