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校課改工作總結多篇

學校課改工作總結多篇

【第1篇】學校課改實施評估總結

莘縣棉紡織廠學校自本學期初實施以洋思、黛溪、杜郎口等模式爲代表的課堂教學改革以來,至今已近一個學期,現將課改實施情況作一階段性評估總結。

一、課改的實施濃化了學校的學習氛圍。教師們變得愛學習,勤學習、會學習了。辦公時間讀書的多了,搞研究的多了,潛心鑽研教學技能的多了。

二、課改的實施更新了教師羣體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師們對教學職能有了全新而清醒的認識:教師,導師也;教學,導學也;教師之“教”不在“講析”而在“點撥、引領”;“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三、課改的實施激活了教師羣體的職業工作熱情。理念變了,角色變了,職能變了,課堂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變了……激情、科學、實用、高效的課堂是老師們情趣昂揚,職業情趣高漲。課改實驗班級學科教師基本上掌握了新型的課堂教學流程,並且能熟練、準確地運用進行教學活動。

四、課改的實施和諧了師生關係。教師低下身子、走下講臺和學生同學同悟,“教”“學”相長,師生互助合作,平等互動,老師“教”的適意,學生“學”的自由、開放,優化了學習過程,優化了師生關係。

五、課改的實施提升了教師羣體的專業教學技能。我校教師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課改理論得以豐富,課改實踐技能得以提升。我校課改實驗班級教師多人蔘加縣、市優質課、能手評選,有孫媛、賈培榮、張先成、王靜等多位教師賽績優異,爲我校博取榮譽。

六、課改的實施提高了教學質量。激情、科學、高效、簡潔、實用的課改教學活動,優化了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活動,激活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張揚了學生的學習個性,學生變“厭學”爲“樂學”爲“會學”爲“善學”爲“學優”。課改實驗班級的學生學習氣氛濃郁,學習方式科學、高效,學習成績較課改前有大幅度提高。

七、課改的實施優化了學校的管理。教師“樂教”“會教”了,學生“樂學”“會學”了。師生的氣順了,學校的管理便流暢、高效了。課堂教學活動的優化還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的豐富與優化,。學生樂學、會學了,學習的慾望、學習的內容、範圍便深化、廣化,學生讀書的情趣也高漲起來,校園的文化氣氛便變得濃郁。

總之,儘管我們的課改實施實踐時間不長,但取得的績效是顯著和令人滿意的。緣於諸多因素的影響與制約,我校的學科課堂教學改革活動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不足甚至缺憾,但我們有信心、有決心,依賴上級堅強的領導和強有力的技術引領,多借鑑、多實踐、多反思,一定會把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引向深入、搞得更好。

【第2篇】國小學校課改工作總結

國小課改工作總結

個人課改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能根據學校的工作計劃和高教組教研組工作要求,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爲進一步搞好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好課改實驗,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積極參加校內外各項教研活動,認真開展教研教改工作。現把本學期的具體工作簡要的總結如下:

1、堅持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的要求爲指導思想,以《數學課程標準》和課改理論爲依據,制定本學期個人課改教研活動計劃。

2、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學校舉行的各種理念培訓學習,通過培訓學習,切實轉變了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夯實了自己的理論基礎。

3、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對本冊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正確把握本冊教學的重難點,並以新課改理念爲指導思想,結合實際精心備課、上課、批改作業以及課外輔導。

4、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轉變自己的教學行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開放課堂教學活動。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營造和諧輕鬆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5、積極參加校本教研,能按時參加學校和數學教研組組織的各種教研學習、本站範文網聽課、評課、交流、討論、座談等活動,精心上好了賽教課。活動中積極參與,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同事們交流討論,集思廣益,博採衆長,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以先進的課改理念矯正自己的教學行爲,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6、自學了相關的教育教學文章、書籍,如《國小數學教學》、《小

學數學教育》等書刊,並作好學習筆記。同時也做到學以至用,以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驗證自己對理論的理解。如通過邊學習邊實踐,對“教學行爲的改變,給學生學習方式帶來哪些轉變;如何開展積極有效的評價”等教研專題進行積極探(來自: 本站範文網:國小學校課改工作總結)討,而且,經常對照理論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每週(月)作好總結和課後反思。

7、平時做好相關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對各項工作進行認真的總結和評價。

總之,在本學期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在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收穫和提高,但是也有不足和困惑,如教研活動開展得不夠深入,效果不明顯等;如何進行全面而有效的評價學生等等問題。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更講究工作方法,提高效率,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張 輝

.

6.20

【第3篇】學校課改工作總結

一年來,我校堅持以教學工作爲中心,認真學習落實上級文件精神,以重實際,抓特色,求實效爲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以新課程改革爲契機,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課程計劃,落實教學常規,落實教學改革措施,抓好教學監控,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加速了學校發展。

一、加強學習,樹立新的理念

1、爲了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必須徹底改變教師舊的教學觀念。我校十分注重對教師的培訓工作,大力組織教師認真參加各種培訓、在這一學期裏,我校蘆小妞老師,楊翠萍老師到鄭州參加了全國國小語文精英論壇觀摩課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和教學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現代化教育手段,組織教師聽專家講座,看專家教學實錄,並對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學過程進行經常性的反思。通過一系列的學習,使我校教師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並將一輪課程改革視爲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將理論聯繫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質結構接受新一輪課程改革浪潮的“洗禮”。

2、通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教師們逐步領會到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讓受教育者適應現實,而是改造、創建新的現實,培育出有創造能力的人。從而形成了“實施新課程的成敗在教師,教師的要務在於更新教學觀念”的共識。確立了“一切爲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爲本,育人爲本”的思想。樹立學生主體觀,貫徹民主教學思想,構建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相信學生都存在發展潛能,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的條件。樹立學生髮展觀,將學生的發展作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使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爲學生豐富情感、完善自我、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的過程。

3、加強了教育的開放性,加強了教學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現代科技的聯繫。教師教學中立足課堂而不受課堂侷限,立足學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於捕捉現代社會,現代科技,其它學科的知識信息和最新成果,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使教學活動始終充滿活力。同時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研究性學習等綜合實踐活動,爲學生營造了學習、體驗的實際情境,創設動手實踐、創造的現實環境,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強了學校教育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二、加強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水平是提高師資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關鍵。我們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加強教師集體備課與論課活動,強調合作交流等,使教師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領悟,使老師走上學習中研討,實踐中總結,總結中提高的成長曆程。

在校內教研活動中,我校制訂了語文教研組長李豔利老師,數學教研組長許亮老師。要求教研組長,每學期初制定好該組教研計劃,寫好教研活動記錄,學期末做好教研工作總結。要求每位教師在一學期內都要講一節校內公開課,教師們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本學期,我校共舉行教研活動17次,取得了較好的教研效果。本期作課的教師,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質。老師始終面帶微笑,教態親切、自然、普通話標準,語言準確,富有感染力,教師的範讀情景交融,把學生帶入如夢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學語言流暢,板書美觀工整、新穎,教態大方,駕馭課堂能力強。部分教師設計製作的課件很好,運用自如。

另外,我校還要充分利用學校的遠程教育設備,組織教師學習專家講座,優秀示範課等,和校內聽課間周進行。本學期校長聽課不少於30節,主任聽課不少於40節,每位教師聽課不少於10節。

讓老師切實有效的由新課程的旁觀者,變成新課改的組織者、參與者,投身到新課程中的改革中,並在實踐中找出其中最關鍵、最困惑、最有價值的問題,並在教師中進行交互式討論、開放式探究,使教師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覺調合教與學的行爲,提高課堂的教學效能。

三、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

1、學習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課改的核心之一。不會學習的人將是21世紀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凸現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方法的過程。

2、新課程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教師要走下高高的神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我們努力營造民主、平等、互動、合作的師生關係,在與學生交往互動、合作交流中與學生心靈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學生人格,完善學生個性,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四、狠抓教學常規工作,重實際,重實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學管理制度,加強了學校內部各項教學工作的科學管理。對學校的授課計劃、備課、教學、批改、輔導、複習、考試、成績評定等項教學規章制度,做到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同時提出具體的改革設想,以達到教學管理系統的整體優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教師,每位教師必須備好每一節課,積極從教材中挖掘出啓迪學生,培養學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學上的最佳工作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大部分學生在克服一定困難的前提下學到更多知識,增長能力。

2、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訓練爲主線的教學模式,教學中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思維。在課堂上,教師要刻意創設問題的情景,積極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培養概括和判斷推理、綜合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在以學生爲主體,認真研究教法。根據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自學能力。努力改進教法的同時,也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以學法的優化推動教法的優化。

3、積極參與一課多研活動。通過活動,增強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互相瞭解、互相學習。

4、結合我區的教學工作計劃,把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和開展“走近、走進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爲校本教研的重點。

5、注意總結經驗。在這一學期裏,我校的教師能按要求做好教學反思,能積極把理論與實踐相聯繫,有意識的把實踐上升爲理論撰寫成文章。

總之,新課改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將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克服困難,總結經驗,樹立課改必勝的信念,紮紮實實做好新課改工作。

學校課改

【第4篇】學校課改2022年上半年工作總結範文

我們學校是在去年七月份被區教育局確定爲課改基地校的,課改一年多來,在廣大教師的不懈努力研究下,小組自主討論合作檢測模式已經形成,效果顯著。

我們目前的課堂呈現了高效課堂教學結構,所謂高效課堂的結構,就是把教師和學生這兩個活化元素都發揮到最大值,讓學生在課堂上被課堂模式激發以後,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去,真正地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習發生在學生身上,讓孩子真正的發自內心的主動的去索取知識。孩子的狀態在課堂當中得到了激揚,老師要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在課堂當中真正和學生一起構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教師是學習的首席,是孩子在課堂中的引路人,是孩子在遇到迷惘時的點撥人,是和孩子一起教學相長的學習者,在課下是課堂的設計者。

我們平時的做法是這樣的,先進行集體備課:我們把集體備課集體備課做不好,導學案就編不好,導學案編不好課堂就進行不好。接着就是編寫導學案:編寫導學案是決定了課堂成敗的關鍵,課堂出現問題80%都在導學案上,導學案編得過簡,對孩子沒有導的作用,導學案過難,孩子沒法用導學案進行學習。由於現行的教材不能滿足學生自學的需要,所以教師要編寫導學案(也稱學案),我們常把導學案比作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編寫導學案的目的是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就是把學生從“已知領域”引向“未知領域”。要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着,通過已有知識,學生自己閱讀和理解就能掌握一些新的知識。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應該清楚爲什麼要編寫導學案以及如何編寫導學案,如果習題化或編成提綱式就不能實現引領的作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難以完成自學的任務。

有了充分的準備,我們纔開始上課:分爲幾步,一是預習展示課。利用1-2節課的時間把導學案預習透,預習展示課不到位,下一節課將無法進行,要求用獨學、對學、羣學的學習方式完成a、b、c三類目標。學習目標分爲四類a類、b類、c類、d類,a類目標屬識記類,如英語的單詞、語文的字詞、理科的定理、定義、公式,b類問題通過對子組來完成,c類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d類問題就是教學重點和難點,可能經過小組討論也完不成,但完成到什麼程度算什麼程度,這個作爲下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來呈現。“預習展示課”中的展示內容要少而精,要對“提升展示課”有指導和鋪墊意義。

第二是提升展示課。是高效課堂最精髓的一部分,爲什麼高效課堂要展示?有兩個作用,第一個是讓學生把學習成果發表出來,把存在的問題暴露出來,把研討的內容通過展示的過程提升出來;第二個作用就是利用展示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因爲孩子的表現欲和探究欲是天生的,孩子對什麼東西都好奇,對什麼事都想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是每個人都存在的天性。我們就利用孩子的這種天性,讓他把知道的和想要表達的在課上說出來,說的過程實際上看孩子對一個問題的思考思路,老師要捕捉到孩子思維中存在的問題,你就會發現孩子在學習當中哪裏出毛病了,教師在點撥指導的時候就有了抓手。如果不通過展示的過程,孩子做錯了我們只知道結果錯了,應該怎麼做纔對,那麼這個孩子就沒有思考和學習的歷程,這個學習永遠是不深刻的。再一個通過孩子展示,得到了同伴的認可,孩子就有了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對孩子的學習是一個強化,是對孩子學習興趣的激發。

第三是鞏固展示課。這種課型重點體現的是老師對習題的設計能力,我們這種課堂,一是孩子的活動多了,孩子在課堂上動口時候多了,動手時候少了,發現過了一段時間,一到考試的時候,孩子就錯誤百出,達不到學習的目的,學習成績不但沒提升,反而下降了。原因就是讓孩子動手的時候少了,給孩子設計的練習題發散度不夠。鞏固展示課設計的練習和傳統的作業是不一樣的,傳統的作業老師沒有目的性,留的作業就是課後的第幾題到第幾題,哪頁到哪頁,出現大量的重複,同一個題目做了一個,第二個就沒有必要再做了。重複的作業只強化了兩個東西,一個是應付老師,因而錯誤百出,實際上是強化了孩子在作業當中的錯誤,老師對練習題的設計一定要精心,要照顧到每一個層次,題的發散性要強,包容性要強,設計的練習題要一題多解,孩子通過對這道題的練習,對課堂所學的知識能起到連貫的作用,能夠歸納總結,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這種展示課上,孩子的練習過程當中有了新的想法和思路,要及時展示給其他同學。

目前,我們整個課堂的描述可以從一個字到十個字:學-自學-學舒服-揪住雙本-以學生爲本-自主合作探究-把學習還給學生-學會會學學樂創學-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如果用四句話概括我們目前的課改工作,那就是以人爲本講自主,合作探究共發展;三維目標得實現,會學樂學露笑臉。

新學期,我們還搞了學校、班級文化建設。教室內張貼了課改標語,教室外張貼了班名、班號班主任寄語。我們把每一條標語,每一張獎狀,每一個班名、班牌和班徽都要給同學們做解讀,它是什麼含義。當把這些功能化到學生心裏的時候,就有了一種集體榮譽感,就有了一種向上的精神,當學生的精神豐富,有了共同的追求的時候,不管是班級的建設還是小組的建設就都有了魂,有了魂以後,孩子們的榮辱感就特別強,這樣活動才能達到真正的有效,也常常能達到高效。如果沒有這些東西的植入,只是把一個小組分了,把一個班級分了,只是做一個人數的劃分,這個東西就沒有意義,所以文化一定要深深地根植在師生的心裏。

校園文化能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體現一種團隊的精神。優秀的文化一定具有良好的導向和約束作用,是一種粘合劑,是一種極強的凝聚力量,校園文化的核心就是要創造出被師生認同的價值觀念。高效課堂只有作爲共同的價值觀被教師認可,學生接受,才能成爲一種常態化教學,實現真正意義的高效。

高效課堂的工作沒有止境,隨時都會遇到一些困擾,課堂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可能沒有問題就是大問題了。難題就是價值,問題就是抓手,解決就是進步,堅持就是勝利。我們將會沿着這條道路,不懈努力,昂首前行。

【第5篇】新課改與學校德育創新研討會學習總結

受學校的派遣,在教育局的組織下,我到北京參加了爲期五天的新課改與學校德育創新研討會。五天的時間內,先後聆聽了北京陳經綸中學德育副校長朱洪秋、德育主任李荻、北京教育學院副教授張紅的講座或報告,參觀了陳經綸中學,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德育工作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感謝教育局領導,感謝學校領導,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學習時間不長,但我深感受益匪淺。從陳經綸中學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深切感覺到我們二十六中幾年來堅持的德育模式是正確的,是實效的,是符合時代潮流的,值得我們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北京陳經綸中學是一所國家公立學校,地處朝陽區最繁華的商業街。學校始建於1921年,初爲崇禎學園,後改爲北平女子四中,1949年後更名爲北京市第四女子中學,1954年被市政府定爲重點中學,“文革”期間易名爲朝陽中學。1991年香港企業家陳經綸先生捐資改建後,被市政府命名爲北京市陳經綸中學。XX年成爲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

此時的陳經綸中學,雖然成爲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但情況並不樂觀。XX年前後,正是陳經綸中學歷史上的低谷時期,陳經綸中學的教學成績,已經淪落到了朝陽區的七、八名了,以至於新上任不久的校長張德慶提出“九年三段發展規劃”的發展目標時,很多老師認爲是天方夜譚。

以校長張德慶爲首的領導班子,以堅定的信念,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全方面的改革,由此拉開了陳經綸中學的大跨步發展的序幕。

首先,提出九年三段發展規劃,以目標凝聚人心,引領學校發展。XX年夏,時年43歲的張德慶參加了朝陽區教委面向全區的校長擇優競聘考試,以第一名的成績脫穎而出,出任陳經綸中學校長。其人勤奮好學,有着廣博的文化知識和精深的教育專業理論水平,“治大校如烹小鮮”,在30餘年的教育生涯中,無論是一線教學工作,還是學校管理工作,無不舉重若輕,遊刃有餘。受命於危難之際的張德慶校長,把準陳經綸中學的病脈,力排衆議,提出了陳經綸中學九年三段發展規劃:

第一階段:按照北京市示範校建設標準,把學校建設成爲辦學條件領先、育人環境優雅、師資隊伍過硬、管理方式科學、教學質量一流、示範作用顯著、參與國際交往、講求以德和依法治校的首都名校。

第二階段:要充分發揮學校自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育人和服務功能,全力建設個性化學校,成就個性化老師,培育個性化學生,用一流的質量打造出80餘年歷史積澱的教育特色,成爲北京市示範校平臺上名副其實的首都名校。

第三階段:充分發揮學校辦學和育人的優勢,通過發展教育個性化、科學化、數字化、國際化、集團化,爲師生的全面成長和可持續發展創設充分的條件,不斷提煉並提升自身的辦學品質和特色,全面推進並落實素質教育,成爲人民最滿意的示範學校。

九年三段發展規劃從戰略高度系統勾畫了陳經綸中學的發展藍圖。仔細看看,和我校近幾年制定的兩個三年規劃內容有相似之處,我校自XX年在張鬆晨校長的帶領下,充分調研,把準學校病脈,找準發展突破口,先後制定兩個三年計劃,第一個三年計劃將學校由鄭州市直中下游學校提升到中上等學校,第二個三年計劃準備建成區域性名校的目標正在逐步落實。從陳經綸中學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足以堅定一個信念,只要我們堅定不移的朝着我們的目標走下去,二十六中也會迎來輝煌的一天。

其次,以德育工作爲抓手,實施全員德育,促進自管自育,重視生活德育,開展校本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細節決定成敗。僅有宏偉藍圖只不過是紙上談兵,要想實現目標還要有詳細的落實方案,在對學校的歷史和現狀進行認真分析和論證的基礎上,結合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實際需要,陳經綸中學一方面從改革和創新學校管理體制和機制入手,全面激活學校內部各種要素,大力提高學校管理效能,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實現學校的穩步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狠抓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擺在了學校工作的首要位置,XX年,任命教育管理經驗豐富、理論水平高、年富力強的朱洪秋擔任德育副校長,開始全面創設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體系。大致如下:

1、全員德育。陳經綸中學全員德育的理念是:“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學校無閒人,人人皆育人;學校無空白,處處有人管。”認爲這是全員德育的根本要求,將全員德育作爲促進學校良好校風形成和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爲了讓德育成爲大家的事,陳經綸中學對學校各類人員的德育職能進行了細分,總結爲:學科老師是德育工作的主體力量,要做到我教我管我負責,對自己課堂出現的不良現象熟視無睹或者直接交給班主任,是一種不負責任甚至是無能的表現;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骨幹力量;後勤人員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行政人員是德育工作的管理力量;社區員工是德育工作的補充力量。學校各類人員見到學生中間的不良現象都要主動去管,至少要做到去提醒學生,管不了不要緊,可以向專職的德育工作人員彙報,如果自己不主動去管,反而說風涼話,對學校德育工作說三道四,這也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說嚴重一點就是自己的道德有問題。

爲了保證全員德育工作的順利進行,就有必要樹立各類德育人員如後勤人員、任課老師、行政人員乃至社區監督員的權威,這就需要德育負責人在各種集會上製造輿論,反覆對學生強調,你可以不聽校長的話,不聽政教主任的話,不聽班主任的話,(實際上學生不敢不聽)但不能不聽後勤人員、任課老師等人員的話。通過大造輿論,讓違紀學生迫於輿論氛圍的壓力而自覺的改正。

2、自管自育。華東師大特級教師肖家芸曾說過,“學生教育管理中,重盯輕導,重管輕育,重育分輕育人,德育成爲看管盯,偏離了教育的真諦,自我教育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陳經綸中學以“八好班集體”建設爲載體,建立了學生自我管理、自主發展的有效平臺和機制,該系統由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學生自治管理體系爲骨架,通過全員德育落實反饋激勵,完成學校的宏觀、中觀和微觀管理,實現學校的有序、和諧、穩定,推動“規範、和諧和學習型”班集體的形成。

“八好班集體”是自我管理自主發展教育系統有效運轉的載體和抓手。學校從“學生出勤好、儀容儀表好、師生和諧好、公物維護好、教室整潔好、參加活動好、行爲習慣好、課堂秩序好”8個方面提出了班集體建設的考覈內容和考覈標準,使班集體建設有了目標、方向、標準和抓手,充分發揮了“集體”的教育功能,實現了在集體中,利用集體,進行集體教育。

陳經綸中學的三級學生自治管理體系又叫“部委制”,班委由15個職能細分的班委成員組成,與此相對應,學生會由15個部組成,成員除了幾個專職學生會部長之外,還包括相對應的各班班委成員,各個部委根據職能不同相應歸屬學校各個處室領導,德育處(即政教處)對各個處室(部委)給予支撐和管理。

這一系統的特點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實現學生自管自育;充分發揮集體向功能,推動班集體建設;充分發揮處室管理功能,落實全員德育。

3、生活德育。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中央8號文件和新課程改革也分別提出了學生社會實踐的要求。但是,在考試和升學仍然是社會評價學校的重要標準,安全問題成爲學校和社會關注焦點的今天,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和綜合社會實踐課程能否真正得到落實?這是每一所學校,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須面臨的問題。陳經綸中學認爲,學校教育必須加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並且構建了“星級評定志願服務教育系統”,建立學生志願者組織,積極走進社區和社會,構建了“人生遠足社會實踐教育系統”,提出了用“人生遠足”承載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承載綜合社會實踐課程的思想。

星級評定志願服務教育系統。陳經綸中學“星級評定志願服務系統”是在青年志願者服務活動的基礎上,結合文明禮儀教育和奧運教育的理念,將活動的內涵和外延擴大,並引進了“星級評定”機制。參加志願服務的人員擴展到全校所有同學,志願服務的範圍延伸到家庭、班級、學校、社區和社會各個方面。志願服務活動是一種奉獻精神的教育,更是一種“以愛育愛”的教育。同學們通過志願服務活動奉獻愛,在愛的奉獻中傳遞愛,在愛的傳遞中學會愛。志願服務活動還將感恩教育、禮儀教育、奧運教育融入其中,成爲學校德育教育的又一重要載體。

人生遠足社會實踐教育系統。人生遠足綜合社會實踐課程根據遠足的地域不同分爲市內課程、省外課程、國外課程三個部分,每學期安排3—5個主題和線路。具體作法是,學校根據季節特點、學生的需求和課程設計的需要,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組織學生走出學校,走進社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運用祖國的大好風光、民族的悠久的歷史、優良革命傳統和現代化建設成就,最直觀、最直接地教育、感染、薰陶學生。

通過人生遠足,使學生“與名人對話”、“與歷史握手”、“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在活動中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在遊歷中鍛鍊自我、挑戰自我;在交往中體驗情感,發展友誼;在總結中感悟人生,提升人格。

4、校本德育。陳經綸中學堅持以學生髮展爲本的育人理念,實施做人德育,創建青春校園,讓校園充滿笑聲、歌聲和讀書聲,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健康快樂成長,注重校本德育建設,結合本校實際,開發構建實施了獨具特色的“三構建一加強兩支撐”的德育系統。

“三構建一加強兩支撐”的德育系統,其中“三構建”指學校通過構建“自我管理自主發展教育系統”、“星級評定志願服務教育系統”、“人生遠足社會實踐教育系統”三個新的德育系統,“一加強”是指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兩支撐”是指提供年級平臺和首席教師團隊兩個有效支撐。通過“三構建一加強兩支撐”的德育系統,形成學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框架,實現“魅力德育”和“實效德育”,促進學生健康、充分、全面、可持續發展。使德育工作走向條理化、系統化、制度化,實現了從人治到自治的飛躍。

陳經綸中學的這一德育體系,朱洪秋校長在講述的過程中,我也一直在思考,感覺和我校近幾年的做法非常相像,某些方面比起來還各有千秋,但是在系統化方面我們做的還不夠,有些方面我們還需要強化。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們對於德育重要性的認識,我們的理念和做法是不謀而合的。陳經綸中學德育體系的成功,也堅定了我對我校德育模式的信心。

另外,改變傳統德育工作的刻板形象,開展魅力德育、實效德育,讓師生共同感受德育的快樂。

在學校德育實踐中,德育目標高大全、德育內容假大空、德育方法看管盯、德育途徑家室校(家庭、教室、學校),是德育缺乏魅力和實效的主要原因。與此項對應,只有凸顯主體性,實現學生自管自育的德育;凸顯實踐性,強化學生道德體驗的德育;凸顯自主性,爲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和選擇空間的德育;堅持三貼近,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德育,纔有可能是有魅力的德育。有魅力的德育,在高效的體制和機制的支撐和運轉下,纔可能成爲有實效的德育。

朱洪秋校長說了這樣一句話:“學校挑剔老師,老師挑剔學生,學生挑剔學校,結果學校將一無是處。”因此,我們在開展德育的過程中,要學會欣賞,讓欣賞成爲一種校園文化,讓欣賞成爲一種能夠促進學校不斷髮展的生產力。德育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快樂要成爲校長的追求,成爲老師的追求,成爲學生的追求,成爲家長的追求”,當所有人都自覺地欣賞別人,主動去追求快樂的時候,我們的校園乃至我們的社會就達到了真正的和諧,這應該是德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如何去欣賞老師,怎樣讓老師快樂,這是學校領導考慮的問題。

如何去欣賞學生,怎樣讓學生快樂,這是德育工作者考慮的問題。

我們要欣賞學生,就要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長處的平臺,我們要讓學生快樂,就要儘可能多的開展學生喜歡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取知識,受到鍛鍊,感受成長的快樂。

陳經綸中學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他們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建設青春校園,使校園充滿了笑聲、歌聲、讀書聲。“人生遠足”活動也已經成爲深受學生、家長喜歡,得到兄弟學校和社會廣泛認可的一個品牌,成爲陳經綸中學德育工作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陳經綸中學的校園文化建設非常漂亮,人生遠足活動開展很成功,在這方面我們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向陳經綸中學學習。事實上,張鬆晨校長几年前就提出了這些理念,比如他要求校園內的黑板、櫥窗經常甚至每天更換內容,如建議政教處組織選撥部分學生帶到某個城市開展生存試驗等,只不過我們的認識不到位,像組織學生外出我們常擔心安全問題等而沒有很好的落實。但我們這兩年也邁出了可喜的一步,進行了很多嘗試,比如我們連續三年暑假組織優秀學生舉辦“約會名校,超越夢想”夏令營活動,今年暑假組織選撥學生舉辦“激情奧運,挑戰自我,登臨嵩山,探究自然”夏令營活動,前不久舉行的八年級到新鄭基地實踐活動,七年級到科技館探究學習活動,都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們今後在這方面要更加深入的開展下去。真正讓學生體驗到成長的快樂,感受到德育的魅力。

可以說,通過這次學習,我自認爲自己長了見識,開拓了眼界,思想又上了一個層次,希望這樣的學習教育局領導、學校領導今後再多組織一些,讓更多的人蔘加,從而有效提升我們全鄭州市的德育水平!

【第6篇】學校二期課改實施總結計劃

學校二期課改實施總結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上海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爲指導,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圍繞“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核心理念,加強學習,轉變觀念,大膽實踐,勇於創新,努力推動二期課改在我校的實施,促進學校的內涵發展,滿足學生、家庭、社會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

二、工作目標

1、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保障機制,爲二期課改的實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2、組織學習培訓,系統學習《對上海中國小二期課改的認識與思考》、《課改方案》、《課程標準》,深入理解領會二期課改精神,夯實二期課改的理論基礎。

3、注重師資隊伍建設,以學校骨幹教師和起始年級教師爲重點,形成一支二期課改的排頭兵,帶動學校整體課改工作的深入。

4、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爲重點。注重課堂教學的研究,樹立“教師即課程”的觀念,增強教師課程意識。保持新基礎研究的優良傳統,堅持現場研討爲主的教研模式,提高課堂實效。

5、構建課題網絡,增強課題意識、問題意識,善於用二期課改理論思考教學中碰到的問題,以科研帶動課改的深入。

6、創新課程體系,進一步開發和建設拓展型、研究型課程,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保持學校藝術教育特色。

7、探索信息技術和學校課程的整合,努力推動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8、繼續新基礎教育的實踐和研究,積極參與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課題研究。

三、實施措施

(一)組織保障

1、組織領導

成立學校二期課改領導小組,加強領導,確保二期課改的順利進行。

組長:xx

副組長:xx

組員:xx

領導小組負責對全校課改工作的領導、實施和管理,制定本校實施計劃。領導小組建立工作例會制度,定期交流、研究工作情況,解決工作中的問題。

2、積極籌措和落實二期課改實施所需的'經費、設備和設施,修訂相關的考覈、獎勵條例,爲課改實施提供機制上的保障。

3、利用多種渠道,向社會和家長宣傳二期課改的意義、改革內容和基本特點,以取得社會和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二)二期課改的理念學習

1、加強對二期課改的宣傳,營造氛圍,形成共識,增強全體教師的課改意識。

期初,出一期“大力推進二期課改,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的主題畫廊。在校園網上增設二期課改專題網頁。

2、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教師培訓工作,不斷深入理解二期課改精神。具體內容有:

舉辦一次二期課改精神的主題宣講;

提供宣傳二期課改精神的系列文章;

撰寫學習二期課改精神的專題小結;

開設一場二期課改的網上論壇。

3、利用學校課題組,收集兄弟學校二期課改的經驗文章,力求科研先行,指導學校開展二期課改的理論研究。

(三)聚焦課堂,全面實施二期課改

“二期課改”將課程分爲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和探究型課程,並有其不同的實施形態,爲學校自主開發校本課程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1、繼續加強學校原有的“鑼鼓書”、“古鎮探源”等校本課程的實施和研究,不斷完善提高,保持學校藝術教育特色。

2、挖掘教師潛力,開設知識類、技能類、體藝類、綜合和實踐領域的拓展型課程,滿足學生髮展的不同需要,逐步形成校本課程體系。

3、在學生中開展興趣調查,瞭解學生興趣需求;在教師中繼續進行拓展型課程的意項徵求,力求師資資源最大優化。

4、注重基礎型課程研究,繼續以教研組、備課組爲中心,堅持現場研討爲主的教研模式,提高課堂實效,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我們將努力學習和領會二期課改的精神實質,努力探索新理論指導下的新教學形式,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第7篇】2022年新課改與學校德育創新研討會學習總結範文

受學校的派遣,在教育局的組織下,我到北京參加了爲期五天的新課改與學校德育創新研討會。五天的時間內,先後聆聽了北京陳經綸中學德育副校長朱洪秋、德育主任李荻、北京教育學院副教授張紅的講座或報告,參觀了陳經綸中學,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德育工作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感謝教育局領導,感謝學校領導,給我提供了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學習時間不長,但我深感受益匪淺。從陳經綸中學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深切感覺到我們二十六中幾年來堅持的德育模式是正確的,是實效的,是符合時代潮流的,值得我們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北京陳經綸中學是一所國家公立學校,地處朝陽區最繁華的商業街。學校始建於1921年,初爲崇禎學園,後改爲北平女子四中,1949年後更名爲北京市第四女子中學,1954年被市政府定爲重點中學,“文革”期間易名爲朝陽中學。1991年香港企業家陳經綸先生捐資改建後,被市政府命名爲北京市陳經綸中學。xx年成爲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

此時的陳經綸中學,雖然成爲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但情況並不樂觀。xx年前後,正是陳經綸中學歷史上的低谷時期,陳經綸中學的教學成績,已經淪落到了朝陽區的七、八名了,以至於新上任不久的校長張德慶提出“九年三段發展規劃”的發展目標時,很多老師認爲是天方夜譚。

以校長張德慶爲首的領導班子,以堅定的信念,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全方面的改革,由此拉開了陳經綸中學的大跨步發展的序幕。

首先,提出九年三段發展規劃,以目標凝聚人心,引領學校發展。xx年夏,時年43歲的張德慶參加了朝陽區教委面向全區的校長擇優競聘考試,以第一名的成績脫穎而出,出任陳經綸中學校長。其人勤奮好學,有着廣博的文化知識和精深的教育專業理論水平,“治大校如烹小鮮”,在30餘年的教育生涯中,無論是一線教學工作,還是學校管理工作,無不舉重若輕,遊刃有餘。受命於危難之際的張德慶校長,把準陳經綸中學的病脈,力排衆議,提出了陳經綸中學九年三段發展規劃:

第一階段:按照北京市示範校建設標準,把學校建設成爲辦學條件領先、育人環境優雅、師資隊伍過硬、管理方式科學、教學質量一流、示範作用顯著、參與國際交往、講求以德和依法治校的首都名校。

第二階段:要充分發揮學校自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育人和服務功能,全力建設個性化學校,成就個性化老師,培育個性化學生,用一流的質量打造出80餘年歷史積澱的教育特色,成爲北京市示範校平臺上名副其實的首都名校。

第三階段:充分發揮學校辦學和育人的優勢,通過發展教育個性化、科學化、數字化、國際化、集團化,爲師生的全面成長和可持續發展創設充分的條件,不斷提煉並提升自身的辦學品質和特色,全面推進並落實素質教育,成爲人民最滿意的示範學校。

九年三段發展規劃從戰略高度系統勾畫了陳經綸中學的發展藍圖。仔細看看,和我校近幾年制定的兩個三年規劃內容有相似之處,我校自xx年在張鬆晨校長的帶領下,充分調研,把準學校病脈,找準發展突破口,先後制定兩個三年計劃,第一個三年計劃將學校由鄭州市直中下游學校提升到中上等學校,第二個三年計劃準備建成區域性名校的目標正在逐步落實。從陳經綸中學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足以堅定一個信念,只要我們堅定不移的朝着我們的目標走下去,二十六中也會迎來輝煌的一天。

【第8篇】學校課改期末工作總結

學校課改期末工作總結範文

課改期末工作總結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與發展,課改理念猶如春風雨露一樣,滋潤了每一個從教者的心田,使每一個教師都自然而然地摒棄傳統教法的糟粕,接受了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了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目標要求、能力培養也更科學化、人文化。下面我就參加課改實踐教學活動一學期來,談點自己的看法。

一、常規的教育

一年級對學生來說,是他們人生起步的一道坎。對於剛從幼兒園跨入國小的新生來說,國小生活與幼兒園的生活截然不同。他們對國小生活充滿嚮往、充滿好奇。期待着從新的學習生活裏得到他們渴望已久的知識,希望從書本里、從老師的教學裏得到他們以前所不知道的問題的答案。如何才能不打擊他們的學習興趣,又不讓他們把幼兒園自由、散漫的學習方式帶進國小課堂呢?如何才能讓他們懂得課堂教學秩序,配合老師的教學節奏,做到活而不亂,亂而有序呢?這可不是簡單的問題呀!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再怎麼優秀的教學設想都只能是付之東流。所以,我個人認爲對一年級的新生進行必要的常規教育,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是一切完美教學設想實施的前提條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讓學生養成“傾聽”的`良好習慣,讓他們管好自己的嘴巴與小手,避免在課堂上出現不合諧的“音符”。

二、口頭表達能力的養培

一年級的新生由於受知識面的限制、方言的影響,用普通話表達自己的想法,就顯得很不完整、流利,也缺乏語言的邏輯性。因此,在教學中,爲師者必須有意識地爲他們創造表達自己想法、觀點的機會,讓他們想說話,會表達,引導他們說完整話,讓他們一開始就體會到華語的博大精深。

三、發散思維的培養

語文課上的一些問題的答案大多是唯一的、標準的。可是,也有個別問題的答案卻是不確定的,可以有很多種方案。如何讓一年級的新生不養成思維的定勢呢?這時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就顯得尤爲重要了。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抓住教材中的特例,引導學生說出想法的多樣化,進而再比較方案,得出最佳方案,同時注意方案的合理化。

四、綜合素質的培養

作爲一個從沒教過低年級的老師,如果說,每一件事都親爲親爲的話,那種累,將是不言而喻的,也是苦不堪言的。更重要的是,每一件事都讓老師自己包辦了,無形中就剝奪學生綜合能力鍛鍊的機會了。於是,在開學初始,我就花很多心思在班級裏不斷地物色各種各樣的人才。昨天發現了一個管衛生、管紀律的好幫手;今天又發現了一個愛護公物、節約水電的好能手;明天又發現了一個小老師的好苗子……就這樣隨着一個個“人才”的發現,我把自己身上的擔子卸到了學生的肩上,既減輕了自己的負擔,又給了學生能力鍛鍊的機會,培養了他們的綜合素質,並讓他們由此而獲得了自信。

【第9篇】學校課改工作項目總結

學校課改工作項目總結

根據工作計劃,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本期我校的課改工作主要以改變教師的課堂教學觀念,不斷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爲目標展開,我們的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紮實開展課改活動,不斷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爲進一步貫徹落實“新課標”精神,展示本校教師精湛的課堂教學藝術,推廣優秀的教法和經驗,爲廣大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同時也爲會診和解剖課堂,解決教學中一些共性問題,學校教科室、教導處在9月下旬組織了爲期近三週的“三課活動”,學校成立了九個學科評價組(國小語文、數學,國中語文、數學、英語、理化生,政史地、藝體電腦和幼兒組)負責對“三課”課堂進行全面剖析,客觀、公正、準確的進行了定性評價。

本次三課活動,學校共排了51堂課,其中國小語文7節,數學3節;國中語文10節,數學8節,英語8節,物理2節,化學2節,政治1節,歷史3節,生物1節,地理1節;音樂2節,電腦3節。

二、繼續做好大文化校本課程的開發,提高教師的課程開發和運用水平。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程改革。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國的課程政策發生了重大轉變: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我校在上一學年開設基礎上,學校全員參與,開發出了具有開放性、靈活性、多樣性特徵的校本課程,使我校的大文化校本課程形成了體系。

三、改進了集體備課制度,使集體備課落到了實處

在過去實行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爲了使集體備課落到實處,對每位教師的課堂真正起到指導作用,本期學校教導處、教科室進一步規範了我校的集體備課制度,

主要作法是:學校成立了年級各學科備課組,每個年級每個學科均由組長具體負責,採取先集體研究,再由教師本人形成個性化的教案,並且集體研究的'過程必有相關領導參與其中,由蹲點領導簽字認可學校才予以認定其集體備課。

四、積極組織全體教師不斷總結,提煉、優化課改成果

1、組織學校骨幹教師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成果評選活動。本期有14位教師撰寫的教研論文在國家、省市獲獎或在有關刊物發表。

2、16位教師參加本年度省教科所優秀信息技術論文評審,其撰寫的優秀論文已送省教科所參評。

3、積極撰寫教學案例評析,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月均應撰寫至少優秀案例評析,各教研組每一學月交到學校教科室,學校全體教師撰寫教學案例評析的熱情高漲。在11月進行的年度教研成果評選中,學校一共評選出4份優秀成果送片區教研室。

3、認真組織了學校領導幹部賽課活動,我校有三位領導由片區教研室推薦到縣參賽。

4、加強教師的教學技能培訓,對教師進行爲期三週的現代信息技術培訓活動,提高教師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水平,讓現代信息技術真正走進學校每一位教師的課堂。

5、積極籌備《課改筆記》再版工作。

6、積極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校本教研研討會”、“×××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及實驗教學現場會”,並在大會上分別作了經驗交流。

【第10篇】學校課改xxxx年上半年工作總結範文

我們學校是在去年七月份被區教育局確定爲課改基地校的,課改一年多來,在廣大教師的不懈努力研究下,小組自主討論合作檢測模式已經形成,效果顯著。

我們目前的課堂呈現了高效課堂教學結構,所謂高效課堂的結構,就是把教師和學生這兩個活化元素都發揮到最大值,讓學生在課堂上被課堂模式激發以後,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去,真正地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習發生在學生身上,讓孩子真正的發自內心的主動的去索取知識。孩子的狀態在課堂當中得到了激揚,老師要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在課堂當中真正和學生一起構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教師是學習的首席,是孩子在課堂中的引路人,是孩子在遇到迷惘時的點撥人,是和孩子一起教學相長的學習者,在課下是課堂的設計者。

我們平時的做法是這樣的,先進行集體備課:我們把集體備課集體備課做不好,導學案就編不好,導學案編不好課堂就進行不好。接着就是編寫導學案:編寫導學案是決定了課堂成敗的關鍵,課堂出現問題80%都在導學案上,導學案編得過簡,對孩子沒有導的作用,導學案過難,孩子沒法用導學案進行學習。由於現行的教材不能滿足學生自學的需要,所以教師要編寫導學案(也稱學案),我們常把導學案比作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編寫導學案的目的是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就是把學生從“已知領域”引向“未知領域”。要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着,通過已有知識,學生自己閱讀和理解就能掌握一些新的知識。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應該清楚爲什麼要編寫導學案以及如何編寫導學案,如果習題化或編成提綱式就不能實現引領的作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難以完成自學的任務。

有了充分的準備,我們纔開始上課:分爲幾步,一是預習展示課。利用1-2節課的時間把導學案預習透,預習展示課不到位,下一節課將無法進行,要求用獨學、對學、羣學的學習方式完成a、b、c三類目標。學習目標分爲四類a類、b類、c類、d類,a類目標屬識記類,如英語的單詞、語文的字詞、理科的定理、定義、公式,b類問題通過對子組來完成,c類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d類問題就是教學重點和難點,可能經過小組討論也完不成,但完成到什麼程度算什麼程度,這個作爲下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來呈現。“預習展示課”中的展示內容要少而精,要對“提升展示課”有指導和鋪墊意義。

第二是提升展示課。是高效課堂最精髓的一部分,爲什麼高效課堂要展示?有兩個作用,第一個是讓學生把學習成果發表出來,把存在的問題暴露出來,把研討的內容通過展示的過程提升出來;第二個作用就是利用展示的方式來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因爲孩子的表現欲和探究欲是天生的,孩子對什麼東西都好奇,對什麼事都想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是每個人都存在的天性。我們就利用孩子的這種天性,讓他把知道的和想要表達的在課上說出來,說的過程實際上看孩子對一個問題的思考思路,老師要捕捉到孩子思維中存在的問題,你就會發現孩子在學習當中哪裏出毛病了,教師在點撥指導的時候就有了抓手。如果不通過展示的過程,孩子做錯了我們只知道結果錯了,應該怎麼做纔對,那麼這個孩子就沒有思考和學習的歷程,這個學習永遠是不深刻的。再一個通過孩子展示,得到了同伴的認可,孩子就有了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對孩子的學習是一個強化,是對孩子學習興趣的激發。

第三是鞏固展示課。這種課型重點體現的是老師對習題的設計能力,我們這種課堂,一是孩子的活動多了,孩子在課堂上動口時候多了,動手時候少了,發現過了一段時間,一到考試的時候,孩子就錯誤百出,達不到學習的目的,學習成績不但沒提升,反而下降了。原因就是讓孩子動手的時候少了,給孩子設計的練習題發散度不夠。鞏固展示課設計的練習和傳統的作業是不一樣的,傳統的作業老師沒有目的性,留的作業就是課後的第幾題到第幾題,哪頁到哪頁,出現大量的重複,同一個題目做了一個,第二個就沒有必要再做了。重複的作業只強化了兩個東西,一個是應付老師,因而錯誤百出,實際上是強化了孩子在作業當中的錯誤,老師對練習題的設計一定要精心,要照顧到每一個層次,題的發散性要強,包容性要強,設計的練習題要一題多解,孩子通過對這道題的練習,對課堂所學的知識能起到連貫的作用,能夠歸納總結,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這種展示課上,孩子的練習過程當中有了新的想法和思路,要及時展示給其他同學。

目前,我們整個課堂的描述可以從一個字到十個字:學-自學-學舒服-揪住雙本-以學生爲本-自主合作探究-把學習還給學生-學會會學學樂創學-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如果用四句話概括我們目前的課改工作,那就是以人爲本講自主,合作探究共發展;三維目標得實現,會學樂學露笑臉。

新學期,我們還搞了學校、班級文化建設。教室內張貼了課改標語,教室外張貼了班名、班號班主任寄語。我們把每一條標語,每一張獎狀,每一個班名、班牌和班徽都要給同學們做解讀,它是什麼含義。當把這些功能化到學生心裏的時候,就有了一種集體榮譽感,就有了一種向上的精神,當學生的精神豐富,有了共同的追求的時候,不管是班級的建設還是小組的建設就都有了魂,有了魂以後,孩子們的榮辱感就特別強,這樣活動才能達到真正的有效,也常常能達到高效。如果沒有這些東西的植入,只是把一個小組分了,把一個班級分了,只是做一個人數的劃分,這個東西就沒有意義,所以文化一定要深深地根植在師生的心裏。

校園文化能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體現一種團隊的精神。優秀的文化一定具有良好的導向和約束作用,是一種粘合劑,是一種極強的凝聚力量,校園文化的核心就是要創造出被師生認同的價值觀念。高效課堂只有作爲共同的價值觀被教師認可,學生接受,才能成爲一種常態化教學,實現真正意義的高效。

高效課堂的工作沒有止境,隨時都會遇到一些困擾,課堂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可能沒有問題就是大問題了。難題就是價值,問題就是抓手,解決就是進步,堅持就是勝利。我們將會沿着這條道路,不懈努力,昂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