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開展“黨建+教研”特色工作總結

組織引領 興研強師

開展“黨建+教研”特色工作總結

臨川四小 餘巧玲

一、提出背景

教育,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是支部工作的一大課題。我校師資隊伍建設中的困難是教師結構失調,隊伍偏老齡化。老年教師教育觀念陳舊;青年教師涉教不深,;名師骨幹缺乏再創新動力。近年來,在市、區教體局黨委的引領下,支部落實“五融入,五引領”要求,發揮組織引領作用,創建了“黨建+教研”的特色模式,走出了一條破堅冰,振師氣,提師能的內涵發展之道。

二、主要做法:

(一)組團隊,明要求

打破傳統教研模式,變個人蔘與爲團隊參與。以小組合作的模式,促進團隊成員的分享、溝通、協作、互補。明確要求教師在教研中做到“三必會、三必有、三必展”。1、“三必會”練真功:會發現、會交流、會吸納。2、“三必有”講實效:有主題,有團隊,有方案。3、“三必展”鑄多能:展思路、展才情、展自信。“小組合作”模式初啓時,已習慣傳統方法的教師們有茫然,有質疑,甚至有牴觸情緒。針對這一問題,支部立即挑選優秀黨員擔任學科、年級教研組長,並開設講座進行了專業指導和演習。在嚴謹探究中,在開心碰撞中,在趣味展示中,老師們初步領略到了小組合作的好處,愛上合作模式的教研。

(二)下一線,傳幫帶。

支委帶頭下一線,將黨小組建在學科組、年級組,打通教師成長的最後“一公里”。小組合作模式曾在具體的教學中遇到困難:例如在課堂上,形在神無的小組合作模式反而降低了教學效果,教師們信心受挫。支委、黨小組長就通過舉辦學科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知識論壇,每人確立學科組的幫教對象來言傳身教、排疑解惑。幾番努力,教師們得法善用,新課型全校遍地生花。

(三)抓典型,樹標杆。

支部發揮名師工作室的催化效應、先鋒示範崗的輻射效應,抓典型,樹標杆,以星火燎原之勢在全校掀起教改創新,教研提能的熱潮。連續兩屆兩名教師獲全國優質課競賽一等獎,這是打破學校紀錄乃至全區紀錄的一段佳話。青年教師吳小勇,從鄉村調入四小時還是一名普通的年輕黨員教師。當衝刺全國競賽的重任落在他肩上時,他百般推拒。就連經驗豐富的葉梅芳老師也以年齡大爲由推諉。支部書記用耐心、貼心、熱心打動了兩位教師:賽前,聽課、評課,改稿,支委帶領教研團隊全程陪護打磨。終於,歷經區、市、省、國家級角逐,葉梅芳和吳小勇均獲得全國優質課競賽一等獎的佳績。經歷了這次參賽的打磨,吳小勇脫胎換骨,成長爲名師。如今,他已作爲優秀人才被提拔到區十三小擔任工會主席。吳老師變身的蝴蝶效應很快彰顯。其他青年教師備受鼓舞,比學趕超,爭當一流。學校增添了桂雲、李華媛兩名省學科帶頭人,鄭潤娥、何珍、饒妃參加市優質課競賽、教學基本功競賽均獲一等獎、江春濤成爲區學科帶頭人。葉梅芳老師被評爲市“十佳”教師,臨川區“龔全珍式好乾部”、 “十大感動臨川人物”。2017年被評爲省學科帶頭人,2018年被評爲省特級教師。更重要的是,在備賽中積澱的教學素養,讓她重新審視一位大齡教師的教育價值。她主動請纓在青藍工程中做師傅,青年轉崗教師鄧芳在她的幫導下,迅速成長爲數學教學骨幹。

(四)新激勵,興教研。改變傳統重個人獎勵的方式,以團隊爲單位進行表彰,設立“最佳奮進團隊”、“最佳協作團隊”、“最佳創新團隊”等獎項,通過量化評估,納入績效成績,激發教師的教研活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三、成效

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臨川四小通過開展“黨建+教研”的特色工作,有效消除了教師職業倦怠等突出問題,激發了教師教研的內驅力,提升了教師科學育人的本領,切實取得了破堅冰,振師氣,提師能的實效。近幾年來,我支部曾獲市先進集體、區教體系統先進黨支部、目標考評先進單位等諸多榮譽,曾5人國家級課題結項,多人多次在國家級、省級刊物發表文章,多人多次參加省市區級各類競賽載譽而歸……

四、啓示

1.沒有理論上的清醒,就沒有政治上的堅定和行動上的自覺。

2.組織建在“鏈”上(管理鏈,年級鏈,學科鏈),才能夯實黨建基礎。

3.黨員挺在“線”上(教研教改第一線、教學示範第一線、導撥幫扶第一線),才能激發黨建動力。

4.結合教學工作抓黨建,黨建工作才能落到實處。

標籤:教研 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