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演講稿精選

學孔子演講稿多篇

學孔子演講稿多篇

學孔子演講稿篇1

從古至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西方的哲學家都層出不窮。但在衆多的聖傑之中,最令我敬佩的依然是我們的東方聖人:孔子。

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名丘,自仲尼,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號稱弟子三千。關於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認爲他是一個不恥下問、終身求索的人。我們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導師。大到道家創始人,小到故事中的兩個六歲小孩。這樣鮮活的例子自然說明了孔子的謙虛、和刻苦好學!但是這還不夠深刻,因爲孔子還是一個終身好學,終身求索的人。孔子說:“五十有無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十五歲到七十歲,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歲,讓我們來算一算,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都在學習!“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第二,我認爲孔子是一個人、禮、國家,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從四十多歲開始講學,一生弘揚仁義禮智信。以禮治國。爲了國家、他可以“毀三都”、爲了國家,他可以親自領兵。但是魯國的君上卻爲了自己的利益,而將孔子趕出魯國,不過,孔子並未放棄,在和弟子漂泊的十九年中,他仍然沒有放棄,走到哪講到哪。有幾次差點丟掉性命,但他已然宣揚仁、義、禮、智、信。也許真正的大無畏,不僅是在戰鬥中“不怕死”的烈士,更是爲了教育不畏懼一切困難的老師們!

第三,我認爲孔子還是一個很有戰略思想的人。2009年的時候有一部電影很火,叫做《孔子》,其中有一個片段,是這樣的:齊想借用會盟來刺殺魯國君上,以爲孔子早就料到這一招,出動了五百乘兵車,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問題,兵車並未出動。不過,孔子早有準備,會盟開始,齊國動用五百乘戰車,而魯國竟然也有五百乘戰車。齊國見此情形,只好收兵。講到這,有朋友會問了,魯國的戰車是從哪來的呢?哈哈!五百乘戰車子虛烏有因爲他們站的高,下面的情景看不大清楚,所以孔子便集中了一百乘牛車,後面拉上掃把,一跑起來、煙霧瀰漫。這樣便形成了“五百乘戰車”的壯觀景象!孔子的戰略就是這樣:兵以正和,以奇勝!

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這也就是孔子。愛人、愛己。正像它的先師子產大夫說的那樣:“苟利國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孔子不愧爲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義、禮、智、信,傳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東方聖賢!

學孔子演講稿篇2

孔子,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三歲是父親離世,十七歲時母親又離開人間,但他沒有失去信心,而是努力造就自己,憑着他受到的教育,開辦私塾,把自己學到的和積累的知識教給他的學生,被他所教育過的學生大多都是平民家,而他免費教育他們,讓他們也能有出人頭地的一天。

孔子的品行優良,他根據學生的性格來不同的教育他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體現了他的謙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展現了他教育學生的方法。

不只是中國,其他國家的人也瞭解孔子不少,他一生教過多達三千名學生,而着名的就有七十幾個個,他是多麼無私。在國外,還創辦了許多孔子教育學校,這說明孔子對其他國家的影響也很大,他是多麼偉大。他55歲時率弟子一起周遊其他列國,把自己的教學方法介紹給其他列國,可是他們一行人在周遊過程中多次被困遇險。

孔子把“任”和“義”視爲道德的最高原則,“仁”可以將它理解爲對人的關心,"義"則是道德,他講求學生道德好,對他人關心關愛,他的學生把他說的名言名句記錄下來,流傳至今,這些育人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值得老師學習。

孔子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但他用自己的行動使他成爲了風靡全球的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中國歷史上重重的畫上了一筆,在許多人的心上畫上了一筆。

學孔子演講稿篇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于丹寫的論語心得是一本非常好的,值得一看的書,因爲她給了我太多的感觸,讓我在忙忙碌碌的現代生活中近距離的接觸了一次聖人。

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聖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於丹教 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 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 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 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如果你因爲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 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麼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麼 樣的爲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什麼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境是可以看到 他自己內心價值取。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

學孔子演講稿篇4

同學們、老師們:

下午好!

今天是9月28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誕辰紀念日。世人皆稱孔子爲聖人,然而孔子自己卻說得很清楚,若聖與仁,則吾豈敢。孔子的這句回答透露出了兩個意思。

第一,他說自己是普通人。孔子兩次在《論語》裏說了,吾猶人也,他說自己是普通人。就是說,我也是個人,與你,與他,與我們大家沒什麼兩樣。孔子,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生於公元前 551 年,歷經人世73載。孔子說,吾少也賤。孔子三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此後,他的一生很不順。不過,窮人的孩子倒是早當家。這種苦,這種不順,反倒使他成爲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故多能鄙事,孔子當過季氏的家臣,看倉庫,喂牲口,做會計無論他幹什麼活,他都沒有忘記做學問。他一邊幹活,一邊學習,學而時習之,終於自學成才,成爲當時頂尖級的大學問家。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那些出身高貴、生活優越的貴族子弟(君子),飯來開口,衣來伸手,用不着親自幹活,哪會這麼多本領多?不能吧!可見,本領、學問是做出來的!孔子雖是普通人,但他並不普通。

第二孔子是好學之人。孔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吾十有五而志於學。直到晚年,依然是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孔子不但好學,而且博學。什麼都學,學無常師,沒有老師,也沒有學歷和文憑,自學成才的,多才多藝。

?論語子罕》記載了一件事:有個村民評論孔子,說是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意思是,孔子這人太偉大了,博古通今,沒辦法稱他是哪一門學科的專家。孔子是好學的,也是博學的。更重要的是,他活學。他認爲三人行必有我師,生活中處處有學問,你可以跟任何人學,好人身上可以學,壞人身上也可以學,但是,跟誰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學活用,舉一反三。正因爲孔子好學、博學、活學,才被後人尊爲萬世師表!同學們,我們學校也正在開展讀經典書,立君子品的讀書活動,讓我們在讀書活動中也來學做孔子,做有德之君子,做好學之才子,做博學、活學之學子。

學孔子演講稿篇5

這個寒假,我看了《孔子》這部電影,對此,我很是感觸。

對於孔子,我們也已經對他的瞭解很少了,我想,我們這些後代,也正是需要去了解這些中華民族上曾經的歷史。

影片中感觸最深的,是理想與現實的衝撞。孔子從政,希望實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卻被現實無情地拋棄。孔子一心只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對可能的困難估計不足,最終只能黯然離去。

孔子到了晚年,認清了理想與現實的關係。他最能影響社會的,是教育弟子,而不是從政。他的弟子有各種各樣的才幹,可以將他的思想傳播到更多的地方。孔子把精力放在講學上,能夠影響到更多的人,意義要遠大於參政。

聯繫到實際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抱怨身邊的事不如自己所願,不完善,不合理等等,還喜歡去描繪一個理想的情境。可是,這些都於事無補。

現實擺在這裏,我們也只有從思想上轉變,親自去行動,不要總依賴於別人。不要只是替別人着急,看到自己應該做的,才最重要。這樣,把握好方向,有步驟、有計劃、從實際出發,理想纔會越來越近。

這部影片人物刻畫的生動形象,也能讓人深受教育,人們能在這種場景中得到知識。孔子面對貴族與惡勢力不低頭,面對困難不畏縮,面對孤苦不冷漠,我想,他的精神會激勵我永遠向上。

所以,我們這一代新世紀的幼苗,一定要銘記這位開創教育先河的人物——孔子。

學孔子演講稿篇6

9月28日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因爲這一天是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誕辰。

大哉孔子博聞精思孔子被尊爲聖人。他不僅是儒學大宗師也是中國教師的開山鼻祖。孔子之前學在官府只有貴族子弟方有資格入學接受教育。三十而立孔子首創私學在民間開壇設教傳授六藝。其所招門徒或世家子弟或販夫走卒無論出身之高低貴賤,均有教無類不偏不倚後繼兩千年的平民教育之路自孔子而生髮。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所創立的儒家學說包括了政治、哲學、倫理、教育、藝術等方面的思想和主張博大精深影響深遠構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幹。儒家學說不僅是中華民族極其重要的思想文化遺產也是全人類不可或缺的寶貴精神財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孔子的誕辰日9月28日定爲世界教師節。20__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了最高級別的國際獎項孔子獎獎勵在世界範圍內對教育文化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士。

文化是民族的根傳承着一個民族的精神血脈凝聚着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現實感受。文化是民族的魂守護着一個民族的心靈家園積澱着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理想追求和行爲準則。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包含着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不僅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也爲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獨特貢獻。 海納百川乃大地承萬物乃昌。中華文化因兼容幷蓄而豐富多彩因推陳出新而活力四射因特色鮮明而遠播四方。先賢聖哲早就提出了和爲貴等偉大思想崇尚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美好人格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追求人際和諧、身心協調、天人合一、協和萬邦的精神境界嚮往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爲公的大同社會。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們的古人不但留下了浩如煙海、澤及人類的文化典籍還貢獻了不計其數、深刻影響世界的發明創造。古代中國在天文曆法、地學、數學、農學、醫學和人文科學的許多領域都曾獨步一時。在15世紀之前的漫長曆史中中國的科學技術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領先地位。就連西方學者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文化曾創造出燦爛的文明宋代都市化的出現、科技發展的成功、國際貿易一直到阿拉伯……文學、藝術、宗教等都有令人矚目的發展。而當時的西方還在中世紀。

經過數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深深融入到每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之中。中華民族雖歷經磨難但總能浴火重生雖經無數更朝換代但阻隔不斷精神血脈這貫通其中的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脈。 追古思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鑄就了歷史的輝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閃耀着燦爛的光芒。

謝謝大家!

學孔子演講稿篇7

他經常被認爲是一種宗教的創始人,但這是不正確的。他極少討論神,拒絕討論來世。他對人生的關係深刻了解,他的學說並不是他所創立的,嚴格來說,他只是及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是一位重視個人倫理道德和行爲的現實哲學家。他就是——孔子。今天我就談談我心中的孔夫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先祖爲宋國貴族。

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爲"天縱之聖"、"天之之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稱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列子·湯問》中有過一個兩小二辯日,當兩個小孩兒問到孔子太陽的大小時,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竟然"不能決也",可見孔子對待事物的實事求是和謙虛。他在當時就是享有"聖人"的名號,完全可以對兩個懵懂無知的孩子所說的話置之不理,可他沒有,因爲他是孔子,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孔子。

他教世人要用"義"和"禮"來闡述"仁",用"智"和"信"來傳播"仁"。而在學習上我們要"溫故知新"也要"舉一反三",他就在細微處體現了偉人不可磨滅的智慧光輝。

我心中的孔夫子,當你走近他時,你會發現你所面對的不是一個偶像,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只不過他有着超人的智慧、勇氣和人格魅力。

學孔子演講稿篇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論語》作爲聖人孔子精華的濃縮,從早時的科舉,到如今的考試,都會有所涉及,由此可以看出《論語》的珍貴,與古往今來的人對它的重視。《論語》被許多人所註釋過,而其中較爲認可的,是 楊伯峻的 《 論語譯註》。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儒家精髓之所在,我們 逐漸 開始每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開始 不斷 審查自己,開始以義作爲準則,凡事則需盡仁。

孔子的中心思想與 最高的道德原則 是”仁,“ 仁包括着孝、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而孔子尤爲喜愛的弟子顏回,也是因爲:”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論語》在”仁“中費了許多筆墨,如:”當仁,不讓於師。“ 等,仁,爲人之本。是最適合當作標準,審視自己的。

在《論語》中,我對君子感受頗深,所謂君子,是儒家理想的人格典範,是最能體現儒家風範的代表。《論語》中曾多次闡述、並用詳細的比喻告訴我們 君子的標準,如”君子不器。“ 並以小人爲最低等次來進行對比,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由此看來,想要達到君子的境界,還有待努力。不過,這並不能使 我們的 理想降低層次,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論語 》 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之作,《論語》撥開人生的層層迷霧,指明瞭方向,剩下的需要我們去實踐。它給予給我們的淳淳教導,是我們一生所要謹記的,是一生所要學習的,是一生所要領悟的。 我們應按照《論語》,去嚴格的要求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境界獲得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