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個人投資與理財論文【精品多篇】

個人投資與理財論文【精品多篇】

個人投資與理財論文 篇一

【摘要】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頒佈的歷年CPI(居民消費指數)數據,中國近3年CPI數據爲,20xx年1.2%,20xx年爲3.9%,最新一期公佈的20xx年的數據爲1.8%。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中國未來通貨膨脹率將保持在3%左右。國家權威部門和經濟學家同時認爲我國經濟將進入一個溫和增長期。

來自國家勞動和保障部的消息,爲做實個人賬戶,從20xx年1月1日起,個人賬戶的規模統一由本人繳費工資的11%調整爲8%,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單位繳費不再劃入個人賬戶,而劃入社會統籌。“11%變成8%”到底會對我們的養老金賬戶以及將來要領的養老金產生多大影響呢?

20xx年,國家體改辦等8部委出臺《關於城鎮醫藥衛生工作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衛生部等4部委推出《關於城鎮醫療機構分類管理的實施意見》,把醫療機構分爲營利性與非營利性。較大規模的“市場化”改革從此開始。政府負擔減輕了,醫療服務質量得到改善,但醫療費用隨之上漲,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卻未能得到有效解決。

【關鍵詞】人生階段、財富需求、理財建議

面對上述資料您做何感想?面對未來漫長的人生道路您又擁有多大的信心?未來十年乃至更長的時期,中國經濟仍將保持高增長、高通脹,如何規劃您的中長期投資理財計劃,輕鬆面對未來所必須面臨的養老、醫療、購房、教育等壓力,這已經成爲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要想成功的投資理財,您就需要更細緻地去考慮您的未來。只有弄清您一生中各個時期可能需要些什麼,您才能夠制訂出一個有效的投資計劃來幫助自己達成目標。

人生大致分爲四個階段,年輕時期、建立家庭、步入中年、退休養老,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在收入、支出上差別也是極大的。

一、年輕時期

剛結束學生生涯,開始職業旅程,這個時期最重要的莫過於是“獨立”,而錢似乎永遠不夠花。對於手中的錢財,常會停留在學生時期有多少花多少、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階段,甚至因爲可以利用銀行借貸,而隨意擴張信用,造成負債累累、入不敷出的窘境。大學畢業前,花的是父母辛苦賺來的錢;畢業後情況完全發生了改變,要靠自己掙錢養活自己,只能在不超出收入的水平上進行消費。根據現有的經濟實力,形成自己能承受的生活方式。年輕人必須在能夠承受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決策。不論是房屋、傢俱、汽車、衣着,還是娛樂,都要與現狀吻合。必須考慮的是在收入範圍內選擇合理的生活方式、做出理性的決策,還是繼續依靠父母支付賬單;是享受不必要的高消費,還是理智、耐心地期待美好時刻的到來。

不如先學會記帳吧!把自己每個月的支出記錄下來,然後制訂一個符合自己收入狀況的預算,堅持執行它,避免因爲年輕而產生的衝動消費。適時的建立自己的應急備用金,貨幣基金會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

有了應急儲備,接下來該是儲蓄第一桶金了!未來您將面臨購房、結婚的壓力,凡事不能都靠父母,自己儲備些,您會擁有更多更好的選擇。開通定期定額基金會幫助您養成一個良好的儲蓄習慣,由於短期內您就會面臨購房、結婚壓力,建議考慮債券類或平衡類基金,它會幫助您抵禦風險,儘快累計財富。早日購房,擁有一項有價值的資產,買房其實是長期儲蓄的一種方式,總有一天您會還清貸款,在此過程中,您不僅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消費,更可以不付房租,在房產上未來您會得到很大的回報

如果是單身,可能暫時不需要壽險。不過事故和疾病在任何年齡段都可能面臨,所以聰明的做法可以考慮一些健康和殘障險,消費性的保險會是一個更經濟的選擇。

二、三十而立

經過五至七年的打拼,事業上已經小有成就,財富積累也經歷了初步階段。事業逐漸步入穩定,收入處於一個高速的增長期,同時家庭也逐步地開始完善起來。多數30歲的人已經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結婚早一點的,已經在策劃爲家庭添一個新成員,或者早已是“三口之家,其樂融融”了。在這個年齡段,消費和支出也漸漸地開始進入一個比較高峯的階段。理財,自然也就格外重要。

財富鉅子李嘉誠就非常重視30歲的理財。他在總結自己的理財經驗時說過這樣一段話:“20至30歲之間是努力賺錢和存錢的時候;30歲以後,投資理財的重要性逐漸提高。”

那麼,在這個時候您同樣需要一份備用金,另外也請爲您的房屋貸款儲備一份備用金,數額最好能滿足您3-6月的總支出,儲存的方式仍建議爲貨幣基金。如果不是丁克族,那麼該開始考慮爲孩子儲備教育基金了,尤其是準備今後送孩子出國唸書的家庭。由於可投資的年限較長,不妨考慮放大些投資風險,定投股票或股票基金會是一個比較理想的選擇。從長期來看,股票市場仍是收益最高的投資利器,而風險完全可以利用時間來沖淡。

在這個人生階段,很多人不僅要撫養孩子,還要照顧老人。如果家人依賴您的收入而生活,您就該購買人壽保險以防不測,當然健康險和殘障、失能險也是必須的,這時的保險該是一個長期的規劃了。

三、步入中年

事業、收入達到頂峯,而此時孩子的教育、上一輩的養老,種種支出也把你變成了一塊“三夾板”。對於40歲左右的中年人而言,家庭正處於較爲穩定的時期,事業步入豐收期。在這個時期內,家庭收入較高,有了一定的財富積累,並且能夠較快地增長,同時家庭又面臨着教育、養老等責任。

從財務角度來看,最重要的應當是自我養老的理財規劃。社會保障能夠提供的保障比較有限,按照常規的估算,國家社會大致能提供30%左右的養老保障,而爲了建立您年老以後的財務尊嚴,每個人都需要靠自己積累的養老金來養老。生活的成本在提高,人均壽命在延長,養老金的需要往往會超出我們的想象,因此40歲時再不進行養老規劃,您將會後悔終生。

您或許已經累計了一定的經驗和金錢,有足夠的知識來進行更積極的投資,以便資本增長的更快些。或許您該建立一個投資組合,不妨用試試這個公式,100減去您的年齡,用這個數的百分比投資於風險類資產,隨着年齡的上升,逐步降低風險資產的比例,適時的往低風險的債券類資產轉移。如果有能力或許再投資一套房子出租,它會更好的幫助你抵禦通貨膨脹,建立更完善的養老基金組合。

處於這個階段,您的人壽健康保險可能更貴了,但是爲了您的家庭,請合理規劃您的保障。

四、過了六十

開始收穫果實,日常支出可能下降,其他費用(如醫療等)卻會上升。有的人可能在高齡時仍有可觀的收入,但大多數人會在適當的時候停止工作。退休之後您的花費多半會減少,但收入同樣也會減少。如果您自己的收入和來自家人的贍養已足夠讓你生活,那麼可以把投資的目標放在財產的增長上。不過,多數人總會需要從原有的資產中取出錢來,以貼補生活。和從前相比,保護您的資產不受損失已成爲一項更重要的任務了。

現在帶來定期收入的理財工具越來越豐富,之前您購買的養老保險可以爲您受益,債券、債券基金、結構存款、低風險的信託產品都會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組合。總的來說,加強對財產的保護,把風險降到最低,將是最爲明智的決定。按使用時間的遠近,購入不同到期年限的債券,啞鈴式的債券期限組合,將會是更爲理想的選擇。

如果您的健康狀況還不錯,又在多年前買下保單,您現在可能還不難支付上漲的保單;那麼也請準備些應急醫療基金,應付突發狀況,還是必須的;如果可能的話,保持一張年輕時使用的信用卡,將會是一道有利的護身符。隨時您也可能告別您的親人,爲了不給您的家人造成任何煩惱,不妨建立一份遺囑,讓後人感受一份您對他們的關懷。

人生就是這樣一個輪迴,每個人的幸福都是如此的重複,如何輕鬆面對這些問題?如何做的更好?也可參考一下如下的財富建議。

一、儘早投資

您可以三十歲建立教育基金,也可以四十歲建立養老基金,但是您是否知道晚7年出發,可能要追一輩子?

投資要獲利,一定要先行。就象兩個參加等距離競走的人,提早出發的,就可以輕鬆散步,留待後來出發的人辛苦追趕,這就是提早投資的好處。

假如您20歲起就每月定期定額投資500元買基金,假設平均年報酬率爲10%,投資7年就不再扣款,然後讓本金與獲利一路成長,到了60歲要退休時,本利和已達162萬元;而假如您26歲纔開始投資,同樣每月500元,10%的年報酬率,整整花了33年持續扣款,到60歲才累積到154萬!相比之下,早投資是不是更輕鬆?

另一方面,投資一旦開始,就千萬別停下來。時間越長,投資的效益就會越顯著。假設您26歲都沒有停止投資,而是繼續堅持每月投資500元,那麼,到了60歲,累積的財富將是316萬,幾乎是2倍的收益!時間是世界上最大的魔法師,它對投資結果的改變是驚人的。

二、長期投資(定期定額)

每個月給您100元,能用來做什麼?下一次館子?買一雙皮鞋?100元就花得差不多了吧。您有沒有想過,每月省下這100元,您也有可能成爲百萬富翁呢?

如果每個月定期將100元固定地投資於某個基金(即定期定額計劃),那麼,如果在基金年平均收益率達到15%的情況下,堅持35年後,您所對應獲得的投資收益絕對額就將達到147萬。

過去,銀行的“零存整取”曾經是普通百姓最青睞的一種儲蓄工具。每個月定期去銀行把自己工資的一部分存起來,過上幾年會發現自己還是小有積蓄。如今,零存整取收益率太低,漸漸失去了吸引力,但是,如果我們把每個月去儲蓄一筆錢的習慣換作投資一筆錢呢?結果會發生驚人的改變!這是什麼緣故?

由於資金的時間價值以及複利的作用,投資金額的累計效應非常明顯。每月的一筆小額投資,積少成多,小錢也能變大錢。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習慣的影響力竟如此之大,一個好的習慣,可能帶給您意想不到的驚喜,甚至會改變您的一生。

更何況,定期投資迴避了入場時點的選擇,對於大多數無法精確掌握進場時點的投資者而言,是一項既簡單而又有效的中長期投資方法。

三、組合投資(資產配置)

俗語說:“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這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分散投資卻是一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策略。

如果您只買了1只股票,一旦選錯,賠個精光;但您如果買的是20只股票,不太可能每隻股票都漲停,但也不太可能每隻都大跌,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在漲跌互相抵消之後,結果可能是小賺或小賠。顯然,全部的錢投資在1只股票上的風險,比分散投資在20只股票上的風險要高得多。

除了在一種資產類別中進行分散投資以外,您還可在不同的資產種類中選擇多種投資方向,如股票、債券、現金和銀行存款等。選擇風險收益特徵不同的投資品種構建組合,您可以兼顧風險與回報。例如,一個股票佔40%、國債佔40%、定期存款佔20%的投資組合,1996年至20xx年間的平均年回報率爲9.07%,高於100%投資於定期存款的組合;同時,其標準差(衡量回報率的波動程度)卻遠遠小於100%投資於股票的組合。

四、優質投資(相信專家)

基金將會是個人長期投資理財過程中,一個非常好的幫手。門檻低,通常最低的定期定額計劃只要100元至300元每月。而從中國開放式基金誕生的20xx年至20xx年,中國的股票型基金連續5年跑贏了大盤,基金經理的專業投資管理能力得到了有力的證明。站在投資專家的肩膀上,您有機會賺得更多。

選股票呢?每天博傻於硝煙瀰漫的股市戰場,您是否會感到彷徨?您又是否感到無奈?買什麼套什麼!恐怕是大多數人心中永遠的痛。何不考慮些大藍籌股票長期持有,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而優質大盤藍籌絕對代表中國經濟的未來。

以上只是幾個個人中長期理財的小建議,其實我們大家可以做的更好。這篇論文,主要就是闡述個人中長期投資理財過程中所面臨的各種需求,各種問題,以及各種合理的規劃手段。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財務狀況,每個人都會面臨不同的理財需求,儘早規劃,長期投資、合理組合您會擁有更幸福的明天!

參考資料: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全國年度統計公報》20xx年、20xx年、20xx年。

2、(英)利奧高夫:《花旗銀行引領您構築個人財富》,20xx年10月出版。

3、晨星中國:《開放式基金評級系統》

4、匯豐晉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十大投資金律》

大學生個人理財論文 篇二

【摘要】

隨着社會經濟不斷髮展,個人理財的出現,推動了社會經濟進步,完善了金融體系功能。個人理財逐漸成爲較普遍的經濟現象,但是我國個人理財理論還未成熟,我國理財市場投資理財手段比較有限,經濟軌跡發展存在着較多的不確定性,再加上個人理財業務不熟練,使得個人理財行業存在着一定的風險。爲了完善個人理財市場發展,本文立足於生命週期理財理論,對個人理財投資進行研究。

【關鍵詞】

生命週期;理財理論;個人理財投資;研究

一、前言

生命週期的理財理論其核心觀點就是在特定的經濟資源以及環境資源下,採用動態的經濟規劃方案,分析個人終身消費最大化與個人投資之間的關係,該理論能夠將單期投資組合理論有效取代,是目前爲止最爲直接,效果最爲明顯的個人理財技術指導。關於生命週期理財理論的個人理財投資研究,在推動社會經濟進步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個人理財的主要內容

良好的個人理財所能夠的目標就是資金安全以及財務自由,實現這樣的個人理財目標,需要個人理財能夠在用戶資金的流動性比較良好的基礎上,實現多項的資金管理。個人理財所包含的內容有很多,如,合理的消費支出,用戶的住房消費、汽車消費、信用卡消費等;教育期望,良好的個人理財能夠爲人們提供教育保障,而教育是社會生存的基礎,對教育費用進行變動分析,調整教育投入方式;風險保障,針對於家庭來說,個人理財能夠爲家庭提供經濟保障,防患於未然。並且保障家庭的經濟利益;積累財富,個人理財在用戶的工資薪金基礎上,向用戶提供投資收入增加的方式,如購買股票、債券以及基金等;納稅安排,個人理財能夠幫助用戶在合理的範圍內,科學的利用政策優惠,保障老年人退休之後的生活品質,提供商業養老保險,實現財產分配。以上都是個人理財的終極目標,而實現個人理財的這些目標,需要的在科學的理財工具下實現,如證券、股票、基金、外匯以及信託等[1]。

三、基於生命週期的個人理財投資組合策略

(一)單身期個人理財投資策略單身期的個人理財的主要是指用戶在畢業至結婚的這一期間,單身期的個人理財至關重要,一般的時間爲2到8年,從22歲到30歲。在這個階段的年輕人,剛剛步入到社會中,走向工作崗位。從經濟收入上進行分析,該階段的用戶的資金收入普遍不高,經濟開銷比較大,同時該階段的年輕人能夠奴隸追求高薪工作,廣開財源。在能夠滿足自我資金需求的而基礎上,每一個月都能夠有一部分的資金餘存。而針對這一部分的資金餘存能夠進行不同類型的投資,在科學的個人理財投資下,不僅能夠幫助青年人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還能夠增加其收益。從調查中發現,在單身期的個人理財無風險資產比例佔據了總投資的27%,而風險投資比例佔據了總投資的73%。風險投資中包含有很多內容,債券所佔據比例比較大。總的來說,青年人的個人理財投資風險配置比較多[2]。

(二)家庭組建期的個人理財投資策略在家庭組建的期間的個人理財,需要面臨理財格局的轉變,在該階段中,用戶的經濟負擔加重。現代社會中的組建家庭大部分爲雙薪家庭,整體上的經濟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最終趨向於穩定。在此階段中,家庭最大的經濟支出就是購房支出,此時需要對月供進行仔細規劃,避免造成經濟負擔,在家庭能夠承受的範圍內。在家庭組建期也是新生兒誕生期間,用戶需要充分考慮子女的高等教育費用,緩解子女就學壓力。在家庭中的無風險資產比例在37%左右,風險資產比例在63%。家庭階段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高,但是該部分的風險還沒有單身期的風險配置高[3]。

(三)家庭成長期個人理財投資策略在家庭成長階段,家庭中不再增加新生人口,伴隨着家庭中子女逐漸長大,用戶的經濟收入逐漸增加。當生活逐漸趨向於穩定之後,家庭中的子女陸續升入大學,此時高等教育的支出,使得家庭中的經濟支出大幅度上升。爲了避免出現經濟短缺,在家庭成長期,需要逐年積累淨資產,爲家庭經濟支出提供保障。在成長期的家庭理財中,其無風險資產所佔據的比例在42%左右,而風險資產所佔據的比例在57%,同時風險資產中含有的債券風險在50%左右。從這一結果對比中能夠發現在家庭正在成長環節中,其風險的承受能力比較適中,此時的家庭個人理財投資決策的制定可以實現無風險資產投資和風險投資搭配模式[4]。

(四)退休期個人理財投資組合策略在退休期,家庭的經濟收入逐漸增加,支出逐漸減少,用戶的年齡逐漸增大,因此需要轉變資產結構,避免負債出現,準備退休金。在用戶退休階段的個人理財投資中,需要將金融資產的比重降低,穩定收益,減小風險。經過調查表明,當用戶處於退休期的個人理財投資組合應該選擇無風險資產投資。隨着用戶年齡的增長,債券和基金爲代表的風險資產逐漸減小,以定期存款爲代表的投資增加。

四、結論

綜上所述,個人理財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內容之一,基於全生命週期理論的個人理財,能夠爲人們提供更加周到的理財服務,降低理財風險,同時根據用戶所處的不同階段進行理財。在本文中對個人理財所包含的內容進行簡要介紹,並分析基於全生命週期的個人理財方式,通過用戶所處年齡的不同層次進行詳細分析。

參考文獻

[1]易世明。基於生命週期理論的個人理財技術研究[D]。重慶大學,2006.

[2]蔡逢敏。生命週期理財理論在個人理財業務中的應用[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

[3]徐凡。基於生命週期理財理論的個人理財投資策略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09.

[4]張展。中國城鎮中產階層家庭理財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大學生個人理財論文 篇三

摘 要:大學生理財意識淡薄和理財素養較低的現象非常普遍。高校、家庭、社會對大學生進行理財教育是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內容。對大學生理財教育缺乏的原因,理財教育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對理財教育狀況提出了具體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理財教育;理財行爲

美國學者安德森於1982年提出了理財教育的概念,理財教育指的是能夠讓人們學會如何設立理財目標、認識個人收入基礎、制訂詳盡的達到目標的理財計劃、應用理財計劃、調整理財計劃、評價理財目標和理財過程的一系列環節。理財教育在很多發達國家實施較徹底、發展較成熟,大部分的學校都把理財教育納入到日常教學之中,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大學生的理財價值觀、理財理念和理財心理的形成對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調查研究當今大學生理財教育的現狀,分析緣由,才能更好地實行與之相適應的理財教育。

一、理財教育缺乏原因分析

(一)理財教育觀念落後

主流傳統文化引導人們重在公義而不在利益。對金錢、財富、商業行爲一直採取貶抑、鄙視的主觀態度。古人以士農工商的次序排列,從商者被置於社會的底層,且常常被貶爲奸商。社會生活中人們以做事爲人言利爲恥,將談論金錢視爲一種不健康的行爲。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嚴重束縛了對正當利益的追求。尤其對學生而言,讀書學習被認爲是第一要務,對理財教育則重視不夠。

(二)學校教育管理引導缺乏

初等教育階段,學校、學生面臨着巨大的升學壓力,學校更看重對學生智商的培養,對學生的情商培養和財商培養根本無暇顧及。而高等教育階段,種種原因導致理財教育緩慢前行。近年來,西南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相繼在保險、金融等碩士研究生專業設置了與個人理財相關的保險、財務、稅務規劃等方面的研究方向。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上海財經大學、南京大學金融系等也開設了理財規劃方向的在職碩士研究生培訓。但是本科生方面的個人理財教育卻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國內部分高校開設了一定的理財教育的通識選修課,對學生財商的教育引導也是淺嘗輒止。

(三)家庭成長環境制約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影響非常大,家庭的理財意識對孩子財商的培養起到示範作用,在顯性與隱性中對孩子理財活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內很多家長認爲,男孩子要窮養,女孩子要富養。內涵就是男孩子在成長階段要吃一些苦,金錢看管的一定要嚴格,不能形成一些惡性。而對女孩子來說,養尊處優的生活能夠更好地讓她在社會上生活,不至誤入歧途。這些觀念的背後是家長對孩子不放心,把孩子的成長放在自己定製的籠子裏。孩子的生活、消費被父母全部承擔,避免了孩子成長應該經歷的“挫折”。未經歷風雨的子女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中,根本沒有自己的理財常識,缺乏理財能力。家長的過度操縱,導致理財能力嚴重滯後。

二、加強大學生理財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強理財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

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幾方面全面發展,以達到提高全民素質爲目標的教育。培養大學生的理財能力是大學生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大學生理財能力的培養也就成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網絡雜誌Engauge在2003年發表的21世紀數字化時代人們應具備的基本素養中,把理財素養作爲21世紀的重要素養之一,其定義經濟素養爲對經濟問題界定、選擇對策、消費、從中營利以及分析工作動機的一種能力,又指能通過收集組織經濟事件,對經濟形勢和公共政策變化進行原因分析的一種能力。隨着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科學合理高效地使用自己有限的金錢,力爭具備財產性收入成爲現代人重要的素養。

(二)加強理財教育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財商

我國著名財商教育專家湯小明先生認爲:財商是指一個人認識、創造和管理金錢(財富)的能力。財商(FQ)、與智商(IQ)、情商(EQ)一道被稱爲現代經濟人必備的三商。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二是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隨着經濟的發展,生活中涉及的理財項目也越來越多,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做好合理的分析,是大勢所趨。大學生理財教育首先改變的就是財富觀念。即對財富和金錢的認識、看法和態度,糾正中國傳統教育關於財富的認知誤區。大學生理財教育通過引導學生理財實踐,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形成財富的有效積累。

(三)加強理財教育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通過理財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付出與收穫的關係,只有艱辛的付出,纔能有合理的回報。父母供養培育子女讀書上學,學生對父母要承擔起其應該擔負的重任,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擔當意識。同時理財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對生源地貸款、通訊承諾業務、信用卡等的有效合理利用,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誠信意識。擔當意識、獨立意識、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的形成可以讓大學生終身受用。

(四)加強理財教育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成長

大學生具有完全行爲能力,也需要處理各個方面的關係,包括金錢方面的關係,如何合理開支生活費用、如何尋找、判斷市場機會合理配置暫時閒置的生活費用、如何利用市場機會創造自己的個人收入等等。招商銀行發佈《2011年中國大學生財商調查報告》,該調查在全國25個城市90所高校發放了2 000份調查問卷,同時還對100位大學生進行了深度訪問。報告發現,當代大學生財商總體正朝着健康、積極的方向成長,但是也存在着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失衡”情況。《報告》執筆描摹了四類典型“財商失衡態”族羣,即“溫室族”、“財盲族”、“懶惰族”和“月光族”。“溫室族”比較缺乏財商觀念、理財意識,以及對於財富未來的緊迫感;“財盲族”則缺乏足夠的理財知識;“懶惰族”懶於做出理財實踐;“月光族”難有節餘,難以進行投資理財實踐。調查數據統計顯示,5.1%的大學生無法保證收支平衡,7.9%的人表示從來沒有想過收支問題。但事實上,由於大學生對通貨膨脹等重要的經濟環境變化缺乏清醒、充分的認識,即使“收支平衡”也不能保證未來的財富健康。雖然91.8%的受訪者承認理財的重要性,但有儲蓄意願的受訪者卻僅爲35.9%,嘗試過金融理財的更是低至8.2%。這種反差,恰恰表明大學生受訪者的“理財意願”停留在比較低的水平。在嘗試將節餘投資金融理財產品的大學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投資了股票。而基金、保險、債券等相對來說更適合非專業投資者的金融產品卻乏人問津。由此可見大學沒有給學生創造學習的平臺,不利於學生的成長成才成功。

三、關於大學生理財教育的建議

(一)學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理財教育

學校相關部門可以協調各個部門,通過多渠道、多途徑對大學生開展理財教育。第一,邀請理財相關領域的專家(股票、保險等)開設通識選修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廣大學生了解必要的理財常識。第二,重視理財實踐活動,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理財知識競技活動,參與模擬投資活動,到保險金融機構見習。第三,充分發揮大學社團的作用,開展以消費、理財的教育活動,讓大學生掌握有效的理財知識,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第四,高校結合社會理財機構的師資力量到學校進行宣講,召開專門的理財講座,滿足不同類型學生學習的需求。

(二)家庭應加強大學生的理財教育

家庭是大學生生活和學習消費的主要環境,家庭對大學生的理財教育應該着重做好教育和引導。父母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應該注意一定的方式方法,有意識地教會理財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細節傳遞正確的消費和理財觀念。應該效仿猶太人關於錢的教育,有基本原則遵循:第一,每個人都要有明確的物權概念,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要保護自己的財產,同時要尊重別人的財產。損害要賠償,侵佔要付出代價。第二,對於錢或者個人財產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費。第三,讓孩子知道,錢是要靠自己的勞動來掙,不可以伸手向別人要。第四,讓孩子知道錢財是有限的,智慧卻是伴隨終生的。理財教育最爲重要的就是灌輸給孩子們關於錢的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責任。因此,家長應該多與孩子溝通,在自身學習提升的基礎上,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

(三)大學生自身應充實理財知識,提高理財能力

大學生應該強化理財知識的學習,切實提高理財能力。開展理財教育的關鍵是大學生自身要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緊迫性。利用一切有效的資源學習理財方面的知識,爲自己實際的理財操作提供強大的儲備。在日常生活中善於做好預算和記賬,把自己的生活費用合理有效消費作爲理財的練兵場。學校、網絡上的理財競賽活動,諸如叩富網的模擬大賽等等,理應有選擇地積極參與其中,提高自己的理財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桃。經濟學專業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11)。

[2]劉立剛,尹豔芬,等。大學生理財教育初探[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09(2)。

[3]吳利明。對當代大學生加強理財教育的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2)。

[4]張海霞。榮辱觀視野下大學生理財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2007(12)。

大學生個人理財論文 篇四

將理財進行到底

(20103817王軍弘深學院理工綜合班)

摘要:在當今社會,個人理財備受世人關注!然而,大學生的個人理財卻被廣泛忽視!大部分學生對個人理財的理解存在誤區,理財狀況存在較大問題!隨着我們手裏的錢越來越多,個人理財對於我們來說將越來越重要!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必將使自己受益終身! 關鍵詞:大學生,開源,節流,投資

正文:通過一學期的個人理財的學習,我改變了一些以前一些關於個人理財的錯誤觀念!原以爲大學生的離個人理財還很遙遠,目前的學習只是爲將來打算,殊不知個人理財就時時刻刻在自己的身邊!通過學習後的反思,我發現了自己以及廣大學生個人理財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

1、資金來源幾乎完全依賴於父母,沒有完全自主地經濟權

2、支出沒有計劃,主觀隨意性很強!從老師上課的調查中也可以

發現,很少有同學有記賬的習慣!這導致學生每月收支不平衡,期末時往往捉襟見肘,入不敷出!出現“經濟危機”。

3、資金結構不合理,出了將錢活期存在銀行卡里,幾乎不考慮其

他的投資方式!

課後的個人實踐活動:

一、開源

1、利用課餘時間做了一份家教的兼職,每週週末堅持去江北做

家教,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獲得一些獨立的經濟來源!

2、通過申請國家助學金,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也爲自己獲得一

定的資金來源!

3、將一些暫時不需要的錢由活期轉爲定期,獲取更高的利息!

二、節流

1、養成了記賬的習慣!在“記賬啦”帳客網註冊了賬號,並堅持將一些比較大的日常開支最好記錄!

2、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費原則。在每月前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支出,不在月末出現“經濟危機“, 爭取每個月有所結餘!追求吃要營養均衡,穿要耐穿耐看,住要簡單實用,行要省錢方便。不要動不動就吆五喝六去小餐館撮一頓。

3、從小事做起,生活中有很多小開支,這裏幾元,那裏幾塊,看似不起眼,但積少成多就是一個大數目。集體生活中也許有些同學不太重視一些細微的地方,作爲舍友就應該互相提醒,比如出門關燈、節約用水等,全宿舍同學一起來遵守和監督,使大家從學生時代就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三、課後關於投資方面的學習

課上老師介紹了很多關於各種投資的知識,例如:股票,基金,債券,黃金,保險等等!雖然目前我手上沒有很多的閒置錢,也無力承擔一些風險比較大的投資行爲!但是在課後,我還是對一些投資方式做了一些簡單的瞭解,爲將來打好基礎!具體學習如下:

1、下載了一個模擬炒股軟件,嘗試一下!目前大學校園裏已

經涌現出一些學生股民,他們涉足股市並不全是爲了掙錢,更重要的是爲了解投資市場,爲今後步入社會的個人理財積累一定的經驗。通過模擬炒股,給我最大的深刻的感想是效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如果你盲目地跟隨大衆,不加自己的一些分析考察,那麼你的投資顯然是不科學的!當然,即使你通過自己仔細的分析,努力地調研,然後慎重地做出選擇,也是有很大的風險的,股票就是這樣,高風險,高回報!即使是許多股市的老手,依然有失手的時候!我個人在理財方面的觀念是屬於中庸類型的,所以我覺得我不會將自己大量的資金用於炒股,更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2、瞭解了一下關於醫療保險!課上老師提到了一些關於學校

醫療保險的事,講到了一些關於學校醫療保險的報銷方式,報銷額度等一些情況,我感覺還是跟我們息息相關的。課後我也做了一些瞭解!在一次陪同同學去校醫院的過程中,我也親身體驗了一把!雖然我們做的很簡單,不需要親自經歷報銷的流程,但是我從簡單的報銷數據上我看到,報銷的額度還是比較大的,我們也要利用好自己的保險,其實報銷的過程一點也不 麻煩!

重慶大學醫療保障主要有三項內容,“大學生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學生團體商業保險”,“學生公費醫療”!參保大學生享受待遇的期限爲當年9月1日到次年8月31日!

學生可以按照醫院的報銷流程對指定的費用進行報銷。對於一些重大疾病、意外傷害的認定我也做了一定的瞭解!我也是一個享受重慶大學三重保障的學生,通過對這方面的學習,我也是感覺獲益匪淺!

通過這學期對個人理財選修課的學習,作爲一名大學生,我認識到了了自己在理財方面的各種不足,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一些不好的理財習慣,也學習到了很多關於理財的知識,感覺還是有很大的收穫!我覺得在大學裏開設這樣一門課程非常有必要,掌握好個人理財這一項技能必將使自己受益終身!另外,我覺得學校可以不定期請有關金融行業的專家給學生作有關的講座,介紹一些最新的金融產品及其在理財活動中的應用,介紹一些先進的理財理念、理財方法,使學生能夠有機會了解最新、最前沿的知識,使學生在學生時代及走向社會的理財活動能夠與時代同步。

有關大學生理財的論文推薦 篇五

有些人一生沒有輝煌,並不是因爲他們不能輝煌,而是因爲他們的頭腦中沒有閃過輝煌的念頭,或者不知道應該如何輝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大學生理財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一、序言

個人投資理財是個人(或家庭)爲了實現各自的願望,將自身所擁有的各種資源投入到金融或非金融領域,使其保值增值並達到計劃所要求的目標。個人理財在我國是一個新興領域,雖然專業金融服務業中出現了一批有一定經驗的理財師,但由於我國金融業還是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模式,理財師們往往只是在自己專業的方面有所擅長,這與個人理財是全方位服務的要求出現了背離,加上理財師們所針對的都是高端客戶,收取相對較高的佣金,使個人理財的普及和推廣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對於普通人如何進行個人理財,有關這方面的資料很少能夠發現,隨着個人理財需求的增加,更多的理財人都希望能夠得到相關的指導,以幫助他們能夠安全地進行理財活動。本文正是希望通過引出個人理財這個話題,試圖總結和歸納普通理財者的一些誤解和錯誤行爲,通過大家所熟知的一些理財工具入手進行分析,幫助和加深個人理財者對一些正確理財原則的印象,並給出相關的理財建議供其參考。

本文主要分爲以下幾個部分:上述引言部分是對本文研究的內容、目的、意義的介紹;其次是通過訪問調查所列舉的個人理財者普遍存在的問題;第三部分是對這些問題給予的一些理財建議;最後是結束語及一張用EXCEL的FV函數所做的理財收益終值表。

二、個人投資理財存在的問題

(一)目標不明確影響理財計劃制定

1、投資理財目標不明確

投資理財首先需要確定好一個理財目標,我們爲什麼要進行理財?確定好了目標,結果也就成功了一半。而對於理財目標,很多人都會這麼說,我要存一筆錢結婚用,我要給孩子籌集一份教育基金,我要買一套房子和一輛車子,我要給自己退休留些養老保障。確實,這些都是非常好的理財願望,但卻不是明確的理財目標。您是否想過,如果您想買一套房子,您是想買兩室一廳80平方米的還是三室兩廳130平方米的?您是想買多層、小高層還是高層?您是準備買在內環、中環還是外環?您準備什麼時候買房子呢?我們在選定理財目標的時候,很多時候只給出一個較爲模糊的概念,其理財結果往往不能用貨幣精確計算,也沒有具體實現目標的期限,而這樣一個模糊的概念往往只能使我們處於空想狀態,無法制定出合適的理財計劃,即使有理財計劃也會使該計劃顯得相當的盲目和空洞。

2、個人目標收益期望過高

每個理財人都會制定出自己的理財目標,都希望通過一定的理財手段和時間的積累來實現夢想。但並非所有目標都是可以實現的,有些目標對於許多人來說卻是遙不可及。比如一個月薪水只有2000多元的小職員,計劃在5年內買一套價值200多萬的房子和一輛20萬元的轎車。雖然這些都是他的夢想,但要在短短5年中實現它其可操作性的概率卻幾乎爲零。之所以理財人在制定理財目標時會過高的預期收益是因爲每個人心中都有慾望,慾望會隨着不切實際的想法膨脹。但這對於投資理財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過高的目標期望首先不符合實際,會造成理財者一直處於空想狀態,沒有與之相對應的計劃能夠去實現這個目標,其次它會使人們在理財計劃中更多的使用風險大的工具以博取更大的收益,這並不符合理財活動一貫遵循的安全穩健,保值增值的原則。

3、經常僅爲單一目標進行理財

理財目標有各種各樣,有爲了結婚買房買車,有爲了小孩教育培養,有爲了退休後養老生活等等,這些最基本的理財目標是我們一生中都會遇到的問題。然而在一般的理財過程中,往往會將這些目標獨立分開,即僅僅爲單一目標進行理財,這也是理財人在制定理財目標時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因爲這些目標都處於我們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在某一階段,我們的理財活動只是因爲該階段有某種特殊的需要,而在滿足這種需要的同時,我們不會想到在人生的後一階段可能會存在的其他潛在需求,只有等我們快進入後一生命週期,這種潛在的需求迫在眉睫時纔開始認識到爲這個潛在的需求進行理財的必要性,但此時我們已經失去了最佳的理財時機。我們所缺乏的正是從人整個一生的角度去制定理財目標,所以許理財結果往往顧此失彼,理財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二)方法不正確使理財過程缺乏控制

1、沒有詳細的薪水支出賬簿

賬簿是記錄我們收支狀況的最好工具,它不僅能夠詳細地反映出我們薪水支出狀況,更能夠幫助我們進行理財活動。但在當今年輕一代中,很少再有人從事這項麻煩的工作。自身工作繁忙是一個原因,電子賬單的泛濫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要素。電子賬單上有詳細貨物名稱、數量及金額,使得理財人感覺好像能對自己的消費了如指掌,但電子賬單不適合保管,而且一亂人就煩,煩了就不會花時間對電子賬單進行彙總整理。沒有彙總的數據,也就無法掌握自己的經濟狀況,而且由於沒有細化賬簿,將其分類處理,更不能對進行數據之間的對比,找出消費突然增多的原因。

2、理財過程缺乏控制和調整

理財計劃一旦確定下來,理財人就認爲萬事大吉,每個月按照計劃將資金存入銀行,投入股市,購買保險,也不管理財賬戶中還有多少剩餘資金,也不管現在市場狀況如何,也不管是否存在新的收益風險率更高的理財產品。因爲我們所關心的僅僅是理財結果。但有時,理財的實際情況往往會和理財計劃有所差別,有時甚至差別還很大。在整個理財活動期間,風險率高波動較大的理財工具,比如股票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漲跌,如果不及時監控我們的股票賬戶餘額,或者在利空壓力很大的情況下不及時賣出股票,就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嚴重影響我們理財計劃的實施。

3、理財計劃往往難以堅持

制訂一個好的理財計劃我們費盡心思,花費了很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也預期獲得一個心目中的理財結果。在投資理財初期,我們都會熱情高漲,因爲嚮往着心儀的理財目標,感覺自己在完成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業。但熱情會隨着時間的推移慢慢消退,這時候我們很有可能在實施理財計劃時會大打折扣。有時因爲出現意外情況,當月花費突然增加使生活壓力很大,於是原先每月1000元的理財資金這個月只拿出800元,心想等到下個月手頭寬裕後再補上,但情況往往就是下個月拿出的可能比800元還少。另一種情況是由於理財目標的實現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幾個多月下來,看到理財目標離自己依舊是遙遙無期,失去了信心,最後都是自己主動放棄精心策劃的理財計劃。

(三)工具選擇隨意性增加理財風險

1、投資方向主要憑藉自身偏好

個人理財人並不像機構投資者有專業的理財知識和能力,我們往往將自己的理財資金運用於自己熟悉的理財工具上,主要是因爲自己對這個工具比較熟悉,運用起來得心應手,而且平時由於對其感興趣而時常關注其走勢,能夠較爲準確的把握機會,成功的機率較高。運用自己熟悉的理財工具進行理財還被一些理財專家推崇爲最佳的理財手段。但同時這種理財方法卻存在着一個非常大的缺陷。如果你擅長的是股票等風險和收益都較大的理財工具,那麼我們的最終收益會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也就無法確定出我們的理財目標,而且如果一股腦把錢全部投入其中,一旦經濟形式變壞,便會血本無歸。

2、很少利用低風險高收益工具

理財人在選擇理財工具時看重的無非是其風險性和收益性(由於理財是個長期行爲,流動性暫不考慮),從而從中選擇風險收益率最大的理財工具進行投資。幾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選擇的理財工具收益最好大一點,風險最好小一點,但往往一些收益大風險小的理財產品在推出初期受到忽視。銀行存款利息較低是公認的事實,但其安全性較高,而國債在幾乎不增加風險的情況下其收益要高於一般存款,但國債在推行之初竟然無人響應,不得不行政指派購買。同樣,基金將其籌到的資金投入到不同板塊的股票,從而在保證收益的情況下分散了風險。而我們直到最近纔開始認識到兩種理財工具的優越性,那麼現在是否還存在比這更好的理財工具被我們所忽視呢?

3、保險經常被排斥在理財工具之外

保險是在出現不可抗力事件,被保險人蒙受巨大損失時,由保險公司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幫助理財人度過難關。應該說保險是預防意外,轉移投資理財風險最有效的工具,但在現實運用中,中國的投資理財人卻很少將這個理財工具考慮進他們的理財計劃中。一方面是我們將保險誤解成只賠不賺的買賣,如果不可抗力事件沒有發生,那我們所付出的將得不到任何回報。再者我們認爲不可抗力事件發生的概率很小,自己不會那麼巧碰到,存在僥倖心理。另一方面,保險公司在投保時笑容滿面,而在理賠時愛理不理,即使理財人發生意外也有可能拿不到賠償,從而對保險這個理財工具充滿芥蒂。

(四)觀念狹隘限制理財收益率

1、投資觀念僅限於傳統領域

理財工具有哪些?我們可以在那些領域進行投資理財?理財人在回答這些問題時,很多都會提到銀行、保險、證券、房地產。這些都是我們所俗稱的傳統領域,或者說是已經被我們所熟知的領域。但如果繼續追問還有哪些新的領域我們可以進行投資理財時,理財人估計得抓破腦袋好好想上一陣子了。傳統投資領域因爲這些市場的存在已久,投資的規範性使得理財資金在保值增值方面具有很大的確定性和可預見性,但其收益率都已接近市場平均利潤水平。如果僅限於傳統領域的理財活動,有些期望較高但還合理的理財目標諸如工薪家庭的買房購車計劃可能就無法實現了。

2、盲目跟風成爲理財時尚

個人理財人在投資理財方面知識較少,也很少能夠抽出時間來研究各種理財工具,在我們選擇理財方向的時候往往會用這麼一種方式,哪個領域現在最火,哪個領域如今收益最高,錢就全部投向哪裏。九十年代中期股市暴漲,上證指數一舉突破2200點,有些人一夜暴富,日進萬金,有多少人爲之眼紅,將錢紛紛投入股市,結果大盤一瀉千里,直線跌破1000點。這種盲目跟從的方式導致大多數人的市值只剩下投入資金的30%都不到。後來樓市又火了,炒房團逐個蹦出,個人投資者也不甘示弱加入炒房行列,致使房價一路走高,但最近在盤點時發現,不少買房人並沒有賺到好處,反而略有虧損,其中大部分收益還是靠租金支撐。可見,盲目跟從在當今理財界是一種時尚,但時尚的東西未必都是可靠的。

3、投資理財時常被投機取代

投資是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規劃使理財資金在原有的基數上穩定增長,而投機通常是以小搏大,甘願冒者巨大的風險和做出犧牲的心態期望獲得更大的收益,雖然這種概率相當的低。理財應該是一種投資行爲,但很多情況下會不知不覺被投機所取代。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做股票的人之所以剛開始都能賺點,但如果從長期來看基本上都有所虧損,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開始炒股時大家都小心翼翼,謹慎擇股,做大量研究和分析,而到後來覺得自己經驗足了,也就拋棄一切,單憑個人直覺來判斷個股漲跌,而且膽子是越來越大,每次都是大手筆買入賣出,完全是一種投機行爲。而理財這種投資行爲一旦被投機所取代後,整個理財計劃便及及可危了。

三、個人投資理財建議

(一)制定全面恰當的理財目標

1、集思廣益全盤考慮理財計劃

我們在制訂理財計劃,確定理財目標時爲了能夠周密細緻,最好採取“頭腦風暴法”或“德爾菲”法。我們召集家庭所有成員,大家坐下來,把自己心中所有願望和目標都寫下來,然後經過多輪的交流和傳遞,最後篩選出大家都認同的共同目標。這不僅是一個非常好的家庭交流融洽的機會,也是對理財目標很好的整理和彙總。理財目標要包括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短期目標比較容易想到,因爲這是現實中急需的願望,而長期目標通常是潛在的,需要我們靜下心來爲將來好好考慮一番。如果歸納一下的話,一生的一般目標主要包括結婚計劃,購房買車計劃,養家計劃,育兒計劃,子女教育規劃和養老退休計劃。除此以外,當然有時還會有一些特別的計劃,比如規劃一趟赴歐洲的旅遊,買一款最新時尚的品牌手機。只有將這些目標合起來考慮,才能不留遺憾,面面俱到,我們才能夠合理支配我們的理財資金,將其分散用於不同的理財賬戶中,才能夠更好地保證我們現在和將來都能生活地更舒適更美好。

2、制定理財目標應與個人薪水相匹配

當我們將所有理財目標彙總後,我們要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驗證其合理性,最好的辦法就是儘量將理財目標進行細化和量化。細化的程度最好精確到每月需投入多少資金,每年能獲得多少收益,這樣我們就可以將目標與現實的經濟狀況進行對比。如果差距相當大,則說明我們制定的理財目標不合理,其實現的可能性很小,這時我們就需要對理財目標進行調整。一種方法是全盤否定,重新制訂目標,雖然這種方法比較徹底,但花費時間和精力較大,除非是理財計劃實在太離譜,一般不推薦應用。另一種方法就是對理財目標進行適當的修改,首先將理財目標按重要性和時間性進行排序,可以將理財資金首先運用到最重要及最先需要達到的目標,次要目標可以考慮進行篩選排除,但是後達到的目標也應該在開始就有所規劃。總之,我們制訂理財目標時必須考慮自身財務狀況,保留合適的必須的,剔除盲目的空想的,這樣才能夠幫助我們真正實現夢想。

3、理財目標的實現要有階段性

確定好合適的理財目標後,接下來就要將理財目標按階段進行劃分。因爲要實現一個理財目標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有的目標可能長達三十年,因此我們必須要將理財目標像切蛋糕一樣分成一小塊一小塊,即在大目標的基礎上按時間順序制定小目標。這樣一來就可以掌控目標的完成狀況,而且還能因爲經常完成階段性目標而給我們很大的鼓勵去堅持。而且由於人是有生命週期的,在不同的生命週期不僅目標不同,薪水和消費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在青年階段,結婚買房購車育兒,幾乎大部分理財目標都集中在這一週期內需要完成,如果不進行合理規劃使用資金,會造成資金緊張而不得不放棄部分目標的實現。到中年階段,薪水較高而花費又相對穩定,可爲養老計劃多多籌備。所以說我們不能只是將理財資金按照年份平均分配到生命的各個週期,這樣即不合理也不現實,必須將所有的理財目標按階段進行分類,不同的目標在不同的階段完成不同的百分比。

(二)時時管理和監控理財賬戶

1、勤記錄巧分類善分析

理財首先也是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勤於記賬,記賬可以統計個人薪水支出情況,進而能夠分析出理財人的經濟狀況和經濟結構。當然勤於記賬並不是說樣樣都要記,我們可以以天爲單位,將每天的薪水和指出按一定類別分別填入,然後每月將數據進行彙總,說到分類,同樣我們不用像專業人士那樣做一張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但我們可以將各個項目進行簡單的分組。薪水可以分成工作薪水(工資 獎金 補助 福利),投資薪水(利息 分紅 租金)和其他薪水(中獎 禮金),而支出則分爲日常支出(可再細分爲用 食 住 行 醫),投資支出和其他支出。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夠讓我們在今後經濟狀況出現異常時找出大致方向的原因,從而才能採取適當的手段進行有效的控制。除了做這些統計工作之外,我們還應當經常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一般一個季度一次爲宜。分析時要注意技巧,可以按月份進行縱向比較,而更爲準確的則是將本季度數據與上年同期數據進行橫向比較。因爲在不同月份,薪水和指出並非一直保持均衡,比如年底會有年終獎,薪水會大幅度增加,而年初因爲過年原因會有較大的支出,這些異常的收支變動在進行分析時我們應該將其考慮在內。

2、時時監控你的理財賬戶

當我們把理財資金分散投入到各項投資中去時,我們就已經開始了我們的理財計劃。爲了避免風險,最好就是將理財資金分別運用於不同的理財工具,這就涉及到賬戶管理的問題。各個賬戶應該獨立分開,否則會造成賬面資金的混亂及各賬戶間資金的借用。各個賬戶中的資金原則上應保持持續增長的趨勢,一方面從每月薪水中會提取一部分作爲新的資金注入,另一方面爲原先資金投資所取得的收益。但並非一切都是在計劃之中,我們必須時刻監控我們的理財賬戶,尤其是投資於風險較大工具的賬戶。通過本月市值與上月的對比,計算出收益率並同細化後的目標進行對比,如果發現賬面資金有嚴重縮水的趨勢,或者收益未能達到我們分解後的預期目標,我們就要分析其縮水原因,並迅速判斷是繼續持有還是果斷賣出。同時這也提醒我們要經常關注宏觀經濟形勢和各行業狀況,尋找更新更好的投資理財工具來幫助我們獲得更大的收益或降低更多的風險。

3、投資理財貴在堅持

做任何事情都應堅持到最後,投資理財也同樣如此。如果我們決定將每月薪水的20%作爲理財資金,我們就應該堅持將每筆薪水按比例進行提取,打入理財賬戶中去。注意這裏所說的薪水並非僅僅是工資薪水,而是各種來源的所有薪水都應該提取,並且要堅持在可能長達30年的理財期間內都能夠做到。我們可以把這個想象成被政府徵收了20%的稅收,打入理財賬戶後就不要再去想它,除了特別情況,更不允許對該賬戶動歪腦筋,這樣待你退休時會驚喜的發現,原來我已經有了那麼大一筆財富了。其實理財資金的主要來源組成是我們每月的投入,利息只是佔了很小一部分,所以如果我們不能堅持我們的理財計劃,沒有堅持每月按計劃進行投入,也就談不上實現我們的理財目標。用哲學的思想來講,投入的理財資金是數量的增長,漫長的時間是催化劑,當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變成質的飛躍,沒有量就不會有質。可見,堅持投入往往是理財成功最主要的因素。

(三)選擇多元化的理財工具

1、投資組合多元化分散風險

投資組合多元化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再是個新名詞了,其目的就是爲了分散風險以求達到最佳的收益,但我們對多元化投資往往會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拿投資股市來講,有的投資者簡單的認爲分散投資就是將理財資金投資於“不同”的股票,其實“不同”準確地應該說是不同類的股票,而不是同類股票的不同只股票。如果我們鍾情於銀行股,將全部資金分別買入浦發銀行、民生銀行、中國銀行等股票,一旦銀行業出現對其不利的因素,那整個行業的行情都會下滑,也就是說雖然你將理財資金分別分開投入各股,但還是未能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那我們應該如何進行多元化投資呢?各理財工具的投資比例應該是多少呢?其實這並非存在一個確定的數值,須根據具體的經濟形式來確定。通常如果三年期的存款利率能夠達到3.5%以上時,我們會將更多的資金存入銀行,以提高資金的安全係數,但更好的則是購買一些利率差不多的理財產品,因爲後者不要繳納20%的利息稅,但缺點是不能確定利率是否能繼續保持在這個高度。當然國債或有政府擔保的公司債券自然不能夠放過,但應保證其收益在5%以上,因爲它的持有期限一般都較長,我們需要避免在持有期間利率調整帶來的風險。而選股票不如選基金,當然也可以自己投資於不同類別的股票,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理財資金安全和收益並存。

2、理財工具的選擇更注重長期效果

投資理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我們選擇理財工具時也應該更加關注其長期收益狀況。有些理財人貪圖短期利益進行頻繁的操作,不斷更換理財工具,這不僅風險很大,而且頻繁操作所導致的決策失誤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還有就是機會成本和轉換成本,機會成本是指選擇新的理財工具時所要放棄原先理財工具所能帶來的收益作爲代價。如果我們有一筆存了兩年半的三年期銀行存款(年利率3.96%),如果我們發現有更好的機會,決定將它用於購買年利率5%的國債,那我們這個行爲的機會成本就是我們放棄了兩年半年利率爲3.96%的收益,只能拿到活期0.72%的利息。而轉換成本是指由於一系列因素導致的理財工具轉換前後存在一個時間差,在這個時間差內理財工具是不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收益。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有一套出租房,現在覺得我們開出的租金相對於市場而言太便宜了,而承租人在租金上升後不再續約,於是我們需要將該出租信息掛到中介公司尋找合適的承租人,而在我們找到承租人之前,出租房是閒置着的。當然我們並不是反對進行理財工具的轉換,但在發現新的投資機會時我們先要分析其成本和收益,更強調長期收益,以達到我們的最終目標。

3、建立健全人身保障機制

雖然我們對保險存在偏見,但在投資理財過程中它是必不可少的一件理財工具,尤其是在這個事故疾病多發的年代,如果遇到什麼意外,儘管這種可能性還是相當的小,將會對一個家庭來說是致命打擊,很有可能會傾家蕩產。而建立健全人身保障制度,不僅能夠爲我們賠付大部分損失,而且爲今後的生活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當然在選擇保險公司的時候我們首先要關注它的信譽度、賠付程度和賠付效率,以確保我們在造成意外時能及時得到我們應得的那部分。在這一點上,國泰人壽要比太平和友邦等保險公司做得更到位。那保險在個人或家庭理財中如何進行理財規劃呢?我們應該遵循這麼一個原則,家庭薪水最多的人我們對其投入保險的比重也是最大的,這樣可以確保家庭主要勞動力的安全。而在保險品種的選擇上,可以主要以醫療和人壽爲主,而且最好避免選擇分紅型或儲蓄型的那種,因爲它們的賠付比例都不高,而是應該選擇那種每個月固定支出一部分資金收益較大的那種保單來全面保障我們的生活。當然固定財產較多的理財人還應對其所擁有的資產進行保險。

(四)安全謹慎原則下創新觀念

1、發揮想象突破傳統理財領域

正如西方經濟學家所說的那樣,市場是一隻無形的手。現在傳統領域或被我們所熟知領域的市場容量已趨於飽和,收益率也都接近於市場平均利率,如果我們想獲得更大的收益,就應該突破現有的市場去尋找別人還沒有發現的更好的機會。當然,這種創新觀念需要天才般的想象,但有時我們也可以從平凡的生活中去發現它。很多人都有收藏的愛好,這些收藏品會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步增值,而投資理財也正是一個長時間的規劃,難道這不能成爲一筆穩定可觀的薪水嗎?最平民化的收藏品市場就是集郵市場,雖然已經存在多年,卻還未受到理財人的充分重視,僅僅是一些集郵愛好者參與其中。而收藏品並非僅僅侷限於此,由於現在中央銀行已經停止發行分幣,並在不斷回收中,各個年代的一分兩分五分硬幣成爲新寵兒,一枚1954年的五分硬幣現在可以賣到20多萬,可見其收益巨大。另外,搶注域名、網上開店也開始逐漸走熱。而有些傳統領域的創新工具也應納入我們的考慮範圍之中。比如期貨市場一直都被認爲風險和收益都很巨大,而如果今後期權的推出使多頭方有權利選擇執行或不執行期權,如果不執行,最多虧損一個非常小的期權費,比如-30元,而如果執行期權的話,其收益範圍則在0—+∞之間,根據國外以往的經驗和概率,其平均收益一般在18%左右。

2、相信自我堅守理財計劃

在理財計劃執行的過程中,我們會經常受到計劃外市場的誘惑,持續的高收益會使我們有盲目購買的衝動,這樣就會改變我們的理財計劃。但改變理財計劃有三大弊端:一來我們對計劃外的市場在理財計劃制訂時沒有認真研究過,不熟悉市場狀況,貿然闖入風險極大,二來由於資金是有限的,改變計劃會使原先計劃內的某些項目被迫中止,從而會導致收益損失,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機會成本和轉換成本,三來改變計劃後就得對之後的計劃進行調整甚至重新制訂,這必將會耗費耗時耗費。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應該堅守我們的理財計劃,因爲只要該計劃順利執行是能夠達到我們預期的理財目標的。而如果新的機會風險收益率確實非常大的話,我們也必須先分析其收益是否能夠足額抵消我們的所有成本,包括潛在的成本,然後再進行決策。堅持原則另外一個應用是針對現有的理財工具,假如買入一隻股票,我們對其的預期收益率爲20%,當去除手續費後的收益達到我們的預期目標或計劃目標時,我們就應該果斷地將其拋售,再去尋找新的低價股。很多理財人都有貪心的心態,漲了還想再漲,不捨得拋,結果往往錯失拋售最佳時期而導致股票長期套牢,每天都在上上下下坐電梯,心情時好時壞。因此計劃和目標一旦制訂好就必須嚴格執行。

3、避免風險勝於獲取收益

安全進行理財這條原則每個理財人都必須放在首位。我們都知道,風險和收益總是相伴的,那如何對一個投資機會進行評估呢?風險收益率也許是一個比較好的衡量指標。風險收益率=收益率/風險率,收益率指的是實際利率,拿債券來講,它須經過發行價格、面值和名義利率進行計算後得出,而風險率是債券進行信用評級後,各級別債券的風險係數,即應支付的全部金額(包括利息)除以實際支付金額的平均數。收益率越高,風險率越低,風險收益率就越高。按照傳統觀念來說機會也就越好,理財工具就應該選擇風險收益率最大的。但現代觀念則認爲,無論收益和風險是何種關係,我們都應該儘可能地避免風險,因爲有些風險一旦形成所帶來的後果將是致命的。我們寧可放棄收益也要降低這個後果的發生的可能性,或者換句話說,即使沒有利息收益,長期的本金積累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我們不需要承擔任何風險就能保證拿到這筆資金,我們更願意做出這樣的決策。這也就是爲什麼從不願意輕易涉險的安全投資家巴非特能夠成爲股神,而僅僅將資金存入銀行也能在退休時有百萬身價的祕訣所在吧。

四、結束語

對於個人投資理財這個新興市場,本文到此也只是開了個頭,需要更多的學者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也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學派和爭論。但不管理財方法如何,理財手段如何,一些基本的理財原則我們還是都必須遵守,比如說理財首先要是保證資金的安全,比如說理財需要多元化投資進行風險分散,比如說理財活動貴在堅持。我們只有在正確的理財原則的指引之下,才能制定出正確的理財方案和理財計劃,幫助個人理財者真正實現其理財目標。

資料來源和參考文獻

1、劉偉:《個人理財》,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年

2、肖衛:《一生的財富運算》,瀋陽出版社,2001年

3、倪正東:《風險投資浪潮》,光明日報出版社,1999年

4、於紅霞 編輯:《聽李嘉誠講做人·做事·做生意》,中國檔案出版社,2006年

5、劉碩 編譯:《人生教父——奧格·曼狄諾成功捷徑》,西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

6、Tom Downey:《The Standard & poors Guide to personal Finance》,China public Finance & Economic press,2006

7、Arthur J. Keown:《personal Finance》,Science & Economic press,2005

8、Ric Edelman:《Ordinary people,Extraordinary Wealth》,Hainan press,2002

9、Geoffrey Hobart:《Changing the Disadvantage of Your Whole Life》,China Zhigong press,2003

10、Wank Ho,Robinson Chen:《personal Finance planning》,China Finance press,2003

個人理財大學論文 篇六

摘要

中國加入WTO後,金融領域的限制逐步放開,同業間競爭加劇,銀行傳統業務利潤空間不斷萎縮,市場對銀行產品進行創新的要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個人理財業務以風險小、市場廣闊、利潤空間巨大等優勢逐漸成爲商業銀行的新寵,成爲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的戰略重點。目前,該項業務雖然已在我國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但是由於政策限制,專業人才匱乏,微機軟件和數據庫等技術平臺的建立尚不完善,以及銀行自身客戶關係管理及營銷策略的滯後,使該業務在我國離步入成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銀行只有按照營銷管理的思想,以差別服務爲特色,以先進的計算機設備和軟件爲依託,由銀行專家型複合人才根據客戶需求,對各種個人金融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業務組合和創新,規劃出適合客戶的個性化的理財方案,滿足中高層個人客戶資產增值、保值及安全、方便的投資需求,才能真正成爲市場的贏家。

關鍵詞

理財 個性化 專業人才

一、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在中國的發展

所謂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是指“商業銀行以自然人爲服務對象,利用其網點、技術、人才、信息、資金等方面的優勢,運用各種理財工具,以幫助個人客戶達成生活目標或投資目標而提供的綜合理財服務。”

我國的個人理財業務興起於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個人金融業務僅涉及儲蓄、代收代付等簡單業務。1995年招商銀行首先在國內推出集本外幣、定活期存款集中管理及代理收付功能爲一體的――“一卡通”,成爲國內第一家擁有個人理財產品的銀行。之後,中信實業銀行、工行、建行、農行等國內知名銀行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個人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大多包括了存款集中管理、代理收付、理財諮詢設計、存單抵押貸款、外匯買賣、單證保管、存款證明等服務內容。進入新世紀,投資工具日益豐富,金融領域的限制逐漸放開,加上計算機、信息技術日益普及和深化,於是個人理財業務又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一站式”理財服務,“一對一”理財顧問、理財規劃等專業理財服務。歸納起來,當前的理財業務主要包括四塊:一是通存通兌、自動轉賬等儲蓄服務;二是住房貸款、汽車消費貸款等個人融資服務;三是使用理財戶頭進行股票、債券、基金等證券交易的投資服務;四是理財規劃服務。從以上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個人理財業務雖然在我國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目前,國內銀行業務正在由單一的存貸業務向多元化的銀行資產、負債、中間業務一體化方向轉變,由單一的網點服務向立體化網絡服務轉變,由大衆化服務向個性化服務轉變,由無償服務向收費服務轉變。完成這一系列轉變之後,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必將有飛躍性的發展,從而使銀行的客戶獲得更好更優質的服務。

二、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原因

1、市場潛力巨大,有待發掘。社會調查事務所公佈的數據,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的專項調查中,77%的被調查對象對理財服務感興趣,41%的被調查者需要個人理財服務,88%的客戶表示願意接受銀行推薦的個人理財建議和方案。由此可見,個人理財業務的市場潛力巨大。從局部來看,隨着經濟的發展,中國的高收入階層崛起,財政部科研所課題組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10%的富裕家庭的財產佔到了城市居民全部財產的45%,與此同時,城市居民金融資產出現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趨勢,戶均金融資產最多的20%家庭擁有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總值的比例目前約爲66.4%。擁有50萬元以上資產或現金的人約有三千萬。這部分人已經或有可能成爲銀行的優質客戶。這些客戶不再滿意初級階段的理財方式,即:將儲蓄產品進行功能擴展,將存貸款進行產品組合,通過結算工具幫助客戶達到資產保值、增值的做法。他們迫切需要個人財務分析、產品組合建議,並希望得到及時獲取財經資訊的服務。儘快設立理財中心,提供優質的滿足客戶綜合理財需求的理財服務,銀行才能穩定現有優質客戶,挖掘潛在的優質客戶。從而獲得可觀的利潤。而且隨着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將來高收入階層都差不多是各個部門行業的高層和骨幹,抓住這些客戶對對公存款和貸款的營銷必定會產生巨大的連動作用。

2、個人業務風險小、利潤空間大。從發達國家銀行發展的過程來看,商業銀行發展到一定階段,銀行利潤的增長點就會由存貸差轉爲中間業務收入。中間業務收入中佔大頭的就是個人理財業務。歐美國家的個人理財業務產生於上個世紀50、60年代,80、90年代發展趨向成熟。據統計,在西方國家,個人業務收入已佔到銀行總收入的30%以上。在過去的幾年裏,美國的銀行業個人理財業務平均利潤率高達35%,年平均盈利增長率約爲12%15%。花旗銀行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業務總收入的40%來自個人理財業務。我國的發展趨勢也與國外相同。近年來,隨着利率的逐步放開,銀行的存貸差利潤不斷縮水。另外,隨着銀行業的不斷變革,特別是國有銀行通過改革從計劃走向市場,從壟斷走向競爭,再到現在要對國有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一方面直接導致各行紛紛樹立“存款立行”的原則,悉數使出渾身解數來拉存款,競爭導致負債業務的營運成本大量提高,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貸款等資產業務方面對優質客戶爭奪更加激烈,直接導致如去年各大行的貸款集中在一些壟斷性的大集團行業,風險加大的同時信貸利率卻不斷偏低,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都大大增加。於是在個人業務發展大環境不斷改善的情況下,積極發展個人理財業務也是銀行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3、發展個人業務有利於金融創新。隨着中國加入WTO,國內銀行改革步伐加快,銀行業的競爭勢必愈演愈烈。而市場競爭者的不斷加入,競爭手段的迅速更新,會使得金融產品的差異性日趨縮小。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爲金融產品提供方的銀行想在市場中站穩腳跟關鍵是要能夠通過金融創新,向客戶提供收益率高、風險小的產品,使民衆切實感到有利可圖。只有這樣,纔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這個市場。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過程充分體現了商業銀行研究並不斷挖掘市場需求,度身定製理財產品與方案,不斷滿足、引導、培養特定客戶羣體需求的功能。此外,個人理財還更多的體現銀行服務差異性、價值性的特質。個人理財業務正是以這種特質順應了金融創新的潮流,促進了金融創新。反過來,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不斷創新又推動了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三、個人理財業務中存在的問題

1、分業體制限制理財業務的發展。真正的個人理財,如在美國,指的是銀行不斷調整存款、股票、基金、債券等投資組合,以使客戶取得最好的回報,每個人只要將自己的財產規模、生活質量、預期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告訴銀行,對方就能爲你量身定製理財方案,還代理操作,同時跟蹤、評估績效,並不斷修正。即使是對理財一竅不通的人,只要委託了銀行進行操作,也能獲得理想的回報。而在國內,由於目前實行分業經營,金融業內按產業分業,即將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和信託業分立爲不同的金融產業和金融市場,由專門金融機構經營。因此,除了存貸業務外,銀行現在只能代銷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的產品,實際上是不能代替客戶來理財的。另外投資理財工具,包括期貨、期權等避險工具的缺乏使理財的業務範圍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銀行本身的業務品種,包括存貸款、外匯寶、信用卡等等;二是銀行代銷的金融產品,如保險、國債、開放式基金等;三是通過“銀證通”等渠道,實現客戶資金在銀行及股市賬戶的流通;四是多種銀行業務費用的減免,如個人貸款享受優惠利息、國際匯款免付手續費等。很明顯,大多數產品只是爲客戶提供更加便利的理財渠道,客戶若想實現資產增值大多還得靠自己。可以說,國內目前的個人理財離真正意義上的個人理財還相去甚遠。可見分業體制限制了理財業務範圍的拓展,使銀行不能全面整合各種資源來爲客戶提供全方位的理財服務。

2、專業理財人才匱乏。理財師策劃的方案比投資者自己做的方案收益更豐,這就是理財業的核心。而一個合格的理財師既要熟悉公司類業務,又要精通銀行卡、銀行結算、證券交易、保險、投資等零售業務,還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經驗和人生經歷,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客戶的資產狀況和投資需求。但長期以來銀行人員專業單一,一個對各項存款存期如何搭配非常精通的銀行高手,可能對股票債券運作非常陌生,對期貨常識知之甚少,更談不上對保險公司推出的上千種險種進行熟悉了。另外,目前國內沒有成熟的理財規劃師培訓體系,也沒有完善的資格認證制度,理財規劃培訓比較混亂,導致理財規劃行業魚龍混雜,理財規劃師水平亦參差不齊,此類人才奇缺。

3、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待拓展。由於個人理財在中國發展時間還比較短,因此相關的軟件系統的開發,信息技術支持系統平臺的建立剛剛起步,還遠不能適應理財業務提供個性化、差別化服務的要求。而且目前國內處於市場經濟發展初期,有的投資渠道發展不夠規範,有的投資渠道發展時間短,供依據的經驗數據非常少,成爲制約理財行業發展的一個因素。相比之下,外資銀行不僅擁有先進的管理信息系統,能以計算機網絡爲基礎建立共享的客戶檔案庫,對客戶進行個性化服務,而且擁有遍及世界的機構網絡體系,能實現國內外聯行資金的自由劃撥,可憑藉快捷的資訊渠道爲客戶提供全球24小時金融市場跟蹤服務。這種技術優勢、服務手段的現代化及其派生的服務優勢中資銀行無法比擬。

4、高端客戶的流失。根據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承諾,到2006年底,將在所有地區和幣種上放開對外資銀行市場準入的限制。屆時,中外銀行對中國市場這個大蛋糕的搶奪勢必更加激烈。而外資金融機構進入我國市場,參與競爭的重點就在以個人理財業務爲中心的中間業務。與國內銀行相比,外資銀行在個人理財業務的產品開發、市場營銷、客戶關係管理方面都有一整套較爲成熟的體系,加上他們多年來在這一業務領域積累的經驗和在業內的聲譽,外資銀行的進入確實會給中資銀行帶來很大的競爭壓力。而且,由於外資銀行在中國沒有廣泛的網點,所以,爭奪高端客戶是他們的當然之選。高端客戶首先是企業客戶,其次是個人客戶。外資銀行幾年前就獲得了經營三資企業業務的權力,很多客戶已經抓在手上。現在它們也想爭奪中資大企業,但中資企業和政府以及國有銀行系統之間有太多淵源,這塊資源並不好搶。所以個人高端客戶是外資銀行寄予厚望的突破口。雖然由於我國目前對外資銀行仍實行極爲嚴格的業務限制,外資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空間甚至比中資銀行更爲狹小。但許多業內分析人士都認爲外資銀行在個人理財業務上將會不斷有所突破,從而造成中資銀行個人高端客戶的流失。

四、對完善中資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思考

1、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國家應放寬對金融業的政策限制,爲個人理財業務創造更合理的制度前提。逐步實行金融混業經營和利率市場化,使銀行能夠真正滲透到金融投資的各個領域,不僅經營傳統的銀行業務,而且還經營投資銀行、證券經紀、保險、金融衍生業務以及其他新興的金融業務。從而不斷豐富理財產品的種類,拓展理財服務的範圍,真正做到代客戶理財,實現其財富的保值、增值。銀行也不要因爲分業經營的限制,就把思路侷限住。應該廣開思路,在一些法律未置可否的地方,設計各種各樣的產品,進行金融創新。還可以嘗試子公司分業經營,集團混業經營的金融服務集團模式,在進一步深化與同業合作的同時,逐步搭建完整、統一的個人理財綜合業務平臺。另外,個人理財業務的成熟和該市場的繁榮還有賴於建立健全以道德爲支撐,產權爲基礎,法律爲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以有效防止因個人信用問題出現逃廢債現象,使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2、培養引進人才。一方面銀行應着力引進、培養和貯備一批既掌握銀行的基本業務,熟悉外匯、基金、證券、期貨和保險業務又懂得營銷技巧,通曉客戶心理的高素質理財人才。打造一支拉得出、打得響、忠誠敬業的客戶經理和產品經理隊伍。另一方面政府應爲理財規劃師業建立相關的法律制度,比如設立准入制度,規定哪些人可以進入投資理財行業,他們應具備何種資格與素質。另外,理財規劃師這個行業與其同業不盡相同,其核心概念是信用。因此需要建立自己的行業道德標準。投資者憑什麼向理財師和盤托出自己的資產狀況?憑什麼將自己的血汗錢交給別人管理?又憑什麼相信理財師的決斷一定高明?這就需要信譽,需要建立在市場上的信譽。否則,其他將無從談起。

3、建立更爲強大和先進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平臺。個人客戶分佈廣泛、數量龐大、要全面掌握客戶的立體信息資料,必須有功能強大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支持,才能完成“海量”數據的蒐集、加工、分析和存儲。比如,消費信貸業務應用的基於計算機網絡的科學的信用評估模型,大大提高了消費信貸發放前審查工作的效率,使客戶在較短時間內就能獲得方便的貸款服務;再如個人綜合賬戶和投資理財業務,都需要先進的信息科技手段和應用軟件的支持。同時龐大的網絡體系還可以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爲客戶提供服務。要完善國內銀行的信息系統建設,我認爲首先,應建立包含廣泛信息的數據庫。其次,應實現內部的信息共享,在內部互聯網上建立信息管理系統。最後,應注意保持數據的時效性。在完善國內銀行的信息系統建設的同時,還應該注意相關理財軟件的開發,注意在開發過程中結合國內客戶的投資、消費特點,使理財軟件符合中國市場的需要。

4、健全客戶關係管理體制和營銷策略。在客戶關係管理上變賬戶管理爲主爲客戶管理爲主,實行客戶經理制。每個重要客戶都有專職的客戶經理,爲其提供“一對一”的服務。客戶有任何產品和服務需求,只需與客戶經理聯繫,如有必要,再由客戶經理與銀行有關部門聯繫處理。客戶經理負責與客戶的聯繫,跟蹤客戶的生產、經營、財務、發展等情況,協調和爭取銀行的各項資源(產品),及時瞭解並受理客戶的服務需求,負責銀行業務拓展、宣傳以及信息收集。同時,與客戶保持“連續關係”,加強與客戶的聯繫與交流。在此基礎上建立與客戶間的長期、互信關係。除此之外,銀行還應進行合理的市場細分和有效的產品定位,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層次的客戶提供適合他們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使銀行服務由統一化、大衆化向層次化、個性化轉變。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個人理財業務符合現代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和中國加入WTO後銀行應對競爭的要求,也順應了金融創新的浪潮,將成爲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的戰略重點。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個人理財市場,銀行只有按照營銷管理的思想,以差別服務爲特色,以先進的計算機設備和軟件爲依託,由銀行專家型複合人才根據客戶需求,對各種個人金融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業務組合和創新,規劃出適合客戶的個性化的理財方案,滿足中高層個人客戶資產增值、保值的需求才能真正成爲市場的贏家。

參考文獻

[1] 馬巾英、羅華:商業銀行建設理財中心的研究[J]。金融與保險,2004(2)。

[2] 殷孟波、賀嚮明:金融產品的個人需求及其市場細分[J]。金融與保險,2004(4)。

[3] 張廣剛:國內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及其趨勢[DB/OL]。招商銀行官方網站,2003(1)。

[4] 財政部:中國居民收入分配狀況與財稅調節[N]。經濟日報,200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