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一物理必修1知識點歸納總結【通用多篇】

高一物理必修1知識點歸納總結【通用多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 篇一

【一】

1、質點:

(1)沒有形狀、大小且有質量的點

(2)質點是一個理想化模型,實際並不存在

(3)一個物體是否能看成質點並不取決於這個物體的大小,而是看所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上各部分運動情況的差異是否爲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體問其具體分析。

2、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它等於速度的改變量跟發生這一改變量所用時間的比值,定義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變化的方向

(3)在變速直線運動中,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則質點做加速運…本站 …動;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則則質點做減速運動。

(1)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等於位移s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一個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如果在一段時間t內的位移爲s,則我們定義v=s/t爲物體在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體在這段時間內的位移的方向。

(3)瞬時速度是指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從物理含義上看,瞬時速度指某一時刻附近極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4、勻速直線運動(A)

(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位移相等,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根據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質點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相等,質點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質點的運動方向相同,質點在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 篇二

1、功

(1)功的概念: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一段位移,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位移,是做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計算式: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大小,等於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夾角的餘弦三者的乘積:W=Fscosα。

(3)功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計算

⑴恆力的功:根據公式W=Fscosα,當00≤a<900時,cosα>0,W>0,表示力對物體做正功;當α=900時,cosα=0,W=0,表示力的方向與位移的方向垂直,力不做功;當900<α<1800時,cosα<0,W<0,表示力對物體做負功,或者說物體克服力做了功。

(2)合外力的功:等於各個力對物體做功的代數和,即:W合=W1+W2+W3+……

(3)用動能定理W=ΔEk或功能關係求功。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做功過程一定伴隨能量的轉化,並且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發生轉化。

3、功和衝量的比較

(1)功和衝量都是過程量,功表示力在空間上的積累效果,衝量表示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果。

(2)功是標量,其正、負表示是動力對物體做功還是物體克服阻力做功。衝量是矢量,其正、負號表示方向,計算衝量時要先規定正方向。

(3)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的夾角三個因素決定。衝量的大小隻由力的大小和時間兩個因素決定。力作用在物體上一段時間,力的衝量不爲零,但力對物體做的功可能爲零。

4、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點

⑴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時間內做的總功可能爲正、可能爲負、也可能爲零。

⑵一對互爲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總功可能爲零(靜摩擦力)、可能爲負(滑動摩擦力),但不可能爲正。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 篇三

一、基本概念

1、質點

2、參考系

3、座標系

4、時刻和時間間隔

5、路程: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6、位移:表示物體位置的變動。可用從起點到末點的有向線段來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於或等於路程。

7、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程度。

分類平均速度: 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瞬時速度:

與速率的區別和聯繫 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標量

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率=路程/時間

瞬時速度的大小等於瞬時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程度

定義: (即等於速度的變化率)

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與速度的方向不確定。(或與合力的方向相同)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篇四

力的合成和分解

1、標量和矢量:

(1)將物理量區分爲矢量和標量體現了用分類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2)矢量和標量的根本區別在於它們遵從不同的運算法則:標量用代數法;矢量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3)同一直線上矢量的合成可轉爲代數法,即規定某一方向爲正方向,與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號代人,相反的用負號代人,然後求代數和,最後結果的正、負體現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雖也有正負之分,運算法則也一樣,但不能認爲是矢量,最後結果的正負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勢能、電勢能、電勢等。

2、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與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它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幾個力叫做這個力的分力。

(2)共點力的合成:

1、共點力

幾個力如果都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上,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於同一點,這幾個力叫共點力。

2、力的合成方法

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①若和在同一條直線上

a.、同向:合力方向與、的方向一致

b.、反向:合力,方向與、這兩個力中較大的那個力向。

②、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3、平行四邊形定則:

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有向線段爲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它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則。

求F、的合力公式:(爲F1、F2的夾角)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從平行四邊行法則。

(2) 兩個力的合力範圍: F1-F2 F F1 +F2

(3) 合力可以大於分力、也可以小於分力、也可以等於分力

(4)兩個分力成直角時,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數。

注意事項:

(1)力的合成與分解,體現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2)合成與分解是爲了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種方法,用合力來代替幾個力時必須把合力與各分力脫鉤,即考慮合力則不能考慮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時只考慮分力,而不能同時考慮合力。

(3)共點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範圍是

|F1-F2|≤F合≤Fl+F2.

(4)共點的三個力合力的最大值爲三個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爲零。

(5)力的分解時要認準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實際效果,按實際效果來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體上的所有力分解到兩個互相垂直的座標軸上,分解最終往往是爲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總的合力)。

易錯現象:

1、對含靜摩擦力的合成問題沒有掌握其可變特性

2、不能按力的作用效果正確分解力

3、沒有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

高一物理必修1知識點歸納總結【五 篇五

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於物體速度變化(vt 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 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量值 初態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量(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第六節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係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座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係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爲正,下方爲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爲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識點 篇六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爲止。

理解要點:

(1)運動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運動與力的關係,即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運動狀態指物體的速度)又根據加速度定義:,有速度變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說: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說“力是產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維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說“力是改變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說明了任何物體都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屬性——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的性質,這就是慣性。慣性反映了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慣性大的物體運動狀態不容易改變)。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4)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物體不受外力和物體所受合外力爲零是有區別的,所以不能把牛頓第一定律當成牛頓第二定律在F=0時的特例,牛頓第一定律定性地給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牛頓第二定律定量地給出力與運動的關係。

2、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

公式F=ma.

理解要點:

(1)牛頓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即知道了力,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體的運動規律;反過來,知道了運動,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況,爲設計運動,控制運動提供了理論基礎;

(2)牛頓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時效果,即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與它的效果是瞬時對應關係,力變加速度就變,力撤除加速度就爲零,注意力的瞬時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頓第二定律F=ma定義了力的基本單位——牛頓(使質量爲1kg的物體產生1m/s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爲1N,即1N=1kg.m/s2.

(5)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步驟:

①明確研究對象。可以以某一個物體爲對象,也可以以幾個物體組成的質點組爲對象。

②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同時還應該分析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包括速度、加速度),並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圖旁邊畫出來。

③若研究對象在不共線的兩個力作用下做加速運動,一般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解題;若研究對象在不共線的三個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運動,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題(注意靈活選取座標軸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④當研究對象在研究過程的不同階段受力情況有變化時,那就必須分階段進行受力分析,分階段列方程求解。

注:嚴格按照以上步驟解題,同時認真畫出受力分析圖,標出運動情況,那麼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6)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的動力學問題常常可以分爲兩種類型(兩類動力學基本問題):

(1)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要求物體的運動情況。如物體運動的位移、速度及時間等。

(2)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要求物體的受力情況(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但不管哪種類型,一般總是先根據已知條件求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然後再由此得出問題的答案。

3、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理解要點: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賴性,它們是相互依存,互以對方作爲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時性,它們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同時變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後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質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疊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生其效果,不可求它們的合力,兩個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這應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區別。(5)區分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對平衡力: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對平衡力的共同點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不同點有: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不同物體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種性質的力,而平衡力可能是不同性質的力;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的,而平衡力中的一個消失後,另一個可能仍然存在。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篇七

章力

定義: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點:

(1)力具有物質性: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

說明:①對某一物體而言,可能有一個或多個施力物體。

②並非先有施力物體,後有受力物體

(2)力具有相互性:一個力總是關聯着兩個物體,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說明:①相互作用的物體可以直接接觸,也可以不接觸。

②力的大小用測力計測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體的形狀發生改變;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

(5)力的種類:

①根據力的性質命名: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核力等。

②根據效果命名:如壓力、拉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覆力等。

說明:根據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稱的力,性質可以相同;同一名稱的力,性質可以不同。

重力

定義:由於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

說明:①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④在兩極時重力等於物體所受的萬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時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說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體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緯度越高,同一物體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體在兩極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個物體的重力不受運動狀態的影響,與是否還受其它力也無關係。

③在處理物理問題時,一般認爲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變。

(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即垂直於水平面)

說明:①在兩極與在赤道上的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響,與運動狀態也沒有關係。

(3)重心: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

重心的確定:①質量分佈均勻。物體的重心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形狀規則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就在幾何中心上。

②質量分佈不均勻的物體的重心與物體的形狀、質量分佈有關。

③薄板形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說明:①物體的重心可在物體上,也可在物體外。

②重心的位置與物體所處的位置及放置狀態和運動狀態無關。

③引入重心概念後,研究具體物體時,就可以把整個物體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於重心的一個力來表示,於是原來的物體就可以用一個有質量的點來代替。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 篇八

1、牛頓第一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爲止。

(2)理解:

①它說明了一切物體都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固有性質。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慣性與物體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運動狀態無關)。

②它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產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維持運動的原因。

③它是通過理想實驗得出的,它不能由實際的實驗來驗證。

2、牛頓第二定律:

內容:物體的加速度a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

理解:

①瞬時性:力和加速度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體性:合外力、質量和加速度是針對同一物體(同一研究對象)

④同一性:合外力、質量和加速度的單位統一用SI制主單位⑤相對性:加速度是相對於慣性參照系的。

3、牛頓第三定律:

(1)內容: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時性。它們是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後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質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屬同種性質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賴性:它們是相互依存,互以對方作爲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疊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生其效果,不可求它們的合力,兩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4、牛頓運動定律的適用範圍:

對於宏觀物體低速的運動(運動速度遠小於光速的運動),牛頓運動定律是成立的,但對於物體的高速運動(運動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觀粒子的運動,牛頓運動定律就不適用了,要用相對論觀點、量子力學理論處理。

易錯現象:

(1)錯誤地認爲慣性與物體的速度有關,速度越大慣性越大,速度越小慣性越小;另外一種錯誤是認爲慣性和力是同一個概念。

(2)不能正確地運用力和運動的關係分析物體的運動過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等參量的變化。

(3)不能把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其受到的合外力的瞬時對應關係正確運用到輕繩、輕彈簧和輕杆等理想化模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