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筆記總結【新版多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筆記總結【新版多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 篇一

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2.有用推論Vt2–V0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_o2+V_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_t-V_o)/t以V_o爲正方向,a與V_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ΔS爲相鄰連續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V_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

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_t-V_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

2)自由落體

1、初速度V_o=02.末速度V_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_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爲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動規律。

(2)a=g=9.8≈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

1、位移S=V_ot–gt2/22.末速度V_t=V_o–gt(g=9.8≈10m/s2)

3、有用推論V_t2-V_o2=-2gS4.上升高度H_max=V_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_o/g(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爲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2)分段處理:向上爲勻減速運動,向下爲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筆記總結 篇二

研究靜摩擦力

1.當物體具有相對滑動趨勢時,物體間產生的摩擦叫做靜摩擦,這時產生的摩擦力叫靜摩擦力。

2.物體所受到的靜摩擦力有一個限度,這個值叫靜摩擦力。

3.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與接觸面相切,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4.靜摩擦力的大小由物體的運動狀態以及外部受力情況決定,與正壓力無關,平衡時總與切面外力平衡。0≤F=f0≤fm

5.靜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fm=μ0•N(μ≤μ0)

6.靜摩擦有無的判斷:概念法(相對運動趨勢);二力平衡法;牛頓運動定律法;假設法(假設沒有靜摩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 篇三

1、自由落體運動: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靜止開始的下落運動,因爲忽略了空氣的阻力,所以是一種理想的運動,是初速度爲零、加速度爲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3、豎直上拋運動: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爲v0,加速度方向與v0方向相反,大小等於的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可以把它分爲向上和向下兩個過程來處理。

(2)豎直上拋運動的對稱性

物體以初速度v0豎直上拋,A、B爲途中的任意兩點,C爲點,則:

(1)時間對稱性

物體上升過程中從A→C所用時間tAC和下降過程中從C→A所用時間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對稱性

物體上升過程經過A點的速度與下降過程經過A點的速度大小相等。

[關鍵一點]

在豎直上拋運動中,當物體經過拋出點上方某一位置時,可能處於上升階段,也可能處於下降階段,因此這類問題可能造成時間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錯現象

1、忽略自由落體運動必須同時具備僅受重力和初速度爲零

2、忽略豎直上拋運動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過某一位置或圓筒的問題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 篇四

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

要根據力的概念,從物體所處的環境(與多少物體接觸,處於什麼場中)和運動狀態着手,其常規如下:

(1)確定研究對象,並隔離出來;

(2)先畫重力,然後彈力、摩擦力,再畫電、磁場力;

(3)檢查受力圖,找出所畫力的施力物體,分析結果能否使物體處於題設的運動狀態(靜止或加速),否則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複列爲物體所受的力。

2、整體法和隔離體法

(1)整體法:就是把幾個物體視爲一個整體,受力分析時,只分析這一整體之外的物體對整體的作用力,不考慮整體內部之間的相互作用力。

(2)隔離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體從相關的物體系中假想地隔離出來,只分析該物體以外的物體對該物體的作用力,不考慮物體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

(3)方法選擇

所涉及的物理問題是整體與外界作用時,應用整體分析法,可使問題簡單明瞭,而不必考慮內力的作用;當涉及的物理問題是物體間的作用時,要應用隔離分析法,這時原整體中相互作用的內力就會變爲各個獨立物體的外力。

3、注意事項:

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在具體操作時應注意:

(1)彈力和摩擦力都是產生於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因此要從接觸點處判斷彈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則根據彈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畫好這兩個力。

(2)畫受力圖時要逐一檢查各個力,找不到施力物體的力一定是無中生有的。同時應只畫物體的受力,不能把對象對其它物體的施力也畫進去。

易錯現象:

1、不能正確判定彈力和摩擦力的有無;

2、不能靈活選取研究對象;

3、受力分析時受力與施力分不清。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筆記總結 篇五

認識形變

1.物體形狀回體積發生變化簡稱形變。

2.分類:按形式分:壓縮形變、拉伸形變、彎曲形變、扭曲形變。

按效果分: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3.彈力有無的判斷:

(1)定義法(產生條件)

(2)搬移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不存在,然後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3)假設法:假設其中某一個彈力存在,然後分析其狀態是否有變化。

彈性與彈性限度

1.物體具有恢復原狀的性質稱爲彈性。

2.撤去外力後,物體能完全恢復原狀的形變,稱爲彈性形變。

3.如果外力過大,撤去外力後,物體的形狀不能完全恢復,這種現象爲超過了物體的彈性限度,發生了塑性形變。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筆記總結 篇六

汽車行駛

1.停車距離=反應距離(車速×反應時間)+剎車距離(勻減速)

2.安全距離≥停車距離

3.剎車距離的大小取決於車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問題:抓住兩物體速度相等時滿足的臨界條件,時間及位移關係,臨界狀態(勻減速至靜止)。可用圖象法解題。

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係

1.產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爲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於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方向相同。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杆方向;硬杆彈力可不沿杆方向。

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並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F=kx

4.上式的k稱爲彈簧的勁度係數(倔強係數),反映了彈簧發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並聯:串聯:1/k=1/k1+1/k2並聯:k=k1+k2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 篇七

自由落體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4.推論Vt^2=2gh

注:(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爲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4.上升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爲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2)分段處理:向上爲勻減速運動,向下爲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筆記總結 篇八

氣體的性質

1.氣體的狀態參量:

溫度:宏觀上,物體的冷熱程度;微觀上,物體內部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劇烈程度的標誌,

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關係:T=t+273{T:熱力學溫度(K),t:攝氏溫度(℃)}

體積V:氣體分子所能佔據的空間,單位換算:1m3=103L=106mL

壓強p:單位面積上,大量氣體分子頻繁撞擊器壁而產生持續、均勻的壓力,標準大氣壓: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氣體分子運動的特點:分子間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間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運動速率很大

3.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p1V1/T1=p2V2/T2{PV/T=恆量,T爲熱力學溫度(K)}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筆記總結 篇九

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它包括平動、轉動和振動等形式。

2.參考系:被假定爲不動的物體系。

對同一物體的運動,若所選的參考系不同,對其運動的描述就會不同,通常以地球爲參考系研究物體的運動。

3.質點: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它是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爲使問題簡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僅憑物體的大小不能視爲質點的依據,如:公轉的地球可視爲質點,而比賽中旋轉的乒乓球則不能視爲質點。

物體可視爲質點主要是以下三種情形:

(1)物體平動時;

(2)物體的位移遠遠大於物體本身的限度時;

(3)只研究物體的平動,而不考慮其轉動效果時。

4.時刻和時間

(1)時刻指的是某一瞬時,是時間軸上的一點,對應於位置、瞬時速度、動量、動能等狀態量,通常說的“2秒末”,“速度達2m/s時”都是指時刻。

(2)時間是兩時刻的間隔,是時間軸上的一段。對應位移、路程、衝量、功等過程量。通常說的“幾秒內”“第幾秒內”均是指時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筆記總結 篇十

1.α粒子散射試驗結果

大多數的α粒子不發生偏轉;

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角度的偏轉;

極少數α粒子出現大角度的偏轉(甚至反彈回來)

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徑約10-10m(原子的核式結構)

3.光子的發射與吸收:原子發生定態躍遷時,要輻射(或吸收)一定頻率的光子:hν=E初-E末{能級躍遷}

4.原子核的組成:質子和中子(統稱爲核子),{A=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Z=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5.天然放射現象:α射線(α粒子是氦原子核)、β射線(高速運動的電子流)、γ射線(波長極短的電磁波)、α衰變與β衰變、半衰期(有半數以上的原子核發生了衰變所用的時間)。γ射線是伴隨α射線和β射線產生的。

6.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E:能量(J),m:質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計算ΔE=Δmc2{當Δm的單位用kg時,ΔE的單位爲J;當Δm用原子質量單位u時,算出的ΔE單位爲uc2;1uc2=931.5M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