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科建設總結(精品多篇)

學科建設總結(精品多篇)

學科建設總結 篇一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學習語文是生活、學習、工作的需要,是人的精神需要,更是人的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加強學科建設工作,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學校擁有一支有活力、有精力、更有實力的語文教學團隊。全校共有58位語文教師,平均年齡32歲左右,平均教齡約12年。其中國小高級教師33人,中學高級教師4人。研究生學歷4人,本科學歷53人。區級教學能手以上稱號的教師29人,佔全組教師的50%。近三年來,學校將語文學科作爲重點學科建設的一個項目,立足規範,堅持創新,把握重點,關注發展,積極追求有品質的語文教學,努力提升教師的學科專業技能,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一、立足規範,知行合一,唱響學科建設的“主旋律”

規範是衡量日常教學工作是否有效的前提,只有在思想上堅持規範不動搖,在行動上讓規範成爲習慣,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從而爲語文學科建設正常有序地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學習“新課程標準”,強化思想認識

《課程標準》是廣大教師使用新教材、新教法以及開展課堂教學改革的基本依據。爲了使教師們緊跟課程改革的步伐,語文學科組堅定不移地將《語文課程標準》作爲教師的必備必學資料。特別是在新修訂版的《語文課程標準》頒佈以後。學校更是掀起了學習的熱潮,一方面邀請專家開展講座,集中學習,深入比較;另一方面組織教師自主研討,分散學習,領會內涵。在此基礎上,學校還通過實施“課標考覈”活動,幫助教師強化思想認識,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準確把握語文課程改革的方向。

2.落實“七認真細則”,細化工作要求

在語文學科的日常工作管理上,學校組織精幹力量制定出臺了“語文學科七認真細則”,分別在“上課、備課、作業、考試、輔導學生、課外活動、指導自學”七個方面作出了明確細緻的工作要求。並且印製成了袖珍版的手冊,供老師隨時翻閱,隨時對照,以此指導教師們規範地開展語文常規工作。爲了使“七認真細則”落到實處,學校每月都會開展至少一次“七認真”工作檢查。對於檢查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積極指導整改。學期末,學校還會開展“教學七認真優秀教師”的評選,樹立典型,帶動廣大教師進一步細化工作要求,不斷提升日常教學工作的品質。

3.貫徹“二十條認定”,優化行爲規範

爲了進一步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爲,讓課堂教學走向規範。學校經教代會討論通過了《教學事故認定二十條》文件,要求教師們嚴格遵守課堂行爲規範,以高尚的師德師風積極營造和諧溫馨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學得有效。《教學事故認定二十條》對日常教學中容易出現的錯誤行爲進行界定,分爲“一般教學事故”、“重大教學事故”、“嚴重教學事故”。教學事故的處理與教師的績效考覈直接掛鉤。從而保證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樹立了良好的教學風氣。

二、堅持創新,教研合一,挖掘學科建設的“源動力”

從教學實踐出發,從實際問題入手,廣泛開展教學研究、課題研究能爲語文學科的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結合以往工作的經驗,學校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探尋新思路,嘗試新舉措,努力使語文學科建設工作走向深入。

1.組織“輪教課”活動,在對比中汲取長處

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途徑之一。學校每學期都組織“輪教課”活,即每位教師都需承擔至少一節教學研究課。爲了使課堂教研活動更有可比性、更具互補性。各年級均以“同題異構”的形式開展“輪教課”活動。活動中,各備課組重視課前剖析研討,課中廣泛參與,課後評析交流。學校還建立了學科組教研博客平臺,要求執教老師及時上傳教學設計稿,聽課老師積極參與回帖評課。從而以網絡教研的形式讓老師們在對比學習中評析課堂教學,在互幫互助中共同成長。

2.重視“點調研”工作,在剖析中查找不足

爲了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杜絕發展中的“短板現象”。在學科建設中,學校積極落實“點調研”的措施,組織骨幹教師團隊不定期地對薄弱年級、薄弱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進行調研督導,內容包括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學生輔導等方面。對於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以教研組、備課組爲單位展開研討,大家一起幫助查找不足,尋找問題的根源,制定改進的措施。從而實現同步發展,均衡發展。

3.開展“小課題”研究,在反思中總結提升

開展“小課題”研究是解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出現困惑的一種有效的形式。

在學科建設工作中,學校重視推動課題研究的開展。近年來,語文組教師已先後申報立項了《在國小中高年級開展“哲理性散文”的教學實踐研究》、《在國小低年級開展“微型日記”的實踐研究》等12項小課題。在各個課題主持人的帶領下,課題組成員從遇到的困惑出發,積極探尋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實解決了教學實際中存在的問題。不僅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也極大地豐富了校本教研的內涵。

三、把握重點,讀寫合一,聚焦學科建設的`“生命場”

課堂是生命成長的精神驛站,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彼此敞開心扉、碰撞思維、生成智慧、充盈精神的生命場。在推進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從語文學科的本質出發,以人爲本,以學定教,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1.“整體策略”引路

結合區域教學改革工作,我校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學科教學的已有研究成果,推出了“少教多學”的整體教學策略。目的是要求教師還權於學生,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權、空間權、體驗權,讓學生有機會自己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教師則是啓發性地“教”、針對性地“教”、創造性地“教”、發展性地“教”,從而爲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而適當的幫助。在整體策略的引領下,教學內容得以合理取捨,教學時間得以科學分配。教師對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教學關係進行了重新審視梳理,激活了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2.“主題研討”探路

學生的語言感悟、理解和表達能力是語文素養培養的重點,更是難點。爲此,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研討”活動,積極倡導“讀寫合一”的教學思路。突出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教研組每學期定製“閱讀套餐”,爲學生提供必讀與選讀書目,堅持開展師生共讀活動,幫助學生拓展視野民、積累語言。平時的教學中,注重以文本爲例,關注語言範式與表達方式,積極開展隨堂練筆。同時,各備課組還通過“循環日記”、“作文報”、“班刊”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爲學生的習作提供展示的平臺。從而有機地加強閱讀與寫作的結合,不斷探索語文教學的新路子。

3.“技能培訓”鋪路

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保證,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結合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年”要求,語文組先後開展了寫“下水文”、說課、上課、聽課、評課等方面的學科基本技能培訓與考覈。通過“寫下水文”的培訓與考覈,幫助老師深刻領會習作教學要求,取得切實的寫作經驗。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寫作,提升作文的點評質量。通過開展“說課、上課、聽課、評課”活動,讓全體語文教師在互聽、互學、互評、互助中加強課堂教學的分析與診斷,總結分享成功的經驗,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

四、關注發展,內外合一,搭建學科建設的“大舞臺”

語文的外延即生活,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僅僅侷限於課本、課堂是不夠的。課程改革強調廣泛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因爲語文實踐活動是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根本途徑。爲此,我們注重課內學習知識與課外鍛鍊技能的結合,積極搭建學科建設的“大舞臺”,促進學生的優質發展。

1.精心設計個性作業,減輕學生學業負擔

爲了能夠讓學生實現從“要我做作業”到“我要做作業”的轉變,我們推出了個性化作業。低年段側重於體驗性作業的設計,以說一說、賽一賽、演一演的形式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鞏固語言。中年段側重於實踐性作業的設計,讓學生在觀察、採訪、調查等實踐過程中運用語言。高年段側重於綜合性作業的設計,通過“3+X套餐”,“智慧闖關”等作業,指導學生歸納梳理,積累語言。個性化作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內容和形式上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真正爲學生的學業減負,讓他們能“輕裝上陣”。

2.精心組織節日活動,豐富學生校園生活

“書香節”是我校“五大節日”活動之一,每年的秋學期都會開展一次這樣的綜合性實踐活動。每屆的書香節,全體語文老師都會發揮集體的智慧,共同商討確定活動主題,安排活動內容。備課組認真制定活動方案,落實活動的開展。書香節期間,既有靜態展示活動,如舉行優秀習作展、讀書小報展、書法作品展、讀書摘記展等。又有動態表演活動,如主題演講、讀書知識競賽、講故事比賽等。雖然每年的活動主題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但是帶給學生的快樂與自信卻是相同的。通過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了鍛鍊,語文學習生活也愈發得快樂精彩。

3.精心打造特色項目,彰顯學生獨特個性

在語文學科的建設上,我們還以學校的主課題《國際理解教育提升學生素養的實踐研究》爲引領,積極開展“誦讀經典”特色項目推進工作。一方面,在學校的活動課程中開設經典誦讀課,指導學生讀經典、吟經典、品經典。另一方面,組織學生開展每日誦讀經典活動。要求各班語文老師認真制訂經典誦讀目錄,並在班級開闢“經典誦讀”欄目,及時更新內容,指導學生晨誦、午讀、暮省。此外,我們還藉助學校的“國際理解教育周”活動,組織學生講經典、唱經典、演經典等。從而讓學生在語文學科的特色項目中,傳承經典、品味文化、彰顯個性、發展素養。

近三年來,我校通過加強語文學科建設,有效地促進了學校語文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實現了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也使得教師的成長步伐變得更加堅實。但是的推進學科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深知:在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上,在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上,在對學科本質的把握上,在對學業能力的評價上,在教學品牌的樹立上,在教學研究的深入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會不斷地改進自身的工作,敢於剖析,勇於實踐,在學習中借鑑,在借鑑中創新,努力使我校的語文學科建設工作再上新的臺階。

學科建設總結 篇二

抓薄弱學科建設,促教師素質提高爲了消除學校發展的障礙,今學年學校把教學工作的重心下移到了薄弱學科建設上,努力提高薄弱學科教師的教學成績,從而促進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所謂薄弱學科,是指組內教師業務素質、教學水平整體不高的學科。加強薄弱學科建設,有利於均衡各學科的發展,提高學校 的教育教學成績,爲了將薄弱學科的建設落到實處,收到理想的效果,學期初,學校出臺了“加強薄弱學科建設的實施意見”,採取得力措施,突破薄弱學科教學。現將學校加強薄弱學科建設的做法簡單做以介紹:

第一,加強薄弱學科的集體備課,讓薄弱學科的教師使用統案進行教學。

集體備課是教師備課的關鍵和重點,是集中集體智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加強薄弱學科建設過程中,我們以集體備課爲載體,以使用學案教學爲抓手,實行定時集體備課與即時性交流相結合的集體備課的形式,搭建平臺集中團隊力量,最終形成能有效指導教學的統案,並使薄弱學科教師共享集體智慧,使用統案進行教學。

1:是確定集體備課時間。學期初備課組要以級部爲單位確定出集體備課的時間,並上報課評處備案。

2:是每單元確定一名主講教師,負責單元教學內容的分析。在集體備課(定時的集體備課)時,主講人要將自己對本單元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內容的基礎點、重疑難點以及挖掘出來的“真問題”等進行分析講解。同時備課組成員要充分進行討論交流,發揮備課組全體成員的智慧,羣策羣力,將每一單元、每一課時的重點、難點分析透徹,並對挖掘出來的“真問題”進行梳理、分類,總結突破思路,形成統案。

3:是集體備課時,備課組成員輪流主講,最後由備課組長根據集體備課的情況,有計劃地進行分工,分頭整理出統案(每週二節),並打印出來,提前一週分發給其它備課組成員。教師必須使用統案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感悟或遇到的問題,要進行即時性交流(不定時的集體備課)。

4:是每位教師所講的每節課都要以構建優質課堂、解決課堂教學實際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爲首要目標,圍繞課堂教學的核心要素:講授時間,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用真問題組織教學,學生互動合作學習,精講多練,當堂檢測,及時反饋加強研究,改進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效益,實現教學質量提高方式的根本轉變。

第二,抓追蹤聽評課,解剖分析薄弱課堂。

要想真正提高薄弱學科的教學效益,課堂教學是最關鍵的。薄弱學科教師必須切實提高授課藝術,用真問題組織課堂教學,在課堂上要做到精講多練,當堂檢測,及時反饋,優化課堂教學環節。爲了提高薄弱學科教師的教學水平,學校成立了以校長任組長的聽評課領導小組,專門對薄弱學科進行追蹤聽評課。以調度課的形式,每週聽評23節課,即聽即評,同時檢查是否使用統案進行教學。授課教師一般在23天前接到聽課通知,提前做好準備。講課結束,先由講課教師談一談所講課時的教學設計思路和自己本節課教學感受,主要說明自己是在哪些“真問題”的引領下,組織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探究學習的。然後評課小組成員進行評課,主要評價“三講三不講”的落實情況,開誠佈公地指出課堂教學中哪些是學生已經會的、哪些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哪些是講了學生也不會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授課教師根據評課小組的評課意見,進行自我改進完善,等候評課組的追蹤聽評。評課小組對不過關課堂的追蹤直至課堂達標爲止。

第三:追蹤成績分析,檢測薄弱學科發展狀況。

薄弱學科的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我們在抓備課、抓課堂的同時,還對薄弱學科進行跟蹤檢測和成績分析。階段性考試(學校統一組織的)、期末考試(教科院統一組織的)結束以後,課評處及時依據成績,採用比值法對薄弱學科的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成績,進行縱向、橫向分析。所謂“比值法”,就是用每次考試每位教師的教學成績比上同學科最高教學成績得出的比值,然後用“比值差”來衡量教師教學成績的進步(或落後)幅度的作法。具體操作程序是:先算出薄弱學科每位教師的起始比值,也就是學生剛分班時的成績比值。然後,用每位教師在分班後第一次學校組織的考試成績比值與起始比值相比較,若大於起始比值說明進步了,若小於起始比值說明後退了。當進行第二次統一考試後,及時算出成績比值,與對應分班後第一次成績比值相比較,若差大於零,說明進步了,若差小於零,說明落後了。每位教師既可以將比值縱向比較分析(自己與自己比較),看進步(或落後)的幅度,又可以將比值橫向比較分析(備課組內教師相互比較),看誰的進步幅度大,學校將每位教師的“進步幅度和”納入績效考覈,激勵教師上進。這樣循環下去,薄弱學科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狀況瞭如指掌,從而積極反思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

第四:充分發揮班主任的協調作用,力促薄弱學科的轉變。我們讓班主任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協調:首先,開好分析會,讓每一個學生找出自已的弱科是什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聽課、練習、興趣等主面。其次,樹標、傳經、請導師,讓薄弱學科的優秀學生或優秀教師做學法介紹,從學科特點、學習方法、勤奮刻苦、自我調節等方面改進。再次,利用密切協作家長課程實驗這一契機來促進家校關係的和諧,引導家長牽手學校、牽手孩子。班主任經常及時與家長溝通,共同關注弱科學生和學生的弱科,從生活上溫馨體貼,從心裏上及時解困,人人手中都有幾個重點學生名單,關注他們的聽、說、練,及時進行交流談心,面對面、心對心地進行輔導。實踐告訴我們,在當今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轉型時期,巧妙發揮班主任的`影響力,儘快提高家長家教素養,挖掘家長的教育潛能,讓孩子真正享受學習的樂趣,是一條發展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優生學途經。薄弱學科教師認真備課,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對提高學生的成績是很有幫助的

第五:與名師結伴同行,以學習促提高學校積極爲薄弱學科教師創造條件,促其業務素質不斷提高。一是薄弱學科教師隨時可到學校多功能輔助教學資料庫查看名師的優秀備課、優秀學案設計、優秀試題錦等,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每週設計三個優秀學案,出一套高質量的達標題。二是與名師結對子,經常走進名師課堂,虛心向名師學習,每週寫不少於千字的教學反思。三是充分利用週六研究課走出去學,寫好聽課後的反思,並借鑑外校名師教育教學經驗,改進不足,提高自己。

第六:建立激勵機制,提高教師的教學熱情。

薄弱學科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之後,對進步較大的學科,學校按照獎勵制度進行獎勵。獎勵制度的實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加強了備課組教師的團結合作意識。當然,僅僅獎勵是不夠的,蘇藿姆林斯基說:"在聽課過程中應當把實際材料加以概括,有助於形成集體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技巧,鼓勵創造性的探索。"對此,學校幫助有教學個性的老師進行課堂教學的理想設計,並在全校範圍進行精彩示範活動。

總之,在學科建設中我們不是要給哪一門學科戴上薄弱的帽子,而是想通過以上措施來優化我校相對薄弱的學科,提高教學效果,使學校的教學質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學科建設總結 篇三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聽課、評課、檢測等手段發現:不同學段往往都會出現學科間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有的學科在不同年級教學成績都落後;有的學科在有些年級教學成績落後,而在有些年級反而教學成績很優秀。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就會導致大量學生偏科,從而產生弱科現象,直接影響到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水平的提高。產生弱科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根結底是教師素質問題。針對這個現象,我們採取瞭如下措施:

第一、加強教師備課,用心進行教學。各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深入挖掘,將每一單元、每一課時的重點、難點分析透徹並形成詳案,教師必須使用詳案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感悟或遇到的問題,要進行即時性的交流,每位教師所講的每節課都要以構建高效課堂、解決課堂教學實際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爲首要目標,圍繞課堂教學的核心要素:用講授時間、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來思考組織教學的有效性,怎樣讓學生自主、互動、合作學習?教師怎樣做到精講多練、當堂檢測、及時反饋?怎樣預測學生的疑點和易混點?把高效落實在備課中,努力實現教學方式的根本改變。

第二、追蹤聽評課,解剖分析薄弱課堂。學校成立了以校長任組長的聽評課領導小組,專門對薄弱學科進行追蹤聽評課。以隨堂聽課的形式,每週聽評2-3節課,即聽即評。授課教師一般在2-3天前接到聽課通知,提前做好準備。講課結束,先由講課教師談一談所講課時的教學設計思路和自己本節課教學感受,主要說明自己是在哪些問題的引領下,組織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探究學習的。然後評課小組成員進行評課,主要評價高校課堂的落實情況,開誠佈公的指出課堂教學中哪些是學生已經會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授課教師根據評課小組的評課意見,進行自我改進完善,等候評課組的追蹤聽評。評課小組對不過關課堂的追蹤直到達標爲止。

第三、追蹤成績分析,檢測弱科發展狀況,強化教師自修與培訓。薄弱學科的'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我校在抓備課、抓課堂教學的同時,還對薄弱學科進行追蹤檢測和成績分析。對薄弱學科的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成績,進行縱向、橫向分析,肯定成績,發現問題,這樣薄弱學科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狀況就能瞭如指掌,從而鞭策老師們積極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鼓勵和強化薄弱學科教師自修與培訓。

第四、充分發揮班主任的協調作用,力促薄弱學科的轉變。我們讓班主任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協調:首先,開好分析會,讓每個學生找出自己的弱科是什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聽課、練習、興趣等方面。其次,樹標、傳經、請導師,讓薄弱學科的優秀學生獲優秀教師做學法介紹,從學科特點、學習方法、勤奮刻苦、自我調節等方面改進。再次,利用與家長交流這一契機來促進家校關係的和諧,引導家長牽手學校、牽手孩子。班主任經常及時與家長溝通,共同關注薄弱科學生和學生的弱科,從生活上溫馨體貼,從心理上及時解困,從學法上追蹤輔導,從練習上適度強化。最後一點,協調直接相關的各學科教師,人人手中都有幾個重點學生名單,關注他們的聽、說、練,及時進行交流談心,面對面、心對心的進行輔導。實踐告訴我們,在當今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轉型時期,巧妙發揮班主任的影響力,儘快提高家長家教素養,挖掘家長的教育潛能,讓孩子真正享受學習的樂趣,是一條發展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徑。

第五,想名師學習,發揮名師效應。我們組織教師向名師學習的主要途徑有三條,一是到學校內學。近幾年來,我們一直注意積累優秀教師平日在教學過程中精選的試題、自擬的優秀試題和購買的有價值的教輔資料,每學期末以學科爲單位,由教研組長負責,收齊交到輔助教學資料庫。教師每週必須拿出2、3課時到輔助教學資料庫進行簽名閱覽,並可以隨時借閱,不讓有價值的資料在輔助教學資料庫裏睡覺,真正地實現教學優質資源的共享。二是到課堂中去聽。我們每學期都舉行骨幹教師公開課,弱科教師研究課。先聽骨幹教師講的公開課,感知、學習名師的教學態度、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技巧等,再舉行本學科的研究課,做到學用結合,突出重點,逐步提高。三是按時參加教研活動,寫好活動記錄與聽課反思,定時交流,借鑑外校名師教育教學經驗,改進不足,提高自己。

第六,對弱學科教師採取鼓勵家獎勵的辦法。爲了鼓勵弱科教師,我們無論是召開全體教師會或者弱科教師會時都注意在“弱科”前加一個定語“暫時”或“目前”,稱做“暫時薄弱學科”或“相對薄弱學科”。只要有進步就表揚、鼓勵,不僅經常拿起表揚的武器,還要經常拿起獎勵的武器,不僅與常規績效掛鉤,還要在各種待遇上體現。

學校領導特別注重關心幫助弱科教師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服務到位,千方百計爲他們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心理環境,真正做到抓在要點上,管在情理上,幫在境界上。讓尊重與呵護成爲習慣,讓學習與創新蔚然成風氣,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促進內部管理工作更加科學規範高效,爲打造一支和諧高效的教師團隊、建設一所理想的人文校園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