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開展“新青年下鄉”活動特色總結

下“e”線,築戰線,提實效,傳“聲音”

開展“新青年下鄉”活動特色總結

計算機學院開展“新青年下鄉”活動以來,先後組織結隊班級、社團分別前往新洲區三店街四個結對村和國小開展“新青年下鄉”活動,結對班級學生參加活動覆蓋率達100%,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的特點:

一、構築一條戰線,兩套組織管理標準,提高組織保障

1.“九位一體”工作隊伍構築統一戰線,活動組織有基本保障。

我院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各級相關會議25次,從上至下,層層落實。取得了來着各方的參與和全力支持,組建一支“九位一體”的工作隊伍,活動組織有保障。

2.設計兩套組織管理流程標準,提升組織管理效率。

一套是培訓流程標準。爲了統一參加活動人員的思想和認識,精心設計了針對不同人羣的培訓方案,出發前培訓,出發後提供指導;另一套是活動流程標準。活動全程都有標準化模板,爲開展活動的結對班提供服務保障。

3.利用好活動室,加強陣地建設。專人負責管理活動室,定期更新宣傳展板信息,落實活動檔案備份工作。

二、圍繞“四個結合”,雙方共贏,提升活動實效

1.潤物無聲,促思想教育出實招

結合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標,通過重溫紅色經典、主題團日活動、“同勞動”主題實踐活動等形式,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國情民情教育。在走訪過程中,老黨員、“留漢”大學生那些鮮活故事讓新青年們深受觸動和鼓舞。開展主題團日活動,請致富帶頭人分享創業經歷;開展了主題實踐活動,去試驗田勞作,與農民一起做噴農藥、摘桃子、爲地裏除草等農活。來到田間地頭開展了主題團日活動,邀請思政老師實地爲學生解讀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並引導學生思考作爲一名大學生,如何將自己的所學投入到農村的發展之中。

2.植根沃土,服務農村需求用實勁。

結合農村實際需求和民情,依託結對班級、文藝社團和心理活動營,圍繞入戶調研、關愛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解決村民實際困難。深入細緻訪民情,設計了村民填寫的調研表格;開展關愛空巢老人活動,爲老人做家務,陪談心;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開展活動,去國小開展文體表演活動、文藝教學活動、課業輔導、心理團體活動等,在楊灣村師生一起爲留守兒童定製了課業輔導計劃;開展了清潔村灣活動,受到村民的肯定,學生也在服務過程當中受教育,提升了社會責任感。

3.學以致用,助力新農村建設幹實事。

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知識,圍繞科技支農行動,促進農民科技致富。開展了免費爲村民維修電腦、計算機設備使用和維護指導、新媒體制作技術培訓、村幹部電腦辦公軟件的使用方法培訓、爲農村合作社設計品牌LOGO等活動。提升村民就業技能,激發學生留漢幹事創業的熱情和積極性。

4.春風化雨,黨建帶團建強信念。

結合基層黨建,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協助村務綜合管理工作、黨員幹部講團課,增強學生的服務意識,堅定政治立場。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村幹部帶領團幹去村民家中溝通、開展工作,把黨的聲音傳遞到農村;協助村幹使用電腦進行信息化辦公,促進農村綜合治理網格化;我院黨總支李書記在田間地頭上團課,爲“新青年下鄉”活動作指示,同學們邊勞動、邊聽課、邊討論。

5.專心致志,研究農村問題練實功。

結合社會調查課題立項,圍繞新洲區農村實際問題,立足學院專業特長,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由老師和學生組成調研小組,形成了關於新洲區農村網絡營銷帶動農產品經濟的調研報告;擬定成立以專業爲特色的“一院一品”實踐服務項目;擬定“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調研及關愛教育研究”課題。

三、塑造四種表現形式,五種渠道宣傳,傳播下鄉“好聲音”。

爲了充分展示下鄉成果,通過五種渠道(服務日誌本、學院網站、學院團刊、微信、長江日報),四種表現形式(新聞稿、日誌、微電影、舞臺劇),引導廣大學生深化對“新青年下鄉”的認識,激發愛國熱情,爲“留漢”打下思想基礎。

不足和措施:

我們在“新青年下鄉”工作中也是“摸着石頭過河”,還在探索、反思、總結過程中,目前也存在着一定問題,比如:

1.“新青年下鄉”活動的深入性不夠。有些學生參與活動後的收穫處於在基本感受和體驗的層面,上升到思想層面的收穫不夠。

解決辦法是抓好活動設計。將“新青年下鄉”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學科專業實踐鍛鍊、愛心幫扶活動以及“三同”主題活動有機結合,進行系統化、課程化設計,在豐富內容、找準載體上下功夫。

2.“新青年下鄉”活動的班村互動不夠。個別村對“新青年下鄉”活動熱情不高。解決辦法是加強活動次數或活動時間接觸重點結對戶需更加深入,有利於真正掌握村民需求,加深感情。

下一步計劃:

目前,我院正積極籌備暑期集中開展“三同”行動,組織青年深入農村開展服務工作,讓學生真正沉得下去、扎得下根、幹得起來。同時發揮我院辦學特色與學科優勢,積極開展社會實踐課題研究(“一院一品”特色課題項目),下一步將繼續探索特色品牌服務機制、創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堅持落實常態化、長效化農村服務項目,真正服務農村。

標籤:下鄉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