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作文教學工作總結

如果把作文看作一個人,二年級尚是嬰兒的蹣跚學步;三年級的孩子就需要做到施施而行。從二年級簡單的看圖寫話到三年級的篇幅作文,孩子邁出的這一步要面對的困難可謂重重。作爲一個二升三的語文教師,聽過部分學生家長都呼出過這樣的焦慮:“老師,我的孩子不愛看書,上了三年級作文能寫好嗎?”,“老師,我孩子作文不好,需要去補習班嗎?”

國小語文作文教學工作總結

這一步,孩子從低學段邁入了中學段,身心在不斷髮展,所學知識的難度也在階梯性地提升。這一時期中的作文教學主要目標,是教會學生由描寫一段話逐步向一篇完整的作文轉變,邁出的這一步,不僅承接了國小低學段的看圖說話訓練,又奠定了國小高學段完整作文訓練的基礎,起到承上啓下的關鍵作用。因此,此過渡期中的作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此階段作文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結合日常教學中學生的習作批改情況,抽絲剝繭,剖析學生在寫作時的問題和困難,以求最大程度地解決問題。

(一)思路混亂:在習作練習中,學生無法把所看到的畫面有序地呈現出來,以二年級的一張測試卷上的習作爲例:一副類似公園的圖畫上包含了塔、鳥、河、橋、船、人、樹等內容,要求有順序地描繪出圖上的畫面。班上的一位同學很有想象力,描寫出了河裏的青蛙在呱呱叫、小蝌蚪在游泳,唯獨寫不出順序,東扯一句西扯一句,無法連貫地表達,寫不出畫面上的內容。

(二)沒有重點:在批閱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習作《猜猜我是誰》時,筆者發現部分學生的習作稿都是千篇一律的“炯炯有神的眼睛、櫻桃小嘴、黑黑的頭髮”,言語平淡如水、大多雷同,無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第二單元《寫日記》的練習中,有些孩子通篇都是流水賬:早上刷牙洗臉吃飯寫作業,下午睡午覺玩遊戲,晚上累了睡覺,讀來讓人啼笑皆非。

講解作文時,筆者給學生舉過一個例子:當你面臨着許多書面作業、活動任務需要完成的時候,你要以什麼順序來安排呢?經過提示,大多數學生都知道要挑最着急的作業先完成。我就結合主題順勢引導學生:作文也是這樣,有重要的部分,也有不重要的修飾部分,要抓住重點多寫、多做有意義的敘述。

(三)字數不足:

由百來字的段落作文到三百字的篇幅習作,絕大部分孩子都面臨着無話可說、無字可寫的窘境。在講授擴寫情節、展開描述、分段有序描寫上,值得我們去花更多的功夫。

二、結合單元習作,完善教學策略

(一)、搭建舞臺

由看“圖”寫話的具象可感,到命“題”習作的抽象構思,學生的寫作思維需要拔高,教師的教學方法也需要因時制宜。在基礎要求“觀”的基礎上,更要寫出心中的“感”。在這個寫作的起步階段,教師在前給學生引路,不僅要送上馬,更要扶一程。三上第一單元的《猜猜我是誰》屬於人物描繪作文,我選用遊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自然地進入寫作練習,展示學生耳熟能詳的動畫人物,讓學生來一一描述、補充,再而請學生上臺來,讓其餘學生來說說他的特別之處。從外貌、性格、品質、愛好四個角度提供典型範例,搭好寫作支架,讓學生基本瞭解寫作模式及寫作中心。

在瞭解架構的基礎上,適當根據差異循序漸進,要求學生順着範例能想象開去:比如“明亮的眼睛”思考起來,眼睛會滴溜溜地轉;“小小的個子”在運動時,卻邁着大步跑得飛快;由“他樂於助人,關心同學”的例子想到他會怎麼幫助別人,在班裏有了哪些積極地影響。爲了彰顯主題,還須明確要求:既然標題叫《猜猜我是誰》,那麼目標就是不寫出姓名,讓其他同學一讀你的作文,就可以猜出誰是主人公。

(二)、素材積累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寫作是一個沒有捷徑的積累工程,爲了屯好這些寫作的知識糧草,就免不了日常多多操練。習作並不僅僅限於課堂之中,在適當的時候筆者把學生們帶出課堂,走出教室,感受廣闊的天地。

走進校園之中,看看沒有關注過的林蔭小道,沒有觀察過的挺拔大樹、鬱郁花圃,沒有觸摸過的偉岸雕塑,看看它們的顏色、形狀、大小,感受它們躍動的氣息;週末去圖書館,看看圖書館大樓的外觀,看看裏面的人,看看裏面的擺設,看看裏面在閱讀的讀者;公益活動時去大街上,看看忙碌的清潔工、辛勤的警察叔叔。把看到的一切都記錄下來,帶到課堂裏一起分享、評講。爲了強調寫作素材的廣泛,筆者還講了自己“看螞蟻在牆角下搬食物”的例子,對比出了螞蟻的弱小,食物的龐大,搬運的艱辛,以此教育他們留心生活。

生活確實是寫作的來源,但是學生侷限在自己生活的天地,大部分在“家-校-補習班”中奔忙,因此就要抓住這條線來做文章。筆者會不定期給學生布置一些生活作業,在完成之後寫下自己的感想,並適時地爲學生展示一些能引起共鳴的例文,供他們討論交流,再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來說、來議、來寫,以達到積累素材之效。

(三)、讀寫結合

素養取向的國小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在大量“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的呼籲下,試着返璞歸真,把習作教學融入於語文課本當中,有目的性地把課文片段選做例文,努力培養好學生的“例文感”,講開來、講深入、講具體,不拘泥於一般意義上的教學重難點,試着讓每堂語文課都有習作教學的合理滲透!

學生的例文意識就是源自於教師的例文意識培養,語文課堂中滲透進的習作教學就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髮現例子,指導學生探究例子,組織學生賞析例子,從而達到欣賞、探究、模仿、融通語言的目的。在解讀課文時,能夠敏銳地發現這篇課文在某方面的獨特表達性,並適時地與習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寫景一貫是學生的弱項,需要長期的磨礪和情感積累。以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爲例,教學中除了聚焦在難懂的詞語外,也需轉換到引導學生細緻觀察的視角:

可是,地面還是潮溼的,不時還能看見一個亮晶晶的水窪,映着一角小小的藍天。

道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這一片片閃着雨珠的葉子,一掉下來,便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關於“水泥道”的敘述,非常具有借鑑意義。作者從不同視角,描繪平凡上學路上的美景,適加引導便能引起學生的共情心理。俯視有水泥道、水窪、水窪裏的藍天;仰視有梧桐、樹葉;顏色有藍色、灰色、金色;除了“動”起來的葉子,餘下皆爲“靜”景,水窪是“亮晶晶的”,藍天是“小小的”,葉子是“金黃金黃的”。正是以動靜結合的景物、不同視角的觀察、五彩繽紛的元素、細緻入微的形容,讓作者的情感得以宣泄。

有意識地讓學生去發現這些寫作的表達密碼,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舉措。在課後的相關主題閱讀中,還可以引導學生髮掘更多的習作例文,發現相通的表達規律,將之貫穿到練筆、日記、單元習作中去,實現真正的讀寫結合。

(四)、重視評講

溫故而知新,然也。批閱並不是一篇作文教學的結束,真正意義上的完成應該是在評講之後。顯然,習作前的講授並不能完全貫徹老師的教學意圖,這就讓評講顯得尤爲重要。讓在評講中讓學生意識到作文的優缺點,在反思中改正寫作缺陷,在互鑑中模仿寫作方式,在觀察中沉澱寫作技能。

針對在批閱過程中發現的普遍問題,應將其一一列出,進行集體綜合評講。匿名展示相關範例,用師評、生評、對比等諸多方法,對習作進行適當地回顧、修正。針對小部分學生的學情差異,筆者採取個別評講的方式:先進者細化目標、簡化技巧、強化表達,爭取更多閃光點;減化對後進者的要求,通過反覆講授、參照例文的方式,加深對習作結構的瞭解,理清基本的習作順序,直至達到最基礎的習作目標。

三、結語

寫作教學是一項長期工程,是一場硬仗,是一次“持久戰”。古人有言:作文之事,貴於專一。”學生要汲取技巧、積累素材,專於“學”;教者需琢磨學情,深耕傳授,專於“教”。扶住學生邁好每一步,真真實實地學好作文。

標籤:語文 教學 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