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開展“五色”教育活動的實施方案

一馬路國小開展“五色”教育活動的實施方案

國小開展“五色”教育活動的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我區特色資源、傳統文化和優秀精神創造性落實素質教育,統籌整合大冰雪、大森林、大溼地、大界江、大糧倉等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深入挖掘我區傳統文化和優秀精神,精準對接雙鴨山發展需要的價值觀念和核心能力,創新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新內容、新方法,積極開展紅色基因傳承教育、綠色生態文明教育、藍色高新技術教育、金色現代農業教育、銀色冰雪文化教育,着力構建中國小立足龍江和我區需求、促進全面發展的“五色”教育體系,辦好我校特色素質教育,提升教育對經濟社發展貢獻,培養擔當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時代新人。

二、具體活動安排

一是紅色基因傳承教育。

1、開展國旗下講話,引導學生學習革命烈士的愛國精神。

2、校園廣播播放紅色歌曲。

3、創作紅色主題手抄報。

4、開展紅色主題主題班會。

二是綠色生態文明教育。

1、開展生態文明專題講座。

2、開展生態文明主題班會。

3、開展多植一棵樹、節省一粒糧、少扔一張紙、節約一滴水、活用一度電、動員家長少開一次車。

三是藍色高新科技教育。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

革機遇,圍繞高新技術領域,培養學生科技自強和科技報國意識。讓學生立體、多維地接觸現代科技,激發學生崇尚科學、熱愛科學、應用科學獻身科學事業的情感。加強省情市情區情社情教育,以振興發展需求爲導向,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落地型實用型人才。

四是金色現代農業教育。

1、開展勞動基地種植活動。

2、觀看養殖、農產品開發加工視頻。

教育學生了解我區農業特點,深刻認識“中國人的飯碗要端在自己手上”,激勵學生興業報國、爲國戍邊的情懷。組織開展農業實踐,讓學生走進田間地頭、養殖基地、農產品加工廠等,直接參與農產品生產全過程,學習必要的耕種、養殖知識,掌握常用工具、藥品、機械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真正做到出力流汗、磨鍊意志,提高對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的認識,培養紮根農村、熱愛農業、服務農業的志向和能力。

五是銀色冰雪文化教育。

1、開展堆雪人比賽。

2、開展雪地足球活動。

三、明確教育目標

一是構建教育體系。聚合學校、家庭、社會各方資源和

力量,校內與校外教育相融合,線上與線下學習相結合,家庭與社會實踐相銜接,形成處處皆教育,時時能學習的參與式、體驗式、薰陶式、情景式的終身教育環境,努力構建尖山區國小的“五色”教育體系。

二是構建課程體系。挖掘整理“五色”教育資源和文化

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分類指導、強化實踐。將“五色”教育內容作爲校本課程組織實施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教育活動,形成科學完備、豐富翔實的“五色”教育課程資源體系。

三是構建實施體系。把“五色”教育作爲全面實施素質

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採取課程教學、學科知識滲透、主題教育、校園文化薰陶、研學實踐教育等,融入人才培養標準,納入教育教學過程。

四是構建評價體系。將“五色”教育納入國小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把學生參與情況、情感培育、價值塑造、習慣養成、技能培訓等作爲重要過程性評價內容,綜合評定學生的素質教育成效。

四、拓展實施途徑

一是課堂教學。充分利用《人文與社會》《勞動與技術》等地方課程,積極開發特色校本課程,推進《魅力雙鴨山教育讀本》進課堂,培養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志向。

二是校園活動。利用班團隊活動,開展專題教育、實地參觀、志願服務和講座報告等系列活動,讓學生感受家鄉變化、謀劃家鄉發展,樹立文化自信和精神自豪,教育引導學生關注家鄉、留在家鄉、奉獻家鄉。

三是校外教育。充分發揮校外活動中心、勞動實踐場所

以及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等公共場所和社會場所的作用

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自然,感受社會,從小樹立社會主義公民意識,自覺明確學習目標、擔當社會責任,促進學生全面學習、全面發展。

四是研學實踐。利用好國家級、省級、市級和區內的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積極開發“五色”教育研學實踐課程,科學設計“五色”教育精品路線,構建“五色”研學實踐網絡,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學生親生感受、體驗和經歷實踐教育過程,增強教育的直觀性、生動性,提升學生的感情共鳴和價值認同。

五是校園文化。在校園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爲文化

和制度文化建設中突出強化“五色”教育內容,用傳統文化、

英雄模範、優秀精神感染學生、浸潤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和愛國熱情。

六是家庭教育。辦好家長學校和家長委員會,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共同講述我區好故事,傳遞好聲音,切身感受展示我區的特色優勢和發展進步,用身邊的先進人物和事蹟激勵學生自尊自豪的情感,教育引導學生從小樹立建設家鄉奉獻龍江的理想。

五、強化保障措施

一是融合校內校外教育。統籌校內校外基地、資源、優勢、特色,構建校內外教育融合的教育體系,貫通課堂教學、校園活動、綜合實踐、研學教育等途徑,形成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是整合相關部門資源。積極與農業、工信、商務、自然資源、文旅、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部門合作,做好佈局統籌規劃和政策頂層設計,匯聚相關部門的合力,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的良好局面。

三是統合教研科研力量。充分發揮各級教硏科研機構作用,以解決實際問題爲主,廣泛開展面向課堂、面向實踐、面向社會的教研科研,推進“五色”教育深化內涵、優化實施。積極組織論壇、交流、研討和展示活動,開展學術研究、成果評比和項目科研,努力提高“五色”教育質量和水平。

四是聚合社會組織優勢。鼓勵與社會組織聯合探索“五色”教育模式,梳理彙總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課程和路線、提升凝練成爲我區特有的文化和精神,促進“五色”教育內容更加豐富、形成更加多樣、效果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