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歸納(通用多篇)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歸納(通用多篇)

明清文化 篇一

1、口訣

明清文化古萌新 科技著作集大成

徐徐送禮隨高峯 理學心學相繼紅

反對封建有啓蒙 炎黃匹夫李贄猛

市民小說更興盛 儒生聊聊紅樓夢

三游水滸梁山空 官修圖書類與叢

永樂大典圖書成 四庫全書清乾隆

耶穌教士西學東 教皇禁祭天祖孔

2、解釋

①“明清文化古萌新”:指明清時期文化的特點是“承古萌新”。

②“科技著作集大成,徐徐送禮隨高峯”:a、“科技著作集大成”指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繼問世。b、“徐徐”:指徐光啓和徐霞客,《農政全書》和《徐霞客遊記》。C“送”同“宋”指宋應星《天工開物》d、“禮”同李指李時珍《本草綱目》e、“隨高峯”是指這些科技著作隨着封建經濟高峯的到來而出現。

③“理學心學相繼紅”指封建統治的官方哲學──“理學”和“心學”相繼佔統治地位。

④“反對封建有啓蒙,炎黃匹夫李贄猛”:a、“反對封建有啓蒙”指早期民主啓蒙思潮也在潛滋暗長。b、“炎黃”指顧炎武與黃宗羲。C、“匹夫”指王夫之。d、“李贄猛”李贄是我國反封建思想的先驅。

⑤“市民小說更興盛,儒生聊聊紅樓夢,三游水滸梁山空”:a“市民小說更興盛”指市民文學蓬勃興起,小說成爲文學的主流。b、“儒生聊聊紅樓夢”是指《儒林外史》《聊齋志異》和《紅樓夢》。c、“三游水滸梁山空”是指《三國演》《西遊記》和《水滸》。

⑥“官修圖書類與叢,永樂大典圖書成,四庫全書清乾隆”:a“官修圖書類與叢”是指官修類書與叢書。b、“永樂大典圖書成”:是指類書《永樂大典》與《古今圖書集成》c、“四庫全書清乾隆”是指叢書《四庫全書》在清乾隆年間編撰成。

⑦“耶穌教士西學東,教皇禁祭天祖孔,勢頭衰落因干政”:a、“耶穌教士西學東”:指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促進了西學東漸。b、“教皇禁祭天祖孔,勢頭衰落因干政”指西學東漸勢頭衰落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是教皇不準中國教徒敬天、祭祖、祭孔,第二點是一些傳教士干涉中國內政。

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戰 篇二

1、西夏的建立(1038)

羌族支脈党項族,中唐遊牧陝甘寧。

①政治方面

元昊稱帝都興慶④,仿效唐宋官制新。

設立中書樞密院,選拔官吏科舉興。

官職羌漢兩系統,各司其職利統領。

部落兵制民皆兵,兵農一體漸強盛。

②文化方面

仿照漢文楷書體,西夏文字有創新。

2、宋夏和戰

元昊興兵犯宋境,兩敗俱傷和議定。

取消帝號稱國主,北宋冊封夏稱臣。

北宋每年送“歲幣”,邊境貿易漸繁盛。

秦漢時期的文化特徵 篇三

秦漢時期的文化特徵

1、民族性

秦漢文化日東昇,承先啓後多特徵。

統一多樣巧結合,秦漢一統文化新。

各族文化齊發展,統一文化多風情。

2、開放性

中外文化交流頻,文化外傳亦引進。

中外交通大發展,文化交流促強盛。

3、先進性

中華文化時先進,領先世界多發明。

天文算術造紙術,東亞文化爲中心。

4、壯觀性

秦漢文化面貌新,氣勢恢弘驚世人。

長城史記兵馬俑,令人觀止到如今。

觀念轉變,早作準備 篇四

學習歷史,我們得首先弄清楚什麼叫歷史?歷史的概念包含三層含義,一是指過去發生的事件與過程,即客觀歷史本身,如甲午中日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等;二是指有關過去的記錄與研究,也就是經過人的思維研究和加工而成的主體化歷史,如《史記》《漢書》就是其中的化表;最後歷史是一門學科或專業,是每個學生都必須掌握和了解的基本的文化課知識。

理清主線,建構體系 篇五

對高一新生來講,學習歷史是一個循序漸進、長期積累的過程,決非一時一段的努力所能達到的。

國中歷史教材注重史實,形象而生動,而高中教材則注重理論概念,較爲抽象。因此,高一新生接觸《中國近代現代史》時較爲頭疼,只有注重學習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適應大學聯考形勢的要求。具體來講:①要培養自學能力。高中歷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同學們在學習每章之前,要認真閱讀一下“引言”,把每章內容的線索和重點了解清楚。形成習慣後,有助於培養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選用的插圖、表格、史料都要認真理解領會,以幫助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所以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是必須的。總之,自己掌握了主動權,養成了良好的自學、獨立思考的習慣,對學習歷史至關重要。②注重知識的聯繫結合,樹立整體知識觀。首先,高中歷史許多概念比較抽象,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須結合政治常識方能理解。在目前各類歷史試題中,理解性的題目佔據了主要地位,如果對教材處理不好,做選擇題時,就會出現判斷錯誤,做材料題和問答題時則容易答非所問。其次,注重知識的縱橫聯繫。平時,在學習中應注重多分析、多比較,找出其異同處,加深對史實的理解,培養自己的發散性思維能力。③注重跨學科的聯繫,學以致用。大學聯考實行“大綜合”的趨勢,要求各科加強滲透。學生在平時應關注當前國際國內重大時事等熱點問題,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問題,拓寬自己的視野,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講究方法,注重理解 篇六

如今的大學聯考形式,歷史作爲大學聯考科目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由於會考在去年才考歷史,而且作爲綜合科來考,國中課時安排少,許多學校又缺乏專業教師,歷史在有的學校形同虛設。學生初上高中後,對當前大學聯考改革形勢一無所知,在學習方法上,視機械背誦爲唯一法寶,不願認真聽講,缺乏積極的思維習慣,認識不到訓練的意義,不做平時積累、循序漸進的打算。高一《中國近代現代史》屬新編教材,從觀點到史實,從容量到質量,從廣度到難度,都躍上一個新的臺階,這是歷史學科本身發展的必然,也是社會進步和大學聯考改革帶來的結果。緣於此,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課時少,進度緊和大學聯考能力考查要求日漸紮實的情況下,如何更新觀念,適應新形勢,學好新教材,是擺在每一個高一新生面前一道難解的方程式。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篇七

走向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

一、新航路的開闢

(1)原因:直接:土耳其擴張阻隔了傳統商路。

根本(經濟根源):資本主義經濟的萌生。

(2)最早探尋新航路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3)新航路開闢的四位航海家:(會考要求迪亞士、哥倫布的知識即可)

①迪亞士最先到達好望角;②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③達伽馬直通印度;④麥哲倫船隊作環球航行。

新航路的開闢的經過

時間 航海家 國籍 支持國 方向 最終到達地

1487年 迪亞士 葡萄牙 葡萄牙 向東 好望角

1497年 達。伽馬 葡萄牙 葡萄牙 印 度

1492年 哥倫布 意大利 西班牙 向西 美 洲

1519—1522年 麥哲倫船隊 西班牙 西班牙 環球航行

(4)新航路的開闢對世界歷史產生了的影響

①引起了“商業革命”( 商品種類--增多,貿易範圍--擴大,貿易中心--轉移)和“價格革命”(貨幣貶值,社會分化)。

它有力地加強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最主要影響)

②使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③使各地區和民族之間的聯繫日益密切。

④揭開了殖民擴張的序幕。

⑤衝擊西歐的思想文化領域——證明了“地圓學說”的科學性,打擊了教會的威信。

二、殖民擴張

1、荷蘭、英國的殖民擴張

(1)17世紀荷蘭壟斷了世界航運業,成爲世界上的“海上馬車伕”。

(2)英國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塊殖民地是:弗吉尼亞。

(3)英荷戰爭的導火線:英國頒佈《航海條例》。(《航海條例》內容:凡是出入英國或英國殖民地的貨物都必須由英國船隻載運)

(4)英法“七年戰爭”(1756——1763)

結果:英國獲得法屬北美殖民地,確立在印度優勢,成爲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國。

2、殖民國家的矛盾和衝突

戰爭 背景 結果

1、英西 戰爭 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英國開始確立海上霸權

2、英荷戰爭 西班牙衰落,荷蘭控制世界;英法崛起

導火線:英頒佈《航海條例》 荷蘭喪失海上霸主地位,失去北美殖民地

3、英法戰爭 法國插足印度、北美;

英法在印度、北美矛盾尖銳 英國獲得法屬北美殖民地,確立在印度優勢,成爲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國。

3、殖民主義的罪惡

1、野蠻的掠奪

2、殘酷的屠殺

3、強盜的貿易 罪惡的三角貿易

4、★如何辨證地看待殖民擴張活動?

提示:破壞性、建設性

對殖民國家而言

(1)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轉化爲資本,歐洲資本主義發展。

(2)打破世界相對孤立狀態,使世界日益成爲相互影響、聯繫緊密的整體,促進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

對殖民地而言

(1)殖民主義是災難和禍害,造成了亞、非、拉地區的落後。

(2)殖民主義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和進步。

三、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紀中期)

1、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

(1)前提: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

(2)條件:

①資金:通過國內圈地運動及海外的殖民擴張、黑奴貿易、海外貿易積累了大量資金。

②勞動力:圈地運動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爲自由勞動力。

③技術: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基礎

④市場:英國海外市場日益擴大,工場手工業時期的商品生產已無法滿市場的需要。(直接原因)

2、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就

首先開始的領域:棉紡織業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英國、瓦特、改良蒸氣機。

交通運輸業新的發明有: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輪船;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火車)。

3、英國工業革命的影響

(1)經濟上:工業革命極大的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英國成爲“世界工廠”和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加快了城市化進程。

(2)政治上: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使社會分裂成兩大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由此促進工人運動的興起。

(3)生產方式上: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猛烈衝擊了當地的舊思想舊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進了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科學共產主義的誕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繫,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東方從屬於西方,促使了資本主義市場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4、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1)形成過程:

世界市場進程 時間 推動因素 主要途徑

初具雛形 新航路開闢後 新航路的開闢 殖民擴張和掠奪

初步形成 19世紀中期 第一次工業革命 以炮艦開路行不平等貿易

最終形成 20世紀初 第二次工業革命 瓜分世界

(2)初步形成的標誌:日本的“開國”、澳大利亞成爲英國的殖民地和中國的“門戶開放”。

(3)逐漸成熟標誌:國際經濟交流基本準則的確立。

四、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1、中心:美國和德國。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國西門子發明第一臺大功率發電機。(開始的標誌)

電動機、電燈、電車、電話、電影放映機等問世,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車和飛機(內燃機驅動)。

3、特點(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比)

(1)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

(2)速度快,範圍廣,規模大,多國同時進行。

(3)一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4)經濟結構:從重工業開始。

4、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促進生產力發展: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和鋼鐵時代。壟斷組織(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局部調整。)的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

5、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行業:棉紡織業、機器製造業、交通運輸業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行業:電力工業、電氣產品製造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等。

6、世界一體化趨勢(19世紀末20世紀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對一體化趨勢的評價,有利有弊。

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

1、羅斯福新政(1933—1939年)

(1)背景: 世界經濟大危機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國經濟病入膏肓。資本主義制度面臨崩潰的邊緣。

(2)特點:國家全面干預經濟。(新政的“新”之處)

(3)過程:兩個階段及階段成果

第一階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採取應急措施,直接穩定人心,擺脫危機;

第二階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鞏固和發展已取得的成就。(4)主要措施:

整頓銀行、恢復工業生產(中心措施)——《全國工業復興法》)、調節農業生產——《農業調整法》、舉辦救濟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業,刺激消費,恢復生,穩定社會秩序。)、保護勞工權利、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5)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局部調整。

(6)影響:

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②緩和了社會矛盾,遏制了美國的法西斯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統治。

③從深遠影響看,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二戰後的歐美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7)侷限性: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

6、瞭解二戰後美國經濟發展:

(1)二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表現: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即20世紀50-70年代初,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20世紀70年代滯脹;20世紀80年代走出衰退;20世紀90年代新經濟時代。

(2)90年代新經濟:克林頓的政策“宏觀調控、微觀自主”,其宗旨是既反對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對過度的干預,結果實現了“經濟增長的同時伴隨着較低的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被成爲新經濟時代。

7、二戰後,德、日四國經濟運行模式的基本特徵:(會考只要求掌握德、日兩國)

(1)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讓市場充分發揮調節作用;同時,政府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這個模式使得聯邦德國經濟奇蹟般恢復與發展,成爲西歐經濟的“火車頭”。

(2)日本從戰後初期的“統制經濟體制”到50年代中期以後的“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即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遠遠大於市場調節。這個模式使得日本在短短25年內趕超英、法、聯邦德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1987年成爲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8、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共同原因:

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發展高科技;國家進行社會改革,社會福利政策普遍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