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新版多篇】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新版多篇】

學校文化建設論文 篇一

目前,建設校園文化的理念已經成爲學校發展內容之一。通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學校開始嘗試、摸索、創新、實施。創建中,我們存在一些誤區,也有“種別人的地,荒自己的田”的嫌疑,大致有以下幾種現象:

1、生搬硬套——借學校呈現校園文化的形式有多種,其中不乏有生搬硬套的現象。例如:“經典誦讀”“書香校園”“禮行知情”等等,很多學校拋開了校本實際,套用其他學校的文化成果、規章制度運用到自己的學校,借用他人的方式方法,摒棄了老師學生的實情。這種“文化”,往往是曇花一現。

2.2.模仿抄襲——學培訓交流、學習模仿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另一種形式,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條可行之路。在這條路上,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模仿或抄襲,那麼也同生搬硬套沒有任何區別。如果能夠在模仿中借鑑可行的方法,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地域特色、校園特點整合實施,那麼就是一條陽光大道。在現行校園中,我們往往看到的是學着別人的硬件建設、主題內容,追求形式而不顧內涵的體現,這種“文化”,也只能是盲人摸象——四不像。

3.3.跟風趕潮——俗城市和農村有區別,高中和國小有差異,風俗和習慣有不同。校園文化更不可能是統一的標準。在城市學校塑一尊雕塑是時尚,但把同樣的雕塑放在農村的教學樓前就不倫不類了。每一種潮流都強裝在一所學校,這種組合就不再具有代表性和說服性了。雕塑如此,內容更如此,今年跟着趕“經典”的風,明年學着追“書法”的步,後年又覺得“禮孝之行”不可少,這樣一來,勞命傷財,累死三軍。這種“文化”,彷彿欣賞巴黎的時裝週,樣樣都好看,每樣都無法上身穿。怎樣做校園文化?如何讓校園文化入心導行?我認爲,她應該是學校的系統工程,和大家理解的僅僅就是“牆壁文化”“硬件投入”有很大的差異。結合學校辦學歷史、地方特色、師生所長制定文化發展主線,圍繞主線開展有序的工作。確定文化的目標、方向、主題、內容,制定實施的方案、計劃、規劃和具體步驟。以校園文化主題爲核心,穩步前行。

一、活——活動激趣、活力健體、活化教育

1、豐富多彩激興趣——活動建設校園文化,我們可以更充分的結合文化主題開展活動。例如:“經典誦讀,書香校園”,學校可以舉辦:誦經典朗讀賽、讀經典演講賽、唱經典歌曲賽、演經典表演賽……以活動爲載體,讓主題文化成爲學生學習興趣的潤滑劑,成爲教師專業成長的“又一村”。讓校園文化富有情趣、情感、情操;讓校園文化在口中、在身邊、在心裏。

2、身心健康促成長——活力活力,這裏指發展學生的身心健康,融入校園文化,散發無窮的活力。按要求學生每天在校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怎樣將校園主題文化滲透到身心發展中,有待於我們共同思考。學校大多開設了課間操、活動課、特色班、興趣組,運用小團體,融合大主題就是一種智慧。例如:以“禮孝文化”爲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內容來說,可以在課間操融入“感恩手語操”、在活動課融入“互幫互助遊戲”、在特色班可以建立“文明星之窗”、在興趣組也能樹“孝道仕女”的典型……富有情趣的主題文化依託活動爲風力,有了基礎,校園文化的活力就可以彰顯。注重學生悅學的培養,發展學生有益的身心同樣不可忽視,當然,也一樣可以讓校園文化有活力可言。

3、彰顯特點揚個性——活化教育,不能是書本的複製,也不能成爲考試的模具。教育,是心智的開啓、品性的怡情,面對活生生的個體,是充滿鮮活、顏色、動感、靈氣的個體。所以,校園文化必須成爲活化教育的催生劑,只能是教育躍動的精靈。校園文化是面對全體,更是揚長避短,彰顯個性的舞臺。例如:校園文化建設不要分數,照顧了學困生;文化建設不求績效,只要讓“校園特色”變成了“特色校園”,就是成功的。杜絕校園文化生搬硬套,因爲每個學校存在不同的差異;不能校園文化模仿照抄,因爲每個區域都有特有的文化底蘊。校園文化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對學校、教師、學生的發展有哪些影響?我想,應該有以下幾點:

二、潤——隱性潤心、顯性潤行、內涵潤情

1、隱性如空氣——潤心確定校園文化主題,讓學校散發的文化氣息沁入心脾。如:學校圖書室的乾淨寧靜、食堂的整潔有序、教室的歌聲、掌聲、辦公室的寫字聲、讀書聲;操場上的英姿颯爽、奔跑、笑聲……還有隨手撿起的垃圾、親和甜美的問候、恭敬有禮的握手、鞠躬點頭的敬禮……這些就是校園的隱形文化,摸不着、看不見,卻又如空氣一般無處不在,讓人神清氣爽。

2、顯性如航標——潤行近年來,學校不缺乏硬件設施的投入:實驗室、籃球場、塑膠跑道、音樂室、舞蹈……相關的教學輔助設施配套齊全,隨即,相關的宣傳牌、告示欄、警示標語成爲了校園裏另一道別致的風景。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如:“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標語掛在食堂;“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橫幅粘在教室;“我是一棵草,愛我像愛寶”的小木牌豎在草叢中……顯性的文化指導大家的行爲,明確的指出了我們該做的或不該做的,這也是校園文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3、內涵如花香——潤情不管是沁入心脾的言行舉止,還是指導行爲的警示標語,只能產生短期或者是暫時的感受,能夠一生受益或者陶冶情操的是校園文化內涵之所在。曾經感嘆過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名爲“大榕樹文化”,學校把“大榕樹”的歷史、生長、寓意、品格、氣質、特點通過活動、課堂、綜合實踐、校本教材、歌詞詩賦傳遞給學生……在校的教師對大榕樹的研究形成了課題,學生對大榕樹的相關知識瞭如指掌,以大榕樹的品格作爲精神目標,引領思想,指導行爲。這樣的校園文化沒有花裏胡哨的景點,只有校園裏歷經滄桑的大榕樹;沒有刻意追求創新改造,只是結合校本實情不斷深入。校園文化的內涵如花香,染其身,就會散其芬芳。總體來說,不管是哪一種校園文化建設的形態,不管建設怎樣校園文化的內容,我們都不可否認她的重要意義。讓校園文化成爲活化教育的雨露精華,讓校園文化能夠潤澤生命而閃爍零星光彩就是我們正在付出,並將堅持到底、不言放棄的理由。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篇二

1強化理工類院校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是學生順利進行校園活動的基本保障。高校學生的校園活動主要包括學習和生活,物質文化建設是爲了豐富和便捷學生的校園活動,但是需結合理工類院校學生組成結構特點和教學重點強化物質文化建設。比如,運動場所的規劃、文娛活動場所的劃定、學生宿舍的安排等等,需多以男生的生活需求爲重;另外,由於理工類院校注重的是學生知識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對於實驗室等實踐教學場所的需求會高於其它高校。所以,理工類院校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過程中,需要重點加強實驗室的建設、實驗器材的配置等,爲學生創設更多的實踐機會。除此而外,針對理工科學生,一方面要迎合他們的趣味,建設數字化的體驗式環境呈現文化,另一方面還要在校園空間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上下功夫。

2強化理工類院校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制度是行爲的保障,強化高校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是爲了規範學生的行爲習慣,保障學生的行爲合法合規。高校學生相較於中學生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包括思想和行爲方面的,校園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必須對學生的行爲有所規範和限制,營造良好的社會化精神環境。在高校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學校一定要緊密聯繫國家法律法規、社會道德素養要求,併科學融合高校學生的身份,加強制度間的銜接轉化,防止學生利用制度漏洞而做出的非法行爲。在理工類院校,由於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多體現在經驗描述的層面上,缺乏科學的實證研究,再加上理工類院校學科設置的特點、師生思維方式的特點等,都給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帶來了難題。並且每一屆領導對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不同、重視不同,就會制定不同的規章制度,投入不同的資金建設。在高校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應規避領導制定政策的隨意性過大,不能鞏固已取得的建設成果,使之流於形式等問題。

3強化理工類院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精神文化建設是高校文化建設的重點,也是引領和決定高校文化建設成果的核心。強化高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核心在於發展學生的精神品質和個人素養,充分發揮精神文化導向功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包括強化個人目標定位,科學規劃職業道路;強化學生髮揚奉獻精神,提高責任意識,認真學習知識技能,樹立遠大理想抱負,積極服務於社會,努力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加強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意識,提高個人誠信等等。校園文化的形成依賴於每一個學科的發展,更依賴於多學科的融會貫通,理工類院校受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平時的教學與管理中,強調科學技術知識教學和操作技術的訓練,學風力求嚴謹,沒有足夠重視人文知識的教學和人文精神的培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文知識教育、人文精神培養與科學技術教育相互脫節與分離的現象。這對校園精神文化的培育和形成是極其不利的。理工類院校學生的思維能力、領悟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更加敏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則要積極強化和拓展學生該方面能力,實現理工類院校不一味抄襲模仿,而是大膽創新的教育目的。

4結語

綜上所述,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硬件與軟件同步發展的重要體現,強化校園文化建設是促進高校實現輸送德才兼備人才的重要驅動。理工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需要汲取和借鑑同類高校的經驗教訓,並結合本校辦學特色,科學實踐,大膽創新,進一步深化校園文化建設實質,更好地輔助高校教與學活動的開展,保障高質量人才的輸出。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篇三

一、校園建築規劃和建設—校園文化的前期歷程

1.快速轉型,加強專業學習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翡翠幼兒園(以下簡稱“翡翠幼兒園”)項目啓動於20xx年,建設目標是“綠色建築三星級校園”。爲打造完美的生態校園,在籌建期,籌建教師快速從“教育人”向“建設人”轉型,研讀建築圖紙,認真分析功能定位和建築細節,全程參與園所籌建。

2.關注細節,優化方案設計

項目動土後,爲力求室內精裝、景觀、弱電等設計方案的最優化,我們精心蒐集素材,和設計師談未來辦園方案、談幼兒園孩子的活動特點,與其溝通、磨合、共同創意,將“生態教育”的理念融合其中,致力於綠化、香化、淨化、園林化、知識化的校園環境建設。

二、空間藝術表達和體驗—校園文化的物化發展

1.空間的故事——優化形象標識翡翠幼兒園坐落在融匯科技靈感與生態靈性的生態示範區,幼兒園得名於園所旁美麗的翡翠湖溼地公園。園所的空間故事融入了幼兒園的標誌設計中:芽型的LOGO似一隻翠鳥倏地從翡翠湖面劃過,帶起了一彎美麗彩虹;青如黛色的湖面微波粼粼,港灣中一羣小船就像我們的孩子般,喧嚷着即將起航。

2.空間的情感——美化建築設計

(1)視覺充分表達空間的文化張力

幼兒園文化最直觀的表達方式就是通過空間的着意安排轉化到每個人的視覺感受中。爲表達積極的生命成長與可持續生態發展的共生共榮,我們在基本空間視覺設計中採用了悅動明快與怡然自得的色彩和符號。蔥鬱欲滴的垂直綠化搭配鮮亮活潑的橙色建築立面;中國紅元素的大廳輔以綠色廊柱似的參天大樹爲每個可愛的生命舉託着穩定和安全……漫步在翡翠幼兒園裏,隨處都能找到生命的歡樂色彩,和諧巧妙的搭配潛移默化地締造了這個幼兒園所孜孜追求的文化底蘊。

(2)視聽覺協奏曲

爲了讓孩子們自然地感知聲音在人類生活中的美妙,園所在大廳空間設計中,大膽運用渦旋狀的天頂來刻畫空間模糊性和流動感,輕揉着空曠大廳的曼妙迴音,演奏着視聽覺共鳴的協奏曲。置身其中,整個大廳充滿着流動和想象的氛圍,充分契合兒童的秉性,有利於釋放他們的心靈。

(3)聽覺和觸覺的通感

我們充分展示“牆面文化”。在大廳的弧形牆上,可愛的卡通形象在視覺上爲孩子們營造了一種敢說敢唱的開放氛圍。同時,我們將這種歡樂歌唱的情境譜寫成園歌,從聽覺上進一步將流動、活躍的氛圍帶入孩子們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

(4)觸覺和思維的互動

在幼兒園大廳,一個燦爛的巨幅孩童笑臉牆拉近了空間和孩子們的距離。巨幅笑臉牆是由幾千張小照片組成的微觀世界,這些照片記錄了翡翠幼兒園從奠基到建成、從首屆新生報名到入園親子體驗……既有幼兒園的建設歷史,又有孩子們的成長曆程。這種展現方式有利於引導孩子們感受時間、體會成長,培養良好的自我思考的習慣和興趣。

(5)思維和心靈的啓迪

空間的生命在於讓孩子們釋放各自的秉性與心靈。翡翠幼兒園通過多感官體驗的精心安排與設計,最終要實現的是對孩子們心靈的呵護和培養,塑造孩子們活潑、開朗、溫暖的性格與內心世界。

三、自然、建築與孩童的共同成長—校園文化的精神繼承

1.倡導環境育人,提高教育實效

作爲國內首家達到綠色建築三星級標準的校園,翡翠幼兒園透過先進的綠色環保技術,創造性地利用內部空間和外部場地,一地多用、合理規劃,使整個園所建設突出了空間共享、自然爲本、人文關懷、信息整合的特點,讓孩子從建築本身隨處感知生命的快樂。

2.構築生態家園,初顯文化特色

翡翠幼兒園倡導“把發現的快樂給予孩子”,通過種植活動、餐廚垃圾再利用活動、環境觀賞等活動,積極探索生態環境啓蒙教育的目標、內容、途徑、方式,逐步形成規律性的認識,把教學實踐和教育研究結合於一體,直接促使幼兒有效成長,更爲日後園本特色課程的建設打下堅實基礎。校園文化是常新的,今後的文化旅程還很長,只有當幼兒園裏每名成員都自然浸潤在這個環境中的時候,才能夠保持恆久的魅力——充滿故事、充滿情感、充滿生命力!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篇四

校園文化主要是指校園內的教職員工、學生等都必須嚴格遵循的價值觀念以及行爲準則,其主要包含思想觀念層面、器物層面以及制度層面三方面的內容。即校園文化廣泛的涵蓋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基本觀念;校園環境、校服、校歌以及教育設施等校園物質基礎;校園制定的教學規章、學習規範制度、校園管理制度等多種形式的規章制度內容,全面涵蓋了校園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在制度層面上的校園文化便主要得益於行政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行政管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一)保障作用。

行政管理工作本身就具備鮮明的服務功能,其所涉及的管理事項較多,深入到校園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校園文化建設開展的保障,也是校園文化建設實現不可脫離的重要基礎。一旦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出現消極怠工、工作懈怠等問題,則十分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問題,導致校園文化建設難以順利推進。由此可見,行政管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協調作用。

高校文化建設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且十分複雜的系統性工程內容,其不僅要求管理人員遵循當前的校園發展狀況進行適應的建設計劃制定,同時還要求管理人員考慮到高校的長遠發展,保證校園文化的長久可持續性。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當中,高校內的各個管理部門應當作出各自的努力,同時也要配合開展。但是由於各個部門工作之間存在着一定的差異,難以短時間內實現個工作模式、工作程序的協調,導致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由於各部門配合、協調缺失而出現建設工作難以推進的局面。而行政管理工作能切實就各部門工作進行分工與協調,將校園文化建設程序進行合理的劃分,並將各環節的各部分工作內容明確的劃分到具體的工作部門與人頭上,保證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穩定、順利開展。因此,行政管理工作對於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有着重要的協調作用。

(三)督導作用。

隨着社會發展的不斷變化,當前各高校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不能一直遵從傳統的建設原則,其還應當不斷的進行時代要素的發掘,順應時代的發展開展工作。在實際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當中,建設部門習慣按部就班的完成相應的建設工作,缺乏對時代新資訊、新要求的分析,導致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難以滿足時代發展的變化需求,限制了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質量的提升。而行政管理部門在實際工作中卻可以通過成立評價與監督體系來監督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質量,並在面臨工作問題時實時進行問題分析與處理,使得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文化內容逐漸豐富,建設更加廣泛的文化內涵。

二、利用行政管理實現校園文化建設水平提升的具體措施

(一)制定以人爲本的校園文化管理體系。

爲充分發揮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價值,保證校園文化建設在行政管理的約束下順利穩定的開展,管理人員有必要以人爲本的制定相應的校園文化管理體系。其具體可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其一,管理人員應當以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作爲基礎,成立實現校園文化管理工作的具體部門與崗位,方便在實際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充分發揮行政管理的引導作用與推動作用。而相關管理人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應當以校園文化建設水平提升爲主要目的,收集建設新要求並提供創意參考。同時還應當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實時監督並檢查實際建設工作的進度,及時就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其二,管理人員應當將以人爲本作爲管理工作開展的重要基礎原則,並明確個人管理職責的重要作用,明確工作定位。瞭解人才培養需求與校園文化建設需求,堅持平等原則,開展相關管理工作與服務工作。

(二)加強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與素質的培養。

要保證高校行政管理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發揮重要的應用價值,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時還應當加強對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與工作素質的積極培養,這是保證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基礎。其具體可從以下方面展開工作,其一,各高校應當提升管理人員招聘標準,通過嚴格的工作考覈,選擇專業且工作能力較強的人才參與到實際管理工作當中。其二,各高校應當積極制定管理人員培訓機制,特別是針對校園文化建設管理工作人員而言,文化素質培養十分重要。學校應當聘請具有較高管理技術能力的管理人員來校,對本校管理人員進行鍼對性的管理指導。其次,還應當制定定期的考覈制度與獎懲制度,督促管理人員積極參與到管理學習當中,督促管理人員實現管理學習。

(三)注重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

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離不開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行政管理人員要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實現,就應當積極組織並開展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就大學校園而言,社團是文化活動開展的重要平臺與資源,管理人員應當充分利用社團作爲活動開展的載體進行活動組織。首先,管理人員應當堅持以科學的政治立場作爲一切活動開展的前提,並考慮到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制定符合學生培養要求且滿足學生的參與慾望的多種社團活動,同時不斷進行社團活動形式的創新。其次,管理人員應當提升校園內文化社團的建設數量以及建設質量,引導各社團開展多種形式的娛樂文體活動、社會服務型活動等多種具有校園文化特色的活動,爲活動的開展創造更加廣闊的平臺。

結束語

校園文化建設是各高校的重要的工作內容,行政管理在這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並主要可總結爲保障作用、協調作用以及監督作用等方面。各高校應當充分意識到行政管理工作所體現的作用與價值,並積極制定以人爲本管理機制,優化行政管理人員素質與能力,加強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與管理,發揮行政管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也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高校文化建設工作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徐少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行政管理作用芻議[J].辦公室業務,20xx,(15):26.

[2] 張禮超。高校行政管理執行力建設的倫理思考[J].遵義師範學院學報,20xx,17(03):19-21.

[3] 朱德林。新時期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措施[J].南都學壇,20xx,29(05):123-124.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篇五

摘 要:校園文化建設滲透於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種校園活動等方面,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學校和諧發展的重要載體。和諧的校園文化,能使師生的人格得到了塑造,個性得到了發展,精神境界得到了昇華。本文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方面入手構建校園文化,以期營造師生共同的美好的精神家園。

關鍵詞:校園文化;文化建設;精神家園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xx)18-149-01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爲主體,以校園爲主要空間,以育人爲主要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爲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爲主要特徵的一種羣體文化。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啓迪學生心智,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校園文化建設包括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建設全面、協調的發展,將爲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一、打造完善的校園環境,構建校園物質文化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物質文化是實現目的的途徑和載體,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必要前提。環境教育力量對學校全體成員,特別是對學生,能產生巨大的心理效應,對學生養成良好行爲規範起到潛移默化、寓教於景的作用。校園物質文化,能使學生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受到薰陶、暗示、感染。

完善的設施、合理的佈局、各具特色的建築和場所,將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將有助於陶冶師生的情操,有助於淨化師生的美好心靈;校園綠化、室內佈置、校園衛生、教學硬件的構置、擺放等,能使師生員工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啓迪和教育;校園的畫廊、報欄、櫥窗、黑板等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英雄模範的畫像、科學家、音樂家的名言,無不啓迪智慧,催人奮進。

校園物質文化建設要體現教育性、藝術性。優美、完善的環境有利於學生陶冶情操、淨化心靈、激發靈感、啓迪智慧,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校應注重環境文化的發展,爲校園環境賦予一定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識,增強環境育人的功能。學校要用美的環境教育學生熱愛學校,用富有藝術氣息的景緻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

二、形成優良的校園風氣,構建校園精神文化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具體體現在辦學理念、校風、教風、學風和學校人際關係上。

1、辦學理念。辦學理念是一所學校辦學的出發點和最高理想。學校的辦學理念體現的是學校的辦學之道,教學之道,求學之道,管理之道,是師生實現自己人生價值,追求卓越,走向成功之道。學校的辦學理念要充分體現本校的辦學思想,學校的一切工作最終結果要讓每一個在這裏工作和學習的師生對自己充滿希望、對生活充滿希望、對未來充滿希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自身潛能。

2、校風建設。校風是學校全體師生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精神狀態和作風。優良的校風是學校的一面旗幟,激勵着教師爲人師表,辛勤育人,同時也鞭策着學生勤奮學習,積極向上。

3、教風建設。教風是一所學校教師長期積累和形成的教學風格,是教師道德品質、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學校要倡導嚴謹治教、敬業愛生的教風。爲培養良好的教風,學校需花大力氣創造各種條件,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4、學風建設。學風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治學精神、治學態度的集中體現。爲樹立勤學好問、刻苦鑽研的學風,學校要經常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爲規範的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優良學風像校風、教風一樣,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人格品質的發展和完善,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有着重要意義。

5、人際關係建設。在校園內建立起尊重、信任、友好、民主、團結、合作、和諧的人際關係,這不僅能有效地緩解工作、學習壓力,還能使師生在工作學習上心情愉快、心態平和,身體健康,而且有利於良好集體形成和學校各項工作開展。

一所學校的優良校園風氣一經形成,便可以振奮人的精神,激勵人的鬥志,規範人的行爲,使每個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及教師的教學思路,教學風格,領導的工作作風都出現良性循環。

三、完善健全的校園規範,構建校園制度文化

校園制度文化作爲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包括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是維繫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範了師生的行爲,纔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

創造適合學生自主發展的教育環境,是學校管理的最終目標。可以通過學校的規範化管理,爲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基,讓每個學生有樂觀的心態,健康的體魄。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基,使學生學會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提高學生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爲學生做社會有用的人奠基,使學生學會尊重、學會做人;學會勞動、學會生存;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交往,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它體現了一所學校的校風。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處在社會文化的前沿,既承擔着育人的重要職責,也承擔着引領社會文化的重要任務。校園文化作爲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巨大的影響,學校只有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不斷積澱、不斷創新,營造適合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才能擁有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舒維霖。淺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思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11

[2] 張寶誌,侯寶寧。如何推進校園文化建設[J]。中外企業家。20xx-34

[3]張興虎。以文化治校,創和諧校園[J]。新教育。20xx-13

校園文化論文參考 篇六

【摘 要】一流學校靠文化,良好的校園文化對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促進作用,能夠提升學校凝聚力,對師生產生激勵與促進作用,提升學校影響力與知名度。高職院校要發揮其文化育人的功效,就要在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與活動文化模式上不斷創新,增強文化底蘊,提高校園文化層次,以實現培養優秀人才及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的目標。

【關鍵詞】高職院校 校園文化 創新

一、校園文化的內涵及功能

廣義上的校園文化是指“學校以廣大師生爲主體,依據學校辦學定位及社會發展需要,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及承載這些精神財富的一切學校物質形態、組織制度和實踐活動的總和。”狹義的校園文化則指以學生爲主體,以校園爲主要空間,以課外文化活動爲主要內容,院校領導、教職工共同參與,對全體師生具有廣泛感召力、凝聚力與激勵作用的一種羣體文化。本文中所指校園文化,是指廣大高職院校根據社會發展需要與自身定位,在長期的教育、教學、管理及社會服務中所積累、秉承、創造並共享的,被廣大師生普遍認同的,反映師生共同價值觀念和人生追求的一切物質財富、精神成果及其行爲方式的總和。

校園文化對高職院校的生存與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一,凝聚和導向功能。形成強有力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師生員工產生歸屬感、認同感和榮譽感,提升學校凝聚力。其二,促進和激勵功能。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對全體師生產生無形的促進與激勵作用,形成一種奮發向上、健康活潑的精神動力。其三,調適和穩定功能。校園文化能夠通過凝聚、薰陶等內在影響力創造和諧的精神氛圍,給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優質良好的校園環境,將學生的興趣愛好、活動追求集中於學校內部,有效減少學校安全隱患的出現。其四,輻射和展示功能。高職院校開展科技文化下鄉、社區街道志願者活動等,把校園文化輻射到社會的各方面,爲學校提供了展示辦學水平的契機,也提高了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其五,繼承和發揚功能。高職院校在對校園文化進行建設時應堅持“揚棄”的態度,一方面應該傳承優秀的校園文化傳統,另一方面也應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更新變化,使優良的學校傳統和辦學理念得到繼承和發展。

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發展問題分析

(一)文化底蘊較弱

一些高職院校是近些年爲順應我國教育發展規律,在原中等專業教育或職業技工教育的基礎上升格而成的,已積澱了原教育模式的辦學精神,缺乏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經驗與深厚的校園文化積澱。還有一些高職院校經歷了不同體制、教育類型的重組,辦學理念、體制等存在交鋒和衝突。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並未形成特色鮮明、學科背景濃郁且被普遍認同的核心文化精神,更缺乏形成的有利土壤。如果忽略了文化的創新與提煉,而只是進行人員和資源的簡單整合與重組,所謂的高職校園文化也只能是空中樓閣,根本無法發揮文化育人的功效。

(二)主體責任感不強

校園文化建設要求全校師生積極主動地發揮其主體性功能。現在高職院校中存在的一種普遍的不合理現象,認爲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領導或學工線的事情,與專業教師或行政人員無關,呈現出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另外,有部分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不強,每次參加活動都只是固定的某一部分學生,即使偶爾參加也是學校“硬性要求”,都導致了校園文化呈現出很大的無序性與感染性。

(三)重“硬件”輕“軟件”

各高職院校爲解決擴招帶來的巨大的教育資源壓力,在硬件建設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較多,而相對而言軟環境的建設力度明顯不足,特別是在一些新成立的高職院校和中專改制的高職院校中尤其嚴重。一些高職院校認爲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職業文化建設的效果來得太慢,一時半會難見成效,浪費了學校的資源,不來點立竿見影的,比如修樓徵地建房擴招等。

(四)活動文化層次偏低

如今,高職院校中各種活動形式多、涉及面廣、時代感強,但過於重視庸俗文化,商業文化佔據較大比重,過分追崇非主流文化而脫離了主流文化,偏離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軌道。校園文化活動功利性太強,偏離了教育本位趨向。一份問卷調查顯示:26%的學生參加校園文化活動的目的是爲了“評獎評優”、14%的學生是爲了“獲得各種榮譽”、60%的學生是爲了“提高自身素質”,表明現在大學生參加校園文化活動的目標並不單純,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

(五)模仿程度較高

每個學校由於其歷史背景、學校結構、培養目標不同,其校園文化也應呈現出不同的特徵。當前一部分高職院校在推進制度文化、實體文化建設,尤其在促進學校精神的形成中,缺乏創新意理念,未將學校自身的。特點與未來發展趨勢相結合,形成品牌效應,而是千篇一律的模仿本科學校,最終導致“東施效顰”的結果。高職院校應明確自身定位,充分挖掘與利用合作企業家、優秀校友等的輻射作用,結合學院的優良文化傳統,追求學術氛圍與實踐氛圍、職業素養與企業文化的有機交融,充分體現應用性、針對性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原則。

三、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創新策略探討

(一)創新校園精神文化

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前身是中專、職高等,具有不同的創辦背景、歷史傳統、學科設置等、辦學閱歷,各個學校在發展定位上也應表現出不同的特性。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活動應主要圍繞“職”的特色創新,讓學生在充分體現“職”氛圍的文化活動中激發熱情,得到教育。如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是一所以服務三農爲特色的高職院校,學院根據專業發展特色,開展無公害蔬菜義賣活動、美食節活動、專業技能大賽、創業規劃大賽等活動,特別黨建及學生管理中的“一系一品”申報及評選活動,起到了良好反響,既爲學生提高技能、完善品格提供了廣闊平臺,也提升了學生的專業興趣與職業素養。

通過將辦學理念融入社會實踐環節中,潛移默化地將學校精神在學生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中根植於其價值體系中。通過進企業實踐,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爲更好地把握專業學習和技能提供了方向。學校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倡導進入社區及其他公共場所,爲他人提供無償幫助與服務,如清掃社區、助殘活動等,既讓大學生體會到了真實的社會生活,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服務與奉獻。如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致力於將學校打造成“志願者之校”,制定志願服務管理條例,將志願服務學時狀況納入到學生評獎評優指標之中。全校六個系部在馬山敬老院、紹興市紡博會、紹興市客運中心、農民工子弟學校等場所建立了長效志願服務掛牌基地,不僅爲社會送去了溫暖與服務,更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高職院校應加強對教師的培養,致力於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做到學正爲師,身正爲範。學校教師只有憑藉嫺熟的教學能力、廣博的知識、專業的實踐能力以及高度的責任心和良好的個人修養,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潛移默化地感召、影響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動力,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

(二)創新物質文化

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爲:“要培養真正可貴的品質,就必須要有健全的教育環境,只有有了正確的教育工作纔不會產生墮落的品格。”高校在對校園物質文化進行建構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教育性與創新性的有機結合,要注重整體與部分的把握,既要重點設置,也要全面統籌,力爭讓物質文化中的各個細節都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薰陶作用。

高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要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既要注重速度,也要注重質量。學校建設規劃中的各項基本設施都應承載着校園精神文化、職業文化和制度文化,讓物質景觀具有濃郁的人文色彩。高職院校在對校門、辦公樓、宣傳專欄、教學樓等基礎設施建設進行設計與規劃時,要堅持實用與特色相結合的原則,將文化精神注入到學校每一個角落,不僅讓在校的師生感受校園物質文化,也通過人與物質的流動,將特色校園文化帶出校門,帶向社區、企業,與社會產生交融。

(三)創新制度文化

所謂創新型制度文化,是指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制度或規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制度創新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的創新與服務制度的創新。

其一,創新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創新,即學校根據自身具體情況,制定科學、規範、操作性較強的獨具特色的人事管理、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等規章制度。如重點突出實訓專業人員、試驗人員的能力職稱,制定適應於高職教學的職業資格評聘制度。根據高職學生學習狀況、心理髮展等方面的特徵制定切合學生實際的校規校紀、競賽管理辦法等,以更好地約束高職學生的言行,激發他們的興趣和潛能;制定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包括人才引進與培養、培訓與進修等,激發教師愛崗敬業、潛心教學的精神;制定規範的校園文化制度,促進校園文化活動活潑有序地開展,增強高職特色校園文化氛圍。

第二,創新服務制度。高職校園文化建設,重在以學生爲本。高職院校創新服務制度,營造和諧的職業特色氛圍,有利於增添學生專業學習的信心和技能鑽研的動力,培養品質優秀、技能過硬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能力、習慣等方面相對於本科生而言有一定的差距,高職院校應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積極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學習與鑽研的精神與能力。在校園活動上,既要把握特色,又要顧及大多數同學;在教學與實踐環節,要根據教學方法的不同而制定合理且操作性強的學習實訓評價考覈制度;在後勤服務及公寓管理方面,充分考慮“以學生爲本”思想,形成和諧氛圍。

(四)創新活動文化

校園活動文化的開展對於培養廣大師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弘揚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校園活動文化的開展不僅可以陶冶師生情操,還可以促進個體潛能最大限度地得到發揮,增強團體凝聚力,促進和諧校園文化的建設。

其一,加強社團文化建設。社團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之一,學生在社團活動中不僅能增長文化藝術知識,更能增加他們之間的人際交往,加強相互配合、共同協作的優良品質,增強自身創造力。學校相關部門要在思想和組織等層面保障學生社團活動的開展,既注重思想性和知識性,又注重藝術性,防止消極文化及不良价值觀的侵襲。加強對學生社團創辦理念、工作思路及方法等的科學指引,引導學生進行勇於實踐、自主管理,進而營造具有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開展的課外科技活動要儘量做到活動與專業相結合,在活動中加強學生專業學習深度與興趣,避免脫離所學專業、不切實際的課外活動。

其二,開展校企文化對接活動。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高職教育必然要面向社會,適應市場。高職院校各類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也要注重拓寬產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路徑;開展的活動要注重實效性及校企文化的對接和融合,彰顯高職教育特色和企業文化,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企業文化的薰陶;在學生活動開展時也可邀請企業知名人士到校擔任評委或做專題講座等。如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致力於與紹興市諸氏方圓集團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企業免費面向學院學生開設企業經理人培訓等活動,不僅強化了學生的企業文化意識,也實現了高職院校辦學理念與用人市場的對接。

【參考文獻】

[1]邱偉光,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7.

[2]劉建立。高校創新型校園文化建構研究[D],2009.

[3]羅羣英。關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探索[J]。青年探索,2005(3)。

[4]張勁。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分析和實施路徑[D],2010.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篇七

摘要:校園文化的特色是校園文化的生命。醫學院校的校園文化應堅持立足本校實際,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資源優勢,創建富有醫學特色和個性的校園文化。以甘肅醫學院爲背景,分析當前醫學院校在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對醫學院校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設路徑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醫學院校;特色校園文化;文化資源

校園文化是學校產生、發展和建設過程中形成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爲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總和,是大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隱形課堂,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精神教育的一個重要平臺,具有引導、規範、調節、薰陶、教化等文化功能[1]。高等醫學院校承擔着培養高級醫學人才的重要使命,醫學生畢業後要承擔起救死扶傷的神聖職責,這種特殊性決定了醫學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獨特性。

當前,在高校間競爭日益嚴峻的大環境下,構建獨具特色的、高質量的校園文化是醫學院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是提高醫學院校覈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是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重要途徑。因此,醫學院校如何立足自身特點構建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課題。

1、醫學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及困境

近年來,許多醫學院校開始關注並重視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還存在着不足,梳理當前醫學院校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一是對校園文化認識有偏差。許多醫學院校投大量資金用於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等的建設,而忽略了校園文化的建設,忽視了校園文化的本質功能和主要作用。這種重物質輕內涵培育的校園建設模式,勢必導致大學文化的魅力和個性文化的缺失,往往造成部分院校失去了自身固有特色和競爭力[2]。

二是特色文化缺失。如今,各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層出不窮,但真正有內涵、有意義、高層次、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多,校園文化活動中重形式、輕內容的現象比較突出,庸俗化、功利化傾向比較明顯。活動忽視了醫學院校自身的特點,忽視了校園文化中隱含的醫學精神,脫離了醫學院校主流文化,導致校園文化無個性、無特色。

三是忽視人文教育。在醫學院校的人才培養上,往往過分強調專業教育而忽視人文教育。20世紀初,樑思成曾在《半個人的時代》中指出,科技與人文分離的結果,出現兩種畸形人:只懂技術而靈魂蒼白的空心人和不懂科技而奢談人文的邊緣人[3]。在當前醫學院校這種育人模式下,醫學生的專業素質越來越高,但人文修養嚴重缺失。據中國醫師協會《醫患關係調研報告》顯示,在醫療糾紛中,因技術原因引起的不到20%,其他80%均因服務態度、語言溝通和醫德醫風等問題引起,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源於醫學人文教育缺失[4]。因此,作爲醫學生,僅有高超的醫術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擁有過硬的人文素質。

2、醫學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探索

2.1以辦學定位、辦學理念引領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理念是關係學校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是高校建設的制度保障與服務目標。爲此,醫學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應立足學校的辦學優勢、自身條件、着眼學校未來發展前景,大力挖掘學校內部潛力,不斷明確學校特色定位。依據這一特殊要求確定校園文化建設方向。同時,學校要完善管理機制,建設項目管理平臺,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在廣大教師員工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環境,構建校園文化建設與學校發展的良性雙向互動模式,最終實現醫學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和意義。以甘肅醫學院爲例,秉承“德育爲先、育人爲本、能力爲重、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和“立足隴東,面向甘肅,輻射周邊,服務西部”的定位,明確了學校發展的目標與方向是爲西部農村、社區等基層醫療機構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學院圍繞這一目標,制訂了以護理和檢驗爲特色專業的建設規劃,做強特色專業的同時,促進精品課程和優秀課程建設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爲甘肅地方輸送大批優秀醫護人才。

2.2以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作爲校園文化的核心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對大學精神的倡導和實踐,在大學校園中,只有將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相融合,才能創造出健康高雅、積極向上、豐富和諧的校園文化。醫學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秉承傳承與創新的文化建設核心,將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融合,一方面引導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時代精神,幫助醫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自身責任與使命,真正樹立起奉獻社會、服務人民的思想,努力成爲高素質醫學人才。

醫學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可充分發揮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優勢,並與時代精神相融合,構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如甘肅醫學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大力挖掘皇甫謐文化資源,建立了皇甫謐研究院,加強對皇甫謐文化的研究和宣傳,積極弘揚皇甫謐精神,將皇甫謐仁愛救人、安貧樂道、不畏艱苦、勇於創新的精神品質結合時代特點,融入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師生員工對地域文化產生親切感、認同感,由此潛移默化地影響廣大師生;並將皇甫謐文化精神融入校訓、校歌、校徽中,使其成爲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核。正是有了這種優勢資源的融合,使得大學校園文化既體現時代精神,又保持着自己獨有的特色。

2.3以學生爲主體創新醫學特色校園文化活動

特色校園活動是校園文化的主要載體,它對高校人文環境的形成、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成功具有重要意義。醫學院校應根據醫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合理安排各種校園文化活動,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推動校園文化建設。首先,醫學院校特色校園文化活動建設要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科學素養是優秀醫療衛生人才的必備品質,醫學院校要圍繞這一主題創設開放性、多元化的教育環境,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學校每年藉助挑戰杯競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科技創新活動。

另外,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學術交流活動、科技興趣小組活動和課外學術科技競賽活動等,努力營造濃厚的科研學術氛圍,激發醫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挑戰精神,增強醫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形成醫學院校特色文化。其次,活動載體應注重多元化與創新性,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當今校園文化活動的載體越來越多元化,許多高校通過校園網開辦網上論壇、網上心理診所、科技交流、藝術探討等各種活動,學生在互動交流中體現自我價值,進而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豐富多彩的校園網絡活動爲校園文化建設開闢了新的途徑,增添了新的活力,提供了新的載體。醫學院校應加強校園活動載體的管理和建設,把傳統校園文化活動與現代信息媒體結合起來,不斷創新校園文化活動載體,爲廣大師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做大做強特色品牌活動,不斷提升活動的引導力和影響力,營造積極向上、醫學特色突出的校園文化氛圍,有效推進醫學院校特色文化形成,爲國家醫學事業發展輸送優秀人才。

甘肅醫學院加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充分利用本校地方優質文化資源凝鍊特色校園文化精神,學校以皇甫謐文化和崆峒文化爲主題開展各種活動,如舉辦皇甫謐論壇、皇甫謐鍼灸學術交流會、崆峒養生文化講座等活動;同時通過電子屏幕、校報、校廣播站、校園網絡以及週末放映古代醫學經典相關電影等多種方式宣傳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努力營造濃厚的醫學人文氛圍,促進醫學校園特色文化建設。

2.4以地方文化資源爲依託,開展特色校園文化建設

醫學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學校要使校園文化建設真正做到與衆不同、獨樹一幟,必須讓校園文化與地方優秀文化相融合。學校要從實際出發,結合自身特點,挖掘地域文化的精華,找準地域文化和校園文化的對接點,將其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讓學生在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中接受教育,從而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學校要使校園文化在自身發展中形成品牌,不斷積澱文化底蘊,增強學校辦學軟實力。

甘肅醫學院爲建設特色校園文化,充分挖掘本地豐富的人文資源,把皇甫謐文化和崆峒文化作爲本校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寶貴資源。學校已將其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建設,加強鍼灸醫學和崆峒養生學的研究,大力發展鍼灸特色專業。學校還每年組織學生參觀皇甫謐文化園,組織學生深入崆峒山進行藥物採集、藥物價值研究,讓學生更直觀地瞭解地方文化,將地方傳統文化精華與校園文化相融合。

2.5以醫學專業特色社會實踐活動爲載體,提升校園文化育人品質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爲真正的教育”。[5]醫學院校應通過社會實踐來全面提升校園文化育人品質。在社會實踐活動方面,針對醫學院校實際,結合專業特色,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發揮專業優勢。學生利用節假日走進社區、深入農村義務支教,瞭解國情民情,認識社會,從實踐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潛能,不斷完善他們的道德人格。甘肅醫學院緊密結合本校專業特色,不斷拓寬實踐渠道,如口腔協會、鍼灸按摩協會成員經常深入農村,走進社區、敬老院、兒童福利院開展義診和送醫送藥活動,或在校園內爲師生義務獻愛心活動,通過社會實踐的磨礪,鍛鍊了學生的意志和毅力,增長了學生的見識和才幹,提升了學生的思想品格和道德境界,最終使他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醫學院校作爲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專業院校,不僅要培養學生高超的醫學技能,更要加強其文化素養的培養。特色校園文化對促進醫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醫學院校應積極探索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路徑,在深刻挖掘與不斷創新校園文化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精神,以便更好地實現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參考文獻:

[1]夏寶慧.高職校園文化模式構建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xx.

[2]彭勇。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xx(22):67—68。

[3]李妍妍。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意義[J]。中國實用醫藥,20xx(30):270—271。

[4]李霞。醫學人文精神培育的探索[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xx,12(4):291—294。

[5]陶行知。教育文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蕢