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勞動力培訓工作總結多篇

勞動力培訓工作總結多篇

勞動力培訓工作總結篇1

xx年,在市委、市府、市教育局的重視和關懷下,全體教職工在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始終圍繞“抓住機遇,深化改革,苦練內功,加快發展”的總體工作思路,用心學習,用心工作,同心協力,開拓創新,學校事業發展、勞務開發培訓等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全年累計勞務開發培訓2813人。現將我校xx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總結如下。

一、立足地,確保轉移培訓質量。

1、重視師資隊伍建設。

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大背景下,“質量引領學校發展”已成爲必然。正當很多學校爲招生問題倍感焦急的時候,**一職中卻在“寒潮”中迎來了門庭若市的“春天”。深究這種強烈反差的根本原因可以發現,學校發展的真正動力是質量!**一職中憑藉先進的辦學理念和雄厚的師資,辦學質量在不斷提高的同時,也吸引着全社會的目光並得到社會各界的充分認可。當人們把**一職中看成“質量”象徵的時候,**一職中卻在這時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師隊伍,按照郭樹林校長的話來講,就是把自己的教師看成學校的“寶貝”。“寶貝”來自學習與進取;“寶貝”需要培養與塑造。多年來,**一職中特別重視教師的培養,利用今年暑期,學校又開展了一系列的大規模培訓活動:

暑假前夕,**一職中根據發展要求,按照師資隊伍建設規劃擬定了暑期外派102個教師培訓,提高幹部工作效率和創造能力,圍繞xx年提出的“用心工作、用心學習、‘無中生有’、再創佳績”主題進行了爲期2天的封閉式幹部學習與培訓。培訓中,郭樹林同志理論聯繫實際,以生動的講課形式對“用心工作、用心學習、‘無中生有’、再創佳績”作了深刻詮釋和講解;李永志同志以《教育管理工作要在“用心”上下功夫》爲題、徐斌同志以《怎樣當好乾部?》爲題作了詳實講解。學校三級幹部和沙灣職中幹部參加了培訓,並聯系自己的工作都作了發言。這次培訓,提高了認識、統一了思想、明確了,爲您’蒐集.整理.,爲**一職中的發展“再創佳績”奠定了基礎。

8月20日至8月25日,**一職中爲提高班主任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黨和國家解決“三農”問題,使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戰略決策,爲使這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培訓質量,學校加大了培訓設備設備的投入,我校原有實訓操作室26個,設備設施價值近千萬元,其中計算機房8個、電子電工實訓室6個、餐飲、客房、導遊訓練室4個、汽修3個、化工實驗室2個以及財會模擬室、琴房、練功房等,爲保證培訓技術!_工人工位足夠,學校又新建了汽修車間3個、數控機牀訓練室1個,焊工、鉗工、車工訓練室各1個,投入資金150萬元。加上校外實習基地,我校培訓技術!_工人的操作訓練時間大大增加,保證了培訓質量。

2、重視軟件建設。

一、學校基本情況

我校是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是市勞務開發培訓基地、四川省再就業定點培訓基地、**市旅遊職業教育培訓基地,設有市職業技能鑑定站,在校生3516名,8大骨幹主體專業,27個子專業,實訓室33個,校外實習基地11個。學校利用現有優勢資源,不斷拓寬培訓專業,增加培訓工種。爲了保證培訓工種與企業用人單位需求一致,我們進行了充

分的市場調查和論證,決定在原有培訓工種:計算機、電工、家用電器、餐飲、導遊等專業的技術!_工種培訓的基礎上,新開設了汽車修理工、焊工、鉗工、車工、化學檢測工、廣告製作等技術!_工種的培訓。xx年轉移前人員培訓608人。

爲拓寬培訓面,加大培訓力度,學校採用培訓上門的形式;採取走出去,與企事業一道,對轉移後的人員進行在職技能培訓的辦法。xx年對轉移後在職職工培訓1317人,培訓單位包括峨眉山神龍大酒店、**雄秀賓館等15個企事業單位,培訓內容有酒店管理、創新三標培訓、酒店軟硬件設計指導、運政員工辦公軟件計算機培訓等進行崗位在職培訓,培訓人數1317人。

二、嚴把出口關,爲地_人才。

嚴把培訓出口關,是保證培訓質量的重要舉措。我校長期以來把參加鑑定取證作爲質量把關的一項重要工作。學校規定,凡是參加學歷教育的長期培訓者必須參加國家職業技能鑑定,取得培訓人數增大了,培訓的質量當是至關重要的問題。通過,}爲您/蒐集整理,一年的實踐證明,培訓質量的好壞是決定就業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二者是正相關的。因此,學校極爲重視。首先,將培訓學員結業的標準定位在國家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獲取。規定所有參培的人員,學完規定課程,取得合格成績外,還必須獲取培訓相關專業的技能等效級證書纔可畢業。另外,學校改革課程結構,根據“從做開始,先會後懂”的教學思想,要求培訓專業編寫出“淺、簡、廣、新、用”的教材達40多種,學校還適時調整授課比例,培訓各專業的文化課與專業課比例爲3:7,其中專業理論與實際操作比例爲2:8,重在訓練學員的專業技能。在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同時,還利用政治學習、培訓或專題講座,向教職工灌輸“培訓一人就是養活一家人”的思想。在學校教育經費緊張的情況下,還撥出10多萬元專款,先後派出部份教師到山東、南京、成都等地學習專業技術!_,如機械專業教師到山東學習數控機牀的操作技術!_,汽修專業老師到成都學習汽修檢測技術!_等,從而保證培訓的教學質量,使今年的培訓合格率在95以上,90以上的學員都找到了新的工作。

根據國家相關,即20xx年,我國還將有22億農村富餘勞動力要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因此、勞務開發培訓基地的職業學校在勞動力轉移培訓方面的辦學空間與潛力都是很大的,勞務開發培訓任重道遠,我校將一如既往,不懈努力地爲打造**勞務品牌,培養農民工盡責盡力

勞動力培訓工作總結篇2

一、基本情況

到目前爲止,全縣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6418人,其中市外轉移2873人。累計培訓1702人,培訓結業1702人,結業率100%,轉移就業1573人,轉移就業率92.4%。舉辦培訓班21期,培訓專業主要有:汽車駕駛員、計算機操作員、縫紉工、焊工、鍛壓工等專業。

二、主要工作

1、安排部署了20xx年各街鎮鄉和培訓機構的工作任務。下達了各街鎮鄉和培訓機構的培訓、轉移目標任務。

2、研究、制定了《20xx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實施方案》和《20xx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財政資金補助辦法》。

3、參與了各培訓學校的培訓過程的監督管理。各培訓機構開班培訓時,縣勞務辦、陽光辦均派員到場參與,並宣傳勞動力轉移培訓政策等。

4、完成了上級部門和縣委縣府交辦的各項任務。完善了相關檔案資料建設,上報了勞務信息材料和數據。

5、正着手今年赴新疆採棉工的組織籌劃工作。

6、接受了中央農業部、組織部、人事部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對我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及農村人才調查。

7、接受了市勞務辦的檢查、接待了市勞務辦、市政府、市發改委、市計生委等市級部門對農村勞動力的專題調研。

8、正在協調市級招標培訓指標。

三、工作措施

1、整合資源、基地再認定

建立健全培訓機構。以優惠的政策鼓勵和引導各培訓機構實現資源重組、優化,實行多層次、全方位的培訓。縣勞務辦、陽光辦按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認定辦法》的要求,由培訓機構報名申請,本着公開、公正、公平的認定原則,採取招投標及申報審覈認定的方式對縣內培訓機構進行了再認定,對未開展工作、不符合條件的予以了取締,有效整合了全縣教育資源。

2.創新培訓、拓寬就業渠道

爲使縣內各定點培訓機構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抓好“訂單式”的培訓,使務工人員“輸得出、留得住、掙得錢”,積極整合縣內外培訓市場,把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和勞動力輸出工作結合起來。按照“先培訓、後就業”的原則,採取長短結合、分散與集中結合、隨招隨訓相結合等培訓方式,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崗前教育,重點從政策法規、職業道德、社會知識等方面進行培訓;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業”的路子,開展汽車駕駛、計算機、縫紉、家電維修等方面的技能培訓項目,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綜合素質,向企業輸出合格技術人才。

3、嚴格監管、規範操作程序

一是全程監管。爲保證培訓轉移學員的真實性,縣勞務辦嚴格按照《大足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施辦法》執行,制定了培訓轉移全過程服務監管程序。二是嚴格資金管理。縣勞務辦嚴格按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財政補助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採取免費培訓、降低收費標準和收費培訓三種形式,採用直補學員和直補培訓機構緊密結合的方式。各培訓機構也嚴格按照專項資金管理要求,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建立專帳專戶,實行專款專用。培訓補助資金的使用去向縣勞務辦、財政局經常採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確保培訓補助資金到人頭,農民受益得實惠,獎勵資金到學校。三是規範檔案管理。縣勞務辦專門將檔案資料建設要求及所需資料明細納入《大足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項目實施辦法》之中,形成一種格式化的檔案資料。同時建立了培訓轉移學員資源信息庫檔案。

四、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1、針對今年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出臺的相關政策,我縣還未研究具體的工作措施。培訓、補助方式怎麼操作還未敲定,採棉工補助

2、各部門之間的協調不夠。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一個社會問題,不是農業局一個單位的事情。有許多政策、制度的落實還需要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特別是維權方面、資源庫建設、資金方面還需要有關單位高度重視。

3、建議政府組建統一的勞務大廳,免費爲全縣農民及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就業信息渠道,爲外出務工人員搭建就業平臺。以利有序輸出和規範管理。

五、下步打算

1、繼續嚴格實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公示制度,增加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2、嚴格實行各定點培訓機構開班前必須報縣勞務辦,縣勞務辦工作人員上好開學典禮的第一堂課,並定期與不定期的參與抽查,實行全程監督,確保培訓轉移的真實性。

3、加強財政公共資金的監管力度,確保財政資金用到培訓學員身上,切實爲廣大農民解輕負擔。

4、進一步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力度,確保完成上級部門下達的目標任務。

5、積極組織落實赴新疆新拾花民工,完成上級交辦任務。

6、儘快完善xx年培訓方式和補助辦法。

勞動力培訓工作總結篇3

20××年,xx市科協把實施陽光工程作爲科普工作的重頭戲來抓,實行領導、人力、物力、財力多方傾斜,進一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提高農民就業技能,增加農民收入。現總結匯報如下。

一、選好培訓基地,制定培訓目標。

根據我市初選的7所培訓基地的性質不同,我單位把黨校、技工學校和科技職校定爲培訓基地,並分別在這三個培訓基地開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20××年培訓農村勞動力到60人。

二、落實培訓總結,執行培訓制度。

培訓基地要執行工作月報制,在月底前上報上個月培訓轉移有關統計數據,每個班次結束時要到培訓點進行檢查驗收,對培訓就業的學員採取就業跟蹤或深入農戶的形式,抽查轉移就業情況。

三、加強培訓管理,實施承諾服務。

培訓基地將公開“陽光工程”招生簡章,明確對培訓崗位、內容、時間、收費及補貼標準,並公開學員名字,隨時接受學員監督,對於接受培訓的學員要實行承諾制原則,爲他們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一項大工程,我們將積極響應上級號召,發揮科協最大職能,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爲打造“和諧xx”做出貢獻。

勞動力培訓工作總結篇4

今年上半年,我縣以新型農民教育工程爲載體,以增加農民收入爲中心,以實現農村適齡富餘勞動力充分轉移爲主線,以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能力爲重點,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1—6月份,全縣共舉辦服裝縫紉、數控機牀、電焊工、電腦、電子電工等各類技能培訓班130期,培訓農村勞動力6452人,其中持農民培訓券參加培訓人數3200人,培訓合格率95%以上,培訓後就業率達85%以上。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實行目標管理。成立了縣委、縣政府領導擔任組長、副組長,縣勞動保障、扶貧、農業、財政等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爲成員的縣農村勞務輸出工作協調小組,專設辦公室,對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勞務輸出和就地轉移實行統一規劃、扎口管理、組織協調和指導服務。各鄉鎮也相應建立了農村勞務輸出工作小組,並依據勞動保障事務所建立農村勞務輸出工作辦公室,形成分工明確的組織體系,爲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年初,縣勞動保障部門會同扶貧、農業、農工辦等部門將年度培訓目標分解落實到各鄉鎮和相關培訓機構,實現目標管理,落實目標責任,有計劃地開展轉移培訓工作。

二是發展培訓載體,夯實基礎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500萬農民大轉移”和“百萬農民大培訓”的目標,大力發展培訓載體,建立健全轉移培訓體系。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全縣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已發展到32家,年培訓能力達到萬人,其中有17家培訓機構被認定爲省級農村勞動力轉移定點培訓機構,初步形成了以縣級培訓機構爲龍頭,鄉鎮培訓機構爲主體,民辦培訓機構爲補充的培訓網絡,有力推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是結合本地特色,創新轉移培訓模式。積極創造學校與學校、學校與企業、學校與中介機構聯合協作的轉移培訓新模式,大力推行轉移培訓、職業介紹和跟蹤服務“三位一體”的就業服務新機制,努力打造培訓專業、培訓學校和外出勞務新品牌。有效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並將轉移培訓的重點逐步下移到鄉鎮、村,培訓機構按照“統一執行轉移培訓政策、統一建立學員管理檔案、統一教學計劃、統一考覈發證”的要求,在鄉鎮、村設立培訓點,就近就地組織農民參加技能培訓,既方便了農民,降低農民的培訓成本,又擴大了培訓生源。

四是強化就業服務,開展培訓就業對接。認真貫徹“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在抓好縣級人力資源市場規劃建設的同時,切實加強鄉鎮勞動保障工作平臺建設,積極構建城鄉一體化的人力資源市場,充分利用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鎮鎮通”工程信息網絡,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信息服務。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南北掛鉤、對口交流的工作部署,定期舉辦勞務輸出專場招聘活動,爲經過轉移培訓的學員牽線搭橋,提高培訓後的就業率,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

五是加強培訓監管,提高轉移培訓效果。全面推行培訓券制度,對農村貧困勞動力實行減免費培訓。縣勞動保障、扶貧、農業、財政等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分工協作,並建立培訓前備案制度、培訓中核查制度、培訓後驗收制度和培訓補助申報制度等四項轉移培訓監管制度,進一步規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行爲,確保培訓時間和培訓質量。認真做好培訓券發放工作,根據不同培訓工種,

對參培學員發放不同面額的培訓券。補貼標準爲一般工種每人200-300元,技術含量高的培訓工種每人400-500元。爲防止培訓券流失,採取到培訓班現場發放的辦法,確保培訓券發放到確實參加培訓和最需要補貼的農民手中,並對農村貧困勞動力和未能升學的應屬初、高中畢業生優先發放。嚴格執行省文件規定,縣各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完整的培訓券發放、管理、審覈和兌現工作程序,確實提高培訓券的使用效益。

勞動力培訓工作總結篇5

磁澗鎮位於新安縣東部,東連洛陽市區,西接新安縣城,310國道、隴海鐵路橫貫東西,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極爲便利。鎮域面積108平方公里,轄31個行政村,389個村民組。現有人口5.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28萬人,勞動力資源豐富。現有勞動力資源 19692人,其中男11421人,女8271人,國小文化程度1138人,國中文化程度16195 人,高中文化程度 2265 人,16-30歲8151人,31-40歲5988人,41-50歲5553人。

20xx年,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具休指導下,目前全鎮已完成轉移勞動力xxxx人,佔全年任務的xxx%,其中省內轉移xxx人,省外轉移xxx人。從事建築業xxx人,服務行業xxx人,製造行業xxx人,電子裝配xxx人,其他xxx人。舉辦引導性培訓班xx期,培訓人數xxx,組織技能性培訓xxx人。建立了山東里島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江蘇省太倉市雅士高服飾有限公司、福建省泉州泉港(艾博禮品)有限公司三個省外勞動力轉移基地;建立了新星衛陶廠、洛西建築公司、金土地科技示範園三個省內勞動力轉移基地。截止目前,我鎮勞動力轉移創收超過xxxxxxx元。

一、領導重視,明確責任

爲搞好此項工作,鎮黨委政府專門成產了勞動力轉移和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同時明確一名黨政領導主抓勞動力轉移工作,各村成立了相應的領導組織,由支書或村委主任主抓勞動力轉移工作,並設立一名專職信息聯絡員,主要負責勞動力轉移臺賬、培訓臺賬及工作信息、各種表格的上報工作。成立了磁澗鎮職業介紹所,購置了辦公桌椅、電話、電腦、檔案櫃等辦公用品,製作了宣傳板面,制定並完善了各種規章制度。鎮政府抽調精幹人員三名,充實到職業介紹所工作。目前,全鎮已形成了勞動力轉移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引導性和技能性培訓,夯實勞動力轉移基礎

一是強化宣傳工作。年初,爲了搞好勞動力轉移工作,我鎮在310國道、鐵磁路等主要路段懸掛橫幅8條,製作宣傳板面4塊,出動宣傳車2次,通過深入村、組、戶、田間地頭廣泛宣傳,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各行政村也分別採取辦黑板報、文藝演出等宣傳形式,炒熱了羣衆的思想,極大地激發了全鎮農民外出務工的熱情。

二是加強技術培訓,提高培訓人員素質。20xx年,我鎮以洛陽市勞動力轉移培訓辦公室認定的洛陽市榮華技校、市技工學校、市中醫理療學校、新安職高、安運駕校爲主要培訓單位,培訓了一大批農民技術人才。此外,爲搞好技能性培訓工作,磁澗鎮精心籌備,積極取得上級領導部門的支持,於5月下旬開始,舉辦了沼氣生產、計算機和中式烹調三個機能性專業培訓班,培訓農村勞動力共計xxx人,併爲他們牽線搭橋與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使他們走上了打工緻富之路。20xx年,全鎮農村勞動力已參加技能性培訓xxx人。

爲進一步做好農民工的培訓工作,我鎮在搞好技能性培訓的同時,高度重視農村勞動力的引導性培訓。通過鎮村兩級的共同努力,截止目前,共舉辦引導性培訓班xx期,培訓人數達xxxx人。

三是搞好後續服務。爲了更好地保障農民工外出務工,在"三夏"、"三秋"農忙時節,磁澗鎮積極開展幫扶工作,解除外出農民工的後顧之憂。對於農民工家庭收麥、收秋中困難較大的農戶,我們在"夏秋"兩季成立了村級幫扶組織。對需要機械幫助的農戶,由村組幹部分包到戶,聯繫機械幫扶。特困戶由村委開出證明,由鎮政府出資解決收割費用。磁澗鎮積極採取以上措施幫助他們搞好夏收、秋收,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此外我們還定期到外出務工人員家裏搞好家訪工作,瞭解他們的疾苦,協調解決農民工的實際問題,共爲他們處理勞務糾紛18起,切實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三、健全信息網絡,打造勞務品牌

一是搞好信息化建設。爲了更好地掌握全鎮勞動力轉移及勞動力培訓情況,我鎮建立健全了勞動力轉移、勞動力培訓、勞動力資源等一整套臺賬。目前已建立了磁澗鎮"勞動力轉移信息庫",並把有關數據錄入電腦,每月通過網絡上傳數據,進行動態管理。

二是建立了信息網絡。爲擴大信息渠道,及時發佈勞務"訂單",我們通過各村的信息聯絡員,發佈招工信息,瞭解民心民情,把握全鎮勞動力資源脈搏,爲全鎮勞動力轉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及時準確上報勞動力轉移週報表和月報表及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信息。目前,共發佈勞務信息xx條,發放宣傳資料xxxx餘份。

三是建立勞動力轉移基地,打造勞務品牌。今年我鎮建立了山東里島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江蘇省太倉市雅士高服飾有限公司、福建省泉州泉港(艾博禮品)有限公司三個省外勞動力轉移基地;建立了新星衛陶廠、洛西建築公司、金土地科技示範園三個省內勞動力轉移基地,併爲三個省內勞動力轉移基地輸送勞動力xxx餘人,保證了企業的用工需要。此外,我鎮早出晚歸的"自行車、摩托車打工隊伍"已形成規模,建築、陶瓷、門業製造等行業效益顯著,打造勞務品牌的意識已深入人心,爲我鎮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

四、努力做好返鄉農民工的再就業及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

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大批企業倒閉破產,導致大批農民工返鄉。這些返鄉農民工的再就業問題成了目前我們工作的重大課題。爲此,磁澗鎮人力資源市場深入各村,進行排查摸底,登記造冊,並積極與本地企業聯繫協調,力爭將返鄉農民工就地安置。經過鎮政府的積極努力,我鎮聞洲瓷業有限公司和新安暢通燃氣有限公司硅業分公司分別消化吸收160名和180多名返鄉農民工,有力地促進了返鄉農民工的再就業工作。

外出打工賺錢,回到家鄉創業。!我鎮一部分農民工由於長期在外打工,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也積累了一定資本,萌發了回鄉創業的念頭,願爲家鄉的經濟發展做點貢獻。爲此,磁澗鎮政府不失時機地積極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主動爲他們提供服務和幫助。20xx年,我鎮農民工回鄉創業共創建了7家企業。其中,尤彰村馬金偉,高中畢業後長期在外打工。20xx年,馬金偉返回家鄉,創建了豫星建材有限公司。20xx年3月,豫星建材有限公司正式投產,總投資xxxx萬元,共建生產線2條,主要生產煤矸石磚,年產值可達xxxx餘萬元,實現利稅xxx餘萬元;楊鎮村馬武昌,高中畢業後,隨親戚在外管理建築行業,長期的探索,使他產生了回鄉創業的念頭。20xx年2月,他毅然回鄉創建了洛陽海濱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xxx餘萬元,主要生產秸稈炭,年產值xxx萬元,實現利稅xx餘萬元。

五、今年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

總之,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磁澗鎮勞動力轉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勞動力轉移工作還存在一定死角;

技能性培訓有待加強;

大批量轉移較少;

六、明年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打算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一項系統的基礎性工作,需要長期的常抓不懈,才能真正做好做紮實,也才能真正起到提高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和就業技能,也才能真正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實現穩定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

1、抓好引導性培訓。引導性培訓是面向所有務工人員的培訓,是務工常識、法律法規、民工救助等方面的必備知識,計劃面向初高中畢業生及農村青壯年開展全面的引導性培訓。

2、突出重點抓職業技能培訓。圍繞我鎮勞務輸出重點,繼續抓好建築、機械加工、計算機、烹飪、電子裝配等重點行業、工種的培訓。

3、總結經驗,努力實施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

4、鞏固壯大現有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做大做強勞務輸出產業。

5、積極開展省外務工人員培訓,拓展省外輸出渠道。

勞動力培訓工作總結篇6

一、強化領導意識,明確培訓的“支撐點”

勞動力轉移培訓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實惠工程。爲把此項工作做實做好,我們始終把各級領導的關懷、指導放在培訓工作的首位,把領導來校檢查指導工作作爲推動自身工作前進的內動力。學校培訓中心領導對培訓具體工作多次做出明確要求,要求必須用最好的人力,盡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搞好培訓工作。學校設置的“一室三部”既要分工又要密切協作,在各自抓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對一些交叉共同需要辦理的工作,必須統籌安排,形成合力解決。一年來,我們迎接國家、省、市、區領導對我校轉移培訓工作檢查、指導達20多次。20xx年9月2日上午,巴州區人大黨組書記、副主任劉青寧、副主任吳羣傳、區扶貧辦主任陳永明到學校就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作專題調研。20xx年11月7日,由區扶貧辦組織召開的全區轉移培訓工作研討會在我校召開,我校負責人以中心發言人身份就培訓工作作了專題發言,市扶貧辦黃鵬主任作了總結講話,對我校培訓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20xx年10月30日,巴中市政協副主席何長洋等領導在巴州區副區長張洪祥等人陪同下,對我校勞動力轉移培訓成果進行了視察驗收,市區領導充分肯定了我校勞動力轉移培訓業績,高度讚揚了我校一流的教學實訓設施,並勉勵學校繼續努力,當好巴中市勞動力轉移培訓帶頭人。各級領導的關懷、指導,使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加規範有序,培訓質量進一步提高。一個領導重視、教師積極工作、學員踊躍參訓的良好培訓局面在我校全面形成。

二、細化訂單培訓,落實培訓的“關鍵點”

“訂單培訓”是我校轉移培訓的主要形式,有較強的約定性,它既約定了人才的規格,又約定了培訓學員輸出的工種、地點和時間。此種培訓能充分調動“教”、“學”、“用”三方面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培訓、安置效率。一年來,我們先後多次派招生安置人員到廣州、深圳、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深入廠礦、企業(公司)實地考察,瞭解現代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實際情況,通過雙方介紹、聯繫及深層次的會談,不少企業與我校達成了長期培訓安置意向性協議。在xx年年意向訂單簽約培訓的基礎上,20xx年我校又與世界500強企業進行了更深入的合作,又有10多個單位與學校簽訂了培訓、安置協議,爲開闢培訓安置門路找到了更好、更廣的空間。

三、提升專業內涵,拓展培訓的“增長點”

“適銷對路”是市場經濟的一條重要法則。這要求所設培訓專業以及各專業開設的課程必須做到“三合”,即:合時、合地、合人。也就是說,我們開設的專業、設置的課程應該與現有地方經濟發展所需人才要求同步。在這方面,我們通過分離、調整、加載等手段做了大量細緻入微的工作。一是將原有機械專業分離爲車鉗工、焊工兩個培訓發展方向,將原有電工電子專業分離爲水電安裝、家電維修、電力拖動三個培訓發展方向。二是課程設置與時俱進,力求規範、實用。計算機專業在原有漢字錄入、word文字處理、excl電子表格學習內容的基礎上增學簡單的動畫製作和一些網絡常識;縫紉專業在原有服裝識圖、服裝剪裁學習內容的基礎上,適當增設了現代服裝設計等基礎課程;家電專業側重向學員傳授常用家電維護、常見故障檢修知識。三是整合教學內容,加載公共常識課程。各專業學員在學習本專業技能課程的同時,還必須學習一些公共常識課程。在過去已開就業常識、法律法規、普通話、禮儀常識等公共課程的基礎上,本學年又加開了常用應用文寫作課程。通過以上辦法,我校專業設置更具個性,課程設置更加全面、合理,廣大培訓學員受益更大,得到的實惠更多。

四、搭建招生網絡,把握培訓的“切入點”

建立有效的招生網絡,是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萬貧困戶家庭的橋樑和紐帶,是把轉移培訓的招生信息及時傳達到千萬貧困戶家中的重要手段,是完成培訓任務的基礎性工作。爲做好這一工作,一年來,我們進一步強化“三到位”工作。一是領導到位。學校培訓中心主任和分管副校長面對招生問題總是定期組織有關人員召開專門會議,研討解決辦法。同時,成立招生小組,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鼓勵工作責任心強且具有招生能力的教師經常深入鄉鎮、農村宣傳招生工作。二是宣傳到位。在市區扶貧辦、勞務辦的主導下,學校首先在市廣播電視媒體開闢“培訓之窗”欄目,定期及時宣傳招生培訓信息。其次,在區教育主管部門成教科的支持下,聘請各鄉鎮成教專幹爲地方招生宣傳聯絡員,通過召開羣衆會、發放資料、辦牆報等多種途徑,使政策宣傳覆蓋千家萬戶。再則,學校領導親自掛帥,常帶領招生組成員開上宣傳車,深入農村鄉鎮流動宣傳。一年來,招生組成員行程15000多裏,奔赴200多個鄉鎮作政策宣傳,發宣傳資料56000多份。三是學員組織到位。按政策要求,採取農戶自願申請、村組推薦、鄉村公示、鄉(鎮)審覈、扶貧辦審定的程序招生組織學員。學員入學培訓嚴格按“一表、一卡、一券、一單、兩證、兩合同、兩臺帳”的管理機制運行。由於措施得力、工作到位,招生網絡已全面形成。本年度不僅迎來了一些偏遠鄉鎮的許多農民工前來參訓,還迎來了不少陝西、蒼溪、儀隴等外縣籍貧困農民來校學習。

五、加強培訓管理,抓牢培訓的“着力點”

提高勞動力轉移培訓效益的關鍵在於強化勞動技能培訓。一年來,我們緊緊圍繞培訓、管理等關鍵環節,切實做到“兩個規範”、“八個結合”。一是規範培訓內容。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和就業要求,對同工種堅持統一培訓內容、統一培訓課程、統一結業鑑定,以此規範培訓內容,確保培訓安置。二是規範培訓管理。主要做到“四個統一”。統一建立臺帳。根據承擔的培訓任務,學校規範地建立了農民工培訓臺帳和就業安置臺帳;統一報告制度。學校每月定期向項目主管部門區扶貧辦報告培訓情況,並將有關信息及時編髮在學校主辦的《基地信息》上,隨時接受監督管理;統一責任追究。學校實行法人負總責、分管領導直接抓、培訓安置部門具體承辦的管理體制,領導到位,責任到人,誰出問題,誰負責任;統一檢查驗收。學員培訓結束後,學校按培訓計劃認真組織人員檢查驗收,對培訓內容不合要求、不落實的地方,要重新補課,對不合格學員,適當延長培訓時間,以此確保培訓質量。

在培訓方式上,努力做好“八個結合”。一是立足市場和用工單位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做到訂單培訓與定向輸出相結合;二是中期和短期培訓相結合;三是引導性培訓與技能培訓相結合,確保培訓一期,學到一技;四是培訓與創建勞務品牌相結合,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勞務品牌——巴山漢(妹)子,以品牌拓寬了勞務市場;五是自費培訓與政府補助相結合;六是普通教育與轉移培訓相結合,在九年級、高三農村學生中實行分流,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七是學校培訓與務工地再培訓相結合;八是校本培訓與送培訓下鄉相結合,爲推進勞務扶貧新村建設創造條件。多種培訓方式的運用,大大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農民工學技增能的要求。目前,結業學員緊俏,每天向學校諮詢聯繫的單位絡繹不絕。

六、抓好安置服務,站穩培訓的“落腳點”

安置就業是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根本目的。在實踐中,我們堅持做到“三個依靠”:一是依靠訂單促進就業。在農民工培訓中,我們始終“圍繞市場需求轉,按照企業要求辦”,大力開展訂單培訓和委託培訓,今年以來,與深圳、廣州、江蘇、成都等地的10多家企業簽訂了長期就業安置合同,主渠道解決了培訓學員安置就業,按市場需求,年內已向社會培養輸送技能型、操作型人才1500多人。二是依靠就業維權服務中心促進就業。學校以駐外機構爲窗口,在深圳、江蘇、寧波、廣州等地建立了安置就業維權服務中心,通過中心對學員安置作輻射宣傳,這樣,使安置有組織、成建制地進行,在勞動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今年我校的安置工作呈上升態勢,進展十分順利。三是依靠能人促進就業。充分利用外出時間長、務工技能強、聯繫渠道廣的農民工能人,採取親連親、戚連戚,鄰幫鄰等方式,形成地域輸出、家庭輸出的良性模式,開闢了有效的、牢固的就業渠道。至今,已有40多位就業能人,協助學校安置培訓結業學員300多人。

但在培訓的工作中,我們也還存在一些不足,更有一些殷切希望解決的問題。一是學校在招生、培訓、就業安置各個環節上還需進一步周密安排,做到環環緊扣,步步落實;二是在培訓內容上還需進一步研究完善,以便更適合廣大貧困農民工參訓學習的需要;三是希望擴大勞動力轉移培訓規模,增加培訓任務,以滿足貧困農民日益增長的參訓需求;四是加大宣傳力度,希望政府出臺相應政策,將各鄉鎮農民參訓情況納入鄉級目標考覈;五是安排專項工作經費,解決行政管理、業務指導、招生組織、就業安置、維權服務等工作中必須的工作經費;六是由於農民工來校學習是陸陸續續的,因此結業安置時間不能整齊劃一,希望主管部門在簽發培訓券時以實際培訓爲準,特事特辦。七是出臺對轉移培訓工作更優惠的系列政策,整合部門力量,降低結業農民工辦證收費標準,形成共同關注農民工的合力。

總之,今年我校的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

勞動力培訓工作總結篇7

隨着改革的深化和發展,農村剩餘青年勞動力不斷增加,但其素質提高緩慢,造成農村剩餘青年勞動力惡性膨脹。近年來,三都縣各級各部門積極想辦法,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採取分鄉鎮教育、培訓,領辦項目,勞務輸出,提供服務等措施,使全縣農村剩餘青年勞動力在一定程度得到了轉移。20xx年,根據國務院六部委文件精神,在省、州陽光辦的關心指導下,我縣積極組織培訓轉移了500名技工,完成今年的任務。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是一項便民、富民的大事,是實現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就業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舉措。

一、我縣農村青年勞動力總體狀況

1、我縣農村青年的規模與結構。根據全面統計,20xx年我縣14—35歲農村青年6.6萬餘人。其中男性佔53.5%,女性46.5%。其中17—40歲外出務工青年佔40%左右。

2、我縣農村青年轉移狀況與特徵。從總體上看,我縣農村青年轉移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特徵之一:農村青年轉移數量增加。近幾年,我縣農村青年外出數量呈現上升趨勢,部分外出青年返回到本地,仍然從事二三產業,農村青年向非農業轉移,已成爲我縣農村的一道“風景線"。

特徵之二:農村青年轉移以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爲主。在農村青年的轉移中,具備國中文化的青年農民唱主角,是主力軍,佔到8o%以上。這些人頭腦靈,接受新事物快,到外面闖蕩見世面、學技術的慾望高,去外地謀求職業的機會大。

特徵之三:工業、建築業、製造業、商業、飲食業和服務業仍是農村青年轉移的主要行業。在20xx年,農村青年轉移的行業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行業、生產建設第一線和低層次的商業飲食服務業,主要流向爲深圳、東莞、廣州、上海、福州、北海等發達地區,佔到70%以上。

特徵之四:我縣青年轉移具有明顯的兼業性。這些外出務工的農村青年絕大多數還保留着對土地的承包權,每年除在外務工外,農忙季節都要回家從事農業生產。

3、農村青年轉移的積極作用。農村青年向非農產業的大轉移,對緩解農村就業壓力,增加農民收入,繁榮縣域經濟,促進農村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重要作用。

第一,農村青年以其工資要求低、就業期望值不高、勤勞能幹、能吃苦等特點,增強了在城市就業的競爭性,這對促使我縣勞動者就業觀念的轉變,推動勞動就業制度的市場化改革具有積極的作用。

第二,農村青年在城市從事的大多是髒、苦、累和城市人不願乾的工作,而提供的是城市居民生活中迫切需要的家政、醫護、環衛、建築等特殊服務,對方便城市人民生活,適應社會化服務需要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農村青年向城鎮的轉移,是城鄉之間勞動要素相互吸弓l和互動過程,更多地表現爲追求在城市擴大視野、增長見識、掌握技術等人力資源積累,通過城市經濟的“擴散效益”,爲農村的城市化、工業化發展注入更多資金、技術、信息,對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農村青年向非農業轉移,是解決農村剩餘青年就業以及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據調查,外出農村青年的年平均純收入爲3000元左右,比全縣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大約高出1500元左右。同時,外出青年返回農村,又將城市的生活方式、觀念及有關信息帶回農村,對於縮小城鄉生活差距,改變傳統生活方式,提高消費水平與生活質量也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客觀上爲開發農村消費市場做了觀念和物質的準備。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工作機構。爲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我縣把此項工作作爲一件大事來抓,成立了以縣農業局副局長爲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陽光工程辦公室,配置了相應的工作人員專抓此項工作,制定了培訓計劃和方案,對培訓專業、人數、時間、方法提出了具體要求,做到了年有規劃,月有安排,有底數的步步推進。

(二)、狠抓培訓基地建設,提高培訓質量。爲將我縣陽光工程項目實施好,工程領導小組認真對縣內的教育培訓機構進行審覈,通過對師資力量、教育教學設施、培訓經驗的對比,認定三都縣勞動就業辦和三都縣民族職業教育中心爲我縣培訓基地,這兩個培訓基地有一定的培訓經驗、培訓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能提高培訓人員素質,保證受訓農民的轉移就業。得到認定後,這兩個基地及時地安排人員,成立了項目實施小組,購置了相應的教學設備,確保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認真調研,有的放矢搞好培訓

近年來,我縣每年都要採取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等方式,對農村青年思想狀況進行調查。從近年來的調查結果來看:廣大農村青年致富成才的願望更爲強烈,60%以上農村青年認爲增收無門路,其原因,67%的農村青年認爲缺乏技術,37%的農村青年認爲缺乏資金,他們普遍認爲外出是解決技術和資金問題的有效途徑,所以60%以上青年希望外出務工。

(四)實行訂單培訓,提高就業率。我縣採取整合社會資源,藉機發展的方式探索出了一條培訓與就業結合的培訓形式。與企業的培訓基地聯合,由企業出就業崗位,出培訓設施設備,出技術力量,就業辦負責招生、教學和管理,共同建立集吃、住、教學於一體,同時容納幾十人的培訓基地,如由深圳市愛德康珠寶首飾公司、東莞市石排鎮金飛達電子廠、深圳運發集團等企業提供就業崗位,創辦了技工技術培訓班,取得了多名大齡農民工集體就業的好成績。這種培訓方式是我縣與外地一些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公司、企業合作的碩果,我們藉助這些公司的技能設備和師資力量舉辦培訓班,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由我縣培訓基地教師和企業培訓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現深圳市愛德康珠寶首飾公司已招收農村勞動力學員96名,東莞市石排鎮金飛達電子廠已招收440名。

(五)加強培訓管理,搞好跟蹤服務。搞好農民工轉移就業跟蹤服務是轉移農村青年剩餘青年的重要環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結合實際不斷充實完善,每個月都進行就業培訓跟蹤服務。首先是搞好信息服務,一是與企業建立了信息聯繫制度,經常性地瞭解輸送的農民工的工作、生活情況,二是加強與鄉鎮就業指導站聯繫,引導廣大青年合理流動,與法律服務站共同維護外出務工青年合法權益,提供法律幫助等。其次,是協調黨政及有關部門爲農村青年外出務工或在家領辦項目提供政策、資金、物資幫助。再次,營造氛圍,對外出務工青年典型、青年星火帶頭人、返鄉創業的青年典型進行大力表彰和在報刊、電視臺等媒體上對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政策措施、辦法等進行大力宣傳,從而營造一個爲轉移農村剩餘青年勞動力服務的好環境,解決好他們的後顧之憂。

(六)運用多種方式,拓展就業渠道

實現轉移才能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我們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中始終貫徹這一思想,以縣場需求爲導向,以轉移就業爲目標,實行培訓與就業掛鉤的方法,確保培訓質量,拓展就業渠道,使培訓工作實打實,不走過場。爲了能妥善解決參加培訓人員的就業問題,我們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多次深入21個鄉鎮的勞務站進行調查研究,聯繫用工單位;其次,運用電視、廣播、粘貼廣告等多種傳媒方式刊登信息。第三,建立農民科技教育培訓基地,把縣鄉村三級勞務聯絡捆綁在一起,實行資源共享,打造就業平臺;第四,建立培訓就業中心,專人負責就業工作。針對我縣屬勞動力輸出地區的情況,就地爲培訓的勞動力找婆家,一個人一個人的落實,已爲部分人就地找到致富的崗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七)健全報帳機制,實行專款專用

我縣的“陽光工程”項目款由縣財政局、農業局陽光工程辦共同管理,培訓基地將招收的農民工進行培訓,對合格的農民工,由培訓基地及工程辦的人員共同送達廠家,經過企業一個月的崗前培訓,上崗就業,由接收企業提供簽字蓋章認可接收人員名單,縣財政局、農業局陽光工程辦根據就業人員數量按比例將補助款撥付給培訓基地。這樣就有效地督促了培訓基地提高培訓質量,提高所招收的農民工的就業率。

三、取得的成效

(一)培訓與轉移情況

今年我縣共培訓8期、6oo人,完成了今年轉移培訓任務,就業辦共轉移培訓536人,職教中心共轉移培訓64人,主要轉移到深圳市、東莞市等,培訓專業有電工電子、機械製造、駕駛員、乘務員等。其中深圳市愛得康珠寶首飾公司接收96人,東莞市石排鎮金飛達電子廠接收440人,深圳市運輸發展集團公司接收64人。

(二)農民工就業情況

今年轉移的60o名農民工,主要從事首飾加工、電子設備製造和客運駕乘等行業,勞動強度相對較輕,而薪酬卻相對高一些,據第一批赴愛得康珠寶首飾公司就業的農民工反饋的信息,他們的月工資在800—1000元左右,由於受過一定的培訓,有的農民工已升爲領班、組長,就業環境相對穩定。

(三)效益

1、經濟效益由於採取了系統的培訓,所輸送的農民工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工作能力有了顯著提高,今年輸送的600名農民工全部得到就業,月工資比自行進廠就業的工人高15o元左右,月純收入若按最低400元計算,600名工人每年收入將達290萬元左右。這可進一步改善農民工及家庭的生產生活條件,對促進家鄉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社會效益 由於培訓轉移的農民工就業有保障,且收入相對較高,對其他的農民工震動極大,第二批輸送進廠就業後,來報名參與培訓的農民顯著增加,由於培訓經費和名額有限,我縣篩選了一些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人員組織培訓,剩餘的則輸送進其他一些廠家就業。通過有效轉移,增加了農民工的收入,擴大了民工的視野、增長了見識、掌握技術等人力資源積累,通過城市經濟的“擴散效益",爲農村的城市化、工業化發展注入更多資金、技術、信息,對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20xx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存在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全縣發展不平衡,好壞差距明顯加大,個別鄉鎮不能正常開展工作;二是對轉移培訓認識不高,還沒有真正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作爲發展機遇,拓展職能的高度來抓,部分鄉鎮分校畏難情緒還很大,工作力度不夠;三是職業技能培訓的基礎條件還不能適應培訓工作的需要,缺乏獨立開展培訓工作的物質條件和技術力量;四是招生、培訓、就業服務一體化機構還不健全,業務工作還不成熟;五是跨區輸出沒有實質性進展,這些問題將在明年工作中努力解決。

五、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2oxx年重點抓好:一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機制建設的提高,縣鄉(鎮)三級要健全勞務培訓站,配齊專職人員,達到招生、培訓、就業、服務一體化能力明顯提高;二是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建設的提高;三是多措並舉搞好農業科技創新培訓方式,使農業科技培訓質量有明顯提高,努力藉助勞動部門摸清本地農村勞動力資源底數,在利用廣播、電視、科技下鄉進行農業科技培訓的基礎上,聘請有經驗的教師,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專題培訓班,提高農業科技培訓質量,把農業科技培訓與打造三都縣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特色結合起來,適應我縣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的客觀需要;四是充分利用職業教育服務中心的場地、設施、師資等力量,發揮我縣職業培訓優勢;五是加強農村青年培訓,主要針對外出青年要從事的項目有針對性地對農村青年進行培訓,20xx年計劃組織培訓1o00人,培訓電工、焊工、家政、縫紉、烹調、美容美髮、建築、摩托修理等工種;六是加強引導,引導廣大農村青年合理流動,避免肓目流動。

勞動力培訓工作總結篇8

我市勞動力培訓輸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及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攻堅克難,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取得了一定成績。現將半年來的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全市勞動力培訓輸出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勞務培訓輸出邁出了可喜的步伐

市委擴大會議結束後,市政府及時召集農業、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技、教育、扶貧、婦聯、工會、團委、科協等部門領導共同分析我市勞動力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圍繞訂單抓培訓,抓好培訓促轉移”和“以省內爲主、以農業內部爲主,拓展省外勞務市場”的發展思路,制定了勞動力培訓輸出工程實施方案,並把目標任務分解到各縣及相關部門,要求各縣(區)、各部門將勞動力培訓輸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工作中做到主管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層層抓落實。通過各縣(區)及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截止6月30日,全市共組織培訓農民8287人,其中男3866人,女4421人;有組織的向市內外輸出勞動力5744人,完成年度計劃任務的27.4%。其中輸出省外2279人,輸出市外2434人,市內轉移1031人。輸出地主要是北京、山東、廣州、福建、江蘇、浙江、深圳、海南、昆明、大理等地。若輸出勞動力以十個月計,月人均純收入按最低200元算,全市預計可增加勞動者純收入1148.8萬元。

(二)積極搭建勞務輸出平臺

爲切實做好勞動力培訓輸出工作,加快城鄉富餘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各縣(區)及相關部門以貫徹落實全市勞動力培訓輸出工作會議精神爲契機,在實施勞動力培訓工作中,建立了市縣(區)鄉三級勞務工作體系,初步形成市縣(區)鄉三級分管領導具體抓勞動力培訓輸出的長效機制,改變了過去外出務工主要靠“親帶親,鄰帶鄰”或者是靠血緣、人緣、地緣關係的打工方式,使外出務工由零星鬆散型向規模化和有序化轉變。

(三)農民進城務工培訓體系初步形成

隨着時代的進步,城市對農民工就業知識技能、道德水平要求越來越高。爲了增強農民進城務工的就業能力,各縣(區)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優勢,積極開展農產品加工、餐飲、家政服務、民族舞蹈藝術、保安、電腦應用、美容美髮、家電維修、汽車駕駛等方面的技能培訓,提高了進城務工人員的素質和在市場競爭中的適應能力。

(四)勞務輸出方式不斷改進,服務意識進一步加強

爲把勞動力培訓輸出做成淨值上億元的富民強市產業,使外出務工人員走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特點,想辦法,找路子,對所輸出的勞動力由輸送單位與用工單位洽談工資待遇,簽訂勞動用工合同,並派專人護送。如:永德縣婦聯充分利用縣、鄉、村三級婦聯組織網絡健全的優勢,對全縣16到25週歲並願意外出打工的男女青年進行摸底造冊,在繼續向省內輸送家政服務員的同時,積極主動與一些省內外企業聯繫,進行勞務用工洽談,爲廣大農村青年尋找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經多方考察,永德縣婦聯與廣東省東莞市華榮電子有限公司簽訂用工協議,利用所建立的勞動力檔案,在短短的一週內就迅速組織了184名適齡男女青年向該公司輸出,並在這批務工人員中設立班委,班委設1名班長、1名副班長和10名組長,同時建立相應的聯繫制度,要求各小組隨時觀察組員動態並向班長彙報,班長向縣婦聯彙報工作和生活情況,做到一月一次電話彙報,三月一次書面彙報,確保勞務人員輸得出、留得住。

(五)積極培育勞務輸出中介機構,壯大勞務輸出力量和隊伍

爲改變目前全市勞務輸出中介機構比較少,力量十分薄弱的狀況,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在做好信息引導、市場培育工作的同時,一方面加強對原有17家勞務中介組織進行管理。另一方面,嚴格按照市場化運作機制,積極創造條件開拓勞務中介機構,批准了“萬鑫勞務公司”和“漢先科技勞務輸出職業介紹所”成立,壯大了勞務輸出力量和隊伍。

二、經驗和體會

(一)搞好摸底調查,抓好宣傳發動

爲切實將勞動力培訓輸出工程抓落實,永德、雙江、鎮康、雲縣、臨翔、鳳慶等縣婦聯,分別深入30個鄉鎮,開展摸底調查和宣傳發動工作,針對大部分女青年願意外出打工,但怕被騙、被拐以及家政服務員“低人一等”“伺候人”等陳舊觀念進行耐心細緻的教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永德縣婦聯在永德電視臺設《女性天地》欄目進行宣傳;各級婦女組織利用召開村組婦女幹部會、羣衆會等形式,宣傳勞務輸出的典型事例,並對16-25歲願意外出務工女性人員565名進行造冊登記。

(二)實行了勞動力培訓輸出報表制度

爲使勞動力培訓輸出工程規模化、項目化、制度化,市勞動力培訓輸出辦公室製作了有關統計報表,實行每月一報的零報告制度,各縣(區)勞動力培訓輸出辦公室通過“臨滄農業信息內部交換網”網上報送,市直有關部門、中介服務組織實行書面表格報送。

(三)抓訂單、搞培訓、樹品牌

各縣(區)各部門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採取“訂單式”的培訓,把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和勞動力輸出工作結合起來,探索出了一條經濟有效的路子,爲打造好臨滄品牌奠定基礎。例如:市就業局下屬的桑嘎藝術培訓中心,與山東、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國家級4a級風景區簽定培訓訂單,聯合開展以佤文化爲主的民族舞蹈藝術培訓,所輸出人員供不應求。目前已向上述五省輸出佤山青年86人,使來自貧困山區的佤族青年找到了一條很好的就業道路。耿馬、雲縣、鳳慶、永德等縣委政府,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組織有關部門到用工比較多的沿海地區進行實地考察,與相關部門達成勞務協作協議或直接採集廠家用工信息,直接輸出勞務人員到廠家。同時,積極邀請用工單位或沿海有關中介機構到臨滄進行實地考察,對前來報名的勞務人員直接進行面試,提高輸出就業成功率。

(四)多方籌措資金,確保工程進度

在市、縣財力十分困難,沒有能力給勞動力培訓輸出工程注入更多經費的情況下,各縣(區)及各職能部門充分利用行業優勢,多形式、多渠道籌集資金,確保項目落實,爲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勞動力培訓輸出任務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如:市扶貧辦與市技工學校聯合舉辦的勞務輸出培訓班,市扶貧辦從20xx年末安排給雙江、滄源、耿馬、永德四縣的科技扶貧資金中拿出11.5萬元,爲這四個縣的101名農村貧困家庭子女進行電工、電子等技能培訓,同時動員他們加入工會組織。邀請蘇州太滄市三資企業歐亞馬自行車廠領導親臨學校對這批培訓人員進行綜合考察面試,所培訓專業技能均達到廠家要求,對家庭確實困難,無法解決車旅費的,技工學校負責爲每人承貸1500元的小額信貸,由廠方在個人逐月工資中扣還,使這101名學員全部應聘輸出到該廠就業。

自開展勞動力培訓輸出工作以來,我們深深體會到,做好勞務輸出工作,健全機構是基礎;加強領導,部門配合,狠抓落實是關鍵;篩選信息、提供服務是保證;同時,加強幫助引導,形成濃厚的社會氛圍也是必不可少的。堅持政府組織與羣衆自發相結合,農忙與農閒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市內與市外相結合,既發揮各類網絡機構的信息服務作用,又發揮各種“能人”的牽頭帶動作用,不斷擴大勞務輸出總量,重點提高勞務輸出的質量,推進勞務輸出由體力型向技術智能型轉變,由盲目鬆散外出向有組織輸出轉變,使勞務輸出成爲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和穩定就業的重要舉措。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市勞動力培訓輸出工作在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邁出了可喜的步伐,爲進一步做大做強這一新型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從目前發展情況看,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勞務市場信息不靈、輸出渠道不寬,輸出工作種類單一

目前,全市尚未形成統一的勞動力供求信息共享平臺,輸出渠道不多,信息不靈,輸出工種單一,大多數僅靠幹苦力維持生計,穩固率不高,有礙於輸出工作的開展。

(二)思想觀念陳舊,意識落後,開拓創新意識不強,適應能力差,阻礙了勞動力培訓輸出的開展

長期生活在貧困山區的農村青年,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思想保守,外出大膽創業的意識不強,存在着“不願出去,不敢出去,不會出去”和部份父母不願意讓其外出打工,擔心外出打工掙不到錢或上當受騙,安全得不到保障,致使大部份富餘勞動力閒置在農村得不到充分利用。加之部份青年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技能單一,輸出去後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較弱,適應不了市場發展的需要。

(三)市外勞務市場發展空間較大,但多以女性員工爲主

從各縣(區)輸出人員以及與我們聯繫的幾家中介組織需要的人員情況來看,市外勞務市場所需員工數量較多,發展空間廣闊,但需要輸送的時間緊迫,且多以35歲以下的女性員工爲主,男性員工佔的比例較少,要在短時間內組織一定數量的女性員工,難度爲較大,這給勞動力培訓輸出工程進一步的擴大輸送規模帶來一定的困難。

(四)勞動力培訓輸出投入不足

勞動力培訓輸出工程雖然按市場化運作,但全市勞務輸出還處於市場培育的初級階段,中介組織的力量仍十分薄弱,還需政府扶持。各職能部門在從事培訓工作中,相應的培訓經費得不到落實,而培訓對象絕大多數於貧困山區,他們有外出務工的願望,但卻無法支付培訓費用和外出務工車旅費,成爲制約這一新型產業發展的瓶頸。

(五)跟蹤服務滯後、信息反饋緩慢

要使輸出的勞務人員穩得住,減少一些問題特別是侵害權益事件的發生,就必須加強輸出單位與輸入單位的聯繫,做好勞務輸出跟蹤服務和信息反饋工作。由於經費問題和此項工作剛起步,多數縣在跟蹤服務管理和信息反饋方面沒有很好開展,一旦發生侵權事件,將對今後勞務輸出造成一定影響。

四、下步工作計劃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要牢固樹立勞務培訓輸出在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就業,增強農業發展後的戰略地位認識,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全面配合新聞部門,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輸出工作的宣傳力度,廣泛宣傳,積極引導,多渠道、多形式、多行業的多輸出、快輸出,營造良好的城鄉富餘勞動力培訓輸出就業的社會環境。

(二)切實加強領導,狠抓責任落實

督促各縣(區)和各部門對全市勞動力培訓輸出工作會議的貫徹落實,做好勞動力培訓輸出年度計劃和目標考覈責任制,將目標任務分解到鄉鎮和各有關部門,採取年初簽訂責任書、月統計、季檢查、年終考覈的辦法,確保勞動力培訓輸出措施落到實處。同時,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廣泛參與,演好勞務輸入“大合唱”,爲全市的勞務培訓輸出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三)強化職業技能培訓, 提高務工人員技能和素質,打造我區技能型、高素質勞務輸出的品牌

按照市場化、社會化的要求,創新培訓模式,調整和改革各類培訓機構,積極組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通過規範、引導,逐步形成以市爲中心、縣爲骨幹、鄉鎮爲基礎的農村勞務培訓體系;建立培訓與輸出的互動機制,依照市場需求開展“訂單式培訓”,以培訓專業技能、適應能力和創業精神爲重點,把勞動技能、思想道德、政策、勞動合同法律法規培訓和安全常識及公民道德培訓,法律知識、安全防範等培訓內容結合起來,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增強外出務工人員市場競爭能力,就業穩定性和安全防範意識。

(四)提高信息服務水平

要本着“輸前認真考察,輸出嚴格組織,輸後加強管理”的原則,嚴格審查務工信息,把好務工人員思想關、技術關和健康關,以適應不同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協同用人單位搞好跟蹤服務,維護勞務人員的合法權益。

(五)進一步拓寬勞務輸出渠道

要通過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實現全市勞務輸出工作“四個轉變”,一是輸出對象由單一型向多元型輸出轉變,二是由數量型輸出向數量、質量型輸出轉變;三是由自發地、無序地輸出向組織化、規模化輸出轉變;四是輸出效益由單純的經濟收入向培養人才和勞動致富轉變。要進一步總結和運用近幾年來開展對外勞務輸出的成功經驗,結合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積極蒐集、篩選勞務供求信息,爲外出勞動力提供準確可靠的務工信息,努力提高勞務輸出的成功率和穩定率,確保勞務輸出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努力把全市勞動力培訓輸出工程做成一個富民強市的新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