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演講稿精選

我們爲什麼要讀書

我們爲什麼會讀書?

我們爲什麼要讀書

我們看到,世界上很多最優秀的人,都曾經從讀書中獲益,他們也在一直強調讀書的重要。股神巴菲特的最佳拍檔查理·芒格就曾經說過:

“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都讀書的,一個也沒有。”(《窮查理寶典》)

讀書至少能讓我們從4個方面獲益:

第一,書中有前人對於人生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和實踐經驗

朱光潛說過:“讀書是要清算過去人類成就的總賬,把幾千年的人類思想經驗在短促的幾十年內重溫一遍,把過去億萬人辛苦獲來的知識教訓集中到讀者一個人身上去受用。”

也就是說,讀書的我們,相當於在過一種“快轉人生”。在短短几個小時的閱讀裏,把他人一生濃縮的精華收爲己用。

第二,讀書讓我們擁有強大的精神資源。

我們是普通人,都會有挫折、沮喪和困頓的時候,這時那些內心強大的作者,或者他們筆下塑造的生命力強悍的人物,就會安慰、激勵我們。

卡爾維諾在《爲什麼讀經典》中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他認識一位出色的藝術史專家,他最喜歡的書是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傳》,他在任何討論中,都會引用狄更斯這本書的片段,並把他生命中每一個事件與匹克威克的生平聯繫起來。漸漸地,他本人、宇宙及其基本原理,都在一種完全認同的過程中,以《匹克威克外傳》的面目呈現。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一本深愛的書,並讓它持續、深刻地影響你?其實,書籍對我們的心靈是有支撐作用的。喜歡的書收藏一本,放在手邊或書架上,目光掃過的時候就會覺得心裏一暖。

第三,讀書提高我們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讀書會讓人變聰明,會提高我們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讀的書越多,存儲的背景知識越多,知道的基礎概念越多,你的理解能力就會越強。

如果沒有背景知識,讀書的時候就會速度慢,需要去查閱的東西很多,需要去理解的概念也很多。

在書裏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思考方式,是我們之前不具備的。我們會看到哲學家怎麼思考,優秀的企業家是怎麼看宏觀經濟的,我們會在書裏看到很多思考問題的角度、方式,慢慢地,我們的思考能力也會上升。

第四,讀書幫我們瞭解世界、瞭解自己。

優秀的作者和我們普通人相比,往往感受更敏銳,思想更深刻。你讀到一本好書,經常會有這樣的感覺:

“我就是這樣想的,這就是我的心裏話,但是我自己說不出來。”用英國作家伍爾夫的話來說,就是“他們能把在我們心靈深處翻騰的模糊想法加以照亮並固定成形”。

我們通過他們的眼睛、心靈和筆,去觀察這個世界以及我們人類自身,常常能比我們自己體會得更鮮明、更深入。

讀書帶給你的影響,即使當時沒有顯現,但會在你心中埋下一顆種子。

李光地說,人須要用心,只要你讀書時用過心、動過腦,即使你當時放下了,但它會留在你的潛意識裏,有一天,當你的人生經驗和閱歷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觸發你曾經埋下的那個種子,讓你當初讀過的內容發枝抽芽。

讀書過程中有哪些困擾?

不是讀書的過程枯燥、難堅持,而是付出了很多努力,最後卻發覺自己只是做了無用功。

讀書遇到的第一個困擾,想不起來。

你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磕磕絆絆讀完了一本400多頁的經典書。看起來這本書的每一頁你都親自讀過了,但是過一段時間再回想,這本書都寫了什麼?作者的核心觀點是什麼?他爲什麼會這麼說?腦子裏卻是混沌一片。讀到後面你會忘記前面,讀完了之後完全想不起來,甚至你會在一年後看見同一本書,卻完全不記得自己已經讀過了。

讀書遇到的第二個困擾,說不出來。

你可能會和別人聊起,我之前看了XX書,但是當你想列舉出書中一些你認爲不錯的觀點時,或者評價這本書的優缺點時,卻只能含糊其辭,說不清楚。

讀書遇到的第三個困擾,沒什麼用。

不知道怎麼應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不知道怎麼解決實際的問題。

清末名臣張之洞曾經寫過一本書叫《書目問答》,告訴當時的學生應該讀什麼書、從哪裏入手。他在書中說過一句話,他說:“讀書不知要領,勞而無功。”他的意思是說,一本書中什麼地方重要、什麼地方不重要,你要能識別,然後吸收重要部分。否則,就算你付出了勞動,也很難有收穫。

同樣一本書,由不同的人來讀,效果可能天差地別。這既與我們各自的經驗和閱歷有關,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擁有讀書的方法。

而造成讀書“勞而無功”的根本原因,在於讀書的過程中:

1、沒有沉澱。

2、沒有思考。

3、沒有行動。

沒有沉澱,很好解釋,如果你讀完一本書,一切印象只存在於你的頭腦中,那麼除非你是過目不忘的記憶天才,否則當時很深刻的印象都很容易隨着時間流逝,逐漸轉淡,直至消失。

說一個人在讀書中沒有思考,又該怎麼理解呢?

可以解釋爲兩點:

1、他從不讀讓他感覺“困難”的書;

2、他讀書的過程中只是記憶了原文,而沒有理解。

如果你讀完一本書,過程中毫無障礙,你要麼只是獲得了信息,要麼只是把你知道的事情換種說法又看了一遍。你的思考力不會增長。這就像上學時,會做的題在做十遍也沒有意義。鍛鍊頭腦就像鍛鍊肌肉,你要承受壓力纔有進步。坐車很輕鬆,但是不會有跑步的鍛鍊效果。

蘇格蘭學者嘉勒爾曾說:“我若像他人讀那麼多的書,我也要像他一樣無學問。”

什麼意思?爲什麼讀了很多書,反而會變得沒學問呢?

如果你想要在讀書中收穫更多,那就要對書中的內容進行“理解”而非“記憶”,前者需要主動思考,後者只是被動的接受。這就好比你要學習一個數學公式,前者是讓你能夠自己推導出公式,而後者只是讓你把公式背下來。

以提升思考力爲目的的閱讀,也就是我們說的有些“困難”的閱讀,往往是在你簡單讀過一遍後,不能立刻理解其中的內涵、邏輯,也無法判斷正誤、價值高低,也就無法應用。也就是說,對於這些新信息,只是“記住”沒有用,你需要消化。

而你的消化能力,取決於你的背景知識、邏輯能力和想象力等等,也就是作者比我們“高杆”的地方。我們要讀懂他基於這樣的能力寫出的東西,我們就必須也要把自己的能力進行相應的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有人會說,爲什麼要做困難的事呢?只讀一些輕鬆的書不好嗎?

是以娛樂放鬆爲目的來讀書,還是以提升思考力爲目的來讀書,是個人的選擇。我們提倡在讀書過程中去追求思考力的提高,是因爲“思考力”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生存技能,除了閱讀,它還可以用用在任何你需要作抉擇、下判斷的時候。

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面對那些互相矛盾、真假參半的信息,只有你自己的思考,才能爲你開闢出一條清晰穩健的道路。

標籤: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